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手機代工慘澹經營 它卻逆勢交出獲利成績 陳世惠魔鬼大改造 華冠逃過虧損命運

2011-5-23  TWM




在手機代工大廠紛紛出現虧損的狀況下,華冠卻能逆勢交出獲利成績,華冠總經理陳世惠用兩個月魔鬼改造,讓小麻雀也能舞出手機代工的新春天!

撰文‧翁書婷

二○一○年,是手機品牌廠宏達電最風光的一年,智慧型手機熱賣,讓宏達電獲利創下歷史新高;但是,二○一○年對台灣手機代工廠來說,卻是最慘澹的一年,全 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廠富士康,跌破眾人眼鏡,出現巨額虧損二.一八億美元(約新台幣六十四億元),華寶也大為失色,虧損三億元,就連英華達也在營收大幅縮小 下,三月宣布併入英業達。

然而,在市場普遍看衰手機代工廠下,有一家公司卻開始賺錢,走出連年虧損泥淖,逆勢交出EPS(每股稅後純益)○.二八元的成績,今年它的手機出貨量還要突破二千萬支關卡,上看二六○○萬支,全年營收有機會衝上二八○億元,成長幅度高達四三%,這家公司就是華冠。

手機代工業在虧損邊緣掙扎新北市中和某棟大樓裡,華冠總經理陳世惠穿梭在各個實驗室,桌上一字排開都是華冠這幾年做的產品,「你能想像嗎?十年前,我們代 工一支傳統的功能性手機(feature phone),可以賺四百美元。現在,我們做一支更好的功能性手機,利潤卻只剩四美元。」毛利低落是代工廠普遍的悲歌,只是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大幅成長, 但手機代工廠無一不在虧損邊緣掙扎,讓人不禁疑惑,手機代工產業怎麼了?

答案很簡單,「我們暫時沒有委外釋單的計畫。」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說。智慧型手機市場技術門檻高、利潤肥厚,讓手機品牌廠將組裝製造緊握手中。在品牌廠無 意對外釋單下,高毛利的智慧型手機訂單拿不到,代工廠又難從功能性手機銷量賺到錢,青黃不接的結果,手機代工成了落日產業。

談到大環境的問題,陳世惠也忍不住感嘆,「前幾年我們做feature phone都有賺錢,只是賺來的錢全拿去開發智慧型手機。」早在○四年,華冠就積極投入智慧型手機的開發,以為很快就會有爆發性成長,沒想到,卻等不到期 待的智慧型手機大筆訂單進來,拿到的都是二線手機品牌的小單,沒有達到規模經濟,讓華冠短短兩年就大虧十二億元,虧到連董事會都罵。

「現在每十個人,至少有四個人用的是智慧型手機,可是在二○○七年以前,能有一個人拿智慧型手機,就很厲害了。」陳世惠看來,當時行動網路環境的不成熟,造就了需求不彰,在3G網路尚未普及下,消費者怎麼會有購買智慧型手機的需求?

品牌大廠關起門來自己做,代工市場規模小,又僅兩、三家品牌獨大,缺乏訂單支持的華冠,成績當然不好看。

屋漏偏逢連夜雨,開發智慧型手機的投資大洞來不及填滿,又遇到了○九年的金融大海嘯,整體手機出貨量負成長,智慧型手機獲利春燕沒飛來,功能性手機訂單也開始衰退,整個華冠風雨飄搖,逼得陳世惠不得不想辦法動刀改造。

「當時可能很多人恨我。」裁員、關廠、智慧型手機研發喊卡,陳世惠改造的動作一波波,因為他明白,如果不改造華冠,讓華冠重新動起來,整家公司可能會遭金融海嘯滅頂。

陳世惠一聲令下:「兩個月,營業費用要降二○%,製造效率得提升五○%,開發時間要縮減一半。」這是陳世惠給高階主管的嚴苛任務,時間這麼短,動刀的幅度卻這麼大,因為他一想到手機代代演進,生命週期遠比其他電子產品還要短,就沒有太多的時間能浪費。

一聲令下執行內部大改造

不過,華冠的好處在於規模小、組織相對扁平,比起富士康、華寶企業結構上的疊床架屋,組織調整豈是一朝一夕。可是,華冠不一樣,它的組織簡單,卻又五臟俱全,調整的命令一下,整個華冠都開始動了起來。

「不要的成本先砍,產線也都要重新規畫,每個環節都一一被拿來用放大鏡檢視。」華冠財務長周照程說,營業費用要減少兩成,每一塊錢都不容許浪費。就連工廠 營運也一樣,產線重新調整後,以前花三十秒做檢驗工作(testing),現在要縮減到三分之一,效率、成本全部重新調整,讓華冠重新上緊發條。

另外,為了盯緊各部門的改造進度,每個禮拜陳世惠都和高階主管開會,他要華冠從上到下都動起來,「因為手機產業的變化實在太快,我們不能等。」果然,金融 海嘯一過,景氣開始復甦,加上iPhone掀起的智慧型手機風潮,在在顯示華冠的機會來了,「許多買不起高價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也開始選購中高階的 feature phone。」華冠副總洪一峰觀察,相對低價的中高階功能性手機,一樣有觸控與上網功能,表現雖不若智慧型手機好,價位卻親近一般消費者。

於是,陳世惠把智慧型手機的研發團隊投入中高階功能手機,性價比完全不輸入門款的智慧型手機,還讓摩托羅拉因而找上門,短短半年就設計四款機種,出貨一百萬支,未來更瞄準Android平台,殺進智慧型手機戰場,希望一舉拉高智慧型手機的出貨比重。

儘管如此,資策會MIC行動通訊分析師林柏齊倒沒這麼樂觀,因為各大品牌廠釋單,最快要等到一二年,因此,華冠能否順利接到智慧型手機訂單,甚至進一步將智慧型手機出貨比重拉高至六成,將是觀察重點。

面對未來挑戰,華冠也不敢大意,陳世惠眼神堅定地說:「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就像坐在薄冰上!」

華冠

成立:1999年

資本額:40億元

董事長:李森田

總經理:陳世惠

主要業務:手機代工(無線通信器材、電信射頻、電子零組件)

近三年獲利:

2008年EPS -1.65元2009年EPS 0.06元2010年EPS 0.2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4

對沖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創紀錄,但慘淡依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254

路透報導,第三季度強勁的回報促使對沖基金行業資產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這減少了投資者對這種基金持觀望態度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根據對沖基金研究(HFR)18日發出的數據顯示,全球對沖基金管理資產從2011年的2萬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2.2萬億美元,是2005年他們投資資產的兩倍多。

在第三季度增加800億資產,其中700億是由於良好的業績表現的盈利,只有106億是新增的淨投資。

到目前為止,養老基金、捐贈基金以及富裕的個人今年只有310億的淨資金流入對沖基金。而在大多數基金都虧損的2011年,淨資金流入為706億美元。2007年為1945億美元。

研究指出,2012年將會成為繼2009年後資本流入量最少的一年,投資者已經從對沖基金行業抽出了1310億美元。

雖然對於對沖基金行業,這是一個慘淡的消息,但是它卻吸引了世界上一些需要投資自由的最精明的投資者。長期以來,它一直吸引著許多大客戶。因為這可以讓他們的基金經理可以有更多的支配工具,從而獲得更多的回報。

HFR表示,客戶顯然更喜歡有歷史的大型公司。整個投資中有130億美元都流向了那些資產至少有50億美元的公司。同時,研究還發現,基金的相對價值套利策略是年度回報最大的,因此也吸引了很多新的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31

對沖基金行業面臨慘淡的2013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221
對沖基金的輝煌時代似乎一去不復反了,在如今受政治因素和央行行動牽連過多的市場中,越來越難去琢磨是否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即將到來的2013年又將是艱難的一年。
路透全球投資2013展望峰會上,參會演講者表示,對沖基金這個2萬億美元的產業,去年遭遇了巨大損失,今年較低的市場回報率也令投資者失望,而接下來在波動劇烈的環境中,還將面臨難以賺錢的頭疼局面。
Hermes基金CEO Saker Nusseibeh表示,「我們現在意識到了對沖基金賺錢比以前要困難許多,並沒有許多人能夠盈利,這就是目前的狀況。不是機會不夠,而是根本不存在。」
他還表示,「許多對沖基金都沒有一個正數回報率。按道理他們的回報率應該在4-5%左右,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據對沖基金研究機構HFRI指數,在1991-1999年這9年中的7年,對沖基金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回報率。而在2003-2007年,每年的回報率都在9%以上。
然而,在風險急劇變動的環境中,歐元區領導人的一句話都會對市場造成巨大影響,對沖基金經理們的「魔法」也不再那麼奏效了。
2012年之前的四年中,對沖基金在其中兩年都經歷了虧損。今年截至11月23日,對沖基金的行業平均回報率只有2.24%,遠遠低於標普500的12.1%。
今年比較幸運的對沖基金Directional Opportunities前10個月回報率達到了29%,該對沖基金CEO Michael Hintze在峰會上表示,預計2013年會有一個「充滿了目標的環境」,可以將使用CDS來做空債券看做是一個機會。
但更多的對沖基金經理表示,經歷了過去十年的膨脹之後,對沖基金行業的機會越來越少。
此外,更多監管措施的出台也會給對沖基金行業製造更多的障礙,比如限制裸買裸賣CDS、做空禁令等等。
Pioneer 投資的首席投資官Giordano Lombardo表示,近年來他的資產組合採用了一些對沖基金的手段,比如購買套期保值,但近年來的監管措施讓對沖基金的路更難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03

大宗商品對沖基金業慘淡度日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070

大宗商品對沖基金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疲軟的業績表現加上投資者投資意願消退,已經迫使許多行業內的巨頭關門歇業。

Clive Capital成為了最新的受害者,9月底該全球最大的一家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公司宣佈關門,將向投資者返還資金約10億美元。

而過去的2年之間,包括Arbalet, Bluegold, Centaurus和Fortress等聲名顯赫的商品型對沖基金均宣佈關閉。

Clive Capital在致投資者信中稱,市場信心完全喪失,導致了近期收益大幅下降。「大宗商品的機會環境何時會重好轉還不清楚,但最終很可能會出現。」

不僅僅是Clive Capital,整個商品基金行業都受困於此。

追蹤大宗商品對沖基金的HFRI宏觀商品指數,2011年為-2.56,2012年為-2.57,而今年迄今該指數已經跌至-3.08。

大宗商品波動性減弱,行情缺乏大方向性的移動。交易員下重注的石油和銅的價格波動變小,導致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回報率疲軟。

這與2007-2010年期間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很多交易員拋棄銀行,發起自己的對沖基金,並吸引到了可觀的投資。

但是由於回報率的下降,投資者開始懷疑這些基金是否值得持續的投資。

FT援引SkyBridge組合經理Robert Duggan觀點稱:

「自後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大宗商品基金的回報率就開始不盡如人意」

「我們正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從這個行業退出」。

對沖基金IAM首席執行官Morten Spenner說,他現在不配置任何資金到大宗商品基金,他說

「我們關注那些能更持久的策略,大趨勢(股票多空,事件驅動型)策略有更高的持續性」。

據FT,2011年投資者對大宗商品對沖基金業注入25億美元,但是自那時起一直在撤資。2012年撤出資金達到1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撤資額超過3億美元。

據數據提供商Preqin,新發起的商品對沖基金數量一直在下降,在截止2011年的3年中,平均每年有177個新商品基金成立, 到2012年下降為119個。

儘管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大勢不盡如人意,也有人看好行業內某些人能出類拔萃。

Sciens Alternative投資公司高級組合經理Alex Allen說:

「有一些商品基金的投資模型,持有期限與普遍的模式不同,我們知道有幾個交易員,在過去3年裡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62

經濟慘淡,意大利反緊縮反猶太運動升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635

意大利的抗議財政緊縮運動“Pitchfork Movement”從經濟相對落後的南方蔓延到了經濟發達的北方。現在該運動的發言人又打出了有強烈反猶意味的運動口號:“意大利國已不國,已成為像羅斯柴爾德之類的猶太銀行家的傀儡。” “Pitchfork Movement”提出的具體要求是減稅,降低油價,廢除歐元以及“政府下臺”。該運動曾在剛剛過去的12月在意大利多個城市引起騷亂。街上的店主被示威者恐嚇,要麽加入,要麽就會挨揍。 “Pitchfork Movement”抗議最初針對的是高稅收和農業補貼的削減,參加人員組成由最初的農民擴展到包括了失業人員或低收入者以及右翼極端主義者和足球愛好者。這個抗議運動之所以可以一路蔓延,與意大利失業率高企和貧困人口增加有直接關系。根據意大利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意大利的失業率從2013年9月到11月一直維持在12.5%的高位。赤貧人口在2005年到2012年,已經翻倍。作為歐豬四國之一,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歐債危機的背景下,意大利的經濟規模在2007年到2012年之間已經縮減了7%。其目前的生產量水平甚至比2001年時的還要低。 在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後,“Pitchfork Movement”有升級的趨勢,把矛頭指向了猶太銀行家。原本抗議政府財政緊縮的運動現在帶上了濃重的反猶色彩。 Andrea Zunino是“Pitchfork”的發言人,他說: 我們希望主權回歸意大利,而現在國已不國。意大利已經成為羅斯柴爾德之類猶太銀行家的傀儡。這世界太不正常了,最富裕的人十有八九就是猶太人。 意大利猶太人社區稱Zunino的發言太惡毒。猶太人社區的代表說: 這種言論讓人聯想起那個(二戰)充滿了死亡,暴力和人權被蹂躪的年代。Pitchfork發言人的話顯示了一種最極端和冷酷的反猶思維模式。 雖然意大利的股票和債券最近上揚到近幾年新高,IB Times指出,這樣的抗議再進行下去,遲早會讓把經濟拖下水。 JP Morgan通過對歐洲過去100年的歷史研究,指出: 如果不計較後果,財政緊縮是個明智的決策。在各項引發不穩定的因素中,政府債務高企排在首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83

滬港通首演“跌破一地眼鏡”:滬市火爆,港股慘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93

隨著“滬港通”首日鳴鑼開市,全球投資者爭先湧向大陸股市。

全球投資者們在開盤前便搶購了106.03億元人民幣的A股股票,用掉了日內130億額度的54%,開盤45分鐘後限額使用度升至67%。截至午盤休市,“滬股通”每日額度只剩23.79億,已經用掉了超過80%的額度。截至14:00,當日130億元額度已用盡,港股投資者參與踴躍。港交所稱,新的買盤將會暫停接受,賣盤則不限。

從外部流向大陸的資金火爆,但大陸投資者對香港股市的熱情要冷淡的多。截止中午休市,“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的額度還剩94.47億,所用額度不到10%。而截至港股收盤,港股通當日105億限額還有余額87億元,僅耗18億,只用了16.8%。照此推算,凈買入A股資金是凈買港股的7.35倍。

恒生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基金經理Dai Ming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貌似海外投資者熱衷未在香港上市的大陸股票,但香港股市中就沒那麽多激情了,問題在於本地投資者對交易規則還不熟悉。”

瑞銀證券證券總監夏陽對騰訊財經表示,投資額度消耗速度超出預期,不過投資額度的消耗並不代表成交金額,只要“掛買單,均算作額度消耗”。開盤後,從盤面上看,市場有序熱絡,說明投資者的行為很理性。投資額度在開閘首日會消耗到什麽程度,還要再觀察。

受滬港通今日正式開閘消息影響兩市雙雙高開,滬指漲1.13%,再次站上2500點。盤中兩市受金融、煤炭等權重股的影響跳水,尾盤窄幅收陰,創業板與主板走出相反行情。截至收盤,滬指報2474.01點,下跌4.82點,跌幅0.19%,成交1993億元;深成指報8283.8點,下跌43.09點,跌幅0.52%,成交155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1471.69點,上漲30.47點,漲幅2.11%,成交295.3億元。  港股則高開低走,恒指指數收跌1.21%報23797點;國企指數跌1.91%報10555點。

卿雲投資創始人楊振寧表示,股市既不會因為“滬港通”的暫停就大跌,而如今開通了,自然也不會因此就大漲。他認為“滬港通”開通的積極影響是長遠的,但短期成為部分資金獲利了結的良機。

國外投資者鐘情於上海股市中分紅高、體量大、流動性好的股票,如上汽集團(600104)、貴州茅臺(600519)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

港股AH價差股下跌,其中浙江世寶收跌14%,山東墨龍收跌9.5%,東北電氣收跌13%,大連港收跌12%,第一拖拉機收跌9.2%。  

第一上海投資(First Shanghai)公司發展與市場部總監Eliot Li表示,多數對上海股市的買單來自於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正在觀察滬港通運行情況,可能在接下來幾周內入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38

美國感恩節消費季慘淡開場 黑五周末銷售大跌11%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94

Blackfriday

今年,美國購物季假期開局不利。據估計,消費者減少了11%的支出,而各大商場的人流也低於預期。

美國零售聯合會今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過去4天,消費者支出下降至509億美元,低於2013年的574億美元。這是連續第二年黑色星期五周末銷售下降。黑色星期五向來以瘋狂的人群、長長的隊伍而聞名。

今年消費者對零售商的大幅折扣無動於衷。這讓人擔心,零售行業無法擺脫衰退的命運。

美國零售聯合會此前預測,11月和12月的銷售額將同比增加4.1%,為2011年以來的最佳表現。不過,在失望的黑五數據後,美國零售聯合會依然看好零售行業,表示這次黑色星期五的銷售數據顯示,消費者有足夠的信心,願意放棄這第一波的折扣。

美國零售聯合會CEO Matthew Shay表示,

這次假期和周末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這將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購物季。

美國零售聯合會預計,本周有1.401億的購物者前往了零售商店,小幅低於去年的1.403億人。事實上,只有1.337億人前往了零售門店,盡管商家延長了工作時間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現在,商家把希望寄托於了網絡。黑色星期五之後的周一被稱作“網絡星期一”。美國零售聯合會表示,感恩-聖誕假期對零售商更為重要。這兩個月的銷售占到了全年銷售的19%,而越來越多的銷售正轉移至網上。

不過,網購未必能拯救傳統的零售商。盡管網購訂單不斷增長,但和實體店比起來依然相形見絀。而據預計,網購星期一的參與人數將有所下降。

截止目前,第四季度,購物者消費了227億美元,同比上漲15%。

網購的增長意味著商場必須花更大的力氣來吸引顧客光顧實體店。佛羅里達州全新的商場University Town Center僅在周六晚間較為忙碌,多數消費者在商場走廊內櫥窗購物,而非走進店內選購。

同時,人均購物金額有所下降。美國零售聯合會預計本周末,消費者人均進行了380.95美元的購物。

現在,更多的商家將註意力轉移至了網購星期一。當天,商家將在網絡上放出大量折扣。但許多消費者不認為美國經濟已經複蘇,這讓他們很難擴大支出。

零售連鎖商店近年來紛紛籌建、優化自家網站,不過他們還是很難跟上亞馬遜的腳步。亞馬遜的銷量在今年黑色星期五同比上升了24%,周六同比上漲46%。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今年感恩節次日的“黑色星期五”網購銷售額同比增長22%,其中eBay和亞馬遜的銷售額分別增長27%和24%。電子商務分析機構Custora數據顯示,今年“黑色星期五”的網購銷售額同比增長20.6%。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70

業績慘淡卻連續漲停 “不敗”神話考驗2015新股發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61677.html

“如果要實施真正的註冊制,IPO定價需市場化、IPO節奏也需市場化,新股發行數量也應該由市場自己決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

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市的120多只新股僅有四只股票首日漲幅沒有超過43%。與新股上市之後普遍連續漲停形成對比的是其慘淡的經營業績。

近日,證監會下發了萬達院線、晨光文具等20家企業IPO批文,相比IPO“開閘”的去年共發行125只新股的節奏明顯“提速”,註冊制改革措施也加緊推進,讓市場各方充滿期待:新股爆炒、IPO堰塞湖、“新股不敗”的神話現象能否就此終結?

從一波三折到平穩過渡,IPO穩步邁向註冊制

2014年1月8日,我武生物和新寶股份開始網上申購,標誌著暫停一年半的IPO再度重啟。

2014年,IPO在長時間暫停後重啟,一年間共有120多家登陸A股市場,與此同時註冊制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但由於炒新等頑疾困擾,此次重啟後的新股發行也充滿了波折。

隨著《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重申“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構建事中事後問責體系,加強違規處罰力度,重視“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更是令市場人士認為A股“後核準時代”即將向註冊制過渡。

然而,此次IPO重啟後的道路卻一波三折。首批新股由於存在“老股過度減持套現”“網下配售利益輸送”等引起市場詬病,奧賽康等四家新股被叫停。在近四個月後,監管層進行政策微調,進入下半年後,IPO節奏逐漸平穩,上市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開始步入常規化軌道。

投中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統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A股市場共125家企業上市,募集金額786.56億元,平均募集金額6.29億元。

業內機構表示,2014年新股發行改革一波三折,折射出市場化改革之路囿於現實條件的薄弱,“總量控制”等措施也留有明顯的行政化印跡,但註冊制改革方向卻是明確的。

“如果要實施真正的註冊制,IPO定價需市場化、IPO節奏也需市場化,新股發行數量也應該由市場自己決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

“新三高”問題困擾,改革遭遇“新股不敗”

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和高超募資金“三高”問題,曾是困擾我國資本市場新股發行的頑疾。綜觀IPO開閘一年來的市場表現,前述“舊三高”問題逐漸逝去,但“新股不敗”的神話繼續上演,高股價、高漲幅、高換手率“新三高”問題依然困擾IPO改革。

數據顯示,2014年IPO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3.7倍,人為壓低的發行市盈率使得絕大多數新股上市當天多數觸及漲停。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不徹底性是新股爆炒的主要源頭。”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為。比如今年頒布的發行監管紅線規定,新股發行市盈率不得高於行業的平均市盈率水平。

既然不允許新股發行市盈率觸及紅線,以遊資為主導的資金就借助新股上市後的漲幅限制進行瘋狂炒作,多數新股以連續性的“一字”漲停板的“任性”姿態出現,蘭石重裝、中科曙光等股票,更是在上市首日後分別連續出現23、21個漲停板。

與新股上市之後普遍連續漲停形成對比的是其慘淡的經營業績,看似業績光鮮亮麗的新股上市後紛紛“變臉”。以去年首季48只新股為例,近8成新股半年報業績下滑或負增長。

“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市場上針對性的配置資金攤薄到單家企業勢必減少,或將解決目前新股發行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以及‘一簽難求’、炒新浪潮嚴重等問題。”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表示。

發行提速風格轉變,2015新股發行何去何從?

市場機構的預測,2015年將是向註冊制過渡的關鍵一年,既要對IPO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又要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而加快法規和制度建設的步伐。隨著註冊制改革、創業板擴容等推進,2015年A股發行節奏將大為提升。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4年12月25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54家,其中,已過會38家,未過會61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91家,中止審查企業25家。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將使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提高,新股定價、發行等都將由市場決定,預計今年新股發行密度將大大增加,IPO市場堰塞湖現象將有望“疏通”。

伴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投資者投資理念也將發生轉變,“炒新、炒小、炒差”的操作風格將得到轉變,價值投資將逐步回歸市場。

事實上,去年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明顯跑輸大盤。創業板指在最近創出1674點新高後暴跌近5%,明顯股紛紛跳水,而大盤藍籌股卻繼續走高。“目前可以初步判斷市場風格轉換已經確立,今年隨著註冊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創業板高估值泡沫將進一步遭到擠壓。”首創證券研發部經理王劍輝說。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53

美國零售數據慘淡 市場巨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41

美國零售數據大幅低於預期,加深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憂慮。

據美國商務部,美國12月零售銷售環比下降0.9%,大幅不及預期的將0.1%。

數據公布後,美元重挫,歐元日元大漲,黃金大漲,美債收益率驟降,美股期貨大跌。

美元指數重挫,回吐日內大部分漲幅,逼近92.1:

dollar

歐元大幅反彈,歐元/美元突破1.18:

euro

日元大漲,美元/日元逼近116:

20150114yen

黃金突破1240美元:

gold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暴跌7個基點:

2015011410year

標普500指數期貨強勢跌破2000點,逼近1985點:

sp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06

交易業務慘淡 高盛四季度財報不及預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87

四季度美國銀行業財報普遍不佳,高盛也未能例外。

周五財報顯示,高盛四季度凈利潤21.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3.3億下滑7.1%。公司全年的股權回報率為11.2%,略高於2013年。

20150118gs

上圖來自《華爾街日報》

高盛股票周五下跌了1.26美元至177.23美元,跌幅0.7%,一周累計跌去5.4%。此前公布財報的摩根大通、花旗和美國銀行利潤均不理想,股價周跌幅都在6%以上。

受12月固定收益、外匯及大宗商品交易部門(FICC)糟糕業績的拖累,四季度美國銀行業財報普遍不佳。市場原本預期高盛能扭轉這一頹勢,但未能如願。

不僅如此,高盛的FICC部門營收的下滑幅度超過其他大多數銀行,暴跌了29%至12.2億美元,從而拖累公司整體營收(76.9億美元)下滑了12%。

據《華爾街日報》,瑞銀分析師Brennan Hawken評價稱,高盛的交易收入“著實糟糕”

在金融危機之後,大摩等投行大幅縮減了FICC部門,將重心轉移至財富管理業務。但高盛卻選擇繼續維持這塊傳統上高利潤的業務,但目前看來,高盛的表現並不如意

其他部門表現也不理想,商業銀行部門(Investing&Lending)收入15.1億美元,比預期的13.9億略高,不過依然較去年同期下滑了27%。

而受到受承銷和咨詢收入下降影響,投行部門營收1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6%。

不過,高盛的凈利潤依然略超市場預期。每股盈利4.38美元,比市場預期多出6美分。在過去的八個財報中,高盛的每股盈利平均比預期要高出65美分。

去年四季度,高盛曾以美股188.14美元的價格回購了660萬股股票,總價值12.5億美元。高盛全年共回購了318萬股股票,平均回購價格為171.79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