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泓峰国际或将私有化伯明翰球队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5/20090825014805969.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伦敦时间8月20日下午13:50(北京时间当晚20:50),英超球队伯明翰 (BMC,London)发布公告称,已与香港泓峰国际(02309,HK)达成全面收购球队协议。若交易完成,泓锋国际的大老板——香港地产、赌业大亨 杨家诚将成为第一位拥有英超球队的华商。

        伯明翰表示,其主要股东萨利文和戈尔德兄弟已签署  “不可撤消协议”,将以每 股1英镑  (约12.8港元)价格转让4075.7万股共50%股权给泓锋国际。按此股价,伯明翰市值将升为8150万英镑(约10.46亿港元)。泓 锋国际目前已持有伯明翰29.91%股权,若要完成全购还必须向散户购买剩余20.09%股份,整项交易将耗资5173万英镑(约7.31亿港元)。

        泓锋在公告中还称,若完成收购伯明翰主要股东50%股份,公司持股比例将超过75%,届时会促使伯明翰俱乐部申请撤销于伦敦证交所的上市地位。

        但根据年报,该公司已连续四年亏损,最近两年主要由于所持伯明翰减值,分别取得1.52亿港元和9200万港元赤字。截至今年3月底,泓锋的现金仅为300万港元,流动负债净值高达2700多万港元。可以说,该公司无法凭自身财力收购伯明翰。

        21日上午,泓锋国际停牌,当天傍晚发布公告。除涉及重大收购外,公司还建议按每5股配售8股,每股作价0.4港元(较上周四收市价折让1.23%)发行至少19.62亿股最多20.03亿股新股,预计集资净额约为7.5亿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68

收获106.5兆瓦大单 金风科技或将跻身美国主流市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8/5MMDAwMDIxMzA5Mw.html

尽管由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nited Steelworkers)(下称USW)挑起的针对中国新能源政策的调查仍在不断升级,却未能止住中国风电设备企业西进的步伐。

12月 20日,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002202.SZ;02208.HK)公告显示,其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TianRun Shady Oaks,LLC(下称TianRun Shady Oaks)在美国市场成功中标电价并签署长期电价购买协议。

公告显示,Shady Oaks风电场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TianRun Shady Oaks将负责该风电场的投资、建设(包括设备采购)。

据金风科技公共事 务部总监姚雨透露,在这个规划总装机106.5兆瓦、总投资1.98亿美元建造的项目中,金风科技的定位与以往的风电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略有不同,“此次 金风还承担了发电厂的职能。”

而在专业从事可再生能源服务和管理的美国美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USFOR Energy)董事长陈航看来,此番出口项目对于金风科技而言意义巨大,“如果这个项目运行得很好,金风科技的风机就有可能挤入美国的主流市场。”

实 际上,为免落人口实并获得更多美国方面的支持,金风科技已有承诺:将把更多的原材料供应机会提供给美国当地的企业。

“预计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中,整个项目造价的约60%将投向美国的人力和制造业。”金风科技国际业务总监李春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100%股 权投资美风电场

投资建设风电场带动风机和服务的销售

根据金风科技公告显 示,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规划总装机106.5兆瓦,招标方为美国伊利诺伊州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Commonwealth Edison Company,项目将全部采用金风科技1.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

按照长期电价购买协议,风电场将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2 年投入运营,并供应为期20年的电力。

“目前,此项目业主为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润)的全资子公司TianRun Shady Oaks,它拥有Shady Oaks风电场100%所有权。”李春华介绍。

据了解,作为金风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投资 300万美元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天润美国有限公司(TianRunUSA INC.)(下称天润美国)。

天润美国的运作模 式同北京天润在国内的运作颇为相似:并非是为了运营,而是通过投资建设风电场,带动风机和服务的销售,来实现收入盈利兑现等。

而美国经济并 未完全复苏的现状,恰好使得北京天润的投资模式在金风向美国市场的发展中得以运用。

记者获悉,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最先是由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下称Mainstream)与天润美国合作开发。但随后,金风科技收购了Mainstream这位开发合作伙伴此项目的所有股权。

记 者从Mainstream的官方网站上了解到,Mainstream建立于2008年,主要业务为全球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作为欧洲海上风电开发的领导 者,它已经在苏格兰、英格兰和德国开发了5420兆瓦的项目。

金风科技一位负责国际业务市场开发的经理表示,“一般情况下,美国的开发商都 会需要设备商协助获得一些贷款,但有些开发商也需要设备商有股权的投入。”

李春华确认了这样的说法,但他表示,这并非意味着金风科技在向海 外发展时,获得了所谓的“低利率融资”。

他对本报记者表示,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的风机制造企业也都帮助客户进行项目融资。“而且,为我 们提供融资的都是商业银行,他们提供融资的利率是高是低,完全取决于它的融资能力和资金成本。”

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设备厂商参与风电场项 目的投资,最后成功的衡量标准往往是将这个风电场迅速脱手,不占用大量现金。但金风科技反而收购开发商的股权,看起来略显特殊。

李春华并未 提及收购的原因,但他表示Mainstream并非与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再无相关,“Mainstream仍有协助金风科技建设该项目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李透露,对于金风科技来说,目前最 重要的就是把项目建成,“以后怎么样完全是市场行为,如果有买方愿意收购,不排除出让的可能,但是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挺美” 策略

60%本地化率承诺

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并非是金风科技在美国市场上的第一个项目。早于去年,金风科技就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立起了3台1.5兆瓦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并已于 今年初并网发电。

根据去年8月《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为全资子公司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明尼苏达UILK项目贷款提供担保 的公告》显示,明尼苏达州项目总投资1050万美元,其中自有资金200万美元。

由天润美国出资150万美元(占75%的股权)与 Horizon Wind、Dakota Wind组成合资公司天润奥克有限公司(TianRun UILK LLC.)。奥克有限公司负责风电项目的建设、管理、运营。

“这个项目的成功运作,为日后金风科技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前述金风科技国际业务市场开发经理介绍。

据了 解,在天润美国之后,今年早些时候,金风科技在美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Goldwind USA, Inc.(下称金风美国)。天润美国作为项目业主开发风电场项目,金风美国对天润美国在项目的实施、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一份来自金风 美国的新闻稿中提到,“金风科技在国际化中的成功,归功于其先于竞争对手拥有了直驱永磁(PMDD)机组的技术。因为大量的研究证明,PMDD机组比起用 齿轮箱的机组更加可靠、有效和便宜。”

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明尼苏达项目中,3台机组大量零部件在美国本土采购,以及金风美国雇员的本土 化,让其在美国获得了一些好感。”

据了解,金风美国作为金风科技的美国销售办公室,选址芝加哥,雇佣了包括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其他人员在内 的约12名美国人。

金风美国的新闻发言人Colin Mahoney估计,“明尼苏达州金风科技的项目1050万美元的投资中,约有620万美元投向了美国的人力和制造业。”

前述金风科技国际 业务市场开发经理透露,“3台风机的核心部件如发电机、控制系统等还是由金风自己生产的,但塔筒、叶片和基础设施等,都是交由美国的公司来做。”

Colin Mahoney表示,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的采购将类似于明尼苏达州的项目。李春华则将这项承诺明确化,“整个项目造价的约60%将投向美国的人力和制造业。”

金 风美国新上任不久的行政长官Tim Rosenzweig告诉记者,他的团队正在寻找方法,把风机装配中更多的工作机会转移到美国。

不过, 考虑到金风科技上个月才收购两家做叶片的公司——协鑫风电(江苏)有限公司及协鑫风电(锡林浩特)有限公司,至少让之后Shady Oaks风电场项目中叶片的来源有了更多的可能。

对此,李春华并未给出明确的回应,他只是透露,“我们也需要根据项目的经济性,从成本等方 面来考虑和权衡。”

或跻美国主流市场

需抗资金、监管、人力成本压力

据 陈航介绍,因为100兆瓦左右的风电项目在美国市场上并不能算很大,所以,金风Shady Oaks风电场的项目并未在美国当地引起太多的注意,但陈航仍然认为,“这是中国风电设备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据了解,美 国市场往往对风电机组有一个稳定运行经验记录的要求,一般来说是100机年,同时要求最低的可利用率为98%。

“如果只有3台风机,每台就 要稳定运行33年;如果是100台风机,则只需要运行一年。”陈航解释。

他告诉本报记者,这个运行记录是获得美国当地银行融资的一项最低标 准。而对于金风科技来说,“要想获得美国开发商和投资人的青睐,也必须向他们证明金风科技生产的机组,在美国的运行数据可以像他们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立起来 的风机一样好。”

“目前来看,这并不是问题。”前述金风科技国际业务市场开发经理介绍,明尼苏达州项目中金风科技生产的3台风机,“运行情 况非常好,都达到了98%,有1台是99%。”

“美国的风电企业也分为三个梯队,如果这71台风机运行一段时间没有问题,那金风科技就可能 进入美国的第三梯队,甚至直接进入第二梯队。”陈航分析。

不过,对于美国已有的风机市场格局来说,金风科技很可能被看做一匹“来自东方的 狼”。

“我们会密切的关注这个项目的进展。“USW发言人Wayne Ranick在一封回复记者的邮件中提及。

而眼下来 看,除了部分来自美国的监督,巨大的资金投入,可能也让金风科技压力不小。

“相比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美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可能要高超过10 倍。”陈航表示。

对此,前述金风科技国际业务市场开发经理透露,“考虑到国内市场增速放缓,国内企业需要开发国外市场,以避免新的装备线空 转。”

据金风科技2010年中报,其在海外收入8508万元人民币,占主营收入1.35%。而在10月举办的201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 展览会上,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也向本报记者表示,金风将致力于实现技术、市场、资本、人力资源四个维度的国际化。预计未来3-5年内,海外业 务收入将占到公司总收入的30%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0

風電整合潮將至 90%的企業或將退場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1/1OMDAwMDIyNTg1OA.html

從2009年高調進入風電研發領域,到2011年初正式退出,進退之間,哈空調(600202.SH)用時不過一年。

「公司的風電業務只是處於研發階段,還沒有投入生產。」哈空調證券部人士對此表示,目前,技術合作協議及零部件採購合同的善後處理工作已在進行中。

哈空調原本主業為石化空冷器和電站空冷器,風電領域研發並非其專長。

「哈空調的轉型,是基於該行業利潤趨微的背景考慮,但哈空調在風電領域並沒有人才儲備積累,而且進軍的是風電領域中比較核心的發電機組系統,轉型失敗並未偶然。」一位風電企業高管對此分析稱,哈空調進軍風電行業有當年風電大熱的背景,「當時,甚至連做鞋子的都要進來」。

哈空調可能是2011年整個風電設備製造業整合的一個樣本。盤點2010年業績報表,以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電氣、明陽風電、運達風電等為代表的風電巨頭們,賺得盤滿缽滿,不過,在熬過一個寒冬之後,更多的小型風電設備製造企業,將迎來一個更艱難的時期。

《風電設備製造行業准入標準(徵求意見稿)》(下稱《風電標準》)已於2010年3月對外發佈,經過一整年的修訂及徵召意見,或將於今年正式出爐。文件在能源、土地、自我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規範、限制,將進一步壓縮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目 前,國內排位前10名的風能設備企業,產能佔了整個國內市場的80%,前十五名佔到了市場的95%,剩下的5%好幾十家分,它們能賺到多少錢呢?」中國農 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副秘書長沈德昌表示,在未來三五年內,肯定會有90%的風電設備企業將通過重組、兼併等途徑而消失。

「明智」的退出者

時鐘撥回一年前,2009年10月27日,哈空調董事會通過了《關於哈空調開展風電領域研發相關活動的提案》,稱公司同意開展風電領域研發活動,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合作,聯合開發先進的風力發電技術,公司研發費用預計在人民幣3000萬元以內。

上述風電企業高管表示,風電設備三大件包括風電葉片、變頻電機、變速器。哈空調早在2008年就進行發電設備的研發,並為彼時第一批哈爾濱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主要研發方向為發電機葉片製造。

2011年1月31日,哈空調宣佈退出,其給出的理由是:在風電研發過程中,國內風電企業發展數量激增,同質化競爭嚴重;國家產業政策發生較大變化,規範風電行業發展力度增強,提高了公司進入風電行業的准入門檻。並稱,公司繼續從事風電業務風險較大。

「哈空調退出是比較明智的。」在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看來,國內風電設備製造的第一梯隊佔據市場60%的份額,剩下的40%的市場份額也被第二梯隊瓜分殆盡,留給第三梯隊和新進入者的市場份額已經不多。

國內風電設備製造企業目前合計80多家,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金風科技、華銳風電、東方電氣三家龍頭;第二梯隊是明陽風電、運達風電、湘電風能、上海電氣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第三梯隊,則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業。

運達風電華北區域經理金立萍提醒記者說,早於2009年「38」號文(即《關於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已對風電設備製造行業定議為「過剩」,當時,主管部門對該行業的融資及項目審批已然收緊。

「較高的行業集中度,使新進入者的機會已經不多。哈空調的資本實力並非十分出眾,要麼選擇退出,要麼選擇被兼併。大的市場環境就是這樣。」李勝茂說,2010年,國內風電裝機增速為64%,已較往年減速四成,下游風電場更願意把訂單交給像金風科技這樣的優勢企業。

被提高的門檻

3 月發佈的《風電標準》,主要涵蓋三個方面內容: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 部生產配套設施;企業進行改擴建應具備累計不少於50萬千瓦的裝機業績;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從業經歷。

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馬學祿表示,工信部的風電設備准入標準是比較高的。從目前我國的風電整機現狀來看,能夠達到上述標準的整機製造廠商不超過10家。

「新上馬的企業特別是風電整機生產企業的審批,如今已變得很困難了。2.5兆瓦以下的風機已經不太受產業政策的扶持,信貸可能還要面臨約束。」前述風電高管表示。

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全年風力發電新增裝機達160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82.7萬千瓦,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風電企業,擴產仍然是這些企業在2011年的主旋律。但與往年不同的是,更多的中小企業,或將倒在這一場更為宏偉的擴張浪潮中。

金立萍解釋說,為新進入者設置如此高的門檻,「其實是要求新進入者一入局,就要有配套的科技研發,擺脫國內的技術空心化格局」。而這也折射出風電行業風光背後隱藏的問題:投資過熱、重複引進落後技術、關鍵設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未能得到有效攻關等頑疾,仍然存在。

就 整個產業而言,目前,我國的發電機、葉片產能已能滿足國內風電產業的需要,但部分關鍵設備仍有不足。以齒輪箱軸承為例,由於質量要求較高,多靠國外進口; 而在控制系統方面,國內雖已有科諾偉業、北京景新、時代集團等企業在研製生產,但目前仍主要採用丹麥MITA和奧地利Windtec生產的設備。

質量問題,也已成為業內憂慮的焦點。2010年1月24日,寧夏天淨神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的一台東汽風機倒塌。

此後,華能通遼寶龍山風場的東汽風機、遼寧凌河風電場的華銳風機、大唐的山西左云風場的風機先後出現倒塌,質量問題在風電裝機容量飛速增長背後不斷出現。

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對此意味深長表示,龍源是中國最老的風電企業,其運行最早的風電機組已經有17年時間,國產大量的機組也才運行了3至5年時間,所以有些風機的質量還需要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3

Facebook團購業務胎死腹中 大平台通吃模式或將不再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30/3MMDcyXzM2MTI3MA.html

據經濟之聲報導,全球著名社交網絡服務網站Facebook測試四個月的團購業務胎死腹中。27日Facebook宣佈,將在數週內關閉團購業務Daily Deals(每日交易)。

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可投資資產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網絡用戶中,有46%的人是Facebook註冊用戶,這意味著全球有接近一半的百萬富翁們喜歡上Facebook。

擁有如此優質的客戶流量,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不再甘心只做一個社交網絡,他把觸角伸到了互聯網各個領域。遊戲、位置服務、團購,甚至明年有 可能借助其所擁有的龐大用戶數據,推出一款能夠提供個性化結果的搜索引擎,從而挑戰谷歌。Facebook看起來無所不能。

但僅僅測試了四個月,8月27日Facebook 的團購業務就宣告流產。為何擁有超過五億用戶的大平台卻讓團購業務早早胎死腹中?國內團購搜索網站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認為,做團購要兩個翅膀才能飛。

胡琛:這事還是我們以前說的他是兩個翅膀的業務,左邊是你線上的用戶資源和你線上的流量,而右邊是你線下的用戶的挖掘和經驗,所以你光有用戶沒有好的圖夠的這些單子的話,消費者沒有辦法買到你的好東西就不會在你這不停的買。

在中國SNS社區做團購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國內的專業SNS網站中開心網和人人網稱得上是「長者」。但在團購的競爭中,開心網年初裁減了地方站的部分團 購員工,同時收縮在小城市的戰線,而人人網則成功在美上市,補充資金投向團購業務。不過擁有更大平台的騰訊公司卻轉變了發展模式。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吳霄 光表示投資電商不如自己做電商,將建立一個合作共贏的B2B2C的平台。

吳霄光:當然今年來說我們認為電商的投資還是有一定的泡沫成分的,因為錢非常得多,估值還是排在第二很高,我們相對來說也是會謹慎一些看整個市場的發展, 當然這其實並不是我們最重要的部分,我們的投資其實是一個副線,我們最總要的是要建立平台,讓廣大的公司都可以在我們的平台上共贏。

合作共贏聽起來很好聽,但胡琛認為,這其實是騰訊在自己無法做好團購的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胡琛:就是你看騰訊現在也變了,去年團購也是要自己去談, QQ團購在去年九月份也是類似於人人網糯米一樣自己去談單子,現在你去看QQ團購已經變成了一個團購平台,他是一個展現平台由各個網站來提供團購內容。

不僅是騰訊,淘寶、京東也都在開放搭建自己的平台。有人說中國的互聯網未來是平台之爭,但如果平台想要關起門來,大小通吃,卻不一定是個好的舉動。

Facebook團購業務胎死腹中,也許昭示著大平台通吃的模式或將不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0

獨立團購網站或將消失 未來團購格局或將改寫

http://news.imeigu.com/a/1325143506624.html

昨日,淘寶聚划算透露,其2011年全年團購交易額達到101.8億元。

而隨著美團網、高朋網、滿座網等獨立團購網站正式入駐聚划算,有業內人士認為,在管理不善資金受困的情況下,獨立團購網站或將消失,未來團購的格局也或將改寫。

團購併未遭遇寒冬?

領團網12月發佈的《全國團購網站普查數據公報》顯示,截至11月底,今年全國總共有1813家團購網站倒閉,佔所有運營團購網站總數量的31.2%。

在團購爆發的這兩年時間裡,大約有21家團購網站火爆融資約4.5到5億美元。但據消息人士透露,隨著國際經濟大環境逐漸惡化,資本變得謹慎,由於「井噴式擴張」而面臨飽和的團購網站目前已經基本被資本市場雪藏。

面臨著資金流斷裂、消費者大量投訴、入不敷出等諸多不利因素,多數團購網站在今年下半年或撤站裁員,或轉型生活服務另尋出路。有業內人士指出,2012年,團購網站還會經歷一輪洗牌,寒冬過後最多只能存活10家。

「團購只是剛剛開始,3年左右會發展稱一個千億量級的市場。」阿里巴巴集團秘書長邵曉鋒否定了近日流傳的電商遭遇寒冬的說法,在他看來團購一點都不冷,3年內別談冬天。

團購格局或被改寫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眾多獨立團購網站加入團購開放平台,獨立團購網站的數量將快速下降,團購格局或被改寫。

領團網11月統計數據顯示,至少26家團購網站從團購網徹底轉行至B2C商城、網址導航、網購導航,有些干脆轉行成為互動社區。

易觀智庫近日發佈的團購行業預測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團購市場格局將進一步集中化,獨立團購網站的數量預計將下降到百家以內。同時,報告認為,團購行業核心廠商將在2012年開始大規模模式轉型,新的市場領先者將出現。

艾瑞高級分析師蘇會燕則認為,中國團購市場本身增長潛力巨大。而隨著經歷了近兩年「過山車」般的發展,中國團購企業也逐步回歸理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9

傳順豐獲支付牌照 或將佈局電商業務

http://news.imeigu.com/a/1326847595283.html

在凡客誠品、京東商城等大型網商自建物流的同時,物流企業卻悄然開始逆向延伸,瞄上了網商的地盤。昨日有消息稱,國內快遞領軍品牌順豐速運已經拿到《支付業務許可證》,正在佈局支付業務。在業界看來,拿到支付牌照只是順豐加速觸網的開始。

首獲支付許可

剛剛涉足便利店業務的順豐速運,再次跨界。

據一位知情人透露,順豐速運已經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目前,其構建的名稱為「順豐寶」的支付工具,已開始在內部運營。甚至有互聯網人士猜測,順豐速運今後若將支付、便利店、快遞和電子商務進行融合,將形成前所未有的電子商務體驗。

不過,這一消息並未得到官方證實,順豐速運北京分區方面也在昨日表示,對此事並不知情。

記 者昨日多方瞭解發現,這一消息並非空穴來風。記者查詢發現,在去年12月31日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的企業中,「深圳市泰海網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經 營場所與「深圳順豐航空貨代有限公司」相同,其通過批准的業務類型為「互聯網支付」。同時,該公司控股方「深圳市泰海投資有限公司」99%的股權屬於順豐 速運董事長王衛。

意在借網生財

在業界看來,順豐速運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實際上是在為日後加速觸網生財「未雨綢繆」。某知情人稱,順豐速運對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佈局「超過大家想像」。

業 界一位負責人也認為,順豐速運準備先把傳統商業客戶的支付轉到「順豐寶」,而不是直接從電商平台介入。這是因為物流業也涉及大量支付問題,而順豐速運的現 有客戶大多是實體商業用戶,其線上用戶的佔比不大。其認為,順豐速運會先將這部分業務整合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中。當實體商業資源整合基本完成後,順豐速運 即會大力度介入電商業務,並將其打造為自己電商平台的默認支付工具,帶動自身的物流業務,形成聯動,從而在經營上實現突破。

在不少商業專家看來,物流企業向上游零售延伸,不僅能夠拓寬業務範圍,還能帶動企業服務升級。目前,物流一直是電子商務渠道鏈條中相對薄弱的環節,快遞爆倉、物流公司私吞保價費、貨品簽收及退換貨難一直被消費者詬病。物流與電商平台通過融合和滲透,將有效破解這些難題。

或遇「跨界」門檻

目前,包括順豐速運在內,國內多家主流物流企業均已切入上游零售市場。據記者瞭解,此前,圓通、申通、中通和韻達等物流企業,都陸續建立了電子商務平台。如「E購宅急送」、「申通購物商城」、「順豐E商圈」及圓通「全聯網」等。

不過,與這些物流企業主營業務的規模相比,其網上商城的規模大多較小。

記 者發現,「全聯網」目前是一家「互動科技信息平台」,並未從事B2C銷售業務;「E購宅急送」在支付方面與支付寶合作,除NIKE品牌商品外,均不支持貨 到付款;申通快遞出資創立的「久久票務公司」現已更名為「鐵友網」,專門從事火車票銷售業務。記者瞭解到,該網站已於去年被攜程網收購。

業 內人士認為,電子商務與物流雖然屬於同一個產業鏈,但仍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業態。某小型快遞公司負責人坦言:「電子商務不僅需要大量專業化的人員,更需要 大量資金投入去『燒錢』,這都是多數民營快遞公司不能提供的。」此前,中國快遞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也曾公開表示,除了人才方面的制約,這些快遞巨頭還要跨 越專業化程度和資金兩大障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59

扎克伯格行使期權或將納稅20億美元

http://news.imeigu.com/a/1328615160359.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7日晚間消息,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Facebook進行IPO(首次公開招股)之後將成為億萬富翁。不過由於行使期權,扎克伯格有可能需要繳納高達20億美元的稅款。

面臨高額稅單

Withum, Smith and Brown會計師事務所註冊會計師安東尼·尼蒂(Anthony Nitti)表示:「我個人從未見過數額達到10億美元的稅單,曾經有稅單接近過這一數額,但從未達到過。我曾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些朋友交談,許多人 都沒有見過這樣的稅單。」

如果扎克伯格決定行使所持Facebook期權,那麼高額稅單將不可避免。不過,這樣的舉措將進一步增加扎克伯格持有的Facebook股份。扎克 伯格目前持有近4.14億股Facebook股份。他持有的期權意味著他可以以每股6美分的價格買入另1.2億股Facebook股份。Facebook 在IPO招股書中表示,扎克伯格計劃行權,並將在公司的IPO中出售部分股份,用於繳納稅款。

在行權時,扎克伯格持有的期權屬於應繳稅的一般性收入,即使期權所有者並不出售獲得的股份。這意味著,在行權當天,行權價與Facebook當天股價之間的差額將需要納稅。

Facebook在IPO招股書中表示,該公司的估值為每股29.73美元。以這樣的價格計算,扎克伯格持有的期權價值為36億美元。分析師預計, 在Facebook上市後,其股價還將繼續上漲。在上週私營公司股票交易服務SharePost進行的一次股份拍賣中,Facebook股價已達每股40 美元,這意味著該公司未來市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這樣的股價將使扎克伯格持有的期權價值接近50億美元。

無論如何,扎克伯格都將支付高額稅款。今年,美國的差額稅率最高為35%。而扎克伯格所在地加州政府也將獲得巨額收入。加州政府對超過100萬美元的收入徵收10.3%的所得稅。

股票期權所得稅是美國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很難估計扎克伯格最終將支付多少稅款。不過稅務分析師普遍認為,扎克伯格應支付的稅款將在15億至20億美元,這一數額是空前的。

美國國內稅務總署不會對個人的稅單情況置評,但在對2009年美國排名前400的納稅人進行分析後可以發現,他們的平均稅單為4900萬美元。而所有400人的納稅總額為196億美元。2012年,扎克伯格將憑一己之力將這一稅收總額大幅提升。

不會超額售股

不過會計師認為,扎克伯格行權並繳納稅款的做法是正確的。Facebook在提交給監管部門的文件中稱,扎克伯格不會放棄對公司的所有權,因此只會出售足夠繳納稅款的股份。

舊金山註冊會計師斯坦·珀洛克(Stan Pollock)表示:「他的做法很聰明。我們從互聯網泡沫中學到,人們應當這樣做,出售股份以繳納稅款。」

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達到頂峰時,許多科技行業從業者受到企業股價大起大落的影響。而納稅額總是與行權當天的股價直接相關,即使行權者不出售股 份。如果行權者以5美元的價格行權,並獲得了市價30美元的股票,那麼美國國內稅收總署記錄的應納稅額為25美元。即使隨後股價大幅下跌,行權者的應納稅 額仍將按照行權當天的股價來計算。

珀洛克表示:「人們在行權後總是會持有股票,希望股價繼續上漲。股價有可能會持續上漲,然後開始下跌。許多人因此面臨了高額稅單,但卻無錢支付稅款。」

此外,由於Facebook員工行使期權,Facebook公司將可以獲得稅收減免。Facebook去年的利潤為10億美元,這部分利潤需要納 稅,因此Facebook今年將可以獲得一定的退稅。Facebook在IPO招股書中表示:「我們預計,這一退稅可能達到5億美元,並將於2013年上 半年支付給我們。」

儘管扎克伯格2012年的稅單數額將會很高,但2013年將可能非常低,因為Facebook董事會已同意將扎克伯格的年薪下調至1美元。(維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5

2012年PE監管或將繼續加強:VIE監管仍無政策

http://news.imeigu.com/a/1328309167245.html

郝鳳苓 上海報導

2011全年,「監管」成為整個PE行業神經緊繃的關鍵詞。

僅發改委的頻頻動作就足以讓PE、VC們夜不能寐。

2011 年1月,發改委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試點地區股權投資企業發展和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發改辦財金[2011]253號文)(下稱253號文), 要求試點地區設立的、募集規模達到5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企業接受強製備案管理、運作規範管理並按要求進行信息披露。

緊接著3月份,發改委又在其網站上公佈了《股權投資企業備案文件指引/標準文本/表格下載》,進一步細化了股權投資企業(即「基金」)及股權投資管理企業(即「管理機構」)的備案工作。

到了6月份,天津又推出了地方版本的PE備案規定。

2011年11月,發改委辦公廳又下發了《關於促進股權投資企業規範發展的通知》(發改辦財金[2011]2864號)(下稱2864號文或《通知》),PE強製備案制度由試點地區推廣至全國。

這份《通知》也成為國內第一個全國性的股權投資企業規範條例。

「政策落實年」?

如果將2011年叫作「政策年」的話,金諾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郭衛鋒說, 2012年可以稱為「監管年」或「政策落實年」。

的確,發改委的2864號文發佈後,行業期待有更多細則出台。

比如,發改委2864號文規定,投資者為集合資金信託、合夥企業等非法人機構的,應打通核查最終的自然人和法人機構是否為合格投資者,並打通計算投資者總數,但投資者為股權投資母基金(FOF)的除外。

但,2864號文並未給出關於母基金的詳細定義。

還有備案管理的範圍問題。那些沒有「股權投資」之名,卻在行股權投資之事的機構,是否也在發改委要求備案的範圍之內?

在2864號文出台後,郭衛鋒就接到這樣的客戶諮詢:某信託基金客戶打通計算共有100多位投資人,其中,很多單個投資人出資不足1000萬,因已投資完畢,無自行調整規範的可能。

郭衛鋒透露,天津針對存量PE機構監管政策已經在會簽過程中,該文件擬以天津675號補充通知形式頒佈。

全國範圍內無法滿足備案條件的存量PE可能還為數不少,他們下一步該如何調整?

因此,漢坤律師事務所的王勇律師預計,2012年,「發改委應該會細化現有規則」。

而在郭衛鋒看來,對監管而言,政策執行的尺度將會直接影響行業的發展。

爭奪PE監管權?

試圖對PE進行監管的,絕不止發改委一個部門。

去年6月,「支付寶(微博)股權轉移事件」引發了行業關於VIE合法性的大討論。

之後,商務部外資司曾到上海組織調研會,VIE是被提及話題之一;到了9月份,又有幾名法律界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正在提交報告,建議國務院取締VIE結構,這份報告也流傳至坊間,在行業內引發了熱議甚至恐慌情緒。

但截至目前,關於VIE監管仍無進一步的政策出來。

而正在修訂中的《證券投資基金法》(下稱《基金法》)也擬將PE納入法律監管之下。

早在2011年6月舉行的「2011中國股權投資基金發展論壇」上,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證券投資基金法》調整的範圍也包括投資於未上市股權的基金,這是本次修法的一個重大調整。」

有律師向本報透露,修訂後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將於2012年推出。

但是否應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納入監管範圍,這是《基金法》修訂過程中的一大障礙。

記者接觸的不少PE人士就表示,不希望被納入《基金法》,希望監管越少越好。

在這一點上,各部委之間也存在爭議。發改委就是在《基金法》修訂過程中,搶先出台了備案制度。

某股權投資機構的一位律師就表示,從《基金法》修訂受挫就可以看出,PE離真正的陽光還有很遠的距離;而中國現在最大問題是,誰是監管者?國外是由類似證監會的獨一機構監管,而國內卻有無數機構想管,誰也不聽誰的,協調機制也不存在。

但這位律師也認為,「規範意味著成熟,就看監管權最後花落誰家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0

熔盛重工收購全柴動力正式「爽約」 或將面臨投資者索賠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02768.html

週五,全柴動力(600218.SH)發佈公告稱,熔盛重工(01101.HK)8月17日已向證監會申請撤回「向全柴動力除全柴集團之外的全體股東發出收購股份的要約的行政許可申請材料」。目前,雙方正積極協商後續方案及事宜。

久拖不決的熔盛重工要約收購全柴動力事件,終於有了一個結局。這樣的結局,正是投資者擔心發生的。而熔盛重工的違約,也將面臨投資者的反擊。

收購事宜曾一拖再拖

事情還要追溯至2011年3月16日,全柴動力發佈公告稱,全椒縣政府將其持有的全柴集團100%股權在安徽省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

同年4月28日,全柴動力公告稱,熔盛重工以投標價21.49億元中標,雙方於4月26日簽訂了《產權交易合同》。熔盛重工將受讓全柴集團100%股權。因全柴集團持有全柴動力44.39%股權而觸發要約收購30%的紅線,熔盛重工因此向全柴動力其他股東發出要約收購書,擬以16.62元/股的價格收購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55.61%的全柴動力股權,總收購金額為26.19億元,為此,熔盛重工已經將6.4億元繳納給安徽省產權交易所,另有5.23億元存入中登公司,作為本次要約收購的履約保證金。

2011年8月,熔盛重工取得國務院國資委和商務部反壟斷局的批覆文件,要約收購「勝利在望」。但與此同時,全柴動力股價卻跌破16.62元/股的收購價,出現巨大套利空間,各路資金和散戶湧入全柴動力。

2011年第三季度,基金持股比例為1.74%,2012年第一季度這一數據上升至5.73%。至6月30日,基金持股數略有下降還是達到了5.13% 。一季度報顯示,在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從第三位開始均為機構投資者,興業全球視野基金、東方證券、長江證券及眾多陽光私募參與其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資委批覆即將於今年8月26日到期。全柴動力7月17日公告顯示,熔盛重工並未向證監會上報相關補正材料,而是尋求「延期收購」,讓市場嗅到了故意拖延的意味。

一位從業6年的國際航運業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熔盛重工巨大的現金流壓力或許是其放棄收購的原因之一。其三大主營業務中有95%是造船業貢獻的,航運業是週期性行業,目前全球航運業不景氣,作為全球航運業晴雨表的波羅的海指數持續走低,新船成交繼續低迷,短期內市場回升的可能性較小。此外,受歐債危機及全球經濟疲軟影響,很多船廠新簽船舶訂單的預付款比例大幅下降,由原來的交船前預付80%下降到20%~40%,一般簽約款從以前的20%下降到5%~10%。從而導致船廠營運資金需求大幅增加,這也對熔盛重工的業績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而執行收購全柴動力的江蘇熔盛此前曾通過銀行間市場募資20億中期票據,據募集說明書披露,截至去年9月,公司資金缺口為41.35億元。

此外,截至上週五收盤,全柴動力股價已跌至9.02元/股。相對於16.62元的要約收購價,已經跌去45.73%。在這一背景下,繼續執行要約收購對於已經陷入行業困境的熔盛重工來說,是非常大的賬面浮虧和現金流壓力。

或將面臨投資者索賠

「下一步我們會通過法律途徑去索賠。」全柴動力浙江的一機構投資者稱,目前已經諮詢了律師,依據《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相關規定,投資者可以要求熔盛重工承擔締約過失責任,賠償相應損失。維權的過程肯定會很艱難,所以投資者應該聯合起來,一般的散戶跟在機構投資者後面,委託代理。

「熔盛重工與全椒縣政府簽署《產權交易合同》觸發要約收購相當於是與全柴動力全體二級市場股東締約,它沒有履約投資者可以要求索賠。」投資了全柴動力的浙江寧聚投資管理公司稱,強制要約收購制度是舶來品,其核心是保護目標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使得中小股東在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時擁有公平退出機會。此外,機構投資者對於套利機會的把握正是基於雙方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協議作出的,與散戶豪賭ST股有著根本的區別。

「有輿論將2008年香港匯科要約收購深深寶A、B股失敗一事與熔盛重工要約收購全柴動力相提並論,但我認為兩者並不相同。」申銀萬國溫州營業部諮詢總監陸潔華表示,香港匯科的收購沒有通過商務部等部門的審批,但是熔盛重工要約收購全柴股份,商務部、國資委均批准了,跟全椒縣的合同也簽署了,履約保證金也付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且,兩家上市公司的股價都因為這起收購發生了巨大的波動,投資者沒有想到,最後關頭,熔盛重工會自己撤回收購,如果這種模式可行,又不用付出代價,那它就可以操縱股價了。

且有投資者稱,在全柴動力對要約收購進展的關鍵公告時間點上,二級市場股價曾經出現大幅異動,根據雙方談判時間、買賣營業部所在地和關鍵時間點等信息分析,懷疑與張志熔有關。

還有投資者向記者透露,投資者已經就上述情況向證監會和安徽省政府、國資委等部門進行舉報,內容直指熔盛重工要約收購全柴動力信披前後矛盾,以及故意拖延阻止《產權交易合同》生效,涉嫌虛假陳述、內幕交易。而證監會已經正式受理該舉報,並答覆將在60日之內出示調查結果。

而不久之前的7月底,張志熔還被曝出遭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其控制的離岸公司在中海油(00883.HK)海外併購案中涉嫌內幕交易。雖然熔盛重工總裁陳強一再強調「此事與上市公司無關」,但這一負面信息還是遭到了評級機構的「用腳投票」。

而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臧小麗律師則認為,熔盛重工主動撤回要約收購申請,確實違背了市場經濟的誠實信用規則。在國資委和商務部已經批覆同意轉讓的情況下,熔盛重工與全椒縣政府的股權轉讓合同已然生效,顯然熔盛重工已經構成了對全椒縣政府的違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但對於全柴動力的其他投資者而言,其要求主張索賠或者維權可能具有一定法律障礙。首先,從《合同法》角度來看,要約收購還沒有正式開始,熔盛重工與投資者尚未形成要約收購法律關係。投資者無法主張收購方撤回要約的違約責任。至於追究締約過失責任,難以證明: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的人包括所有的證券投資者,並且,要考慮全柴動力股價下跌導致的投資者損失是否都是因為取消要約收購造成的。

但是,如果證監會立案調查並出具處罰結果了,投資者可以據此提出虛假陳述賠償訴訟。

「建議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大力懲處不誠信的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臧小麗說,「我國證券市場存在違法成本太低的問題,儘管要約收購的本意是要保護公眾投資者,但中小投資者依然處於弱勢地位,權利受到侵害卻難以受到保護。」(本報記者杜卿卿對於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60

富力四度衝擊A股 或將商業單獨分拆上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2v5.html
富力四度衝擊A股 
或將商業單獨分拆上市

  富力地產回歸A股可謂鍥而不捨。在三度折戟後,今年富力地產發起了第四次衝擊。

  今年2月份,證監會發行監管部上交所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富力地產的狀態為「落實反饋意見中」。

  9個月過去了,富力地產的狀態依舊沒有改變,上市的大門依舊對富力地產緊緊地關閉。

  不過,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富力地產打算剝離其住宅房產業務,或將商業地產業務單獨拆分上市。

  理財週報記者就此向富力地產求證,富力地產回應一切以公告為準。

  「富力地產回歸A股是沒有希望的。」一位長期研究富力地產的港股分析師指出。

  或剝離住宅地產資產

  「富力地產如果要上市的話,目前只能夠剝離住宅地產方面的資產。」上述長期研究富力地產的港股分析師告訴記者。

  在今年2月份3家地產公司——富力地產、大連萬達、首創置業上報材料後,外界認為對於房地產上市政策將會有所放鬆。但是,證監會隨即出來否認,認為上述三家房企申報材料並不是意味著政策的放鬆。

  9個月過去了,隨著新股發行節奏的急劇放緩,富力地產年內回歸A股基本無望。而上述分析師更是一針見血地回應,「富力地產回歸A股沒有希望。」

  不過,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富力地產目前正在謀求其它方式,希望能夠通過剝離住宅地產的資產,將商業地產業務單獨上市。

  目前,富力地產住宅地產收入佔比超過八成,某些報告期甚至高達九成。因此,住宅地產依舊是富力地產中非常重要的資產。

  不過,富力對於商業地產的投入力度卻非常大。

  在廣州的CBD,富力地產擁有近20棟高端商業物業,包括最新落成的位於珠江新城中軸線的富力盈凱廣場。而在北京、天津、成都等城市都有高端物業,此外,富力通過與連鎖酒店集團合作,開發酒店。

  「商業地產目前雖然收入佔比不高,但卻是富力最重要的一塊資產。」知情人士表示。

  「商業地產需要較長的時期培育,前期投入很大,不過如果經營得好,後期也將會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目前富力地產在商業地產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理念,前期的投入現在到了收穫的時期了。」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從這點出發,如果富力將很可能將商業地產單獨拆分上市。」

  而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富力的收租業務規模在行業中規模較大,其投資物業於6月底的估值已達200億元,相當於其總市值的70%。

  「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採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放在一起估值會有點吃虧,如果單獨對商業地產進行評估,富力將會獲得更好的估值。」

  商業吸金黑洞,避免重蹈覆轍

  商業地產是一個吸金黑洞,富力地產應該對這點深有體會。

  2005年,富力地產登陸H股,隨即展開一輪擴張。2006年富力地產一舉拿下21單土地,2007年又拿下20單,其中有不少是高價地王。

  自2003年起,富力地產便在商業地產方面不斷佈局,截至2011年年底,在廣州CBD珠江新城內,富力擁有商業地產的項目就接近20個

  手中拿著大把現金的富力開始了大舉擴張,而急劇盲目的擴張同時也令富力淨負債率大幅攀升。記者發現,在2005年上市初期,富力地產的淨負債率僅為20.5%,處於極低水平,但是到了2007年年底,則攀升至139.5%。而房地產企業的平均負債水平僅為60%至70%。

  「2006和2007年富力地產的步子邁得太大了,一拍腦袋就去拿地,而且拿的價格非常高。前期激進的政策最終導致了富力現金緊張,節奏的錯誤也使得富力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時期。」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今年上半年,富力地產僅在河北香河入手一宗地,而前期拿地之多足夠富力地產開發10年。

  「商業地產是非常燒錢的投資,前期投入需要非常大,而且現金流回流非常慢。住宅地產需要把握好政策的節奏,而商業地產需要把握好自身的節奏。」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富力需要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負債有所減緩,銷售額回升

  富力地產用了3年時間謀劃上市,然後花了更多的時間消化了上市帶來的影響。

  2002年富力地產進軍北京,繼而向全國拓展,從那時起,富力地產便開始實施上市的規劃。

  2005年,富力地產成功上市,上市後,變成了一匹脫韁的野馬,在負債的道路上一路奔跑。

  近三年來,富力地產終於意識到負債的嚴重性,拿地變得逐漸收斂。因此,淨負債率也開始下降,2011年半年報顯示其負債已降至89%,且負債中短期銀行貸款佔比較小。

  2012年半年報顯示,富力地產的淨負債率繼續下降,變為84.7%,較2007年最高峰的139.5%已經有大幅度回落。

  「這一年多富力地產去槓桿還是不錯的,目前淨負債率在回落。相信不久將回到一個更加合理的水平。」上述研究員告訴記者,「不過,富力地產的負債水平還是在行業整體之上,富力去負債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而根據富力地產11月1日發佈的公告顯示,富力10月份共錄得41.15億元銷售收入,銷售面積為45.31萬平方米,同比上升101%和172%。

  年初,富力地產全年銷售的目標為320億元,而現在前十個月實現的銷售收入為264.49億元,已完成全年目標的82.5%。

  雖然今年富力的銷售成績不俗,但是從富力地產的2012半年報看,則出現了5年以來首次同期營業額下滑。報告顯示,富力地產上半年實現營業額84.4億,同比減少23%;實現淨利1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5%。

  (來源:理財週報 錢文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