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個人感想及業績短評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From
http://www.xanga.com/consilient_lollapalooza/652338849/item.html

(略)

短評:
1永恩...一個字,好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4/LTN20080414099_C.pdf
2飛達帽業又換左CEO,Peter Ho冇做了。近來價暴跌67%,盈利跌52%之後的市盈率為9。難道中國已沒有製造業的生存空間?還是公司的”特殊”因素讓公司擁有折讓。工業與零售定位模糊...可以向永恩學習。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5/LTN20080415072_C.pdf
3味丹,預期一樣的好,主要是年同期差吧!不過味丹真的不是一間普通的commodity公司。那有一間Commodity公司可佔本土市場70%市佔率,而且有加價能力?近似的,我只能想到葉氏化工。味丹對上游也有一定的技術與控制!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5/LTN20080415135_C.pdf
4深圳的建設真令我摸不著頭腦,為何商業區中,總是出現那麼多住宅?長見的城市規劃決定著城市的未來,中國地方政府跟房地產商的互動,會否讓中國黃金地段的配置出現資源錯配,長遠而言限制著中國經濟的成長呢?
5 蒙牛是我不敢看好的股票。40%的市佔率,加強大的伊利,未來增長只在乎市場的成長。問題是市場能否每年高速增長?一二線城市的飽和度如何呢?我想蒙牛 的市場是S-curve形成長的,活在過去的想法會讓人吃虧。還未計市場增長所帶來的成本壓力,包括那停不了的廣告開支及資本開支。
6金融市場以 往是經濟的睛雨表;今天,在流動性在10倍全球GDP的情況下,金融市場可以牽動整個經濟。看見通脤升溫的必然事實,必震動巨大的利率市場...我真不敢 想像震盪是如何的猛烈,虛幻的流動性及槓桿會如何發展...美國金融主義動搖,就像狂打了類固醇的運動員,出色表現過後,出現腎衰竭...現在還要再打類 固醇,真今人擔心。當結果是確定及負面的,自有非常手段去應付,而且不會只是一個國家。解決問題,還要多國聯心,利益及付出應如何分配?人民的意願如何? 時間又是否許可漫長的商討?因此,我近來的願望都是...希望世界和平!查看(31)評論(0)收藏分享管理

贏就谷(2) 陸羽仁2008-04-16 12:20:14

From
http://www.hkheadline.com/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5YTPBH5B812303&id=100458&catID=&keyword=&searchtype=

反彈,地區銀行的業績優於預期,加油價上升推高能源,令美在三日內首次上升,道指升60點,升幅0.5%,收報12362點。

而英特爾公布第一季業績好過市場預期,在美國市場放緩時,該公司的銷售持續增長,季銷售增加17%,令分析員跌哂眼鏡,英特爾價亦大升8%。

其實早前美國鋁業及美聯銀行等公司公布了壞業績,也有「貢獻」,因為它們的業績降低了市場對公司業績的預期,據彭博的調查,現時分析員平均估計美國標普 500公司首季業績下跌12.3%,而年初時仍估計會增長4.8%,近期美鋁等公佈的壞業績,更令分析員調低預測。既然期望低了,失望的機會亦降低,那麼 公司公布普通差的業績,亦不會令市場意外而推低股市。

另外美公布生產消費指數,升1.1%,主要反映油價上升因素,生產消費指數是消費物價指數的前奏,生產價貴,意味將來售價也貴,數字令人相信美國通脹 會開始上升,美國再減息幅度有限,利率期貨數據顯示相信今個月聯儲局會減息0.5厘的人數,又跌到30多%,消息令美元反彈,在亞洲市兌歐元從低位1. 59,回升至1.579,兌日圓亦升101.7的水平,資金有流入美國的初步跡象。昨日講到贏就谷,輸錢唔好谷的道理,網友ray提問,第一,如何管理贏錢時加注的風險?第二,如何決定贏錢時加幾多注?第三,如何分辨「分注買入」和「贏錢時加注」的概念,兩者可否共用?第四,若他已按分批買入入夠貨,如贏錢再加注,會否入得太多,風險太大?第五,是否有些時候「贏錢時加注」會好大風險? 我 覺得要還原基本步,首先分開「投資的我」和「投機的我」,我經常講的「分注買入」,慢慢買,主要是針對「投資的我」;而「贏時谷」,就更適合「投機的我」 的順勢買貨策略。「投資的我」對風險的容忍度有限,不追求大收穫,先要降低風險,賺少啲唔緊要,最好唔輸,所以他的入市策略應該比較保守。分注買入係將 普通人睇啱就一注買哂的方法,改為分注買,減少一買即輸的風險。舉個例,今年年初,我話大市半年應該在23000點至30000點中間波幅,當時指數 是27600點,向下空間大過向上好多,當時買貨風險較大,假如你係一個較進取的「投資的我」,信我所講,只能等低位才建倉,要先定一個等大市跌下來時買 貨的策略,可以分三注,在24000點買第一注,23000點買第二注,22000點買第三注,三注買齊平均價23000點。好 了,若你自命係保守之人,年過40,唔想太冒險,又可以咁做,將第一注買入價定在23000點,第二注22000點,第三注21000點,平均價 22000點。第一注入場的價位愈低,安全度愈高,當然另一方面,亦有買唔到或買唔齊貨的風險。但我就話,既然自命保守之人,假設你三注只買到一注,亦無 所謂,見到佢升上去唔追亦無拘,最緊要唔輸錢,有得贏,其餘兩注買唔到,攞去存人民幣都得。你諗吓,假設你買得一注,股市升咗上去,最後這一注有20% 回報,其餘兩注存人民幣,收息加升值有5%回報,加埋整個組合有10%回報,以低風險組合來講,咁o既回報好唔錯啦。網友bdroom問 分注買入和溝淡的分別,其實我答過佢,佢可能睇唔到,分注買入係一個較保守的買股票方式,可以減少止蝕的機會,假設你有10萬元身家,買攞其中5萬元買股 票,按我上面講的方式,分三注買入,用哂5萬元買完之後,價再跌,你就唔好再攞錢出來買,因為隨意再買,想降低成本,超出原來買的預算,那種做法叫做 溝淡,用以上的例子,好多人用完5萬去買,買完再跌,用埋其餘5萬買埋佢,跌完再跌,出糧有1萬又買,本來買埋5萬,結果買到10幾萬都唔收手,成副身家 咪好易一舖清?記住「黑開有條路」,黑完可以再黑。分注買入後見到價跌,要考慮止唔止蝕,唔係加注。講咗咁耐未答到阿Ray的 問題,我主要想講,要將「投資的我」和「投機的我」分開,「投資的我」搵價值,或搵好等平價時才買,不能避免在大市下跌時或比較淡靜時去買,跌緊去 買,多少有點逆勢,和順勢並不相同。分注去買係一種防守式進攻,並非炒作心法,買夠貨,升咗上去,也未必一定要大量加注,要控制風險,唔好讓組合太集中 一隻股份。「贏就谷」是一個炒作策略,考慮點完全不同,明天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

胡海:《Asian Godfathers(亞洲教父)》感想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nxl.html

我早就把這本書放在亞馬遜的購書欄裏了,但因為還有不少書沒看完,所以也一直沒買。但前幾天和張志雄交流時,談到他一直在等這本書的中文版在臺灣出版,卻一直沒等到。這讓陡然增加了興趣,馬上把它買來看完。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讀過的最好的,紀實類財經書籍之一,而在關於亞洲的書籍裏,無疑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我懷疑,該書的中文版,至少在一段時間裏,可能都是不會出現。

該書的主要內容雖然是關於東南亞(僅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和香港的超級富豪們不那麼光彩的致富之道。書中眾多的故事,使全書有相 當的可讀性。但這不是一本簡單的“財經八卦”書,而是對這些富豪們所代表的東南亞經濟特點,有著細緻/有說服力的分析。其目的,正如作者所指出的,不是為 了“揭醜”,而是為了激發讀者思考,怎麼樣才是持久的/平衡的發展之道。

雖然作者所暗示的政治化的改革方式,以我偏自由市場的口味來說,有點過於簡單化,但毫無疑問,他的認識要比絕大多數的“左派”改良理論家的認識深刻/實際得多。但作者也確實相當有說服力地,對以弗裏得曼為代表的所謂“自由派”的觀點,提出了有力的挑戰。

當讀到這些富豪們如何官商勾結,愚弄大眾,瘋狂斂財時,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憤怒:相對比而言,你會覺得中國的陳良宇/周正毅們真是太小兒科了;但接下 來你會覺得困惑:在這些看上去是“民主”/“開放”的社會裏,他們為什麼能一次次地得片懲呢?最後,你會思考,到底是怎樣的社會/經濟/政治環境,養育了 這些富豪(畢竟他們本質上和全世界的商人一樣,都是在適應環境以獲得利益最大化)?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從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發?

雖然我們早就知道馬/泰/印/菲的腐敗和混亂,但我原來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並不很瞭解,而該書讓我在這方面增加了很多知識,使我對這些國家中一 系列眼花繚亂的政變/政權交替,有了比較清晰的理解(比如他信的起落)。如果要對這些國家進行投資的話,我現在會非常謹慎。(當然因為我原來對這些國家就 缺乏瞭解,對作者論述的正確與否缺乏判斷能力,但就與我所瞭解的一些資訊相印證,感覺還是相當可信的。)

但給我帶來最大啟發的,還是作者對新加坡/香港經濟模式/富豪的批評。(我讀後的感覺,就像人們第一次聽到極富洞察力的觀點之後所常有的那樣:我怎麼這麼笨,這麼明顯的事都沒想到?)

雖然人們把新加坡/香港視為發展的模範,但實際上,這兩個城市成功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被腐敗/低效的國家/地區所包圍,而他們把自己定位為這些國家 /地區提供洗錢/走私服務的中心。而新加坡/香港這兩個地方,在政治/經濟體制上雖然差別很大,但他們的人均GDP卻沒有大的區別。顯示他們的根本優勢, 還是在於他們的地理位置和市場定位。

這也就解答了我原有一個疑惑:為什麼一貫強調儒家道德的新加坡,會開賭,而且據說對賣淫態度 比較寬鬆:它的定位就是一個洗錢中心,是經濟罪犯的天堂。 許多被印尼所追捕的經濟罪犯都生活在新加坡,新加坡的相當大部分金融資產來自印尼富豪。近幾年新加坡金融業發展很快的一個很大原因,在於歐洲的反洗錢法規 越來越嚴,很多不願見光的資金從瑞士轉了過來。

而香港的起家源自走私,本來就不是什麼秘密,而人們常有的一個錯覺,以為它是一個 完全自由化的經濟體(弗裏得曼認為它是全球經濟最自己的地區)。但實 際上,香港的對外經濟(貿易)確實是最自由,但它的內部經濟,卻一點不自由,地產/公用事業/零售等各行各業都被寡頭所壟斷。(為了阻擊零售業的競爭,李 嘉誠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打斷水電供應)

李嘉誠/李兆基這些富家們,儘管被大眾視為“超人”/“股神 ”,但他們本質上都是“尋租者”。他們的利潤都是來自於與壟斷相關的行業,而沒有一個人建 立過一家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儘管幾乎所有的富豪都要建立一個由窮至富/白手起家的形象,但正如作者所指出,除了個別隨蘇哈托起家的富豪外,幾乎沒有一個 是真正出身窮人的。要麼本來家庭出身就優越,要麼是做了優越家庭的女婿。當然這些富豪確實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原有家庭的財富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這種努力 主要是體現在利用已有的財富做資本,進行政治尋租。

李嘉誠總是說自己小時候如何窮,怎麼沒機會讀書,實際上,在他為他自己富有的 uncle(叔叔?舅舅?)工作之前,他讀過幾年書。然後他娶了老闆的女 兒(堂妹?表妹?)。他開始的生意得到丈人丈母娘的經濟支援。毫無疑問,李是一名商業天才,但他的天才在於他搞關係/做交易的能力。而在自由競爭的環境 下,他並沒有體現出多少投資/管理的能力。作者指出,如果扣除他在壟斷性資產和操縱市場/內幕交易中獲得的利潤後,即使加上他售“橙”中獲得的巨額收益, 他在開放市場上的投資收益,並不比被動投資的收益高。(有意思的是,就像熱衷“莊股”的內地股民一樣,被李一次次玩弄的香港股民,始終對“超人概念”樂此 不疲。)

可是正是由於他們財富“尋租”的特徵,這些富豪通常儘量保持低調,如果有負面新聞的話,馬上毫不留情地打壓。當蘋果日報 要登關於李嘉誠早已去世的夫人 (港人普遍認為是自殺)的報導時,長江實業馬上停止了在該報的所有廣告。謝國忠的辭職,據說就是因為他給同事關於新加坡是洗錢中心的郵件被曝光(當然,摩 根斯坦利表示他的郵件只是為了“激發內部討論”,而他的辭職與此毫無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我們可能永遠看不到該書的中文版。

當然,相對而言,新加坡/香港還是比較好的地方。菲律賓員警表示2001年以來,有110其政治謀殺事件,而國際人權組織認為有200~700起。所以,香港積極推動小股東權益的David Webbs表示,他不會在馬尼拉或吉隆玻做類似的嘗試。

本書的一大觀點,就是反駁流行的“文化論”/“種族論”:東南亞富豪普遍是華人後裔或有華人血統,不是因為“儒家文化”或“中華民族”像李光耀所宣稱 的那樣,有什麼特別的優勢,而是歷史和環境的原因。我認為作者的論述相當有說明力。(就像中國古代的“商(朝)人”並不是有什麼天生做貿易的優勢,而是因 為商朝滅亡後,其後裔被禁止進入政治等領域,而只能從事當時最低賤的貿易。歐洲的猶太人也是類似的情況。)

作者指出,在東南亞, 儘管華人掌握了大部分財富,但掌握這些財富的只是極少數人,大部分華人仍然過著很普通的生活。而從整體上講,華人確實是要比當地 人更勤奮/節儉,但那主要是因為作為後來的移民,他們只能得到貧瘠的土地(最好的資源早被當地人佔有),不勤奮/節儉,就無法生存。而正是因為華人的政治 地位是最低下的,所以他們被當地的貴族/精英/軍人選擇為政治威脅最小的商業代理人。實際上,有跡象顯示,東南亞富豪們的財富/地位,和他們的“去中國 化”程度上是成正比的:與當地文化融合越深,地位越高。

當然,更準確地講,他們的財富地位,與他們的“文化本質”並無太大關係, 而是取決於他們的適應/變化的能力。無論是早期的殖民統治者,後來的民族主義 者,還是日本佔領軍,成功的富豪就是要能夠根據政治統治者的變化,不斷改變自己的顏色。隨著香港/澳門的回歸,以及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強盛,越來越多的富豪 成了“愛國人士”。(何賭王以二戰時與日本人做貿易起家,現在則是知名的愛國人士。)一些為了開拓中國市場而盡力要向國人體現自己的“華人性”的富豪,實 際上他們的華語能力已經很糟糕。

作者還有不少觀點也很有見地:雖然大家都說中國做生意要靠“關係”,但由於中國社會的複雜性,“ 關係”也變得很複雜。(我也有這樣的體會:即使你搞定 了表面上的決策人,但一個小小科員的作梗,都可能讓你面臨麻煩。)作者舉的一個例子是新加坡在蘇州搞的新城。儘管李光耀是關係高手,搞定了中央政府,但蘇 州當地政府的不同意見,導致計畫的失敗。而真正的關係王國就是在東南亞:如果你搞定了當權者,就可以把國庫當自己的ATM機用,直接從中央銀行提錢。

作者所提到的富豪們所極力要顯示的“節儉”/“勤奮”,也讓我很有共鳴。全世界都知道李嘉誠戴西鐵城手錶,或者某某富豪飛機只坐經濟倉,等等。但同樣 是這些節儉的富豪,卻擁有眾多的豪宅,勞斯來斯和女人。(不斷說巴菲特住著老房子不也讓人有點煩?也放他住的房子是有年頭了,但有多少人有自己的私人飛機 呢?)這些富豪經常稱自己一周工作7天,每天12小時。但不要忘記,他們所說的工作可不是一般企業主所說的研究客戶需求,開發新的產品,監督生產流程,而 是指使下屬,陪重要人物吃飯,打高爾夫球,和其他的娛樂節目。

當然,如作者一開始所說,指責這些富豪是沒有意義的。尋租本身也是 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的一種方式,在特定市場情況下有其價值。而在過去幾十年中,東南亞 經濟也確實有了長足的發展。但這種發展的主要動力在於出口生產業,而東南亞富豪幾乎全部出自尋租者而不是這些出口製造業(沒有一傢俱全球競爭力的品牌公 司)這一事實,使人擔憂這種發展的可持續性。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尋租者所賴以生存的屏障,就會成為制約進一步發展的障礙。而尋租者的利益所在,以及尋 租者已具備的強大的經濟/政治實力,使得打破這種屏障極度困難。而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目前好象也正在體現這一問題。

“菲律賓,從 更小的程度講還有泰國,經常被李光耀等政治人物引為太多的民主對發展不利的證據。但這些國家所真正證明的是,民主有不同的形式,而且僅僅 是一個組成部份。可行的自由政治體制,還需要有效的、獨立的法律體系、員警隊伍、政府機構和中央銀行。。。。東南亞並沒提供民主是失敗的教訓,但提供了很 多教訓讓我們瞭解讓民主能運作是很複雜的。”

東南亞金融危機前的一些跡象:投資在GDP中的比例從25%上升到40%;實際利率很低或是負值;1/5~1/4的銀行貸款投向房產專案;外資大量流入;東南亞貨幣所盯住的美元匯率相對日元走軟。(有多少跡象和目前中國相像?)

與東南亞所不同的,顯示出更有競爭力的日本/韓國/臺灣模式(這些國家/地區地擁有具全球品牌/競爭力的企業):(1)都實際了土地改革;(2)政府 扶持能顯示創新能力的企業;(3)對政治改革更認真。(我認為第1條比較有說服力,而第2第3條,似乎與實際情況並非完全附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

一些感想 CUP

From

http://chuicup.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1.html

小弟在這些日子以來的觀察,有以下感想:

一、每一次發生金融風暴或者危機,不少人在經歷其中時,總是會認為那是史無前例,或者是自XXX以來最嚴重。例如是自1929年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嚴重,或者是日本90年代的翻版,今次和以前唔同......等等。

二、我認為股災時應該買股,樓災時就去買樓,如果兩樣都災,好像沙士那樣,那就最好(唔使煩),總之要買。但是,在樓市已升了一段日子,但卻股災時跑去買樓、或者沽股票買樓,實在......

三、有些人(還是好多人?)。。。。。。恒指24000點時:嗯,到21000點,港股應開始有長線投資價值,那時候我就會出手,買乜買物。到了恒指21000點時:港股應該未見底,投資者仍未最悲觀,要等18000我才會出手。不好意思,我是好穩陣的保守投資者。

四、承接上一點。另一班人,多數是傳媒財經人士,一樣講恒指到了某水平,例如21000點,港股開始有長線投資價值。但你將文章讀下去、或者聽佢講埋落去、或者過幾日,他告訴你,買了貨的,若反彈到22xxx(或者別的建議24000),就應減持(或者沽出股票)了。

五、我們在討論投資之道,講投資還講投資,錢為我們工作還錢為我們工作,請緊記也要做好自己的本業,工作地位牢固甚至有得升職,在自己專業上追求卓越,那也是踏向財務自由最堅實的步伐。無所事事的人只會變得思想狹隘和頹廢。

六、不要轉牛角尖,簡單即是美,不要將簡單事情複雜化。想法愈複雜只會令思想愈混亂,即使是投機,簡單的理念也是好足夠的了。而高深的武功多數都是招式簡單直接的。

七、應多花時間鍛鍊基本功,例如學習分析公司的競爭優勢、生意模式、公司質素、財務表的閱讀和估值的藝術等等。這才是食大茶飯的技能,短炒不能令人食到大茶飯。

八、要對自己有insight,時刻審視自己在知識水平上或者情緒上處於一個什麼狀態,及時修正、補救或進修,令自我不斷進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

最近的投资风格,以及一个感想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me27.html

最近的投资比较顺,回顾这一段历程发现所选股票完全没有遵循老巴对公司质量的要求。

为什么呢?因为高质量公司的价格难以感动我。

 

于是,我转向低pe公司,期望找到风险较低的品种。这期间,我感悟到的一个最大的感想,就是市场涨得越高,剩余的低pe公司中问题越多。因为整个市场较低 时,有许多低pe公司不是因为自己发展前景不好,而仅仅是因为市场整体不好。这时,如果我们对个股前景一无所知,但是选一组低pe个股,很可能捞到好的。

但是,随着市场高涨,那些不涨的剩余的低pe公司最终会越来越少,这些剩余公司出问题的概率就大多了(当然也有尚未发掘的珍珠)。

这些剩余的低pe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前景不好,如美国双反对钢管、铝材的影响,棉花价格上升对纺织与oem服装厂的影响,如果你用预估的盈利考察其pe,实际上不低。我现在对此类公司至少要等到报表出来,大幅下跌才考虑。

 

由于市场较高,再加上上述原因,我实在不太敢随便投一个低pe公司,但我也不投高pe公司。这时,我转向了一个策略,就是尽可能了解这些低pe公司的前 景,比如,从澳门赌场数据以及柬埔寨游客人数增长,推测金界的预估盈利。从瑞士行业协会发布的对各地出口数据以及香港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了解香港和中国钟 表珠宝销售数据,寻找一些尚在低pe(指预估的pe)的公司,如果公司管理层没问题,我会进入。

 

最后悔的是没有早一些注意瑞士钟表协会每月发布的数据,否则投资收益会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6

情人節感想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14.html

 過左一個情人節,你問我有冇花幾百元買一札花和幾百元食一頓飯,答案當然沒有,這好比自己投資一樣,如果你自己投資的哲學和生活並不相同,很明顯自己並 不是率性而行,這樣很辛苦吧,如果辛苦才能有財務由,這樣有錢都沒有意義吧,我認為投資和生活一樣,既要有目標亦都要舒服,不然我認為你不要逆自己的性情 而行,遲早發癲。

        講返情人節,其實札花可以話係表白又好,或者方便說話一點吧,不過為什麼不在平日送呢,平日送可能比今天送出更能節省,不過那些女兒心事 誰人知呢,平時三百六十四天不好也沒有問題,只要今天做得好就可以了,世事認真奇妙。還有為什麼不在昨天或者明天晚上才吃套餐,一定要今天晚上吃呢,今天 吃又比平時貴了一至兩倍,值不值得真是見人見致,不過很多女兒們都希望今天就是要人有我有,咁先會開心,看來當價值投資者和核心愛情觀真是源出一澈,沒有 什麼分別。太多人流於形式和現面,核心那一層根本沒有太多人理會,結果將是根基不好,進而影響往後的發展。

        似乎有太多野並不能以金錢衡量,有些時候金錢的多少反而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時機和意義,投資我想差不多都有相同的見解,有時候賺得少要比 可能賺得多更強,因為當巿場進入瘋狂的時候,買入股票賺的機率很多,可是被斬殺的機會亦都相若,在此情況之下持有定期存單和定息投資應該還更理想,又再一 次證明有時賺錢反而唔重要,唔好失去錢更會重要。

        前排經歷一個調整巿,左諗右諗固然唔好,但因乜事左諗右諗肯定心中有數,如果你五十元買進長實,有乜好諗,跌就跌反正本死無大害,可是對 於一百三十元買進的人,有乜辦法可以唔諗,即係話買入的時機和價位極之重要,重要到足以左右你自己能否長期持有的關鍵地位,所以如果下一次再有一堆現金在 手,但又沒有好的標的買進,不妨就持有現金,即使巿場大吹美國又印錢的時候,你都吹唔漲就可以了,始終吹風是支持不了高估值的,遲早會跌,急不在於一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5

2011年3月2日巿況、業績及感想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3/201132.html

今日持股公佈業績,一如預期盈利數字上升,派息持平,不過旗下業務未完全反映真實情況,要等待今年半年業績出來後才會有較好的數字,有時候毫無起眼的公 司,只要做得優秀,一樣成為亮點,另外同系的情況亦如以往一樣,其實兩間公司各有各賣點,只係睇下邊間距離價值較接近一點就取那一家,是什麼就不多說,費 事人地又話我講錯野,即係我想講如果嫌棄呢到弱智加上覺得我反口覆舌的話就唔好再來啦,何必再係我身上花時間呢。

        另外港交所都出左業績,因為每天成交量幾乎你都會目睹,所以業績係點絕對有得計,不過我認為雖然獨巿但係估值太高了,不值得持有。假設現 在有一家公司派息比你持有的公司好,公司業績雖然不同卻都有好的管理者和獨特性,盈利又持續增長,但估值來講相對偏低一點,我諗你都會換馬啦,所以我覺得 遇到呢種情況,我老早而我的而且確老早就換馬了。

        今天只係好少成交額,但波動性非常巨大,尤其連續幾日的成交情況來看,幾本上可以每日上下幾百點波動,咁既情況係乜呢就難以判斷,不過人 心就非常虛脅,如果資金再持續轉為負面,我想大巿跌幅應該會加深,觀乎拆息的發展形勢,目前再加息的機會就不太大了,相信受外圍地緣政治和戰爭風險增加而 影響的機會較大。之前講過如果資源價格再進一步推高,一定會打擊唔少製造業活動和商業活動,問題沒有這麼快浮現的,目前來看,應該半年後會有明顯的轉變, 經濟變差絕對唔係好事,但對手持現金的投資者一定係天大的喜訊,又係買平野既時候,係呢個Moment我又變左個看淡的好友了。

        係唔係價值投資者有乜所謂,你就算得左呢個名又點,或者你係CFA又點,根本改變唔到既係本性,人性會左右投資決策,我係人係鬼都好,總 之賺既錢係我,輸既錢都係我,我又無用枝槍指住你個頭叫你跟我買,輸同羸自己負責就好了,莫非你要我好似恆基主席咁,向各位講我唔係股神,只係股民,有都 係冒牌股神咁先安樂嗎,如果係既我係呢到認左去算,我最想讀者們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1

中國信貸(8207)專訪感想

看過香港電台一桶金的中國信貸(8207)專訪,這些專訪通常都好合時,本次都不例外,現在筆者有以下的問題,請問有人能解釋一下嗎?

1. 石 志 軍 又 指 , 現 時 公 司 手 頭 資 金 已 全 數 借 罄 , 在 一 般 情 況 下 , 公 司 手 頭 可 放 貸 資 金 可 滿 足 約 10% 的 貸 款 申 請 個 案 , 但 9 月 卻 只 能 滿 足 3% , 反 映 信 貸 公 司 下 半 年 貸 款 需 求 較 上 半 年 殷 切 。
(按: 那增長動力是否會放緩?)

...
公 司 計 劃 明 年 擴 大 貸 款 規 模 , 石 志 軍 表 示 , 如 果 內 地 經 濟 持 續 向 好 , 會 維 持 今 年 初 所 訂 立 的 20 億 元 人 民 幣 的 放 貸 目 標 ; 假 如 市 場 緊 縮 , 則 會 將 目 標 放 貸 額 縮 減 20% 至 25% , 即 約 15 至 16 億 元 人 民 幣 。 石 志 軍 指 , 公 司 於 今 年 9 月 , 曾 以 9 厘 回 報 發 行 1 億 元 在 2013 年 到 期 的 人 民 幣 債 券 , 是 本 港 首 間 成 功 發 行 人 債 的 創 業 板 公 司 , 公 司 計 劃 明 年 由 創 業 板 轉 至 主 板 上 市 , 以 便 再 透 過 發 行 人 債 , 向 市 場 籌 集 放 貸 資 金 。
(按: 借利錢息咁高,如計埋人仔升值成14-15%,但是資金需要又咁高,即是會唔會抽水?)
 ...

 石 志 軍 指 , 公 司 不 會 放 貸 予 生 產 商 , 或 其 他 勞 動 力 密 集 的 企 業 , 現 時 客 戶 主 要 與 房 地 產 業 有 關 , 特 別 對 興 建 保 障 房 及 經 濟 適 用 房 的 發 展 商 有 興 趣 。 他 表 示 , 公 司 30% 客 戶 為 發 展 商 , 約 20% 為 前 發 展 商 , 建 築 工 程 承 建 商 及 連 鎖 店 經 營 商 各 佔 約 10% , 餘 下 30% 則 為 包 括 貿 易 或 批 發 商 等 。 公 司 目 標 客 戶 為 只 缺 少 一 部 分 短 期 資 金 的 中 小 企 。
(按: 經濟適用房一向毛利低,需時又好長,他借貸成本咁高,個項目賺唔到錢,他點還呢? 貿易商是不是只是得個名,變相做埋高利貸,是否是以錢套錢?)


提 到 公 司 未 來 發 展 , 石 志 軍 表 示 , 公 司 剛 在 重 慶 取 得 小 額 貸 款 公 司 牌 照 , 放 貸 規 模 約 2 億 元 人 民 幣 , 計 劃 明 年 上 半 年 聘 請 員 工 , 初 步 會 向 中 小 企 提 供 貸 款 為 主 , 其 後 會 發 展 個 人 貸 款 。 提 到 個 人 貸 款 沒 有 收 取 抵 押 品 , 出 現 壞 帳 的 風 險 較 高 , 但 石 志 軍 表 示 , 即 使 出 現 壞 帳 , 由 於 每 宗 貸 款 額 不 多 , 相 信 可 以 透 過 綜 合 收 費 及 利 息 所 抵 銷 。
(按: 無經驗又要開展,是否會有困難? 如果信貸員人工低和借錢的人合謀,點算?)

股 價 方 面 , 郭 家 耀 表 示 , 近 日 市 況 不 明 朗 , 相 信 中 國 信 貸 股 價 未 必 有 明 顯 的 表 現 , 但 他 指 , 如 果 公 司 業 績 理 想 , 股 價 上 升 的 機 會 較 大 。
(按: 有其他估值更低的,為甚麼不考慮?)

此外,這公司其實還宥很多東西可說,稍後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2

關於品牌的一點感想 lsl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01d980100xylp.html

剛剛看了管兄一篇關於品牌的文章,寫了點感想,在這裡再展開下:

 

   品牌運作如果能夠給目標消費者清晰的心理定位,滿足消費者積極、愉悅、時尚、地位等期望心理需求,那麼這個品牌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品牌,外加成功的銷售體系,這個品牌才能產生出利潤,在品牌運作中,公司決策團隊的戰略規劃要有前瞻性和穩定性,執行團隊要有高效性和積極性。
在快速消費品行業,著名品牌有可口可樂、哇哈哈、康師傅、農房山泉,而在品牌下面對品牌起到支撐做用的產品有: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可口可樂--可樂、美之源,哇哈哈--營養快線,統一---鮮橙多、老壇酸菜、阿薩姆奶茶;
 
上面的幾個產品,在銷售過程中已經實現消費者主動購買、形成口味固化,可以說形成心理壟斷。

 

  同時,著名品牌如果在經營品牌方面出現策略錯誤,並沒有調整到正確軌跡上來,那麼,品牌也會逐漸失去活力,在消費者心智裡逐步弱化,直至消失,這樣,擁有這個品牌的公司也將走向衰退。

 

  在消費品行業既有已經很好的品牌,也有正在進步的品牌,但也有逐步弱化的品牌,希望每個企業把自己的品牌運作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27

李祿演講之感想--兼談價值投資(1)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hd8.html
感謝surfer的轉貼 
這是一篇非常好的演講。希望多多分享類似級別的演講看了之後獲益匪淺。 

這兩年多來。巴菲特為何投資BYD一直是一個困擾我的原因。一直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和為何老頭子會投資BYD。 

我曾經找很多朋友討論都沒有什麼可信賴的答案。 
兩年多來最合理的解釋是早前襄陽提出過的一個。巴菲特投資BYD是因為BYD改變汽車生產模式。這和當時BYD用人工替代機械做手機鋰電池一個意思。BYD用人工替代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線生產汽車。現在看來這個觀點也有瑕疵。 

巴菲特投資思路是在李祿演講的問答階段解釋了。 

其實主要是兩點 

1.電動車替代傳統的柴油汽油車的時代來領。 

2.就汽車時代的經驗三大甚至包含各大汽車廠作為核心技術的發動機都是自己生產。 
電動車的核心是電池+整車 
這世界上唯有BYD是有電池和整車技術 
這是他們投資BYD的核心邏輯。 

「There is really only one company that is a leader in batterymanufacturing and automobilemanufacturing」 

Q: Right – but what did you look at to reach thatview? 
Li Lu: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ho have worked over 100 yearsmaking great cars. The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a traditional carhas been refined enough to where it can be learned in a shortperiod. The place we are still seeing a curve of continuous rapidimprovement is with the batteries for cars. Whoever is leading thecharge will have a major advantage. There is really only onecompany that is a leader in batt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obilemanufacturing. There is only one company. To put this together youneed a Ford to put that together. So far those two elements need tobe put together. It is not an easyprocess. 

李祿演講的錄像資料這裡有: 
http://www2.gsb.columbia.edu/fla ...enwald_04-15-10.flv 


說一下我對電動車的思考 

1.電動車替代汽車是大勢所趨。 
但是至於現在是否是迎接轉載點來領說實話我沒太大把握。但是可以肯定轉折點越來越近。 

。 

電動車最大瓶頸確實是電池。這點上李祿的觀點很正確。起碼和我的觀點一致。 

傳統汽車三大部分 

發動機+傳動系統+控制系統(電子控制) 

電動車 

電機+電池+控制系統 

電機是非常成熟的產業。無非是定子和轉子。甚至當前汽車內也有很多比如電動窗和電動座椅用的就是直線電機。 

因為電機的成熟可以讓電動車用四個電機直接至於車輪而改變傳統汽車發動機+傳動系統的結構 

也就是四個電機驅動四個車輪只要用電線連接提供電力。 
這會極大減輕車體重量。 

電機還有一個好處是啟動速度快。詳細數據可以參見用蓮花模型的Tesla上月剛IPO上市。 
插一句。早前寶馬的新能源汽車的方向是氫能源。現在也放棄了。所以電動車可以確定為下一個方向。其他方向的嘗試目前都暫時都停止了。 


2.電池 
電池技術的發展或許可以解釋為近幾年的80塊的油價給了電池技術足夠的科研經費。 

這方面有非常多的研究文章。 

方向上也分 
日系的磷酸錳鋰。美系的磷酸鐵鋰兩大方向。 

李祿文章中提到的BYD是電池和汽車一體是全球唯一一家。這確實是事實。 
但是為何其他所有開發電動車的廠家都是找電池配套的呢? 

從volt - LG chemical 

從ford- jonson control 

從leaf-NEC(合資) 

Chrsyler-Aone(上週這單撤銷了chrsyler重新找合作夥伴) 

包括全球唯一量產的Tesla都宣稱自己不做電池。只做電池控制。 


為什麼其他家都是合資的?只有BYD全產業鏈。難道是世界錯了唯有BYD對了嗎? 

這想法太過瘋狂。 

起碼我不認同。 

但是單就投資角度我不得不說BYD已經是一個標竿式的投資。人家好壞賺了100億。對錯的討論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65

脫硬入軟:硬件必須死——小米電視發佈的一點感想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5116945
一、小米在下一盤大棋
首先是一個問題,小米為什麼值100億美金?

前一段小米手機啟動融資,估值100億美金,我本能的以為是二級市場創業板泡沫蔓延到了一級市場,給一家手機製造商市夢率估值。因為現在的手機市場,除了三星、蘋果和被微軟收購的諾基亞,沒有哪家手機業務能超過100億美元。

很多雪友把小米定義為一家薄利多銷的低成本大規模製造業公司,現在看,確實是大錯特錯了。這不是小米這盤棋的棋路,雷軍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今天小米發佈小米電視,我重新開始認真思考小米的故事,傾聽雷軍的聲音。雷軍反覆給投資人講的故事是,小米不是一家手機製造商,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雷軍強調,小米最重要的創新是「軟件+硬件+互聯網」的鐵人三項模式。

大家明白了吧?小米在下一盤很大的棋。PE對小米的估值是按照騰訊、阿里、奇虎來估值的,小米本質上是想做一個平台。小米手機以微利甚至虧損來搶佔屌絲市場,是互聯網得屌絲者的天下的邏輯展開,小米手機不是手機,是一個流量的端口。控制了端口,掌握了通道,就可以搭台唱戲、招商引資、增值服務,想想騰訊用微信是怎麼樣把幾個新手游瞬間推到人人打飛機的地步的吧!手機等硬件之於小米,就相當於QQ、微信之於騰訊,搜索、91之於百度,360安全衛士之於奇虎……,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哪怕燒錢幾十億美金,哪怕白送倒貼消費者,小米也要拿下這些端口,也只有拿下這些端口,小米才能值100億美金。這個估值正好是僅次於騰訊、阿里的第三大互聯網公司,與奇虎並列。

二、小米的下一步棋
我認為,互聯網社會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幾張屏,電視的大屏、電腦的中屏、ipad的次中屏、手機的小屏,每個屏都是流量的端口,都是互聯網的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小米在穩住了手機市場之後,銜枚輕進,迅速殺入電視領域,估計$海信電器(SH600060)$ $海爾電器(01169)$ $TCL集團(SZ000100)$ $四川長虹(SH600839)$ $樂視網(SZ300104)$ 全都瞠目結舌了,家電們,顫慄吧!

雪友@方新明 認為小米不會推出小米電腦。我認為這是傳統製造業的思維,沒有一點互聯網基因,小米發佈電腦根本不會考慮投入回報問題,他看中的那張屏,那個流量端口。我的推斷是,小米電腦不僅會出,而且必須要出,這是互聯網戰略的必然結論。也許用不了多久,小米就會以同樣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發佈小米筆記本和小米平板電腦,傳統電腦市場面臨重新洗牌,我們拭目以待!

想一想,未來屌絲青年們的生活,沒事手裡拿著一台小米手機上網滾雪球,排隊的時候拿個小米平板玩手游,工作時捧著小米筆記本敲代碼,回家躺在沙發上看小米電視……四張屏,將通過軟件、互聯網連接為一體,一個小米社區,一個小米王國。就像果粉兒們通過APP Store組成一個蘋果共和國一樣,這不就是第二個騰訊、淘寶、奇虎嘛!你說到時候,小米值不值100億美金呢?

三、為什麼硬件必須死?
為什麼硬件商必須死?這是借用@不明真相的群眾 的「老二必須死」的口號。

我在思考,以後電視會不會像360一樣對消費者完全免費,簽合約機,作為流量端口靠後續增值服務賺錢……!總之,小米電視的發布是太震撼了,太顛覆了!小米電視橫空出世,傳統黑電不用看報表了,直接可以扔了,膽子大的做空吧,就像iphone剛問世時的nokia,這將是傳統家電廠商的噩夢。

很多雪友認為可能是老毛我反應過度,那麼大的工廠和市場佔有率能一下都變成廢鐵?當年蘋果發佈iphone的時候,諾基亞也是這麼想的,那時諾基亞的CEO對iphone這種花裡胡哨的產品很不在意,傲慢和偏見,結果……[摊手]

為什麼呢?

生活中離不開的幾個屏,電視的大屏、電腦的中屏、ipad的次中屏、手機的小屏,每個屏都是流量的端口,這幾個屏對軟件和互聯網來說非常重要,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掌控;對硬件卻是紅海,是純粹的物理製造,沒有任何特殊價值。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傳統硬件商注定是要消亡的,跟企業的管理層有沒有製造業經驗和執行力沒半點關係。因為,為了戰略目的的實現,互聯網企業不但有燒錢的決心,還有燒錢的能力,因為一級市場上PE們願意高價融資源源不斷的提供彈藥。結果,就像京東顛覆蘇寧一樣,小米顛覆硬件,這就是一個顛覆的時代。這幾張屏的競爭未來都可能沒有任何利潤,甚至免費供應,甚至最後倒貼消費者。端口最終免費化,硬件商沒現金流怎麼獨立生存?傳統製造商沒有任何軟件和互聯網資源,資本市場的估值有根本不支持其燒錢血拼,如果傳統製造業務產生不了足夠的現金流,最後的命運就是二條路:一是被消滅;二是淪為附屬的硬件提供者被軟件商收購。

在一個顛覆性的時代裡,一切皆有可能……

結論:脫硬入軟,顛覆性時代的必然選擇
綜上所述,硬件沒有護城河,Nokia、Moto的命運就是縮影,遲早都得淪為軟件和互聯網企業的附屬。因此,作為投資者,我們要賺錢,而不是去陪葬,要投就投經營軟的商品的企業,白酒、醫藥、能源、貨幣、TMT……

某些硬件商,可能相對來說受互聯網衝擊小,暫時不會被顛覆,例如傳統製造業的汽車、白電等,但誰能想到tesla等新技術的顛覆呢?白電業未來會不會也有tesla、小米等行業的顛覆者出現呢?天知道,與其提心吊膽猜下一個是誰,不如迴避這些行業,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脫硬入軟,這是我一貫的感覺,小米電視發佈印證了我的這個直覺。我去年20元清空了格力電器,現在25元,戰術上看是失誤,戰略上看是正確的。朱洪江走後,董姐的棋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拉個警察進管理層……。現在持有的唯一的製造業公司是福耀玻璃,本身就是寡頭化的配件供應商,我想燒玻璃總不會被顛覆吧?不管是寶馬還是tesla,玻璃總是要安裝的。

A股銀行白酒;B股紅酒;美股煙草網遊;構成了一個柔軟而綿長的投資組合。《道德經》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PS.樂視網與傳統黑電不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樂視電視和小米電視的競爭,我不看好樂視,因為與小米的產品能力相比,它又顯得太互聯網了[大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