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監會:9年後尚福林回歸本行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12616.html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楊練 袁京力】放下證監會的令旗,尚福林重操舊業回歸銀行。不同的是,9年前他是農行行長,是運動員;如今他是銀監會主席,是教練員,是監管者。

證監會主席的位置是「火山口」,2002年12月29日低調入主證監會的尚福林或許沒想到,自己一幹就是9年,成為在任時間最長的證監會主席。

低調、內斂的尚福林有自己的「為官之道」。一開始,這位沒有「海歸」背景、也非名校畢業的監管者並不被看好。但末了,他被稱為「具有中國特色和政治智慧的監管者」。

初入證監會,軍人出身的尚福林顯示了雷厲風行的作風,「開弓沒有回頭箭」是尚福林在推進股改時的豪言壯語。而且,自股改後,改革動作頻出,一發不可收拾。

對尚福林在證監會工作的9年如何評價是個難題,有趣的是,從股指走勢看,尚福林到任和離任時上證指數均在2300點左右,似乎仍在原點徘徊,但其中 卻經歷了從998點到6100多點,又回到1600多點的過山車般驚豔走勢,儘管爭議和非議並起,但至少說明一點:尚福林在證監會的主席任職絕非「平庸、 平淡」所能描述的。

套用最簡單的功過論評價可概括為,這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的「黃金九年」,論功勞:國有股、法人股同股同權了,創業者可以創富了,投資者可以做空了;講非議:內幕交易時有發生、投資者文化改觀有限、新股大擴容被指超越了承受力。

資本市場由於牽涉主體較多,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作為監管者,推出一項重大改革,往往裹挾著指責和讚揚。在尚福林推動的諸多改革中,「股改」是受到參與各方最多認同、最少非議的一件事。

股權分置是中國資本市場特有的產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社會上有國有股、法人股流通會導致私有化的擔心,並影響資本市場的退出。為了消除這種擔心,管理層不得不在政策上做出技術安排——股票上市時,約定國有股、法人股不流通。

時過境遷,這一制度安排越來越成為羈絆股市發展的最大制約:大股東與其他股東利益不一致,對維護股價不熱心;上市公司淪為大股東提款機等弊端不一而足。

在尚福林擔任主席之前,管理層曾出台了旨在解決這一問題的國有股減持試點方案,但最終引發了市場暴跌,不得不在2002年6月叫停,後續的改革壓力可想而知。

在防止非整體試錯的情況下,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宣佈啟動「股改」,約定了「統一組織、分散決策」的原則,並在「五一」長假後批准了四家公司進行試點。期間質疑聲音不斷,甚至出現了「十萬言書」。

在先期試點成功的情況下,「股改」聲勢浩蕩地展開,在實踐中形成了「10送3.5」、「10送3」的較好方案,困擾資本市場大股東與其他股東利益不一致的痼疾消除,為此後2006年啟動的大牛市埋下了伏筆。

「股改」只是第一步,它只理順了存量股票市場的定價體系,而以增量為代表的IPO市場的定價體系卻飽受詬病。

2004年底,證監會發審委副處長王小石因涉嫌發行腐敗被捕,並最終被判刑,此事引發了外界對發行制度的猛烈批判。此後,發行的陽光化、市場化一直是證監會努力的方向,尚福林表示,「陽光化是最好的消毒劑。」

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朝著市場化方向邁進。2009年6月,新股發行體制第一階段改革啟動,在詢價、優化網上發行機制及提示風向上進行了改革;此後的 2010年11月又啟動了第二次改革:完善報價申購和配售制度、充實網下詢價機構、增強定價信息、完善回報機制及中止發行機制等。按照尚福林的說法,「要 讓發行制度更加市場化。」

在過去的9年,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快速推進的時期。從2004年的中小板,至2009年的創業板,再至2010年的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均是在尚福林擔任主席期間推出。

此外,在商品期貨市場上,尚福林也批准了玉米、棉花等十多個大宗商品品種。

改革的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但步子邁得太快總會留下未曾踏足的空白。只有20多年歷史的中國資本市場,天生體質虛弱略顯稚嫩,基礎性制度的缺失不能 完全指望尚福林的改革「畢其功於一役」,某種程度而言,他只是一個改革的推動者,而不能成為政策的決定者。這注定尚福林的改革是一盤尚未下完的棋。

「沒有時間表。」這幾乎是嚴謹的尚福林每一次在基礎性制度改革上的習慣性用詞,國際板如此,新股發行的註冊制也如此。而最受市場關注的新股發行制度,仍有不少值得完善之處。按照尚福林的觀點,新股發行市場化的方向,應該是「讓市場的主體發揮作用,讓它們歸位盡責」。

但目前,發行環節的灰色鏈條不時浮現:上市公司包裝過度、保薦人頻頻失責、詢價機構胡亂報價、PE機構腐敗盛行……在創業板推出之後,國際板、新三 板以及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未來亟待完成的任務,也是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股市的投資文化淨化仍是前路漫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3

李克強對周小川尚福林稱:讓你們壓低利率是挺困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60

李克強,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尚福林

繼國務院出臺政策加大扶持小微企業、中國央行一個多月以來首次下調中標利率後,中國領導層又釋放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信號。

中國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行長潘嶽漢透露,本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調研該行時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和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說,讓你們把利率壓下來是挺困難的,但一定要通過改革來倒逼,讓跨境的資金有效流入以後,使得國內的資金成本加快降下來,這是最好的辦法。

今年中國政府更加重視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僅7月一個月內,李克強就四次提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問題,並在7月23日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十條舉措。本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出臺六條政策,在稅收、融資、財政、信息系統等方面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

李克強對周小川和尚福林上述講話當天,中國央行開展的1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3.50%,環比上期下調20個基點,這是今年7月底以來首次下調中標利率。

正回購是央行以一定規模債券作抵押融入資金,並承諾在日後再購回所抵押債券的交易行為。央行利用正回購操作可以達到從市場回籠資金的效果。較央行票據,正回購鎖定資金效果較強。

對於此次央行出乎市場意料下調中標利率,分析人士認為,釋放了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信號,近期降息降準的概率下降。

上周末公布的8月中國數據普遍不如預期,“李克強指數”之一發電量年內首次負增長,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創68個月和13年來新低,主要行業工業增長均放緩。市場對中國央行降息降準的預期再度升溫。

但本周新華社評論文章公開批評外界期待降息的論調,認為是不信任中國改革。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也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要堅持穩健,不搞強刺激。

對於外界關心的會不會降息,陳雨露回應說,還沒有到下這個決心的時候。如果降息就是個強信號,對堅持新常態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大家會疑慮、混亂。陳雨露稱:

“(降息)能不這樣做就不這樣做,想點其他辦法,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讓廣義貨幣供應量M2保持在13%左右,預調微調的手段有的是。”

新華社發布陳雨露上述評論次日,市場傳出中國央行向工、農、中、建、交五大行進行各1000億元SLF的傳言。SLF是央行在2013年初創設的新工具——常備借貸便利,主要功能是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

傳言稱此次中國央行期限為3個月。這類合計5000億元的短期貸款效力相當於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昨日建行董事長王洪章證實了上述傳言。

至此,通過以上下調正回購利率及5000億元SLF,中國央行已釋放維持資金面穩定與引導利率下行的信號,加之央行顧問陳雨露的不實施“強刺激”表態,預計中國央行近期全面降息降準的幾率較小。(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31

業內解讀尚福林“潛臺詞”:短期內存貸比或難廢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46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近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提到將“堅持使用存貸比”,並倡議國際銀行監管采用包括存貸比在內的簡單可比的監管指標。這被市場解讀為,存貸比監管或難以在短期內廢止。

近來隨著月末存款偏離度指標的實施,業內關於廢除存貸比的呼聲日漸高漲。因為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不超過3%,且嚴禁銀行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銀行攬儲受到制約。

報道提到,新規意味著如果銀行日均存款為100億元,到月末的一天存款不能夠超過103億元。然而存貸比又是屬於時點考核指標,月末存款偏離度的實施將會抑制銀行月末時點存款的規模,使得銀行滿足存貸比監管指標增加難度。

上半年末,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四家存貸比已經超過70%。不少業內人士提到,存貸比指標對其的束縛越來越明顯。

但尚福林的表態可能會讓廢除存貸比的期待化為泡沫。

在近日舉行的第18屆國際銀行監督官大會上,尚福林表示,希望國際銀行監管界能夠逐步減少對模型和計量技術的過度依賴,共同建立和完善簡單、透明、管用的監管規則體系。如采用杠桿率、存貸比等簡單可比的監管指標,進一步簡化和明確監管規則。

上述報道引述分析人士和銀行業人士認為,存貸比短期內廢止的可能性不大,不過面對中國銀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有必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例如存貸比分子分母範圍的調整,或者是75%上限的調整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77

尚福林:銀行業必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30

MAIN201403110920000504265282796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面對行業增速放緩、利差進一步收窄、企業融資選擇更多元化以及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挑戰,銀行業必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向管理、定價、風控和服務要盈利,在融資多元化的潮流中贏得競爭新優勢,把握發展主動權。

尚福林在《中國銀行業》雜誌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銀行業資產和利潤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也將調整為中高速增長。2014年銀行業貸款增速已降至13.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9.7%,比前5年平均下降了一半多。種種跡象表明,以往銀行業發展“水漲船高”的便利條件已經不再具備,增長速度回穩將成為銀行業的一種長期趨勢。

而除了增速回穩,利率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也使得銀行的利差進一步收窄。尚福林指出,利息收入占比將進一步下降,銀行業做大規模吃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必須轉變盈利模式。尚福林認為,銀行業應向管理、定價、風控和服務要盈利,應對利差收窄的挑戰。

當前,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企業融資選擇正在發生明顯變化。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大集團向國際融資、大企業向市場融資、小企業向民間融資、新企業向私募融資,加之證券、保險、資管、基金等廣泛介入信貸活動,小貸、擔保、典當、第三方支付等越來越多地充當融資中介,使得傳統的銀行信貸受到擠壓。

銀行業必須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在融資多元化的潮流中贏得競爭新優勢,把握發展主動權。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中都出現過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可以說,融資方式多元化是市場經濟體中金融業發展特定階段必然出現的產物,是一種階段性的常態。

尚福林還表示,近年來實體經濟積累的一些壓力已經越來越多反映到銀行信貸質量上,典型表現就是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持續“雙升”。截至2014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8426億元,已連續12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1.25%,較年初上升0.22個百分點。銀行業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未來一段時期,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可能在金融領域進一步顯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819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763.html

尚福林:銀行業向民資全面開放 可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第一財經日報 楊柳晗 2015-06-26 18:22:00

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6月26日,銀監會發布《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積極支持民間資本與其他資本按同等條件進入銀行業,不斷提高銀行業市場準入透明度,加強對各地民營銀行發起設立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意見稱,要通過存量改造,鼓勵民間資本入股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增資擴股、股權受讓、二級市場增持等方式進入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等。

與此同時,銀監會主席尚福林6月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機構類型已全部開放,廣大民間資本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意願、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自主選擇。也就是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品類齊全、渠道多樣,可供民間資本自由選擇、自主投資。

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渠道已全部打開

尚福林認為,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符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對於進一步健全我國銀行體系、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尚福林還表示,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普遍存在融資鏈條較長、融資成本較高、融資風險較大的問題。近年來銀行業采取了不少措施,努力解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這一問題仍然存在。有序發展小型銀行,是解決這一金融服務短板的改革措施之一。發展民營銀行,是希望利用其來自民間、熟悉民企、貼近民眾的天然特點,能夠補充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不足,進而逐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至於民營資本入股銀行金融機構的渠道,尚福林總結稱,民資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四大渠道,分別是:一是由民營企業自主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有自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二是民營資本與主發起銀行共同設立村鎮銀行,剩余風險主要由主發起銀行承擔;三是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重組改制,幫助化解了存量金融風險;四是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家境內外上市銀行中,境內外民間資本持有股份價值約2.2萬億元,約占上市銀行總市值的25%。從參股的機構數量和占比上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1%;城市商業銀行民間資本占比已提高到56%。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股比超過50%的已經有100多家,占總家數的70%左右。

此外,意見還確定了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五項原則,分別為:有承擔剩余風險的制度安排;有辦好銀行的資質條件和抗風險能力;有股東接受監管的協議條款;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有合法可行的恢複和處置計劃。

民營銀行成熟一家 設立一家

據尚福林透露,目前已有關於設立民營銀行的40多個申請。對於依法受理的申請,自受理之日起4個月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的決定,比現有法定“6個月”的批籌時限縮減2個月。

至於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支持民營銀行發展,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指導,重點輔導具有設立民營銀行意向的省份進一步研究完善籌建方案,依法審核,成熟一家、設立一家。二是支持民營銀行發揮市場化優勢,確立科學發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的經營方針,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有針對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實現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促進民營銀行健康發展的配套支持政策。四是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現有監管制度,出臺監管辦法,結合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同時,意見會還將積極做好民營銀行監管工作,銀監會表示,要堅持全程監管、堅持創新監管和協同監管。

對於全程監管,銀監會表示,監管部門將加強審慎監管,制定民營銀行監管制度框架,健全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嚴格市場準入,構築風險防範的第一道防線;加強事中、事後監督和風險排查,加強對重大風險的早期識別和預警;提高監管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避免出現監管真空,防止監管套利。

銀監會同時還稱,監管部門將深入研究民營銀行的業務特點和發展趨勢,堅持“鼓勵與規範並重,創新與防險並舉”的監管原則,以提高民營銀行綜合競爭力為基本導向,加強監管引領,創新監管手段,不斷豐富監管工具箱,適時評估和改進監管安排;簡化監管流程,提高監管透明度;優化監管資源,突出屬地銀監局聯動監管,更好貼近民營銀行發展的新要求,探索建立既適應民營銀行發展實踐又符合國際慣例的有效監管機制。

銀監會還指出,在強化監管的同時,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加強溝通協調,加快推進有利於民營銀行發展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相關金融創新的制度研究與機制完善,同時不斷完善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盡量減少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失敗對金融市場的沖擊,切實促進民營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30

城商行上半年不良“雙升” 尚福林要求規範跨界業務發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0355.html

城商行上半年不良“雙升” 尚福林要求規範跨界業務發展

一財網 李靜瑕 2015-09-24 00:06:00

根據城商行年會上發布的《變革與發展——城市商業銀行20年發展報告》的數據,截至2014年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8.08萬億元,為1995年的40倍,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10.49%。

“20年來,城商行經過重組合並、轉機建制、轉型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9月22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5年全國城商行年會上表示。

根據城商行年會上發布的《變革與發展——城市商業銀行20年發展報告》的數據,截至2014年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8.08萬億元,為1995年的40倍,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10.49%。

對於城商行20年的發展,尚福林首先肯定了城商行的歷史貢獻,包括化解地方金融風險、支持地方經濟、完善現代商業銀行體系、活躍金融市場、探索我國銀行改革的方法和路徑。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銀行業面臨不良“雙升”、盈利增速放緩以及轉型等多重壓力。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城商行不良貸款余額升至112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265億元;不良貸款率1.37%,較年初增加0.22個百分點,“雙升”壓力較大。

“伴隨經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城商行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突出表現在不良貸款持續反彈,流動性風險增大,信息科技風險突出,操作風險增多,跨界業務風險上升。”在上述會議上,銀監會副主席曹宇表示。

面對新的經濟形勢,積極應對“三期疊加”,尚福林也對城商行提出了加快轉型發展,促經濟轉型升級、嚴控風險等要求。

跨界合作風險難控:將撤負責人、撤網點

“防範系統性區域性風險是銀行業的重要使命。”尚福林稱,從抵禦風險能力上看,小銀行發生風險的概率會高一些。城商行在當地市場份額較大,是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的主力軍之一,要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對於不良“雙升”壓力,銀監會要求城商行要著力遏制不良貸款上升勢頭。通過不良核銷、資產轉讓、貸款重組等措施消化存量,采取貸款重組、重簽合同、收回再貸以及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等方式減少增量。同時,也要兼顧支持實體經濟。

近年來,機構之間跨界合作越來越頻繁,此前風險事件也頻頻發生。對於跨界業務發展,尚福林提出城商行要按照“透明、隔離、可控”的原則,加強銀行融資與非銀行融資之間的防火墻建設,切實防範外部風險向城商行傳染。

尚福林表示,當前經濟金融形勢較為複雜,跨業業務通過業務合作也可能將風險傳染給城商行。一些社會案件,也出現銀行員工內外勾結,去賣一些違規開發的理財產品,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如果說這件事管不了,或者說開了營業網點又難防範這種風險,那這個營業網點負責人就別幹了;如果負不起這個責任,那這個網點幹脆就撤了。”尚福林在會上稱。

在防範流動性風險方面,尚福林表示,流動性風險往往是商業銀行最為致命的風險。而新修改即將於10月1日實施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去除了存貸比,引入巴Ⅲ的流動性覆蓋率加上流動性比例的指標監管,將要求銀行對流動性風險更精細化。不過流動性覆蓋率的監管並不能完全覆蓋所有的城商行,資產規模小於2000億元的不適用。

“城商行負債穩定性差,承受市場波動沖擊的能力較弱,防範流動性風險更是如履薄冰。”尚福林稱,要及時開展壓力測試,提升負債來源的穩定性、結構的多元性、成本的適當性等。還要還要探索建立流動性互助機制安排,提升流動性風險抵禦能力。

此外,對於近一段時間城商行案件高發的情況,尚福林也要求城商行抓緊開展案件風險隱患排查,及時報告案件信息,加強員工管理等,遏制案件高發勢頭。

探索轉型:不能千行一面、追求全能

轉型,是近幾年來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課題。

“銀行轉型提了很多年,但與經濟社會對金融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拼規模、壘大戶、爭牌照等問題仍然存在。城商行面臨很大發展壓力,規模小,人才缺乏,發展轉型的必要性、緊迫性都很大。”尚福林稱。

而城商行機制靈活,規模小,船小好調頭,在轉型發展方面有自身的優勢。銀監會也要求,城商行要充分發揮立足城市、立足居民、立足地方經濟的獨特優勢,不能千行一面、追求作全能銀行。“差異化競爭也是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的唯一選擇。”

城商行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尚福林提出了可分別探索專業市場領域的特色銀行發展模式,以及特色業務領域的專業化銀行發展模式。

一方面是向專業市場領域的特色銀行轉型,另外一方面則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特點,重點致力於發展部分核心競爭力強、客戶吸引力大的特色業務。

銀監會鼓勵城商行發展普惠金融,提升普惠金融可獲得性,關鍵要解決好服務門檻和服務價格兩大問題。截至2014年末,城商行小微企業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高達41.2%,高於商業銀行20%多的平均水平。

“針對當前城商行普遍存在的資本補充壓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包括在新三板上市。”曹宇表示,支持城商行通過引進合格股東進行增資擴股、通過資產證券化、發行新型資本工具和二級資本工具等方式,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城商行轉型,銀監會盡管要求向專業化特色銀行轉型,同時也支持城商行的多元化。曹宇表示,支持城商行根據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審慎開展綜合經營。按照分類監管的原則,支持符合條件城商行投資設立金融租賃、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支持城商行適應網絡技術發展,開展互聯網金融服務。

同時,銀監會還鼓勵城商行之間股權合作,支持有資本、有人才和有經驗的城商行跨區域收購兼並高風險行,整合行業資源,移植經驗模式,化解行業風險。

據銀監會介紹,全國先後成立城商行近150家,目前經過重組合並仍有134家。其中共有49家城商行和20家城信社,堅持市場自願原則,通過重組、聯合、收購和兼並等方式重組為11家城商行。

“收購重組不能改變城商行的功能定位,不能貪大求全,不能盲目擴張,要繼續堅守定位,聚焦目標客戶,下沈網點服務,做精做優主業。”曹宇表示。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43

民營銀行、險資舉牌、萬能險……尚福林、項俊波今天說了這些幹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2/990732.html

3月12日下午16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實習記者 袁園

3月12日下午16時,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和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三會”領導同臺回答記者提問,除了股市話題成為輿論最為關註的熱點,對於銀行和保險行業,尚福林和項俊波也拋出了不少“幹貨”,比如說關於民營銀行,再比如關於去年以來引發廣泛關註的險資舉牌潮和萬能險問題。

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試點

近兩年商業銀行經營的外部環境遇到了一些挑戰,凈利潤增速逐年放緩,現在又處在去產能、去杠桿的過程中,整個銀行業信用風險管控壓力在逐漸增大。

對此,尚福林表示,今年的重點工作:首先要促進銀行業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包括推動投貸聯動試點等。

其次,要提高銀行的資產質量,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和不良資產收益權的轉讓試點。

“我們現在貸款的總量是比較充裕的,但是貸款的周轉速度在逐年下降。通過開展不良資產的證券化和不良資產轉讓,希望可以提升銀行貸款的周轉速度,這樣可以提高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而且,還要提升銀行市場化、多元化、綜合化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再次,支持壓降銀行運營成本,提升銀行的運營能力,推動“僵屍企業”重組、整合,或者是市場化退出,降低信用杠桿,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尚福林表示。

對P2P業務,銀監會繼續加強監管

今年來,監管層加大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力度,以防止外部風險向銀行業傳染。

“當前,非法集資的形勢比較嚴峻,案件處於高發和頻發階段,作案的方式和花樣也在不斷翻新。比如像e租寶這樣一個公司,打著互聯網和P2P的幌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涉嫌非法集資,目前有關部門已經立案查處,正在追繳資產,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尚福林表示。

他還特別指出,對P2P業務,銀監會也會繼續加強監管,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治理。

尚福林提示,在參與社會金融活動的時候,必須十分審慎,要著重做好“三看”:一是看對象。看它是不是面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在籌集資金。二是看回報。看是不是承諾超常的高利回報。現在的企業情況、經濟發展情況大家都清楚,動則高達百分之十幾、甚至百分之二十幾的回報,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有涉嫌非法集資之嫌。三是看營銷。看營銷是否公開宣傳,以公開宣傳的形式募集資金。總之,看清三點以後再做審慎的投資決定。

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評級是誤判 

目前銀行業不良風險攀升,利潤不斷下滑,同時行業還面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下行的壓力,這引發了各界對於中國銀行業是否會爆發系統性風險的擔憂。

值得註意的是,國際評級機構巨頭之一的穆迪日前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穩定轉為負面,同時還將30多家中國國有企業的評級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這25家金融機構包括:3家政策性銀行、12家中資商業銀行、3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賃公司、3家證券公司和1家資產管理公司。

“防範系統性風險是銀行業監管所必須堅守的風險底線。目前,銀行業總體運行平穩,風險還是可控的。”尚福林表示,“也註意到最近有一些評級機構下調了中國的主權評級和部分金融機構的評級展望,我們感覺這是目前對中國銀行業運行情況的誤判。”

他還進一步指出,到去年底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13.45%,比年初有所提高,總體水平較高;不良貸款率1.67%,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同國際水平比較低;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181%,也就是說1塊錢的不良資產有一塊八毛一的支出,撥備充裕;行業利潤增速下降,但是盈利絕對額較高,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較強;銀行資產利潤率比較高,是1.1%,資本利潤率14.98%,高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12家新民營銀行在路上

銀監會此前表示,民營銀行會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不過,目前已經有5家民營銀行開業,但是近來並沒有新的民營銀行獲批。

對此,尚福林回答記者稱,對於新設的民營銀行,把審批權限下放給各地監管局,已經全面受理申請,並盡調審查,已經有12家進入論證階段,下一步加強政策輔導和與政府的會商等。後面還是要按照成熟一家就設立一家的原則,來推進新設的工作。

他還指出,發展民營銀行受到民間資本的高度關註,到目前為止還是按照審慎積極的原則推進試點工作,現在進入正常的審批程序。2014年試點的5家情況,運行總體平穩,為傳統的市場帶來新的活力。由於民營銀行數量規模較小,整體效果還不明顯,但取得較好的反響。

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末,5家民營銀行資產總額794億元,負債總額651億元,各項監管指標基本達標。

銀行理財資金投向最終還是到了實體經濟

據了解,近幾年銀行開發了一些理財類的金融產品,這些理財產品的利息收入會比一般的存款利息收入高,不過,在吸引投資者同時,也被人質疑存在監管套利。

“這些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最終還是到了實體經濟。這類產品當中有沒有套利的、躲避監管的?這個不排除,個別的有這種現象。但是對這種情況,我們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對於新的創新產品,我們也要要求它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準則來計提撥備。目前整體情況看,撥備還是比較充足的。”尚福林坦言。

他進一步解釋道,根據相關規定,一是金融企業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應該計提準備金。現在理財實際也分很多種情況,有的理財是向大家公開發售的,有的是對高凈值客戶發行的,就是所謂私人銀行業務,完全是委托業務,這類是不需要計提風險撥備的。因為這個風險完全由委托人承擔,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方式來處理這類業務。第二,商業銀行全部的表內風險和表外風險,這些資產風險都需要按照要求計提資本,在資本計算時這部分都要計算進去。

險資舉牌:風險整體可控

保險資金舉牌潮後,受到各方關註。今年年初股市的大跌,一些在二級市場舉牌的保險資金被套入其中。保險資金舉牌的風險到底怎樣,對整個保險行業的影響究竟如何,受到了各方的關註。記者會上,項俊波也就此問題給出了答複。

項俊波表示,監管部門也一直在高度關註險資舉牌問題。這兩年保監會按照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思路,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關於保險資金改革的監管政策。由於改革,保險資金投資的收益率從2012年的3.4%提高到去年的7.6%,達到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的最好水平。在放開保險資金投資渠道的同時,保險資金的運用依然保持了安全穩健,目前的整體風險還是可控的。

首先,險資資產結構比較好。現在保險資金的運用余額達到了11.4萬億,其中固定收益類的資產占比達到75%;二是資產質量比較好,持有債券的信用等級有90%達到AA級以上,股票、股權等權益類投資以藍籌股為主,基礎設施等投資AAA評級的占比達到了92%,有擔保的資產占到了88%,而且其中42%是商業銀行提供的擔保;三是資產流動性比較好,債券、股票還有基金等流動性比較高的資產占比達到56%,其中有34%是高流動性資產。

談到舉牌的問題,項俊波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舉牌是二級市場普通的股票投資行為,國際上保險資金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都是長線資金,包括舉牌在內的投資行為,對股票市場的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大家都知道,在國外的資本市場上75%都是機構投資者,75%的機構投資者里面有70%是保險機構,因為是長線資金,需要找很好的出口。

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險資的舉牌行為總體風險是可控的。我們有一個數字,到去年年底,一共有10家保險公司累計舉牌了3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余額是3650億元,占整個保險資金運營的余額是3.3%,5%都不到,是很小的比例。平均持股比例是10.1%,涉及的36家公司中有21家是藍籌股,投資余額占全部被舉牌股票的93%。

當然,每個問題都有兩個方面,對於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的股票,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一方面加大股權投資是今後一段時期國家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資本市場發展、降低宏觀經濟杠桿的大方向,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另一方面,也要對少數公司舉牌行為可能引發的風險保持警惕,防止投資激進所帶來的流動性和期限錯配等潛在風險。下一步我們會持續關註和監測險資的舉牌行為,強化監管措施,加強風險預警和管控,確保在規則允許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來進行操作。

萬能險:將展開風險排查

對於2015年聲名鵲起的萬能險,能險作為保險的一個產品能夠引起熱議和關註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說明大眾對保險業的認識在提高、廣大消費者保險需求的增強。萬能險在國際上是成熟的和主流的產品,同時兼具財富管理和保障的雙重功能。萬能現在美國已經有37年的歷史,中國是在2000年引入的,去年57家人身險公司開辦萬能險,占人身保險總體份額28%,和國際40%的占比仍是有差距的,相差10到15個百分點。

項俊波認為,萬能險在中國發展這麽快的有三個原因。第一,萬能險的功能比較多,具有保障和投資功能,比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保障性能更強一點,比如我國的風險保額和保單的價值比例是20%,韓國和香港大概是5%左右,高出15個百分點;第二,繳取比較靈活,投保人繳納保費以後,可以不定期、不定額的繳納保費,而且賬戶資金可以在靈活的條件下支取;第三,收益保底,通常設定的是最低保證利率,定期結算投資收益。正是因為有這三個特點,萬能險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

不過,項俊波同時表示,雖然萬能險在我國發展平穩,風險可控,但由於其繳費靈活、流動性比較強,資金在運用方面可能會出現錯配,進而引發資金流通風險。項俊波表示,對於這款產品,保險會是比較重視的,並從償付能力、產品報備、信息披露等方面實施了重點監管。而且從2014年以來,保監會先後18次對萬能險結費利率較高、存在銷售誤導等問題等15家保險公司采取了監管措施,近期保監會也會在系統內開展萬能險的風險排查,出臺規範中短期產品的監管措施,近一步發展長期儲蓄和風險保障率的業務更好地服務民生和社會保障建設,守住行業的風險底線。

  • 每日經濟新聞
  • 柴剛
  • 每經記者 朱丹丹 實習記者 袁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04

尚福林:現階段銀行業合規管理壓力有所上升

7月14日,銀監會在“2016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上提出下半年促進銀行合規經營的工作部署。近日,銀監會再次召開推進銀行業合規管理長效機制建設座談會,要求各銀行加強合規管理。

“由於內外部環境變化,現階段銀行業合規管理壓力有所上升。”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總結銀行業合規管理成效時指出。

尚福林稱,銀行合規管理建設初見成效,主要體現在合規文化建設深入推進、合規管理架構持續優化、合規制度體系初步建成、合規人員素質有所提升、合規系統建設不斷加強等方面。

在銀行業合規管理壓力有所上升的背景下,銀監會要求銀行一定要正確認識到推進合規管理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意義,並從幾個方面推進合規管理長效機制建設。

一是樹立“合規從高層做起”、“合規人人有責”的理念;二是實現“三個重要轉變”,即將短期問題整改轉化為長效機制建設、將事後補救轉化為事前防控、將外部合規要求轉化為內部管理動力;三是進一步明確“三會一層”合規治理職責分工;四是突出重點,梳理、整合、優化現有規章、制度、流程,查漏補缺,紮緊制度籠子;五是制定更加全面、系統的問責制度;六是加強保障支持,科學設置合規管理部門考核指標和考核方式,建立有效的合規激勵約束機制等;七是切實做好“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回頭看工作,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八是加強境外合規管理。

對於銀行加強境外合規管理,尚福林稱,銀行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境外發展規劃,確保合規管理能力與業務範圍、經營規模、風險特征以及監管要求相適應,保障國際化戰略實施。同時,深入了解、全面融入東道國環境,加強與監管當局的溝通,及時準確掌握當地監管規則,嚴格遵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業務。

對於加強銀行合規管理,銀監會部署下半年工作時就表示,“回頭看”是今年下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銀監會也提出要重點嚴查以下十大行為:

一是落實中央宏觀政策和監管要求不力的行為。

二是考核激勵機制不科學,重發展速度、輕風險內控的行為。

三是違規收費,增加企業融資負擔的行為。

四是熱衷當通道、做過橋、加鏈條,資金“脫實向虛”的行為。

五是違規辦理票據業務、簽訂抽屜協議、貸款“三查”執行不力等行為。

六是違規私售飛單和代理銷售,誤導或誘導購買投資產品的行為。

七是充當資金掮客,參與民間借貸和非法集資的行為。

八是操作風險管控不力,有章不循、違規操作的行為。

九是內外勾結、違法犯罪的行為。

十是瞞報或遲報重大風險案件、對相關責任人查處問責不力的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96

尚福林: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嚴守風險底線維護金融穩定

中國銀行業協會第七屆會員大會二次會議在京順利召開

2016年9月13日下午,中國銀行業協會第七屆會員大會二次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主席助理楊家才出席了會議,尚福林主席做重要講話。民政部國家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詹成付代表民政部出席了會議並講話。會議由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主持。協會會員單位、觀察員單位主要負責人,銀監會機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有關金融行業協會代表,以及新聞媒體記者等4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銀監會尚福林主席以“切實擔當社會責任 全面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題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尚主席指出,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下,經過相關各方共同努力,銀行業發展呈現穩健運行態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取得積極進展,助推落實“三去一降一補”決策部署取得明顯成效,為推動實體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但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經濟仍處在持續深度調整中。面對新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對銀行業擔當社會責任、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一切都要求銀行業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切實擔當社會責任,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擔當社會責任,一要著力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二要著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三要著力加大對薄弱領域支持力度,將普惠金融落到實處;四要著力推動精準扶貧,補齊建設小康社會短板;五要著力加強風險防範,嚴守風險底線維護金融穩定;六要著力推進守信講義,推動社會信用環境建設。

在講話中,尚主席還對中國銀行業協會如何在未來工作中擔當社會責任,加強自身建設,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提出了具體要求。尚主席指出,一個完善的銀行業監督管理體系除了政府監管之外,還需要銀行業完善的內控措施、行業自律組織及成熟的金融市場約束力量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對銀行業全面有效的監管。協會作為銀行業自律組織,是行業監管的重要輔助力量,在規範和約束銀行業經營管理方面發揮著有效補充作用。事實證明,近年來,協會在角色定位轉向、功能發揮及引領行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連續兩次被民政部評為5A級社會組織,鞏固了市場地位,也贏得了行業尊重。同時,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協會仍需要對其組織形式、人才隊伍專業化與維權服務的有效性等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努力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作用。一是進一步發揮好“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要加強行業自律,通過規範市場秩序使行業實現有序競合發展;針對反應突出的融資難融資貴、貸款附加條件不合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等問題,按照標本兼治、遠近兼顧的思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解決問題,逐步建立長效機制。要強化維權職能,在維護好行業債權的同時,維護好業務特許權,保護好知識產權。要積極溝通協調並加強政策協同職能,建立健全與有關部門、國際相關組織和國外行業協會的溝通交流常態化機制,積極參與行業國標制定,反映行業訴求,幫助行業排憂解難,為行業改革發展和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有力支持。要提升服務水平,繼續做好“百佳”、“千佳”等優秀品牌服務項目評選工作;大力做好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打造好“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這塊金字招牌,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要求做好繼續教育工作。二是持續推動功能提升。準確把握協會治理架構和管理體系,針對“職能部門、專業委員會和服務平臺”三大模塊架構,加快資源的深度整合,強化服務平臺,著力提升協會的服務質效。積極探索建立提升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合作與溝通機制,引領行業在產品創新、服務模式、授信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加強合作與交流借鑒,宣傳總結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舉措和積極成效,發揮好行業引領作用。三是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以及黨組織參與協會重大問題決策等制度安排,完善會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健全內部監督機制,成為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法人主體,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四是努力當好監管部門的助手。探索市場化發展路徑,主動承擔適合由協會提供的公共管理與集約服務職能,積極發揮協會在社會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民政部國家社會組織管理局詹成付局長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協會工作可圈可點,連續兩次在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等級評估中榮獲5A最高等級,難能可貴。這與中國銀監會的正確指導,第七屆理事會的努力,以及廣大會員單位與職工的積極參與支持是分不開的。可以說中國銀行業協會工作已經站在較高的起點上。詹局長指出,今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社會組織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並提出“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作用”,為社會組織發展及作用發揮指明了方向。中國銀行業協會“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與四個“服務”的要求是一致的。這四項核心職能很好地把握住了社會組織發展的一般規律,並結合銀行業的發展實際,定位非常好。下一步,協會在進一步推進加強行業自律、維護行業權益、開展行業協調,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強化內部自治等方面還面臨著新的任務,希望中國銀行業協會全面貫徹落實尚主席對其擔當社會責任、加強自身建設、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提出的具體要求,繼續保持與銀監會的良好互聯互動,共同發揮好社會組織與行政組織兩個輪子的力量。相信在銀監會的領導下,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在廣大會員的支持下,中國銀行業協會一定能夠在新的發展歷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會議上指出,在今後的工作中,協會要全面貫徹落實尚主席重要指示,進一步發揮“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持續推動協會功能提升,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努力當好監管部門助手。一要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二要進一步維護行業正當權益,充當行業正當權益的守護者。三要進一步協調行業重大關系,推動形成既公平競爭又互利共贏的行業秩序。四要進一步提升行業服務水平,打造規範高端的協會服務品牌。五要進一步完善協會內部治理,全面提升工作效率與履職服務能力。田會長進一步強調,協會在不同時期應有不同的工作重點。在當前經濟下行期,協會要切實維護銀行業合法權益,通過溝通協調,為銀行業發聲,有效解決逃廢債的問題,保護銀行業正當利益。

會議審議並全票通過了《中國銀行業協會2014-2015年度工作報告》,關於潘光偉擔任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非會員理事和法定代表人的議案,關於黃潤中擔任中國銀行業協會非會員理事的議案,《中國銀行業協會2015年度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及2016年度財務預算報告》以及《中國銀行業協會2016年會費收取方案》共五項議案。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25

尚福林:積極推進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

切實擔當社會責任

全面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尚福林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第七屆會員大會二次會議上的講話

2016年9月

各位代表、各位來賓、同誌們:

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中國銀行業協會第七屆會員大會二次會議。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協會在田國立會長的領導下,在各會員單位、廣大從業人員、協會秘書處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積極推動各項改革措施在銀行業落地,開創了發展新局面。在加強行業自律、維護正當權益、協調有序發展、提升服務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引領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嚴防風險、穩健發展、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贏得了業內外贊譽。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下,經過相關各方共同努力,銀行業發展呈現穩健運行態勢,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取得積極進展,助推落實“三去一降一補”決策部署取得明顯成效,為推動實體經濟更有效率、更有質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在此,我謹代表中國銀監會向協會理事會、監事會以及各會員單位、廣大銀行業從業人員、協會秘書處全體同誌表示衷心感謝!

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全球經濟仍處在持續調整中。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於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仍然備受考驗,一些跨行業、跨市場風險及風險傳染的隱患值得關註,非法集資風險依然嚴峻。面對新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和社會各界對銀行業擔當社會責任、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實力的根基、財富創造的來源,各項政策特別是金融政策必須以發展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和推動銀行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廣大人民群眾對更加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獲取普惠金融服務也提出了新期待。這一切都要求銀行業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切實擔當社會責任,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對於銀行業擔當社會責任,我講幾點意見。

一、擔當社會責任,就要著力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銀行業發揮金融功能、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最為基礎、最為重大的社會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今年上半年,銀行業將五大發展理念作為基本指針,通過信貸、理財、債券投資、信托、租賃等渠道新增資金14萬多億元,盤活存量貸款超過5500億元,發放專項建設基金約7200億元,主要用於支持“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等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和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環節;在小微企業、“三農”、綠色信貸、“金融+互聯網”等方面推出了一些新產品、探索了一些新模式,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大力支持中國制造、中國裝備、中國企業“走出去”,高技術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年末高4.3個百分點。

下一步,銀行業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增強看齊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繼續大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一是促進創新發展。要積極支持新經濟發展、新動能培育,開發適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創新信貸管理機制,適當拓寬抵質押品範圍,健全和完善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模式,提高專業化水平;積極發展“金融+互聯網”商業模式,實現線上線下有機結合,提高金融服務效率。

二是推進協調發展。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緊跟國家重點工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加強對“中國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增進經濟發展的產業協調;對“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重大戰略,提供針對性強、附加值高的一攬子綜合性金融服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大普惠金融發展力度,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做好老少邊窮地區金融服務補短板工程,盡力為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提供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三是推動綠色發展。銀監會和其他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推動綠色發展,綠色信貸已經占到全部信貸余額的8%左右,總體上看進程比較順利。下一步,銀行業應通過創新性金融制度安排,積極開展能效融資、碳排放權融資等創新金融業務,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支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鼓勵將信貸資金投放於環保、節能、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綠色產業。

四是支持開放發展。創新國際化融資模式,深化金融領域合作,打造多層次金融平臺,建立完善服務“一帶一路”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根據“走出去”企業需求優化機構布局,延伸海外金融服務的廣度與深度。五是堅持共享發展。進一步建設完善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銀行業機構體系與貼近市場需求、根植實體經濟的銀行業服務體系,提升全社會金融資源供給的均等性、公平性和可獲得性,使金融服務紅利更加普遍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二、擔當社會責任,就要著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

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是銀行業當前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最為緊要、最為迫切的社會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近年來,銀行業堅持扶優限劣,按照“一企一策”的思路,科學確定增貸、穩貸、收貸策略,支持優質企業、穩住有前途的困難企業、穩妥退出“僵屍企業”,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金融動能;積極開展“減費讓利”,截至今年3月末,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3%,同比下降1.26個百分點,融資成本降低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真金白銀的財務支持。

下一步,銀行業要在關鍵環節多下功夫。

一是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去產能。按照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原則,對產能過剩行業中有效益、有市場、有競爭力的優質企業繼續給予信貸支持;對長期虧損、失去清償力和競爭力的“僵屍企業”,制定清晰可行的資產保全計劃,穩妥有序推動企業重組整合或退出市場。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對鋼鐵煤炭等領域骨幹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二是穩妥支持實體經濟去杠桿。去杠桿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基礎,其本質在於提高資金等要素的流動性與生產率。銀行業應站在推進自身金融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突破傳統信貸融資業務模式,推動企業按照市場規律開展債務清理和債務整合,在債券、並購等業務上加強創新改革,滿足企業兼並重組不同階段的合理融資需求;通過建立健全債權人委員會制度、聯合授信機制、組團聯合授信模式,加強信息共享和授信協作,防止企業杠桿率超過合理水平。今年年初監管工作會議中,銀監會對推進債權人委員會制度做了專門部署。實踐證明,這項制度對於債權銀行共同研判、確定針對不同企業的增貸、穩貸、減貸措施發揮了顯著效果,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以及去杠桿、解決僵屍企業問題等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後,銀行業應更加積極主動運用好該機制,銀行業協會也要利用自身優勢發揮組織協調職能。

三是紮實推進投貸聯動試點。眾所周知,傳統投行業務靠投資成功的高回報率來覆蓋風險和實現盈利,與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完全不一樣。為利用好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比較優勢,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模式,我們研究提出了投貸聯動,以解決以往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難以深度結合的問題,更好支持高科技創新企業,充分利用銀行自身優勢來推進結構性改革和創新發展。目前,已經有10家銀行和5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開展投貸聯動試點,探索建立服務科技創新的投貸聯動機制。下一步,將允許有條件的銀行設立子公司從事科技創新創業股權投資,通過並表綜合算大賬的方式,用投資收益對沖貸款風險損失;同時,進一步深入研究如何投、怎樣貸、業務模式怎樣設計,切實管控好投貸聯動可能帶來的風險隱患,做到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優勢互補和取長補短。

四是努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融資難、融資貴是社會上對銀行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也是國際性難題。經反複分析調查發現,融資難主要還是難在信息不對稱上,缺少公共企業信息平臺等;融資貴主要還是環節太多,層層加價。下一步,銀行業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多措並舉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指導意見》,將努力推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作為銀行業解答“融資貴”難題的必修課。通過減少不合理收費降低融資成本,嚴格執行“七不準、四公開”等規定,嚴禁在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項目,合理穩妥定價必要的收費項目。通過創新授信體制機制降低融資成本,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優化完善信用評級體系,簡化審批流程,降低授信管理運營成本;完善政策性擔保體系,增加信用貸款,改進續貸管理,降低增信和續貸等環節的成本。通過縮短鏈條降低融資成本,清理各類融資“通道”業務,減少搭橋融資行為,杜絕層層加價。通過管控中間環節降低融資成本,嚴格控制各類授信證明登記查詢等環節,推動有關中間環節合理定價、清減費用,共同營造降低融資成本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擔當社會責任,就要著力加大對薄弱領域支持力度,將普惠金融落到實處

支持薄弱領域,做實普惠金融是銀行業服務人民群眾最為直接的社會責任。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2015年,國務院專門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普惠金融列為國家戰略;李克強總理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近年來,銀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以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領域為突破口,積極推動小微企業貸款連續實現“三個不低於”目標,“三農”金融服務連續實現“兩個不低於”目標。截至今年6月末,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約25萬億元,涉農貸款余額超過27萬億元;在縣、鄉鎮一級,已經可以做到機構覆蓋和服務覆蓋;在部分地區已經形成了行政村的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

下一步,銀行業要深入系統總結推廣成功經驗,繼續下大力氣破難題、啃“硬骨頭”,確保普惠金融發展目標如期實現。

一是健全完善鼓勵發展普惠金融的體制機制。要堅持正向激勵原則,健全完善差異化監管政策,調動銀行業開展普惠金融的內生積極性。堅持市場化方向,實行機構創新降低成本與政府扶持分攤成本相結合,增強普惠金融發展的可持續性。堅持自力更生原則,引導銀行業強化金融知識普及,提高會用金融、善用金融的能力,更好發揮金融服務對改進生產、改善生活的“造血功能”。

二是註重總結推廣特色經驗。近年來,銀行業對金融服務薄弱領域、偏遠地區和弱勢群體,探索了不少有效做法,比如通過雙基聯動、網格覆蓋等方式,將基層政權組織與基層金融服務聯系起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用約束問題;通過設便民服務點、開流動服務車、創新“馬背銀行”與“拎包銀行”等做法,打通邊遠地區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通過錯峰上班、錯時上門等方式,解決銀行服務與客戶工作時間沖突問題等等。很多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國情實際,要認真深入總結,大力全面推廣,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是進一步破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題。創新大額存單、可轉換票據、集合債券等產品,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向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創新融資工具,擴大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規模,探索其他動產質押融資試點,打通小微企業融資缺乏增信手段的瓶頸;合理設定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期限,推廣無還本續貸、循環貸款、分期償還本金、收回再貸、展期續貸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貸款與用款期限錯配問題;支持各地建立應急轉貸、風險補償、政策性擔保等機制,完善小微企業和“三農”風險成本分攤機制,鼓勵合理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充分激發和調動銀行業破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題的內在積極性。

四是持續改善消費金融服務。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為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進展。銀行業要結合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與農村消費等領域的需求,積極創新和改進符合相應消費群體特點的差異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打造集消費、理財、融資、投資等業務於一體的金融服務平臺;支持發展消費信貸,鼓勵符合條件的銀行成立消費金融公司;支持消費領域自主品牌建設,促進消費升級。

四、擔當社會責任,就要著力推動精準扶貧,補齊建設小康社會短板

發展扶貧金融,推動精準扶貧是銀行業助推補齊建設小康社會短板義不容辭且十分急迫的社會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成敗系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近些年,銀行業在精準扶貧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扶貧金融仍然是我國銀行業發展中的一塊短板,同時有望成為其轉型發展的新藍海。銀行業應著力突出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和特殊群體的特惠政策安排,讓他們獲得更加實惠的金融服務。

一是拓寬金融扶貧覆蓋面。應在具備條件的貧困地區優先推動機構網點鄉鎮全覆蓋和金融服務行政村“村村通”,主動對接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產業、異地扶貧搬遷等領域的金融服務需求。

二是加強精準扶貧力度。認真落實“四單”工作要求,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三是大力發展扶貧小額信貸。要制定專門的扶貧小額信貸管理辦法,設立扶貧小額信貸綠色通道,沿用農戶小額信貸的良好做法,結合實際創新扶貧小額信貸管理方式;合理確定扶貧小額信貸的不良貸款容忍度,促進提升服務效率、有效管控風險。

四是充分發揮各類銀行業機構助推脫貧攻堅的積極作用。農業銀行要繼續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郵政儲蓄銀行要逐步擴大涉農業務範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要依托網點多、覆蓋廣的優勢,其它銀行業金融機構也要積極挖掘潛力,形成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合作金融聯合協作開展脫貧攻堅的良好格局。

五、擔當社會責任,就要著力加強風險防範,嚴守風險底線維護金融穩定

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是銀行業最根本、最核心的社會責任。國際金融危機從正反兩方面表明,發生危機將對經濟、社會帶來重大影響,對金融消費者直接帶來重大利益損失,維護金融穩定是對金融消費者利益最有效的保護。近年來,銀行業積累的一些壓力已經越來越多地反應到信貸質量上,這要求銀行業應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加強風險管控。要防止信用風險傳染擴大,對產能過剩的一些企業和“僵屍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加強對房地產信貸壓力測試和風險測試,嚴防關聯企業貸款、擔保圈企業貸款及循環擔保貸款風險。要防範好流動性風險,加強對同業和理財在內的各業務條線的流動性風險的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要防範交叉金融產品風險,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風險評估和管控,高度重視防範隱匿、轉嫁和放大風險,築牢與非銀行金融機構、民間融資活動之間的防火墻。要嚴密防範操作風險,以全面開展“兩個加強、兩個遏制”為抓手,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合規經營,加強對員工行為的管控,嚴禁員工違規參與各類集資活動,應敬畏法律、嚴守規矩、照章辦事。

二是多措並舉消化處置不良資產。嚴格控制資產質量風險,遏制不良貸款上升。在傳統方式之外尋求多種渠道處置不良資產,借助信貸資產證券化和信貸資產轉讓等方式努力盤活存量貸款,用好用足貸款核銷等政策空間,探索擴大銀行不良資產受讓主體,利用資產管理公司等渠道探索開展不良貸款批量化、市場化處置,有效騰挪更多的信貸資源用於服務實體經濟。

三是持續提高風險損失消化吸收能力。化解風險應由單純的“防、堵”調整為“抓風險”和“促發展”兩條腿走路,著力加強內控管理,提高風險防範能力。同時,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向創新發展要效益,向優質服務要效益,合理調減分紅壓力,增強抵禦和處置風險的財務實力,多渠道補充銀行核心和非核心資本,提高損失吸收能力。

六、擔當社會責任,就要著力推進守信講義,推動社會信用環境建設

推進建設守信講義文化是銀行業作為信用中介改善市場基礎環境必不可少的社會責任。“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市場經濟本身是法治經濟,也是信用經濟;一旦社會信用大環境遭到破壞,整個社會的運轉成本都會極大提升。銀行業是經營信用的行業,不僅要把誠信經營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做好守信講義的表率,還要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社會的誠信文化建設,為自身生存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一是加強誠信體制建設。要成立誠信建設領導小組,由一名高級管理人員擔任負責人,指導和協調相關工作;要明確牽頭部門,負責組織推動誠信建設各項工作;要將誠信建設落實情況納入考核評價體系,督促各業務條線和各級分支機構深入開展誠信經營,維護和營造市場信用環境。

二是鞏固誠信經營形象。要以客戶為中心,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整體業務水平,向品牌化服務發展。向消費者以及同業、中介服務等合作機構推介的產品和業務信息要真實、完整,不得虛假宣傳。要嚴格落實告知義務,尊重消費者自主選擇,不得違背消費者意願搭售產品和服務及附加其他不合理條件。要公平對待消費者,防止出現歧視性產品或服務;規範銷售、代銷業務管理,嚴格執行理財產品銷售專區管理制度,認真落實銷售專區產品銷售“雙錄”有關要求,杜絕虛假承諾、誤導銷售和欺詐營銷。

三是強化誠信信息披露。行業經營發展重大事項、業務服務變更調整、新型產品上市發售等信息,要通過多種渠道及時向社會公告。要進一步理順體制,發揮好銀行業新聞信息中心作用,主動發聲,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維護銀行業社會形象。

四是推動誠信文化建設。企業逃廢債會對整個社會信用環境造成破壞,進而對整個市場經濟體系造成破壞,後果非常嚴重。對此我們要認真對待,共同努力,推動信息防範的建設。下一步,銀行業應有力打擊逃廢債,對存在現實或潛在惡意逃廢債風險的企業認真做好監測防控工作,對惡意逃廢債行為真正做到動態管理、源頭管控、有力打擊,要使守信者受到鼓勵,使失信者受到懲罰。

最後,擔當社會責任,就要著力加強銀行業協會自身建設,發揮行業引領作用。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指出,激發社會組織內在活力和發展動力,促進社會組織真正成為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促進和諧的重要力量。這就要求協會要謀劃長遠發展戰略,進一步激發活力,積極發揮市場引領作用。

國際金融監管的經驗表明,一個完善的銀行業監督管理體系除了政府監管之外,還需要銀行業完善的內控措施、行業自律組織及成熟的金融市場約束力量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對銀行業全面有效的監管。協會作為銀行業自律組織,是行業監管的重要輔助力量,在規範和約束行業經營管理方面發揮著有效補充作用。事實證明,近年來,協會在角色定位轉向、功能發揮及引領行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連續兩次被民政部評為5A級社會組織,鞏固了市場地位,也贏得了行業尊重。

同時,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協會仍需要對其組織形式、人才隊伍專業化與維權服務的有效性等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努力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的作用。

一是進一步發揮好“自律、維權、協調、服務”職能。要加強行業自律,通過規範市場秩序使行業實現有序競合發展;針對反應突出的融資難融資貴、貸款附加條件不合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等問題,按照標本兼治、遠近兼顧的思路,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解決問題,逐步建立長效機制;推動建立企業共享信息平臺,搭建起行業與企業的橋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要強化維權職能,在維護好行業債權的同時,維護好業務特許權,保護好知識產權;進一步完善和推動債權人委員會制度,發揮在其中的協調作用。要積極溝通協調並加強政策協同職能,建立健全與有關部門、國際相關組織和國外行業協會的溝通交流常態化機制,積極參與行業國標制定,反映行業訴求,幫助行業排憂解難,為行業改革發展和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有力支持。同時,為發展中國家銀行業提供培訓或者顧問服務等,積極促進國際銀行業加強合作。要提升服務水平,繼續做好“百佳”、“千佳”等優秀品牌服務項目評選工作;大力做好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打造好“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這塊金字招牌,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考試要求做好繼續教育工作。

二是持續推動功能提升。準確把握協會治理架構和管理體系,針對“職能部門、專業委員會和服務平臺”三大模塊架構,加快資源的深度整合,強化服務平臺,著力提升協會的服務質效。積極探索建立提升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合作與溝通機制。積極發揮在普惠金融中的作用,協調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引領行業在產品創新、服務模式、授信管理、風險防控等方面加強合作與交流借鑒,宣傳總結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舉措和積極成效,發揮好行業引領作用。

三是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以及黨組織參與協會重大問題決策等制度安排,完善會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落實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和民主管理,健全內部監督機制,成為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法人主體,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四是努力當好監管部門的助手。一些地方銀行業協會在某些方面已經做了探索,比如為理財產品提供一些法律顧問等。下一步應繼續探索市場化發展路徑,主動承擔適合由協會提供的公共管理與集約服務職能,積極發揮協會在社會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誌們,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依然錯綜複雜,銀行業改革發展任重而道遠,應積極強化合力,勇於變革、銳意創新,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不忘初心,繼續在切實擔當社會責任、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最後,本次會議將完成協會專職副會長和秘書長人選的新老更替工作,衷心希望新的領導班子再接再厲,敬業奉獻,團結帶領會員單位和全體員工進一步把協會工作做得更好!

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0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