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萊蒙集團(3688)招股前需注意的事項

萊蒙集團(3688)主要從事地產業務,但是報導都好像偏向正面,並沒有深入挖掘過這堆股東的過去,今次我就寫一點需要關注的事項。

(1) 根據招股書的「董事、高級管理層及僱員」一節稱,大股東兼主席黃俊康先生和中糧合資成立鵬源發展,分別持股70%及30%。於1993年,把這些資產注入 鵬利國際(當年編號268,前稱國際京華實業、奔達國際、世貿集團,現編號由轉主板的金蝶國際所有),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並於1996年出售鵬利的股 權。

而根據資料,鵬利國際的前身是海嘉實業(560,現中國食品、前中國糧油),海嘉實業則由海裕實業(240,前天祐地產、後控制權轉予惠記集團旗下,易名I-China,並注入部分建築業務,易名利基集團)分拆出來的。

1991年,海嘉實業曾提出收購川河集團(281,前偉華企業),當年川河集團最值錢的資產就是旗下的世貿國際,世貿國際即是後來的鵬利集團,所以可以見到,經過多重波折,中糧集團終於達到他們取得奔達國際的控制權,亦可知道這堆公司是互相有人脈知悉大家的底細。

當 年的奔達國際是一隻非常著名的股票,在澳洲及香港均算是非常活躍的公司,老闆龐雅倫(Alan Bond)在商業是知名一時的人士,後因為澳洲的公司債台高築,被發現會計欺詐,終導致其商業王國的覆滅,我已取得那部分的資料,但非有時間變成可懂的東 西,如有時間,我會向大家講講這些故事。

(2) 黃先生退出鵬利國際後,又購入祥泰行(199,後易名澳門祥泰、祥泰地產、德祥地產),並於2001年出售予謝祖翔,並曾於2001年至2004年間出任出席,2004年至2006出任執董,其後辭任

謝祖翔的財技經驗豐富,根據Webb的資料, 其曾為華匯系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後易名中聯控股、互聯控股、威利國際)、民豐企業(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 及中國風電(182,前南北行、香港藥業)的執董,殼王系及曾為殼王系的金匡企業(286,前國際德祥、東方紅地產)、德祥企業(372,前海成國際、凱 怡控股、亞太基建)及澳門及財技人控制的冠中地產(193,前利安地產、慶屋國際)的主席。

根據聯交所紀錄,他曾持有北海集團(701)股權,於2003年出售,亦於2007年向兩位原大股東購入21控股(1003,前稱樂家集團、興旺行、當時稱為真樂發控股)的股權,並參與供股,但於2008年即全數賣出,此股亦和冠中地產有及資本策略(497,前稱海洋資訊、創見太平洋控股)有關係。萊蒙有一位執董鄭玉和是21控股的執董,所以這隻股絕非善類。

(3) 另外,祥泰行有兩個交易必須注意。

1. 2000年3月,該公司購入 Value-Net Limited之19%股權,作價5,130萬元,以2,900萬現金加新股支付。5月,又向同一人購入Value-Net Limited之12.88%股權,作價3,861萬元,以新股支付。

該人保證至2001年3月31日止的盈利為1,600萬,但是在賣殼的同一日,公司發佈公告, 初步發現該公司錄得虧損479.9萬,並開始向那人索償,但那人於2000年12月失蹤之餘,辦事處已於關門,且於2001年7月報表未有核實截至3月的 報表,Value-net Limited其餘董事也沒有出席公司會議。祥泰行的其中一位非執行董事也於2001年3月起失去聯絡,故此要把所有投資撇帳。

當年的賣方是鄭煜權,英文名是Cheng Yuk Kuen,今次萊蒙的董事鄭玉和,英文名是Cheng Yuk Wo,未知是否有關係。

2. 另外,謝祖翔入主時,他曾向殼王購入東方紅藥行的股權,東方紅藥行原由民豐企業(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持有,後轉予中策集團(235,前紅寶石),中策集團轉售予祥泰行,此外亦和長江生命科技也有一些財技交易,詳情請參閱經濟日報於2004年4月19日的股壇X檔案。該業務於2007年3月以1.1億售予一家神祕的Master Journal Limited。

(4)  公司有一位執董李志正,其有中航的背景,據招股書稱,其履歷如下:

「李 先生此前同時擔任三間於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主席,即深圳市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航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前稱為深圳市南光(集團)股份 有限公司)及深圳市飛亞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彼亦擔任一間於聯交所上市的H股公司主席,即深圳中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稱為深圳中航實業股份有限公 司)。此外,於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八年期間,彼亦擔任一間同時於A股(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及H股(於聯交所)上市的公司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 事。」

他好明顯是中航的人,為甚麼他會擔任該公司的董事? 從李先生於2010年10月的在深圳上市的天虹商城的招股書,就可發現端倪:


從上圖可見可以見到有一家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深圳公司持有天虹商城100%股權,這家公司由中航國際技術深圳公司持有,這家公司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持有,這公司持有中航系各家上市公司,其架構圖如下:



由此可見,那位董事實際上也是關連人士。

(5) 另外,萊蒙國際稱:

「最後實際可行日期,黃先生對天虹股東大會上22.75%的表決權的行使具有控制權,天虹為一間於一九八四年在中國成立的中外合營公司。」

實 際上,他是透過Capital Rich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直接控制五龍貿易有限公司的85%股權,舒嘉柏集團則透過Scarboroug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B.V則持有五龍貿易有限公司剩餘15%股權(詳更正圖,另圖中的Top Spri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即是萊蒙招股書中的Original TSI),五龍貿易則直接持有天虹商城155,040,300股,佔天虹商城股本38.75%,但為何投 票權投票權卻是22.75%?

原來,根據天虹商城招股書所稱:

「2、本次發行後的發起人股東之間關於股東投票權和增持股份的特別約定根據中航技深圳公司、五龍貿易有限公司於2006 年6 月6 日簽署的《股東契約》和公司各發起人於2007 年2 月6 日簽署的《發起人協議》,本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存在以下特別約定:

.....

(3) 在公司維持持續上市地位的期間及中航技深圳公司是公司單一最大股東的期間,在不損害五龍貿易有限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五龍貿易有限公司不可撤銷地、不設限制 地及無償地將其持有的、佔公司總股本16%的股份的全部投票權授予中航技深圳公司行使,並確認中航技深圳公司可隨其意願自由行使該等投票權。」

所以五龍貿易16%的投票權委託中航行使,故此他的投票權由38.75%,變成22.75%。另外他實際持有的股權為32.93%,以現時天虹商城的股價46.56元及人民幣1元兌港幣1.18元計,他的帳面財富達72.4億港元。

但是我沒有見到舒嘉柏集團實際持有五龍貿易15%股權披露在招股書上及天虹商城(002419)的情況,實在是有所不足呢。

(6) 根據招股書所稱,舒嘉柏集團早於2003年已和本公司大股東黃先生合作,亦曾經和華匯系的莊友堅爭奪科維國際(586)的股權,詳見連結內的壹週刊報導,這家公司背景也是非常複雜,該公司也有和和黃收購過一家位於雲南的酒店。但從前面的人脈來看,他們合作和莊先生爭奪該公司的也是必然的。

總 的來說,這家公司極多財技人,管理層也多有問題,業績也不太穩定,負債在未招股前是在極高水平,其極依賴集資所得來發展,但是他們兩位財富水平也有一定的 水準,估計應不像以往般魚肉股東太甚,如果未來價格是招股價的十分之一,也許會有價值發現的機會,但是現時實在不宜沾手。

前 電日經濟日報稱「滙豐證券估計的淨資產值上限226億元,及上市後股數為10億股計,每股資產淨值約22.6元,相對招股價下限6.23元,折讓逾7成, 而市面內房股股價折讓約4成至5成」,但經濟日報也好明顯寫出匯豐是聯席保薦人,好明顯匯豐為招徠水魚才會這樣寫,大家可忽略之。

因為人脈關係,各位財演有機會會推這股給大家,請大家留意,請廣為傳播,並希望大家不要上當。

延伸閱讀:

1. 天虹商城招股書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10-05-18/57962203.PDF

2.萊蒙(3688)專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5809

3.萊蒙(3688)新聞專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158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5

特產電商需要注意的五大問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368.html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朋友跑來諮詢土特產如何拓展電商市場的問題。筆者對農產品頗為熟悉(很多特產本身就是農產品或者以農產品作為原料的),對特產電商也有過思考與實踐。最近,筆者發現生鮮電商很火。其實,很多生鮮產品也屬於土特產領域。在電子商務的實踐運用中,生鮮電商與特產電商頗多共通之處。為了省卻朋友們以後頻繁的諮詢,我把特產電商運營需要特別注意的五個問題敲成本文,權作交流。筆者認為,瞭解並探究這些問題,無論是對於投資特產電商或者生鮮電商,還是從業人員而言,都有著正面的價值與意義。

問題一:風味注定小眾市場所謂的特產,就必定帶有很典型的當地性本土化味道,或辣或甜,或軟或硬。生活中,每個消費者喜好的口味其實是從小習慣自然養成的,如閩南特產偏甜,四川特產偏辣等。也就是說,地方特產因為風味的問題,往往只能迎合一部分消費群體的需求,注定只能做小眾市場。正是因為特產往往是做小眾市場的緣故,所以很多特產在從事線下營銷的時候,往往選擇堅持做「點」上功夫,追求品牌與味道的極致,從而形成忠實的消費人群。換句話來說,特產在拓展電商市場的時候,需要面對兩個衍生問題:第一是如何精準捕捉到那些感興趣的小眾消費人群;第二是小眾市場就很可能意味著相比同類產品售價更高,如何能賣好?

問題二:品質難以把控標準據筆者所知,農產品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律:農產品(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的品質與氣候水土等起絕對性關係,因此但凡品質好的農產品,量產必定少(這其實也是生鮮電商的難點)。換句話來說,很多特產的原材料是很難做到絕對的標準化控制的。同時,幾乎所有的特產在生產加工的過程裡面都滲透大量的人工操作技巧與工藝,採取機械式的標準化生產往往很容易破壞特產與生俱來的本土化地方特色感受。消費者之所以喜好購買特產主要是從人文情懷、文化沉澱、地方特色等出發考量的,帶有非常強烈的感性因素。也就是說,特產很難在品質上做到絕對的標準化。同一批產品裡面,很可能出現不同的品質差異。這種品質上的差異對於低頻率購買者而言,可能不太敏感,但是對於高頻率的忠實消費人群來說,是很容易分辨的,從而對品牌與銷售構成不利影響。

問題三:量產少難做大規模我們在上面談到,好東西必定量產少。這個問題會再次延伸出一個新的問題:量產少就很難做成大規模。除了原材料與人手工藝兩個問題的制約之外,很多特產還受到明顯的季節性影響,因為很多特產的原材料往往都是動植物,它們的生長是需要一定的週期與季節限制的,不能拔苗助長。因此,也使得特產很難形成大規模銷售。說穿了就是有那麼多人買,也沒有那麼多東西賣!

問題四:平台與單品需取捨特產電商往往只有兩種做法耕耘市場:要麼是單品(或者少數品類)特產銷售;要麼做成特產平台,匯聚成千上萬的特產商品在同一個平台上面銷售。實踐中,老闆肯定是希望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因此,當單品銷售受限的時候,往往會從拓展延伸產品線的角度來入手,增加新的商品品類,也就說往平台模式進發。京東、蘇寧、噹噹、凡客等走的其實也是殊途同歸之路。特產平台首先會遇到來自天貓、淘寶等其他電商平台的競爭衝擊;更重要的是由於特產商品的不可控,會使得平台運營商需要與大量特產供應商接洽、篩選,並對產品品質進行監控,而這種監控往往是建立在專業基礎之上的,一般人員很難具備這種行業性的專業知識。綜合而言,平台電商與單品電商的運營模式大相逕庭,平台電商對人力物力等資源需求會增大很多,門檻也高很多,不是一般的投資者或者企業能夠玩得轉的。

問題五:物流運輸難度較大特產與生鮮一樣,都面臨物流倉儲運輸這一難題。兩者同樣面臨保鮮、保質等重要的物流倉儲瓶頸。實際上,由於很多特產本身就是動植物或者以動植物做原料製作而成,很容易產生保質問題,如梧州紙包雞、興國灰鵝、呈貢寶珠梨等。因此,部分特產對於物流的重視程度絲毫不亞於生鮮電商。鑑於目前國內冷鏈物流並不非常發達順暢。以及高昂的冷鏈物流費用,都給特產電商真正做強做大帶來很大的難度與制約。 綜論: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特產電商與生鮮電商之間存在很多實踐運營的相通之處,彼此面臨的瓶頸與問題也相差無幾。在實踐中,上面羅列的五大問題也並非完全無解,只是門檻和難度相對較高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14

《問答篇 》該選複委託或直接赴港開戶?成本誰高?搶搭滬港通列車 你該注意的五件事

2014-09-15  TWM
 
 

 

滬港通的推出,代表全球投資人可以透過香港前進中國股市,同享中國經濟與股市成長的果實。這個全球資本市場的大事,台灣投資人該如何參與?事先又該了解哪些「眉角」?

撰文‧唐祖貽

問題1.前進滬、港股市,該選擇複委託或直接開戶?

答:目前國內投資人想要投資海外市場有兩個管道:一是在國內券商開立「複委託」帳戶,另一個就是到當地直接開戶。投資人該如何選擇呢?

富邦證券海外商品行銷部協理鍾瑞釗指出,目前國內複委託帳戶可投資的海外股市有美國、香港、日本等國家或地區,並未包括中國。依現今的規定,除了總資產超過三千萬元的專業投資人,可透過複委託帳戶直接投資中國B股之外,即使滬港通上路,複委託帳戶仍然不能直接或經由香港買賣A股,想要投資中國股市,只能自行到香港開戶。即使直接到香港開戶,目前也只能投資上海股市中滬港通限定的五六八檔,上海股市其他個股、深圳股市、創業板等仍然不能投資。

是否一定要去香港開戶?鍾瑞釗認為其實未必,即使複委託目前不能直接投資中國股市,但從港股中追蹤中國股市指數的ETF,以及國企股(H股,中國企業至香港掛牌的公司)中尋找本益比偏低或與A股價差過大的公司,獲利空間並不亞於直接投資中國股市。

此外,複委託最大的優點就是「方便」,只要開立一個帳戶,就可以投資所有主管機關核准的海外股市,且匯款、下單都在國內完成。否則若要投資多個海外股市,就得分別到當地券商與銀行開戶,不論是帳戶管理、匯款、下單都不方便。因此,複委託仍是投資多個海外市場的最佳選擇。

當然,複委託也不是沒有缺點。一般來說,複委託的手續費比當地券商高,另外,目前國內券商提供複委託的報價行情,大多是延遲十五分鐘,除非每月交易金額達到一定額度的大戶,才會提供即時報價,這對於短線、當沖客較為不便。若在當地券商開戶,取得即時報價的條件比較寬鬆。

因此,複委託與直接開戶,適合的對象不同,投資人可多加比較。

走!到香港開戶去—— 赴港開戶與交易須知去哪裡開戶?

在香港,以下兩類券商皆可開戶。第一類是隸屬於銀行的證券經紀部門,這類似國內的金控,另一類是獨立券商,類似台灣如群益、元富、統一等券商。由於銀行規模普遍較大,旗下的券商研究資源也比較豐富,因此是較多投資人的選擇。

開戶要填哪些文件?

要準備多少資金在戶頭內?

一般來說,到香港開戶所需填的文件大同小異,且並不複雜,重點是別忘了從台灣攜帶下表中提到的文件。

至於須預存多少港幣在帳戶內?各家規定不一,大多是港幣100元,門檻並不高。特別注意的是,未來下單交易時須先從台灣匯款,匯款方式與規定務必要在開戶時當面問清楚並確認無誤,否則會造成不小的困擾。

如何查詢成交紀錄?

查詢是否成交主要有兩種方式:1. 用帳號密碼登入該銀行或券商網站查詢。

2. 每月的對帳單可作為再確認之用。

有些券商還提供簡訊回報的功能,可於開戶時一併確認。

選哪個好?—— 複委託與直接開戶比較

複委託 直接開港股戶頭

開戶方式 簡單,現有國內證券帳戶加開即可 較複雜,需本人至香港辦理開戶所需資料 與國內證券戶相同,並加開外幣帳戶 1.護照 2.台胞證或身分證 3.國內通訊地址英譯名稱 4.上述通訊地址的水費或電費帳單。

投資範圍 1.香港股市(含ETF、國企股)2.主管機關核准的海外股市 1.香港股市(含ETF、國企股)2.滬港通範圍內的滬股共568檔手續費較高 較有彈性報價資訊 即時/延遲15分鐘 即時適合對象 1.入門、一般投資人2.想分散布局海外股市3.以波段投資為主1.資金較雄厚或熟悉滬港股2.想直接投資中國股市3.短線、波段皆可問題2.滬、港、台股市,交易制度有什麼差異?

答:滬港通上路之後,大幅拉近兩岸三地主要股市的距離,未來﹁錢﹂進中、港股市,將成為投資新趨勢。因此有必要先了解滬、港、台三地股市的基本交易規則,並比較其差異與特色。

首先,從交易時間來看,滬股、港股都有上午盤、下午盤與中午休息的設計。當行情過熱時,午盤的休息會有「降溫」的效果,但全天交易時間也因此拉長。

至於交易單位,台股和滬股以「張」為單位,台股每張固定一千股,滬股則是一百股。較特別的是港股,是以「手」為單位,而且每手的股數不一定。不知道某家公司的「一手」是多少股怎麼辦?目前港股的交易軟體,已會自動提供每手股數,只要下單時輸入港股代號,就會出現每手最小委託股數,以此股數的倍數下單就可以。

另外,三地股市的交割日也不同。而且滬、港股在下單前,會先檢查帳戶內是否有足夠的金額或股票,若不足會拒絕接受下單,這和國內股市不須事先檢核金額不同。

沒有漲跌幅限制,是港股與滬股、台股的另一大差異。

在行情大幅波動時,港股指數可以在一天之內震盪超過千點,個股單日漲跌超過三○%比比皆是。因此,想要投資港股的投資人,請盡量避免以市價搶進殺出。

在信用交易部分,雖然目前國內法規並未開放複委託可以從事信用交易,不過港股早已有現股當沖的機制,而且條件比台股寬鬆許多,還是可以滿足投資人的需求。

規定大不同—— 滬股、港股、台股交易制度比較交易時間 午盤休息 交易單位 交割日與

規定 個股

漲跌幅 信用交易

滬股 早盤

09:3011:30

午盤

13:0015:00

共4小時 有,

11:30

13:00 1張等於100股 T+1,下單時帳戶內需有足夠金額或股票 ±10% 可

港股 早盤

09:3012:00

午盤

13:0016:00

共5.5小時 有,

12:00

13:00 1手,每手交易股數由該公司自定 T+2,下單時帳戶內需有足夠金額或股票 無限制複委託:不可直接開戶:可(融資、融券戶分別加開)台股 09:0013:30 共4.5小時 無 1張等於1000股 T+2 ±7%可問題3.滬、港、台股的交易成本誰較高?

答:除了交易規則,投資人最關心的應該就是交易成本了。以下分別列出滬、港、台三地股市的交易成本,並以網路單為例,假設各買進一千股來試算,供投資人比較。

滬、港、台三地股市相比,台股相對來說,交易成本較低,而港股由於收費名目較多,且實際費率也比滬股與台股高,因此,除非在手續費上有優惠,否則,應以中長線波段持有為主,並不適合短線或頻繁交易。

誰的成本高?—— 滬股、港股、台股交易成本比較

滬股

交易佣金 上限0.3%,最低人民幣5元過戶費* 成交股數的0.06% 印花稅 賣出時課0.1%

證交稅 無

*註:過戶費在買賣滬股時都要收取,深圳股市不收。

買進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3%+(1000股×0.06%)=成交金額×0.3%+人民幣0.6元

佣金 過戶費

賣出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3% +0.1%)+(1000股×0.06%)=成交金額×0.4%+人民幣0.6元交易佣金 印花稅 過戶費總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7%+人民幣1.2元

港股 複委託 直接開戶

手續費 0.25% 0.50%,最低港幣50元 0.25%,最低港幣100元

交易費 0.005%

交易徵費 0.003%

結算費 0.004% (單筆最低港幣2元,最高港幣200元)印花稅 買賣皆須課0.1% (不足港幣1元以港幣1元計)

證交稅 無

買進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25%+0.005%+0.003%+0.004% +0.1%)=成交金額×0.362% 手續費 交易費 交易徵費 結算費 印花稅賣出交易成本:同上=成交金額×0.362% 總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724%

台股

手續費 上限0.1425%,最低20元證交稅 賣出時課0.3% 買進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1425%

手續費

賣出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1425%+0.3%)=成交金額×0.4425%

手續費 證交稅

總交易成本=成交金額×0.585% 交易成本:港股>滬股>台股問題4.滬、港、台股誰的稅負最重?

答:交易成本雖然是港股最高、台股最低,但比起稅負可就完全不同,無論是滬股或港股在相關稅負上的優惠,都比台灣更具競爭力,未來也勢必吸引更多高資產人士投入。

左表為試算滬、港、台股市投資人在稅負方面的差距。

假設某投資人收入均適用台、港、中當地的最高所得稅率,分別投資台股、港股與滬股,二○一四年各領到相當於新台幣五萬元的現金股息。

首先看香港,香港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率最高為二○%。更重要的是,在港股領到的現金股息除了國企股、紅籌股因需配合中國股市,以分離課稅的方式課徵一○%股息稅之外,本地股的股息一律免股息稅,也不用納入個人所得,更沒有其他稅捐負擔,可說是真正的賦稅天堂。

其次,中國股市雖有課徵股息稅,但會以持有時間長短做分級,持股時間愈長稅率愈低,並搭配分離課稅,不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同樣也沒有證所稅或其他稅捐。

台灣呢?很早開始,現金股息就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另外,股利從去年起滿五千元以上者,需加徵二%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加上證所稅,台灣對於股利,無論是賦稅名目還是課稅金額,在兩岸三地股市都是最高且最複雜的。

更慘的是,明年起,個人最高所得稅率將從四○%調高到四五%,以及可扣抵稅率減半,代表領股息者還要再增加稅負或減少扣抵金額。

誰的稅負重?—— 滬股、港股、台股稅負成本比較

港股 滬股 台股*

個人所得稅 0 0 50000×40%

=20000

股息稅 本地股:0

國企、紅籌股:

分離課稅、稅率10%

50000×10%=5000 分離課稅,並依持股時間分三級:超過1年:稅率5% 1個月至1年:稅率10% 1個月以內:稅率20% 0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0 0 50000×2%

=1000

資本利得稅(證所稅) 無 無 有,本例為0

其他稅負 無 無 無

總計 約新台幣0或5000元 約新台幣2500至10000元 新台幣21000元*註:本案例未考量累進稅率扣除額稅負成本:台股>滬股>港股問題5.如何搜尋中、港股市的相關資訊?

答:有關股市的資訊可分兩大類,一類是上市公司發布的重大訊息或財務報告。以滬、港、台三地股市相比,台股在財報揭露的頻率與數量,堪稱三地股市之冠。

另一類則是財經新聞與訊息,對於海外投資人來說,透過內容豐富且功能完整的大型財經網站,了解所投資市場的動態,是投資時必備的工具之一,以下推薦的網站值得好好利用。

如何搜集資訊?

1.官方資訊

1. 滬股:巨潮資訊

http://www.cninfo.com.cn/

2. 港股:披露易

http://www.hkexnews.hk/

index_c.htm

滬股的「巨潮資訊」、港股的「披露易」,與台股「公開資訊觀測站」相同,涵蓋所有上市公司的重大訊息、財務報告揭露與搜尋等功能。

2.一般財經訊息

1. 新浪財經

http://finance.sina.com.cn/?f=pad

2. 阿思達克財經網

http://www.aastocks.com/ tc/default.aspx

3. Wind萬得資訊

http://www.wind.com.cn/ Default.aspx 4. 華爾街日報(繁體中文版)http://tw.wsj.com/big5/

5. 香港信報

http://www.hkej.com/template/ landing11/jsp/main.jsp 財報何時公布?—— 滬、港、台股市財報公布時程

滬股 港股 台股

每月營收 無 無 有(每月10日前)季報 有(第一季4/30前,第三季10/31前) 無 有(第一季5/15前,第三季11/14前)半年報 有,8/31前 有,8/31前 有,8/14前年報 有,4/30前 有,3/31前 有,3/31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66

90後創業應該註意的四件事兒 | 社群分享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1/149857.html

黑馬說:在當下風起雲湧的創業浪潮中,90後正逐漸成長為創業主力軍。他們剛從象牙塔走出來,卻對當下的創業局勢有著自己的理解。以下就是一名創業新人對“風口論”、“從0到1”、市場檢驗和“降維攻擊”的一些個人理解。
 
分享者:Summer,“闖先生”的運營總監。“闖先生”是一個面向青年創業者的創業服務平臺,是天津市第一家創新型孵化器,在天津10余所高校建有線下服務小站。

 
整理 | i黑馬 趙姝炎

一、風口上的創業熱不熱

 
有一天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吐槽:在北京吃肯德基,前後左右都是談融資的。一個在講IPO計劃,一個在融天使,一個在談新三板,簡直“畫面太美不敢看”。建議有關部門授牌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做新型眾創空間,可以直接完成全國的線下布局。
 
確實,從2014年4月加入創業大軍至今,我眼見著高校內創業項目數量暴增,大學生創業成了一股狂潮。但是也有太多年輕人過於盲目,比如,幾乎每個學校內都存在著3個以上送餐、送水果的O2O項目。或許這也是為什麽許多投資人絕不投高校項目的原因。
 
我個人理解,真正的創業一定是順勢而為的。其次,它要滿足真剛需。如果只是偽裝的弱需,只會解決了癢點沒解決痛點。再次,是契合度。即使是順勢而為的剛需,如果和創始人及其環境沒有很強的關聯性,也很難真正成功。
 
二、到底什麽是“從0到1”
 
沒有創新意味著零和博弈,同一種路徑意味著紅海里廝殺。更何況,大部分學習舊方法的人其實連舊方法創造財富的核心也沒有學會,只是學習了表面。
 
打個比方,現在所有去中關村創業大街參觀的各地孵化器老總們,回來後都只學會了一招——就是開創業咖啡館。於是,祖國大地各個偏遠的區縣乃至鄉鎮,都若有若無地飄起陣陣奶咖醇香。長此以往,除了咖啡銷量大增,創業空間依舊門可羅雀。
 
三、想法行不行?去試試呀!
 
作為微信主頁君,我經常看到後臺留言:“我有個想法,你看行不行”或者是“我特別想創業,可是我不敢”。這樣的問題讓主頁君真的很心塞,不知如何作答。想法,是需要市場去檢驗的。闖先生的創始人是連續創業者。他在創業中遇到“找人、找地、找錢”的問題,讓他萌生了建立一個團購網站的想法。為用戶求低價、為服務商去庫存。這個看似有理有據、不得不服的想法,在實踐後,卻發現創業服務現在還是買方市場。於是,及時調整路線,從粉絲的需求中挖掘真正痛點。有想法,可以先去找找追隨者,看看他們的建議。這是目標用戶最直接的反應,人夠多就是粉絲的力量。
 
四、Duang~降維打擊
 
又一次提到粉絲這回事兒。大家都在講粉絲經濟、社群效應的今天,粉絲的力量毋庸置疑。
 
我看過有個叫做“佬香翁”的項目,賣紅薯的。通過H5頁面的遊戲,加上贈禮活動,引爆了年輕人的熱情。隨後有了叫做“薯小帥”“薯小美”的粉絲群,還會通過音樂節、馬拉松之類的活動把大家聚起來,甚至還出了歌……聽起來棒呆了是不是!
 
仔細想想,這個競爭點還是紅薯麽?當傳統攻擊方式已經越來越激烈的時候,互聯網思維的攻擊變成了降維攻擊。
 
“降維打擊”這個詞,出自最近火爆的小說《三體》。降維,就是水平不在一個層次、思維不在一個層次的戰鬥。說俗一點,當冬天大家都穿的很多時候,肯定是顏值高、身材好的美女最受大家關註。這時街上走來一個穿短袖短褲的姑娘,就算顏值不高,也肯定最吸引眼球。不比身材、不比臉,玩的根本不一樣,這就是一種降維打擊。京東用物流打天貓,360用免費打其他殺毒軟件,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最近特別火的“1元旅遊”。雖然現在因為無良導遊事件被禁止了,但這種營銷手段確實也是對傳統旅遊業的一種降維攻擊。
 
實際上,說到底,最經典的降維還是無數次被舉例的小米。用極低的運營成本,減少渠道費用。產品即廣告,社群即渠道。率先降維化生存,然後轉身去攻擊那些必須依靠多維才能生存的企業,就是取勝秘訣。
\版權聲明:本文分享者Summer,整理趙姝焱,文章僅代表分享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導讀 : 數據不完美如何完成pre-A輪融資?創始人和聯合創始人之間應該如何有效化解分歧?DCM合夥人曾振宇細述說自己對創投圈各個領域的觀察分析,以及創業者需要註意的問題。

DCM合夥人曾振宇細述說自己對創投圈各個領域的觀察分析,以及創業者需要註意的問題,並分享了自己創業路上的感悟經驗。 

問題1:如何看待企業內部大的轉型

企業轉型是很正常的現象。投資者看待轉型企業其實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要獨立評估轉型後這個生意處在怎樣的階段和水平;二是新的轉型後這個新公司的生意模式是否成立,業務規模和團隊配備處於怎樣的水平。如果這個團隊中因業務轉型有重要股東出走,那應該對這些人作出妥善安排,最重要的是要把他們股份拿回來。對於原有天使股東的處理,一方面要告訴大家面對現實,另一方面創業者們寧可自己做一點犧牲,也不要完全撇開別人。

問題2:數據不完美如何完成pre-A輪融資

早期的創業公司中經常會出現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悖論就是說如果沒有足夠多的錢怎麽做出漂亮的數據融到下一輪,如果融不到下一輪又怎麽能獲得足夠的錢。這個困境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就是創業公司的領導者需要有很強的融資能力,這種能力不是指忽悠,而是可以結合現有的產品情況、團隊情況把這件事長期的真正有信心的去講給受眾,從而激發大家的熱情。總的來說,不要平均的分配力量,如果錢不夠了,全面鋪開又不能取得合適的效果,就不要全面鋪開,先把有限的錢先做到最有效的方面,把樣板工程做好去說服外界的投資者,然後把自己長期的目標傳遞給大家以此有效的去融資。 

問題3:老團隊管理能力如何跟上新團隊步伐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創業者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一定要選能力強、性格好、具備快速學習能力的人組成一個團隊。其次,創業公司在早期要樹立起“能者上,不能者退”的文化。股份制安排本身最美妙的地方就是它把經濟利益、能力、貢獻結合來考慮的。同時,入職時間並不一定和權力責任永遠保持一致,只要樹立好這樣的企業文化,團隊老化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一個創業團隊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人才加入進來,有些人的能力高有些能力低,有一些雖然能力低但是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高,所以盡早的樹立企業文化對解決這件事情非常有幫助。

問題4:公司應該如何估值

所謂Pre-A、天使輪和A輪其實沒有嚴格的劃分標準。Pre-A通常是團隊有了一個想法,大家願意追隨這個想法,而最早的投資者相信這個團隊或者這個方向。A輪通常是有一個成雛形的產品,或者是有一點運營數據,目前勢頭看起來還不錯,這樣可以進行A輪融資。A輪的估值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通常的邏輯是以需求為出發點去考慮融資的金額:需要多少資金可以把公司帶到下一輪。成熟的A輪投資者不會要太多股份,太多股份可能會傷害公司的治理結構並影響到下一輪的融資。所以典型的A輪投資者,以美元基金為例,基本上以100W美元-500W美元的規模來拿走10%-25%的股份,這也取決於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團隊不同的市場和競爭環境。

問題5:期權池應該如何劃分

期權池的劃分在早期情況下通常會在A輪完成後留有十個點左右的期權。至於這個期權是和投資者一起稀釋,還是稀釋好再讓投資者進來,沒有一定之規,取決於當時的價格和大家談判的結果。10%的期權可能會低,可能會高,但通常10%是一個基礎的框架。這里面有一個邏輯是,如果我以每年2.5%或者是3%的速度發放這個期權,勻速來看我可能可以至少在接下來的三年內把這個期權發放完。同時我如果要找到早期的合夥人的級別的人可能需要每個人給2-3個點的股份,至少我還可以容納好幾個重要的創業夥伴加入這個團隊。今後在每一輪投資的時候,可能也會基於在那個時間點大家商討的結果,對這個股權進行額外的稀釋,而稀釋的比例也是取決於當時的價格和當時的談判狀態。 

問題6:創始人和聯合創始人之間應該如何有效化解分歧

創業團隊早期的決策機制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早期的公司可能錯一步就全盤皆輸,需要反應速度非常快。第一步是要建立對的股份比例,就是說公司有一個獨大的創始人,但是其中又有三到四個或者更多更少一點的合夥人,要有足夠的股份。這樣可以確保在分歧出現的時候,有一個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同時其他的團隊成員也對企業有足夠的歸屬感和擁有權,這是奠定一個良好意識基礎的公司治理的前提。具體到日常溝通的時候,創始人應該完全公開透明的告訴大家,共同的目標是什麽,方向是什麽。在這樣的核心決策層里,不要產生過多的層級的安排、過多的猜忌,也不要有一個分層授權的模式。如果實在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參考董事會的意見,請其他重要的股東,特別是外部投資者一起去參與分析把關,在決策過程中起到一個居中協調的作用。如果還做不到一定有人要離開,那麽大家早期要規定好明確的制度,提前離開的創始團隊成員應該要把股份還給公司,確保新加入的人才始終有足夠的激勵,同時也要確保沒有團隊成員在免費搭便車。

問題7:如何平衡運營公司和尋找融資的時間

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一個完美答案的,創業者的最大挑戰就是永遠是多線程多任務同時進行的狀態,這個確實對創業者提出很高的腦力、體力、還有意誌上的要求。從融資的角度看最好要有6個月左右現金的時候就開始去融資,假定3個月融完,還有3個月的緩沖期,而不是到了最後只有一兩個月的時候再著急去融資,如果市場不好的話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還有一個可以做的就是盡量在早期的時候在團隊內部找到合適的合夥人,確保你在專心致誌幹這件事的時候可以把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給你特別信任的合作人,他也許不一定像你那麽有遠見和能力,但是至少在一段時間里可以維護這個企業的正常進展。同時通過樹立一個公平透明高效的溝通方式,確保每個人對企業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問題8:陌生人社交產品在國外的熱度並不比國內高

首先,從社交產品角度來看DCM投資了早期的人人網、快手、探探,特別是探探也是典型的陌生人社交產品,這個領域的創新一直都在快速發展。其次,過去來看,在美國的每一個DAU都比中國社交產品的DAU值錢,原因可能比較簡單,第一美國的市場商業化的途徑比較成熟,大家對用戶價值認可比國內高,第二國外的退出渠道相對比較通暢,大的戰略投資者始終在很高價值的購買一些高流量的社交產品。所以這兩個因素導致過去的海外市場的用戶比中國市場的用戶值錢,當然這個現象現在已經在迅速衰減。其三就是國內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可能遇到一些挑戰,而微信在中間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