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三大報表分析的目的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637


快速分析報表是為了得到下面的大前提:

分辨公司是"好"是"壞"

冇明顯缺點的是好公司,否則是壞公司

之後最優先的問題就是否值的花時間深入分析

在這是"好"大前提下,進行統合分析,是為了下面三個目的:

1.報表是否可信

2..公司現況

3.值多少錢

在"報表是否可信"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盈利是否真實

2.有否用了財技

3.管理層是否充滿了集資的動機

在"公司現況"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正確的盈利數字

2.真實的盈利數字

3.安全性

4.資產數量

5.資產質量

6.營運效率

7.投資效率

8.盈利能力

9.成長性

在"值多少錢"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資產值多少錢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

3.安全邊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69

三大報表的統合分析-1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638


說是教人分析,但味皇也不過是半桶水的新手,不可能精確分析,連正確都可能說不上,大家研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報表是否可信:

首先要完全否定4大之外的會計師行,4大之中的德勤經手的亦要多加兩錢肉緊

其次是避開所有在百慕大註冊的公司,這兩點是為閤下安全著想

分析目標如下:

1.盈利是否真實

2.有否用了財技

3.管理層是否充滿了集資的動機

請看下面的表

這是一隻自稱林業股的物體





疑點一,唔交稅

疑點二,已繳稅項同稅項不一致,盈利同現金流不一致

免稅的盈利很難稱為盈利,因此盈利是假的,而且利用虛假的盈利數字集資

 

這是一隻叫滿天星的造紙公司





可以發現其存貨一直無上升,疑點在於營業額同盈利都上升的情況下,存貨一直不變是非常識的,這種情況我們俗稱"騙局"

由於公司打算上市,創造盈利非常有必要

 

這是一隻叫方向電機的公司





問題在於存貨不成比例的上升,公司的固定資產增加3倍,存貨增加7倍,同期的現金流是負數,代表公司的收入全數買入存貨,或者說累積起來的存貨當成 收入,如此比例的存貨上升是不尋常的,如果最終存貨可以在n年後順利脫手,盈利也只會在n年後到手,現在確認的盈利就是不切實際,如果最終存貨賣唔出,現 在確認的盈利最終會成為空氣,到時仲要撥備,由於現金流差,有集資的動機

所以無論方向電機交出怎樣的盈利數字都很難解釋,根據其已繳稅項,為4億及5500萬兩個毫無關聯的數字,以稅率15-25%計,稅基分別為16-27億及2.2-3.7億,由於用20億固定資產賺20億相當高難度,因此取平均數9-15億以下會比較合理

 

這是蔡東豪的公司





疑點在於其已繳稅項一直在同一水平,代表稅基沒有上升,亦無下降,因此盈利數字是假的

出現如此盈利變化並非亳無道理,因為投資增加同投資減少很多,盈利變化原於炒作的賬面值,因此最低潮時頗有投機價值,但最高潮時充滿配股的動機

 

這是一間已爆煲的水產公司,徹頭徹尾的假數公司,今次僅作教學用途





07年盈利數字同06年相當,但已繳稅項顯示,稅基增長了56%,因此真正盈利應按類似比例上升,在稅率可以明確表明問題,中國的稅率不會超過33%

 

總括而言,盈利數字虛報非常普遍,正常來說,公司不可能年年盈利都上升,仲要按一定成長率上升,真正的情況是好景時特別好有時特別壞,如果公司有集資的動機,它很可能將特別好的一年的數字壓低以提高特別壞時的數字,或令好景時雙倍的好,不景時雙倍的壞

以下一個積極的例子,祖國蠕動





已繳稅項上升31%,13%,而現金流上升15%,13%,毛利上升16%,34%,雖然比例不是太一致,起碼方向相同

同時,已繳稅項/現金流比率為17%,18%,14%的穩定的數字,這才像樣

而已繳稅項同稅項的差異可以接受(按比例,07年的盈利略為偏高,08年又偏低)

現金流-折舊的數字為1630億,1370億,840億,同毛利的差異不多

 

盈利(大致)可信的公司應該有一些特點:

1.已繳稅項同稅項相若

2.已繳稅項/現金流,比率合乎常理

3.毛利同現金流相若(現金流有時需要調整)

4.存貨變化不會太離譜

5.不會隨意濫發新股

6.派息比較穩定

7.小道消息較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91

三大報表的統合分析-2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678


關於"公司現況",分析目標如下:

1.正確的盈利數字

2.真實的盈利數字

3.安全性

4.資產數量

5.資產質量

6.營運效率

7.投資效率

8.盈利能力

9.成長性

在市場的眼中,只有8,9受到重視,如果我們要得到不同於市場的結果,就要多著重頭7樣

 

1.正確的盈利數字:

由於損益表的盈利數字普遍是假的,我們有必要修正這個數字

有一點很矛盾的是,我們個個都不肯相信花旗銀行的盈利數字,為什麼我們又無條件地相信自己持股的盈利數字呢?

正確的盈利數字只要排除特殊項目的影響即可,不是很難

很多蕉皮股會在盈利上加入大量特殊項目,在以市盈率計價的市場上好易比佢跣親,大行在推銷時並不會同你分特殊不特殊

確定"正確的盈利"目的主要是在於判斷市價是否超高或超高,如果包含了特殊盈利的公司20倍市盈率定2倍市盈率都可能超貴,相反包含了特殊虧損的公司2000倍市盈率定0.2倍市盈率都可能超平

下面舉個例子



這公司的盈利是多少呢?特殊項目不會重復出現,同公司的正常營運無關,因此正確的盈利會比現有數字更多,1.25億加上7.43億再扣除合理的稅款,正確的盈利數字應為8億上下,但這並不是"真實"的數目

 

2.真實的盈利數字



現在再加上現金流表,這10億的現金流對應9億的毛利並不合理,因為折舊龐大,不是現金流過少,就是毛利滲水,或者兩者都有,假定現金流數字正常的 情況下,10億現金流減5億利息支出後,再減折舊就蝕錢了,但公司有交稅,即稅基高於現金流,7700萬稅代表多少盈利呢?首先現金流表比損益表的數字多 一倍,盈利因此要多一倍,如果合理稅率在20-35%之間,7700萬對應3.9-2.2億稅基,求其採用損益表的稅率23.05%,對應3.3億稅基, 因此修正後的稅後盈利起碼有兩三億,這已經大致可視為真實的盈利了,要求更高的人可以將一部分折舊加回去或再減出黎,以本例子來說,正在重組的公司設備要 更新或丟棄的機會很大,因此折舊是真確的支出,如果是媽媽奶一類設備萬年不維修的公司,你大可將一半的折舊都當成盈利加回去,如此一來真實的盈利會比想像 中更高

真實的盈利數字首先要排除特殊項目的影響,之後減去利息支出,再按現金流,已繳稅項的比例,有時加上存貨比例,進行修改,修改過程很可能出錯,盡力而為就是,通常令人感到很難處理的報表,都會有問題,並不代表自己無能,放棄無問題

一般來說,毛利不會超過正常水平的現金流,現金流-利息-折舊=稅基,要交稅的收入先叫"真實",管理層喜歡欺騙投資者,但不敢欺騙稅局,柿總是要找軟的掐

如果有來自子公司的股息收入,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來自子公司的股息收入受操縱,除非你知道子公司的情況

 

3.安全性

這一項很容易看,前文已有提及,不再贅述

 

4.資產數量

資產僅在好公司存在,壞公司連現金都可以假,不要浪費時間在壞公司上





這公司收市價2.9,市值15.54億,比例是29/1554

公司固定資產6.7億, 29/1554=每股固定資產/67   每股固定資產1.25

現金-1.5億

存貨4.9億

合計10.1億, 29/1554=每股資產/101   每股資產1.88

如果覺得公司是好公司,有錢賺,那淨帳款肯定不是0,起碼有好幾億,我們以此為安全邊際應該足夠有凸

又或者

公司固定資產6.7億

淨流動資產9億

合計15.7億 29/1554=每股資產/157   每股資產2.93

如果你覺得有部分存貨會滯銷,部分固定資產閒置等,你大可以打7-8折比佢,7折的話為2.05

不就是資產淨值打折嗎?

以上的應該同清算價值比較接近

 

5.資產質量





現金流約7000一年,固定資產一直上升,在04年,178414的固定資產對比69548的現金流,效率是38%,後來越來越小08年只有10%,上市前的數字真實與否先不說,效率有38%的資產肯定是優質資產,而效率10%的資產則必然是劣質資產,估價時嚴重打折

固定資產以外的東西,現金可以1比1的當成資產,係優質資產,而存貨按性質而不同,例如衣物是劣質資產,而布料又比成衣優質等,按緊急脫手的價值同容易程度而不同,劣質資產如汽車,電器等用半價脫手己很不錯,優質資產例如燃料,金屬等都可以賣返7-8成

如果公司正常營運,淨流動資產大致可以全數收回成為盈利

 

6.營運效率& 7.投資效率





又是上面的例子,固定資產的效率說了,之後是投資的效率

04年至08年固定資產增加2.9倍,而現金流沒有增加,效率為負,而且折舊都仲未同佢計

股東權益增加617,包括上市資金及保留盈利,期內又增加固定資產,又增加投資,而現金流沒有增加,效率為負

全部都是白投資,証明管理層是廢物





另一公司的數字,固定資產下降,現金流上升,效率上升?只是由於折舊關係,固定資產實際並沒有消失,效率可以計算出來,最低一年都在31.6%以上,最高的一年50.6%,証明這生意很高附加值

由04年起計,05年增加固定資產4800萬,現金流增加3900萬,即新增投資效率為81.3%,06年為-21%,07年35%,08年71%,5年合計,投入資金3.35億,增加了1.24億現金流,效率為37.2%



派息超過盈利,公司沒有保留任何盈餘,用於新增投資的資金,全來自"保留折舊"

因此此公司的營業效率奇高,而投資效率亦很高,不過沒有超越舊有投資的效率

不能因為效率高就認為管理層聰明睿智,但比起例子1,堅持經營低效生意的確不是智者所為,因此例子2能5年間都獲得高效,管理層值得加分

 

8.盈利能力

例子1



在這例子中,年現金流在3.9-2.7億之間,平均3.2億,我們可以隨便的認為,此公司現金流的製造能力,起碼多過1蚊先,3億也是很保守的估計,而充足的已繳稅項可以支持這一說法

由於公司一路有增加固定資產,很難認為現金流會無故倒退,故此派息能力很有保證,甚至可視之為債券

 

例子2



在這例子中,現金流變化很大,說明這生意本質上不太穩定,損益表上如果顯示穩定成長的獲利,多少都有點欺騙成分

上圖中,已繳稅項07年同05年都不少,微薄的現金流明顯被人為轉至其他年份了,如果稅率不變我們按已繳稅項的比例重新安排其現金流(我不得不事先 聲明其可靠性有限),03年現金流為13億,04年34.5億,05年29.4億,06年54億,07年62億,顯然有異於報表所示

好似04年咁,一次投入近百億增加固定資產,如果之後的現金流仲少過之前不是很搞笑嗎?

我不能明確判定其現金流的製造能力,但06-07年出現明顯的投資減少,投資活動之現金流量因此相對較少,因此來年的現金流不會大增甚至可能減少,即使如此,固定資產在定量的情況下現金流也不會變得太離譜,所以50億以上的現金流製造能力是比較公道的

(下續)



(上續)

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很難評估,按修正後的現金流同當年的稅後盈利對比,03年13億現金流對應12.5億稅後盈利,其中6.9億歸少數股東,5.6億 歸投資者,比率為96%-53%-43%,04年56%-24%-32%,05年84%-27%-57%,06年54%-16%-38%,07年 69%-24%-45%,看得出03年同05年的操縱比較嚴重,大致來說,所得現金流中25%歸少數股東,40%歸投資者,如果現金流製造能力在50億以 上,投資者起碼可以分到20億,同06年持平

 

例子3



在這例子中,06年前後的現金流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水平,理由是04-05年的巨額投資,因此06年前後代表的是兩間沒有可比性的公司,舊公司現金流製造能力2億,新公司超過5億

但是已繳稅項不支持這一說法,例如05年8900萬稅為歷年最高,而07年的現金流在05年的2倍的情況下已繳稅項甚至低於05年,因此其盈利及現金流等數字應受強力質疑,08年現金流創新高,但已繳稅項為負,代表實際上公司出現虧損,核數師應該要拉去打耙

在此情況下判斷盈利能力沒有意義,亦不可靠

 

在這裡盈利能力泛指主業的現金流製造能力,利息收入不屬於血汗錢

總括而言,盈利能力應該同固定資產成比例,固定資產不減少的話,盈利能力應該不會縮水,5年間公司可能會增加投資,令盈利上升,如是者,盈利能力會超過5年的平均數,當然盈利能力必須相應的已繳稅項支持

 

9.成長性

例子1



例如這公司一直穩定成長,速度不快但算不上龜速,雖然投機者會唔夠喉

增加固定資產似乎不會大增,因此不會有驚喜

已付利息似乎不會大增,因此不會有驚嚇

因此公司應該會持續穩定成長,而且是長治久安的類型

 

例子2



例如這公司似乎在跳探戈,獲利不算太穩定,很難說成長性

增加投資同時減少投資,公司很可能存在投資業務,如果某段時間盈利出現急升,也只是鏡花水月

財務非常保守,沒有幾多負債,派息不錯,但保留盈利沒有特別用途

因此公司應該會持續安穩生存,但不會點樣成長

 

例子3



例如這公司在06年前是成長股,06年後是垃圾股,其實它是周期股,景氣時小投資收效大,不景時大投資無收益

如果周期股連續兩年成長(實際上是恢復),就會被大肆宣傳為成長股,其中一些原因是大戶每次周期都有大量舊貨要處理

由於衰退期間已作了大量投資,在恢復時會反彈得更快,而且會升好幾年,但當成成長股買的話好易中蕉

 

例子4



例如這公司的現金流成長很快,已繳稅項升更得不成比例

求其一年的增添固定資產都多過n年盈利,類似向陌生人借1000萬投資咁,公司處於爆珠狀態

已付利息亦水脹船高,由04年占現金流5%變成08年占1/4以上,公司處於捨身狀態,銀行則處於捨命狀態

股本融資每年幾十億,投資者處於激動狀態,投資銀行處於忙碌狀態

因此公司應該會一直急速成長,同時股價猛升至飛出太陽系,直至某日油盡燈枯

 

例子5



同例子4類似,但不同點在於已繳稅項比例較正常以及財務比較健康

增添固定資產數量不少,但來源多數來自保留盈利,而且效率很不錯

沒有理由懷疑公司近期的成長性,起碼08年的投資非常充分

這樣的公司似乎非常完美,但相應的股價肯定不低,我很懷疑07年接受新股的投資者可以有多大獲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6

三大報表的統合分析-3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45


最後,在"值多少錢"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資產值多少錢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

3.安全邊際

依我觀察,買股票有兩個模式:

A.低於某價錢買,高於某價錢賣

B.升之前買,跌之前賣

前者關鍵在於"價錢",後者在於"時機",後者比較流行的原因在於"價錢"只得一個,要交易必須滿足差價的條件,而且僅能進行一次交易,再者交易時間可以是無限期的,而"時機"任何時候都有,而且即時見效,交易可以很頻繁,無論是抽佣的人還是被抽佣的人都喜歡後者

時機的課題不在本次討論之列,現在討論的是"某價錢"的確定上,即是估價

估價說是科學倒不如說它是一門藝術,阿豬阿狗都可以做藝術家,問題是藝術家的認同感完全受名氣影響,非常明顯地,畢加索同曾灶財做一樣的事,會受到 相反的待遇,畢加索在牆上捽一個狗屎腳印,自然會有人跳出黎解釋腳印的含義兼出錢裱起佢,而曾灶財在牆上捽狗屎的話一定比人罰錢,因此藝術的價格同其質量 無關

說回估價上,專家同普通人一樣,都估唔準,因此普通人一樣可以做得到,不用妄自菲薄,分別只是差異大少,既然都唔準,大家就不用追求精確了

 

1.資產值多少錢(PB)

一間公司如果真係打開門口做生意,起碼都有d資產,例如設備,存款,人手,客戶的電話號碼等,按組成比例不同,資產的估值會不同

例如一間僅有10000蚊存款的公司,那公司的價值至少有10000蚊,但是存款是定期存款的話,市場的估值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是1年的2厘定期 存款,公司的估值約10000-10200蚊,但如果是100年的2厘定期存款,如果市場利率為4厘,公司的估值僅是5000多d,而市場利率為1厘的 話,公司的估值卻會變成20000左右,那些奇怪的估值加上甚麼理由都好,定期存款的本金都是10000蚊不變,未到期都可以抵押返10000出黎,公司 的價值就是10000蚊

或許有人會持不同意見,反正藝術就是互相獨立的,我愛點做都唔輪到你理,我也不會過問別人

上面這個例子只是說明資產估值同市場估值會有明顯不同,我們隨時可以做一個比較"合理"的估值,但市場一樣可以特立獨行

味皇認為市場上有兩種公司:現金公司,設備公司

現金公司泛指大半由錢,証券,地皮等組成的一類公司,例如翔龍基金,地產股等,公司不會自行製造現金,所謂的利潤都是由本金"榨汁"榨出黎,本金或者可以升值,但要實現利潤則必須放棄同數量的資產,因此總利潤是不可能多過總資產的,公司的估值應該要同資產值相近

設備公司泛指大半由生財工具組成的公司,實業股都是這類,這類公司有一個"生財系統",放著等時間過就有錢收,實現利潤需要的是時間,如果用資產估 值,就要看"生財系統"的工作效率,如果效率高可以出高於本金的高價買,出高價的原因在於投入本金量只能買到新系統,但買不到調整系統的時間同工夫,效率 低就當廢鐵賣

大多都公司都同時有現金資產同設備資產,因此估值應介於兩者之間,一般來說,現金只要不是過多,那現金都是"生財系統"的一部分,只要將淨值乘一個合適的倍數就可以,現金過多的話可以分開計或採用較低的倍數

雖然淨值好多時有水份,乘淨值只是偷懶的做法,但認真做事的老闆通常是不搞咁多小動作的,選到一隻冇乜缺點的好股就可以簡而為之

高價的標準隨自己鍾意,比如我個人就比較鍾意採用以下數字:

實業/收租股10%毛利率以下=淨值 x 1.1倍

實業/收租股10-20%毛利率以下=淨值 x 1.2倍

實業/收租股20-30%毛利率=淨值 x 1.4或1.5倍

實業/收租股30-40%毛利率=淨值 x 1.7倍

實業/收租股50%毛利率以上=淨值 x 2倍或以上

中資金融股=淨值 x 2倍

世界級金融股=淨值 x 1.7倍

本地金融股=淨值 x 1.4倍

現金公司=淨值 x 1.1倍

垃圾股=不開價

高毛利率的公司,可能代表在競爭力上有優勢,又或者代表產品暴利,又或者代表員工努力等,總之高效的系統自然有更高的毛利率,自然值更高的價錢

例子:

新華文軒    資產淨值3.674 x 1.5=5.51

 


中海集運    資產淨值3.084 x 1.2=3.7


 


中國銀行    資產淨值1.769 x 2=3.54


 


德昌電機    資產淨值2.342 x 1.5=3.51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PE)


 


同樣是對"生財系統"的估值,不過不是對系統本身,而是對產量估值,但不同於系統本身相對的固定,產量卻時時不同,因此產量估值非常不準,正確來說,是經常採用了不正常的產量數字


 


再用存款公司的例子,公司的5年收益如下: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3年        第3年


收益      200            306            105            212            541

市值     2000         5202             525          2544         14392

市盈率    10             17                 5              12              28

收益一直上升,市場給予不同的市盈率,但我忘了同你說,這公司只是做10000蚊定期,只是利率分別為2厘,3厘,1厘,2厘,5厘而已,對10000蚊定期存款開價525或14392是不是不切實際呢?市場先生間中都會發d咁嘅瘟

古時有"英雄莫問出處"的傳統,今日亦有"盈利莫問出處"的美德

在估值前首先要確定"盈利能力",方法前文己有所述(要特別注意"盈利"的定義),之後用盈利能力乘一個合適的倍數,這樣說比較抽象,於是我建議下面的標準:

盈利能力有保証&缺乏成長(10%-)              盈利能力 x 10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平穩成長(10%+)             盈利能力 x 12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快速成長(15%+)              盈利能力 x 15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神速成長(35%+)              盈利能力 x 18倍


 


盈利能力大起伏&處於景氣低潮                  盈利能力 x 10倍


 


盈利能力大起伏&處於景氣高潮                  盈利能力 x 10倍


 


垃圾股                                                               不開價  


 


具有龍頭地位的公司+2倍           


 


比如維他奶最近的盈利雖然只有2 億,但實際其盈利能力有3億,德昌最近雖然賺唔到幾多,但實際其盈利能力起碼12億,玖紙上兩年的盈利都有20億,但令人懷疑其盈利能力有冇10億,北泰 雖然之前話賺5億,但卻暗中蝕錢爆煲等,不過好股的盈利或現金流數字一般都可以直接使用的


 


例子:


新華文軒     盈利能力3.5億 x 14=49億(總市值)=4.26

 

中海集運     盈利能力30億 x 12=360億=3.08

 

中國銀行     盈利能力700億 x 15=10500億=4.14

 

德昌電機     盈利能力12億 x 12=144億=3.9

 

這是計給自己睇的估價,市場根本不會理會,要果要計一個市場可以反映的估價,就要用最近的每股盈利,如果最近的每股盈利高於正常的盈利能力就直接使用每股盈利,最近的每股盈利低於正常的盈利能力就用盈利能力計算

 

例子:

新華文軒     盈利3.8億>盈利能力3.5億

                      每股盈利0.338 x 14=4.73

 

中海集運     盈利0.5億<盈利能力30億

 

                      盈利能力30億 x 12=360億=3.08

 

中國銀行     盈利730億>盈利能力700億

 

                      每股盈利0.288 x 15=4.32

德昌電機     盈利10億<盈利能力12億
 

                      盈利能力12億 x 12=144億=3.9

 

 

資產同盈利兩個估價那個更合理呢?

 

                      PB         PE

 

新華文軒    5.51       4.73

 

中海集運    3.7         3.08

 

中國銀行    3.54       4.32

 

德昌電機    3.51       3.9

 

我們或者可以咁樣解釋,"新華文軒資產比盈利更值錢,原因在於它未能完全有效使用資產生財,將5.51換成14倍市盈率,即每股盈利要0.39,新華文軒努力提高效率就可以達到","中國銀行盈利比資產更值錢,原因在於它超有效率運用其資產或高槓桿,中國銀行用的是槓桿,3.54換成15倍市盈率是0.236,那它額外的盈利應是用別人錢賺的"

 

在用那一個數字上,我個人會咁-資產比盈利高的計資產,資產比盈利低的計兩者的平均值,理由是資產可靠,而借錢賺錢不可靠

 

當然也有些個別例子,例如翔龍基金僅計資產,而惠理基金僅計盈利

 

 

3.安全邊際

 

在這裡我們會發現,對同一隻股票會有好幾個估價,資產估值,盈利能力估值,每股盈利估值,市值,資產淨值,清算價值

 

用返上面4隻說明,將所有價錢由大到小順序列出:

 

                    Lv1    Lv2    Lv3    Lv4    Lv5  葛拉罕  鄧普頓

 

新華文軒   5.51   4.73   4.26   3.67   2.83    2.57       1.10

 

中海集運   3.70   3.08   3.08   3.08   2.16    2.10       0.92

 

中國銀行   4.32   4.14   3.54   2.95   2.08    1.67       0.62    

 

德昌電機   3.90   3.90   3.51   2.34   1.94    1.64       0.70   

 

如 此一來,投資者面對7個價錢,按個人需要選擇那一級的安全邊際,最低的安全邊際的話,可供選擇的機會會大增,而用最高的安全邊際的話,隨時乜都買唔到(海 嘯價是特別例子,雖然08年多數公司都遠低於清算價值,但顯然並不正常),比如說,用葛拉罕級的安全邊際(清算價),4隻股有3隻成交,而用鄧普頓級(淨 值3折以下),非常幸運的,居然有1隻成交

 

採用最高的安全邊際,會面對流失所有機會的風險,但一旦出現,因為選擇很少,所以資金幾乎會全部集中上去,而得到神奇的結果,看起來好似是集中投資

 

而一般的安全邊際,由於不缺機會選擇多,所以會心大心細每樣買d,得到的結果很不錯,而看起來好似是分散投資

 

以 今次金融海嘯來說,採用低級的安全邊際都受重創,他們之前是否太在意"充足的機會"呢(尤其是牛市時)?如果採用高級的安全邊際,他們在牛市時會完全排除 在市場之外,但熊市時他們卻不缺選擇,而海嘯來到都死留全屍,兩位大師採用的安全邊際,葛拉罕的每次熊市都可遇到,而鄧普頓的未免太不現實

 

假設有7個人依不同價錢買入8000蚊,目的都是賺1倍:

 

         新華文軒         中海集運         中國銀行         德昌電機

 

A          2000(11.02)    2000(7.4)         2000(8.64)      2000(7.8)

 

B          2000(9.46)      2000(6.16)       2000(8.28)      2000(7.8)

 

C          2000(8.52)      2000(6.16)       2000(7.08)      2000(7.02)

 

D          2000(7.34)      2000(4.32)       2000(5.9)        2000(4.68)

 

E           2000(5.66)      2000(4.32)       2000(4.16)      2000(3.88)

 

F           2666(5.14)      2666(4.2)               0                  2666(3.28)

 

G                 0                 8000(1.84)            0                       0

 

括號入面的是賺1倍的目標價,採用低級的安全邊際要賺1倍的升幅似乎不切實際,而高級的安全邊際賺1倍就易得多,F君應該不能忍受持股價格升得太高,可能在1.5倍左右的安全價位就出清持股,G君若以F君的水平出貨,賺的卻是3倍4倍,比如說中海集運在7蚊背後還有足夠的資產支持的話,要ABC君若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持股至15蚊,似乎相當不智,而EFG君就可以在安心的價位獲取厚利

當然數字背後隱藏了一些或然率,如果不是金融海嘯的話,G君會乜都買唔到,如果股市升到42000點的話,只有ABC君自可以賺到26000點以上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66

三大報表的統合分析-3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45


最後,在"值多少錢"一項,要分析以下幾樣:

1.資產值多少錢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

3.安全邊際

依我觀察,買股票有兩個模式:

A.低於某價錢買,高於某價錢賣

B.升之前買,跌之前賣

前者關鍵在於"價錢",後者在於"時機",後者比較流行的原因在於"價錢"只得一個,要交易必須滿足差價的條件,而且僅能進行一次交易,再者交易時間可以是無限期的,而"時機"任何時候都有,而且即時見效,交易可以很頻繁,無論是抽佣的人還是被抽佣的人都喜歡後者

時機的課題不在本次討論之列,現在討論的是"某價錢"的確定上,即是估價

估價說是科學倒不如說它是一門藝術,阿豬阿狗都可以做藝術家,問題是藝術家的認同感完全受名氣影響,非常明顯地,畢加索同曾灶財做一樣的事,會受到 相反的待遇,畢加索在牆上捽一個狗屎腳印,自然會有人跳出黎解釋腳印的含義兼出錢裱起佢,而曾灶財在牆上捽狗屎的話一定比人罰錢,因此藝術的價格同其質量 無關

說回估價上,專家同普通人一樣,都估唔準,因此普通人一樣可以做得到,不用妄自菲薄,分別只是差異大少,既然都唔準,大家就不用追求精確了

 

1.資產值多少錢(PB)

一間公司如果真係打開門口做生意,起碼都有d資產,例如設備,存款,人手,客戶的電話號碼等,按組成比例不同,資產的估值會不同

例如一間僅有10000蚊存款的公司,那公司的價值至少有10000蚊,但是存款是定期存款的話,市場的估值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是1年的2厘定期 存款,公司的估值約10000-10200蚊,但如果是100年的2厘定期存款,如果市場利率為4厘,公司的估值僅是5000多d,而市場利率為1厘的 話,公司的估值卻會變成20000左右,那些奇怪的估值加上甚麼理由都好,定期存款的本金都是10000蚊不變,未到期都可以抵押返10000出黎,公司 的價值就是10000蚊

或許有人會持不同意見,反正藝術就是互相獨立的,我愛點做都唔輪到你理,我也不會過問別人

上面這個例子只是說明資產估值同市場估值會有明顯不同,我們隨時可以做一個比較"合理"的估值,但市場一樣可以特立獨行

味皇認為市場上有兩種公司:現金公司,設備公司

現金公司泛指大半由錢,証券,地皮等組成的一類公司,例如翔龍基金,地產股等,公司不會自行製造現金,所謂的利潤都是由本金"榨汁"榨出黎,本金或者可以升值,但要實現利潤則必須放棄同數量的資產,因此總利潤是不可能多過總資產的,公司的估值應該要同資產值相近

設備公司泛指大半由生財工具組成的公司,實業股都是這類,這類公司有一個"生財系統",放著等時間過就有錢收,實現利潤需要的是時間,如果用資產估 值,就要看"生財系統"的工作效率,如果效率高可以出高於本金的高價買,出高價的原因在於投入本金量只能買到新系統,但買不到調整系統的時間同工夫,效率 低就當廢鐵賣

大多都公司都同時有現金資產同設備資產,因此估值應介於兩者之間,一般來說,現金只要不是過多,那現金都是"生財系統"的一部分,只要將淨值乘一個合適的倍數就可以,現金過多的話可以分開計或採用較低的倍數

雖然淨值好多時有水份,乘淨值只是偷懶的做法,但認真做事的老闆通常是不搞咁多小動作的,選到一隻冇乜缺點的好股就可以簡而為之

高價的標準隨自己鍾意,比如我個人就比較鍾意採用以下數字:

實業/收租股10%毛利率以下=淨值 x 1.1倍

實業/收租股10-20%毛利率以下=淨值 x 1.2倍

實業/收租股20-30%毛利率=淨值 x 1.4或1.5倍

實業/收租股30-40%毛利率=淨值 x 1.7倍

實業/收租股50%毛利率以上=淨值 x 2倍或以上

中資金融股=淨值 x 2倍

世界級金融股=淨值 x 1.7倍

本地金融股=淨值 x 1.4倍

現金公司=淨值 x 1.1倍

垃圾股=不開價

高毛利率的公司,可能代表在競爭力上有優勢,又或者代表產品暴利,又或者代表員工努力等,總之高效的系統自然有更高的毛利率,自然值更高的價錢

例子:

新華文軒    資產淨值3.674 x 1.5=5.51

 


中海集運    資產淨值3.084 x 1.2=3.7


 


中國銀行    資產淨值1.769 x 2=3.54


 


德昌電機    資產淨值2.342 x 1.5=3.51


 

 


2.盈利能力值多少錢(PE)


 


同樣是對"生財系統"的估值,不過不是對系統本身,而是對產量估值,但不同於系統本身相對的固定,產量卻時時不同,因此產量估值非常不準,正確來說,是經常採用了不正常的產量數字


 


再用存款公司的例子,公司的5年收益如下: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3年        第3年


收益      200            306            105            212            541

市值     2000         5202             525          2544         14392

市盈率    10             17                 5              12              28

收益一直上升,市場給予不同的市盈率,但我忘了同你說,這公司只是做10000蚊定期,只是利率分別為2厘,3厘,1厘,2厘,5厘而已,對10000蚊定期存款開價525或14392是不是不切實際呢?市場先生間中都會發d咁嘅瘟

古時有"英雄莫問出處"的傳統,今日亦有"盈利莫問出處"的美德

在估值前首先要確定"盈利能力",方法前文己有所述(要特別注意"盈利"的定義),之後用盈利能力乘一個合適的倍數,這樣說比較抽象,於是我建議下面的標準:

盈利能力有保証&缺乏成長(10%-)              盈利能力 x 10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平穩成長(10%+)             盈利能力 x 12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快速成長(15%+)              盈利能力 x 15倍


 


盈利能力有保証&神速成長(35%+)              盈利能力 x 18倍


 


盈利能力大起伏&處於景氣低潮                  盈利能力 x 10倍


 


盈利能力大起伏&處於景氣高潮                  盈利能力 x 10倍


 


垃圾股                                                               不開價  


 


具有龍頭地位的公司+2倍           


 


比如維他奶最近的盈利雖然只有2 億,但實際其盈利能力有3億,德昌最近雖然賺唔到幾多,但實際其盈利能力起碼12億,玖紙上兩年的盈利都有20億,但令人懷疑其盈利能力有冇10億,北泰 雖然之前話賺5億,但卻暗中蝕錢爆煲等,不過好股的盈利或現金流數字一般都可以直接使用的


 


例子:


新華文軒     盈利能力3.5億 x 14=49億(總市值)=4.26

 

中海集運     盈利能力30億 x 12=360億=3.08

 

中國銀行     盈利能力700億 x 15=10500億=4.14

 

德昌電機     盈利能力12億 x 12=144億=3.9

 

這是計給自己睇的估價,市場根本不會理會,要果要計一個市場可以反映的估價,就要用最近的每股盈利,如果最近的每股盈利高於正常的盈利能力就直接使用每股盈利,最近的每股盈利低於正常的盈利能力就用盈利能力計算

 

例子:

新華文軒     盈利3.8億>盈利能力3.5億

                      每股盈利0.338 x 14=4.73

 

中海集運     盈利0.5億<盈利能力30億

 

                      盈利能力30億 x 12=360億=3.08

 

中國銀行     盈利730億>盈利能力700億

 

                      每股盈利0.288 x 15=4.32

德昌電機     盈利10億<盈利能力12億
 

                      盈利能力12億 x 12=144億=3.9

 

 

資產同盈利兩個估價那個更合理呢?

 

                      PB         PE

 

新華文軒    5.51       4.73

 

中海集運    3.7         3.08

 

中國銀行    3.54       4.32

 

德昌電機    3.51       3.9

 

我們或者可以咁樣解釋,"新華文軒資產比盈利更值錢,原因在於它未能完全有效使用資產生財,將5.51換成14倍市盈率,即每股盈利要0.39,新華文軒努力提高效率就可以達到","中國銀行盈利比資產更值錢,原因在於它超有效率運用其資產或高槓桿,中國銀行用的是槓桿,3.54換成15倍市盈率是0.236,那它額外的盈利應是用別人錢賺的"

 

在用那一個數字上,我個人會咁-資產比盈利高的計資產,資產比盈利低的計兩者的平均值,理由是資產可靠,而借錢賺錢不可靠

 

當然也有些個別例子,例如翔龍基金僅計資產,而惠理基金僅計盈利

 

 

3.安全邊際

 

在這裡我們會發現,對同一隻股票會有好幾個估價,資產估值,盈利能力估值,每股盈利估值,市值,資產淨值,清算價值

 

用返上面4隻說明,將所有價錢由大到小順序列出:

 

                    Lv1    Lv2    Lv3    Lv4    Lv5  葛拉罕  鄧普頓

 

新華文軒   5.51   4.73   4.26   3.67   2.83    2.57       1.10

 

中海集運   3.70   3.08   3.08   3.08   2.16    2.10       0.92

 

中國銀行   4.32   4.14   3.54   2.95   2.08    1.67       0.62    

 

德昌電機   3.90   3.90   3.51   2.34   1.94    1.64       0.70   

 

如 此一來,投資者面對7個價錢,按個人需要選擇那一級的安全邊際,最低的安全邊際的話,可供選擇的機會會大增,而用最高的安全邊際的話,隨時乜都買唔到(海 嘯價是特別例子,雖然08年多數公司都遠低於清算價值,但顯然並不正常),比如說,用葛拉罕級的安全邊際(清算價),4隻股有3隻成交,而用鄧普頓級(淨 值3折以下),非常幸運的,居然有1隻成交

 

採用最高的安全邊際,會面對流失所有機會的風險,但一旦出現,因為選擇很少,所以資金幾乎會全部集中上去,而得到神奇的結果,看起來好似是集中投資

 

而一般的安全邊際,由於不缺機會選擇多,所以會心大心細每樣買d,得到的結果很不錯,而看起來好似是分散投資

 

以 今次金融海嘯來說,採用低級的安全邊際都受重創,他們之前是否太在意"充足的機會"呢(尤其是牛市時)?如果採用高級的安全邊際,他們在牛市時會完全排除 在市場之外,但熊市時他們卻不缺選擇,而海嘯來到都死留全屍,兩位大師採用的安全邊際,葛拉罕的每次熊市都可遇到,而鄧普頓的未免太不現實

 

假設有7個人依不同價錢買入8000蚊,目的都是賺1倍:

 

         新華文軒         中海集運         中國銀行         德昌電機

 

A          2000(11.02)    2000(7.4)         2000(8.64)      2000(7.8)

 

B          2000(9.46)      2000(6.16)       2000(8.28)      2000(7.8)

 

C          2000(8.52)      2000(6.16)       2000(7.08)      2000(7.02)

 

D          2000(7.34)      2000(4.32)       2000(5.9)        2000(4.68)

 

E           2000(5.66)      2000(4.32)       2000(4.16)      2000(3.88)

 

F           2666(5.14)      2666(4.2)               0                  2666(3.28)

 

G                 0                 8000(1.84)            0                       0

 

括號入面的是賺1倍的目標價,採用低級的安全邊際要賺1倍的升幅似乎不切實際,而高級的安全邊際賺1倍就易得多,F君應該不能忍受持股價格升得太高,可能在1.5倍左右的安全價位就出清持股,G君若以F君的水平出貨,賺的卻是3倍4倍,比如說中海集運在7蚊背後還有足夠的資產支持的話,要ABC君若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持股至15蚊,似乎相當不智,而EFG君就可以在安心的價位獲取厚利

當然數字背後隱藏了一些或然率,如果不是金融海嘯的話,G君會乜都買唔到,如果股市升到42000點的話,只有ABC君自可以賺到26000點以上的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03

聯營公司美化報表法(留言回覆)


Knman:


湯兄,有野又想問問
見你們提到私有化,想問問283,主席增持公司股份到95.幾%都不用全面收購公司嗎???都好耐la
同埋想問問一般地產公司的長期負債係唔係一直都好高?
因為見佢d市盈率,負債......比同業好,有留意開


greatsoup:





knman:
這主要是因為它在2007年供可換股債及換股權導緻的,所以如這批可換股債及認股權兌換,他的持股比例會下降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9/LTN20070629148_C.pdf

因為地產公司發展一個地產的項目,最少都需要一兩年,但需要作一定前期投資才可以賣,故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故極依賴的長期的融資,所以長期負債一般較高。

由於這樣,香港地產公司發明了一樣項目融資的技術,由一家A上市公司持有49%,自己的B上市公司持有49%,其他人持有2%,從而在會計上隱藏負債,令報表好看,增加融資的能力。


Knman:


本人有點笨,想問過明白:
例如一個地產發展項目要借$100,a,b 2間公司各佔項目49%,其他人佔項目2%
a公司 和 b公司 也會有$49的負債吧??
是否隻是找其他公司幫手借錢??
是否隻是隱藏了51%負債??
如果50/50%,or 51/49% 又會如何??
為何其他人要佔項目2%???其他人應該是地產公司的人吧??
到項目完成後地產公司要將49% 利潤/損失 分給人??
有請師兄賜教!感激!!!


greatsoup:


49%是聯營公司,所以隻要在資產上攤佔聯營公司權益一項即可,過50%,就是附屬公司,要把資產及負債併入報表。

Knman:


想問問是否就一些項目開一間公司?
用這間聯營公司借錢?
如果公司要開聯營公司會否有公告?(需要聯營都應該是大項目,投資得一舊錢相信都會公告)
想問問 如果聯營公司有損失有需要向公眾交代嗎...如果有2間老千上市公司隨便找個項目開一間聯營公司之後買入股東的資產...會有公告/新聞嗎?


greatsoup:
1. 是。


2. 無錯,如果不用,那如何用OPM做生意,把生意做大。如果投資夠大,就一定有公告。

3. 如果超過聯交所披露的界線,一定要披露,不然年報都會發現到一些的。


4. 至於利潤,你可以由你自己持有2%和另外旗下—間上市公司持有49%,所以獨佔利潤不是問題。

假設A公司持有購入項目公司B。

A公司總資產100,負債20,淨資產80。
B公司總資產1,000,負債900,淨資產100。

若A公司購入 49% B公司,作價以淨資產釐定,並假設A公司有足夠現金購入B公司。
那報表並無變化(當中49為會由現金變作聯營公司權益),負債比率是25%(20 / 80 x 100%)。

若A公司購入 51% B公司,作價以淨資產釐定,並假設A公司有足夠現金購入B公司。

報表的資產變作1,049 (100-51 +1,000),負債變作920(20+900),淨資產仍是80,剩下的列作少數股東權益,即49(100 x 49%)。

那負債比率變為1,161.25% (920/80x 100%)。

到B公司賺1,000元的時候,雖然購入51%及49%賺錢的差別隻是20元(1000 x 51%-49%),但報表的數字會變成(假設A公司無賺錢,此外B公司賺的錢都在資產上體現):


49%方法: 資產590(聯營公司權益100+1,000 x 49%),負債20,淨資產570元,負債比率3.51%(20/570 x 100%)。

51%方法: 資產2,049(1,049 + 1,000),負債無變化,仍為900,淨資產變作590,少數股東權益變作539((100 + 1,000) x 49%),負債比率為152.54%(900/590 x 100%)。

由此可見,負債大的公司不併入報表,會起到美化報表的作用,令負債率降低。

如旗下附屬公司,負債大,淨資產少,最好方法,都是分為3方持有,這樣自身借到錢,旗下公司都借到錢。


clclc兄稱:


湯兄, IAS27 改了例, 介定是 Subsidiary Company or Associate Company 入賬方式, 不再隻是單純看股份比例, 而是看 控制權 ( Control ).

ISA 27 CONSOLIDATED AND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

[IAS 27.13] Identification of Subsidiaries

Control is presumed when the parent acquir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voting rights of the enterprise. Even when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voting rights is not acquired, control may be evidenced by power:

1) ver more than one half of the voting rights by virtue of an agreement with other investors; or

2) to govern the financial and operating policies of the other enterprise under a statute or an agreement; or

3) to appoint or remove the majority of the member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r

4)to cast the majority of votes at a meeting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佢地會唔會要做多一場戲, 去說服核數師,他們沒有控制權,用聯營公司方式入賬。


greatsoup:

我想真是可以做多些東西。雖然現在具控制權則可以,但是相反來看,現在不隻超過50%,連超過50%都可以玩,會計簡直為這些人而設呢。

我們把不是上市公司的人,但是是他們私人公司人放入去,又或是找些等錢使的社會賢達就可以。那就是不是實際上可以控制到,但是表面上我們是不能控制。

不過這就要再多一重功夫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8

飛草: 有效的報表分析:財務報表新思維


今天忙看招股書,所以不寫文了,在網上看到中國飛草先生寫的文章,特轉貼如下,供大家學習及分享。


http://bbs.esnai.com/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bbs.esnai.com/forum-4-1.html

黃世忠教授告訴我們:有效的報表分析要求善於運用非會計資料。會計資料只是企業實施其經營戰略的“財務表現”,忽略對企業所處環境和經營戰略的分析,報表分析只能是一種重形式、輕實質的“數位遊戲”。他舉了兩個事例:

1、 沒有基本面分析,任何對會計政策和估計的評價都是武斷的。

黃世忠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兩家不同的航空公司,對相同的波音飛機運用了不同的折舊年限,分別是 10年和25年,飛機的經濟使用年限是15年,哪家公司的折舊政策更為合理呢?

10年或25年的回答都是片面的,關鍵要看折舊政策是否和公司的戰略相一 致。

第一家航空公司採用的是差異化戰略,主要為高端乘客提供高質、安全的服務,這種情況下縮短飛機使用年限,及時重置和更新飛機,保證服務品質是同公司戰 略相吻合的,因此採用10年的折舊年限是合理的。第二家航空公司採用的是低成本戰略,通過低價來吸引價格敏感度高,而對服務和安全品質要求較低的中低端客 戶,所以通過延長飛機的適用年限來降低成本,同樣具有合理性。


2、沒有基本面分析作為指導,報表分析往往得出與事實背道而馳的結論。

黃世忠教授用戴爾財務案例分析對此作了鮮活的注解。該公司的流動比率從2000 年的1.47下降到2004年的0.98,一般認為,流動比率在2左右比較合理,而且戴爾的流動比率逐年下降,是否就此得出現金周轉不靈,短期償債能力嚴 重不足,戴爾快“死”的結論呢?

答案是否定的。

對於作為低成本領先戰略的宣導者和實施者的戴爾公司而言,因為毛利率較低,公司只有通過較高資產周轉率,才 能保證一定的資產回報率,可見資產周轉率是在戰略指引下分析戴爾的有效切入點。

從存貨周轉天數來看,戴爾從2000年的6天下降為2004年的3天;存貨 周轉天數從2000年的34天下降為2004年的30天;而應付帳款周轉天數從2000年58天上升為70天。

眾所周知,現金轉化週期是存貨的周轉天數加 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減去應付帳款的周轉天數而得。根據上面的資料,戴爾的現金轉化週期從2000年的-18天變為2004年的-36天!

原來戴爾營運資本 管理已經達到了用供應商的資金為自己賺錢的境界,戴爾不但不是“接近死亡”,而是“活力無限”!

黃老師非常推重的哈佛商學院兩位學者帕利普及希利創立的財務報表分析框架:《有效運用財務報表進行分析與評價》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78351


該書分析框架由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前景分析組成,黃老師主編的《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47550

一書深受哈佛這兩位學者的影響。

目前大部分財務分析都冠以”戰略”二字,主要是受波特思想的影響,運用波特(Michael Porter)創建的競爭戰略及競爭優勢分析工具去分析行業和企業,以形成行業及企業現狀及未來的預期。

實踐證明,波特的戰略分析在瞭解客戶方面有一定作用,是一種相對有效的分析工具,但分析結果與實際值也往往存在比較大的偏差,亦即波特也只解釋了企業經營成敗的部分因素;

哈佛分析框架第二、三部分是會計分析及財務分析,根據筆者分析,這個分析框架中的會計分析實際就是審計分析,評估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發現可能存在的會計異常,其流程如下:


Doing Accounting Analysis

Step 1: Identify key accounting policies

Step 2: Access accounting flexibility

Step 3: Evaluate accounting strategy

Key questions

How do the firm’s accounting policies compare to the norms in the industry? If they are different, is it because the firm’s competitive strategy is unique?

Does management face strong incentives to use accounting discretion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the firm changed any of its policies and estimates? What is the justification? What is impact of changes?

Have the firm’s policies and estimates been realistic in the past?

Does the firm structure any significant business transactions so that it can achieve certain accounting objectives?

Step 4: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disclosure

Key questions

Does the firm provide adequate disclosure to assess the firm’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ts economic consequences?

Do the footnotes adequately explain the key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assumptions and their logic?

Does the firm adequately explain its current performance? (MD&A)

If accounting rules and conventions restrict the firm from measuring its key success factors appropriately, does the firm provide adequate additional disclosure to help outsiders understand how these factors are being managed?

If the firm is in multiple business segments, what is the quality of segment disclosure?

How forthcoming is the management with respect to bad news?

How good is the firm’s investor relations program? Does the firm provide fact books with detailed data on the firm’s business and performance? Is the management accessible to analysts?

Step 5: Identify potential red flags

Common red flags

Unexplained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estimates, especially when performance is poor

Unexplained transactions that boost profits

Unusual increases in account receivable in relation to sales increases

Unusual increases in inventories in relation to sales increases

An increasing gap between a firm’s reported income and its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An increasing gap between a firm’s reported income and its tax income

A tendency to use financing mechanisms lik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artnerships and the sale of receivables with recourse

Large fourth-quarter or fist-quarter adjustments

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or change in independent auditors that are not well justified

Related-party transactions or transactions between related entities

Step 6: Undo accounting distortions

4 approaches ( refer to window-dressing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該分析框架的財務分析包括比率分析及現金流分析,比率分析包括有名的杜邦分析(Dupont)體系。

之前,筆者對這個分析框架的內在邏輯關係存在錯誤認識,今天重溫黃老師的觀點,茅塞頓開,如何進行有效財務報表分析?

核心是要將基本面分析與財務分析緊密聯繫在一起,目前財務報表分析最大問題是基本面分析與財務分析脫節,猶如審計中風險評估和進一步審計程式脫節。

黃老師通過兩個小案例告訴大家要在基本面分析基礎上對會計政策和估計作出評估,要在基本面分析基礎上對財務指標作出評估,脫離基本面分析評估財務資料是沒有意義的,甚至誤入歧途,以下判斷都要建立在基本面分析基礎上:

1、會計政策(含會計估計)是激進、中庸或保守
2、財務指標是偏高、適中或偏低
3、經營戰略、財務策略是否恰當

不管是證券分析或審計分析,通過基本面分析和財務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對財務資料的合理預期,當然,審計分析師關注 歷史,是對報告期內的財務資料形成合理預期,以確認未審的財務報表與預期財務資料沒有重大出入;而證券分析師關注未來,是對未來三年尤其是未來一年的財務 資料形成合理預期,並以此為基數形成估值,對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作出判斷。

但不管是分析師還是審計師,對財務資料形成合理預期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在 深入瞭解企業基礎上形成對公司盈餘的合理判斷。

那麼如何深入瞭解企業呢?

“行業—公司”法是最有效的,即通過行業研究企業,哈佛財報分析框架的第一層次就是經營戰略分析,這一層次包括三個層面分析,實際上涵蓋了企業的基本面分析

根據筆者的理解,在對公司基本面分析時,在對行業分析時要關注“兩力”:行業發展潛力和盈利能力;而在企業進行分析時要關注“兩位”:企業地位與定位。

目前在行業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有PEST四力、PORTER五力分析(Porter's Five Forces)模型,分析師在運用這些分析工具時,要形成對行業發展空間及盈利能力的合理預期,如行業發展空間大不大、行業競爭強度有多高、行業盈餘能力有多強,對行業的競爭格局、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行業的週期要深入瞭解,這些都會影響到對企業現狀及前景的判斷。

在瞭解行業基礎上對企業進行分析,在對企業進行分析時,關鍵要將目標企業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分析企業在行業中地位及 定位,找出該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劣勢,再形成競爭戰略的合理預期,並與企業當前的競爭戰略對比,如企業應該走差異化的路卻走低成本的路,這是戰略定位犯 了嚴重錯誤,當然分析師不是企業家,也不是諮詢師,在對企業戰略進行評估時要非常謹慎,避免教科書式的診斷。在對企業層面的分析上,最廣泛運用的分析工具 有BCGSWOT等,這些常用分析工具,不管是審計師或分析師,都要瞭若指掌,熟練運用。

實際上在對企業進行基本面分析時,也穿插財務分析,如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運營效率分析等,基本面分析離不開財務 分析,如在對同業分析時不可能離開競爭者的財務資料和業務資料,基本面分析實際就是業務(經營)分析,與財務分析是相嵌的,在進行財務分析時離不開業務 (經營)分析,在進行業務(經營)分析時離不開財務分析。


所以,我們人為將財報分析分成四階段,但實際運用是交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9

細睇報表 透視企業營運 拉利Larry的投資日記


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14.html


今時今日買賣股票,真係唔可以單單睇市盈率、每股盈利、息率幾個數據。世間上有啲公司嘅帳目糊裏糊塗,投資者睇少一眼都隨時「中招」。所以要成為精明嘅投 資者,我哋一定唔可以放過公司嘅帳目。喺上市公司嘅年報之中,公司嘅帳目(包括附註)一般都最少佔五成篇幅以上。而每家公司嘅帳目都會分別以三份財務報表 去表達,即係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每個報表都有一定嘅作用,投資者要用「金睛火眼」去研讀,先可以對企業嘅業務及財務狀況有一個較為全面嘅了 解。

三大報表各有功用

有投資前輩講過:「公司就好似一個三角形立體金字塔,由三個『平面』組成,如果淨係睇一個表嘅話,你等於只係睇到企業嘅一個平面,因此投資者必須從三個角度去睇三個平面,先可以睇到企業嘅全貌。」

大家唔需要太驚呢三個報表,我覺得大家只要識得加減乘除,加埋些少鍛煉,就可以輕輕鬆鬆KO盤數。簡單而言,如果我哋想知公司賺唔賺到錢,我哋應該睇損益 表。「損」就是指「虧損」、「益」就是指「賺錢」;通常公司一年的營業額都喺損益表嘅頂部,所以叫做top line,同最低一行嘅全年純利嘅bottomline相對稱。其次,如果我哋想知公司到底有幾多資產及負債,我哋就應該睇資產負債表。至於最後要睇嘅就 係現金流量報表,分別從營業活動,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三個角度去窺探公司嘅現金流動狀況。

投資新手除咗要學分析唔同行業嘅基本方法與考慮因素外,更加需要了解基本嘅會計語言,否則就好容易被「化妝高手」蒙騙。新年就到,我預祝大家虎年行大運!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6

奧普(477)中期報表業績交流會及向assd認錯

首先向assd認輸,如果他認為輸一隻就認為我是老千,我就是老千,因為無可能隻隻贏。今日我都輸幾隻,所以我連做幾次老千,這是不能變的東西。

他說,我原文照錄:

「講咁多廢話做咩﹗快d出來認衰,你唔認遲早都認,唔通你放左貨先認?嘿嘿﹗

咁我想睇下死支撐既湯財會有咩野下場。

你刻意歪曲我對4xx的睇法也幫不了你,你愈遲認就愈失去民心,你玩完,哈哈﹗」

他的看法,原文照引連結,誰歪曲也很明白:

http://realblog.zkiz.com/assd/17588

高管今日搞路演,他們的言論,我不作修飾,請各位投資者自行閱讀,謝謝:

http://roadshow2008.p5w.net/2010/apkg/bbs/bbs.asp

味皇和我的評論

http://zkiz.com/tag.php?tag=4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0

上海財經大學客座教授張漢傑 合併報表才能看出個股的真正實力!

2010-9-13 TWM




周岐原

著有︽財報的祕密︾一書的上海財經大學客座教授張漢傑認為,隨著台商到海外積極布局,且規模持續擴大,此時合併報表的重要性,益發顯現出來。

口述.張漢傑 整理.周岐原三大報表評量企業的不同面向,損益表評量企業獲利,現金流量表看企業現金的流動性,資產負債表則代表企業的安全性品質,綜合起來就是評估一家公司的起碼準則。想在資本市場生存,觀察財報的能力不可或缺,只是依照投資屬性不同,而有先後之別。

例 如著重短期獲利的投資人,可能較看重損益表透露的獲利成長性,現金流動性和資產品質只是輔助;著重避險或長期投資者,則會注意資產負債表是否暗藏營運風 險,或現金流量表透露的流動性風險訊號。像是存貨、應收帳款和長期股權投資三項科目,就被稱為管理者操縱盈餘的「三賤客」,若不深入分析,外部人不容易看 出虛盈實虧的可能性,因此要特別注意。

數字本身沒有意義,要結合產品、企業歷史和董監事經營團隊觀察,才能看出端倪。例如上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最高的幾家公司,股價表現差距很大,就是本業經營和持久獲利能力的差異導致,參考這些變數才能知道財務能力的內涵,進而了解股價的意義。

例 如聯發科上半年稅後EPS十八元,比宏達電的十六元更高,但後者股價較前者高一百多元,道理在於宏達電第二季的EPS比第一季好,營業利益率(營益率)也 改善;相較之下,聯發科卻是獲利能力下降,EPS也下滑。投資人對未來成長預期不同,市場也會對個股產生不同的溢價效果。

投資人看財報時, 也應關注合併報表。許多上市櫃公司已將生產重心放在大陸,只看母公司表現,將難看清營運全貌。例如生產軟板的嘉聯益,母公司營業利益連六季為負值,營運似 乎不甚理想;但若查閱合併報表,自去年第一季小虧後,營業利益就維持成長,且今年第二季本業獲利能力更勝首季。因此股價有強勁表現,並不令人意外,由此可 見合併報表的重要性。

張漢傑選股建議:

只看母公司財報容易失真,投資人應該多花心思解讀合併報表,了解企業整體損益。

私房選股

公司

名稱營收(億元)毛利率(%)營益率(%)每股純益(元)第一季第二季第一季第二季第一季第二季第一季第二季嘉聯益615313.115.311.813.1-1.7-1.90.360.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