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造船业将加速洗牌 熔盛重工引领中国船企转型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23/2067495.shtml

  每经记者 蔡木子 发自香港
28个月交付首制船、4年销售额超百亿元,仅仅5岁的民营船企熔盛重工(01101,HK)如今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大踏步前进姿态,被业界人士冠以“熔盛速度”的美誉。
事实上,熔盛重工上市当下,也正是中国造船业亟待从 “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型之时。日前,熔盛重工CEO陈强、CFO王少剑在香港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熔盛重工高层表示:“作为民营造 船行业的领军企业,熔盛重工在上市之后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上市是途径而非目的
“我们不是为了圈钱而来的”,陈强对《每日经济新 闻》记者表示:“上市不是目的,而是企业发展的途径而已。”陈强在造船业界一向以“快”著称。出身于军人家庭的陈强不但吃饭快、走路快,带企业也是出名的 快。熔盛重工一路走来,在首付船、销售额增量上已经创下国内业界多项纪录。
陈强告诉记者:“业界可能认为我们步子很快,但其实我们就是一步一步按照计划在走。从创办企业之初,我们就看到了今天。”
据英国克拉克松报告显示,目前熔盛重工的累计手持订单数量位列国内第二,而新增订单数量自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31日,熔盛重工新接订单金额为17亿美元,最远订单排期为2014年,今年计划交付量超过300万吨。
据了解,此次熔盛重工IPO所募资金,一部分会用做进一步扩大产能、完善设施;另一部分资金将用来偿付贷款,改善资本结构;还有部分资金将用于战略并购和日常经营性需求。
此次上市,被熔盛重工认为是谋求国际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步骤。陈强坦言:“资金其实并不是我们上市的头等考虑。截至8月31日,不算进出口银行和中国 银行1000亿元的授信额度,熔盛重工还有178亿元银行信贷额度没有用完。选择在港交所上市,第一是为了让企业更加国际化,第二是为了让企业获得更加规 范化的发展途径,第三是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
引领中国造船业转型
据统计,今年1~5月,中国造船完工量23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4.9%,而同期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完工量分别为1832万和1345万载重吨,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造船大国。
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船舶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偏低,离造船强国的目标还相距甚远。因此,中国船舶工业正在面临一个发展模式转型的过程,建设资源节约型、复合低碳经济要求的船舶工业迫在眉睫。
陈强解释:“中国造船行业在低端产品上有绝对竞争力,但高端企业不多,这也是熔盛重工从一开始就关注科技发展的原因。我们认为,缺乏科技含量的简单劳动力优势绝不能支撑企业长远发展,低成本优势必将消耗殆尽。”
王少剑表示,上市之后,熔盛重工将承担其更多的社会责任。王少剑说:“熔盛重工作为民企的代表,我们的成功、发展也是对中国造船业非常大的带动。相应来 讲,如果在市场当中,有这样的规模和地位,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者说一种压力。包括引领民族造船工业转型的责任,以及对股东和广大股民的责任。”
王少剑还介绍了熔盛重工未来发展的3个战略要点:第一,定位于服务能源产业;第二,制定了两个增长点,一个是海洋工程,一个是船用发动机;第三,始终注重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
此番港交所上市更会增加熔盛重工抗风险的能力。王少剑表示:“香港金融外汇产品的多样性和操作的灵活性,有助于熔盛重工对冲风险。”
未来造船业将加速洗牌
事实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重创世界造船业,国内许多小造船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今年以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与欧元、美元的贬值更进一步压缩了中国造船企业的利润空间。
近日,日本三菱重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等多个造船巨头纷纷宣布将缩减或退出造船业务。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一个开端,未来的1~3年内,造船业将进一步洗牌,兼并重组浪潮会愈发凶猛。
尽管中国造船业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造船业“东移”的风向已经形成。据克拉克松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中国船厂总共承接新船订单1073万修正总吨,占国 际市场的45.6%。韩国同期的新接订单为896万修正总吨,市占率为38.1%。两国差距已由去年底的4.3个百分点,扩大至7.5个百分点。在新船交 付量方面,中国2010年首9个月交付量亦较韩国同期数字高出120万修正总吨。
陈强对中国造船业的明天充满信心,“虽然在技术和市场软环境上,我们跟日韩还有差距,但我们的技术和研发能力正在迅速加强,日美的技术壁垒正在慢慢消失。加上人力资源和政策支持,中国造船业超过日韩已是必然。”
对于兼并重组,陈强透露:“我们以后会考虑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并购对象,但现在并没有具体打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55

軟銀收購Sprint引領日企收購潮 將成孫正義的滑鐵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121

日本企業今年9月以來對華投資劇減,第三季度在華併購案僅為5件,環比二季度減少75%,創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新低,中日領土爭端導致兩國關係惡化是主要影響因素。

但就在近日,CNBC等多家外媒報導,日本第三大無線運營商軟銀公司(Softbank)即將或已達成200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三大無線運營商Sprint Nextel70%股份的協議。
 
這進一步表明,日本企業的海外收購大潮不會減弱。
 
如順利完成,此次收購案將超越2007年全球煙草業巨頭日本煙草公司(Japan Tobacco)以190.2億美元收購英國最大煙草集團Gallaher的規模,成為日本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購。
 
彭博數據顯示,日本企業今年宣佈海外收購的規模達到634億美元。如計入軟銀此次200億美元收購,總規模則會接近去年880億美元的記錄最高水平。
 
日本企業紛紛尋找海外商機體現出日元強勢和日本國內需求疲弱的雙重影響。
 
因為面臨國內通縮和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本最大的網上商城樂天(Rakuten)和日本第二大啤酒廠商麒麟控股公司(Kirin Holdings)為首的一批企業都轉而尋找增長更快的市場。
 
管理資產規模67億美元的東京資產管理公司Shinkin Asset Management經理Naoki Fujiwara預計
(收購)潮流可能繼續。在政府並未採取行動解決老齡化、日元看來又無論怎樣都不會很快走弱的時候,尤其會如此。
這讓企業別無選擇,唯有出走海外尋增長。
 
而軟銀雖然做了日企加快收購腳步的先鋒軍,但投資者們卻不看好該公司此次收購。
 
分析人士稱,軟銀的當家人孫正義以往的確有挑選市場贏家的慧眼,但這次可能會遭遇滑鐵盧。
 
在10月11日第一次傳出軟銀收購的消息以後,軟銀次日股價大跌12%,跌幅創最高紀錄。孫正義的資產淨值蒸發了13億美元。
 
股東們擔憂公司發新股為收購融資可能陷入債務問題,或者稀釋收益。有的投資者則認為,軟銀的收購存在漏洞,軟銀可能自我擴張過度。
 
管理資產規模250億日元的Rheos Capital Works公司首席投資官Hideto Fujino評論
 
孫正義在賭博。軟銀的資產負債表會遭到破壞,公司的收益可能受打擊。現在不清楚孫能否讓沒有盈利的Sprint好轉。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給予軟銀BBB的長期企業信用和高級無擔保債券評級,評級展望列為負面。按標普解釋,BBB代表有足夠的能力履行財務承諾,但受到不利經濟形勢的影響比A級類別大。
 
標普在聲明中稱
 
我們認為,如交易進行,可能影響軟銀的財務風險預測。
 
也有併購領域的專家指出收購並非表面所見,絕不僅是在日美各自國內排名前列的企業強強聯合,其中的一大風險在於面對的市場不同。
 
前高盛日本公司併購負責人Nobumichi Hattori稱
 
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孫正義)想冒這個險。他可能認為這理所當然,但美國與日本的市場是不同的。
 
孫正義此前的投資眼光的確不錯。他1995年向雅虎投資200萬美元,次年軟銀與雅虎在日本成立合資公司,持有日本雅虎42%的股份,目前市值203億美元。
 
2000年,軟銀又以2000萬美元投資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現在持有阿里巴巴約30%的股份。按今年5月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馬云回購股份的價格,該公司估值大約350億美元。軟銀的12年前的投資已經增值為105億美元。
 
正如孫正義的傳記作者Shinichi Sano所說,孫總是不滿足,賭博就像他生活的一部分。
 
孫正義此前最大的一場豪賭發生在2006年。當時他出價2萬億日元買下沃達豐集團在日本的移動手機業務。
 
為此軟銀同年9月出售資產擔保債務募資1.45萬億日元,孫以個人持股做抵押得到1.07億日元,這些股份相當於公司當時流通股的10%。
 
宣佈收購沃達豐日本子公司三個月後,軟銀市值縮水三分之一。那時,加拿大皇家銀行投資管理公司駐相關基金經理 Yoji Takeda就認為,「根本問題是孫的戰略」。
 
現在,收購Sprint的消息也引發了同樣的質疑。
 
收購沃達豐業務5年來,軟銀一直背負著沉重債務。
 
今年10月1日,軟銀還公佈計劃以22億美元收購日本第四大電信運營商eAccess。Sprint的創紀錄收購案難免不讓投資者擔憂軟銀的財務狀況。
 
瑞信分析師Hitoshi Hayakawa稱
 
這項協議將代表著軟銀資產負債表和移動電信戰略的分水嶺。我們認為,不確定性可能令股價嚴重承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24

游資進入 鄂武商引領百貨業行情

http://www.eeo.com.cn/2010/0823/178834.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玉 鄂武商作為一個百貨行業上市公司,按照慣常思維其盈利預期並無多大想像空間,但現在券商私募都將眼光放在了這個位於華中地區武漢的一個上市公司。

近一個月鄂武商不算小的漲幅,不少私募大資金都參與其中,券商基金的預期是鄂武商未來或許是華中百貨業的翹楚,但在不穩定的市場狀況中,游資的想法是賺點就走。

市場熱點?

「現在參與鄂武商的行情獲利概率還是很大。」其實7月份以來這句話就在一些券商和私募中流傳,也正是這樣在7月底私募不少資金都買入了鄂武商,事實也正是這樣,八月至今,鄂武商漲幅超過20%。

這些私募人士認為鄂武商符合目前市場熱點,在大家看好大消費也炒作大消費的時期,前期漲幅並不大的百貨業也應該有所表現。

其實除了私募大小資金之外,諾安、富國、博時、國海富蘭克林等公募基金公司也早已埋伏裡面,一季度末數據顯示,博時新興成長股票基金更是今年新進入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諾安平衡證券投資基金也在今年一季度加倉186.91萬股。

相比與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在尋找買入的理由上可能會更看中基本面一些,一位同樣看好鄂武商的公募基金經理稱鄂武商基本面不錯,鄂武商2009年時大規模調整門店產品結構時他就開始關注鄂武商,同時今年其還新開了一些門店。

「從城市規模、消費能力來看,武漢在中部幾大省中都處於前列,而鄂武商在武漢地區已經是龍頭,去年百貨市場佔有率在武漢地區為第一,超市業務也在前列,鄂武商具備成為大型零售龍頭的潛質。」上述基金經理稱。

而在鄂武商截止今年一季度末的公開信息中,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還出現了全國社保110組合的影子。

游資只為階段性收益

雖然券商公募私募都有長期看好鄂武商的理由,但一些私募基金還是想充分發揮游資的「特性」。

鄂武商具備行業吸引力,又有靚麗的營業增長數據,這些都可以保證其在二級市場上的人氣。

鄂武商201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51.73 億,同比增長35.80%,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73 億,同比增長27.07%。光大證券上半年一直都在推薦鄂武商,其對於鄂武商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增速預測是26.8%,而對于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增速,光大證券的預測是27.1%。

鄂武商在今年4 月入選光大十大金股以來,光大證券之後也長期維持了」買入」評級,數據顯示,鄂武商的實際盈利基本超出了對其最為看好的光大證券的預期。

光大證券唐佳睿認為鄂武商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公司新開3 家量販超市,銷售規模擴大(十堰門店10 年正式計入合併報表),收入增加所致。而公司淨利潤增速預計全年將有望超過35%,主要理由是公司量販業務下半年或持續加速擴張(上半年新增3 家,去年同期僅新開一家),這會拉動淨利潤增速持續提升。

但上述買入鄂武商的私募基金人士稱,其當初買入鄂武商的最重要理由就是認為百貨已經有所表現,其持有鄂武商大約兩週,而其收益率已經有差不多20%,他認為如果從長期來講,在相關行業中,穩定性或許還是蘇寧電器更穩定,而如果從業績發展的想像空間看一些好的醫藥類股票可能更具有爆發性。

不過光大證券還是長期看好,光大證券的預測是如果不考慮配股情況,分別上調2010-12 年公司EPS 0.05/0.08/0.09 元至0.65/0.82/1.11 元,以2009 年為基期未來三年CAGR32.9%,認為公司合理價值在24.60 元,對應2011 年主營業務30 倍市盈率,上調六個月目標價至24.60 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11

科通芯城:是行業模式引領者,還是個泡泡? 格隆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3&extra=page%3D1
電子製造業B2B電商科通芯城宣佈向港交所提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股票代號為00400,IPO定價區間為每股3.20港元至4.48港元,最高募集15.40億港元。股票將於2014年7月8日-11日公開發售,7月18日買賣。獨家保薦人為瑞銀。科通芯城此次共引入3名基石投資者,Blueberry Capital Limited認購1000萬美元,慧聰網旗下慧聰國際認購2000萬美元,神州數碼旗下Unique Golden Limited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禁售期為6個月。據招股書顯示,科通芯城將在全球發售3.438億股,其中國際發售股份3.0942億股,香港發售股份3438萬股,超額配股權最多5157萬股,相當於原始發售股份的15%。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的35%用於擴充營銷及宣傳活動;30%用於擴充及提升電商平台、投資技術基建;25%用於撥支技術及配套在線業務、合夥業務及特許業務機會的潛在收購或投資;剩餘10%用於撥支營運資金及作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科通芯城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首家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電商,隸屬科通集團。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線上客戶商品交易總額15.3億元人民幣,線上客戶總量3141家。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截止2013年12月31日,科通芯城全年未經審核營收為24.17億人民幣,淨利潤8657萬元人民幣;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一季度未經審核營收為13.54億人民幣,淨利潤2899萬人民幣,同比增長319%

這個公司熱度挺高,看好這個公司的人很多,認為它是IC元器件領域的京東,但也有不少人在審視其業務模式與相關數據。到底是行業盈利模式的開創與引領者,還是個泡泡?歡迎大家討論。如果是機會,討論後會對機會把握更牢,如果是泡泡,討論後也能迴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25

關於科通芯城(00400):行業盈利模式的開創與引領者,還是其他? 格隆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77&extra=page%3D1
本期新股,格隆要跟大家討論的是科通芯城(00400),一隻將於下周登陸港交所的B2B電商公司。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首家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電商,隸屬科通集團。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線上客戶商品交易總額15.3億元人民幣,線上客戶總量3141家。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截止2013年12月31日,科通芯城全年未經審核營收為24.17億人民幣,淨利潤8657萬元人民幣;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一季度未經審核營收為13.54億人民幣,淨利潤2899萬人民幣,同比增長319%。股票將於7月18日買賣,獨家保薦人為瑞銀。另外,科通芯城此次共引入3名基石投資者,Blueberry Capital Limited認購1000萬美元,慧聰網旗下慧聰國際認購2000萬美元,神州數碼旗下Unique Golden Limited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
之所以把這家新股拎出來,是因為格隆分析新股時試圖為所有格隆匯朋友達致的的兩個目標:既挖掘好的研究機會,也甄別疑點與分歧。廢話少說,我們直奔主題:這家公司,到底是行業盈利模式的開創與引領者,還是其他?因為前有京東上市熱炒的榜樣,後有電商大佬阿里巴巴很快要上市,不少人認為科通是IC元器件領域的小京東,很多格隆匯朋友也躍躍欲試,詢問格隆怎麼看。但同時也有一些聲音在質疑,認為公司本質就是一家貿易公司,電商盛名,其實難符。格隆首先簡要介紹一下科通芯城的商業模式,財務情況和這次IPO價格對應的估值水平。之後再與各位探討一下這家公司的一些疑問。
根據科通芯城招股書中的描述,科通芯城是一家直銷型的B2B電商公司,經營的品類專注於電子元器件。其上游連接500家供應商,2013年的SKU(StockKeeping Unit)為51000個。在下遊客戶層面,科通把其客戶分成了兩類:藍籌客戶和中小企業客戶。科通定義中小客戶是全年下單量少於400萬人民幣的客戶。客戶數量在2013年達到了2753個,其中97%是中小企業客戶。如果以GMV來劃分,2013年藍籌客戶銷售額為20.6億,中小企業客戶銷售額為19.1億,大約各佔50%。公司的盈利模式為典型的直銷型電商的盈利模式:從供應商處批量採購,自己承擔庫存風險,這樣就以一個批發價格採購到電子元器件。公司2013年從供應商處獲得的扣點約為5%,對於中小企業客戶公司還會加價5%售出商品。也就是說公司在藍籌客戶身上可以賺到約為5%的毛利率,對於中小企業客戶毛利率水平約為10%。2013年收入24億人民幣,其中1%是來自平台,其餘來自自營收入(由於平台是按照淨收入計入營收,所以來自平台的交易額遠高於1%)。2013年公司毛利率水平為8.4%,這個數字高於大客戶5%和小客戶10%的平均水平,原因是平台部分的收入是高毛利率的。13年淨利8656萬人民幣,淨利率為3.6%。14年Q1的營收同比增速是250%,達13.5億元;同期淨利增速超過300%,達2899萬人民幣。公司IPO發行價範圍是3.2-4.48港元,按高價算募集15.4億港元,公司市值61億港元。目前市場普遍預期2014年公司營收能做到75億人民幣左右,為2013年的三倍。因為公司14年將會加大營銷投入,我們就假設公司的淨利率在2014年與2013年持平,這樣公司14年的淨利潤也為13年的三倍。以此計算公司定價的上限是13年PE56倍,14年PE19倍。如果數據沒有水分,這個估值對於一個電商公司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不是電商,就要另當別論了。

下面格隆與各位探討一下一些疑惑。首先,科通芯城業務的本質就是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商,而非一個全品類的B2B公司。所以科通芯城在招股書中列出的可比公司慧聰網,環球資源等等,其實都跟它不太可比。格隆覺得跟科通芯城非常可比的是同在香港上市的時捷集團(01184)。時捷集團與科通芯城同為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商,並且13年比12年淨利潤也有高達90%的漲幅。但是目前股價對應13年的靜態估值只有8倍。當然有人會說時捷集團是傳統的分銷商,而科通芯城是一個電商公司,所以科通芯城理應獲得更高的估值。那我們就要來看一看科通芯城電商的含金量有多少了。

首先,B2B直銷型電商本身就是一個很奇怪的概念。2B電商和2C電商有很多根本性的差異,使得2B電商很難介入交易的環節。首先,公司與公司做生意都是有一個賬期的,並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一點對於科通芯城也不例外。科通芯城給自己的藍籌客戶90天的賬期,給中小客戶30天的賬期。而2C電商剛好是相反的,零售客戶網購的時候都是預付款。不管你在淘寶還是京東買東西,你的錢都是先質押給電商公司的,然後電商公司才會發貨。這樣的預付機制才能保證B2C和C2C的交易能夠順利完成。按照科通芯城的模式,交易在線上完成,還給客戶30天以上的賬期,試想這樣的模式如何能夠保證客戶拿到貨之後一定付款給科通芯城?如果沒有互聯網行業的流量獲取、流量變現、長尾效應等這些經典特徵,只是把2753個(是個,不是萬個)客戶的簽單放到網上實現,我們很難把這種B2B強行歸納為一種互聯網電商模式。

另外一個支持格隆判斷的依據是在市場上除了科通芯城之外還找不到這類所謂的「基於交易的B2B電商」。所有其他的B2B電商都是一個信息平台而以,賺取廣告收入和會員費,交易的環節都是客戶在線下自行完成的。比如慧聰網就一直想介入B2B的交易環節,為此在慧聰網在順德投資慧聰家電城,希望能夠更多的參與到B2B的交易環節之中。2B與2C的客單價存在巨大區別,2C的客單價通常在1000元人民幣以內,而2B的客單價往往是幾十萬上百萬的。比如科通芯城2014第一季度客單價為16.8萬人民幣。這麼大的客單價交易雙方都希望在線下交易才比較穩妥。如果僅靠線上就能完成B2B的交易,慧聰網也就不需要投入巨資去建電器城了。當然,找不到基於交易的B2B電商,也有另外一個解釋:科通確實在創造和引領一個新的行業盈利模式。

互聯網電商公司另外一個經典特徵與行業優勢就是非常健壯的現金流,這一點目前看來科通芯城也暫不具備。雖然科通芯城表示可以通過把應收款抵押給銀行來獲得流動資金,但是科通芯城目前的營運資金還是來自銀行貸款。目前公司賬面上的銀行貸款高達9個多億,帶來13年1400萬和14年一季度770萬的財務費用。而真正的電商公司通常是享受預付款帶來的利息收入的

還有一個令格隆有所保留的是,科通芯城在上市的前兩年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以至於公司過往三年的業績都是不可比的。公司的電商平台,也只是公司在2013年收購來的。這樣一個整合了不到一年的平台,是需要時間來證明它是否是一個可行、有效的新的行業盈利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59

早期投資與創新:唯有增量市場才能引領資本爆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6/144967.html

i黑馬:早期投資作為距離創新最近的資本市場拼圖,無疑也將被裹挾進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大潮中,也有先知先覺的投資人開始嘗試通過創新來實現風險投資領域自身的變革。

\“天使投資一定離不開TMT這個增量市場,”在澤厚資本創始合夥人許民看來,所有階段的風險投資都更看重增量市場,存量市場是滲透型的,只有增量市場才有快速爆發的可能性。

創新則正是增量市場不斷擴展的原動力。

創新和天使投資似乎根本就是一體兩面,許民認為創新是應當是創投行業中的常態,和營銷一樣,是所有創業企業都要面對的主題。

在現階段的創業圈中,創新概念可大致分為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驅動創新兩類。天使投資人王嘯認為,在中國做商業模式創新更容易出成果,原因在他看來很簡單——中國的商業模式太落後。

技術創新通常更加有價值,但國人為技術創新買單的習慣並未形成,王嘯直言,“其實包括唯品會、阿里巴巴這些年的成功,均可歸因為商業模式創新。”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此前曾表示,TMT領域內創業者的改良式創新通常會受到互聯網巨頭擠壓,導致成功概率偏低,因此創業者一定得選擇顛覆式創新。

值得註意的是,早期投資作為距離創新最近的資本市場拼圖,無疑也將被裹挾進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大潮中,也有先知先覺的投資人開始嘗試通過創新來實現風險投資領域自身的變革。

模式創新下的系統性機會

天使投資人王嘯是百度創始團隊的元老七劍客之一。在這從互聯網第一波創業浪潮中走出來的投資人看來,國內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明顯優於21世紀初期。

“以前就是拷貝國外模型,包括百度、sohu都可以稱之為抄襲,現在卻真開始有創新概念出現了。“王嘯說。

這一轉變主要來自時代帶給互聯網的格局變更,相對於彼時落後美國許多的互聯網產業而言,如今的國內移動互聯網相對同期美國市場顯然更加成熟。中國目前智能手機普及度較高,在全球市場中來看,用戶成熟度和商業模式已經走在相對靠前的位置,“創新在成熟的市場更容易出現。”王嘯說。

相對於門檻較高又難以被普遍認可的技術創新,王嘯表示,中國商業模式的落後意味著模式創新的價值更大,也更有存活空間。

戈壁投資合夥人蔣濤同樣對記者表示,國內技術創新偏少,但模式創新的力量不容忽視。

“當初投完途牛的時候,就有投行的人跟我們講,這個模式美國沒有,你們應該怎麽去講故事?”蔣濤說,後來發現都不是問題,途牛在今年順利赴美IPO。

包括目前國內火熱的O2O模式,美國同樣起步較慢。模式創新在中國很有活力,互聯網深入到每行每業,試圖改變所有行業的商業模式,這可能也是創新帶給國內投資人的下一個系統性機會。

許民認為,風險投資尤其關註的市場因素有兩個:尋找增量市場,以及識別交易結構變化。“交易結構鏈中,價格談判的權利發生變化,收費變免費,買方變賣方,這種結構的變化就帶來了風險投資的機會。”交易結構改變和增量市場,很可能正存在於IT改造傳統行業這一創新商業模式中。

資本創新優化配置

作為距離互聯網最近的風險投資行業,又是否會被改變其固有模式?

以互聯網思維改變資本市場並非沒有機會,蔣濤認為,目前爭議最大的股權眾籌模式就是最可能改變現有資本市場格局的平臺。

他不諱言國內有些的平臺做法有些偏離方向,但以眾籌改變資本市場的思路蔣濤認為是正確的。“它改變很多東西,甚至包括基金定位以及募集方式。”

在天使投資圈中,合投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被普遍接受的創新模式,除少數專業投資人之間的對接合作外,更多會以專業投資人領投+普通投資者跟投的形式出現。

在這種模式下,GP和LP都會成為一個動態變化中的因素,每一個領投+跟投的組合都會相當於一只傳統結構中的基金。這中結構變化會給整個早期投資行業帶來更多想象空間,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也在於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

VC模式存在了幾十年,收入主要是靠管理費+Carry。但是傳統結構中,大量有才華的年輕人都被壓制。一位北京地區的早期投資人對記者直言,很多基金的回報沒外界想象的那麽好,回報率如果放在十年期來看,LP可能會非常失望,“但是管理費這合夥人沒少拿,真正幹活的一線的年輕人卻未得到應有的回報。”

也許互聯網為資本市場帶來的變革,可以給更優秀的年輕人以機制和機會,沖到市場第一線,上述投資人表示,模式的變革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擁有自己的基金,甚至可以以“低管理費+高carry”的方式來引導,“市場很殘酷,它是有才華的人的天下,模式革新不會給你躺在功勞簿上的機會。”


中國好聲音與加多寶的“共生”法則:兩大營銷戰略引領消費者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9/146491.html

i黑馬:加多寶與好聲音的合作,更多的是以一個投資人的身份在“培育”好聲音這檔節目,將自己與節目永久地綁定,以一句“正宗好涼茶,正宗好聲音”,讓加多寶和好聲音成為一個“共生體”——說到好聲音,必加多寶;提到加多寶,必好聲音。
 
\如何一步一步延續並發掘其中的營銷價值最大化?
 
在快速消費品行業,娛樂營銷是短時間內建立起知名度、保持品牌持續的美譽度、忠誠度最有效的手法之一,但利用一檔節目成就一個品牌的案例並不多見,除了2005年,蒙牛酸酸乳贊助超級女聲大獲成功之外,再次通過娛樂營銷成就品牌的,就是加多寶。
 
但加多寶走的是一條與傳統娛樂營銷不同的路。加多寶與好聲音的合作,更多的是以一個投資人的身份在“培育”好聲音這檔節目,將自己與節目永久地綁定,以一句“正宗好涼茶,正宗好聲音”,讓加多寶和好聲音成為一個“共生體”——說到好聲音,必加多寶;提到加多寶,必好聲音。在某種程度上,“加多寶中國好聲音”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品牌。
 
在這種營銷思維的指導下,加多寶與好聲音的合作,其實是一個不斷遞進的進程:品牌與節目綁定,在消費者心目中將兩者等同起來;培養好聲音,擴大其覆蓋人群廣度和影響力,打造其標誌性的符號——V形標誌;最後,利用品牌與節目之間的“共生關系”,將節目的標誌性符號V形標誌移植到品牌外包裝上,同時也給品牌註入新的內涵。
 
因此,好聲音進入第三年,加多寶的營銷戰略,分成兩條主線:培養好聲音+自己的聲音。一方面,加多寶繼續為好聲音好聲音開播前夕,加多寶的“抱歉體”海報既調侃了別的電視節目,也為好聲音做宣傳。搖旗吶喊、打造聲勢,把好聲音做大;另一方面,回到產品,將好聲音V形標誌上罐,依托這個標誌,打造出“人生V時刻”的概念,圍繞這個概念線上線下制造話題,最終引領消費。
 
在這個戰略中,加多寶兩個營銷思維最值得肯定:
 
其一:雖然有了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的一鳴驚人,但是加多寶並沒有急著“透支”節目價值,追求短期的利潤最大化,而是以“培育”和“投資”的心態,與節目制作方燦星、浙江衛視通力合作,著眼於將“好聲音”做大。
 
其二:借助綜藝真人秀節目所帶來的收視率和“話題引爆點”,創造品牌與節目延伸話題、延伸聯系;通過與消費者產生多種角度的溝通、加強品牌附著力……最終目標——用內容的附著力完成自我銷售甚至成為品牌自身的“引爆點”。
 
戰略一:培育好聲音
 
在與中國好聲音的合作中,加多寶最為人所稱道的營銷思維之一,就是以“培育”和“投資”的心態,與節目制作方通力合作,甘當綠葉,著眼於為好聲音增加音量。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好聲音的聲勢越大,給加多寶帶來的影響力也越大。
 
戰術一:病毒海報漸進式制造話題
 
今年圍繞好聲音的宣傳,加多寶不遺余力地推出了一系列營銷舉措,不斷為好聲音制造話題,將觀眾的註意力牢牢鎖定在好聲音上。
 
今年4月,在第三季加多寶中國好聲音宣布正式啟動的同時,加多寶宣布推出好聲音促銷裝,好聲音標誌性的剪刀手V形標誌首次出現在了加多寶紅罐上。加多寶官方微博還發布了一條“大V攻占地球,你準備好了嗎?”的宣言,向網友發出參與和分享好聲音的邀約,開啟新一輪品牌傳播運動。
 
隨著加多寶好聲音V罐涼茶5月份進入市場,V標誌也隨著加多寶走進餐廳、社區和千家萬戶,提前為好聲音預熱。
 
就在好聲音開播前四天,加多寶“周五我沒空”系列海報上線。“女神別約我見面,周五晚上我沒空”,“老板,加班別找我,周五晚上我沒空”……在好聲音面前,無論是女神、老板,還是兄弟,都黯然失色,接下來的N個周五,都屬於好聲音。該系列海報迅速在網上形成病毒傳播,閱讀量達到1296萬次,轉評4.3萬次。
 
在節目開播前三天,九張“抱歉體”系列海報上線,在調侃其他電視節目的同時,為好聲音做宣傳:這個節目,不表演帶孩子,不表演做菜,也不表演相親。“抱歉體”出來後,又在網上形成新一輪的傳播,閱讀量2907萬次,轉評9萬次。
 
有了加多寶在節目播出前期的一系列話題引導,好聲音第三季第一集播出之後,據CMS48城數據顯示,好聲音以4.3%的收視率,成為周五全天的收視冠軍。隨著節目的熱播,社交媒體上關於好聲音的討論也開始升溫,新浪微博上,#中國好聲音#話題閱讀量達到9.6億,#加多寶中國好聲音#的話題閱讀量也達到1.6億。在搜索引擎上,好聲音位列各搜索排名之首。
 
在好聲音開播後,加多寶保持著每周一期的病毒式海報,先後以刷墻體、民國體、革命體、休戰-水滸、休戰-西遊、休戰-三國、休戰-紅樓等系列,不斷為好聲音制造話題,讓觀眾的註意力始終附著在好聲音上。每到周五,如期坐在電視機前,鎖定好聲音。
 
加多寶也觀察到,現在的許多年輕消費者,不同於他們的父母一代,他們不喜歡被動安靜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更渴望能夠參與進去。為了讓年輕人在看節目的時候嗨起來,加多寶在去年微信好聲音的基礎上,全面升級了玩法,消費者可以在加多寶的官方微信上,通過搖一搖,實時給自己喜愛的好聲音學員投票加油。好聲音第三季自開播以來,第一期到第八期收視率分別為4.3%、4.32%、4.38%、4.727%、4.42%、4.34%、4.768%和4.16%,始終蟬聯一周電視節目收視冠軍。
 
戰術二:跨界資源整合
 
為了更全面地推廣好聲音,加多寶還突破性地跨界合作,與騰訊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根據協議,加多寶將整合騰訊旗下新聞客戶端、視頻客戶端、QQ音樂客戶端、遊戲、微信、手Q等多渠道多終端,在多個欄目展開合作,尤其是雙方開辟的QQ音樂中。通過這個跨界合作,好聲音成為一檔可以多屏輸出的節目,極大地擴大了節目的影響力。
 
就在好聲音第三季開播10天前,加多寶再次作出驚人之舉,與今年以來頗受矚目的社區服務站順豐嘿客達成戰略合作夥伴,借助800家順豐嘿客的線下資源和順豐速遞快速高效的物流體系,把加多寶好聲音V罐涼茶連同10萬份好聲音節目觀看指南,打包成“好聲音組合大禮包”,以好聲音第三季首播為契機,以各種形式送到消費者手中,邀請他們“喝著加多寶V罐看好聲音”。
 
除此之外,在全國800家順豐嘿客門店里,消費者可以通過掃“唱飲加多寶好聲音V罐 直通中國好聲音”的二維碼,關註加多寶涼茶官方微信“微信好聲音”互動系統,對著系統唱兩句自己喜歡的歌,就有機會得到好聲音導師的點評,還可以免費領一罐加多寶好聲音V罐涼茶。此外,順豐嘿客門店里的電視、LED廣告等集中大變身,讓消費者能夠現場獲得全方位的深度體驗,真正實現“正宗好聲音、正宗好涼茶”所帶來的全民快樂。
 
好聲音第三季自開播以來,不斷攀升的收視率,就是對加多寶最好的回饋。用加多寶品牌部副總經理王月貴的話來說:“每一次看到節目里的V字手,都會想到來罐加多寶,這是一次共贏的嘗試。”
 
戰略二:打造“加多寶聲音”
 
V形標誌引入加多寶的外包裝,不僅是在加多寶上打上了好聲音的烙印,同時也升華了加多寶的內涵。
 
對於好聲音的粉絲來說,V形標誌就代表著好聲音;而在大眾的心智中,V字同時也代表了成功和勝利——Victory,加多寶好聲音V罐從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加多寶的成功——加多寶罐裝涼茶占據罐裝涼茶市場80%以上的份額,穩居涼茶行業第一的位置。在過去,喝加多寶涼茶是為了去火,而現在,加多寶的品牌內涵從功能性上升至情感層面:人生有許許多多的V時刻:升學、就業、結婚、老友相聚……這些值得慶祝的V時刻,都應該喝上一罐代表著成功、喜悅、樂觀向上的加多寶好聲音V罐涼茶。
 
V形標誌上罐也是加多寶把娛樂營銷最終引導向產品銷售的關鍵一步,這實現了產品的區隔,對好聲音的粉絲更具吸引力。同時,利用V文化,賦予了產品情感的意義。
 
塑造延伸話題:人生V時刻
 
為了強化品牌的V內涵,加多寶在官方微博上推出#加多寶中國好聲音促銷裝與您共享勝利喜悅時刻#的微海報,這組海報分別選取了人生中三大V時刻——洞房花燭、金榜題名和他鄉遇故知,並將加多寶原有的喜慶調性巧妙地融入到這三個成功場景中,產生了強烈的品牌心智關聯。
 
接著,一個更加平易近人的“日記體”接檔:在經過25小時加班之後,終於還是休了五一假;畢業後奮鬥的第1825天,終於拿到了寫著我名字的房本;在漫漫等待768天後,終於搖到了車號……這些消費者極為熟悉的生活場景,迅速在消費者中產生共鳴和互動,活動發起三天,總轉評量就超過了6.7萬次,十萬多人參與了該話題的討論。
 
過去,消費者在吃火鍋、熬夜的時候,會想到喝一罐加多寶,現在,如何讓消費者在經歷人生V時刻的時候,也想到喝上一罐加多寶?
 
在微博上,7月22日,初為人母的女明星楊冪大曬人生感悟,感嘆自己結婚、生子這些“人生V時刻”帶給自己的驚喜,並號召她的粉絲“蜂蜜”一起加入到@加多寶涼茶發起的#當V時刻遇上V罐#的活動,分享自己的V時刻。
 
此外,還有多位新浪微博的加V用戶,例如,知名籃球評論員@楊毅,籃球評論員@於嘉和世界杯期間因逆向預測走紅的央視美女主持人@劉語熙,都在該主題下分享了自己人生的V時刻。
 
在這些網絡上的大V用戶的帶動下,#當V時刻遇上V罐#迅速躥升為熱門話題,並一度成為微博熱門排行榜頭條。
 
線下,加多寶聯合武漢、北京和南寧、西安等地的媒體,策劃了一系列“人生V時刻”落地活動,讓消費者切切實實地感受到,V是一個象征,代表了人生中那些獲得成功、感受喜悅的時刻,傳達出樂觀、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加多寶聯合當地媒體,舉辦了一系列“人生V時刻”活動:“人生V時刻”歡樂送獎活動,消費者在指定餐廳進餐時,消費加多寶飲品就可以抽獎,獎金20-300元不等。許多消費者在抽到獎的時候,都對這個加多寶給自己帶來的V時刻開心不已;以“分享”為主題,打造“人生V時刻·V達人”活動;與西安夏季火鍋節合作,見證古城吃貨們的“V時刻”、母親節、七夕、高考放榜等節日和事件,讓加多寶成為人生V時刻的最佳標配……許多正遇到V時刻的消費者都表示,喝罐加多寶好聲音V罐涼茶特別應景。
 
在“人生V時刻”話題的背後,加多寶與V形標誌捆綁,深化了消費者心中經典品牌聯合的記憶,這正激發了消費者對加多寶涼茶更多好感和忠誠度,最終驅動他們去購買。加多寶在好聲音首播時推出一系列“刷墻體”海報,被評為是“最逗比的節目觀看邀請”。
 
轉化銷售:V罐在手,想有就有
 
金榜題名、老友相聚這些“人生V時刻”,的確都值得喝上一罐加多寶好聲音V罐涼茶,但對那些生活中沒有V時刻的人來說,又該如何讓他們加入進來呢?加多寶化身萬能V罐,為消費者帶來V時刻,實現“V罐在手,想有就有”。
 
7月23日晚,加多寶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消息,表示已經將國民嶽父韓寒的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包場了!加多寶好聲音V罐化身電影門票,消費者只要手持加多寶好聲音V罐,就能免費入場觀影。
 
韓國當下最火的青春偶像組合EXO9月將在北京舉行演唱會,萬能的加多寶V罐又化身成演唱會門票,通過@南都娛樂周刊向粉絲們發出邀約:只要曬出你和加多寶好聲音V罐的合影和網友分享你的人生V時刻,就有可能獲得EXO演唱會門票。僅3天時間,該消息的轉發量就超過20萬。
 
臨近中秋,許多人都會借著這個團圓的日子,與家人、朋友一起吃個團圓飯,但卻常遭遇人多爆滿、訂不到餐位的尷尬,無法享受“團圓V時刻”。萬能的加多寶V罐再次大顯身手,發起V罐團圓飯免費訂活動,9月1日至4日,包括北上廣在內的全國指定10個城市的消費者,只要參與加多寶涼茶官方微博和微信互動,就有機會享受手持加多寶好聲音V罐到指定餐廳直接享用團圓飯的福利。該活動剛上線一天,轉發人數就超過6700人次,#萬能的加多寶V罐#話題閱讀量超過900萬,微信朋友圈也被加多寶好聲音V罐占領。
 
如果說,電影票、中秋團圓宴體現了加多寶好聲音V罐的“能力”,那它在中秋節期間推出的“萬能的加多寶V罐月亮險”,為月亮的陰晴圓缺投保,真正展現了萬能的加多寶V罐的“無所不能”。
 
中秋節當夜,加多寶別出心裁地推出#萬能的加多寶V罐月亮險#,許諾在中秋夜因天氣等原因未能看到滿月的網友,可以向加多寶申請“中秋月亮險”,只要在微博、微信上曬出參與截圖+未看到月亮憑證,就有機會獲得加多寶送出的專屬福利補償。
 
整個夏天,加多寶好聲音V罐幾乎事無巨細地“承包”了人們所有快樂、喜悅的時光,已經超出了“涼茶”的定位,也將加多寶新的品牌內涵——成功、喜悅——深深地植入到消費者的心智里,加多寶的V文化鏈被打通,V文化勢頭興起。
 
借著好聲音的娛樂效應和“人生V時刻”線上線下包攬了這個夏天最火熱話題,加多寶好聲音V罐引發新一輪的消費潮流,就像有人調侃的那樣:夏季有三寶,西瓜、好聲音、加多寶,加多寶好聲音V罐已經成為居家必備品和走親訪友時的搶手貨。
 
自今年4月上市以來,加多寶好聲音V罐一路市場反響熱烈。加多寶舉行的拉環碼參與“贏充值大獎”的活動中,日均兌獎人數超過萬人,截至目前,已有55567919人次參與了兌獎。
 
加多寶與好聲音的“聯姻”,是加多寶集團多年來堅持的“大品牌、大平臺、大事件”品牌營銷戰略的一個成功案例,它與好聲音的合作,打破了品牌傳統娛樂營銷的手法,不只是簡單的冠名商,而是深度合夥人;打通硬廣、微信、微博、短信等線上線下渠道,連續三年在同一個娛樂節目上深耕細作,加多寶已經成為品牌玩轉娛樂營銷的標桿。
 
【理論解析】
 
引爆背後的附著力法則
 
《引爆點》(又名《引爆流行》)一書,其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以社會上突如其來的流行風潮研究為切入點,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索了控制科學和營銷模式。他認為,思想、行為、信息以及產品常常會像傳染病暴發一樣,迅速傳播蔓延,它暴發的那一刻,即達到臨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一個引爆點。例如,2012年“中國好聲音”欄目的橫空出世,就是一個引爆點。它基於之前幾年電視真人秀節目如《非誠勿擾》等等累積,而其本身的成功模式及運作又成為真人秀節目的“引爆”之火。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談了關於“引爆點”的幾個法則,其中之一就是“附著力因素法則”。它關註的其實是理解以及記憶的過程,通過有意識地創造一個理解新事物的過程,並通過各種形式來幫助受眾記住要點。 
 
三個實用戰術:
 
第一:一旦建議變得實際而且符合個人需要,它就會令人難忘。
 
第二:真正有用的營銷就是那些我們覺得有用的營銷嗎?“有用”的標準一定是圍繞“你的”消費者做的全面而詳盡的調研,從而給出的方案。
 
第三:如果你認真考慮了材料的結構和形式,就能大大加強其附著力。小創新也能帶來大成果。
 
可以看出加多寶“好聲音”3.0營銷,對此有出色例證:例如,加多寶首次讓V形標誌上罐,並依托這個標誌,成功塑造了“人生V時刻”,輔助傳播技術創新、傳播內容創新、線下渠道支持、各種資源配合打造了一場“人生V時刻”的話題傳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44

一片迷茫中,如何看滬港通引領的未來 長線漫步者

來源: http://xueqiu.com/6981947864/32860215

     股市上漲了,股民的心理又開始複雜了,雪球上各種聲音開始發散,一方面希望股市上漲,一方面懼怕股市回調,這個心理絕大部分人都會有。那麽,如何才能盡量消除這種心理呢?我想最好的就是對自己所投資的行業或者個股有清晰的邏輯認識。知道你買入的這支個股,是屬於長線投資還是中短線投資或者是投機呢?不知長短,心理沒底。

      那麽現在面臨的情況是:進入股市資金和杠桿資金在不斷加大,市場漲起來了,但是因為如此,大盤也會震蕩幅度加大。但總體社會投資渠道變窄,股市已成為民眾考慮的較佳的投資渠道,這應該是長久慢牛產生的根基。所以股市慢牛的基調不變,但是震蕩幅度加大,這應該成為大形勢的判斷。
     具體的邏輯我9月4日因為參與@唯一幸存者遊戲,所以當時對股市有一個判斷並在雪球發帖:“這波上漲以及未來的上漲還會是由資金推動,房產正式步入熊途--資金尋找投機口,地方私人借貸風險日益暴露--資金不敢再由別人掌控,實體經濟不見好轉--資金對實體投資缺少信心,所以說這波牛市沒有理由和原因,未來股市的存量資金和增量資金的情況將決定股市走向。今年的小牛市基本可以判斷不是由經濟的基本面轉好而是由資金面轉好而帶動的,所以未來需要密切關註的是資金的流向,股市里資金的心理變量!

     那麽目前面臨的一個改變在於滬港通開通,在10月26日我的雪球貼里我表述過對滬港通的看法:“滬港通最初設立目的所為何來呢?無非是引導A股投資觀念和投資格局向外圍市場看齊。如果現在A股低估有投資價值,難道A股會缺錢嗎?從房地產及私人借貸跑出的資金正在湧入A股。如果A股高估,則滬港通開通豈不是引水入港嗎?此前媒體將股市上漲歸結於滬港通卻是錯誤的,上漲是資金流入的結果,滬港通只會引起A股結構性調整,即重成長重價值輕概念。”應該來說國內股市自滬港通為起點,正越來越向國際化靠攏。那麽面對這個改變投資者心理有什麽改變呢?我想,這個趨勢讓投資者不得不考慮如何選股,來面對即將到來的國際化思維而引起的投資邏輯的改變,這就像面對一條從未走過的路,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才是正確的,這也就是當前投資者面對的難題。

      這也就是當前的市場處於茫然狀態的原因。

      那麽是否還會存在確定性的投資邏輯呢?我想在此思維下,存在二種確定性:

      第一,在此思維下,即算投資者未有清晰思維來面對,但內心的第六感會讓投資者作出先於自身判斷的選擇,這個選擇就是拋棄績差拉圾股和爆炒的概念股,因為面對國際化,這個會確定被市場拋棄,所以中小創的這次下跌,只是開始,而且不可逆轉,這是第一個確定性下跌的邏輯。

      那麽第二,明確性上漲的機會在券商,國際化必然帶來股市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和交易方式方法的一系列創新,加上股市長期慢牛,交易量上升,這個趨勢己經確定明顯並有可預見性。當然,由於券商股熊了很長時間,市場參與者最開始還是有很多猶豫的,所以券商現在處於第一階段,由投資者內心第六感推動上漲,隨著判斷越來越強化和清晰並被市場認可,第二階段上漲會加速。我將券商股的上漲歸納為:資產證券化、估值國際化、交易制度化、投資市場化,此“四化”帶來的券商機會。
      (在10月24日我的雪球帖子里,《券商股的春天來了嗎?》里我談到過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幾年以來,券商股的股價表現非常之差,甚至還不如巨無霸的銀行股,一直在低位徘徊。很多券商股即算從最低點算起,也上漲不過20%,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懷啊!股價堪比鋼鐵水泥這些處於行業飽和、無利潤的夕陽行業。但是券商到底是不是夕陽行業呢?我們從國外的發展情況來看,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券商業的發展,而我國的資本上市還只能說剛剛起步,離規範都還距離較遠,更不用說離繁華有多近了。具體到券商股,我們還在靠傭金賺取利潤,最近幾年,傭金水平大幅下降,券商行業也陷入了業績危機,但是這種危機促使券商轉變思路,開展創新,最近,券商業績也有了好轉跡象,這一方面來源於股市交易轉暖,一方面也是券商自身轉變思路的原因吧。這屆政府上臺後,在各個方面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無論何種改革,都必然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改革。無論何種改革,都必然要體現在國內企業業績的增長和效率的提升,那麽這種改革也必然會引起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的改變。滬港通開啟、退市制度進入議題、註冊制即將到來、資本證券化、新三板突圍,這些都會是現在和未來的具體動作,這些動作最後都會對券商行業有重大利好作用。那麽,對於目前還處於歷史最低位,股價漲幅和鋼鐵水泥為伍的券商股,有什麽理由不看好呢?!”)

       至於其他大盤股,處於相對的不明確,但是前期在券商股的上漲帶動下,由曚朧的跟隨思維帶動買入,也正因為投資邏輯的不清唽和不確定性,所以此類大藍籌和低pb股的上漲持續性不強,往往由情緒推動,故成為一日遊或雙日遊。很多人認為大藍籌是否在轉向時,我認為這是不確定的。在股市國際化市場化該如何去應對的邏輯沒有明確前,大藍籌還會處於震蕩中。這種邏輯明確應在滬港通正式開通後若幹月後形成市場一致認同的邏輯後開啟新的一頁。那時我們才可以明確判斷未來的選股方向。

    至於銀行的上漲,則更加是由於券商的帶動。從邏輯上來說,未來受益資本證券化和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和制度創新的,券商>期貨信托>保險>銀行,銀行處於最後一個。

     以上純屬從股市宏觀層面和股市微觀交易心理學的角度來作出的交易方向判斷。但我堅信,市場會給我答案,我是對是錯。@今日話題 @不明真相的群眾 @小小辛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498

【深度】蘋果:全球移動互聯網戰略 引領智能生態圈未來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30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18 15:45 編輯

【深度】蘋果:全球移動互聯網戰略 引領智能生態圈未來
作者:蔡浩 李倩



蘋果生態圈擴張遠未結束,需求升級+品類擴張將繼續拉動增長: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化浪潮達到頂峰,存量智能機用戶的換機需求將會成為出貨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新興國家與地區將會誕生規模巨大的中產階級,這個擁有強大購買力的移動互聯網群體將會對更強大更廣泛的智能設備產生巨量的升級需求。我們認為,蘋果有能力通過 iPhone 爭奪全球智能手機的存量換機需求,以及通過定義新的智能設備引導更多的用戶進入蘋果生態圈。移動互聯網的根基來自於蘋果,而移動互聯網的外延及深度擴張,正是推動蘋果長期價值成長的原動力。


蘋果擁有高度統一的生態系統,短期內沒有競爭對手:


蘋果的硬件、軟件、服務及生態高度集成、嚴格控制的模式使得蘋果可以從長遠、全局的角度優化並執行其戰略,有利於快速創新及大規模推廣。


iOS 系統更為安全穩定,是與 Android 差異化競爭的關鍵:


蘋果的封閉帶源碼相對於 Android 的免費公開源碼更為穩定和安全,是與競爭對手有效區分的關鍵。基於硬件及操作系統的利益矛盾,我們認為 Google 難以統一 Android,而 Android 也不會成為 PC 時代的 Windows。而對於用戶和開發者而言,提供差異化體驗的 iOS 系統其實才是真正的開放系統。


規模大和效率高是優勢:


蘋果的規模是優勢包括對上遊的定價權,整合供應鏈的能力,可以推動新技術的采用,迅速達到臨界質量,可以分攤研發費用,可以自建零售渠道 Apple Store,對運營商有很強的定價權。蘋果有能力從各方面主動挑起創新競賽,拖垮 Android,從 Android 生態搶奪用戶。蘋果有能力、有意願將其高利潤投入持續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目標價 150 美元,首次給予買入評級:我們使用自由現金流折現對蘋果公司進行估值。得出蘋果公司的內在價值為 150 美元,相當於 2015 財年每股盈利的 19 倍。與當前股價相比有33%的升值空間,首次給予買入評級。


蘋果簡單介紹


蘋果(AAPL)創建於 1976 年,設計研制了 Mac 便攜式及桌上型電腦、OS X 操作系統,以及富有革命性的 iPod、iTunes、iPhone 和 iPad 系列。蘋果公司是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行業龍頭及互聯網平臺運營商,也是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2014 年 9 月,蘋果發布的 iPhone6 和 Plus 被譽為蘋果歷史上最重要的新品發布。截止目前,蘋果一共在 32 個國家(包括中國)銷售最新的 iPhone6,計劃在本月底發布國家和地區達到 69 個,推廣的速度也是 iPhone 歷史上最快的一次。CEO Tim Cook 預計在今年十二月底,在 115 個國家和地區都可以購買到最新的 iPhone6。


Apple Pay 目前支持信用卡和借記卡,獲得美國主要銀行和 500 家其他銀行的支持,另外與美國境內的主要零售商進行了合作,合作商戶的範圍還在持續擴大。Apple Watch 在 2015 年上半年發布前蘋果會給用戶透露更多關於產品的細節。


公司在 2014 年第四財季,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 37%提升到 38%,每股盈利同比增長20%,iPhone 帶來的收入增長同比增長 21%。Mac 電腦的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 18%,蘋果電腦的市場占有率創 1995 年以來的新高。AppStore(應用商店)的收入同比增長 36%,總下載量達到 850 億次。目前蘋果在 15 個國家擁有 437 間零售店, 上個季度蘋果新開 10 間零售店。零售店上季度收入 51 億美金,按年增長 15%。41%的零售店在美國以外。


截止上季度末,蘋果賬上有 1552 億現金,比去年同期減少 92 億,減少是因為蘋果啟動 200 億美金的資本回饋計劃,包括股息和回購股票。在過去五個季度蘋果回購了 680 億美金的股票。蘋果預計下季度收入在 635-665 億美金之間,去年同期是576 億美金。


蘋果的發展空間


蘋果的市場機遇:智能手機作為移動計算終端,是目前連接用戶和互聯網的最常用的入口

隨著移動互聯網能提供的服務日漸豐富,智能手機對於用戶的價值也在日益增加。智能手機是我們頭腦和感官的延伸, 也是我們自身形象的映射,更是我們形影不離最親密的伴侶。


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是產生經濟剩余的基礎,移動互聯網有多大,蘋果的生態圈能提供的經濟剩余就有多大

蘋果的成長空間還很大,移動計算設備的創新和推廣遠未結束。硬件、軟件、服務、生態系統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大的創新和成長空間。例如: 硬件 64 位 CPU、指紋識別、新傳感器,品類擴張 iWatch; 軟件服務增加,iCloud, HomeKit,HealthKit, Apple Pay 等等。


蘋果有機會進入更多的國家銷售,進入更多的收入階層,進入企業市場。通過打通iOS 和 Mac 之間的壁壘,建立更豐富的生態圈閉環。


蘋果目前的低市場份額表明:潛在市場空間巨大,成長遠沒有觸及天花板。


蘋果的價格相對於全球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在持續下降。消費升級的趨勢有利於更多新用戶進入蘋果生態圈。


更多現有安卓用戶轉換為蘋果用戶,而這種轉化是非常不對稱的。切換成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全球智能手機普及化浪潮已達頂峰,但換機需求超過增量需求

換機需求來自於智能手機用戶量。2013 年的全球換機需求達到了 6.24 億臺,換機比率達到了 44.6%,預測 2015 年全球換機需求擴張 42.2%達到 8.87 億臺,換機比率達到 50.4%。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化浪潮達到頂峰,功能手機用戶轉化為新用戶對出貨量的貢獻越來越小,而積累而成的龐大存量智能機用戶所形成的換機需求將會成為出貨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實際上,最早擁有智能手機的高端用戶早已形成了強大的換機購買力,而 Android智能機在過去數年里也為智能機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的使用習慣。因此,我們認為蘋果在 2015 年所面臨的市場需求更多的將來自於存量用戶,特別是 Android 陣營智能手機用戶的轉化。根據我們的測算,這一用戶群體的需求規模將接近 10 億臺智能手機,將會占當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 60%以上。



來自於全球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的智能手機升級需求將會成為推動蘋果業績增長的強勁動力


截至 2014 年年末,中國有 13.6 億人口,印度有 12.9 億人口,俄羅斯有 1.4 億人口。在這三個代表性國家中,科技革命正在改變產業構架,大量的勞動力從傳統行業脫離進入到第三產業。更高的生產力帶來更高的人均收入,而更為合理的產業結構會帶來更為公平的收入分配。在未來數年,這些新興國家與地區可能會誕生出數量巨大甚至超過歐美發達國家人口的中產階級群體。這一擁有強大購買力的新興群體將會是蘋果維持長期成長的重要推動力。



我們構建的 iPhone 購買力指數是以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當年 iPhone 的平均售價所得出的。根據圖表顯示,在 2010 年平均每個中國人每月有購買 0.36 部 iPhone的潛在能力。截至 2014 年十月,平均每個中國人每月則有購買 0.62 部 iPhone 的潛在能力。自 2010 年以來,各國的 iPhone 購買力都在穩定上升,這是因為各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持續穩定地增長而 iPhone 的平均售價卻從 2010 年的$650 美元下降至$602 美元。



用戶對智能設備更強大更廣泛的需求將會是蘋果進行品類擴張的推動力

智能手機的普及化浪潮是從 2007 年蘋果推出第一代 iPhone 開始的。雖然至今已經有超過上千款智能手機機型,可這些只能手機里面仍然沒有一款產品能夠與 iPhone的設計和用戶體驗媲美。同樣的,平板電腦也是由蘋果進行產品定義以後才風行全球。到目前為止,我們傾向認為智能手機最終會類似於 PC 時代中後期的電腦一樣,成為成熟且標準化的產品。而另一方面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相似的智能穿戴設備群的市場需求目前還未被市場所看好。


根據數據統計機構 Statisa 的預測,全球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將有可能於 2015 年達到 1.46 億件的出貨規模,其中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將可能超過 2500 萬件。這也許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數據預測,市場上類似的預測有千千萬萬,但是這些預測所反映的是可穿戴設備的出現讓科技及互聯網行業再一次看到了革新的希望,而且更深層面的是全球超過 20 億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對於智能設備的需求。

智能手機僅僅是智能設備家庭中的其中一員,因為在智能手機發展之初,語音通訊功能具有高頻應用性質,而數據流量傳輸服務主要來自於運營商,所以蘋果推出的iPhone 才會迅速取代 iPod 成為其近年來的主打產品,世界才會在蘋果的產品定義下掀起智能手機普及化浪潮。然而當今通訊制式不斷發展,流量傳輸規模已經大幅度提升並超越語音通話,人們需要更多地通過智能設備接觸世界、了解自身提高生產力及生活質量;不同品類的智能設備都將有可能獲得大規模發展的土壤。蘋果定義產品能力將有可能再次開發出一個全新的、具有需求價值的智能設備。因此,我們認為,用戶對於智能設備更強烈更廣泛的需求將會繼續推動移動互聯網及科技的世界發展,結合蘋果自身對產品高度強大的定義能力,這一需求將繼續支持其在智能設備領域內的品類擴張。




真正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正在不斷擴張,商業化價值仍未被充分挖掘

作為智能手機的定義者,蘋果領導構建了移動互聯網的基礎生態系統–一個由應用開發者、用戶、操作系統提供者、硬件廠商、運營商共同打造的生態圈。隨後,蘋果的競爭對手 Google 用類似的方式通過開放安卓源代碼領導構建了 Android 生態圈。自此移動互聯網形成了兩個主流生態系統,共同創造了我們今天的移動互聯網世界。相對於競爭對手 Android,蘋果的 iOS 生態圈具有統一、高效、嚴格管理、適度開放的特性。自 2012 年廉價智能機席卷全球,iPhone 作為高端智能手機在當期出貨量份額增長受壓,市場普遍認為 iOS 系統的份額也同樣受到了侵蝕,而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統計數據可知,2014 年公司披露的 iOS 活躍用戶就已經突破 7 億,隨著iPhone6 及 iPhone6 Plus 的推出,更多的用戶將被導入 iOS 生態系統。這一具有深度服務及高度粘性的生態系統很快將會迎接超過 8 億的用戶規模。到目前為止,從全世界範圍內我們還沒有發現第二個擁有超過 8 億高度活躍且具有強烈付費意願的用戶(通過綁定信用卡及用戶身份認證,使用時長超過任何一個應用)互聯網平臺。更可貴的是,這一平臺的用戶數量還在鎖定用戶關系不斷增加,而願意脫離這一平臺的用戶並不顯著。


與之相反,競爭對手 Google 所推出的 Android 生態系統則面臨一系列問題,碎片化、粘性不足、活躍度不高等等。根據第三方統計數據所得,2014 年 9 月 Android系統的市場份額為 46.38%,而同期 iOS 市場份額為 44.23%。但我們必須清晰理解,2012 年-2014 年全球的智能手機用戶規模增長超過 60%,7 億新增用戶從功能機時代轉入智能機陣營,超過 80%的出貨量都為中低端 Android 手機。這說明在過去數年,Android 生態系統所獲取的用戶規模與其出貨量市場份額不成正比。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很大一部分並未激活的偽智能機用戶,未能接入Google Play 賬戶的智能手機用戶(如中國國內禁用 Google Play,安卓手機用戶利用品牌廠商內置或第三方應用替代 Google Play)以及有著較高的用戶流失率等等,致了統計數據的失準。但無論如何,我們認為 Android 生態系統所覆蓋的用戶並非是來自於 iOS 所流失的用戶,而是接納了從功能機轉化而來的“小白”用戶。反之,iOS 系統用戶正在穩定增長,她所吸納的用戶除了部分是高收入群體以外,還將迎來從 Android 體系轉化而來的新用戶。



評價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除了其用戶規模及粘性,其貨幣化的可能性也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根據公司財務數據披露,2014 年公司來自於 iTunes/Software/Service的收入超過 180 億美金,占公司總體營收不過 10%。我們認為,隨著蘋果對不同智能設備品種的擴張(如 iWatch),對原有設備(包括 iPhone、iPad 及 Mac)多項新興應用的擴展(如 Apple Pay),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加入到 iOS 生態圈,也將會吸引更多優秀的應用提供商進入。屆時一個規模龐大且高度活躍的生態體系將可能迎來多個不同貨幣化節點,而這一生態系統的價值還沒有被市場所廣泛認識。從長遠角度而言,iOS 的商業化價值將會被進一步挖掘,這也將是蘋果的真正價值被市場所認可的一刻。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服務部和蘋果的 Apple Pay 已經達成了後端服務合作的關系,蘋果的用戶將可以使用阿里旗下的支付寶通過 Apple Pay 來作為一種便捷的支付方式。



蘋果的競爭優勢


硬件、軟件、服務、生態系統高度集成

蘋果硬、軟、服、生高度集成、嚴格控制的模式使得蘋果可以從長遠、全局的角度優化並執行其戰略,有利於快速創新、大規模推廣。而 Android 生態圈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存在嚴重缺陷,Google 希望硬件成本迅速降低,用戶規模急速擴張,而智能手機生產方希望維護稀薄利潤及用戶粘性;在 Android 生態圈中,權、責、利關系沒有理順,彼此不信任,各自為戰,權力中心分散,硬件、軟件、服務及生態系統多極化發展,雖有利於降低成本(Google 的目的達到了,但中國智能廠商的崛起卻迫使 Google 不得不再一次重視其生態圈的割裂),但不利於創新。



Android 硬件廠商的分散性有利於其在市場早期嘗試新產品,有少數會短期極其成功,如三星大屏。但是對於智能手機這樣高度集成和複雜的設備,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多機種的策略是以損害用戶使用體驗的代價換取了機型的多樣性。而且廠商分散的格局缺乏效率,難以進行需要硬、軟、服、生密切合作的創新。

封閉的源代碼,開放的 API

蘋果封閉源代碼、開放 API 的操作系統是其與對手進行有效區分的關鍵。iOS 作為一個成熟的操作系統,極其複雜,且在不斷叠代升級,不存在被完全抄襲的可能。iOS 起源於 Mac OS X, 最早基於 Unix,安全穩定。運行效率與 C 相近, 內存占用比Java 好;開發類庫是 MFC Cocoa 留下的, 開發速度快。而安卓系統基於 Java 和Linux (免費公開源碼), 應用程序通過虛擬機 (Dalivik) 執行,內存占用大,運行速度相對略低。



iOS 與 Android 對比,iOS 的應用市場是統一的,可以有效防範盜版和惡意軟件。iOS 緊密控制自帶出廠安裝軟件,並減少系統碎片化 (在硬件、軟件、服務、生態等各個層面) 。這些做法有利於用戶體驗:加強了安全性、易用性、續航力,有利於蘋果保護其知識產權,對其生態圈貨幣化,實現可持續發展。iOS 嚴格控制應用程序生態系統,所有應用軟件都必須經過 AppStore 的審核,杜絕了惡意、抄襲及淫穢等不符合良好用戶體驗的應用出現,構建了一個安全、穩定、優質的移動互聯網生態圈,為日後蘋果在開放 API 接口或進行跨界合作的時候奠定基礎。

但是為什麽在 PC 時代,微軟能夠通過 Windows 操作系統一統天下,而蘋果的今天會否重蹈 Macintosh 的舊路呢?我們認為問這個問題的人需要穿越回上世紀 90 年代尋找答案。Wintel 生態的成功是因為 IBM 以其強大的市場地位統一了 PC 硬件接口標準,將 PC 轉化為商品化的半導體零部件的組合,使得硬件價格指數級下降而同時性能指數級上升。從這個角度來說,Windows 是封閉的,因為她制定了硬件的規格,所有 PC 都必須滿足 Windows 的運算環境。反觀現在,Android 智能機的制造是開放的,但 Android 卻無法像微軟那樣做到硬件標準上的統一。因此隨著智能設備的外延及內涵不斷變化(很多時候都是蘋果引發的創新),就象牌桌上的對手不斷加大籌碼,Android 生態圈將面臨跟還是不跟的兩難選擇,會更趨分裂,Google
根本無法重演當年微軟一統天下的歷史。



大是優勢–規模和效率

蘋果的規模是優勢,具有行業利潤控制權,包括對上遊的定價權,整合供應鏈的能力,可以推動新技術的采用,迅速達到臨界質量,可以分攤研發費用,可以自建零售渠道 Apple Store,對運營商有很強的定價權。






從 iPhone 創世之日開始,我們不斷地看到新興技術及應用面世,具體的例子更數之不盡,最典型的硬件技術創新包括:觸摸屏技術,OIS 攝像頭,高精準度 GPS 芯片應用,高度融合的重力、溫度、光敏、氣壓傳感器模組,iTouch 感應技術;軟件及應用創新包括:Facetime,iMessage 及 iHealth 等。蘋果的每一次技術升級及系統更新,都在推動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外延擴展,當然也在不斷地提醒 Google 趕緊去給 Android 系統打補丁。中國智能機廠商則竭盡全力從硬件上山寨、升級、追趕。



蘋果的企業能力及文化

蘋果的產品以設計為核心:關註用戶體驗、註重細節、追求品味;蘋果硬件設計和制造的傳統和文化,貫穿其歷史和組織。蘋果的管理層正直、優秀;公司戰略清晰;企業文化與其使命、組織目標一致。到目前為止我們耳熟能詳的一些中國互聯網大佬仍然在模仿 Steve Jobs,但是他們沒有條件模仿蘋果的靈魂—畢竟這是歷史形成的,是以 Steve Jobs 和蘋果公司數十年的艱辛努力換來的。



在沒有 iPhone 的年代,國內的智能機供應鏈根本不存在,大家仍然處於蒙昧階段。然而,蘋果采用了開放式的供應鏈,在全球範圍內對超過 700 家模組級供應商授權,領導著超過 1000 家 IT 制造相關公司共同開發、生產,並且將其對技術的高度追求和嚴苛的工業制程管理思想深入到了各個產業鏈環節。因此,在過去的兩年中,我們已經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一個被蘋果重新構建的全球電子科技業版圖。

這個新的地圖,就是“APPLE 產業鏈”,國內的相關產業已經迅速地把握了全球 IT硬件的發展趨勢,更重要的是,商業資本找到了關鍵的產業環節以及主導行業發展的重點公司,從而重新構建了當前的安卓硬件世界。



競爭戰略

安卓手機廠商之間缺乏有效區分,競爭格局接近完全競爭,價格領先是唯一理性的長期戰略。安卓分散的廠商在硬件上獲利微薄,缺少足夠利潤和動力投入持續創新。

Google 主要是間接通過移動搜索從安卓的開發中獲利,而且戰線拉得太長,其持續投入研發資源的意願和能力無法與蘋果相比,並面臨其受 Facebook 沖擊而移動廣告收入下降的風險。Google 缺少類似蘋果的硬件開發歷史和文化,依賴其合作夥伴,其被動性強烈,是個一條腿的弱主。

簡而言之,蘋果的戰略就是不斷地挑起軍備競賽

在硬件的創新及外延擴展上,蘋果有能力、有意願將其高利潤投入持續研發,進入良性循環,主動挑起軍備競賽,拖垮安卓,從安卓生態搶奪用戶。新的軟硬結合應用、外延設備的擴展、更高的技術創新,不斷深挖的護城河正在降低被追趕超越的風險。蘋果的戰略是可行的,迄今為止是成功的。從每次蘋果新品發布時用戶更願意出高價購買蘋果新的機型而非降價的老機型這一點就可以得到驗證。

在操作系統的更新上,蘋果更為統一、持續、平穩,每一次操作系統的重大升級,都是對移動互聯網生態的推動,她賦予了應用開發者更多的可能性去創造更符合用戶需求的 APP。而每一次蘋果在生態圈的推進都會對 Google 的 Android 體系造成負擔。市場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安卓版本,對應用開發者的束縛將愈加明顯,但用戶體驗下降的趨勢會把安卓生態圈帶進一個無法與蘋果抗衡局面。

收入及盈利預測

在 2014 年財年,蘋果公司的收入 55.8%來自於 iPhone,16.6%來自於 iPad,Macintosh 貢 獻 13.2% 的 收 入 , iPod 及 Accessories 貢 獻 1.3% 及 3.3% ,iTunes/Software/Services 貢獻約 9.9%,總體收入 1828 億美金,總體毛利率38.6%。

iPhone 的收入預測:2014 財年 iPhone 全球銷量已達 1.69 億臺,同比增速為12.6%,當期全球共銷售 12.19 億臺智能手機,iPhone 的出貨量市場占有率為13.9%。2014 財年並沒有包含 iPhone6 及 iPhone6 Plus 全球發行的季度,因此我們傾向認為新機發布效應並未體現於蘋果的第四季度業績中。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的預測,2015 年財年全球將可能銷售超過 14.6 億的智能手機,同比增長為 20%。結合 iPhone 新產品的全球熱銷,我們保守地預計,在這一財年蘋果公司有望售出約1.94 億臺智能手機,這一數據較去年同期增長 15%,出貨量市場份額預計為 13%。請註意,iPhone 的出貨量中可能有超過 7000 萬臺是來自於原有 iPhone 用戶的升級需求(在對過去數年 iPhone 的出貨量及 iPhone 存量用戶數量的研究中我們發現,iOS 用戶的增長與其智能設備的出貨量增長並不匹配,研究結果證明自 2010 年至2014 財年,每一年 iPhone 用戶的換機率約為 10%。2014 年 iOS 用戶超過 7 億,根據 10%的換機率計算出約 7000 萬的換機需求),1.2 億出貨量為新增 iPhone 用戶,這一部分的新增用戶來自於少量功能機用戶轉化需求以及大部分 Android 智能機用戶的升級需求。由於 iPhone6 Plus 的推出,我們簡單地預計 iPhone 的單價將會會有約 5%的提升至 633 美元。並且在未來兩個財年,我們相信蘋果會維持雙規格的產品策略,該產品定價將會繼續穩定在這一價格區間。基於以上假設,我們認為在 2015 財年,iPhone 將為蘋果貢獻 1232 億美金的銷售,同比提升 15%。按照同一邏輯,2016 及 2017 財年來自 iPhone 的收入將會達到 1416 億及 1629 億美金的規模,iPhone 的出貨量市占率在 14、15 及 16 財年皆維持在 13%。



我們對 iPhone 出貨量市占率的保守預計是完全基於蘋果管理層對其生態圈長期發展戰略的理解。每一年全球範圍內都有大量的功能機用戶進入到移動互聯網世界中,但大部分的新增用戶都將會理性地選擇入門級產品為他們的第一臺智能手機,也就是 Android 智能機。但蘋果所需要的並非為單純的出貨量份額,而是對移動互聯網具有高度依賴性的 iOS 用戶。因此,我們認為每一年統計機構所顯示的出貨量份額意義不大,蘋果的競爭對手從來都不是三星、LG、諾基亞,更加不是華為、小米和錘子,蘋果的真正的競爭對手從來只有一個–Google。

iPad 的收入預測:2014 財年,蘋果共銷售 6798 萬臺平板電腦,而全球範圍內平板電腦的出貨量為 2.41 億臺,iPad 的市占率為 28.1%,產品單價為 445 美元,遠超市場同業水平。基於相同的邏輯,我們相信 2015、2016 及 2017 財年 iPad 的市場份額將維持在 25%的水平,收入分別為 3180 億、3340 億及 3506 億美元,同比增長約 15.3%、14.4%及 13.7%。平板電腦是蘋果定義的一大產品類別,我們的預測中並沒有包含未來蘋果將 iOS 與 Mac OS X 兩大系統融合所帶來的協同效應,如果伊坎對這一趨勢的判斷成為現實,那蘋果將極有可能在 PC 領域繼續引領變革。




Macintosh 個人電腦:2014 財年銷售規模為 1890.6 萬臺,平均單價為 1274 美元,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同期全球 PC 出貨量為 3.14 億臺,同比下降 2.4%。我們認為PC 市場短期內難以恢複行業景氣,而 Macintosh 的高端價格也很難在出貨量份額上有顯著突破。在相對謹慎的預測下,Macintosh 於 2015、2016 及 2017 財年銷量維持於 1800 萬臺左右,這一業務將每年為蘋果公司貢獻平均 210 億美元的收入。



iWatch 的潛在收入規模:iWatch 是蘋果公司計劃發布的創新型產品,也將會是蘋果在智能設備品類擴張上的一次重大嘗試。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預測,全球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將有可能於 2015 年達到 1.46 億件的出貨規模,其中智能手表的出貨占比將可能超過 2500 萬件。我們認為,iWatch 的需求將可能來自現有 iOS 用戶(因為 iWatch 可能需要通過連接蘋果移動設備來進行操作),假設約 2%的現有 iOS 用戶具有購買意願,而 iWatch 定價約為 iPhone 的一半(299 美元),則該產品將於2015 年財年貢獻約 60 億美金的收入。假設 iOS 用戶對iWatch 購買意願的增強,未來可能有 5%至 10%轉化率,也就是說在 2016 及 2017 年蘋果將可能售出 4550 萬及 1億支的 iWatch,貢獻銷售收入約 1814 億及 4213 億美元,收入占比分別為 7.8%及16.5%。



iTunes/Software/Service 的增長:2014 財年這一收入規模已經超過 180 億美元,同期我們測算的全球 iOS 用戶約為 7 億(沒有計算 M OS 用戶)。通過對 iPhone 及iPad 所帶來新增用戶的預測,我們認為 2015、2016 及 2017 財年 iOS 用戶數量將會分別達到 8 億、9 億及 10 億,預計總體收入規模將維持 10%-12%的收入貢獻。這一業務的貨幣化程度遠未開始,我們並沒有加入 apple pay 所帶來的額外收入,也沒有深入計算 APP 分發系統分成所帶來的貢獻,更沒有按照互聯網的估值思維去對蘋果所搭建的巨大生態圈進行評估。但我們相信這一個偉大的生態圈將會在蘋果的運營之下持續擴張,並為蘋果的用戶帶來更多優質的服務。這一簡單樸素的觀點是支持我們采用 DCF 估值方法對公司進行估值的主要理由。



目標價 150 美元,買入評級

基於我們較為保守的預測,采用 DCF 估值對蘋果的價值進行評估,設定 WACC 為10.2%,永續增長率為 1%,求得合理股價應為 150 美元,相當於 2015、2016 及
2017 財年每股盈利的 19、17 及 15 倍,評級為買入。



同業估值

蘋果構建了移動互聯網的基礎生態系統,無論是在硬件、操作系統、應用軟件以及生態圈,蘋果都是頂尖品質的代表。為了更好地說明蘋果被嚴重低估這一事實,我們列出了全球硬件、軟件以及互聯網同業公司的平均估值作為參考。數據顯示,2015 年全球硬件同業的平均估值為 23.2 倍,而軟件及操作系統同業平均估值為 19倍,互聯網平均估值為 48.5 倍。蘋果無論在以上任何一個領域都位列前茅,從估值的角度而言沒有理由被長期低估。根據蘋果最新披露的財務數據,公司坐擁1552 億美金的現金及等價物,若當前市值扣除這一財務資源,僅為 2015 財年預測凈利潤的 10.8 倍,低於任何一個板塊的平均估值水平。



風險因素

蘋果自身的組織風險:企業的組織規模不再適應其生產運營規模。

產品種類集中,一旦決策錯誤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例子:拒絕大屏手機,2012 年被三星大屏奪走份額。

硬件創新遇到瓶頸,與安卓手機的差距在縮小。iWatch 可能遭遇挫折。蘋果產品升級換代速度放緩。

Google 推出 Android 5.0 版本,試圖加強對於應用商店和生態圈的控制,改善用戶體驗、縮小和 iOS 的差距。但是由一個開放系統走向封閉系統是困難的,這一努力
值得關註但是我們不看好其前景。


附錄:大股東卡爾伊坎(Carl Icahn)的觀點

蘋果大股東 Icahn 公布了他對蘋果的業績預測,蘋果的營收依賴於蘋果的生態圈。蘋果生態圈的多元化,豐富性,和成熟性體現了蘋果作為一個行業龍頭公司的健康程度。在蘋果公司運營最佳的情況下,Icahn 預測蘋果 2015 年每股收益同比增長44%,2016 年和 2017 年同比增長 30%。隨著科技發展,產品更新和新智能產品的上市,Icahn 預測蘋果 2015 年的主營收入同比增長 25%,2016 年和 2017 年年度增長21%。

iPhone 是蘋果旗下產品收入的主要來源,Icahn 預測 2015 年蘋果從 iPhone 所得到的收入將會占總營收的 55%。隨著主要國家和地區 iPhone 購買力的上升,蘋果的出貨量和銷售額將會持續穩定增長。相對 2014 年,2015 年里在 iPhone 出貨量增長22%和定價上升 7%的情況下,iPhone 的營收會增長 30%。而在 2016 年和 2017 年,iPhone 的出貨量增長會分別維持在 7%和 10%。

作為目前蘋果的第二主打電子產品,在 2015 年至 2017 年這三年,iPad 的銷售額將年度占蘋果總營收的 17%。Icahn 預測在 2015 年,iPad 的出貨量同比增長 8%, 定價上升 4%,營收同比增長 13%。雖然全球 PC 的市場競爭激烈,但是作為一個高端,穩定和完全符合小眾用戶的需求(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等)的電腦產品,Mac 將繼續在市場里脫穎而出。Icahn 預測在 2015 年至 2017 年,Mac 的銷售量會占蘋果總營收的 13%左右。

iTunes 是蘋果在軟件市場里面的主力,也是蘋果用戶的日常活動的平臺。iTunes的營收將會在 2015 年至 2017 年每年占蘋果總營收的 10%。軟件,服務和周邊配帶來的利潤將會占 3%的總營收。而相對比較落後,甚至已經淘汰和下架的 iPod 將會逐漸離開我們的視野,但是也會提供少量的利潤,將會占蘋果總營收的 1%左右。 隨著新產品的開發和持續的高服務品質,蘋果的毛利率將會在 2015 至 1017 年增長至 40%。

蘋果的 Apple Watch 是蘋果最新的智能穿戴產品,Icahn 預測 Apple Watch 上市後將會貢獻蘋果較大的一部分營收。相似的例子在 2010 年的時候就出現過,當年iPad 的上市給蘋果帶來了相當大的利潤,成為了蘋果自 iPhone 以來的第二個革命性的產品。Icahn 預測 Apple Watch 在 2015 年的出貨量會達到 2000 萬件,2016 年的出貨量會達到 4500 萬件,2017 年的出貨量會高達 7250 萬件。

雖然蘋果還未有進軍電視機市場的消息,但是從蘋果現有的生態圈來看,蘋果的電視機的出現是可以預料的。蘋果現在的產品已經可以覆蓋用戶日常所需所有的範圍。如果蘋果開始制造電視機,蘋果將更進一步將生態圈延伸到用戶的客廳里面。智能電視機已經是現在電視機市場的一個趨勢,而蘋果又擁有硬件的技術,完善的軟件,和成熟的產業鏈,蘋果電視機將會是電視機市場里的一匹黑馬。假設蘋果電視機上市,Icahn 預測蘋果會在 2016 年發售 1200 萬臺 55 寸和 65 寸的蘋果電視機,2017 年發售 2500 萬臺左右,定價將會在 1500 元美金。

對於蘋果的生態圈來說,用戶的健康和家居生活上的服務也是非常重要的。蘋果的HomeKit 類似於一個小管家,可以監控房屋室內的溫度以及監控,安保。其次還有HealthKit,一個為個人定制的智能產品,穿戴後可以測量用戶的各種健康指標,如心跳,卡路里消耗,日常行走里數等等。HomeKit 和 HealthKit 的普及將會更加蘋果的生態圈里面的服務和蘋果周邊產品與用戶的互動性。

Apple Pay 是蘋果在 2014 年年底發布的一種利用 NFC 技術的支付方式,與 PayPal是競爭對手而和 Visa 和 Master 是戰略夥伴。Icahn 認為 ApplePay 會在一上市之後迅速在北美普及,隨後在世界各地的蘋果用戶也將能使用 ApplePay 的服務來達到快捷和方便的支付與購買商品。Icahn 相信 ApplePay 的上市更會對 2015 的年報有一定的影響。有報道說 ApplePay 的費率會在 15bps。假設 2017 年有 80%以上的北美商家支持 ApplePay,那蘋果當年 ApplePay 的收入將會達到 25 億美元(假設ApplePay 占借記卡和信用卡消費市場的 30%)。

相對於其他同類的公司,蘋果會繼續在研究和開發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Icahn 預測 2015 年和 2016 年的研究和開發費用會分別增長 15%和 13%。到 2017 年,蘋果的研究和開發費用將會高達 92 億美元。銷售總務和管理開支將會維持在 5%至 6%之間。雖然蘋果的年報顯示稅率 26%,但是以蘋果公司的性質和在全球分布,Icahn認為年度 20%的稅率將是一個更合理的預測。
(第一上海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78

歐洲央行暗戰延續 魏德曼引領反QE陣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649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有關“資產負債表的措辭調整的決定並非一致通過”的說法再次引起波瀾。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道,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和其他三位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反對德拉吉對資產負債表進一步擴張給出具體目標。

在周四的央行行長發布會上,德拉吉對於資產負債表擴大的措辭從預期(expected)調整為有意(intended),他同時強調這一變化並未得到管委會的一致認同。

11月徳拉吉曾表示,歐洲央行預計(expected)資產負債表將邁向2012年初的水平。2012年3月,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為2.96萬億歐元,現在為2.1萬億。這或意味著,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有8600億歐元的擴張空間。

而在有關於是否擴大刺激的問題上,徳拉吉當時強調央行管委會一致同意將毫不猶豫的采取措施——如有需要的話。這一基調被視為歐洲央行德國籍成員對於徳拉吉的支持,但是12月的最新措辭意味著央行內部分歧顯著。

《法蘭克福匯報》報道稱,一些支持QE的委員要求最快於1月22日就采取行動,此外,QE支持者也認為需要將資產負債表規模進一步擴大。不過周四德拉吉並未對具體QE時間表做出表態,他只是表示央行將在明年對現有的寬松措施進行評估。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周五警告稱歐元區不應該直接照搬日本和英國的貨幣政策。魏德曼還表示,要求德國采取財政刺激是不明智的;極低的利率導致各國實施結構性改革的意願下降。

而據德國世界報獲得的信息,德拉吉面臨的來自歐洲央行內部的阻力比之前想象的要大。他已經不能依靠執委會的多數支持。

除了之前就對購債計劃持懷疑態度的Lautenschlager和Mersch,現在,法國人Coeure也對德拉吉的計劃表示反對。此前,歐洲央行內部也有不支持德拉吉的聲音,然而,德拉吉一直擁有多數支持。(歐洲央行執委會由6名官員組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