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四种货币将实现跨境支付结算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3/110120712.html


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3月16日正式运行,首先开通港元、美元、欧元和英镑跨境支付业务

  【《财经网》专稿/实习记者 宋晶 记者 于宁】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3月12日宣布,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将于3月16日正式运行,这标志着两地覆盖多币种的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机制将全面启动。
根据双方近日签订的《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谅解备忘录》,两地将首先开通港元、美元、欧元和英镑四个币种的跨境支付业务,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是否开通其他币种的跨境支付业务。
其中,中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通过两地代理行与香港的港元、美元及欧元即时支付系统进行连接后,两地参与银行可分别通过各自的支付系统发起和接收相应货币 的跨境支付业务。中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通过内地代理行与其香港指定代理行的网络进行连接,两地参与银行可分别通过中国境内外币支付系统和香港指定代理行的 网络,发起和接收英镑的跨境支付业务。
该合作机制的建立,可为亚洲区内银行提供同时区的支付渠道,有利于提高两地跨境多种货币支付的效率和降低两地跨境支付的风险和成本。同时,该项安排也有助于两地的参与银行提高其资金运用效率,增强其资金管理及跨境支付业务的竞争力,进一步密切两地的
经济金融联系。
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李建英在接受《财经》记者的采访时说,这个安排将内地与香港的多种货币跨境清算的覆盖面扩大到内地各大省市,为香港加强与内地金融设施的合作迈出新的一步,也有助于香港发展成为亚太区内的支付枢纽。
李建英介绍说,金管局和人民银行一直探讨加强两地多种货币资金流通的可能性,具体到此项安排的准备工作大约用了半年时间,包括就互通形式、合作币种、推 出时间等方面进行沟通,商定两地银行之间操作形式和收费原则,以及进行技术开发及其他准备工作。由于此次安排涉及的两地参与代理银行众多,在协调各方在具 体问题上达成共识方面,挑战较大。
目前,港元、美元、欧元和英镑的内地代理结算银行分别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其香港指定代理行分别为中国建设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银行(香港)、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和
花旗银行(香港)。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一安排有利于降低内地四家代理行的结算成本,提高其外汇业务的竞争力,或对内地其他银行的外币结算业务形成较大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前召开的央行支付结算工作会议上,苏宁副行长提出要研究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机制,适时建立符合我国对外开放需要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21

深圳隐形首富通过中国平安实现财富大幅增值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crz/20090319/10015997266.shtml


  深圳隐形首富林立家底解密

  接近林立的一位华林证券高管告诉时代周报,有银行从业经历的林立,2000年开始投资金融领域,由于银行工作的背景和股票市场掘得第一桶金的刺激,林立的发家之路与投资和股票市场联系在一起。 

  时代周报记者 毛瀚民 发自深圳

  尽管身为深圳首富,深圳立业集团董事长林立却极少进入公众视野。

  2007胡润百富榜,低调神秘的平安保险股东林立身家140亿元。

  深圳隐形首富林立,不仅通过中国平安(37.51,0.95,2.60%)实现了财富大幅增值,同时是华林证券实际控制人。

  长袖善舞

  根据公开资料,这位出生于广东紫金县的低调人士,1979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某县分支机构当会计员,此后曾在当地及深圳的银行系统任职,然后 又辞职开始创业历程,而创办的立业集团在普通民众中声名远远不算显赫,但通过投资金融业和实业领域的电力、医药、房地产行业,立业集团在不张扬中积累了雄 厚实力。

  2008年,天富热电(8.62,0.35,4.23%)的 一纸公告,使得深圳立业集团的能源投资计划浮出水面。该公告称,天富热电将与深圳立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立业)成立一新能源公司,新公司名为“新 疆天立能源有限公司”,取意自双方公司名称首字。新公司注册资金4亿元,其中深圳立业出资2.4亿元,占有60%的股权。

  “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工,深圳立业方面也有管理人员派往新疆。”3月11日,深圳立业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

  在合资公司中,项目由天富热电启动,但天富热电却放弃了控股权,仅占40%的股比。有分析人士认为,“不排除将来将这部分资产打包上市的可能,林立比较擅长资本运作。”

  除参与创办深圳市怡景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外,林立的绝大部分轨迹都是穿梭于各种投资公司和金融企业。

  1995年4月,林立出资970万元,与人共同注册成立深圳市立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此后,立业先后进行过12次工商资料变更,其中股东变更5次。目前更名为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8亿元,林立拥有立业集团超过93.33%的控制权。

  工商资料显示,林立投资范围极为广泛。除立业集团经营涉及电力、高科技、房地产、物资供销、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通信产品等近十类之外,接近林立的人士披露,林立在深圳、南京、武汉、长沙、四川、重庆和南沙等众多地区广泛涉猎投资。

  在电力行业,2004年立业投资将南京电力变压器厂改制为南京立业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该公司网站资料显示,其目前为港资独资企业,注册资本8000万元,总资产4亿元。

  在医药行业,2001年10月,立业投资对南京第五制药厂进行改制,成立南京立业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首期为8000万元。

  在房地产行业,除投资深圳多处房产外,林立在武汉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武汉汉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也有数千万元的资产。此外,接近林立的人士介绍,林立在长沙曾投资大块地皮,获利在6亿元以上。

  主要从事商业流通领域风险投资的深圳市融通供应链商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立业集团出资50%,注册资料上的股东分别为武汉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武汉汉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各出资5000万元)。

  平安股权竞拍谜团

  目前,林立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广东发展银行、华林证券、平安保险的股权,其中华林证券还持有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权。

  2000年,林立参股成为广东发展银行十大股东之一。

  2003年,立业集团、深圳怡景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希格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相互关联的民企从地方国资部门手中收购了江门证券,三家公司 分别持有24.78%、19.95%和7.31%的股份。2003年2月9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江门证券的注册资本金由5600万元增至80700 万元,增资扩股后更名为“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此后,林立成为华林证券的实际控制人。

  2003年,平安第一大股东、持股16.09%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出于符合保险业单一股东持股不超过10%的政策法规及深圳市国企战略重组的 需要,在深圳市产权交易所以每股不低于5.93元的价格挂牌出售8800万股平安股份,约合平安总股本的3.6%。最终股权为林立控制的立业集团获得,估 计转让股权总价超过5亿元。

  2006年8月24日,在平安保险香港上市公司公布的2006年中报中,首次披露作为监事的林立因持有立业集团超过93.33%的控制权而间接持有平安保险1.76亿股股权,占总股本的2.4%,林立因此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

  林立当初如何获得8800万股平安股份,是外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也为林立蒙上了神秘面纱。此前曾有种种围绕平安保险上市之前股权变更的揣测,一度有分析人士认为,林立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代持平安股票。

  “一个这么没有实力的公司为什么可以拍到平保股权?如果说价高者得,可是价高吗?如果说是眼光,据我所知,有眼光者至少还有朱保国(太太药业老 板),当时已经是财名显赫了。”据知情人士分析,当初林立购买平安保险的资金,主要是来自银行贷款,而在拍卖的整个过程中,深圳投资管理公司不断变更准入 条件,直到所有其他竞争者受条件限制而出局。当时深圳另一位富豪级人物朱保国就是在最后关头,被一条不得有外资(含港资)成分规定淘汰出局。

  “立业系”错综复杂

  立业集团的历史路径极为复杂。公司资本结构变换和资产迅速扩张的时间点,又与对外资本操作的关键时机存在“巧合”。

  立业注册资金为1.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投资兴办各类实业、经营国内商业、各类信息咨询及物业管理等,看起来它和另两家一起掌控华林证券的民企所操行业各不相同,似无关联。

  据立业在深圳市工商局最新的注册登记资料显示:华林证券的第三大股东希格玛计算机是立业投资的第一大股东,出资7020万元、持股39%;华林 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怡景食品是立业投资的第二大股东,出资5860万元、持股32.56%;华林证券的第一大股东立业投资,其当家人林立以自然人身份名列立 业第三大股东,出资3920万元、持股比例为21.78%。

  值得注意的是,希格玛计算机及怡景食品成为立业股东的时间非常短,相关资料的变更是在2003年3月才完成的。同样在今年3月,林立主持召开了 立业公司的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定把注册资本从5120万元增加到1.8亿元,其中希格玛计算机和怡景食品各投7020万元和5860万元。和发生重大变 化的2003年3月相对应的是,华林证券2003年2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增资扩股,2003年4月拿到营业执照。

  记者翻看了立业的企业档案,试图梳理出其成长脉络,但频频出现的“审核文书,您无权查阅”字样使得资料背后的真实故事不能清晰再现。两位与林立 同姓的立业董事会成员,行踪值得注意:曾是立业董事会成员的林丛,两年间把以35万元买下的立业公司10%股权变现为1200万元。同样曾是立业董事会成 员的林潜,现为怡景食品公司总经理。

  涉案悬疑

  公众视野中的林立,和现实生活中的林立有多大距离?

  林立早在1979年就在广东某县的中国人民银行当会计员,此后在当地农行任职,1986年后在中国银行(3.45,0.02,0.58%)深圳市某支行相继任股长和科长,直到1992年才去了深圳某贸易公司当副经理。林立的银行从业经验超过10年。

  消息人士告诉时代周报,深圳隐形富豪林立在去年曾几乎落马。

  “2008年3月,广东省江门市执法部门逮捕了华林证券江门总部的总经理,随即又搜查了深圳立业集团林立的办公室,而林立事先得到内部消息得以 逃脱,从此很少回自己的公司。”据这位消息人士称, 林立被调查的理由是因几年前其伙同情妇王某某(其公司律师)私刻公章,侵吞他人股东投资款3000万元一事败露。记者未从其他渠道证实上述事件。

  据内部人称,在2003年2月,林立通过多种渠道仅仅出资3000万元就将当年全国净资产收益率前10名的江门证券公司收入囊中,而当时的江门证券市值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此后,江门证券公司更名为华林证券之后,2003年2月,林立又将其注册资金由5600万元增至8.07亿元!同年3月,林立又动用5亿元将中国平安8800万股份竞拍到手。

  这一前一后,需真金白银12亿元以上,据其内部人称,当时林立的全部家身也就几百万,巨额资金或许和华林证券平台上的违规挪用有一定关联。 2006年3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限制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的决定》,华林证券因“挪用客户交易结算金”和“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被暂停保荐、 承销、证券开户代理业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3

华能国际一季度净利5.5亿实现扭亏 23.48亿收购京津两大电企守环渤海圈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23/HTML_0R8X77500AP3_1.html


一季度扭亏

在刚刚开过不久的华能国际(00902.HK)年报记者会上,董事长曹培玺说2009年的首 要任务是扭亏为盈。在不到一个月时间,一季度实际已经实现盈利。华能国际公布,一季度股东应占净利润5.499亿元,同比增长127.27%,增长原因 为:内地业务2008年下半年电价调整的翘尾影响。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华能国际第一季扭亏主要原因在于电价上涨与煤价下跌。因目前市场煤价已高于第一季价格,如果主要盈利指标维持在目前状态,第 一季度业绩可能是2009年全年最好的一个季度,接下来如果合同煤价格上升超过原来预测(目前估计有5%),电价可能上调,或者对华能国际是正面催化剂。

从一季报中可以看出,华能国际期末其他流动负债较期初增加95.92%,原因则是发行了50亿元短期融资券。截至3月底,按中国会计准则,华能国际负债1258.11亿元,而资产则为1683.42亿元,资产负债率74.74%。

“华能国际的资产负债率在几家电力公司来看,还属比较合理的。一般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80%以内都可以接受。电力企业通常自己认为其合理资产负债率在70%-75%。”日本某证券公司研究华能电际的分析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该分析师表示,由于电力是政府支持行业,也是这次刺激经济重点要偏向的行业,投资回报较长远,资本性开支较大,依靠自身资金支持较大规模的建设比较难,所以大多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愿意为电力企业提供贷款,在于它们一般都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此外,国内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关于电煤合同价谈判迟迟没有定论。

4月22日,据本报记者从公司高层得到的可靠消息,华能国际首季盈利5.499亿元,执行的合同煤价格仍然是按照去年12月份重点合同煤价格估算得出的,这个价格比去年第一季度有略微上浮。“目前,华能国际的电煤重点合同尚未签订,双方仍在谈判中。”该公司高层表示。

一季报显示,华能国际在业绩期期末的预付款较期初增加93.68%,公司解释是预付未结算煤款增加。

“华能国际去年的合同煤平均价格为504.05元/吨,市场煤平均价格为673.75元/吨,董事长曾表示,接受电煤价格底线为与去年持平,也就是说,如果电价维持去年调整后的水平,对华能国际的盈利影响应该是正面的。”上述分析师称。

花 旗报告指出,华能国际今年首季煤消耗量1630万吨,其中56%为每吨473元的合同煤,其余44%来自每吨540元的市场煤,平均每单位燃料成本 219.9元每兆瓦时,按季跌13.9%。花旗认为,虽然现在华能仍未签订重点煤合同,首季仍沿用去年底合约价格,但估计2009年合约价应与去年末水平 相若,而2008年末至今,秦皇岛合同煤价已下跌3%。花旗表示,华能燃煤成本每下降1%,则全年纯利可增加3.75亿元。

两大并购23.48亿

就在公布一季度业绩次日,华能国际宣布,将收购关联方于北京和天津两个项目的权益,两项收购共作价23.48亿元。

“23.48亿元的交易完成后,应该不会给华能国际带来融资压力。因为第一季度报披露,华能国际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9.8亿元,而接下来还可能会产生正面的现金流流入。”上述分析师称。

根据公告,华能国际与华能集团签署杨柳青热电转让协议,作价10.76亿元,以自有资金支付。杨柳青热电控股股东华能集团持有55%权益,投资总额为8.585亿元。

同日,华能国际还宣布,与北京热电第一大股东华能开发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收购其持有的北京热电41%的股权,代价为12.72亿元,均以自有资金支付。华能开发在北京热电的投资金额为6.56亿元。

“此次转让,是华能国际实行开发与收购并重的发展策略的延续。收购完成后,将扩大华能国际的经营规模和地域范围,增加盈利能力,以收购电力资产进一步扩大规模经营优势,增加市场份额,将有利于提高华能国际的竞争力。”

华能国际表示,此次转让将使公司进入北京与天津电力市场,巩固环渤海经济圈的市场地位。

北京热电装机容量845兆瓦,去年税后利润总额3.15亿元,杨柳青热电装机容量1200兆瓦,去年税后利润1663万元。转让完成后,华能国际的权益装机容量将增加1006.45兆瓦,总权益装机容量将由3月底的39203兆瓦,增加至40209.45兆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1

巧借股权并购杠杆 中国奥园实现低成本拿地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08/20090708030319838.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当市场焦点都集中在土地拍卖场上那惊人的天价“地王”时,中国奥园(03883,HK)却悄然地利用并购战略,低于当时拍卖价的频繁拿地。

        中国奥园昨天又宣布收购世纪协润投资公司41.33%已发行股本,代价为3.7亿元人民币;同时向世纪协润授出一笔4.6亿元人民币短期贷款。

        世 纪协润拥有北京王府世纪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府世纪)90%的权益,王府世纪则持有拥有北京朝阳区项目公司38%的股本权益,其旗下的项目用地将开 发成商业以及酒店综合大楼,该项目处于北京核心CBD区域,据悉项目建筑面积达247646.3平方米。

        纵观奥园近2个月抄底行动,可谓是高歌猛进,节节胜利。三次激进的并购战,斥资人民币约13.7亿元,获得了一批具有相当潜力的物业。

        据了解,中国奥园间接买下的这块土地,从2004年取得到2008年期间因开发商缺钱而停工,经过多次的转让并购,最终被“走中端物业路线”的北京开发商首开股份拥有。2008年4月,首开股份以4.587亿元将其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世纪协润公司。

        而 王府世纪和世纪协润均为同一老板。一方面,作为一家房产规模不大的王府世纪来说,根本不能吃下这块大项目,除去股权收购款之外,还需工程款等各种杂款,仍 需付出15亿元;另一方面,对于资金紧缺的世纪协润来说,此次,奥园出手3.7亿元,外加4.6亿元的贷款,债务上将会得到缓解。

        根据奥园公告显示,紧随收购及垫款完成后,买方及卖方将成为合营伙伴;世纪协润将进行公司重组,重组后世纪协润将增持其项目公司的股权。

        不仅此次出让股权的世纪协润,资金紧缺,此前奥园先后夺得的两项广东项目,卖方也是负债累累。

        由 于金融危机,导致雷曼兄弟破产,受其牵联的天誉置业不得不忍痛割爱低价贱卖天河项目80%的股权,以偿还2.2亿港元债务。5月下旬,奥园以3.6亿元的 价格成功收购了广州天河北一总建筑面积为11.3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并表示将在此地块上兴建高端商业以及写字楼的大型商业项目。初略计算,该地块楼面地 价仅为4000多元/平方米。

        而深陷双重债务危机的昌盛中国,起初也是传言卖掉旗下物业广州中华广场还债,最终以折扣1.5亿元,贱卖了中山项目地。6月19日,奥园以6.4亿元,低于当年的拍卖价1.5亿元,夺得中山的一块靓地。

        市场回暖,土地拍卖会上土地价格节节攀升,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地王”,而奥园却能够通过并购低成本频繁拿地,据奥园2008年的年报显示,截止2008年年底,该公司拥有土地储备约560万平方米,足以应付未来5~7年发展的需要。

        当初,尽管成功上市,但作为典型以住宅发展的企业而言,奥园缺乏一定的土地储备。基于此,奥园曾多次加大力度寻找项目合作进行广告投放,收到成效不大。2008年4月,奥园定制计划以收购项目公司股权或收购房地产集团公司股权为合作形式购买土地。

        目前来看,股权并购策略效果不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47

周文耀:深港交易互联“技术上暂难实现”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13/HTML_1NODR3USRBG7_1.html


8月12日,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称“港交所”)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业绩,由于现货市场活动减少,与成交额有关的收益也相应减少,加上利息收益下跌令投资收益净额缩小,港交所上半年纯利为22亿港元,同比下跌26%。

即 将于明年初退休的港交所现任行政总裁周文耀笑言,这次并不是他最后一次主持业绩记者会,明年1月12日还会和大家见面。不过谈到港交所的2010年 -2012年发展计划,他表示,“未来三年计划的大方向要问李先生(即港交所新任行政总裁李小加),他10月份到位就会研究有关问题。”

今年7月份,深圳金融办牵头制定关于深港资本市场突破性合作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深圳交易所与港交所实行连线交易、深交所B股和港交所H股相互挂牌交易,以及深交所成为红筹公司发行A股试点等。

不过对上述方案,周文耀的回答却有些令人意外:“人民币现在还不能自由兑换,如果深港两个交易系统以不同的货币做基础,在技术上是难以连接的。”

33只IPO在排队

2009 年前6个月,在香港主板新上市的公司有 18家,包括 4 家从创业板转往主板的公司,而创业板没有新上市公司,集资总额达2174 亿港元,其中首次公开招股筹集的资金有176 亿港元。

根 据周文耀透露的最新数据,今年1-7月,香港股本证券集资总额达2857亿港元。仅8月份就新增8间公司递交了上市申请,目前已经接纳的申请有33家,而 正在审理的上市申请数目共有25家,有6家原则上已经获批准但还未上市。截至7月底,今年共有19间新上市公司在港挂牌。

周文耀强调,自己 并没有“水晶球”,无法预测未来资本市场的走势。他说,今年第二季度的情况明显比第一季度好,利润回升64%超过13亿港元。如果下半年的情况顺着第二季 度的势头发展,预计港交所下半年的业绩会优于上半年。今年第一季港股日均成交额达440亿港元,第二季就大幅回升至710亿港元,但仍然低于去年第一季度 980亿港元的高峰,不过今年8月份首10个成交日的日均成交金额已接近880亿港元。

根据港交所的业绩报告,今年前六个月,主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约 581亿港元,创业板则约1.96 亿港元。由于市场气氛好转及资金充裕带动,第二季大市交易活动显著回升,而非经济基本因素有所改善。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额及期交所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较上一季分别增加60%及18%。集资活动在第二季亦重获动力,股本集资总额约是第一季的11倍。

“大量资金流入,市况转趋活跃,更多公司向港交所咨询上市事宜,包括一些保险公司和银行,如果这些公司在下半年能成功上市,其规模要大于在上半年上市的公司。”周文耀透露。

对于港交所目前研究简化上市程序的做法,周文耀强调,简化程序不等于降低上市要求。上市公司的盈利标准始终会有一定准则,目前已重新要求香港证监会考虑容许申请上市的公司,以电子方式刊发招股文件,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也答应会认真考虑。

深港系统技术上难以连接

关于此前传出的深港交易系统连线的讨论,周文耀认为目前在技术上还难以实现。而港交所上市科主管狄勤思则表示,目前只能以申请到香港发行H股的形式,让内地股份在香港上市,不过让B、H股互相挂牌是中国证监会可以考虑的方案之一,不过双方未对此进行过深入探讨。

尽管目前深港交易系统连线的事情八字还没一撇,不过港交所业务中的内地因素越来越浓厚。


根据港交所提供的数据,目前内地相关股份占香港市场股本证券成交额的比例超过70%,而在目前香港上市的35只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中,有7只的相关资产为中国相关指数,内地相关衍生产品占成交合约超过40%,另外有55%的股票期权类别均以内地股份为正股。

今年下半年,港交所会考虑接纳内地公司的财务报表由内地核数师审核。周文耀指出,接纳中国会计准则可以减低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的开支,因为中国的会计准则逐步提升接近国际会计水平,而市场就此一直有共识推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1

TCL发力工业地产:依托万通新创实现土地增值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5/yNMDAwMDE5MDUyNg.html


三年的运筹帏幄,万通实业的工业地产“蓝图”终于拉开了序幕。

7月30日,万通实业与TCL集团共同签署了《进 一步推进工业地产领域合作之框架协议》,根据协议,TCL集团将陆续向双方合资的万通新创工业资源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万通新创)注入旗下优质工业物业,万 通实业也将提供种子资金发起基金,为万通新创提供充足资金,而双方将力推万通新创上市或发起REITs。

据了解,万通实业与TCL集团早在2008年初就分别出资55%、45%,共计2.5亿元注册了万通新创公司。

TCL土储注入万通新创

2008年,位于无锡工业园的TCL工厂的招牌悄然被“万通工社”所替代,万通新创公司成为这里的主人。“万通工社”是以工业生产为主,综合研发、娱乐、学习、餐饮、购物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综合性工业社区。

对此,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与万通实业董事长冯仑看来,“万通工社”为工业地产开发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与模式。

“万通工社建设之前,TCL的厂房使用率仅为60%,这也是中国众多制造业厂房所面临的普遍的资源浪费问题,而专业地产公司更懂得如何利用土地。”李东生说。

李 东生表示,此举主要为盘活土地,降低固定资产持有比例,通过对非盈利资产、固定资产的优化组合完成从制造型企业到创造型企业的转型,并通过整合和发挥旗下 丰富的工业土地储备,借助万通实业的专业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工业地产的使用效率和增值空间,实现轻资产化运作,从而提升TCL集团整体运营效率。

对于万通实业来说,可以通过此举,充分发挥其专业化投资和地产开发的优势,实现企业快速增长并成为行业领先者的目标。

据了解,TCL集团旗下的土地储备将逐步注入万通新创公司,而经过近30年发展,TCL集团在广州、内蒙古、成都、武汉、无锡等地设立了众多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土地储备超过百万平方米。

此 外,面对媒体提出的万通与TCL的合作是否只是“圈地行为”,冯仑指出,不会改变万通工社的土地用途打政策“擦边球”,炒高工业用地地价,转商业用地。万 通和TCL的合作并非短期行为或是炒地皮。“工业企业正面临制造向创造转变,无论地产公司还是制造企业都不会甘愿做圈地公司。”

面对外界关于TCL集团主营业务受阻、寻求地产突破的说法,李东生也回应称,TCL不打算转战地产。TCL未来将逐渐减持在万通新创的股份,主业仍然专注制造业,特别是液晶研发和生产。

据了解,经万通新创收购后,后期运营采取售后回租模式,TCL集团对其中58%面积进行回租。目前,包括索尼等大型企业已进驻工社,出租率近90%。

冯仑的算盘

然而,据记者了解,万通实业工业地产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冯仑表示,在欧美成熟市场中,工业地产是收益型房地产(或称商用地产)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相比,工业地产不受政策调控影响,波动相对较小,偿债能力强,资产周转率高,而且会产生土地增值带来的资产溢价,收益稳定可靠。

据了解,未来拟把万通新创打造成中国第一家工业地产上市公司,除了TCL集团以外,未来也不排除和其他公司用其他方式合作的可能性。

同 时,冯仑透露,万通新创正在积极筹措REITs产品,目前已经和农业银行“2.77-1.07%”、兴业银行“27.51-0.90%”、北方信托、嘉实 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进行沟通。未来,将选定有意向的两三家共同合作。而万通实业方面未来3年将通过不断提供种子基金,增持万通新创。

冯仑表示,国外REITs已十分成熟,通过“售后回租”模式可确保物业收益率。万通新创总经理武伟东则表示,目前万通新创项目的净运营收益率在8%。

此外,万通实业还致力于基金管理,目前直接管理和合作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5亿美元,

冯仑认为,万通实业的新目标是成为类似新加坡凯德置地一样的地产投资者,万通新创则渴望5~10年内在工业地产领域成为绝对领先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96

TCL集团: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8亿元 同比增长59.35%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7/1556348.shtml

 8月27日,TCL集团(000100,SZ)发布2010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1~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231.6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 226.8亿元,同比增长32.8%;海外市场快速发展,销售收入达95.49亿元,同比增长49.97%;国内市场销售收入亦同比增长22.59%,达 131.3亿元,实现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59.35%。
TCL集团表示,围绕多媒体和通讯等核心业务,公司上半年加快有效资源整 合,提升经营效率;在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带动核心产品与技术研发的双突破,推动整体业绩持续提升。同时,借助行业大环境向好的机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 支持,积极布局以显示终端为核心、上下游一体化整合的全产业链,强化内容应用服务,打造“面板-模组-整机-内容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带动相关产业的良性 发展。
具体到各产业,TCL多媒体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07.42亿元,同比增长7.5%,净利润为-2.93亿元;TCL通讯上半年手机销 量1423万台,占上年全年销量的88%。期内实现销售收入30.30亿元,同比增长1.6倍,净利润达2.20亿元,创近年来新高;TCL家电业务期内 实现销售收入24.46亿元,同比增长31.59%,上半年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分别为110.9万台、35.7万台、19.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 82%、8.32%、32.79%。
TCL集团认为,TCL多媒体业务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彩电行业的增长未达预期而导致前期库存增 高;同时,为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加速LED增长,公司二季度集中对旧款型LCD产品进行存货清理,增加了销售成本,加上公司业务重组费用、OEM业务调 整及北美市场加强自有品牌销售推广、欧元持续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报告期内业绩出现下滑。
TCL多媒体表示,为提高运营效率,公司将积极调 整产品结构与组织架构,同时加大库存管理和渠道建设力度。预计旧款型产品存货清理效果在下半年逐步显现。公司液晶电视产品线结构调整也将于下半年逐步完 成,使公司基于LCD和LED的互联网电视、蓝光电视的产品结构进一步合理,产品线更加丰富;LED背光源生产线8月份实现量产以来产量稳步增长,有助于 提升公司LED产品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另外公司还将通过对冲方式降低汇兑风险。
TCL通讯业务延续近一年来的快速发展态势,运营效率持续提 高,通过加强与主要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巩固提升海外市场的占有率,同时抓住“三网融合”契机,加大国内市场的渠道建设,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TCL通讯表 示,下半年,公司将继续积极巩固并加强产品研发设计,年内还将推出以Android为操作平台的全新一代QWERTY全键盘和触控屏幕的滑盖式智能手机 OT-980,以及一系列以TD-SCDMA和WCDMA平台为基础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时尚、高品质产品和便捷的移动互联网体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 能力。另外,公司在保持海外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国内市场确定了 “互联网手机领跑者”的品牌愿景和“互联网手机”的差异化产品定位,积极加强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深度战略合作,将继续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以推动业绩 的快速稳健增长。
家电业务方面,上半年遵循“倍速发展”计划,持续提升产品品质,逐步实现向中高端节能产品的转移;另外通过加大渠道拓展力度,增强了对终端市场的渗透,保持了稳健增长的态势。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尽管由于行业增速放缓、库存清理以及结构调整等原因导致TCL多媒体业务上半年出现阶段性经营亏损,但TCL集团整体依然保持了稳健 发展的态势,其全球化市场战略体系布局构建完成并趋于成熟;从模组、面板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已经基本成型,作为集团整体,其长远战略务实而清晰,获得未 来核心竞争力的准备充分。从具体产业分析而言,TCL通讯和家电业务将保持快速发展,同时,TCL多媒体业务已经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发展策略,清理旧款 产品库存,强化LED产品竞争力,加大了自有品牌的推广,虽然短期内业绩将受到影响,但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另外,集团积极介入液晶面板、LED背光源 及液晶模组等上游领域,利用拥有的领先3D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内容服务,顺应产业发展和调整趋势,有助于提升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推动集团业绩的 稳健增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1

回归A股 IPO助大连港实现腾飞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7/2094926.shtml

 11月24日晚间,大连港发布公告,公司以每股3.80元的发行价格,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数量为76182万股的股份,其中网下发行34282万股,网上发行41900万股;向大连港集团定向配售数量为73818万股,募集资金共计57亿元。
回归A股的大连港,成为内地首家在A+H股上市的港口企业。该公司由大连港集团与大连融达、大连德泰、大连海泰及大连保税正通5家发起人于2005年 11月共同发起设立,其中大连港集团以其拥有的优质港口码头业务及相关资产出资,其他发起人以现金出资。公司于2006年4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本次发行 前,大连港集团以62.09%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一大股东。
公司所处的大连港靠近国际主航道,是东北亚重要的枢纽港之一。近年来大连港的货物吞 吐量稳步增长。2009年货物吞吐量位居我国港口第6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我国港口第8位。2009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6.83亿元和 9.0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83亿元和3.13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将大幅提升。2009年,备考合并营业收 入相比收购前增加13.40亿元或79.60%;2010年1~6月,备考合并营业收入相比收购前增加6.92亿元或76.62%。
业内人士 表示,网下配售获配最多的是券商系资金,申购最终情况符合预期。如国泰君安两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分别获配3169.6万股,民族证券自营账户也获配 3169.6万股,为获配最多的机构,其他还有中邮证券自营账户以及西南证券自营账户等。公司多元化业务以及整合资源后所打开的成长空间颇具想象。
多元化业务并行
公司目前多条腿走路,业务结构多元化。
公司是全国三大油品转运中心之一及东北地区最大的油品转运港口,2006~2009年,两大细分业务装卸及港务业务和堆存及租赁业务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 分别为7%及27%;公司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今年1~5月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0%,其中内贸集装箱业务在2009年的吞吐量同比大 幅增长30.3%;公司还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专业化码头公司及东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粮食转运中心,2006~2009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12.70%,第一大战略客户为中储粮。
不仅如此,公司矿石码头业务和汽车码头业务也是形势喜人。
受益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以 及与全球大型矿石生产商的稳定合作等,2006~2009年矿石码头业务增长迅猛,吞吐量的复合增长率为56%,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7%;受益 国内汽车消费景气的延续以及国外汽车销量的回升,今年1~5月份,公司汽车码头吞吐量约为6万辆,超过2009年全年水平,同比大幅增长352.46%。
新注入杂货码头相关资产后,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散杂货转运中心之一,其中钢材和煤炭是杂货码头业务的战略性货种。2009年,上述两大货种 吞吐量占杂货码头总吞吐量的比例分别为35.7%、34.9%。未来公司计划在短时间内将该两个货种打造为千万吨级的货种,大大提升杂货码头业务的吞吐量 及盈利水平。
配售再起整合风云
公司本次配售是用于收购大连港集团资产,其中包含了集团14家下属公司股权、6家分公司以及大连港集团 本部与港口业务相关的其他资产。除此之外,收购中还包括与港口经营密切相关的各类支持业务,该类业务不但整体效益较高,同时可使得公司的业务链得以延伸, 打造更加完整的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港口综合服务。
公司表示,本次收购完成后,将承接大连港集团的全部港口码头业务,在扩大经营范围,进一步增强公司抵御经济周期波动和腹地产业结构变化风险能力的同时,使公司与大连港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比重明显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经营独立性。
据了解,其实公司的整合大幕早已拉开。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围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辽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打造以大连港为中 心的港口集群”。作为被明确的整合“龙头”,大连港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这为公司未来作为辽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平台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次大连港A股发行 暨大连港港口物流业务整体上市,收购大连港集团拥有的港口码头业务及相关资产,迈出了加速集团资本运作的重要一步。
大连港已经在大连区域内及 大连区域外两个层面进行了港口资源整合。区域内主要有长兴岛、大窑湾北岸等。其中,长兴岛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港中长期港区布局的重要接续。未来 长兴岛包括造船、装备制造、石化等临港产业的发展,无疑将为公司带来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连港在大连口岸区域内的整合,将使得大连港成 为大连公共码头开发的主体,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大连口岸区域外,按照政府的规划、布局,母公司大连港集团已在锦州、丹东、葫芦岛、庄河等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对锦州港的资源整合,这对于大连港来说可算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布点。
锦州港是与大连港业务最具互补性的港口,主要体现在煤炭业务、石化业务、散粮业务、集装箱业务和矿石业务等。
大连港集团的跨区域港口布局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大连港资源整合采取“集团前期培育、成熟后置入股份”的运作方式,股份公司无需前期资本投入, 在上述业务见效后再选择购入,是最大获益者。大连港跨区布局将开创全新增长前景。大连港将以外埠港区建设再造一个大连港,实现区域化扩张性发展。
而公开发行的募资则是重点投入在对基础设施的加强。项目包括新港10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项目、矿石专用码头4号堆场工程,以及购置300辆散粮车和两艘集装箱船等。
本次投资项目紧紧围绕港口主营业务,着重提高主营业务的生产能力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为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营造有利环 境。同时,本次收购也将大幅提升公司的经营规模,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增强公司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为进一步完善本公司的产业链条,增强为客户提供 综合服务的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0

劉忠田實現買回中旺的諾言嗎?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r7qh.html

http://www.howvc.com/Html/venture/fastcompany/672127547079.html

回顧,有時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下文是09年的舊聞

 

劉忠田:如果忠旺股價再跌,我就把它們買回來

作者:楊青   來源:新華網
發表時間:2009年11月17日

       刘忠田实现买回中旺的诺言吗?

      (漫畫/陳彬) 

  忠旺為了實現上市,將以前有過往來的公司列入客戶名單中……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 剛剛締造2009年全球IPO融資之最,晉身內地新首富的中國忠旺掌門人劉忠田,被一封匿名舉報郵件推上資本市場的風口浪尖。 

  2個月前,一篇《中國忠旺十大客戶疑雲》的報導引發軒然大波,該報導指稱接獲舉報稱忠旺為了實現上市,將以前有過往來的公司列入客戶名單中。9月15 日,這一重磅利空使忠旺股價當天狂挫近11%,報收每股7.7港元。當晚,中國忠旺發表聲明指該公司及董事重申對招股書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承擔全部 責任,並指有關質疑該公司招股書準確性的報導內容並不屬實。 

  中國忠旺執行董事兼副總裁路長青昨天向本報記者證實,忠旺集團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已介入調查忠旺匿名郵件案件。 

 

  「匿名郵件門」狙擊忠旺股價 

  據接獲該匿名郵件的媒體報導,匿名郵件稱,忠旺在招股書中標稱的十大客戶實際上在2008年未採購過忠旺的產品。但令人稱奇的是,根據忠旺發佈的招股 書,記者並未發現其中列有所謂的「十大客戶」名單。僅在其招股書第101頁的公司業務描述中,忠旺披露了與其有業務往來的四家國有企業名稱,分別是齊齊哈 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南車集團株洲車輛廠、中國南車集團北京二七車輛廠及包頭北方創業股份有限公司。 

  9月17日下午4:30,忠旺聯同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南車集團株洲車輛廠、中國南車集團北京二七車輛廠及包頭北方創業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媒體召開新聞發佈會,指稱有關媒體報導的信息嚴重失實。

 

  股價三天走出「過山車」行情 

  不實報導是9月15日刊出的,當天忠旺股價大跌10.88%,收報每股7.7港元。當晚,忠旺發表澄清聲明,9月16日,忠旺仍繼續陰跌,報收每股 7.62港元。9月17日,忠旺發佈公告表示不實報導的媒體已發公開道歉信,忠旺股價應聲起跳,到午後已飆漲了9.95%,躥升至每股8.44港元。當 天,瑞銀發佈投資報告指,目前正是買入忠旺的好時機。 

  耐人尋味的是,忠旺股價「過山車」的9月16日-17日正值忠旺股票交投放量的兩天。僅以收市價計算,兩天的交易總額分別為9.72億港幣和8.56 億港幣。資料顯示,9月16日上午9:50忠旺股票出現大筆買單,成交量為536.40萬股,成交價為港幣8.03元,涉資4307.29萬港幣。 

  就在質疑忠旺的報導在市場引起恐慌後,香港市場已在流傳早有一家之前持有大量忠旺空頭,規模中等的基金正等待忠旺股價跳空,扣動扳機。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香港市場允許做空。忠旺盤子適中,且每天交投活躍,不排除有金融機構向它瞄準的可能性。 

 

  劉忠田:如果股價再跌,我就把它們買回來 

  今年5月8日,經歷長達四年半的等待後,中國忠旺在香港掛牌。按發售價計算,持有股份佔74.1%的忠旺掌門人——45歲遼陽人劉忠田以超過280億港元的身家,躋身內地新首富。 

  熟悉劉忠田的人士透露,劉為人低調務實,直到現在仍沒有自己的私人座駕。相對其他民營企業的家族情結,劉忠田有些另類。嚴令家人不得在公司任職。劉的胞弟曾任忠旺總經理的劉忠鎖在公司上市後不久退出了忠旺,目前仍賦閒在家。 

  面對此次「郵件門」給忠旺股價在資本市場帶來的衝擊,劉忠田曾安慰公司其他高管,「沒事兒,如果股價再跌,我就都把它們買回來。」資料顯示,2007年,中國的鋁型材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3

五粮液: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了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64b5010102dwme.html

====近 期,五粮液和茅台集团想要设立财务公司的新闻,已经被各大媒体传遍每一个角落。而五粮液更是在公开场合强调“五粮液股份不缺钱”,开设集团财务公司的目的 是“五粮液集团发展又需要钱”。这个声明言简意赅,为此,前两天的博文专门提及“集团财务公司”这一知识点来补充,想让大家了解更多。今天打开邮箱,看见 好友发来一封电子邮件,是关于五粮液的。之所以他给我发来,是因为前两天电话中谈及五粮液组建财务公司的事情,他说稍晚的时候有资料给我发到邮箱。今日读 完之后,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粮液: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了吗? 
   五粮液的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增加自身财富。而投资企业的目的在于它能给股东(企业的所有者)带来超过其期望的未来报酬,这种报酬包括2方面:   1.获得现金股利   2.出售股权获得资本利得。
 
如果我们把五粮液股东财富看成是EPS(每股净利)的函数,则企业通过2种路径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企业财务目标:
 
1.“做饼”(指企业创造的全部报酬,即EBlT)。保持资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把“饼”做大来提高EPS。其重点是降低产品成本,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加快销售收入增长。
 
2.“分饼”。在“饼”大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整资本结构来提高EPS。重点是降低资本成本,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多利用相对便宜的债务资本和无息负债,尽力节约利息费用。
 
 
一、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途径: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策略选择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所有的产品都是沿着一定的生命周期发展的,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这个周期里,产品销售价值的趋势要根据该产品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做出理性判断,现在就来看这四个周期:
 
企业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实际上与公司的自身发展阶段和投资战略相关。公司基于对公司产品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做出投资决策,以及相应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决策。
在企业生命周期初始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经营设施(如产品生产场地)、辅助设施、试销及市场开发等方面,而来自销售收入的现金注入不仅少而且慢,因此 需要不断地向企业注入新的资金,而此时,产品能否为客户所接受,市场能够扩大到何种规模,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这些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经 营风险会很高,为了把总风险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财务风险就应尽可能降低,在这一阶段最好使用权益资本而不是债务资本,同时,现金净流量为负,不大可能分 红。
当企业的产品进入成长期,销售规模就开始快速增长,并产生比创业阶段更充裕的现金流。但是,对大多数公司而言,对某个产业领域构建进入屏障通常是在其高速 发展时期完成的,以便在产品开发潜力被确认时能阻止竞争对手追随本企业具有竞争性的创新技术进入该领域。企业必须在总体市场开发和市场占有拓展两个方面同 时投入大量资金,同时为了与生产活动中不断增长的规模水平相匹配,也需要大量的投资。
 
而在这个阶段,企业经营风险的程度依然很高。这意味着必须采用适当的融资渠道,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低水平,也就是需要继续使用权益资金。同时,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也必须重新投入到经营中去,这最终导致股利支付率保持在低水平上。
企业在经历了成长期之后,销售高而稳定且利润空间合理的成熟阶段开始出现,其公司持续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寻求和维持早期阶段的高增长率在财务上的合理性越来 越小,此时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保持现在的市场份额和提高效率,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率水平。经营风险会降低,通过负债融资而提高财务风险可以用降低的经营 风险抵消,并且因为这个期间的净现金流量已变成正数,借款和还款成为可能。
 
在早期阶段,企业股东的投资回报是通过在投资上的资本利得来获得的,但企业一旦进入成熟期,获得资本利得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利润比较稳定但不能期望继续猛增,未来的增长将主要取决于效率上的提高而不是在销售量或销售额上的大幅增长。
 
如果企业不再需要过多现金,通过提高股利支付率或用多余的现金回购部分股票是将现金转移给投资者的一种合理有效的办法。
企业在成熟期所创造正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除非它能创造巨大的市场,并能无限制地持续下去),而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最终将逐渐衰退。需求的减少伴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一旦市场需求不可避免地下滑,企业再投入同样的资金以维持市场规模是很不明智的。
 
那么企业就会对衰退业务的再投资尽可能的减少,因为未来的增长前景并不乐观,据此,企业应实施高额股利分配政策。实际上,在衰退期,由于无充分理由进行固 定资产的更新重置,股利的发放额可能超过税后利润数额。虽然固定资产的更新重置是维持现有经营规模的一个通行办法,但在衰退期,这种做法并不合理。实际 上,股利应该等于利润与折旧之和,股利发放的一部分就相当于资本的返还。
通过生命周期理论可看出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路径原理(如表1所示):在单一产品情况下,成长期应追求规模经济效益,不断增加EBIT,即采取“做饼”路径;而在进入成熟期以后,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调整资本结构,通过高分红、股票回购等方式回报股东,即采取“分饼”路径。
 
1 不同产品生命周期下的财务政策选择
产品生命周期
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融资来源
股利分配
股东价值
最大化实现方式
初创期
非常高
非常低
权益资金
     做饼
成长期 
权益资金
一般
成熟期
中性 
中等性
债务资金 
分饼
衰退期 
  
  
债务资金
100%
 
 
二、五粮液:股东财富最大化实现了吗?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居民消费心理的变化,白酒的生产量开始大幅度的萎缩,1996年是高峰值期,自2004年之后是下降期。对白酒行业的发展,五粮液的王国春曾经说过:“白酒市场在今后10年内会不断萎缩,今后十年销售规模大概在每年250300万吨。很显然,白酒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五粮液在近几年是如何选择其投资政策以及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决策的呢?
首先,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增加员工。自2001年以来,五粮液进一步加大了对白酒产业的投资,随着产能的扩张,其销量也逐渐上升,但是自2004年之后,其产能开始下滑,这就意味着增加的产能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而2001年开始,五粮液的员工数目一直呈上升态势,相应的人均利润也随之下降。这符合我们前面关于“过度投资”、“讨好员工”的理论猜想一。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也随之下降。  
 
为了进一步揭示五粮液股东追加投入与增加的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利用边际分析法,对五粮液近几年净利润、净资产及报酬率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自 2004年,股东对企业追加投入的净资产,每年远远低于行业的平均净资产报酬率,低于股东的期望报酬率,甚至低于以国债年利率表示的无风险收益率,有的年份还是负数。这表明五粮液的股东投入企业的资本机会成本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这印证了前面的理论猜想二。
其次,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我们知道,如果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超过银行贷款利率,通过使用一定的债务资本还可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从公司近几年年报来 看,五粮液的资产负债率显示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这些负债全部是商业信用形成的无息负债,公司多次出现没有银行贷款,显然公司管理层认为使用股东的钱 “更便宜”,而且是软约束。
 
在公司目前经营效益非常好,经营风险很低的情况下,保持如此低的负债结构,没有充分发挥其财务杠杆作用来提升公司的每股净利,增加股东价值,管理层囤积自由现金流量动机十分明显。
最后,在没有更好的投资项目的情况下,留存大量资金,这些留存的资产不能产生与投资通常可获得的收益相等或者有更高的收益,使股东的财富受到损害。五粮液自2000年以来分红很“吝啬”,在如此富有的情况下,一毛不拔,不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靠留利和配股,公司的净资产却上升很多,但留用的利润和配股资金几乎没有带来任何边际效用。
 
显然,股东资本巨大的机会成本没有被管理层放在“心上”。从当地政府、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角度看,他们不愿意通过分红派现、股票回购等方式让资金流出宜宾市,流出上市公司,因为这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这也印证了理论猜想二。
很明显,五粮液采取的是“做饼”的策略,如上述及,财务政策的选择应该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相适应,“做饼”需要有“做饼”的条件,如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 景、企业具有击败竞争对手增加市场份额的能力、规模经济效应不够充分、降低产品成本尚有潜力可挖、品牌等无形资产可带来可观的额外利润或具有新的利润增长 点等。
 
在行业明显缺乏成长性、竞争十分激烈的外部环境下,处于成熟期的五粮液并不具备“做饼”的基本条件,在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且考虑股东投入资本巨大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分饼”路径才是最有利于实现其财务目标的现实选择。
假如五粮液采取“分饼”路径,会给股东带来什么财务后果呢?由于五粮液是单一产品经营企业,并且股东追加投资的机会成本必然大于0,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五粮液增加负债使资产负债率增加到50%,然后公司将相当于借款金额的资金作为现金股利发放给股东,其他条件不变(总资产、所得税率,流转税不变),则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得到提高。
因此,五粮液急需在对经营者完善财务激励和加强财务约束的前提下,改善公司的财务政策。而这种改变必须是多层次的——
 
1.多用债务融资增加财务压力,降低人工成本和资金成本,合理纳税筹划,提高每股净利水平,多分红派现或进行股票回购。
 
2.在降低资金成本当中,还可以建 立自由的现金池,成立集团财务公司,以便顺利回笼集团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形成统一拆借。这样即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对成 员单位提供担保,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及委托投资,对成员单位办理贷款和融资租赁,办理成员单位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和结算、清算方案设计等。
 
3. 减少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加强集团和股份之间的产权改革,对无形资产做适度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采取收缩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