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原創 現金流量表是怎麼編出來的 流風回雪VV

http://xueqiu.com/1249249306/22767316
文/流風回雪

   2012年的一些事情,注定會在今後若干年被人想起,或是追憶,或是頓悟,或只是淡淡一抹思緒而已。最後一個月,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一件事是兒慈會的信披,其中涉及現金流量表。此事雖天天看見人吵嚷,我卻絲毫未去深入關心,無他,忙而已。年末的會計,忙起來大家都懂的。

   好容易3日小假期,最後一天我是留給自己的,但也不去關懷兒慈會了,只是緬懷一下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這是表姐的基本功。

1 空手道

   話說,10年前的一個秋日下午,我在院子裡享受陽光,不早不遲,遇見一位鄰居。鄰居拉住我的手,驚喜說:「你是會計?快,來幫我一個忙!」他飛奔而去,須臾又飛奔而來,手裡拿著兩張紙:「請幫我編個現金流量表吧!」

   我檢視那兩張紙,一張是資產負債表,期初期末數皆有,另一張是利潤表,收入、稅金俱全。於是欣然奉命,回自己屋子,打開計算機,找出一張現金流量表的格式,一五一十的編起來。嘿,不多久我就把能填的全填上了,可也有個別數字真是沒法填,比如,「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這個如何填寫呢?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數字雖全,卻也看不出這項啊。我跑去找那鄰居,問:「此處該當何數?怎麼填啊?」

   鄰居大驚,一臉詫異,瞪著我,如同在看外星人,他說:「我要是知道,還找你做什麼?!你不是會計嗎?你是會計你怎麼能填不出啊?」

   聽罷此言,我已不想解釋我只是CPA,不是會計。我把編得只剩幾個空格的現金流量表發給他,並附上極其樂觀的話:「只要把這些數字填完,現金流量表就成功了!」

   迄今,不知那份報表的會計是誰,怎麼會到處找人編現金流量表,也不知那現金流量表最後編成了沒,報表使用人是否滿意。

2 軟件控

   多年之後,我跑到企業做會計,且是報表會計。還好,不是手工賬,也就是說,有「財務軟件」。這軟件好啊,帶有現金流量表功能,每收付一筆現金、銀行存款,軟件都自動根據對方科目,給標記上現金流量表項目。到了期末,只要按下按鈕,現金流量表也就自動編出來了,會計不用動手。

   額,以上是理論。

   實務麼,和理論總有偏差。每月末,總有很多收付款,睿智的軟件不知道該歸屬現金流量表哪個項目。例如:給子公司的臨時周轉的錢算什麼?付出貨款被退回了,該增加收款還是減少付款?退回多繳稅款呢?還有,收來付去的保證金,填哪裡?還有記錯賬、涉及現金和銀行存款的調整呢?軟件自己不判斷的,就由報表會計手工一條條指明方向,才能搞定。

   為什麼不根據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賬目編制,而是非要用軟件呢?

   因為公司制度規定是要用這個軟件的啊,會計得遵循公司規矩,即便系統怠工,軟件不好用,也得靜候它心情好轉或者技術人員抵達相助,而不得自作主張另起爐灶去編。其實呢,手工編表,和這樣調整軟件數字,耗時也差不了多少,但是軟件裡面能不能存一套最終版的現金流量表,那就是性質不同的事情啦。

3 細緻活

   再後來,軟件換了。

   新軟件很貴,沒有現金流量表功能,或者說,想要現金流量表功能也行,得特別為您開發,花不花錢另說,單開發過程和使用繁瑣程度,就令人受不了。所以,這個功能還是不要了。啊,從此,我們可以名正言順手工編現金流量表了!

   於是每月末,斟一杯香茶,淡然導出現金銀行存款明細賬,放在EXCEL表裡做一個sheet,再貼上一張現金流量表空表做另一個sheet,然後麼,認清明細賬摘要,給每筆收付款標上一個記號,然後呢SUMIF。手指頻敲之後,一張現金流量表就出來了。麻煩不?挺麻煩,但是這樣編出來的表,一定是平的,我肯定不用在編表後期發奮圖強去尋找差異的幾萬元是什麼了,也不用因為死活找不出幾千元差異,而畢恭畢敬跑去領導那裡,請教是否可以擠在某個其他裡了。而且,領導要是問我具體項目裡有何大數,那我是隨口就能說出呀。

   美中不足的是,這樣編表,雖穩准狠,可技術含量何在呀?報表會計的博學多才體現在哪裡呀?這麼編表,派個中專生就能做,這會計工作也太簡單了吧?花那麼多錢置備的財務軟件,都沒有用武之地了呀?話說會計工作,可不是結果好就一切都好!

4 有審計

   據說,「其他」項數字的大小,能表明現金流量表編表質量的高低,這個數字越小,表明編得越好。這是審計師說的,每年他們總是極力把這類數字搞小,直到小得沒有誰想多看一眼。同一撥審計師審了我們好幾年了。

   最初,我交出報表,他們審計,現金流量表總是最後審的,因為怕其他表有審計調整,所以這個表肯定最後定數。我解釋過如下問題:我們有增值稅,所以在拿收入和應收預收匡算收款時,要考慮增值稅因素;我們有增值稅,所以在計算實繳稅金時,不能直接取應交稅費的借方發生額;某項目我們賬上很清晰,我都說得出主要事項,就別「可以接受淨額列示」啦。也不錯,企業以細緻手段編,審計以分析手法審,彼此溝通一番也就能定下來,不誤出報告。

   可是,某年變了。

   那年,審計師沒和我要現金流量表,我這正納悶他們不會忘記審了吧,快離場時他們卻發給我一份,客氣地請我看看行不行。

   我的天啊,時代不同了啊。想當年我做審計,頗有企業會計假裝不會編表,要求審計給整一份「又快又好」的,我也經常是半推半就給他們弄了。如今怎麼了,我還沒開口,審計師就給我編現金流量表了?

   好吧,多虧我是做過審計的。我看完那表,熟練地出了一堆Q,他們也熟練地清完Q,然後他們送來審計報告,我收下了。

   以上2、3、4,都算是現金流量表的正常編制方法,當然還有其他的,不是大眾化的就不寫了。這樣編出來的表,和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鉤稽也都挺好,經得起各種閱讀,隨便給誰看,會計們都放心。但也頗有企業採取1的辦法,不看賬不思考,隨手編一份出來,人家要是三表同看,那提出的問題可能就多了。且在辦法1中,編表人往往會寫好期初期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粗算主要項目,最後在EXCEL表裡倒擠「其他」項,若是粗心,隨便哪裡多按一個0,笑話可就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68

原創 班門弄斧之粗說證監會12條重點核查事項 流風回雪VV

http://xueqiu.com/1249249306/22801053
1月8日證監會開了個會,當天18:00就有人把挺詳細的會議記錄發網上了。
嗯,夜裡我寫了學習心得。困的不行,寫的不好,但還是貼過來。

釋題:雪不做審計很多年,發行上市更是不曾學過,只不過看見這份會議記錄裡一些略微熟悉的詞句,在各位高手面前小聲說說自己的理解。僅從學習角度表達看法,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實務指引。歡迎賜教,先謝。
說事之前,先感謝將此文檔神速上傳網絡的大神。.
黑字來自會議記錄,藍字我加的。雪球網不能藍字,該藍字的地方我下劃線吧。


重點核查事項——虛構交易

1)自我交易,例如,綠大地,虛構工商註冊信息、物流、資金流都會留下痕跡

無利不起早,虛構交易的效果必然是對業績造成有份量的影響,因此,不必徹查100%的客戶,只挑對數據有影響的去重點查即可。
提問點:
發行人的客戶有無皮包公司?
這些客戶的客戶有無皮包公司?銷售鏈條中是否有一環的購買量與其規模、產能都不相符?
發行人與這些客戶的關係正常嗎?比如,從不登門拜訪,從未請這些客戶吃飯,根本沒有複雜的招投標流程,也沒有反覆磋商的郵件來往,當然絕對不會有索賠訴訟,客戶的付款總是非常及時。一句話,黃金客戶最可疑。
客戶的股東,籍貫、履歷與發行人股東有無交叉?有無利益關係?發行人可能派出親戚、同學、同鄉、員工去扮演客戶,派出的必是靠譜的人,即便找陌生人去註冊公司,也必須控制在靠譜人手裡,而靠譜的人,總有痕跡,若客戶股東表明與發行人股東無關,但其資歷平庸卻出手豪買,則可疑。
產品的最終市場流向正常嗎?符合最終客戶群的消費規律嗎?產品的最終用戶,若非真實的市場消費者,必有可疑之處。


2)私下利益交換,與客戶或供應商串通,
放寬信用政策,增加給經銷商舖貨,符合會計準則,怎麼處理?
——仔細對照會計準則,確認收入和報酬是否實質轉移;分析突然變化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對方的經營規模;檢查資金流和物流,合同是否有退貨條款或者陰陽合同,期後是否有銷售退回;如果確實符合,希望增加信息披露,提示投資者

「分析突然變化是否合理」,有時業績沒有突然變化,但是這行業別的公司都在變化,偏偏發行人不變,這也不合理。
入手點:
訪談發行人已經離職的銷售員、採購員,訪談客戶採購員最好是離職的採購員、供應商的銷售員最好是離職的銷售員;設法獲取重要客戶其他採購渠道的價格;設法獲取供應商其他銷售的價格;——這個不難,內審調查採購員是否吃回扣時都有辦法,比如假裝新客戶索取報價,比如要求提供採購招標、比價過程文檔,去看落選的公司報價與中標供應商價格比較有無異常,等手段。
有些供應商是假的,核查手段參考1)。
銷售或採購價格,波動是否與市場一致,需要調查,這可能需要較長時期的連續數據。發行人提供的不要相信,必須有自己的靠譜渠道。
銷量的異常和售價的異常同樣重要,客戶的採購量「是否符合對方的經營規模」,客戶和最終客戶的規模都要考慮,可以考察客戶的生產線、員工人數、銷售規模(如市場佔有率)等等。同理,供應商的供貨量是否與其規模一致,有無可能是發行人安排的中間供應商,高買低賣補貼發行人。


3)關聯方代付成本費用,是否共用採購或銷售渠道?是否辦公場所很近、低價使用?是否存在上下游關係?
例如從事環保業務,發行人從關聯方獲得的廢水、廢渣價格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行業慣例或地區水平?會否上市後毛利率大幅降低?

大股東或者兄弟公司,有可能為發行人支付:水電物業房租,免費提供辦公及運輸車輛,免費提供管理或者生產人員,免費提供法律、人力資源服務,免費代發行人廣告、宣傳;可以和發行人有同樣的供應商,發行人低價採購A貨物,關聯方高價採購B貨物,同理他們可以有同樣的客戶,發行人高價賣A貨物,關聯方低價賣B貨物。
關聯方可以是實際控制人的關係,也可能是PE等小股東們的關係戶。


4)利益相關方最後一年的交易,如果沒有該類交易,是否導致發行人利潤下降?
特別是PE,最後一年的新客戶或大額交易,一定要警惕並深入核查

利潤下降,收入下降,成本,薪酬上升,管理費、運費、渠道費上升,這些可能的風險為何沒有變成現實,關鍵點在哪裡,發行人的實力或運氣真有那麼好嗎?

5)體外資金,很難核查,但並非無跡可尋,可以分析物流,特別是生產型企業的原材料、產品的數量、價格縱向、橫向分析
查資金流是很有效的手段
對於通過放寬信用政策算不算造假,此處應根據實質重於形式來分析交易的實質,該行為是否合理:資金的流轉、實物是否為客戶所實際使用、期後是否發生銷售退回。招股說明書中對該行為是一種透支行為,在信息披露中增加信息披露。

1)、2)的運作,如無體外資金是做不起來的,有鬼推磨,必然是有人在使錢,體外給錢、私下承諾,都是手段。這裡說的體外資金,可能是控制人炒股炒房的積累,也可能是民間借貸,也可能是關聯方的資助,還可能是發行人歷年沒入賬的收入體外循環滾存形成,可以試試從這些角度入手,看發行人到底有沒有體外小金庫,如有,深挖,再結合1)、2)的疑點去綜合分析檢查。

6)互聯網造假,利用IT審計

要配備靠譜IT工程師做這件事。發行人提供的歷史備份數據、日誌,都有可能被篡改,然而假的真不了,IT數據應配合資金流物流做綜合分析,效果可能比單純做IT審計要好。這是一大塊技術,不懂,不多說了。

7)成本與存貨、在建工程,這是傳統手段,會計師對此保持警惕性,只要核查就能發現
被否企業中,期末存貨餘額較大是比較常見現象,如果同時毛利率異常增高,更加質疑

儘量找內行人去看業務資料,這些地方絕對不能滿足於純財務資料。但是,如果1)-5)有路子可走,發行人還採用7)這種手段就顯得稍微小兒科了點,業務資料不造假、單純在會計上動手腳混淆存貨品種、早賣晚轉,也是笨辦法,難怪會裡說「只要核查就能發現」。

8)是否存在壓低員工薪金,特別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較大,在上市前為大局壓縮成本,在上市後完善福利。分不同崗位(高管、技術、一線工人等)對比同行業、地區水平;特別關注勞務派遣,是否符合規定、是否濫用以規避一線工人支出

員工肯接受較低薪金的理由:
發行人暗中補貼
發行人對員工許諾未來利益,比如給多少乾股
發行人的關聯方在直接補貼工人
發行人的關聯方在補貼勞務派遣公司
勞務派遣公司不直接拿發行人或者關聯方的錢,但這勞務派遣公司本身是發行人派人開的,或者發行人許諾乾股


9)推遲維修、廣告支出等費用,如消費品類企業,詳細分析廣告費的階段投入、地區投入對銷售的影響;發行人的開支明細中不符合往年常態的項目,要多關注

這屬於透支式行為,如大宗採購降低維保條件或者乾脆沒有維保,把原廠維保換成了非原廠維保;廣告投放減少,廣告製作費減少,廣告監督資料是否齊全,等等。由於都是在審公司,排隊良久,所以可以收集期後數據來做對比,看申報期後與申報期內對比情況如何。

10)資產減值準備,2012年國內經濟形勢不好,出口類企業有明顯下降趨勢,房地產、汽車、鋼鐵、玻璃、水泥等行業都受影響,貨款能否收回、存貨能否變現,要關注準備是否充分

存貨,要找到靠譜的價格,建議這個期後一直做到331時點,看到底是否能以預估價格賣出去,或者是否已經賣出去了,徹底消除疑慮。應收賬款質量,不僅要看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還要看發行人提供的產品質量如何,若產品不妥,則應收賬款可能被審減、索賠、扣尾款,各種可能,都是減值因素。在此應提防發行人隱瞞與客戶的訴訟、糾紛,有時小小一張律師函都可能意味著地雷即將被引爆。

11)推遲在建工程轉固,對固定資產比重較大的企業影響比較大

可以考慮與7)一起做。

12)兜底條款,在審企業涉及行業比較多,高科技企業的研發費用;工程企業的完工百分比法;農業企業的現金收付交易

兜底條款的確很多,大股東滿口承諾時,不知有無實力去真正兌現,若是把兜底條款量化成錢,披露出來會很嚇人,但減少兜底條款這件事不是說做就能做的。
研發費這件事,發行人不僅有可能故意混淆成本和研發費去偽造毛利率,還可能蓄意把研發費資本化,提高淨利,且騙取加計扣除甚至高新資格,將其作為核查重點是應該的,但真查起來,需要行業專家,這也得找靠譜的。

感覺好困,睡去了。寫的太粗太弱,求賜教。
預祝大家核查愉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32

節前一笑:原創惡搞文——《紅樓夢裡的會計啊!》 流風回雪VV

http://xueqiu.com/1249249306/23011848
'歲末年初,忙且累,也就抽寶貴時間苦中作樂,看看紅樓,假裝有閒。太久不惡搞了,怕手藝生疏,今夜且溫習下。

   紅樓一書,並非會計著作,但會計這門學問,要解決的也只是世態人情,這方面呢,和紅樓真有略同。寒夜無聊,信手拈幾件說說,看會不會引讀者發笑。

      (呸,太能裝了,什麼無聊,分明是剛才還做報表!!)

      先說人物。

      賈寶玉,酷似現金及等價物,在賈府裡備受寵愛,保護的特別周到,他若有個閃失,那是就是出大事了。像不像現金?現金及現金流,向來被企業看重,命根子、乖寶貝,這方面但凡有個好歹,企業就….不說了。

      趙姨娘,有應收賬款的內涵,總覺得自己吃虧,看誰都欠她的,看誰都是債務人,可惜欠錢的是大爺,她也只能一邊碎碎念叨自己的債權,一邊小心活著,只盼一天收回欠賬,揚眉吐氣。為此,她不惜聘用馬道婆去做非法動作,……沒成功,客戶太牛。

      香菱,怎麼看怎麼像其他業務收入,你看她,身為婢妾,操心比正室太太也差不多,學詩呢,也基本能陪襯小姐們的主營詩才。話說其他業務,也是營業執照範圍裡的,只不過公司沒正經專心去做,但有了也不拒絕,說它是側室真的可以,反正側室扶正的可能性也有,其他業務收入做的好了,能給公司幫上大忙,這個多見。

      噢,警幻仙姑…..簡直就是基本準則啊,你看她自一出場,沒說身世沒說背景沒說成長經歷,立即就一完美女子,身材,容貌,房產(離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的房子得多少錢一平啊),團隊(歌舞隊、釀酒師、、園藝工人、詞曲作者那都是無敵的)…..要啥有啥啊!還掌握各種命運啊!那麼多女孩子,被她往書上稍微寫幾句,就….該啥樣必須啥樣了啊!可是,可是她這一切哪裡來的呢?巨額能力來源不明?回頭看基本準則,滿篇子都是:應當,應當,應當…企業必須這樣做,必須的,必須的,……可是為什麼呢?給個理由啊!!!木有理由,如若警幻仙子翩然而來,完美,牛,負責決定一切……!

      薛蟠,這位爺,若說他似其他應收款中的個人借款,真是不差,你看他,男子漢,獨生子,皇商,紫微舍人之後,好牛啊!其他應收款個人借款呢,位列資產,還是流動資產,能借錢出去的,都是企業信任的人啊。可是薛文起,所幹的事情,大多叫人操心,不僅不賺錢,不再賠進其他錢就謝天謝地了。而個人借款,看起來是資產,等回來時基本都是要報銷的發票了……有共同點不?多少潛虧在其中!

      劉姥姥,雪以為有壞賬準備的潛質。你看她,賈府豐足時節,來打秋風,並無什麼募投項目,也無回報承諾,就拿走了銀子,而壞賬準備呢,太平時節,非要提上一筆,影響利潤不說,還不許稅前扣除,跟公益性捐贈都沒的比啊!可壞賬準備是有用的,真有了事情,它一管事,當年的利潤紋絲不動,抵扣也可以了….劉姥姥呢,雖然拿了賈府的錢,可那錢對於賈府來說真算不了什麼,且,後來的關鍵時刻,賈家敗落,劉姥姥據說還救了巧姐兒,這作用,比壞賬準備不差啊。

      賈赦,賈政,額,固定資產,還是生產所需的那種。為啥呢?他們的戲份,遠遠不如二玉多,甚至也不如丫頭們多,但是呢,如果沒有他倆,那麼榮國府,也就不可能是書裡的樣子了。如果沒有這二老,賈家會是怎樣?可以想像,實在想不出的,讀讀賈芸家的故事。

      林黛玉,不好意思,得罪了,應交稅費……各位別砸,我不是薛派的。嗯,縱覽全書,林妹妹是,身份尊貴,才情出眾,小心眼很多,對她稍微不好,片刻不理那是不行的!應交稅費呢,債權人是稅局,尊貴不?稅法條款汗牛充棟,有才不?一個不交就能折騰你個夠,是不是也有小心眼的特點呢?

      薛寶釵,政府補助。說了我不是薛派的啊。政府補助,看起來很好,誰都想要,寶姐姐呢,端莊溫柔,大度體貼,深得人心….可是呢,有過政府補助的人知道,這錢不好拿,舉例創新資金吧,申請是申請來了,怎麼用,怎麼花,怎麼驗收,怎麼審計,甚至多年後,還能有人來查上一查!寶姐姐也是這樣啊,看起來很美好,可性格經歷心眼那是相當複雜!她幼年也是在大家族裡過的,這是她自己說的,她心眼子極多,讀者都知道。夠不夠複雜?但是看起來很美好!政府補助,誰申請誰知道!

      賈元春,預收賬款。理由?預收賬款是誰都想要的,現金流入嘛,有時還不用立即交流轉稅。有了這,主營收入那是指日可待啊,好處多多,有了這,能彰顯產品熱銷、客戶熱愛、自己信用良好,多好的事情啊。元妃娘娘呢,有了她,賈府就是皇親國戚啊,彰顯賈府累代功勛、皇帝信賴、教女有方,還有大家都知道,宮裡有人,這未來的業績好處那是鐵定的啊!理由充分吧?

      仔細數數,人物說了10個了,那麼換換花樣,也說說事例。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嘿嘿,猶如會計估計。你估的,和他估的,決然不同,前年估的,和今年估的,也必是有異。這案子麼,角色們都把糊塗和明白揣起了,只圖了事,所披露的信息麼,上司喜歡,關係戶喜歡,當事人又不舉報,賬目報表都看得過去,案卷看起來也靠譜,且手續齊備——公堂審批程序那套官僚文牘必是有的,會計估計麼計算簽字審批也都有的,哎,太相似了啊。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這個牛,猶如,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各位想啊,花開花落本是尋常事情,美則美矣,但花落了那是要自然降解的,派個清潔工收拾下有何不可,大家都這麼做的。而林妹妹呢,她不同,第一要親手收拾,第二要吟詩葬之,不過這功夫沒白費,她的詩那是無敵傑作啊!她埋的花早成塵土,樹也早就沒了,連大觀園都是改革開放後新修的,可她的葬花詩,傳承多年啊!再看房地產,本來歷史成本計量的,慢慢折舊,慢慢折舊,多年後賬面上就不怎麼輝煌了,可要是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呢?多年後,更燦爛啊。落花本是尋常事,林妹妹能吟出絕唱;歷史成本數字小,公允價值放光芒!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關聯交易啊這是!為何呢?大觀園舉行作詩比賽,薛寶釵、史湘云兩個,在比賽前夜,出題目、定規則,她們倆身為題人,本身卻也參賽,這,公平麼?息燈安寢後,一宿無話,誰知道是不是去打腹稿了?不敢說,反正沒人舉報,證監會也沒說大檢查要查這個。此案存疑,正如多種關聯交易,關聯方關係是明擺著的,交易是否公允,當事人不吵起來,外人又不得而知,也就這麼著了,果真要查,還可能就真沒證據。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這個,典型的股份支付啊!照抄準則:「股份支付,是指企業為獲取職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務而授予權益工具或者承擔以權益工具為基礎確定的負債的交易。」看這一回書,襲人許諾自己不離開寶玉,但那是有條件的!條件有:第一,第二,第三(第三件含N條),如果寶玉都答應,她就不走了。看看現實中的股份支付,有約定服務年限的,有約定業績的,反正可行權條件是件件夠狠!襲人的「不走了」,簡直等同於授予股份啊,換個別的比喻還真不合適。

   比通靈金鶯微露意,把這放在事例裡不算妥,可這也不能歸為人物類啊。好在本文是惡搞文,隨意胡說正是本色。嗯,這一回書,詳細描寫了寶釵的金鎖、寶玉的通靈玉,寫的很有神秘感,使我不由得想起了——研發費用。為何呢?它們有共同特點。金鎖和通靈玉,持有人自稱來歷非凡,一件能治病一件能保命,且案例多多,可實際效果如何,鬼曉得!研發費用呢,企業總是自稱技術先進,如何了不得,申請高新、加計扣除也的確少不了它,可誰知道它到底真研發假研發呢?技術含量有多少呢?誰能保證企業不是把成本偷偷塞進去了呢?不過和關聯交易一樣,無確鑿反證,也就這麼著吧。

   三千字,寫到夜深人靜了,就此罷筆(其實是鍵盤)吧,雪非是不愛寫字之人,無奈身為會計,百事纏身,實在沒有時間,若得空閒,事例也非要湊足10個才遂心滿意。惡搞文字,純為討讀者開心,若有得罪,千萬求諒解,我不是林派也不是薛派,大家別砸,……省略廣告1萬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90

原創 財報後期的控制要點 流風回雪VV

http://xueqiu.com/1249249306/23060580
財報是年度大事,勤快公司在1月初就能披露,慢的要到4月末。去年,公司們在此方面稍有烏龍,先回顧下。

  手機寫字,就不引經據典提名道姓了。去年,有好幾家公司的審計報告正文,誤用舊模版,被中注協公然網上點名,眾網友踴躍圍觀,場面熱烈;更有幾家公司披露的報表,令人瞠目:一家普通公司把自己的損益數字填在了保險專用科目裡,另一家更絕,把董事長的名字寫在報表裡,後面跟一個好大的數字!圖片被火爆傳播,場面更是熱烈。

  審計報告模版有誤,肯定是會計師粗心,這毫無疑問,但對外披露時,肯定要經過企業之手,這更是毫無疑問,這等錯誤,於企業也是難看的笑料。除了正文,審計報告內容還有很多,若不仔細檢查,難說會不會鬧出更狠的問題。

  如何控制?包括但不限於:

  1、版本控制

  作為企業,在收到會計師發來的審計報告草稿時,要仔細編號,以區別新舊版本,避免混亂。具體,"新版"、"最新版"、"最終版",這是不夠的,最好按照對方郵件發出時間編號(收到郵件的時間可能比發出時間晚幾分鐘),能加上審計師的名字就更好啦,因為審計師團隊龐大,負責出報告的可能換人。比如,"審計報告 2013 0205 2135 fr zhs"可以表示審計師張三在2013年2月5日21點35分發來的草稿,如果會計李四做了修訂再發回去,就另存、重命名為:"審計報告2013 0205 2150 to zhs",表示這一稿是在21點50分修改後發給張三的。

  2、修改控制

  如前所述,修改後的版本要重新編號,這樣發給誰都不會覆蓋原稿。修改,文字部分,如果企業自行修改,建議用修訂格式,並插入批註說明原因;如果提出疑問要求會計師修改,則建議塗色、插入批註。會計師修改完畢返回新稿後,企業要對照上一版,看是否所提意見都已被考慮。

  數字的修改,與文字的修改略有不同,因為報告附註的數字,往往直接來自會計師審計底稿,應先修改底稿數字,再修改附註。所以,凡是數字有問題,一定是塗色、批註,請會計師修改後發過來。

  3、核對控制

  如何發現哪裡需要修改呢?

  會計師發來的審計報告、報表、附註,要從頭至尾,逐段閱讀、逐字核對,有疑必問。若是經此檢查,去年的報告模版烏龍也就不會那麼容易出現。

  報表,要打印出來,與去年年報核對期初數,並仔細計算本年年末數,太多公司,由於層層合併,定稿報告存在尾差,這個一旦發現就要修改,否則明年也不好玩。年末數的計算,只用到加減法,覆核之前,要看看電子表格裡小數點後有幾位,超過兩位的要截斷,不能任憑計算機自己四捨五入,須知這往往是一分錢差異的禍根。

  報表附註,可能發生的問題有:公司名字沒寫對(都是模版惹的禍),營業範圍沒更新(公司改範圍是常事),會計政策想當然(頗有事務所的模版尚在寫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特色政策隨便寫(這有極端案例,是事務所憑經驗寫的收入確認用啥準則,企業以為大所不會錯,結果被工商罵回重出報告),等等之類。

  最關鍵的還是數字。

  還需要舉烏龍例子嗎?有的上下年份口徑不一,看起來公司壓根沒持續經營而是重組過了,有的是往來分賬齡分的離譜,看起來公司肯定出售或者收買過債權,有的甚至餘額跟發生額不分彼此,看起來公司的期間數據來歷不明啊。因此,附註裡所有數字,必須一一核對,遇到該計算處,必須重算,遇到前後鉤稽之處,必須返回去仔細看看是否鉤稽的上。多個0、點錯小數點等等問題,在附註裡都可能有,只要細心核對都能發現,更為要緊的是,關聯交易和往來數據,這些財務帳上未必有直接數字的,還得查找計算才能核對清楚。不要嫌麻煩,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是讀者發現鉤稽有誤,麻煩就更大了。

  4、定稿控制

  好,諸般核對後,要定稿了。定稿版,除了如前編號之外,建議加上"定稿"二字,同時把其他所有過程中的草稿文件丟入一個"舊版不用廢棄"文件夾,不用忙於刪除。這個動作,要求所有流程上的相關人員都做,避免在披露發佈過程中,有人拿自己的"新版"、"最新版"狸貓換太子。最好電話叮囑哦!

  如需上網披露,要安排可靠的人,在發出前最後檢查一次,瀏覽即可,為的是確認版本。相信這個環節可以發現長期資產裡寫沒寫董事長的大名。

  披露之後,暫時放心,長期緊張的心情也可以舒緩一下啦,但也要密切關注輿情,萬一有人挑出錯字之類,如有修改機會還是要改的。

  事務所把紙版的審計報告送來了,收下,翻開,還是要核對,主要目的:確認是否最終版本。當然,如果企業把定稿版打印出來、逐頁籤章,再讓事務所去複印蓋章送回那是最可靠的,不過這種控制,一般只用於簽訂合同,事務所的報告,通常沒有修改文字欺騙企業的動機,也就不必這麼嚴格了,至多出現誤用舊版等低級錯誤。

  以上看似繁瑣,但比起財報編制過程,就算是極容易的了,從決算到審計,那是各種PK,場面比這熱烈多了,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把好最後一關,那是必須的。


附古詩一首:
昨日入股市
歸來淚滿巾
暢談財報者
不是做表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73

原創 財務部如何配合事務所年報審計 流風回雪VV

http://xueqiu.com/1249249306/23243082
陽春,年報日日披露甚盛。開始是點點滴滴,斜風細雨,到後來漸急漸密,雪片般落下,教人應接不暇。到今日還沒披露的,想來也在緊張糾結之中了。審計離場了沒?報告草稿有了沒?收尾工作,固然是酣暢淋漓,在此時刻,稍微總結幾句年審配合,倒也不負恩澤。

1 派人

   無論財務部有多少人,總覺得不夠用,這是所有公司的正常感觸。審計,來兩個人也好,來二十個人也好,財務部最好只派一個人,至多二個人配合。

   這是經驗,並非真理。曾有人,審計一入場,就把財務部9個人的職責分工一一說清,叫審計根據分工該找誰找誰。結果呢,審計需要催好幾個人,財務部所有人都被審計催,公司需要瞭解審計進度,問自己人得問一個遍,又不想因此開會,只能去問審計組長。

   派一個人配合,是說此人負責接口:從審計那裡得到資料清單,將清單分工給各人,從審計那裡得到問題清單,將問題分給各人。這個人不需要瞭解所有事宜,更不需要擁有全部資料,他管好收發就可以了。這樣,公司想瞭解審計進展,問只問這一個人就行了。

   各公司財務部的人,性格水平是參差不齊。派去配合審計的人,倒不需要多機智勇敢,但一定得「懂事」,知道大致方向,不可瞎說。曾有某會計,去接待審計組,一見面異常熱情,一開口就介紹自己家多少費用不曾入賬,審計組當即就笑了。

2 給資料

   據說獨立性是會計師的生命,但在審計現場,會計師的命根子是,資料。

   在審計組進入現場前,可以先把資料清單給公司,公司把能提供的電子版的東西發郵件過去。每個事務所,都有資料清單模板,但這是大路貨,肯定不是適合所有公司。因此,財務部拿到這個清單後,要先刪減,給不適用的那些打上標記,反饋給事務所,然後再組織提供。

   如果是連續審計,則上一年已經提供的、本公司特色資料,比如什麼分析表、什麼清單之類的,細心的會計師會在來年的資料清單裡直接寫上,粗心的會在現場才想起來索取。財務部拿到清單後,如果發現並未要這些特色資料,那麼也不用上趕著給,因為,會計師可能今年的想法不同,這些東西說不要就真的不要了。

   除了清單上的,現場審計開始後,還會索取很多東西。其實除了基礎資料外,很多資料都是可以談的。審計組不可能對公司的所有管理流程爛熟於心,他們也不知道公司有都有什麼數據和表可以提供,因此,他們要的東西,公司可能壓根就沒有,或者很難提供。這時,就要主動去問審計組,你要這個資料,是為的什麼目的,咱們一起想想能不能換換,沒準我這有證明力更強的。例如,審計要求把所有5萬元以上的合同全部複印,公司的量又非常大,眼看就報廢一台複印機,這就可以去問,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懷疑哪個科目的什麼問題,我能不能給你帶金額的合同清單,這個我可以保證不重不漏,我賬上每筆收入都在摘要裡寫了合同編號,你VLOOKUP一下就知道執行情況,然後你挑大額的複印好不好?或者我給你合同清單,你隨便抽,但我給你合同電子版,行不行?

   基礎資料就不能談了,比如對賬單。有的公司為了顯示自己強勢,故意這不給那不給,並以此為能事,這除了浪費審計組的時間,讓事務所有理由提高收費之外,並沒有其他效果。

3 答問

   與客戶溝通,是事務所的必修課,但他們並非就個個溝通的好。溝通是雙方的事情,很多情況下,公司還得主動。

   中介不是主管單位,中介的審計也不是打與被、罰與被罰的關係,相反,大家的目的是一起把報表趕緊做完做好。因此,大家更多的是在協作,而非敵對。

   事務所的提問,有時深刻有時低級,是否回答,如何回答,要區別對待。

   公司的人,財務的,業務的,人力的,行政的,對同一事情的看法可能各不相同,比較深刻的問題,尤其是敏感的那些,答案要想好。比如審計要詢問某銷售員某大客戶的情況,財務部就要請這個銷售員先說一遍,不妥的地方要修正,然後再讓這位銷售員去書面或者口頭回答,如果審計組在詢問中提出新的問題,此人可以說:這個問題我不負責回答,請通知財務部再派別人。

   這樣做對嗎?

   對。

   審計組得到的所有資料和解釋,都是公司以公司名義提供的,所有對他們提供資料和解釋的人,都是代表公司,因此,在出面溝通之前,公司內部商討答案,那是極其正常的。再說,外交部都有口徑詞,普通公司不可能比外交部口才還好,不集體準備答案那是太自信啦。

   公司認為深刻的問題,事務所未必這麼認為,很多問題都是履行必要程序而問,不是在深挖問題,所以如常回答即可,不用派出副總級別的人解釋,當然自己內部討論答案可以多花一些時間。

事務所提出的低級問題,有些要回答解釋,有些不要理睬。

   公司的運作管理方式,要解釋,但不用特別深入解釋。敘述時要體現公司內控優秀,管理完善等令人放心的優點。

   公司提供數據之間的勾稽關係,要稍微解釋,讓審計得以迅速核對數據,否則他們左思右想可能浪費時間,更可能發現其他公司不想討論的問題。

   會計政策之類的,要解釋,比如審計問為何收入是這樣確認的,就要對他們細說原因,同時彰顯自己公司多麼正確規範。審計時間也都是不夠用的,冷冷拋一句「自己去想」,審計可能花三分鐘想完,然後斷定公司是錯的,接下來的溝通更浪費時間。

   審計組自己弄出的問題,不要理睬。比如,公司提供的數據,審計搬到底稿上為何明細加總不等於合計了,這就不要管。首先公司不負責檢查事務所底稿,其次,即便公司熱心去幫忙,花的時間也不會比事務所自己檢查花的時間少,因此乾脆不管。

   審計方法問題,比如抽的樣本不足,該做替代程序的沒做,這些不要管。遇到脾氣不好的會計師,財務部一提這些他們還可能咆哮,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少做的程序,自有他們經理、合夥人去管,哪怕離場後再補充大批資料,他們也不至於因此就耽誤了報告時間。

4討論

   很多事情是要討論的,比如某筆調整要不要調,某處怎麼寫附註等等。有時還涉及審計意見類型。

   涉及審計意見類型的,一般在審計入場之前,就該定個差不多。公司的大事大政策大數據也就那麼些,有沒有問題公司自己知道。公司和事務所都有個掂量對比過程,公司要的,事務所要的,彼此想好,不行就換換新鮮,這都是可能的。事先不想好,想在現場矇混過關,有可能成功,但風險是在的,等審計發現了再去談,時機有點晚了,若公司處於弱勢,也就是說,事務所有沒有這家客戶都不在乎,那麼後果不樂觀。

   現場討論的,還是意見類型以外的事情更多。交流這些事情,要找對人,不要和沒有決策權的人討論,因為說了也沒用,他們至多往上原樣反映,反映過程中走樣的也有。

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審計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變,他們一遍又一遍重複相同的理由,任憑公司怎麼說服也不為所動。這時候,生氣是沒用的,要弄清究竟是事務所的誰在擔心什麼,然後對症下藥。有時,僅僅是事務所合夥人曲解了事務所現場人員的匯報,有時,僅僅是事務所經理懶得對合夥人做更多解釋,就選擇了壓迫公司。

   例如,壞賬準備率為何很低,事務所初步判斷公司提取不足,有隱瞞虧損的嫌疑,這樣的事務所可能看st公司看的多了,基於一般認識做此等推理,也可能是,只要公司多提一些,這裡肯定就沒有風險,審計組不用追加任何程序,更不用多花時間對合夥人匯報,所以他們選擇引用準則、要求補提。

   公司呢,遇到這種狀況,就得耐心解釋客戶質量,介紹信用管理體系,並拿出數據談談公司在產業鏈中的強勢地位。理由擺足了,如果審計組還不聽,那麼,直接找其合夥人談。

   事務所的逐級覆核是必要的質量控制,但這逐級控制也帶來不少溝通成本。這個溝通成本,有時直接影響到審計效率,為了促進審計,公司必須知道什麼問題和哪一層次的人去談。

5質量

   利用事務所的工作,促進公司的報表質量,那是必須的。公司購買的是服務,不是幾本紙做的報告。因此,要充分利用會計師的專業,優化報表,優化財務。除非有貓膩想矇混過關,各種資料提供的是越快越好。不要怕改表,每一次修改都是報表的優化。

   同樣是干淨意見,審計質量可以是天差地別。真有事務所抄個數字就走,很快出報告,問他們:「我們公司怎麼樣?」回答只有「很好」。乾淨報告固然要緊,但公司沒注意的問題,事務所也不想注意,這就沒有增值服務了。

   而有的事務所,除了做審計,公司的雞毛蒜皮問題都能注意到,還能找到不起眼的漏洞和隱患提出建議,且介紹其他公司的經驗,這就是好審計。如能提升管理水平,公司何樂而不從呢。當然也有審計,管理問題看不見,優化建議提不出,十元級別的不合規發票查出來幾十張要求調整,這樣的審計,是沒將公司的重點與審計的重點恰當結合,是否受歡迎就難說了。

例如,審計工作完成後,審計組告訴公司,你賬表都沒問題,但在未來,公司規模幾倍之後,供應商的管理肯定成為問題,因為這行業的上游格局很清晰,不可能再以這麼簡單粗放的辦法去管,所以,公司應該早做考慮,有意識培養優質供應商,基於此,採購考核和庫房賬簿都要有所改變,好的辦法有哪幾種,等等。這樣的會計師,保證比滿口說好的受歡迎。

      有時,遇到的會計師真好:專業好,態度好,這就要記住,爭取明年還讓這個人來。常見公司換事務所,理由就是帶隊的會計師跳槽了,公司不想讓別人審。有時,會計師看上去水平普通,公司還是想讓他繼續審,那是因為,此人對公司已然熟悉,換個人,各種情況又得重新介紹一遍,這也是時間啊。

   某公司,曾經被一位水平高的帥哥審過,當時談起準則和行業政策,這帥哥三言兩語就說的很透:準則如何,大家怎麼做,監管的看法是什麼,稅的風險有多大,某地的最新稽查案例是什麼,所以你們怎麼處理才最恰當,等等。後續的會計師,經常問的是,你們為什麼這樣做,你們為什麼不那樣做,咱們再核對下準則好不好,等等。幾年之後,公司還是想念那帥哥,打聽他去了哪個所裡,看能不能再請他來審,哪怕是做個諮詢也好。專業水平的魅力,就是如此。

6 招待

   其實審計組最喜歡的是時間,不是大餐。招待這件事,可有可無,比較狠的公司,可以做到,事務所合夥人去現場都不管飯,只關心問交通是否擁堵,建議多坐地鐵少開車,普通會計師自然就更不管了。更狠的公司呢,是天天帶出去大餐,每次不算路上就2-3小時,飯後還有活動,審計組苦不堪言,只能加班熬夜趕進度,報復性地多提意見。

   為了協調氣氛也好,增進感情也好,恰當的招待還是可以有的,比如入場吃一次,或者離開時吃一次。日常餐飲呢,有的公司提供自己公司的食堂卡,陪或者不陪都行;有的公司壓張支票給最近的小餐館,讓審計吃完簽單;如果按約定公司負責食宿,那就讓審計組去住宿的酒店吃;如果按約定公司不負責食宿,那麼什麼都不管也正常。想對審計組更好一些,可以給張附近的超市卡,讓他們購買飲料和零食,或者乾脆就買好搬過去,都行。

   拼酒,絕對不是好習慣,但也有不少公司,審計組一到,先拉出去痛飲,審計組喝的多,資料提供就快,審計組不能喝,資料提供就慢。這種辦法雪是不讚成的,因為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喝酒太浪費時間,弄不好還耽誤事情,真要和審計組拉攏感情,從速提供資料那是最好的。但是真有公司,非喝不可,以喝倒審計組為榮,但實際上,無論喝多少次,該給的資料還是要給的。

7 日常

     對年審工作的配合,不是在審計組到達時開始的。其實,公司每發生大的事情,都要和會計師及時溝通,在寫下那筆重大分錄之前,就討論個透徹,這樣雙方都好,避免年末花時間糾結,也避免公司做出不可逆的動作。預審時候,更是要讓會計師儘量多看,這樣可以減少年後的工作量。

     這一點相當重要。凡是大事,是瞞不過會計師的,所以也不用瞞。早些討論,達成一致意見最好,討論完了還有分歧,及時換所也來得及,最怕藏著不說,3月份雙方僵持不下,臨時換所,得連夜找新所,很麻煩。

     總之,在年審中,財務部和審計組是協作關係,無論工作多麼繁瑣,問題多麼碎,都得去持續推進。質量和效率,都在協作中深刻體現。好在審計總有結束的一天,報告總會出來的,我們所做的都是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65

原創 關於毛利率的一點點事情 流風回雪VV

http://xueqiu.com/1249249306/24608924
關於毛利率的一點點事情

文/流風回雪

據說,人生不是做飯,不能等材料都齊了才動手。咩,本著人如文,文如人的古訓,看看寫一篇文,是否也可以突發奇想滴完成,毫不收集啥就……一揮而就?

試試看,僅為慶祝近期攢RP成功,你懂的。

毛利率的計算公式,據說至少有倆:

A (收入-成本)/收入×100%

B (收入-成本-稅金)/收入×100%

為簡約起見,本文選用公式A。為嘛捏?不回答。

好啦,公式A,倆要素:收入、成本,只要把損益表拿來,誰都能算出一個。既然如此簡單,那我們也就不用理論先行或者段子搞笑,直接開8是王道。

一  高或者低,有啥要緊?

財務數據,或者說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三表,時不時的要被捧著到處恭送,比如送給銀行送給客戶送給供應商送給稅局送給發審委,含笑請人家過目,於是人家輕敲計算器略微一算,看見你家毛利率了。

人家看見了,人家就要動心思了。太高了,有人喜歡你賺錢本領好,有人嫌棄你賺到太猛,有人懷疑你這數字假的;太低了,有人喜歡你踏實只賺辛苦錢,有人嫌棄你不會做生意,有人懷疑你這數字假的。

咩,人家要是只動心思,也還罷了,可是人家是有動作滴,比如撕掉你的貸款申請不讓你投標禁止你銷售他家產品或者直接來個全面稅務稽查或者,嗯,否掉你的IPO申請,都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有木有啊有木有啊~~!我說的可都是真的。

那麼,要是你家的毛利率不高不低,也就是恰好是——「平均水平」呢?

咩,啥叫平均水平啊,您說的是中位數還是眾位數還是簡單平均還是加權平均啊?說的是大行業水平還是細分行業水平還是那誰誰自己命名的啥行業平均水平啊?說的是內貿水平還是外貿水平還是摻著來的水平啊?還是僅僅那幾個已經上市的傢伙的披露數據的數學平均數啊?還是把無論大小公司,300元每月請一位代賬會計做出來的數據和100萬年薪的財務總監做出來的數據一起平均了啊?還有您考慮地域差別了木有,商模和產業鏈情況咱就不提了,都是某陶瓷廠庫房——滿屋子的杯具啊有木有。

一句話:太高太低都討人嫌,那麼,我來個平均的,不木秀於林不拖人後腿的,又該怎麼辦呢?

二  高有高的理由

為了不出頭不落後,首先,要找到導致毛利率變高的各種因素,力求一一殺之!

都有啥捏?

(一)  價格高,收入多!

假如成本既定(假如啊,所有的假如都是不怎麼靠譜的,但還是非得假如不可),那麼價格高收入高就是毛利高的罪魁禍首了!

啥原因導致價格高捏?

不得不上點令人厭倦的小標題裡啊,有木有啊。

導致價格高的原因,單個適用或者隨意組合都行,包括但不限於——

1 彪悍的定價權

1)品牌優勢,比如女孩子們常念叨的那些大牌,據說是在成本數字後隨便加幾個0說是售價都行的那種。

2)壟斷行業,唯我獨尊別無分店,你愛來不來,你不來還不行,地域性局部壟斷也算。

3)可巧的行業週期,剛開出新大陸,門檻高低不說,還沒有蜂擁而入的同行,悶頭賺錢時刻,藍海!

4)品質過硬,極端的技術優秀,就是好,永遠被妒忌,從未被超越

5)行業龍頭地位,我一動,都得跟我動的那種,不服不行

6) 其他,不在上面的都裝這裡面!

2 附帶好處或者福利

1)長長的信用期,別人要求預付你可以答應三年後付,不貴就是不行啊

2)贈送的服務,三年維保和五年維保,那就是不一樣啊

3)未來承諾,買的多了好處多,我家積分返利什麼的比別家高兩倍,各商場促銷常用這樣的手段,最狠的可以給股權

4)非正常手段,比如給大客戶關鍵人物的私下補貼,私下給所有小客戶補貼,你懂的!

5)其他,不在上面的都裝這裡面!

總之,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

說了收入,下面呢,(二)成本低!

成本因素就複雜啦,太複雜啦,不同行業那也不同啊,但為了說說呢,還是擇要說說吧!

導致成本的原因,單個適用或者隨意組合都行,包括但不限於——

1 外購材料便宜

介個呢,你的採購就是別人的銷售,你的成本就是別人的收入呀,於是——

1) 彪悍的議價能力,無論國內國外供應商,你想壓就壓,不服不行

2) 原料資源極其豐富,比如同業中只有你貼近原料地,或乾脆原料地都是你控制的地盤

3) 等等!

2 折舊少

介個呢,的確和固定資產有關

1) 你買的固定資產比別人便宜

2) 折舊年限長,但極其合理

3) 產能利用率高,攤薄了折舊

4) 等等!

3 外協多少

介個呢,用不用外協,各有各的想法,外協價比自產價高還是低,不同行業不同產業環節不同企業的情況可能各有不同哦!

1)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就是不用外協,因為外協貴!

2) 自己不動手,就是豐衣足食,因為外協便宜!

3) 別的原因!

4        人工便宜

人工啊,這個要素不能少,即便大量採用機器人,還得有個修理費不是!

1) 在貧困地區選址建廠

2) 各位應該高薪的成本相關的人員們少拿點(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其他好處是不可少滴)

3) 人工產能利用率高,攤薄了人工成本(啥叫人工產能?我造的詞。比如,加班不給錢,沒倒使勁干,經常組織勞動競賽等)

4) 其他!

5        會計問題!

這個麼,同行業,不同企業的記賬習慣是不同的,雖然都喊著堅決忠於財政部只愛新準則,可實際呢,實際記賬習慣那是差遠啦,比如同一個費用,有的就放在成本裡,有的就丟在費用裡,說起來那都是非常有理有據啊,有木有!

寫到這裡,回頭一看,流水賬啊。

三 低有低的霸氣!

毛利率低的公司,一定是爛公司嗎?肯定不是啊,薄利多銷的公司也滋潤著呢。好吧,為了行文的變化,爭取不再流水賬了!

一家公司如果毛利率微薄,那麼,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呢?當然可以把高毛利率的那些理由拿過來,逐一寫其反面,就行了!不過,為了養眼,還不能那麼偷懶!

(一)   盈餘管理做的到位

介個麼,很多人(含雪姐我!)說過,若不是怕稅局殺過來,若是沒有稅收徵管稽查這件事,那麼,N多企業都會是虧的一塌糊塗!憑什麼要在賬面賺?人怕出名豬怕壯,企業怕顯胖,毛利率低點,低調是王道啊!

(二)   就是為了佔領市場

藍海好是好,就怕一群人蜂擁而入啊!趕緊的加大投入,薄利多銷,讓毛利率薄到沒有誰願意來這疙瘩和我PK!我不虧就行,我不虧他們可就得虧了,先把對手和潛在對手整死再說別的!

(三)   木有上進心!

介個麼,明明環境良好,上下游乖如貓咪,額,毛利率就是高企!為啥呢?管理人和股東不一條心,反正賺多了也不是我的,乾脆我給你做平,我走成本還不行嗎?管理費你是要看的。我賺多少吃多少,反正保值增值指標我完成了,我不要你補貼就不錯了,你別的子公司還虧到擬清算呢。

(四)   管理不善

管理問題,額,這是細節問題!其實麼如果市場透明,那麼毛利率就是在拼企業效率了,同樣的經營環境,管理糟糕的毛利率就是不行。曾有案例,某公司進貨品質差,進貨時間總跟計劃對著來,進貨品種永遠不是想要的那個結構,特別的影響生產銷售等等。請專門的諮詢公司,梳理了流程步驟表單做了大量分析,木有一點用處,後來呢換了個採購經理,OK一切毛病不治而愈了。

(五)   同行的毛利率數字不對

這,有可能嗎?當然可能。有些同行為了上市融資等目的,毛利率搞的貼近他們的理想,額,這就讓別的同行難受啦!

四  管理層討論!

這個標題下,經常是據理力爭,自己的數據多麼合理,多麼有前途,等等。反正是朝著我辦事您放心那個方向說。

額,問題來了。

毛利率高的時候,從本文第二大部分裡隨便抽出幾條來那麼一說,聞者大悅,挺好。低的時候呢,說其反面,或者從本文第三大部分裡找個理由,也行。

可實際呢?

明明是無力提高毛利率,說成是高深戰略故意這麼低的。

明明是會計搗鬼做了高毛利率,非說成是管理有方效率極高。

明明是被供應商玩的要死,非說是自己傲嬌伸手賞人家一個長期合作。

明明是賣不出去不得不削價鋪貨,非說是為擴大市場特別做優惠活動一切盡在掌握。

額,諸如此類的很多。反正,我就是美女!

五 如何研究具體某公司的毛利率?

夜深了,改日再說。呵呵,歹毒一笑,飄然睡去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