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天然气价改”渐进:终端提价潮将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7/zNMDAwMDE4MjIzNA.html

核心提示:能源专家林伯强称,随着天然气 出厂价提高,天然气价格改革很快将有实质性进展。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将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同时价改很快将会从上游传导到终端。

 


“在国家6月1日将天然气出厂价上调0.23元/立方米之后,现在,川气东送到达上海门站的价格,已经接近我们的销售价了,加上运营成本,我们几乎 是在做亏本生意。”6月12日,上海申能燃气集团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虽然公司购进的上游气源价格已涨,但我们的销售价如何调整,还在等物价部门的文 件。具体如何操作,将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走。”

此前的6月10日,北京燃气表示,将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提交天然气提价方案,将非居民用户气价 上调0.23元/立方米,经批准后估计一个月内即可实行。而居民用气的提价,尚需经过听证会批准。

“随着天然气出厂价提高,天然气价格改革 很快将有实质性进展。”能源专家林伯强称,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将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同时价改很快将会从上游传导到终端。“今后,国内居民用天然气 的价格,也将像车用天然气一样与石油价格联动。”

提价呼声日盛

显然,北京燃气酝酿提价,只是一 个开端。

“此前的天然气出厂价上调10%,只是解决了上游三家巨头的一些问题,但对于下游运营商来说,能否顺利实现成本转移,还是一个疑 问。因为居民燃气价格上调必须走听证程序,过程比较复杂,2008年时就有几个城市的燃气价格调整在听证后夭折了,因此,现在城市燃气运营商可以说是在夹 缝中生存。”湘财证券分析师王强说,“目前,天然气下游燃气运营商要求尽快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很高。”

我国天然气产业包括上游生产、 中游输送及下游分销三个环节。其中,勘探、生产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长输管网也主要由上述三大央企占据。而下游城市及工业燃气的 输配业务,则是国有和私营公司共存,主要由各城市燃气公司运营。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根据规定,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管道燃气价格必须进行听 证,由市物价局组织,听证会举行前应向社会公告。“因此,估计大多数城市将在未来1至4个月内陆续调整天然气终端价格。”

不过,在5月31 日调整天然气出厂价的通知中,发改委特别提出,要从紧控制销售价格提价幅度。“发改委的表述意味着,终端价格的调整一般不得超过0.23元/立方米,也就 是说终端涨价幅度会维持在10%左右。”上述人士说。

“我们希望能建立起合理的上下游联动机制。”6月12日,前述申能燃气人士说。

在 他看来,“如果城市燃气价格将与上游资源价格涨跌联动调整,在保障用户合理消费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实行差别化、季节性和阶梯式城市燃气价格机制。那样的 话,城市燃气企业负担将减小,小用户与大用户、冬季与夏季、批发与零售,民用与工业之间的差价会比较明显,城市燃气企业的运营风险也将减小。”

进 口气价待改

城市燃气公司的提价预期,源于上游天然气资源价格的上涨,而这一过程仍未结束。

“6月1日 起,国家对国产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了10%,但对于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进口天然气的定价问题,则采取了搁置的态度。对于目前的状况,我们比较迷茫,希望国家能 尽快有定论。”一位中石油西气东输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国家发改委5月31日发布的天然气提价通知中明确指出,“鉴于2010年进口中亚 天然气数量较少,进口中亚天然气价格暂按国产天然气供同类用户价格执行。”

但在这位人士看来,进口气正面临巨大提价压力。“西气东输二线的 中亚气源,到中国口岸价含税超过2元/方,与西气东输一线的新疆天然气相比,高出一倍不止。现在,即使按照国内气的最高出厂定价来算,也还有巨大的缺口, 这些亏损全部都要由中石油来背。”

而据国信证券分析师严蓓娜测算,“即使按照价格最高的‘其他油田’中的工业用气1.6元/方再上浮 10%,中石油也有0.3元/方的损失。而在实际操作中,根本不可能按照最高的工业用气来算,亏损远远不止这个数。”。

“很明显,以中亚气 源为代表的进口气价格的上调,已是一个必然事件。在明年西气东输二线全线贯通前,一定会通过天然气价格改革等政策的调整,来理顺价格倒挂的难题。”严蓓娜 称。

“天然气价改和电价改革,是国内资源价改中的最后两个堡垒,而天然气价改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华贲 说。

在华贲看来,“天然气和电不一样。电不可能从国外大量进口,国内外电价定价可以毫无关系,但国内天然气和国际天然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尽 管目前国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20%不到,但未来有可能增加到30%,以广东为例,现在基本上全部是进口天然气,所以,天然气价格改革措施已经势在必行。”





中海油再取澳洲天然气 中澳资源合作升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0/yNMDAwMDIxMDIyNw.html

12月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中海石油加里里天然气公司,与澳大利亚爱克索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克索玛”)签署协议,将投资5000万澳元(约合3.26亿元人民币)获得澳煤层气项目探矿权。

这是中海油首次在海外开展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巧合的是,此前,中海油在该领域的另一项重大投资,也同样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双方所签协议的最终生效,尚需双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不过,在澳大利亚政府、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大中华区资深投资专员王恒岩看来,这些应该都不成问题。

“近来,澳中资源领域的投资交易,在媒体上显得较为平静,但实际上依旧保持着高热度。”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王恒岩表示,“其中一个因素可能是,去年有较多起交易审批推迟,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但今年以来的项目,推进都比较顺利。”

从天然气到有色金属,从煤炭到铁矿石,中澳之间在传统资源领域的合作,不仅已全面铺开,而且正在往清洁能源等热门领域扩展。

王恒岩还向记者指出,中澳合作过程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是,合作企业正在逐渐突破澳、中两地的地域局限,以战略伙伴的方式,共同开拓第三市场,比如非洲、东南亚等地。


去昆士兰

这是中海油继3月获得英国天然气集团(BG GROUP)在昆士兰州煤层气资源区块权益以及煤层气液化生产线部分权益之后,在海外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投资。

根 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海油将出资5000万澳元,获得爱克索玛公司位于昆士兰州中部加里里盆地5个区块的50%的直接权益;以及购买爱克索玛股份的选择 权。公开资料显示,澳大利亚煤层气自1996年以来产量逐年增长,2004年澳大利亚煤层气产量达到13.56亿立方米,其中78%产自昆士兰州。

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表示,中海油非常关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这样拥有大量煤层气资源的地区。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主要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商和销售商,如果此番首次在海外较大规模介入陆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能获得成功,中海油将获得可观的海外天然气资源,并为中海油稳定供应液化天然气资源提供一定保障。

据评估,爱克索玛公司所属区域内的煤层气和页岩气潜在资源量可达28300亿立方米。该公司董事长布莱恩巴克称,加里里盆地富含大量的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足以支持建设一个甚至更多的大型天然气下游项目。

不过,这一协议的生效,除需中澳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外,根据澳洲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中海油所获得的股票购买选择权,需要通过爱克索玛公司股东大会的批准。

全面介入

同样把“首次”选择在澳大利亚的,还有山西沁和能源集团。

这家位于晋城的“全国煤炭行业效益十佳”企业,目前正联合几家国内的矿业投资公司,计划投入3.1亿澳元,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里奇兰兹煤炭项目进行开发。

已有资料显示,里奇兰兹煤炭项目包括GreatNorthern和Fassifern两个煤层,预计5年内开采,最小开采寿命为20年,年产能最少可达到400万吨。

沁和能源将负责具体运营,初步进行露天开采;同时计划建一座产能340万吨的洗煤加工厂,主要生产含15%灰分和9%水分的热能煤,产品除供给当地发电站外,还可出口亚洲市场。

12月9日,沁和能源集团总经办主任史俊兵告诉本报记者:“这是我们第一次海外投资煤矿,但具体的项目进展要到明年上半年方可讨论。”

后来者,正准备投入,而先行者们,正在等待回报。

12月6日,总部设在香港的中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处矿产正式开始产铜。

这一名为“安妮女士”的项目,位于昆士兰州伊萨山成熟矿区,拥有多个基础金属和贵金属矿藏,由中科矿业集团持有100%股权。该项目计划于2011年实现年产铜2万吨至2.5万吨,并最终达到3万吨。

而 12月7日,澳大利亚第四大钼矿公司Moly Mines发布公告称,其与中国汉龙矿业集团之间合资建设年产能为1000万吨钼矿的项目,获得了中国发改委的批准。汉龙集团将出资2亿美元收购Moly 的55.49%的股权,并在2011年1月31日前为该项目安排5亿美元的融资,使该矿将成为逾25年以来新开发的首个大型钼矿。

“中澳之间的投资热度一直都很高涨,不仅资源领域的交易很多,目前在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等)领域,也有很多洽谈项目正在运行,只是未到时间公布罢了。”王恒岩告诉记者。

联手出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权合作成功后,中澳企业进一步联手投资矿产开始显露出新的趋势,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铝、力拓牵手开发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石项目。

此 外,2009年2月,中金岭南(000060.SZ)成功认购澳大利亚矿业公司Perilya Limited 50.1%股份,2010年12月7日,Perilya Limited要约收购加拿大全球星矿业公司(GlobeStar Mining Corporation)通过发改委批准。

“我一年前就说过,中澳企业的合作,不应仅局限在相互的地区,应该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方式,去非洲、东南亚,甚至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把投资合作延伸到第三市场。”王恒岩对记者表示。

在这样热度下,似乎连澳方即将开征的资源税也不再成为重大障碍。

就在今年7月,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总裁沈鹤庭还曾对本报记者表示,澳方不该征收资源税,如要征收,也应该根据项目成本实施,并区分本土矿商和外来投资者,以保持中国企业到澳洲投资的热情。

对此,王恒岩告诉记者:“资源税目前还没有最终统筹方案,在这个问题上,澳方也一直在倾听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意见。”

其所在的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就一直在把中国企业的反应、忧虑和意见,反馈给澳大利亚国内决策机构。

上月来华访问的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斯万也表示,将与中方就澳大利亚即将推行的矿业资源税进行讨论,在他看来,这不会影响来自中国的投资热情。



中石油天然气资产整合推进 昆仑燃气有望注入昆仑能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9/2164850.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00857,HK;601857,SH)(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天然气资产的整合再进一步。
昆仑能源有限公司(00135,HK)(以下简称昆仑能源)与其母公司中国石油12月27日发布联合公告称,昆仑能源将斥资188.7亿元从中国石油手中收购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的有关权益。这是昆仑能源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天然气资产整合的交易。
显然,中国石油的天然气资产正在一步步地注入昆仑能源,而中国石油旗下另一家天然气业务关联公司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昆仑燃气)也在各地的燃气销售终端市场积极“跑马圈地”。
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天然气业务正加速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增长点,中国石油一直在加快天然气上下游一体化整合,不排除未来将昆仑燃气注入昆仑能源的可能性,这也是大的趋势。
昆仑能源188亿再购天然气资产
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分别由中国石油和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0%和40%股权,该公司主要业务为向陕西-北京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线沿线城市燃气经销商输送天然气。
目前双方正在订立有关股权收购协议,中国石油直接持有昆仑能源25.14亿股,占已发行股本50.75%。
业内分析人士称,继中国石油去年陆续挂牌转让旗下零零散散的天然气股权后,这是昆仑能源今年以来的最大一笔天然气资产整合的交易。中国石油希望将上下游天然气资产整合到昆仑能源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昆仑能源2010年半年报显示,其天然气业务销售收入占中国石油该业务总收入的39.88%,较去年同期增长70.02%。
今年,中国石油加快了向昆仑能源注入相关天然气资产。5月,昆仑能源从中国石油手中以5亿元收购了江苏液化天然气55%的股权;10月,再次以20.1亿元成功竞得中国石油旗下辽宁大连液化天然气业务75%的股权。
与此同时,昆仑能源也先后通过股权收购、注资、成立新的独资及合资公司等形式,组建了6家控股子公司:中石油江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昆仑能源青海有限 公司、昆仑能源(山东)有限公司、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天津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及沧州中油燃气有限公司。
“之所以大规模整合天然气资产,主要是因为自2007年以来,天然气业务正加速成为中国石油重要利润增长点,近几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整合可以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更便于运营和市场拓展。”上述分析人士说道。
昆仑燃气有望注入昆仑能源
除昆仑能源外,中石油集团旗下的昆仑燃气也在各城市的燃气销售终端市场“跑马圈地”。
昆仑燃气有关人士说,为实现天然气业务上中下游一体化,该公司目前一直专注于开拓终端销售市场,沿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沿线,大力开发城市燃气市场。
2009年,中国石油将液化气业务交由昆仑燃气统一经营,中国石油城市燃气和压缩天然气业务步入专业化经营的新时代。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李裬譞认为,昆仑燃气是中国石油旗下专营燃气分销的企业,自2008年该公司成立以来,就筹谋整合燃气销售业务。国内70%的天然气和近一半的液化气都是中国石油生产的,如果不控制终端就没有最终的市场控制权。
虽然与更多关注上游和中游的昆仑能源在业务上不同,但是整合方式却也相似。2009年,中国石油也曾将旗下的燃气资产大规模注入昆仑燃气中。目前,昆仑燃气进入近100座城市,供气能力达50亿方以上,拥有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100多个。
昆仑能源主要业务涵盖油气田勘探开发、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等,也致力于发展天然气终端销售业务,两家公司业务关联性很大。
中石油集团内部人士认为,从大的发展趋势看,两家公司合为一体的可能性很大,这符合公司打造天然气业务上下游一体化的大战略,不排除未来将昆仑燃气注入昆仑能源的可能性。
对于昆仑能源未来的战略方向,该公司半年报中表示,重点发展天然气终端销售和综合利用业务,在平稳发展CNG、城市燃气和伴生气回收业务的同时,优先发展LNG,实施“以气代油”的战略,积极拓展天然气利用的高端市场。


轉貼:巴菲特與威爾伯:「論劍」天然氣投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rqin.html

2011-4-2              文章來源於《證券市場週刊》

兩名投資大師對天然氣的投資態度迥異取決於投資風格的不同,所以對天然氣價格的不確定性做出了不同解讀。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石偉】如果有一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是我們希望使用水晶球進行預測的,那麼就是天然氣。在美國,很多公司對於天然氣價格都有很高的槓桿作用。如果天然氣價格上升,它們就能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如果天然氣價格保持在4美元左右,那麼情況就會變得不妙。

對於那些看空天然氣價格的人來說,那麼Exco Resources(NYSE:XCO)就是一筆非常好的投資,該公司認為世界範圍內的天然氣價格將會上升到7美元以上。

Exco在兩個大型天然氣礦藏中擁有很大的權益,即Haynesville( 8萬英畝)和Marcellus(11萬英畝)。該公司的目標是在接下來的五年內將產生提高30%,而且該公司認為根據目前的大宗商品價格,可以為鑽探進行融資並獲得20%的稅後內部收益率。

大師們非常喜歡Exco公司,這是因為這家公司的董事持有32%以上的流通股。然而,一般人不會對Exco公司進行投資,因為你不知道天然氣的價格將會如何變化。而且,如果天然氣價格保持在4美元,這些項目的收益非常值得商榷。

然而,一位非常著名的投資者持有Exco公司的大量頭寸,即威爾伯·羅斯,他持有該公司股份的7.5%。而且,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看漲美國未來的天 然氣價格。今年早些時候,羅斯告訴CNBC,他認為天然氣在未來幾年中將會成為幫助美國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重要組成部分。羅斯認識到了目前美國的天然氣非 常充足這個事實,但是他認為不斷提高的國內需求以及對外出口將會使得天然氣變得不足。

不可否認,羅斯這種做法有些冒險,以目前的狀態來看,國內需求的增加導致供應不足將會是一個巨大的變化,而天然氣價格的任何反彈都只會使得參與的廠商獲得更多的現金,並將鑽探和產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而且,液化天然氣出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然而,這就是羅斯以往獲得大量財富所使用的風格,即在最凶險的領域進行挖掘尋找明智的賭注,這有點兒類似於他20082009年間在金融行業的投資。他所承擔的風險要大於很多非常著名的價值投資者,而且他的成功賭注具有更大的升值潛力。

在CNBC最近的一次節目中,沃倫·巴菲特也被問及直接投資於天然氣的問題。

巴菲特:大家知道,我們未來將需要更多的天然氣,而且與石油相比,每單位的天然氣具有更大的熱量並且 價格便宜,此外它還是所有能源中最為清潔的。但是,最終來說,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而且,即使需求有所上升,我不知道供給上升的速度是否會更快。截至目 前,在過去的幾年中,大家知道天然氣的表現非常令人失望,但是這並不是說在發掘方面令人失望,也不是在產量方面令人失望,而是因為有太多的天然氣。我不知 道——我不擅長預測——接下來的一年或者五年中這種情況是不是會發生變化,而且我也不想參與其中。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風格。在投資領域,不存在所謂的罷工。

巴菲特並不是百分百確信天然氣價格的未來走勢,所以他飄過。羅斯也不是完全清晰天然氣價格的未來走向,但是他願意在不太確定的領域下賭注,因為這樣做具有很高的潛在回報。

Exco是在這些非傳統頁岩天然氣領域引入收費機制的獨立公司之一,大型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錯失了這個領域,並且已經落後。如果天然氣市場轉向使得大型公司開始參與其中,那麼唯一的方式就是收購一家已經鎖定很大儲量的公司。Exco將是第一批被收購的少數公司之一。



天然氣價改再啟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13/100348413_all.html#page2

  中國能源定價機制改革在2011年末終於邁出實質性一步。

 

  國家發改委2011年12月27日發佈通知,決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確定使用淨回值方法進行管道天然氣定價。該定價方法適用於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的通知》,試點的廣東和廣西天然氣最高門站價格分別為每立方米2.74元和2.57元。

  廣東油氣商會燃氣部部長鄧子奕告訴財新《新世紀》,在廣東門站價2.74元/立方米的基礎上,廣東省物價局正在核算廣東省目前惟一的管道氣——西線東輸二線——到各個城市後的燃氣價格,並研究是否實施階梯氣價政策,對低收入居民實行相對較低價格。

  中國天然氣目前主要有國產天然氣、進口LNG(液化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三種來源。在此次新版天然氣定價方案出台之前,三種天然氣沒有統一 定價機制:國產天然氣基於成本加成原則定價,進口LNG合同價格與原油價格掛鉤,進口管道天然氣合同價格是與出口國政府談判達成。

  其中,實行多年的成本加成定價方法備受詬病。業內普遍認為,成本加成法造成的「一氣一價」令天然氣市場定價系統龐雜混亂,並且政府管制井口價的做法不利於體現不同氣源不同的價格競爭力。

  由此導致的一個現實困境是,隨著中國進口天然氣越來越多、越來越貴,進口天然氣價格與相對便宜的國產天然氣之間價差加大,導致天然氣進口商虧損嚴重,亦導致國內天然氣生產商生產積極性不夠。

  因此從2009年開始,天然氣價改的消息就不斷見諸報端。在三大石油公司參與發改委制定天然氣價改的過程中,多種方案曾被列入考慮,除了淨回值方案,還有「加權平均法」「價格聯動法」等。

  發改委價格司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最後選擇淨回值方案,「是不同方案比選出來的結果,過程經歷了很長時間。目前這個方案各方面比較容易接受,是跟現實和未來改革方向銜接得比較好的一個方案」。

  這是中斷了將近五年多的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再次啟動,儘管步伐微小,但是市場化的方向受到歡迎。一家外資煤層氣公司的銷售經理向財新《新世紀》記 者表示,雖然價改意味著煤層氣將面對更多具有價格競爭力的氣源,但是中國天然氣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然供不應求,價改更有利於中國天然氣市場整體的健康發 展。

價改方向市場化

  本次天然氣價改方案的最大亮點,就是以淨回值方法取代了成本加成法。

  淨回值方法此的主要思路是首先確定計價基準點(中心市場),根據天然氣可替代能源國際市場價格加權後測算出基準點門站價格,在此基礎上考慮各地不同的管輸費用,推算出各省、市、自治區的門站價格。

  方案具體選取上海為中心市場,可替代能源品種選擇為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LPG),權重分別為60%和40%。以上海中心市場天然氣門站價格為基礎,考慮天然氣市場資源主體流向和管輸費用,並兼顧廣東、廣西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終確定兩省區門站價格。

  為何選擇燃料油和LPG作為天然氣定價的參考替代能源?因為管道天然氣在工業方面的競爭替代能源就是燃料油,在民用方面則是LPG。

  同時,為保持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競爭優勢,鼓勵用戶合理使用天然氣,發改委規定天然氣價格暫按可替代能源價格的90%測算。

  在此之前,國內天然氣價格實行兩級管理的定價機制,出廠基準價和管道運輸價由國家發改委制定,實行成本加成法;終端銷售價格由省級物價部門制定。同時還將天然氣終端價格分為化肥、直供用戶、城市工商業用戶和城市非工業用戶四類,進行區別定價。

  這種成本加成法特點是,以某種氣源的成本為基礎,再加上管輸費和一定合理利潤率。其初衷是限制生產者的超額利潤,維持較低的氣價。但是,在天然氣供求缺口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人為壓低氣價卻不利於天然氣市場的正常發育。

  因此,在2005年國家發改委的2756號文件中,曾經提出對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要根據替代能源——原油、LPG(液化石油氣)和煤炭價 格五年移動平均變化情況,分別按40%、20%和40%加權平均,確定天然氣出廠基準價。可是,這些市場化改革措施在隨後幾年中並沒有完全實現。本次價改 方案選取天然氣價格本身就偏高的兩廣地區作為試點,就是為了保證方案的順利實施。

試點的意義

  根據發改委通知,新版天然氣價改方案適用於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並率先在兩廣試點。然而,弔詭的是,目前廣東省的天然氣氣源中,絕大部分是不受此方案約束的進口LNG。

  根據鄧子奕介紹,廣東省天然氣主要來源於從澳大利亞和卡塔爾進口的海上LNG、車載LNG和海上氣田。

  不過,這個局面在2011年被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向廣東輸氣所改變。根據去年中石油與廣東省政府達成的購銷框架協議,到2015年,中石油將為深圳燃氣公司等17家用戶供應86.48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屆時將向管道沿線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等七個地市供氣。

  此次天然氣價改率先在兩廣實施,市場猜測是為了在西氣東輸二線向廣東輸氣的前夜,為中石油進口天然氣虧損減負。

  根據投資銀行瑞銀統計,當國際油價為80美元/桶時,西氣東輸二線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進入霍爾果斯邊境的完稅價格為2.20元/立方米,再加上全線平均管輸費1.08元/立方米,到達廣東門站的價格至少在3.20元/立方米以上。

  如果這部分天然氣仍執行成本加成法,中石油將有很大虧損。即使按照試點的2.74元/立方米門站價,每立方米仍將虧損0.5元。

  鄧子奕認為,中石油之所以虧本向廣東供氣,是希望為全國推開天然氣價改做準備。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林伯強亦表示,在兩廣進行價改試驗,主要目的要是把價改整套程序摸清楚,並且兩廣天然氣價格本身就比較高,因此遇到的阻力會小很多,正如資源稅先在新疆試點再向全國推廣一樣。

  根據中國城市燃氣協會數據,2011年在中國主要城市管道燃氣民用價格中,廣州市和南寧市居於高位,分別為3.45元/立方米和4.37元/立方米,而同期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民用燃氣價格僅為2.05元/立方米、2.50元/立方米和1.72元/立方米。

  市場亦猜測,發改委在此時推出價改,可能考慮到CPI指數已經連續幾個月下降。但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郁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解。

  一位直接參與天然氣價改過程的發改委內部人士也表示,選擇這個時點推出價改,並不是出於CPI回落或者西氣東輸二線通氣的考慮,而是因為目前珠 三角洲和長三角洲都有了多氣源的供應,因此有可能形成天然氣多氣源競爭的格局,比如,西氣東輸二線可能會在未來與廣東現有的LNG在價格上形成競爭態勢。

  「市場主體相對多了,這是實施這個方案的基礎,有可能供需會大致平衡。當然這個判斷可能為之過早。」他說。

等待「另一隻靴子」

  此次價改中,發改委公開表示,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 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但由於目前天然氣管理和經營體制沒有根本改革,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因此近期只能通過「市場淨回值」的定價方法,即模擬市場的辦法來定 價。

  發改委內部人士進一步透露,本次天然氣價改模仿的是歐洲一些國家的天然氣定價模式。

  根據公開資料,歐洲大陸一般採用與油價掛鉤的天然氣定價政策,將天然氣價格調整與三種石油燃料(柴油、高硫和低硫重質燃油)的市場價格按照百分比掛鉤。

  從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得到的反饋,雖然目前價改方案模仿歐洲模式,今後的發展方向卻是美國模式,最終實現上下游的充分競爭,政府未來將只對中游的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控。

  在美國,政府僅對中游管網實行管制,上游和下游都進行充分競爭,價格變動完全受天然氣市場供需影響,價格以天然氣期貨市場價為指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鄧郁鬆解釋說,主要的天然氣消費大國,都經歷對天然氣價格嚴格管制時期,結果是抑制了生產的投資,反而造成供應短缺,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如果僅實行淨回值,沒有各種市場主體的競爭,我覺得事情只是做了一步。」他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對生產者激勵,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需要市場重構——放開管制,加強競爭。

  根據鄧郁松的看法,管道運輸具有自然壟斷特性,可以實行壟斷經營和政府定價;但是天然氣生產可以考慮引入多個市場主體進入,鼓勵生產者的競爭。

  但這「另一隻靴子」何時落下,還遠遠是個未知數。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天然氣價改何時能在全國鋪開。

  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對此並不樂觀。他分析認為,兩廣天然氣價高,管道氣佔比少,因此價改阻力小。「中國其他省份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在西線東輸沿線,推廣淨回值方法計價,有些地方燃氣價格可能會因此漲一倍。這樣的話,推廣難度還是較大。」林伯強說。

  根據中國城市燃氣協會預測,未來三至五年,中國的天然氣終端價有可能達到3.5元-4.0元/立方米。這將比不少城市目前的價格上漲接近一倍,全國天然氣價改的方案如何緩解由此給終端用戶帶來的壓力,確實是個挑戰。

  林伯強建議,今後全國的天然氣價改方案可以以淨回值方法為基礎,輔以成本加成因素,例如讓靠近產地的省份獲得一些低價氣。

  財新《新世紀》記者王莉對此文亦有貢獻


地方利益訴求各異 天然氣價改需綜合權衡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159433116/



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宣佈在廣東和廣西開展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將成本加利潤的定價方式改為市場淨回值的定價方式,也就是以模擬市場化的定價方法,但該方案被認為只是我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一個過渡性方案。

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在總結廣東和廣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向全國推行天然氣市場化的改革方案。記者瞭解到,各地對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利益訴求並不一樣,未來全國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應該綜合權衡各地利益。

隨著天然氣進口量和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的雙雙增長,國內天然氣的成本和氣源結構都已發生顯著變化。「天然氣大發展的必要前提就是要進行天然氣價格改革。」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華北是天然氣季節性消費變化最明顯的地區之一。「北京目前夏冬天然氣消耗量之比大概在1:8,調峰壓力非常大。」中國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黨委書記施龍說,天然氣全年價格相同,各地燃氣公司沒有動力建設儲氣庫,調峰成本只能靠中石油內部消化,所以對華北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實行冬季和夏季峰谷價,合理分擔調峰成本。

「不僅在天然氣管道幹線上需要儲氣庫來調峰,城市燃氣管網也要自建壓縮天然氣(CNG)儲罐來調峰。」河北天然氣公司總經理高慶余說,而調峰成本並沒計入氣價。

調峰成本能否計入價格中呢?「由於調峰的氣源來源不一,調峰成本難以準確核算,所以實行峰谷價的話可能難以完全反映調峰成本。」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錢莉說,將來可能會更多地使用液化天然氣(LNG)來調峰,而LNG的銷售在冬夏季節也是不同的,全年統一價或導致夏天賺得多冬天賺得少,這也是相對公平的。

而在華東地區,天然氣價改的訴求則主要在於上下游聯動。南京港華燃氣氣源總監李勝華介紹,由於下游價格調整滯後於上游,其主營業務天然氣板塊已虧損三年,基本是「貼錢」供氣。高慶余也表示,政策性漲價不應經過聽證會,應該直接實行上下游價格聯動,而不是讓燃氣公司獨自承擔漲價成本。

「其實,上下游聯動已經在部分城市實現了。」錢莉說,沒有實現上下游聯動的地區主要是考慮到下游價格承受能力和制定合理聯動標準需要時間兩個方面。上下游價格聯動對理順天然氣價格是有利的,但這需要一定的過程。

「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關鍵在於各方利益的博弈,因此各地肯定會出現不同的訴求。天然氣價格改革應該主要以成本為主要考慮因素,適當考慮終端的價格承受能力。」周大地說,天然氣價格改革包括價格水平和定價機制兩大方面,要平衡各方利益並不容易,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分步驟進行。

周大地表示,從理論上來說,居民用氣由於存在峰谷差,有額外的調峰成本,所以價格應該高於工業用氣,但是實際情況中,終端價格調整要考慮的因素更複雜。「淨回值倒推」法,以及「峰谷價浮動」、「一地一價」、「加權平均」、「上下游聯動」等方案可能都是一個過渡,很難真正核算清楚天然氣成本,只能是在首先制定合理價格水平的情況下,逐步完善定價機制。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則表示,天然氣價格的低位運行導致企業利潤較低,甚至虧損,企業生產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另外進口LNG和天然氣的價格高於國內銷售價格,影響了企業進口天然氣的積極性,不利於天然氣的推廣,應在全國進行天然氣價格改革。


道達爾天然氣洩漏 北海溢油痼疾難改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819

BP墨西哥灣溢油、康菲渤海溢油尚未終局,壞消息又來了。

2012年3月25日下午,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的一處鑽井平台發生天然氣洩漏事故。

事故平台位於距蘇格蘭城市阿伯丁以東240公里的英國北海海域,在高壓高溫的埃爾金-富蘭克林凝析氣田區,2001年投產。

道達爾勘探與生產英國有限公司(TOTAL E&P UK Limited)是北海最大的油氣作業者之一,也是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最大的勘探開發子公司之一。

事發後,238名工作人員緊急撤離,平台停產,其周邊六七公里範圍被設為禁航、禁飛區。鄰近的兩處殼牌石油所屬鑽井平台上的人員,也被殃及疏散。

火焰正在衰弱,洩漏源自未開採儲氣層

3月29日,英國利物浦大學海洋污染專家馬丁·普雷斯頓(Martin Preston)曾搭乘事故調查方的勘察飛機飛過事故平台上空。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由於平台周邊數公里是隔離區,再加上低云籠罩,「很難準確預計事故點正在發生什麼」。

道達爾的公告表示,天然氣洩漏仍在持續,確切原因尚在調查中,目前階段通過歷史數據和儲氣層模擬,初步預計天然氣洩漏量約20萬立方米每天。

事故原因不明之下,3月27日晚間英國電視四台報導,平台上還有「火焰在燃燒」。這意味著,一旦風向改變,高濃度天然氣被吹向燃燒的火焰,很可能引發爆炸。

不過,3月29日道達爾通過公告解釋說,點火燃燒正是鑽井平台安全系統的一部分。

「在緊急狀況下,點火是為了消耗掉平台上溢出的所有氣體,保證人員安全撤離。而兩天後還在燃燒,是因為在緊急關閉平台時,氣體沒能被全部燃燒完。」公告中描述道。

來自溢油響應組織(OSRL)的監測報告顯示,平台上空的氣體云狀況穩定,在反向風的作用下,正被逐漸吹離平台。截至記者發稿前,來自道達爾的確切消息是火焰正逐漸衰弱。

目前,道達爾及其約請的全球井控專家已經可以確信,目前洩漏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海平面以上25米處的平台甲板高度。這意味著位於平台以上百米的火焰,其遭遇可燃氣體的概率下降。

普雷斯頓教授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特別指出,洩漏的氣體是天然氣,而不是此前媒體報導的有毒的硫化氫,「現在看起來,洩漏氣體來自附近一個未開採的儲層,這個儲層不知怎麼連通了一口被道達爾以為已經封存的生產井。」

「這意味著我們現在知道了洩漏的來源,我們知道問題在哪兒了。」道達爾的一位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們現在最關注的是盡快解決它。」

高壓引發洩漏,封堵陷入兩難

英國鐵路海運運輸工會地區組織者傑克·莫利(Jake Molloy)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表示,洩漏發生之前,G4油氣井的外部套管已經持續高壓,道達爾為此曾封堵了該油井,但套管內的壓力仍在升高。

「為瞭解決問題,道達爾決定採用『滅井法』(kill the well),但在操作過程中遭遇了外洩氣體的壓力峰值,天然氣反而從井口溢出。」傑克·莫利說。

目前可知,平台中溢出的主要是甲烷和低分子量的「冷凝物」。「冷凝物」是指具有相對揮發性的有機化工液體,遇冷時為液體,遇熱則變成氣體。

溢出物在寒冷的北海海面形成了一層油膜,普雷斯頓教授表示,由於溢出物的數量比2010年墨西哥灣事故少得多,「所以海鳥和海洋動植物受到顯著影響的危險較低」。

即便如此,道達爾急需阻止仍在持續的洩漏。此前,擺在道達爾面前的曾有兩條路,要麼花六個月時間打出一口洩壓井,要麼立即派工程師登陸平台切斷洩漏點。

不過,前往平台徹底切斷洩漏氣體被一致認為是個「危險的步驟」。

「溢出的廢氣仍在燃燒,即便火焰熄滅,前往平台作業的人員也會暴露在一個有潛在爆炸氣體的環境中,而這個環境的爆炸幾乎一觸即發,」普雷斯頓說,「爆炸和火災很可能會毀掉鑽井平台,增加海洋污染的威脅。」

「更安全的選擇當然是洩壓井,但會耗時數月、花費巨資,」普雷斯頓說,「要麼高風險、快速處置,要麼安全但漫長,沒有別的選擇。」

截至南方週末記者發稿時,道達爾表示正在考慮或用重泥直接封堵氣井,或在旁邊打減壓井。好消息是,道達爾表示,他們在這一區域有兩台現成的鑽探設備,可以隨時啟用打減壓井。

北海油氣開採:每週一起事故

早在埃爾金鑽井平台天然氣洩漏事故發生前,北海油氣開採者就被證實早已劣跡斑斑。

2011年7月5日,英國《衛報》公開了一批不為人知的石油巨頭溢油檔案。檔案顯示,2009年至2010年期間,北海海域共發生油氣洩漏一百多次,平均每週一起事故。其中,殼牌和道達爾「榮登」最頻繁溢油企業榜首,而丹麥馬士基(Maersk)、加拿大公司塔裡斯曼(Talisman)以及BP旗下的Mungo Etap亦榜上有名。

秘密檔案曝光後,一些人開始擔心,上世紀七十年代北海剛發現石油時建的那些老鑽井平台,往往對安全最漠視也因此最危險。

普雷斯頓教授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北海油氣田已經被開採數十年,在本次洩漏事故發生前,已有不少油氣田因多年開採、儲藏減少而經歷儲層下沉。

「下沉的儲層可能增加岩層的壓力,有導致岩層斷裂的可能性,」馬丁·普雷斯頓表示,「埃爾金平台的事故有可能也在此列。」他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的推測,沒有科學證據。

2011年10月,歐盟委員會公佈了一項法案草案,旨在改變「歐洲國家發生海上溢油事故的可能性仍過高」的狀況,希望統一管理各國的海上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事務,提高海上油氣開採安全標準。不過,此舉遭到了以英國為代表的北海國家的反對。北海國家包括英國、丹麥、荷蘭和挪威,它們生產了全歐洲9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氣。

本次天然氣洩漏事故中,英國主管石油開採的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及其他相關部門,已在事發後積極介入。3月30日,英國能源大臣查爾斯·亨得利(Charles Hendry)會見道達爾負責人,詢問事故處置進展和下一步措施。



fatlone’s view: 重點出擊板塊 – 天然氣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2/05/08/fatlones-view-%E9%87%8D%E9%BB%9E%E5%87%BA%E6%93%8A%E6%9D%BF%E5%A1%8A-%E5%A4%A9%E7%84%B6%E6%B0%A3/

原來已足足有1個月沒有更新, 雖然如此, 我的股票投資依然相當活躍

想開始鑽研技術分析, 如果有路過的網友們有好的網站、書籍或任何資訊, 請分享一下, 我會很感激你, 我要在今年填補在TA方面的空白。

入正題

今次暫不談個股, 純粹分享整個天然氣板塊的看法, 我不是行家, 純粹以直覺加觀察判斷

回顧一下近日的新聞, 南海問題日漸升溫, 就是搶資源比誰的拳頭大, 油氣資源是當中的重中之重, 搶資源就是要大力發展海洋工程(這是另一個主題板塊, 個股例子: 宏華集團 #196, 未知近日#196的升幅與此有沒有關係?)及相關海上的油氣開采配套, 相關公司國家一定會全力支持

日本關閉了最後一組核反應堆,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 天然氣價可能會上升。因為日本已經大量采用天然氣作為能源, 想不到日本竟然此時就全數關掉所有反應堆, 天然氣的進口量會繼續增加。考慮到天然氣價格過去數年持續下跌, 而日元又大幅上升, 所以對日本來說, 氣價只是數年前的幾分之一。如果日本從今開始選擇以天然氣作為主力能源, 南海的氣源對日本來說尤其重要。

天然氣的可采儲量因美國的頁岩氣 (shale gas) 開采技術有突破而大幅上升, 而近日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開發中國頁岩氣作為首要議題(http://www.finet.hk/mainsite/newscenter/CNFINET/0/438030.html)。據知中國的頁岩氣儲量媲美美國, 但更難開采, 不過只是時間問題。這代表中國有條件大力發展天然氣。大天然氣時代好像已經降臨。

市場消息方面, 北京控股#392 突然出手入股中國燃氣#384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505/KFKAJD5ZN57VU.shtml?c=sh_stock), 燃氣市場顯然受到市場高度關注。資金應會繼續被引入局。

全部消息均指向天然氣, 「我feel到有尐o野」

我認為天然氣是其中一個最值搏的板塊, 個人的選股配置已反映我的看法, 希望今年會有些斬獲吧!

相關個股的探討待續



中華煤氣(0003)增資河北省天然氣有限公司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9/19/%E4%B8%AD%E8%8F%AF%E7%85%A4%E6%B0%A3%E5%A2%9E%E8%B3%87%E6%B2%B3%E5%8C%97%E7%9C%81%E5%A4%A9%E7%84%B6%E6%B0%A3%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現時,新天綠色能源(0956)和香港中華煤氣(0003)的全資附屬公司分別持有河北省天然氣有限公司55%及45%的股本權益。

前幾天內地新聞報告“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合資的河北省天然氣有限公司增資項目,外資增資715萬美元”。715萬美元大約等於 5千5百多萬港元,新聞沒有提及股本權益有沒有改變。

四川省150MW風電項目

另外,據報道日前  新天綠色與四川省旺蒼縣達成勘探與開發風電初步協議。協議旨在該縣建設首座風電場測風點和開展風能資源普查等前期工作,構思中的風場規劃為150MW,總投資約15億元人民幣。新天綠色的策略是“立足華北、走向全國”,以上的項目應是四川省內的第一個項目,不過收集數據、設計、建造需時,項目最快也要3年後才投產。



巴菲特旗下BNSF鐵路公司測試使用天然氣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694

巴菲特旗下的BNSF鐵路公司是美國最大柴油消費者之一,該公司計劃於今年開始測試用天然氣作為機車的替代能源。如果實驗獲得成功,將削弱石油作為運輸燃料的支配地位,並為北美充足的的廉價天然氣提供一個新的市場出路。

由於使用了新的開採技術,天然氣已經過剩,天然氣價格由此大跌。從電氣公司到拖船企業都開始轉向使用天然氣,如果鐵路貨運公司也轉向使用天然氣,鐵路工業將迎來這十年來最重大的轉變。

BNSF是美國最大的鐵路公司,也是美國第二大柴油消費者,排名第一的是U.S. Navy。BNSF在1980年代晚期就開始考慮使用燃氣動力機車,但隨後天然氣價格上漲,該計劃被束之高閣。

現在形勢已經不同以前。根據聯邦統計數據,去年平均每加侖柴油價格為3.97美元,而使用提供相等能量的天然氣只需花費48美分。

當然,BNSF也需要承擔巨大的花費,用以將天然氣進行液體儲存。同時對其現有的大約6900輛機車進行改造也將產生巨大的成本,但分析認為,未來數年天然氣價格將明顯低於柴油。

BNSF首席執行官Matt Rose透露,BNSF正與設備製造商一起開發一種能同時使用柴油和燃氣的機車,這不僅有助於節省費用,也符合兩年前公佈的聯邦空氣污染標準。

一些專家認為,鐵路公司轉向使用天然氣還需要時間。

加拿大國有鐵路公司在去年9月改造了兩輛機車,使用90%的液化天燃氣和10%的柴油混合燃料。這個加拿大最大的鐵路公司一位發言人說,大規模的改造將是對機械和燃料補給系統的巨大挑戰,現在來決定這個計劃的成敗還為時尚早。

GE運輸事業部總裁Lorenzo Simonelli說,雙重燃料技術並不是最後一擊,他們正在和BNSF以及其他鐵路巨頭一起培訓機車司機,隨後將全力進行機車生產和改造。

阿爾貢國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Raj Sekar認為,鐵路公司大規模的運用燃氣動力機車至少需要5年時間。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