ZKIZ Archives


廣糧「王老吉」新品用紅罐裝加多寶稱已向工商局投訴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31/226143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09

投訴王必瘦站 瘦人自肥

2011-12-15   NM

股市波動,但仍有不少新股排隊趕搭尾班車上市。乃本刊投訴組常客的纖體美容公司必瘦站亦加入抽水行列,集資最多四點五億元,本週二開始招股。 必瘦站的宣傳手法一直為人詬病,加上香港纖體熱潮不再。必瘦站近年淡出香港,北望神州,更請來現時在內地走紅的電視藝員佘詩曼任代言人,晚晚在電視廣告以 普通話說:「兩個星期瘦了六斤。」本刊記者前往廣州及深圳放蛇,發現其銷售手法與香港同出一轍。透過上市,必瘦站主席歐陽江就很「肥」,在上市前夕向自己 和兩名家姐派息達一點三億元!必瘦站的客人或小股東,小心人未瘦,荷包先瘦。


本週一,必瘦站公開招股前夕,創辦人 歐陽江在中環置地文華開記者會,首次公開面對傳媒,對稿說對內地市場充滿憧憬,又揚言未來會把盈利百分百派息云云。記者會更找來代言人佘詩曼撐場,會後對 記者更有問必答,表現友善。與上週五閃縮表現判若兩人,記者在必瘦站位於新港中心的辦公室找他,他起初甚至不願承認自己是歐陽江,其後才冷淡地跟記者說: 「你有咩搵番公關啦。」一分鐘後,公關即致電記者說歐陽江十分緊張。有必瘦站員工說:「老闆最怕影相,我哋喺公司影相,唔小心影到佢,都俾佢鬧爆㗎。」


過 往歐陽江對傳媒十分避忌,本刊投訴組多次接到必瘦站的投訴,曾找歐陽江回應但被拒絕。必瘦站的銷售手法累遭投訴,但翻開招股書,必瘦站指只是「偶爾會接獲 投訴」,當中客戶向消委會的投訴,過去三年有一百零一宗,向小額錢債追討的有四十八宗。本刊曾向消委會查詢,發言人指不會公開個別公司的投訴數字,但招股 書卻披露了,連同澳門的十六宗投訴,○九至一一年度的賠償及退款的金額達八百四十萬元。同年間單是本刊接獲的投訴已達六十一宗,屬纖體公司之冠。

投訴纍纍
林 小姐曾向必瘦站追討三千元,竟花了兩年時間:「我買咗個萬幾蚊嘅療程,但用幾堂之後,有次我唔舒服睇醫生,醫生話我有高血壓。必瘦站份合約寫明,有高血壓 可獲退款。我有晒醫生紙,佢哋都唔肯賠,叫我將啲錢轉做facial。我搵小額錢債,本來判我勝訴,佢哋又再上訴,直至小額錢債最後一堂,佢哋先肯和解賠 錢。」林小姐知悉必瘦站上市,十分氣憤:「呢啲公司都可以上市!當初佢哋打電話俾我,話我中獎可以唔使錢減肥,我半信半疑去聽,結果我一去,職員同我力銷 四萬八減肥計劃,我死都唔肯,佢哋先轉sell萬二蚊,聲稱可以減十至十二磅,但最終一磅都無減過。」


對於必瘦站 的銷售手法,香港的消費者已敬而遠之,加上香港的纖體市場飽和,香港分店由○九年最高峰有二十間減至現時只有十二間,過往的地鋪已搬到租金較平的寫字樓 鋪。招股書透露,今年三月至七月的收入,比去年同期跌近一半。故必瘦站開始北望神州,三年前在深圳開設第一間店,過去一年,更極速發展,一年開三十多間, 至今在內地的一線城市已經有四十四間分店,佔整間公司的收入逾七成。本刊先後到過深圳及廣州,發現他們的銷售手法與香港同出一轍。

北望神州
在 深圳信興廣場分店,記者表示想參加廣告推介的六百八十八元人民幣的療程,職員說:「其實嗰個只去水腫同排毒,減唔到脂肪!」隨即推介一個二萬二千元人民幣 療程:「我可以打五折,私下再打八折,只需八千八百元人民幣。」更表示可免息分期,職員伸手搶記者的信用卡,如是者擾攘超過半小時,記者堅決起身走人,她 立刻板起臉孔,說不如先參加六百八十八元人民幣的療程:「都可以減三斤(約三點三磅)脂肪。」 記者其後在另一間分店,以一百六十八元人民幣試做價做一個「強聲波」和「負壓吸力」療程,顧問和治療師走到房間內,塗上啫喱後用機器在記者肚上按摩,「你 聽到的『吱吱』聲是脂肪爆破的聲音。」做完後便帶記者照鏡,並說:「你見到你的腰已經瘦了嗎?」惟記者只覺得腰間出現紅腫。


不 過內地客人似乎未知道必瘦站的「往績」,黃小姐指當初只預算九千多元,但銷售員向她力銷一萬五千元人民幣的療程:「暫時做了五次療程,雖然只是瘦了三公 斤,但銷售員就要我加錢轉一個五萬元的計劃,我老公剛剛替我付款了。但銷售員又再向我推銷幾千元一次的醫學減肥,但真的太貴了,我付不起。」雖然在記者會 上,歐陽江信誓旦旦地說,內地由○九至今未曾接獲過投訴,但有必瘦站前職員透露卻指:「其實喺廣州,好多消費者都已經開始知道佢哋嘅銷售手法,公司要派啲 香港員工上去大陸同啲客周旋。」

袋一億三股息
除了向客戶抽水,必瘦站亦向股民伸手。歐陽江承諾上市後,把所賺得的百 分百作派息之用。不過,承諾兌現之前,必瘦站大股東先袋袋平安。根據招股書顯示,必瘦站除了曾於一○年度向股東派發五百萬元股息外,於一一年三月派息竟急 增六倍,至三千九百多萬元。上市前夕,即今年十一月,又再派發特別股息八千八百萬元,單是過去一年,歐陽江連同兩名同是必瘦站股東的家姐歐陽虹及歐陽慧前 後合共收取了近一點三億元利息,令公司現金只有五千多萬元。上市後,歐陽氏三姊弟手持的七成五必瘦站股份,市值約十多億元。必瘦站上市,令歐陽氏一家晉升 為億萬身家。


身家暴漲的歐陽江,年少時與家人居住於元朗朗屏邨公屋。九○年其母以公屋換居屋,四十二萬買入藍田康 盈苑,後來再搬到荃灣愉景新城。歐陽江於九五年中文大學醫科畢業,兩年後與太太吳思維以四百多萬元購入深井麗都花園,他則在荃灣開設診所,任全科醫生,兼 做纖體及彩光療程。其妻則在荃灣開設僱傭中心,鋪頭後面卻是一間美容院。「佢老婆有好多阿太客,做完facial就介紹佢去歐陽江嘅診所纖體。」歐陽江一 名老友說。○三年,其太太與他一起開設諾貝爾醫學纖體美顏中心,即必瘦站的前身,夫妻檔搵銀。 外表斯文的歐陽江,性格火爆,曾與公司代言人傳出緋聞,兩公婆最終分手收場。歐陽江於○六年以五千元向吳思維買回其手頭上股份,其後再轉讓給兩名家姐,公 司由夫妻檔變為姊弟檔。本刊致電到前歐陽太,問她當年有份一手一腳創辦,現時上市卻無份分錢,心情如何,她回應說:「唔……唔……唔,係呀。」然後說: 「我諗我都係唔方便回應。」

內地市場有隱憂
一名必瘦站前員工透露歐陽氏三姊弟為了工作都不時有拗撬,必瘦站內部亦分 黨分派,多名前員工均不約而同說:「佢哋幾姊弟喺公司分細佬黨、大家姐黨同二家姐黨,試過明明一個好做得嘢嘅員工幫緊歐陽江做marketing,大家姐 走去搶人做佢助手,最終個員工頂佢哋兩個唔順走咗。」大家姐歐陽虹數年前曾自立門戶開設水療公司The Spa House及驗身中心。
愛投資股票的歐陽江,早在○七年已經想把必瘦站上市,但由於當時必瘦站規模小,為力谷生意額,推出「纖體代言人」計劃,不成功減磅便退錢作招徠,又先後找 來衞蘭及廖碧兒做代言人,但仍無助生意。香港市場萎縮,是次集資目的是為了返內地發展,四年內多開一百零六間分店。不過,內地纖體市場競爭激烈,以修身堂 為例,早於○四年已打入內地市場,可惜仍連年虧損,直至今年推出加盟業務,才轉虧為盈,但亦只賺一千多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4

翻脹毀約張玉珊投訴欣宜

2012-8-9  NM




翻脹後經常象腿現形的欣宜,對減肥終身事業懶懶閒,體重失控,修身堂老闆張玉珊一番苦心白費。據了解,雙方一年前曾簽下合約,計劃於今年七月,拍攝全新一輯泳衣廣告,但欣宜一發不可收拾,將一切部署全盤打亂。收晒錢,唔達標,張玉珊忍無可忍,唯有向欣宜經理人陳淑芬投訴。食五份

正在為舞台劇《一屋寶貝》彩排的鄭欣宜,臨近演出,但身形繼續向橫發展,勢必肥住上舞台。「欣宜成日約朋友出去食,火鍋、西餐、意粉,完全唔忍口,試過同許廷鏗一個午餐食咗五個人分量嘅嘢。Shirley知道梗係唔開心,普通人都唔會咁食法,佢仲係肥底,如果唔節制,好容易一發不可收拾!」知情者說。一○年,欣宜以27吋腰新低,為修身堂拍了一輯泳衣廣告,去年她再簽下新合約,計劃今年七月拍全新一輯泳衣廣告,不過近幾個月,欣宜急劇翻脹,令廣告泡湯。「咪話著泳衣啦!就算著普通衫影相,都超晒碼,依家都唔知幾時可以拍!」過去欣宜曾經因為肥胖引致高血壓,膽固醇超標,還要開刀攞走幾十粒膽石,翻脹絕非好事。「Shirley一路都提住欣宜要有健康飲食,以前佢身體好多毛病,直至控制到體重,血壓同膽固醇先回復正常,所以Shirley都好擔心佢健康再出問題。」

搵陳太出馬

欣宜唔自律,張玉珊唯有向欣宜經理人陳淑芬求救。雙方早前約到灣仔福臨門飯敍,面談超過兩小時。據知,當日張玉珊亦有向陳太投訴欣宜暴飲暴食。「因為份泳衣廣告合約係陳太同欣宜一齊簽嘅,Shirley先搵陳太幫手。」唔忍口,欣宜一味靠做機補飛。「佢成日諗住食完去做機就可以瘦啲,趕鬼入趕鬼出,根本自欺欺人。最慘係佢成日同我哋講,喺加拿大,佢呢啲係標準身形,大家都聽到O晒嘴!」欣宜身邊人說。

減肥佳話

25歲的欣宜,03年開始經張玉珊出手改造,由高峰二百三十磅超級肥妹,減走近一百磅肥肉,創下減肥神話。對肥底的她來說,減肥是長期抗戰,唯欣宜敵不過美食誘惑,任由身形暴脹。

03年

童年時朝朝鮑魚做早餐的欣宜,十六歲腰圍已經有六十吋,買唔到衫要將兩件衫改裝。直至03年,肥姐要求張玉珊幫手,欣宜一年內極速瘦身。

04年

當時欣宜仍在加拿大升學,為求達標,張玉珊在欣宜加拿大家中裝置減肥機,亦安排營養師跟身照顧,結果成功減掉九十磅。瘦番有人追,05年,欣宜曾與做過童星的男同學林寶麟拍拖。

06年

勁減近一百磅的欣宜,神話震撼娛樂圈,06年肥姐證實患上膽管癌後,欣宜回港陪母親治病。

08年

肥姐離世,欣宜繼續積極減肥加入娛樂圈,肥姐臨終前將女兒託孤給劉家昌、陳淑芬照顧,後因與劉家昌解約,陳太成了欣宜的經理人。

10-11年

減肥後欣宜工作增多,在樂壇更拿到不少獎項,10年,欣宜以27吋腰低點拍攝泳衣廣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904

匯控回應投訴信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0.html
如果大家還記得數天前止凡在這裡寫了一篇「繳費靈失效」的文章, 見全文: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0.html

發生這件事, 全因銀行停用我張ATM卡的問題, 我憤怒地話要到銀行瞭解, 當時一位朋友提出過匯豐根本不太看重我們這些個人客戶, 因為匯豐多年來在我們身上都收不到什麼手續費之類。其實我不同意, 這是銀行的 Business model關係, 最大收入是息差, 不是手續費部份, 而息差是要散戶的存款作基礎的, 這都是文章內的大概意思。

其實就這件事件, 實在氣憤難下, 完全覺得銀行沒有好好照顧客戶, 隨時刪除客戶的卡而事後沒有通知, 讓客戶自行發覺, 為客戶帶來不便。於是就寫了一篇投訴信到匯豐總行, 信中描述不快經歷及不滿, 要求銀行檢討及改善。朋友知道我寫信後, 還是認為匯控不會理睬, 覺得我花掉自己時間寫信實在有點不智吧。

今天終於消我心頭之怒, 因為收到匯控客戶關係部的電話, 細心再聆聽一次我的經歷及不滿 (信中其實已經交代), 亦向我多番道歉。她表示她們近期收到多位客戶有類似投訴, 所以她們一定會認真反映上總部及改善服務。最後更主動贈送一些信用卡積分給我作為小小心意, 希望我能繼續享受她們的服務。

香港人愛投訴, 時有聽聞, 身邊一些朋友亦經常以投訴去換取著數, 他們在茶餘飯後亦以投訴後所得的著數來炫耀一番, 炫耀自己的「精明」行為。其實我不太鼓勵這些心態, 認為經常有貪小便宜的心態, 當不了大事, 為一千幾百蚊去做麻煩人、扮老闆、講粗口罵人, 確實並無大將之風, 人家都是「打工仔」, 何苦呢?

所以今次我主要目的是宣洩情感, 要銀行知道我的不滿及有歉意, 亦希望匯控明白問題後能改善服務。而她主動的贈送, 其實對於投訴經驗不多的我, 當時實在有少許不好意思, 因為這不是我的目的。

我用了匯豐銀行超過 20年, 一次投訴都沒有, 更不用說要花時間去寫投訴信, 一直都不愛投訴的我,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今次都忍不住「出手」, 不滿程度可想而知, 真心希望匯豐明白及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27

Ackman向SEC發出長達52頁的報告投訴康寶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467

著名對沖基金經理的Bill Ackman近日向PwC(普華永道)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出一封長達52頁的報告,其主要內容是投訴康寶萊作為一家「傳銷公司」的所作所為。在信中Ackman寫道:如果康寶萊確實是一家傳銷公司,Pwc則沒有向投資者傳遞出此風險的存在,如果康寶萊最後給投資者帶來了損失,那麼PwC就必須為其出具的報告中犯下實質性錯誤負責。

他還指出PwC在給康寶萊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存在獨立性缺失的問題,其報告不值得投資者信任。他在信中舉例稱在康寶萊在報表中對3億美元的員工獎金激勵一帶而過,沒有著重強調出來。對此康寶萊的發言人Barb Henderson表示:鑑於Ackman先生在無腦做空康寶萊的賭注中還在不停的損失者投資者的錢,他現在一定感到很絕望,更不幸的是,除了這個例子他再也找不出別的理由了。

PwC發言人表示此事涉及到客戶機密,拒絕置評。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還沒有做出回應。

Ackman此前曾宣稱康寶萊是「龐氏騙局」,其營銷模式是不斷在新興市場發展人群進入直銷團隊,公司依靠這些新加盟人群的人頭費和消費來維繫運營,賺取利潤,而不靠直銷員對外出售產品。在今年1月份,Ackman豪擲10億美元大舉做空康寶萊,該公司的股票價格也應聲大跌。

然而,Ackman的高調做空激怒了億萬身家的投資大佬們,索羅斯、Loeb、Icahn紛紛加入了多方的陣營,同Ackman宣戰。截至目前康寶萊的股價從12月的最低點已經上漲了約1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47

回應安盛的投訴信( 2015/2/5) 林本利

2015-02-05  NM
 
 

 

原本只打算撰寫兩篇關於安盛如何守護投保人賬戶的文章,但安盛於2015年1月27日向《壹週刊》發出投訴信,指筆者文章內容有三點失實,因此只好作出回應。

筆者向來重視個人誠信及商業操守,過去10個月鍥而不捨,花費大量時間,找公民黨郭榮鏗議員、保險界朋友、安盛員工協助,目的正是尋找事實真相,絕不會作出失實言論,損害安盛聲譽。安盛指客戶服務主任並沒有建議筆者填寫退保表格,反而建議筆者合約期滿後,四月中再打電話申請退保。安盛指是筆者要求退保表格,文章以「中招」一詞形容因公司提早出售基金而失去紅利,包含安盛設下陷阱的意思。從電話錄音記錄清楚顯示,筆者致電安盛一開始便表明合約期滿(2014年4月1日)便隨即退保,取回保證紅利,並查詢有何手續。安盛客戶服務主任回覆說要填寫退保表格,填妥後寄回安盛,辦好手續後便寫支票給筆者(見對話第25段)。後來客戶服務主任建議筆者四月中再打電話申請退保(見對話第29段),根本與筆者要求4月1日退保不相干,當然不會理會。另外,筆者文章用「中招」一詞,絕對沒有包含安盛設下陷阱的意思。只覺得安盛應該效法其他公司,在退保表格上設有退保正式生效日期一欄,或者職員在電腦內清楚記錄客戶的要求,就可以避免出現誤會。事後筆者亦已向安盛客戶服務部提出上述建議。安盛指筆者說「若然」客戶不滿表現,合約未滿前提早贖回會有所損失,故此大部分「只好忍氣吞聲繼續公款」,這說法並沒有事實根據。首先,筆者文章是用「供」款,不是「公」款。筆者遇到不少朋友有類似經驗,而在文中表達個人意見又有何不妥?最後安盛指筆者「發覺安盛果然沒有按照保約條款所述」,以客戶賬戶價值(Value of Relevant Client's Account)去計算保證紅利,說法好像指安盛實際上沒有遵守保單合約條款。筆者撰文前已徵詢多位律師、保險界資深從業員及安盛員工,他們都同意合約清楚列明保證紅利應以賬戶價值作為計算基礎。安盛至今仍沒有告知筆者正式合約哪一條款,列明保證紅利應以較低的現金價值(Encashment Value)作為計算基礎。過去兩週,事情有突破性進展。安盛一直聲稱公司「先定價後收費」,以及多次月費不按照上述方式收取的交易並沒有問題。並指提早或延遲出售基金(作為月費)是因收到筆者更改投資計劃表格,更改繳費方式,以及自動轉賬無效、交易所停市等因素。安盛指一切交易,符合保單合約條款(見安盛2014年12月9 日信件)。但2015年1月23日及28日保監處回覆筆者,首次披露安盛的IT系統在2012年7月3日出現問題,公司延遲一天至7月4日才完成自動轉賬,於7月5日代筆者認購基金單位,卻沒有同日以當時價格(prevailing price)扣減基金單位作為6月份月費。安盛反而以6月28日過去的基金價格扣減基金單位作為6月份月費。由於6月28日的基金價格較7月初的價格低約6%,安盛可扣減的單位亦大增。保監處亦告知安盛曾多次「事後」調整筆者賬戶的基金單位數目。保監處到截稿日仍未交代何時知悉安盛IT系統出現問題,以及「事後」調整賬戶基金單位數目,以致月費資料出現兩個不同版本。筆者在此呼籲安盛及保監處儘快交代IT系統出現問題及「事後」調整賬戶基金單位數目事件,以保障所有投保人利益。(之三)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94

中消協發布房屋家居領域投訴情況報告房屋中介存在四大問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844

路人走過上海市江蘇路上的一家房屋中介所(2014年8月10日攝)。(新華社 陳飛/圖)

2016年4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房屋家居領域投訴情況專題報告》,曝光房屋中介四大問題,包括亂收費現象嚴重、存在霸王條款、資金監管過程中違規操作、隱瞞房屋真實情況。知名房屋中介鏈家因隱瞞房屋真實情況給消費者帶來損失被點名。而根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高達84.8%的消費在房屋中介服務中遇到消費糾紛。

南方周末記者從中消協獲知,全國消協組織2016年第一季度受理的商品和服務類投訴情況顯示,房屋及建材類投訴達到5141件,在一季度商品和服務類投訴總量占比7.49%。

2016年第一季度,房地產市場逐漸回暖,部分地區房價出現強勢增長,房屋、家居建材等交易量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第一季度,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價漲幅遠高於其他城市。同時,全國房地產投資額、銷售面積、地價等各項指標都有所回升。伴隨著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房屋交易、家居建材交易、中介服務、裝修服務、物業服務等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也開始增多。

2016年2月23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約談多家房產中介,消費者黃先生在約談會上當場投訴鏈家。

黃先生於2015年8月通過鏈家在上海市虹口區購買了一套總價400萬元左右的房產,並與鏈家和賣方簽訂三方合同。之後,黃先生發現這套房產有340萬元的貸款,而鏈家之前並沒有向黃先生說明此情況,只是向黃先生說明此房有按揭貸款。無奈之下,黃先生向賣方支付130萬元用於償還貸款,但這筆款項被挪作他用。同時,鏈家還要求黃先生提供等值抵押擔保物來彌補鏈家解押房產的110萬元。對於黃先生的投訴,鏈家承認公司在房產中介居間服務過程中存在問題,但其表示該問題只是個別員工未盡到調查房屋真實信息的義務,並稱“會開除相關人員”。目前,該案已妥善解決,消費者表示滿意。

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的調查顯示,在房屋中介領域,僅有11%的消費者表示滿意,高達84.8%消費者遇到了消費糾紛,卻只有21.6%的消費者進行維權。

有媒體曾列舉房屋中介領域消費者維權困境,將維權意願低歸結為不敢追、追不了、罰無門。房屋中介掌握了消費者的身份證、戶口本和住址,導致部分消費者心存顧慮不敢維權。

涉及中介的投訴需要找房產交易中心,但房產交易中心稱只受理針對交易中心本身的投訴,不受理中介投訴。而在2016年2月的上海市消保委約談現場,發送約談公函的20家中介公司中,僅有11家派代表現身,9家房屋中介公司直接“玩消失”。

上海市住建委房地產市場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說,房產中介行業由以前的準入制改為備案制,作為行業監管部門,住建委並沒有執法手段和執法部門,一般只能通過交易過戶環節的密鑰上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管,對中介的種種違規行為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

與此類似,上海房地產經紀協會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盡管協會一直以來都在進行誠信方面的培訓和宣傳,但協會本身並沒有執法權限,對無良企業缺乏監管能力,接到投訴後也只能協調兩方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48

關於降成本 企業向總理“投訴”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313.html

今年以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積極推進,市場主體的潛力和活力得到有效激發。企業負擔切實減輕,去年以來降稅清費為企業減負超過4000億元。自5月1日起“營改增”全面推開後,預計全年將為企業減輕稅負5000億元。

不過,一些企業覺得降成本仍有空間,政府服務有待加強。最近中國政府網“我向總理說句話”欄目就收到不少網友的投訴。

有網友稱,“進出口環節各種不正規收費太多,我接觸的很多企業都因中國的進出口成本太高而放棄中國市場”。比如,質檢總局2012年第30號“關於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其包裝檢驗監管有關問題的公告”,要求進出口危險化學品要提交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危險公示標簽。這本無可厚非,但實際操作中,各地商檢部門以不能判定所提供的說明書和標簽是否真實、符合國家標準為由,要企業“自願”去商檢的實驗室做危險性實驗、檢測,“全世界僅中國在進出口環節要做這些實驗、檢測。”該網友舉例說,有個企業為了一批貨物的進口,商檢實驗室竟然收取了近4萬元人民幣的實驗費。

“看到國家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大、國家在出臺各種措施搞活經濟、減輕企業負擔情況下,商檢部門仍在以各種借口、方法盤剝企業,使中國的經濟環境在國內外面臨很不好的口碑,真是感到憂心忡忡。”這名網友說。

有一名任某鄉鎮團委書記的網友給總理留言說,鄉鎮電子商務創業遭遇物流貴難題。近年來互聯網發展迅速,縣里常常舉辦電子商務培訓班,青年對在網絡銷售農產品有熱情,一部分人已經開始了電子商務創業,但在實踐過程中,發現鄉鎮物流服務很欠缺,有可能這是全國不少小城鎮存在的普遍問題。首先,無送貨,購物要自己去鎮上設置的取貨點,還要多付2~5元郵費,與縣以上地區送貨上門不同。第二,郵費貴,如寄出10箱總價格450元的本地特產到上海,郵費需付300元。該網友希望國家加快促進物流業在小城鎮的發展,助力鄉鎮青年創業。

國家產品強制認證對控制產品基本品質很有必要,在認證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對一個成熟的企業來說完全是九牛一毛,但對創業初期的小微企業和打算創業的個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有網友在給總理的留言中建議,通過認證主體市場化,降低認證費用。放開產品質量認證市場,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只負責相關檢測標準的制定及檢測企業的監督,對具有一定檢測技術能力的企業放開檢測市場,同時放開對檢測價格的幹預,通過引入市場競爭降低檢測費用,惠及廣大小微企業。此外,通過政策扶持,減免小微企業產品檢測費用。

還有小微企業希望能夠簡化納稅機制,有網民留言說,自己的小微企業不具備像樣的財務管理經驗,“全部委托給會計所代理”,每年一般得花6000元以上的費用。在實現營改增後,擔心“多數進項無法抵扣稅費”,“繳納大量不合理稅費”。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回應說,原來企業不重視,增值稅、營業稅沒有抵扣概念,他要找到這些抵扣項,財務會計制度可能需要調整,然後營業稅下的行業要規範。稅務部門在操作的時候,準確地理解政策,要指導這些企業,甚至還要幫助這些企業,做一些適應性的工作。比如他拿不到抵扣的發票,稅務局就是要派出人員幫助人家,開這些發票。

“總之我們能夠做到所有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但是我是保證不了所有的企業,因為誰也做不到,企業千差萬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要確保所有的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個我們力爭做到。”樓繼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13

遊客今後可“網約”導遊 手機點贊或投訴

據新華社報道,今後,遊客通過網絡、手機移動端就可以查詢導遊執業信息,點贊或者投訴導遊的服務。

這是導遊自由執業試點的重要內容之一。24日,國家旅遊局在此間召開全國導遊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會議,全國導遊公共服務監管平臺同時啟動。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開展導遊自由執業試點,要建立健全導遊自由執業管理制度和服務規範,搭建全國導遊公共服務監管平臺,推動企業建立網絡預約導遊服務平臺,建立導遊自由執業管理與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導遊執業記錄、以遊客滿意度為導向的社會評價體系。

據悉,導遊自由執業包括線上自由執業和線下自由執業兩種方式。

線上自由執業是指遊客通過網絡平臺預約,導遊按照預約向遊客提供單項講解或者向導服務,並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收取導遊服務費的執業方式;線下自由執業是指遊客通過旅遊集散中心、旅遊咨詢中心、A級景區遊客服務中心等機構預約,導遊按照預約向遊客提供單項講解或向導服務,並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收取 導遊服務費的執業方式。

目前,國家旅遊局在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啟動線上導遊自由執業試點,在吉林長白山、湖南長沙和張家界、廣西桂林、海南三亞、四川成都等地啟動線上線下導遊自由執業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44

專欄 | 黃金周消費者投訴同比增加 企業要如何處理客戶投訴?

國慶長假期間,全國人忙著出行,12315也在忙著處理消費者投訴。一些大城市和熱門的旅遊城市,比如上海和廈門,消費者投訴都比以往所有增加。

七天里,上海市工商局12315中心共接到消費者投訴舉報1091件,同比增加16%。而廈門市場監管局12315指揮中心在黃金周接聽消費者來電2048個,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4.2%;其中受理消費投訴499件,同比增加96.5%,投訴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一倍。

從上海和廈門接到的投訴看,有一個共同點是,經營者節假日服務延滯、缺位等問題仍較突出。如10月3日,某消費者在網上購買的一款電腦出現性能故障,聯系經營者卻遭推脫。10月6日,另一消費者購得一款燃氣竈具,因安裝問題與銷售商及生產商聯系,但雙方相互推諉,問題得不到解決。應該說這些問題,都是由於企業的不作為導致的。

前段時間,我也打過某企業售後服務熱線,感覺也很不好。

因為我兒子最近常拉肚子,就帶去看醫生。醫生覺得他很小,不適合吃止瀉的藥物,就給開了調理腸胃的某品牌益生菌。誰知道,兒子吃了拉得更厲害了。深更半夜,沒法再去醫院看門診,我看藥瓶上有24小時服務熱線,就打了過去。誰知道,電話那頭居然是“對不起,您撥打的號碼是空號!”

我隨後在網上找到了該制藥公司,還有個400服務熱線,打過去,還是空號。該藥品的說明書上寫了,極少數兒童服用後會產生腹瀉,應立即停藥。我本來想打電話問問情況,咨詢咨詢。找不到人問,看著難受的兒子,我也沒了著落,只能傻等第二天了。

類似糟糕的售後服務經驗,以前我還有過,家電用了一陣壞了,想打服務熱線,發現保修證上的廠家電話已經停機。上網找,呼啦啦出來一堆網站,不知道哪一個是真的!與此同時,那些我不需要的售後電話卻一個接一個的打過來。“先生,換個凈水器過濾芯吧!”“先生,您的地板該保養了!”不勝其煩。

建立品牌的過程中,售後服務是客戶體驗的關鍵環節,是一個企業口碑建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什麽有的企業重視售後服務?但有的企業就放棄了服務熱線運營,甚至更甚把客戶信息當資源賣了出去呢?

在我服務的五百強企業里,售後服務都是不可或缺的,它與前期的生產和銷售銜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為了提高用戶滿意度,不同公司給24小時服務熱線制定了不同的政策。

我熟悉的L公司在售後環節是比較大方的,公司的客服一貫以客戶為中心。只要接到客戶投訴產品質量的電話,公司會第一時間承諾更換產品,不管是不是產品質量的原因。只要客戶同意,一個星期內肯定上門更換。

當然你會覺得這麽做成本太高,不排除有時候用戶買到的是假的產品,跟24小時熱線反映後反而換到了真的產品。可是L公司的政策如此,只要客戶不是故意買了很多假貨換真貨,L承諾換貨就說到做到。

實際上,這麽做的成本不一定真的高。我為什麽這麽說呢?我曾服務過另外一家企業S,每次處理顧客投訴都費時費力。一次,一名顧客買到的部分產品包裝有缺陷,他提出來要五盒產品賠償,價值大概人民幣一千塊。

S公司怎麽做的呢?公司召集了市場、政府事務、法務、生產、質量、公關幾個VP(副總裁)開會,討論要不要賠償,按照什麽標準賠償。坐在一旁,卻沒有發言權的銷售總監聽著各個部門高談闊論。但是兩個小時的會議結束,方案就是只願意賠償包裝有問題的產品,其他要求置之不理。VP們讓銷售人員帶著這個答複去跟顧客溝通。

這個結論讓銷售總監哭笑不得,他對我說,“你註意到沒有?客戶要求索賠,如果他要錢,那麽是對產品不滿意;可是他要產品,就說明他還是個忠實用戶。這樣的用戶,如果是我,就直接決定按照他要求賠償,花點錢保留一個忠實用戶不好嗎?”

他說得很對。再仔細想想,幾個副總裁兩小時的工資加起來,絕對不止一千塊,時間成本也是成本啊!從這個角度看,L公司的直接賠償法反而比S司的高明許多。這是為什麽,及時妥善地處理客戶的反饋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保留現有客戶,另一方面,間接地給企業節省了很多時間和金錢成本。

我在工作過的另一家企業,也處理過很多客戶投訴。通常,即使客戶帶著怨氣反映情況,只要經過培訓的接線員態度好一點,賠償承諾作出來,基本也就沒事了。尤其在目前這個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企業一點客戶投訴沒有處理好,說不定第二天就上了報紙頭條。如果出了負面新聞,公司往往要花更大的成本去處理。這麽說,每個企業更應該好好的利用24小時服務熱線,打造客群關系!

當時的公司,除了每個月總結24小時熱線投訴,給問題分類,給客戶專業答複,並把反饋給到市場和銷售,公司還有一支專業的售後隊伍用電話進行主動售後隨訪,承諾對每個客戶購買後一星期內致電,詢問使用情況,確保客戶了解產品,懂得如何使用。雖然建立這樣一個經過專業產品培訓、態度和藹甚至會講地方方言的隊伍雖然成本也不小,但公司在行業內的投訴是非常低的,可以說提前防範了很多萌芽狀態的企業危機,這比出了事臨時抱佛腳的成本低多了。

我記得有次公司接到產品投訴,顧客來自西部某個縣,那里不是目標市場,本來只是靠經銷商覆蓋。但當時一個銷售人員知道了,放棄了自己的周末跑了一次,解決了客戶問題——原來顧客只是上了年紀,沒看懂說明書。公司的態度,不僅贏得了客戶尊重,更是讓經銷商刮目相看,以後對公司產品的信心大增,後來無論公司經歷什麽挑戰,這個經銷商都選擇跟公司共同進退。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認真地對待每個客戶,是大有回報的。

長話短說,認真做售後服務的公司,都是分析過得失、立足長遠的。那些等待12315來訪或者曝光推一下才動一下的公司,根本沒有看到做不好售後服務的各種隱性成本。

順便說一句,制藥企業拜耳公司的電話結尾是8282,空調三菱公司結尾是3030,麒麟飲料公司是7070,他們不僅客戶服務認真,就連號碼也非常用心,利用中文的諧音,方便記憶,你沒想到吧?

(作者為五百強公司管理人士,文章不代表本報觀點,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與作者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