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柳傳志:「寒冬」至少三年 李華華

2008-12-02  AppleDaily

 

金 融寒冬會持續幾耐,大多數人都估計至少一年,但聯想集團創辦人柳傳志更保守,認為「三年以上的思想準備還是很必要的」。他一年前已發出「寒冬警告」,而一 年後他的看法更悲觀。內地傳媒引述柳傳志表示,「那個(一年前)冬天跟今天的感覺是不同的,比如說把零上四度叫過冬,今天大概是零下15度東北的冬天」。 在他眼中,一年前所預期的冬天,其實是一個暖冬。點解寒冬會咁漫長,他話國際之間形勢大變,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一夜崩潰,歐洲正陷入衰退,而畢竟中國出口拉 動經濟的比例仍相當大,加上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金融會直接影響中國,這種影響可能會很巨大。他的結論是「所有的問題要有一個消化過程,我覺得三年能 好就挺樂觀了,三年真的就不算是甚麼太不好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9

优酷、土豆上市竞跑 网络视频寒冬突围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22/wNMDAwMDIwNzAwNw.html

从融资大战到版权大战,中国视频行业的大戏进入下一幕:IPO抢跑。

“如果优酷网成功上市,土豆网意外落马,那么中国视频网站格局将尘埃落定,市场会出现马太效应。”上市在即,有优酷员工如此庆幸地说。

11月15日,优酷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优酷向SEC提交F1表格的8天前,另一知名视频网站土豆网也向SEC提交了F1表格。

土豆与优酷的上市竞跑搅动整个行业,除了已经成功借壳(华友世纪)上市的酷6之外,迅雷也在积极筹划上市。此前,迅雷COO罗为民接受采访时透露,迅雷计划明年在海外上市,上市地点可能是香港或者美国。坊间消息称:另一视频网站PPS也在筹备IPO。

未现集体致富

优酷招股书显示,经过多轮融资后,优酷CEO古永锵仍持股41.48%。以优酷上市后市值达到10亿美元计,古永锵身家将超过4.148亿美元。

酷6网是唯一一家成功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视频网站,昨日收盘价为5.15美元,市值仅为1.13亿美元。上述优酷人士认为,优酷业务量远超过酷6,市值10亿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alexa 的数据显示,11月19日,在中国网站排名上,优酷流量第10位,土豆第11位,酷6第26位,迅雷第29位,56网第30位,奇异第75位(百度投 资),PPlive网站第82位,cntv.com(央视网)第92位。包括激动网在内的视频网站则远在100名之外。

优酷招股说明书显示:今年9月,有2.03亿独立用户访问优酷,他们来自家庭或是办公室;今年8月,有6100万独立用户通过网吧访问优酷。招股说明书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视频浏览量的40%来自优酷,第二名土豆则为23%。

据艾瑞统计,中国视频广告的14%为优酷拥有。优酷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优酷仅有7家广告主,2008年增至141家,2009年增至303家,至2009年9月30日,优酷广告主达到343家。

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优酷广告净营收为人民币180万元,2008年为人民币3300万元,2009年为人民币1.53亿元,今年前9个月营收为2.34亿元(约为3500万美元)。

据艾瑞的统计,中国在线视频广告市场2006年为人民币5000万元,2009年则达到了人民币2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4%。

优酷上市,除了古永锵个人致富外,公司其他高管也将分得一杯羹。招股说明书显示,包括古永锵在内,公司共计十位高管持股52.37%。记者采访获悉,大部分中层并没有获得太多股票与期权,优酷上市没有集体致富的效应。

古永锵认为自己当初的决策十分正确,没有卖给盛大,否则就不会有现在的上市。当初盛大收购酷6传媒前,最先圈定的目标是优酷。

上市竞跑

11月9日,土豆向SEC提交F1表格。但受离婚诉论的影响,土豆上市面临变数。

11月16日,土豆网CEO王微陷入与前妻杨蕾离婚的财产官司。日前杨镭已向上海徐汇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全相应的土豆网股权。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游云庭认为,王微离婚案或对投资人带来风险,会对土豆网IPO造成影响。土豆网内部人士则澄清道:该事件纯属王微个人私事,并肯定该事件不会对公司IPO产生影响。

在 alexa流量排名中,土豆网紧随优酷之后,列第11位。土豆网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土豆注册用户数达7170万,去年底为5640 万,2007年底为1630万。截至今年9月30日,其每日视频内容生产量达4200个,2009年底为2900个,2007年为1600个。

土豆网净营收在2007年为人民币660万元,2008年为3090万元,2009年为1.132亿元(约为1690万美元),三年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13.6%。2009年前9个月净收入6810万元,10年前9个月为人民币2.24亿元,增长率达230.1%。

土豆网目前的广告代理机构主要包括Hylink、好耶、AdChina、JWT等,土豆网通过这些广告合作伙伴获得广告主。

除了广告收入外,土豆网还有来自移动终端上的收入。今年2月,土豆发布了其手机终端,为用户提供移动视频服务。截至9月30日,目前移动终端视频量达1560万个,用户达910万,用户通过包月的方式付费,土豆网与中国移动分成。

两家视频网站先后向SEC提交F1文件,目的在于通过上市获得优势。

寒冬突围

上市竞跑,不是先后问题,而是或生或死的问题。前8848网站的CEO王峻涛说:当年的8848未能渡过互联网寒冬,上市流产为最重要的原因。

王峻涛所说的互联网寒冬,是指互联网泡沫崩盘后,风险投资商不再投资,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此轮视频网站上市之后,未能上市的公司也将面临一个寒冬,这个寒冬不是网络泡沫崩盘,而是由于视频行业的生存现状。

目前视频网站尚难实现盈亏平衡。优酷招股说明书显示,优酷2007年净亏损人民币约9000万元,2008年净亏损约2.04亿元,2009年净亏损约1.82亿元,2010年前9个月净亏损约1.66亿元。

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说:优酷是通过用户数、广告营收进行估值,而非净利润进行估值。很多互联网上市公司都采取这样的模式,当年新浪、搜狐、网易上市时,都采取这种模式。

他同时认为,网站运营稳定,版权恶性竞价停止,视频网站利润将快速回升。

古 永锵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酷的支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版内容购买。优酷拥有中国最大的视频内容库。截至9月30日,优酷视频内容库中包括 2200部电影、1250部电视剧,以及超过23万小时的其他内容。二是IT基础设施投入。优酷招股说明书显示:优酷配备了5500台服务器,以便为用户 提供快速的上传与下载速度。

土豆网也同样尚未实现赢利。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其亏损约9590万元,2008年亏损2.12亿元,2009年亏损1.44亿元。2010年前九个月,亏损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6%至837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为1.004亿元。

土豆、优酷上市,加上酷6,已经有三家上市公司,投资者们不得不掂量:中国是否能够容得下更多视频网站上市。除了风投犹豫,用户集中,广告主也会跟随用户集中于少数几家大型网站。

吕伯望认为,如果风投不再青睐,用户不再光顾,广告不再投放,未上市的视频网站将面临寒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5

成本压力推涨价格 寒冬催热羽绒服市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7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5

太阳能:光芒骤淡,深陷寒冬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857

过 去几年里,做服装的、做文具的、做饲料的、做食品的纷纷进入并不熟悉的太阳能行业,产能不断扩大,却无一家搞研发。在国外欧债危机、国内价格战双重打击 下,光伏企业不堪重压,要么苦撑,要么倒闭,要么污染事件频发,更有甚者上演“逃跑门”,一度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突然淡去光芒。

在经历风光无限的几年高速发展后,中国太阳能行业越来越混乱,现在到了必须停下脚步拯救自己的时刻。 (CFP/图)

很久没有声音的施正荣高调亮相了。2011年9月底,无锡尚德汇集了国内众多媒体,理由是“十周年回顾”。

这一次,尚德启动了危机公关模式,向媒体解释尚德的为何会成为“亏得最多的企业”——尚德的股价已经从2008年高点时的90美元跌至现在的3.6美元,3年时间跌去95.9%,这在尚德的发展历程中是少见的。

“亏损门”、“倒闭门”、“污染门”、“逃跑门”……一边是国外市场的低迷,一边是国内混乱的价格战下中小企业的倒闭和大型企业被迫转战市场,甚至媒体宣称“光伏概念正走下神坛”。 

种种迹象表明,昔日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正在淡去光芒。“光伏行业已经越来越混乱,必须停下来思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坦言

从“污染门”到“逃跑门”

2011年9月15日,浙江晶科能源的大门外聚集了众多愤怒的村民,他们是为小河鱼群离奇死亡来讨说法的。随后,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一场“污染门”从浙江瞬间传遍全国。19日,晶科能源召开紧急发布会,证实公司确实存在污染,已全面停产电池生产线。

或许,晶科能源的污染只是一个导火索。“一直以来,业界和政府都是尽量弱化污染问题,因为光伏产业毕竟是扶持产业,怕受到打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兼职研究员李雷说。

无独有偶,同样一度很嚣张的另一家浙江企业5天后传出老板“跑路”。

9月20日,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被传“跑路”。胡福林早年继承家族眼镜生意,2010年,信泰集团接手上海希文商贸,成为“美式眼镜”品牌的拥有者,目前在华东地区拥有200家以上连锁店。

就是这样一家跟太阳能不搭界的企业突然大手笔进入,极短的时间内投资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硅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业。

大手笔并未带来好收益,胡福林为谋求光伏业务上市,不惜借款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胡福林以负债二十多亿元,成为温州最大“跑路”老板,引起全国轰动,甚至抢走了晶科的噱头。虽然,胡福林现已回国,且称并非出逃,但却让太阳能行业震惊不已。

“类似胡福林逃跑的事件早晚要发生,光伏这个行业处于自发状态,自由发展,没有人管,谁愿意做就做。而且,半路进来的企业仅为扩大产能,没有一家是 来搞研发,因为科研时间长、产出慢、成果不易转化,都在跟风。”孟宪淦说,“连富士通都要进来了,这些资本只能使得光伏产业越搅越乱。”

如同这个行业一样,曾经的谨小慎微,曾经高高在上并在制造业中独树一帜的光环,被大量抛过来的资本撞晕了。依靠太阳能这种新兴行业迅速崛起的企业们少了一些矜持,多了一些张扬。

李雷深有同感,他说这些热钱并不能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反而拖累了市场的有序发展,“现在光伏行业的考验来了”。

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中小企业已经快撑不下去了,江浙一带破产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张雷在光伏业已经工作十年有余,属于名副其实的第一批光伏人士,他坦言,以前的好日 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前,大型国有发电企业没介入,项目又少,随便做做就是全国最大的装机规模,谁成想横空冒出来这么多企业?”

确实,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太阳能行业,有服装业、家纺行业、饲料业、食品行业资本,甚至有些企业以前是做文具、皮革、礼品的。

2010年10月,织袜制造商浪莎集团进军并不熟悉的光伏行业,成立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并为此准备了10亿元现金;为李宁、KAPPA、优衣库的袜子做代工的康义纺织也在2008年生产硅料。

2011年更是疯狂,郭台铭的富士康从跳楼事件中淡出后,迅速介入光伏,在山西大同,一个2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即将拔地而起;由波司登与江苏康博共同投资60亿元打造的年产6000吨高纯硅项目在扬州签约……

一边是众多企业砸巨资纷纷介入,一边却是诸多小企业无法生存纷纷破产。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先是大批企业介入,使得光伏行业突然变成了门槛很低的制造领域,门槛降低之时,光伏价格战就不得不打响了,所有的组件和系统都在两年间迅速下滑,甚至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国外形势更加惨烈,美国几家电池组件商Solyndra、Evergreen Solar和SpectraWatt宣布破产,他们将破产归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竞争过于激烈,特别是来自中国同行的低价竞争。

“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面临很大困境,今年前三季度,多数企业都在亏损。”孟宪淦说。由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光伏补贴政策不明朗,今年上半年欧洲光伏安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装机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挫,并且,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使得本就难如人意的欧洲光伏市场雪上加霜。

目前国内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德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海外光伏市场的萎靡不振,无疑使得以出口为主的国内光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受制于国际市场,这是最大的弱点。”孟宪淦说。

太阳还能照常升起?

“去韩国,还是美国?前几天在德国见到一个其他公司的销售,说一个大工厂两季度几乎没有销售量。”海峰作为一家光伏企业销售主管,最近忙得不得了, 前几天才从格尔木回来。在北京胡同的一家咖啡厅里,海峰边吃东西边跟几个被他称为哥们的同业竞争者商量,过几天去哪个国家考察市场,他们有共同的德国海归 背景,虽然在不同的光伏企业内任职,却一直在交换信息。 

“很明显,大企业都在转战市场,从欧美转到亚太地区,更是启动了国内市场。”生态亚洲清洁发展与气候项目组中国商务发展专家李虎表示,太阳能并非看不到希望,他也透露,国内太阳能的规划目标还在不断提高。

英利表示,2010年国内的销量只占总产量的5%,2011年的目标是超过15%,这也反映了企业侧重于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调整。

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近期也表示,国内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使上网电价的解决取得进展。光伏企业都想抢得市场先机,未来两年赛维LDK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将占总营收约50%,目前仅为30%。

回归就能解决问题吗?“中国太阳能企业可以分两个阵营,一是以英利为代表的国内派,二是以尚德为代表的海归派,海归派走的是国际发展模式,受国外因 素影响比较多。英利依托国情走中国的发展模式,各个产业链在中国都完善了,所以英利在这波欧债危机和市场变化中没有太大波及。”孟宪淦说,“现在尚德提出 向上游发展已经晚了,当初尚德有几个重大失误,一是订了个多晶硅的长期合同,二是提出只做电池的策略,这些都为其日后的重亏埋下了隐患。”

2011年7月1日,尚德电力宣布,已终止与美国多晶硅及硅片巨头MEMC早年签订的10年采购合同,尚德将因此而放弃一笔5300万美元的预付账款,并将分期等额向MEMC支付另外的6700万美元。

做如此亏本的买卖,尚德为了什么?自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以来,尚德一直专注做好下游电池片和电池组件,并在提高其光电转换率上做文章,但如今的尚德却被称为是“当初赚得最多,现在亏得最多”的企业。现在,尚德终于有了进军上游的意图。

李雷说,尚德此举主要是因为已无法继续承受采购合同拟定的硅片原材料价格,“2009年,我们商会就给尚德提过延长产业链,当时英利开始做全产业链,尚德却没做,现在问题暴露很严重才来重视,有点晚了”。

不过,李雷也提出亏损比较严重的大企业,一是向英利学习做全产业链,二是做国内产业联盟,即几家上下游企业长期绑定协作。“相比而言,第二条路更便捷”。不过,小企业“只能等待洗牌,现在撤资都无法撤出”。

过去,中国光伏产业一直走的是产能扩张道路——买设备加工再出口,欧美重点则放在研发和科技进步,故而引领制造业和产业发展。“对所有企业而言,拯救自己必须从跟风转为引领,重点就是变产能扩张为技术进步。”孟宪淦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

憂心景氣寒冬、社會貧富不均 政府充耳不聞 張忠謀苦心換無奈

2011-10-24  TWM




繼匯率事件槓上8A總裁彭淮南 後,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再度發表對於未來景氣及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的憂心。滿頭華髮的他心中似乎有很多話要說,甚至也很想為社會做些什麼,但是面對「不痛不 癢」的官僚體系,教父相當無奈!

撰文‧張瀞文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總是喜歡以燕子的來或去,比喻當前景氣好或壞, 十月十三日,國內財經媒體全部以頭版頭條,報導張忠謀看壞景氣到二○一三年的說法,教父說「未來一年都看不到燕子」,這是張忠謀近年來對未來景氣看法最悲 觀的一次,未來經濟情勢嚴峻情況,不言而喻。

只是半導體產業的問題?

面對教父的說法,政府部會選擇各自解讀,經建會主委劉憶 如表示,張忠謀是從高科技的角度看台灣經濟問題,沒有二次衰退疑慮;政府官員不願意正視整體經濟景氣衰退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這看在張忠謀眼裡,心中不免 焦急萬分。

因此,上周六(十月十五日)台積電運動會上,被問到景氣春燕不來,政府可以做什麼時,這位企業領袖先是強調「不在其位,不謀其 政」,還說過去每次在講大經濟時,有些人都以為是在講台積電或是在講半導體產業。

最後張忠謀無奈地說,「雖然我總是講得很明確,可總還是會 被誤會。」假如他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來問我」。

雖然,張忠謀對政府反應不以為然,但有趣的是,張忠謀罕見地對景氣發表如此悲觀的看 法,不只政府,就連外資對教父的悲觀也不以為意。

就在「未來一年都看不到燕子」見諸媒體當天,不僅不見外資大賣,還逆勢加碼台積電一萬八千 多張,隔天又大買二萬一千多張。

台積電股價在外資大力加碼下,雖有國內法人賣超壓力,不過仍連續兩天開低後拉出長下影線,透露出市場多空拉 鋸當中,多頭略微勝出的味道,而教父對於景氣看法到底準不準?其實市場早有衡量的一把尺。

翻開過往的歷史,其實半導體教父對於經濟景氣的預 測,準確度可說是相當高,不過反映在資本市場,或是台積電股價上,則不見得一定會買帳。然而,促使張忠謀近年來對於景氣預估誤差值越來越小,甚至趨近於 「完美」的動力,則是來自於二○○○年那一次預估的「凸槌」。

二○○○年前後,科技泡沫達到高峰時,當時,張忠謀在台積電運動會上曾冒出一 句「半導體天空看不到一片烏雲」,一度讓市場信心大振,不過話講完沒多久,美國網路泡沫破滅,整個景氣馬上由雲端跌落谷底。這讓凡事要求精準的張忠謀耿耿 於懷,因此,他決定建立台積電內部更具科學依據的景氣觀察機制。

果然之後的○一年四月,當時市場仍深陷網路泡沫破滅的愁雲慘霧當中,不過張 忠謀已領先市場率先喊出「看到第一隻燕子飛來」,為市場捎來好消息,這是張忠謀首度以燕子來去比喻景氣,而之後景氣確實也在低迷當中一度「曙光乍現」。

一 直到○二年七月,張忠謀再度提起燕子,不過這次燕子卻遠離了大家,當時張忠謀不僅說「春燕飛了」,還引用唐朝詩人杜甫的詩句「落花時節又逢君」,來形容他 的心情,隱喻了當下的經濟景氣,就與杜甫在這首七言絕句當中所要表達「人事已非、物換星移」的意境相同。

這一次,張忠謀無預警發表看空的說 法,震撼美國華爾街股市,不僅台積電ADR一度暴跌達二五%,英特爾、AMD、國家半導體、美光等半導體類股也全面重挫。隔天效應仍持續發酵,全球半導體 股全面籠罩在「Morris風暴」當中。

張忠謀一句話引爆的蝴蝶效應,讓全球金融市場一夕間蒸發數十億元,也因此奠定了台灣、台積電、張忠 謀在全球科技界及金融市場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教父提點新低潮將至

顯然在歷經幾次的景氣波動後,台積電內部已 逐步建立公司的景氣觀測指標B╱B值︵半導體訂單╱出貨比︶,且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準確度愈來愈高。

張忠謀曾在法說會上說,B╱B值不是 他判斷營運走向的唯一指標,包括參考客戶的訂單預估,以及參考半導體研究機構對於未來的預測,都是他判斷景氣的重要依據。

一直到○九年初, 金融海嘯發生不久,當時全球歷經百年大海嘯信心潰散,不過張忠謀在市場一片驚魂未定當中獨排眾議,於二月下旬公開表示「半導體景氣呈現微揚L形復甦,半導 體景氣差不多現在就是谷底了。」而這個說法,也激勵整個市場的信心,讓這一波多頭走勢一直持續到現在。

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一波 走了超過一年半的景氣多頭,眼看全球因為政治、經濟問題層出不窮,而即將陷入新一波低潮當中。

接下來,除了已經不景氣很久的日本之外,包括 歐美也將陷入新一波的不景氣泥淖中。最近這幾年經濟成長動能強勁的中國,也將因為受到通膨壓力,政府設法降溫,而導致經濟發展趨緩。所以,其實張忠謀語重 心長的這一席話,僅是拆穿經濟榮景的假面,勇敢講出實話而已。

八十歲重掌台積電兵符,張忠謀曾經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形容自己的心情, 而半導體教父選擇在這時候講真話,提醒大家「燕子飛了,而且這次真的飛得很遠」,其實就是希望大家能提前準備好糧草,才得以熬過接下來的寒冬。

教 父的苦心提點,政府高層似乎充耳不聞,尤其總統大選前,張忠謀丟出的這顆風向球,馬政府要怎麼接招?在企業界會造成什麼效應?都是值得觀察的後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8

裕興不動產的「寒冬」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207739.html

州樓市的危機正慢慢顯現。

繼當地最大地產開發商綠城集團受困「被破產」的傳言後,曾經是當地最大地產中介機構的裕興不動產,最近也陷入破產的傳言之中不能自拔。

11月1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裕興不動產董事長張裕興親口承認,裕興已經連續三四個月出現虧損,目前總負債為3100多萬元。

記得在金融危機來臨的前一年,張裕興有一次在浙江工業大學演講,他提出了一個開放式的話題:上山遇到一隻老虎,你該怎麼辦?

一語成讖,這正是張裕興此刻面臨的現狀,也是整個中介行業此刻面臨的局面。只是不知,張裕興是否還記得當年自己的答案:「無縫找縫,有縫鑽洞,別開洞天天地寬,自創門路路路通。」

禍起擔保

在當天的發布會現場,張裕興表示:「下屬子公司天策擔保有限公司擔保失誤,造成欠款1500多萬元。但我的實際資產肯定遠超過現有債務。」

據瞭解,天策擔保有限公司(下稱「天策擔保」)成立於2008年,但並未以擔保為主業,而是被用於民間融資、借貸,幫助裕興不動產解決流動資金、還貸及周轉。此前,有消息人士和媒體透露,這家擔保公司每年的融資額度在1000萬元左右。

這或許是許多擔保公司的真實一幕:打著擔保公司的名號,背地裡非法吸儲,放貸。

有消息稱,天策擔保曾接到一單生意,以裕興不動產的名義為富陽的一家企業提供擔保,但這家企業後來不幸破產,裕興不動產被迫負債。不過,這並非裕興 不動產第一次出事。今年年初,裕興不動產的一名員工就狀告公司,稱公司欠其將近20萬元的提成和費用沒有支付,該案判決後,裕興不動產一直沒有主動支付, 到數月前被法院查封賬號才被強制執行。

有消息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許多債主之前都是裕興不動產的客戶,通過買賣房子得知,可以通過裕興不動產來放貸,月利息在1%左右,「年 利率不過12%,這個利率在浙江並不算高,不過還是有很多人趨之若鶩,究其原因,很多人看中的是裕興不動產的牌子,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這或許也是天策擔保「出事」的原因,「以企業的名義非法吸收存款,本身就是違規的行為,可想而知,還有許多違規動作,所以被『騙擔保』也說明流程並不規範。」消息人士透露,行走在違規的邊緣,天策擔保出事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主業萎縮

事實上,裕興不動產的問題,並不僅僅發生在副業。

11月5日,有合肥媒體報導,2009年進入合肥的裕興八家直營店都已關門歇業。

此後,有一名自稱是裕興經紀人的在網站發帖表示:「裕興由於擴張太快,資金鏈出現嚴重問題,名樓不動產(裕興的直營門店)拱北店、建國北路店、中山北路店、萬家花城店、上塘店、錦昌文華店等,都已經關閉了。」

記者通過裕興不動產公司網站查詢到上述門店的電話後逐一打過去,除錦昌文華店的電話尚有人接聽外,其他門店電話均已是「您撥的電話號碼不存在」。而 錦昌文華店的工作人員在接電話後表示,該門店已經換了招牌,成為德高房產代理的門店,不再是裕興不動產的加盟店,「但中介人員都還是原來裕興不動產的」。

據記者瞭解,名樓不動產是裕興不動產的直營店,鼎盛時期,在杭州的直營門店達68家、加盟門店108家,員工上千人。

令人唏噓的是,截至目前,裕興不動產在杭州的直營門店已縮減至10家,加盟門店縮減至45家。

2009年底,裕興整頓體制,將旗下所有直營店更名為名樓不動產,加盟店則沿用「裕興」品牌。2010年一開始,樓市遭遇調整,裕興不動產開始走下坡路。

以今年杭州10月份的二手房成交為例,每天成交往往不到50套,中介公司也大都出現了虧損。據統計,10月份杭州市的二手房成交共565套,日均成交不足20套,與去年(2010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248套,下降68.84%。

賣樓危機

更令張裕興頭疼的是,業界傳言他要將裕興不動產旗下的「房產經紀第一樓」變賣。

「我沒有賣樓,這幢樓只是將被抵押。裕興的確碰到了資金困難,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多久。只要明年2月抵押款放下來,我就能渡過難關。」在發佈會當天,張裕興信誓旦旦對媒體表示。

2003年,裕興不動產在中國房產經濟行業首開置業經營的先河,買下了杭州天目山路上的一棟大樓作為總部,「房產經紀第一樓」開始成為全國行業的一面旗幟。

昨天,記者在天目山路上刷著綠色顯眼標識的「房產經紀第一樓」下面看到,裕興不動產的門店仍在正常營業,但門庭冷落,除稀稀拉拉的工作人員外,幾乎沒有客人上門。

據瞭解,這幢大樓面積為1172平方米,加上樓底兩個門麵店,市場評估價值為3200萬元左右。

但是,據記者瞭解,這筆抵押貸款幾乎是一項辦不成的業務。據杭州當地媒體報導,「房產經紀第一樓」除了有150萬元的貸款外,其土地性質屬於劃撥土地,當初轉讓時沒有及時改名和補繳土地出讓金,僅有的兩證也署名不一,若要抵押,還需先交納800萬元的出讓金。

很難想像,從1998年9月到2000年2月,張裕興花兩年時間成為了杭州的租房大王;從2000年2月到2002年3月,又成為了杭州的賣房大王。這次危機緣何如此迅速地蔓延?

「擴張太快是很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對經濟形勢估計不足、判斷失誤,這也是導致企業迅速下滑的癥結所在。」消息人士透露,每次調整對中介行業來說都是一次洗牌。

現在還無法知道,張裕興最終會帶著裕興不動產走向何處。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裕興不動產的多名高層陸續離職。張裕興表示,他看好未來的租房市場,所以下一步要擺脫傳統的營銷模式大力發展租房、託管及網絡經紀人。

但無論如何,這個寒冬,對他來說,並不好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0

台股寒冬 讓大戶蔡宏圖也打哆嗦

2011-11-28  TWM




台股連日重挫,十一月二十二日收盤大盤指數剛好停在七千點大關,差一點就要跌破,當天據聞就有上萬筆融資追繳與斷頭令寄出,殺得投資人痛徹心扉。但痛的不 只是小散戶,恐怕連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都承受極大的股票回補壓力。

因為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一月十日,蔡宏圖將名下的萬寶投顧持有的國泰金股票共一百多萬張質押給銀行,當天國泰金收盤價每股五十二元,按一般銀行的質押 條件,股價跌破七成就可能要求追繳擔保品,就算是議價能力比較強的「大戶」,至少六成也是底線,但十一月二十二日國泰金的收盤價只剩三十.七元,只剩質押 當天股價的五九%,如無意外,蔡宏圖幾乎已經一腳踩到了銀行追繳的最後紅線。

不過,蔡宏圖當然還是喘得過氣來,因為他手上國泰金股票並未全數逕付質押,應付眼前銀行的追繳,應該還是挺得過去。

但市場上比蔡宏圖壓力更大的猶有人在,只要是股價跌幅大、質押比高的大老闆們,例如中信金今年以來股價跌幅也近三成,其董事長辜濂松質押超過九成,近日恐 怕都已面臨追繳壓力,在近期這波股市寒冬中,肯定冷得直打哆嗦。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7

電商從業者剖析寒冬論:問題的暴露對行業利好

http://news.imeigu.com/a/1323766152524.html

DoNews 12月13日消息 2011年上半年還熱火朝天的電子商務企業,到下半年開始難以獲得投資人青睞。派代網CEO邢孔育的一句話道出了實情:一年前力挺電商的和一年後「唱衰」電商的都是同一撥人,但真正對電商模式有信心的人不會相信「電商進入寒冬」的說法。

「電商冬天」的論調來自於電商企業大規模燒錢、卻長時間不賺錢的現狀,電商的模式和發展前景不被看好,甚至有人提出了「電商都是騙局」的說法。不過艾瑞CEO楊偉慶認為,資本的冬天不等於行業的冬天,之所以電商會遭遇質疑,實質是因為資本市場的不健康心態。

瑪 薩瑪索CEO孫弘表示,電商零售市場的增長速度仍然很快,因此是否遭遇「冬天」要看電商企業是從資本上面賺錢、還是靠消費者賺錢,「如果企業是從消費者身 上賺錢,這個市場其實還是春天,而且這個階段會延續很多年,因為和傳統零售市場相比國內的電商市場佔比還很低,從業者完全不用質疑這個市場的發展潛力」。

優雅100 CEO陳騰華也表示,對於運營良好的垂直電商來說,這樣的冬天是一個好的機會,「雖然融資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但是營銷、運營成本等逐步下降到合理的水平」。

優購網上鞋城CMO徐雷則認為,此前畢勝所說的電商企業過於浮躁是實情,但這只是因為部分電商企業太過重視市場營銷,因此在遭遇困難時會表現地很焦灼,「不過當這個環節的泡沫破滅後,明年大家會更好過」。

億 瑪總裁助理秦令今說,當數十億美金的資本都壓在電商企業身上時,大家都拚命要做業績,完全依靠廣告換流量,所以當資本後續乏力的情況下會感覺到寒冷,但是 已經練好內功的電商會覺得這是搶佔市場的好機會。銀泰網CEO廖斌也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把團隊搭建地更完善,之後要做精細化的運營。

邢孔育說電商行業還會持續保持高速發展,而且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涉足電商。億瑪在線CEO柯細興也樂觀預測,五年之後電商有望佔據零售市場近一半的份額。(完)

(責任編輯:郭淼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0

光伏寒冬最後的陽光地帶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16/100339039_all.html

12月7日,全球太陽能行業知名展會Intersolar首次來到中國,現場氣氛卻被一些參展人士評價為「和現在北京的天氣一樣寒冷」。

  設在國家會議中心的展廳本就不大,參展商不足百家,國內光伏組件大廠更集體缺席。「真的是行業寒冬的緣故吧。」一位參展商向財新《新世紀》感嘆,「不過我們今年的銷售還不錯。」

  日子「還不錯」的,是生產光伏逆變器的設備商們。這幾乎是此輪行業冬天中,惟一尚有陽光照射的地帶。受益於組件價格的下降和國內標竿電價的出台,光伏逆變器作為光伏系統的核心功率調節器件,正在享受國內市場帶來的利好。

  不要忽略風險。相對較低的技術門檻也引來了大批新進場者,過度投資、價格戰和洗牌⋯⋯除了同業競爭,光伏逆變器廠商還要面對相當強勢的產業鏈上下游。

國內市場興起

  光伏逆變器名字很拗口,但功能很簡明:把光伏發電產生的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從而接入電網系統或是負載。

  光伏逆變器能夠一枝獨秀,有其先天原因——它並不身處多晶硅產業鏈中,而是電力電子設備在光伏領域中的一個應用。此輪多晶硅光伏產品的全面跌價 並未傷及逆變器行業。「我們今年的銷售收入還是增長了,光伏組件價格這麼低,又有了1.15元的保底電價,業主電站建得多,我們就賣得多。」安徽頤和新能 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頤和新能源)的區域經理朱陽在Intersolar展會現場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資本也在其中看到了機會。一位清潔能源行業的風投人士曾向財新《新世紀》記者介紹:「太陽能市場的投資機會是見仁見智的,比如逆變器、微逆變器這些都有挺多人在關注,都可以投。」

  根據Solarbuzz的研究報告,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實際完成量將超過1.6GW,較2010年增長230%以上,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實 施被認為促進了中國光伏項目的爆髮式增長。在青海等地,1.15元/度的上網電價,已經能夠給一些電站帶來10%以上的內部收益率。對於2012年的國內 新增裝機,行業內普遍的預測是2.5GW-3GW,也有樂觀者把數字調高到了5GW以上。

  由於產品用途的緣故,裝機在哪裡,逆變器市場就在哪裡。陽光電源(300274.SZ)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光伏逆變器供應商,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 達到2.92億元,較2010年同期增長65.63%,其國內市場佔比近80%。光大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預計,到2015年,國內光伏逆變器市場將超過 50億元。

  產能正在積極擴張。陽光電源IPO募得資金的一部分,便用於1GW規模的產能擴張。南京冠亞電源在2012年產能將達到1.5GW,科士達(002518.SZ)的公告稱,2012年將新增100kW以上逆變器720台,10kW以下則將增加15600台。

「這個行業已開始被做濫了」

  儘管市場似乎方興未艾,但擔憂已經產生。

  一位在逆變器行業工作了九年時間的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國內的逆變器市場已經被做濫了,「『濫』是因為光伏逆變器市場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國內有N多沒聽說過的企業,好多都是剛剛成立的公司,買現成方案,這樣的企業如何能保證質量和服務?」

  國內現在有多少家企業生產光伏逆變器?根據國家質量認證中心統計,通過其認證的約53家。亦有統計數據稱目前國內生產光伏逆變器共有135家廠商,其中絕大多數是在2007年以後進入這一領域的,有的還處在預研和樣機生產階段。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入場者,重要原因之一是技術門檻不高。光伏逆變器的原理技術,與一般電源所使用的電力電子技術並無本質差別。一位UPS(不 間斷電源)行業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甚至有在電源行業僅工作五年時間的本科畢業生,跳槽去小的逆變器廠家做了技術總監。

  科士達、台達等企業正是憑藉之前UPS的生產經驗進入了逆變器領域。西門子、施耐德以及南瑞集團等大型綜合電氣工業集團也進來了。華為亦在廣招 人才,開展光伏逆變器行業的前期研發。「華為很清楚,這一行拼到底是市場渠道的能力,還有背後的現金流。」一位接觸過其光伏逆變器業務的人士表示。

  在目前的市場上,陽光電源、南京冠亞等企業憑藉的是多年在行業中積累的經驗與渠道,許繼電氣(000400.SZ)、南瑞等企業則有在電力領域 積累的雄厚資源。不過,陽光電源高層上月在接受券商調研時表示,比起大型企業在行業中形成壟斷,更可怕的是產品被「山寨」,「這個行業需要有人專業、專 心、沉下心來做,做大、做強、做快,尤其是產品的快速更新」。

  2011年,國內光伏逆變器產能約為3.3GW,全球產能則將超過55GW,加上擴產預期,全行業的供給過剩恐將長期存在,目前整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40%左右。根據IMS Research的研究報告,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今年三季度出現了超過20%的同比跌幅,原有市場縮減的國際大廠也將目光投向中國。在市場和技術準備期過後,光伏逆變器將迎來真正的競爭——會不會像光伏組件一樣,大家一擁而上,最後死一批,形成新格局?

  多位接受採訪的行業人士,給出的都是肯定的回答。價格方面,陽光電源今年上半年的產品均價已經同比下降約20%,到下半年,大功率無變壓器的逆 變器價格已降至0.8元/瓦左右的水平,較上半年再降10%,廣發證券分析師韓玲預測,明年逆變器市場價格下滑幅度在10%-15%左右。

  市場格局的變化,也許不需要太長時間。光大證券認為,2012年-2013年就將是行業洗牌的窗口,很多規模較小的公司將逐步退出這個行業。

逆流而上的挑戰

  今年11月號的《光伏雜誌》(PV Magazine)還在慶幸,因為還沒有大量中國企業進入全球逆變器市場,這個板塊得以維持較高的利潤率。那麼接下來,已經魚龍混雜的中國行業會很快讓全世界的競爭者頭疼嗎?

  目前,全球前五大供應商——SMA、Fronius、Kaco、Power One、Sputnik,大約佔據了全球60%的市場份額,中國企業尚無殺入前十者,陽光電源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僅為2%。創建僅僅四年的頤和新能源去年 開始出現在歐洲展會上,今年2月宣稱目標是躋身世界逆變器廠商五強。然而今年7月,歐洲光伏雜誌《Photon》對頤和新能源的兩款逆變器產品進行了測 評,結果令人失望——轉換效率明顯低於廠家提供的參數,不穩定,並且頻繁出現失誤。

  中國企業有野心,但是很難,因為這不是生產電池,而是一種電力設備。越來越多的中國項目業主和系統集成商開始進入海外市場,它們可能更傾向於選 擇國內的產品,因為國產逆變器價格要低60%左右,但至少在目前,海外的電站項目極少採用國內逆變器。Frost&Sullivan能源電力部門 諮詢經理曹寅說:「就國外市場來說,質量是第一生命力,在這方面國內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1月9日,西北電監局印發的《西北區域光伏電站並網管理暫行規定》,「光伏逆變器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確保在電網電壓低至20%情況下保 持1秒不脫網。」陽光電源在接受調研時表示,10月國家電網公司對所有的太陽能電站進行了低電壓穿越測試,「很多中小企業都倒下了」。

  挑戰還來自產業鏈。國內光伏逆變器廠商的能力主要在於架構和參數設計,大部分生產材料需要對外採購。其中,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模塊 等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依靠德國英飛凌、賽米控和日本富士等少數廠家。「由於需求旺盛,英飛凌這樣的公司非常強勢,至少要提前半年打款。」曹寅告訴財新《新世 紀》記者,在他看來,上游的穩定充足供應是逆變器企業要面臨的一個很大問題,「越是基礎元器件越考驗能力,國產化都喊了這麼多年了,希望渺茫。」

  面對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主的電站項目業主,逆變器企業的議價能力同樣不強。陽光電源今年有400MW的設備賣給中廣核,佔全年出貨量的一半。如此依賴單一客戶,在賬期等問題上恐將遭遇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67

太陽能:光芒驟淡,深陷寒冬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857

很久沒有聲音的施正榮高調亮相了。2011年9月底,無錫尚德彙集了國內眾多媒體,理由是「十週年回顧」。

這一次,尚德啟動了危機公關模式,向媒體解釋尚德的為何會成為「虧得最多的企業」——尚德的股價已經從2008年高點時的90美元跌至現在的3.6美元,3年時間跌去95.9%,這在尚德的發展歷程中是少見的。

「虧損門」、「倒閉門」、「污染門」、「逃跑門」……一邊是國外市場的低迷,一邊是國內混亂的價格戰下中小企業的倒閉和大型企業被迫轉戰市場,甚至媒體宣稱「光伏概念正走下神壇」。 

種種跡象表明,昔日風光無限的太陽能行業正在淡去光芒。「光伏行業已經越來越混亂,必須停下來思考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坦言

從「污染門」到「逃跑門」

2011年9月15日,浙江晶科能源的大門外聚集了眾多憤怒的村民,他們是為小河魚群離奇死亡來討說法的。隨後,消息迅速傳播開來,一場「污染門」從浙江瞬間傳遍全國。19日,晶科能源召開緊急發佈會,證實公司確實存在污染,已全面停產電池生產線。

或許,晶科能源的污染只是一個導火索。「一直以來,業界和政府都是儘量弱化污染問題,因為光伏產業畢竟是扶持產業,怕受到打擊。」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兼職研究員李雷說。

無獨有偶,同樣一度很囂張的另一家浙江企業5天後傳出老闆「跑路」。

9月20日,溫州眼鏡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浙江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被傳「跑路」。胡福林早年繼承家族眼鏡生意,2010年,信泰集團接手上海希文商貿,成為「美式眼鏡」品牌的擁有者,目前在華東地區擁有200家以上連鎖店。

就是這樣一家跟太陽能不搭界的企業突然大手筆進入,極短的時間內投資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賽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溫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溫州中硅進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業。

大手筆並未帶來好收益,胡福林為謀求光伏業務上市,不惜借款投資,導致資金鏈斷裂。胡福林以負債二十多億元,成為溫州最大「跑路」老闆,引起全國轟動,甚至搶走了晶科的噱頭。雖然,胡福林現已回國,且稱並非出逃,但卻讓太陽能行業震驚不已。

「類似胡福林逃跑的事件早晚要發生,光伏這個行業處於自發狀態,自由發展,沒有人管,誰願意做就做。而且,半路進來的企業僅為擴大產能,沒有一家是 來搞研發,因為科研時間長、產出慢、成果不易轉化,都在跟風。」孟憲淦說,「連富士通都要進來了,這些資本只能使得光伏產業越攪越亂。」

如同這個行業一樣,曾經的謹小慎微,曾經高高在上並在製造業中獨樹一幟的光環,被大量拋過來的資本撞暈了。依靠太陽能這種新興行業迅速崛起的企業們少了一些矜持,多了一些張揚。

李雷深有同感,他說這些熱錢並不能起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反而拖累了市場的有序發展,「現在光伏行業的考驗來了」。

負債纍纍,瀕臨破產

「中小企業已經快撐不下去了,江浙一帶破產的企業也比比皆是。」張雷在光伏業已經工作十年有餘,屬於名副其實的第一批光伏人士,他坦言,以前的好日 子一去不復返了。「以前,大型國有發電企業沒介入,項目又少,隨便做做就是全國最大的裝機規模,誰成想橫空冒出來這麼多企業?」

確實,這兩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進入太陽能行業,有服裝業、家紡行業、飼料業、食品行業資本,甚至有些企業以前是做文具、皮革、禮品的。

2010年10月,織襪製造商浪莎集團進軍並不熟悉的光伏行業,成立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並為此準備了10億元現金;為李寧、KAPPA、優衣庫的襪子做代工的康義紡織也在2008年生產硅料。

2011年更是瘋狂,郭台銘的富士康從跳樓事件中淡出後,迅速介入光伏,在山西大同,一個200兆瓦的光伏電站項目即將拔地而起;由波司登與江蘇康博共同投資60億元打造的年產6000噸高純硅項目在揚州簽約……

一邊是眾多企業砸巨資紛紛介入,一邊卻是諸多小企業無法生存紛紛破產。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很簡單,先是大批企業介入,使得光伏行業突然變成了門檻很低的製造領域,門檻降低之時,光伏價格戰就不得不打響了,所有的組件和系統都在兩年間迅速下滑,甚至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國外形勢更加慘烈,美國幾家電池組件商Solyndra、Evergreen Solar和SpectraWatt宣佈破產,他們將破產歸咎於全球需求下降及競爭過於激烈,特別是來自中國同行的低價競爭。

「歐債危機下中國企業面臨很大困境,今年前三季度,多數企業都在虧損。」孟憲淦說。由於德國、意大利等國光伏補貼政策不明朗,今年上半年歐洲光伏安裝幾乎處於停滯狀態,裝機量環比出現大幅下挫,並且,隨著歐債危機的進一步惡化,使得本就難如人意的歐洲光伏市場雪上加霜。

目前國內的光伏產品主要出口德國和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海外光伏市場的萎靡不振,無疑使得以出口為主的國內光伏企業面臨嚴峻考驗。「受制於國際市場,這是最大的弱點。」孟憲淦說。

太陽還能照常升起?

「去韓國,還是美國?前幾天在德國見到一個其他公司的銷售,說一個大工廠兩季度幾乎沒有銷售量。」海峰作為一家光伏企業銷售主管,最近忙得不得了, 前幾天才從格爾木回來。在北京胡同的一家咖啡廳裡,海峰邊吃東西邊跟幾個被他稱為哥們的同業競爭者商量,過幾天去哪個國家考察市場,他們有共同的德國海歸 背景,雖然在不同的光伏企業內任職,卻一直在交換信息。 

「很明顯,大企業都在轉戰市場,從歐美轉到亞太地區,更是啟動了國內市場。」生態亞洲清潔發展與氣候項目組中國商務發展專家李虎表示,太陽能並非看不到希望,他也透露,國內太陽能的規劃目標還在不斷提高。

英利表示,2010年國內的銷量只佔總產量的5%,2011年的目標是超過15%,這也反映了企業側重於發展國內市場的戰略調整。

賽維LDK董事長彭小峰近期也表示,國內發佈《關於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使上網電價的解決取得進展。光伏企業都想搶得市場先機,未來兩年賽維LDK對中國市場的銷售將佔總營收約50%,目前僅為30%。

回歸就能解決問題嗎?「中國太陽能企業可以分兩個陣營,一是以英利為代表的國內派,二是以尚德為代表的海歸派,海歸派走的是國際發展模式,受國外因 素影響比較多。英利依託國情走中國的發展模式,各個產業鏈在中國都完善了,所以英利在這波歐債危機和市場變化中沒有太大波及。」孟憲淦說,「現在尚德提出 向上游發展已經晚了,當初尚德有幾個重大失誤,一是訂了個多晶硅的長期合同,二是提出只做電池的策略,這些都為其日後的重虧埋下了隱患。」

2011年7月1日,尚德電力宣佈,已終止與美國多晶硅及硅片巨頭MEMC早年簽訂的10年採購合同,尚德將因此而放棄一筆5300萬美元的預付賬款,並將分期等額向MEMC支付另外的6700萬美元。

做如此虧本的買賣,尚德為了什麼?自2001年施正榮創辦尚德以來,尚德一直專注做好下游電池片和電池組件,並在提高其光電轉換率上做文章,但如今的尚德卻被稱為是「當初賺得最多,現在虧得最多」的企業。現在,尚德終於有了進軍上游的意圖。

李雷說,尚德此舉主要是因為已無法繼續承受採購合同擬定的硅片原材料價格,「2009年,我們商會就給尚德提過延長產業鏈,當時英利開始做全產業鏈,尚德卻沒做,現在問題暴露很嚴重才來重視,有點晚了」。

不過,李雷也提出虧損比較嚴重的大企業,一是向英利學習做全產業鏈,二是做國內產業聯盟,即幾家上下游企業長期綁定協作。「相比而言,第二條路更便捷」。不過,小企業「只能等待洗牌,現在撤資都無法撤出」。

過去,中國光伏產業一直走的是產能擴張道路——買設備加工再出口,歐美重點則放在研發和科技進步,故而引領製造業和產業發展。「對所有企業而言,拯救自己必須從跟風轉為引領,重點就是變產能擴張為技術進步。」孟憲淦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