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軟庫投資10年回報8倍 中環在線:孫正義發達靠畢菲特 李華華

2008-08-04 AppleDaily

前 日本首富,軟庫(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前日出席喺杭州舉行嘅第二屆APEC工商諮詢理事會亞太中小企業峯會,佢講到軟庫嘅「創富」過程。軟庫 透過經營手機、寬頻同日本雅虎業務,收取大量現金,孫正義就喺過去10年,用咗其中30億美金,投資全球800幾間科技公司,結果勁賺260億美金,投資 回報高達8倍幾。

每十年定人生目標

有咁驕人嘅成績,佢自爆係向股神畢菲特嘅巴郡偷師。據《中金在線》報道,孫正義話,畢菲特 嘅巴郡擁有保險公司,呢啲保險公司為巴郡提供穩定嘅現金流,畢菲特就係透過呢啲現金流,不斷加碼投資麥當勞、可口可樂同強生等有潛力嘅公司,結果帶嚟豐厚 嘅回報。孫正義就係參照呢個模式,不過,孫正義可以講係青出於藍,因為據佢話,畢菲特過去10年嘅投資回報都係兩倍。孫正義話,自己嘅人生目標從來冇動搖 過,「一生都賭喺微電腦上」,佢嘅目標係「30歲時,賺足夠嘅錢投資;40歲時,落一個大賭注,做一筆大投資,對人生有一個大挑戰;50歲,要實現公司嘅 目標;60歲時,接力交棒畀下一代。」孫正義今年51歲,離交棒仲有9年,佢唔係蹺埋雙手等退休,而係喺嚟緊10年,定下大計──要喺退休前將軟庫打造成 世界第一嘅手機上網公司。據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08年全球富豪排名榜,孫正義排名第201位,身家高達51億美金,約398億港銀,佢亦係日本第5大 富豪,佢創辦嘅軟庫家陣市值達1527億港銀,公司持有日本雅虎4成股權,市值約685億港銀。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

多賺逾倍末期息14.1仙冠君19厘回報勝藍籌


2009-03-13   AppleDaily





【本 報訊】手執中環花旗銀行廣場及旺角朗豪坊物業的冠君產業信託(2778),昨收市後公佈08年業績,受惠於合併朗豪坊7個月收益,可分派款額增長1.1倍 至14.08億元;每基金單位末期分派14.1仙,全年分派31.98仙,按年倒退5.9%。以昨日收市價1.68元計,分派收益率高達19厘,傲視當今 削派息的眾多藍籌。記者:余志浩

至於越秀房託(405),去年物業收益淨額增長23.7%至4.36億元,每基金單位末期分派 12.26仙,全年分派24.6仙,按年升8.9%;以昨收市價1.71元計,分派收益率亦達14.39厘。若撇除財務工具安排的影響,冠君實際收入支持 的每基金單位分派為21.88仙,按年增長67.3%;相關分派收益率則降至13%,惟仍屬高息一族。可留意是,該基金已解除所有財技,今年分派比率亦由 以往百分百,降至90%;換言之,租金實收多少,更能直接反映於最終分派上。

越秀房託息率亦達14厘

冠君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李澄明指該基金「抵買」,每單位價格較淨資產值5.37元折讓近69%,值得「長揸卅年」。

不過,金融海嘯直接冲擊中環甲級寫字樓租賃市場,他表示,佔總收入近75%的花旗銀行廣場,其空置率由去年底2.1%,升至本月的3%,預計全年會有所增加,但由於中環整體空置率仍然偏低,業主根本沒有迫切性減租搶客。

冠君的物業組合於去年底估值400.5億元,較去年中跌近14.9%,拖累其資產負債比率增加9.9個百分點至36%,與房產信託基金(REITs)監管守則不能超過45%的差距大幅收窄,惹起外界憂慮供股疑雲。

花旗廣場將逆市加租

李 澄明強調,一旦超出上限,相關規則也沒有訂明一眾房產基金須變賣資產,「即使過咗(45%),嗰個後果唔會點重大……我諗至多唔借錢買新嘢囉!」該基金今 次提供以股代息選擇,亦是為減輕財務壓力,而直至2011年前毋須為債務進行再融資。今年花旗銀行廣場續租樓面面積約13.8%,另有4.2%樓面租約會 進行租金檢討,他說,舊租約是兩、三年前簽訂,當時呎租偏低,惟去年初平均現收呎租為67.1元,至年底又升至87.5元,故相信新續租租金不會跌。期內 冠君業績只計入朗豪坊物業7個月收益淨額約3.14億元,李澄明指出,今年該物業收入將全數入賬,租金穩定兼出租率高,相信足以彌補花旗銀行廣場收益下跌 壓力。

冠君及越秀房託08年業績概況

-冠君(2778)-收入總額金額:16.14億元變幅:+92.4%物業收益淨額金 額:13.34億元變幅:+96.1%每基金單位末期分派金額:14.1仙#變幅:-30.58%每基金單位全年分派金額:31.98仙變幅:-5.9% 資產負債比率金額:36%變幅:+9.9個百分點-越秀房託(405)-收入總額金額:4.96億元變幅:+23.3%物業收益淨額金額:4.36億元變 幅:+23.7%每基金單位末期分派金額:12.26仙變幅:+6.52%每基金單位全年分派金額:24.6仙變幅:+8.9%資產負債比率金額:32% 變幅:+7個百分點#去年下半年已取消財技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17

24 Mar 2009 - 投資組合回報重上100%,惟走勢陷阱仍在!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3/24-mar-2009-100.html


筆者繼續從陸東「智者傲行」一書,選出了一些值得細味的段落!筆者工作持續忙碌,最近只能勉強抽點時間寫Blog,希望下個月可抽多點時間研究一下個股!

投資成功需要分析與耐性,前者大部分都有,後者十居其九個半都沒有。分析可從書本學到,耐性是性格問題。(陸東「智者傲行」)

筆者於投資上仍被耐性凌駕,現正在學習及培養真正的耐性,尤其是現時這個未有方向的市况。

學懂獨立思考,就會學會堅持,養成獨特的性格。(陸東「智者傲行」)

不要盲從集體意志,獨到眼光,才是高低之分。(陸東「智者傲行」)

除了樂觀時過分樂觀,悲觀時過分悲觀,大部分人還犯了一個毛病,就是欠缺遠見,永遠被一個個框框限死着。(陸東「智者傲行」)

筆者先前已討論過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只懂隨波逐流,大眾樂觀時過分樂觀,大眾悲觀時過分悲觀,以為自己是The Special One,現在就算贏錢,最終亦會輸掉!

小投資者的眼光往往太過短淺,而企業家的目光着實長遠。(陸東「智者傲行」)

很多小投資者去分析一間公司,其實所知少少,亦沒有企業家的素質,但這卻不是問題所在,試問有幾多投資者有企業家的素質,又會清楚知道公司的全部資料!最緊要還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玩一個資訊不平等的遊戲,要看重風險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5

對股東權益回報率冇用論的回應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41


這個理論是非常認同,通常上市公司的資產愈少愈好,盈利愈多愈好,盈利增長愈快愈好,權利較實體資產注入更好。

一來獲利權利如代理權、貿易公司等等等這樣東西盈利較不穩定,但實體資產的盈利較為穩定,且價值不會隨時消滅,所以實體資產的注入上市是較少的。

二盈利愈多,價值就愈大,增長概念更值高P/E,又可以賣貴一點,集資更多錢,使大股東受益大。

三資產少的話,ROE/ROA愈高,這可以用特別股息處理,而特別股息的用途,相信都是用來股東自肥吧,上市以高資產回報,可以賣得貴些。另外,一方面,以低資產價值可以賣到高價,大股東就大賺錢。

四如果大股東有太多錢,真的會有可能像一個小朋友由踏單車變駕汽車一樣,可能會左搖右擺,甚至反車。所以錢多,真的會可能會害了他。又想起「韓信點兵」的 一個故事,各位可以參考看看,劉備只能用十萬兵,用得太多就亂,但只要懂用韓信,應該千千萬萬的兵馬都可以,所以一定要有一個懂做財務控管的人,看住大股 東,但當然不要用太多財技分子啦。

五的話,如果你說適當負債可令公司的回報較好的話,李x楷可是精於此道的,我近來在做他本人的公司的研究,哈哈。

六的話,上面的日之出案例的話,「股東回報率」一詞,應用「資產回報率」,因始終你是用盈利/資產去算的。

七的話,要七年業績不是沒有,港交所可以提供1999-2009年的資料,不要就要辛苦一點逐年逐年找出來,但是新上市業績肯定不能看到七年。

八的話,其實中小企借錢都幾難,一般都需要有實體資產擔保才可以借,所以借錢的資產回報率一般很低。如果不用借錢的公司,經常都是賺大把大把的錢,因為大股東經常都喜歡把資產轉移到自己個袋,所以資產回報率一般都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87

股東權益回報率冇用論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241


基本上我現正否定巴菲特的其中一個核心理論

巴菲特選股的重要標準之一----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

我想讀者讀太多巴菲特的投資書中毒了,"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有個限制條件書上並沒有重點強調--"長期",所謂長期,是至7-10年,而在香港,我們基本上只能找到5年以內的數字,有7-10年資料的股票並不多,港交所亦不提供

為甚麼一定要7-10年呢?

目的是為了避開財技處理

比如說陽光能源,這幾年股東權益回報率如下:

                                      08(上市)    07          06         05          04

股東權益回報率   6.6           46.19    58.09     24.40     10.29

首先,如果看07年以年的數字,一定合乎甚至超乎股東權益回報率要有15%的要求,但是08年卻只有6.6%,原因是甚麼呢?財技上要進行什麼作業呢?

讓我用日之出食堂說明,假設主席味吉陽一唔派息,財務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100                   115                  1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5%,現在改一改條件,現在假設,陽一打爛值50碗碟,於是問味皇集團借錢50,利息1分,唔打算還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50                    60                     71.5

欠債          50                    50                        50

盈利          15                 16.5                    18.23  

利息            5                      5                          5

純利          10                  11.5                   13.23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為20%,19.2%,18.5%,唔好同我講佢更有投資價值,現在又假設味皇集團送左一批金器比陽一做店中裝飾,價值100,現在財務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200                   215                  2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不足7.5%,但是因為日之出食堂資產多左,實際價值更高,現在又假設陽一想提高股東權益回報率,因為在發放業績前老笠左批金,財務又變返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資產         100                   115                  132.25

盈利           15                 17.25                   19.84

股東權益回報率為15%....

對於新集資的公司,上市前就好似老笠左批金咁,在發放業績前強力派息,減少資產,又或者瘋狂借錢,扮好有效率,令股東權益回報率上升,笠得越多,借得愈多,回報率上升得更快,上市後又好似多左咁金咁,資產多左,股東權益回報率下降,抽水越多,跌得越甘

我想香港流行的股票,大多是新股同半新股,就算唔係都好多有再次集資或派特別息,投行叫人買新股都是別有用心的,巴菲特本人應該冇試過買新股

所謂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比如7年:

                 1            2*         3*       4(上市)  5            6         7

資產      100          60         68        78         190      164     164

集資          0            0           0          0         100          0         0 

派息          0          50           5          0             0          0         0

借款          0            0         10        30             0      -40         0

盈利         10           7           9        12           14      -24       17

如果係新上市股票,7年數字就可以現形

                 1      2(集資)       3          4            5            6         7

資產      100        110       221      236         256      270     280

集資          0        100           0          0             0          0         0 

派息          0            0           0          0             0        12       17

盈利         10         11         15        20           26        27       29

如果係新集資股票,7年數字就可以見到其工作效率,第2年集資的完全閒置,第3年運用了一部分,第5年先完全運用所有資產,雖然第3-4年的股東權 益回報率少於10%,但公司的資產利用率很明顯是10%,時間越長就可以看到管理層對資金的利用效率,以上情況係冇濫用的情況,如果濫用的情況會類似下 面:

                 1      2(集資)       3          4            5            6         7

資產      100        110       221      238         257      278     302

集資          0        100           0          0             0          0         0 

盈利         10         11         17        19           21        24       27

第3年有錢身癢,全部錢收購左利潤低的垃圾,或高價收購了商譽,利潤雖然一口氣提高很多,股價急升,但大量資源用在垃圾上,結果不能投資在其他地方,不利股東長期利益,管理層一d都唔憨豆,因為第3年投行同佢都要出貨

企業的長期股東權益回報率有15%,咁長時間,其間應該有機會看到管理層的智慧,如果一直都可以保持極高效率,咁先代表行業好或者管理層叻

香港或者叫做價值投資者的沙漠?基本上只能找到5年以內的數字,唔細心d好易踩屎,你知中國人有幾咁精叻架啦,股票通過財技而不是通過實務去吸資的投巧比鬼佬熟練得多了

另外巴菲特選股仲有一個條件---冇乜借貸

我認為15%同冇借貸兩點應該要合併作為一點,原因很簡單,好似下面例子:

           味皇集團            味將軍集團           

資產       150                        100                        

借貸           0                        120                                                                                  

盈利         23                          26      

味將軍集團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有26%,而味皇集團只有15%,理論上投資味將軍集團會優於味皇集團,但是巴菲特不是傻子,他很可能買味皇而不睬味將 軍,原因很簡單,味皇用150的錢賺23盈利,效率15%,味將軍用220的錢賺26盈利,效率12%,味將軍的營運規式不能令巴菲特放心,再且,巴菲特 是可以在收購味皇集團後建議佢借少少錢,例如50,令味皇集團在合適的負債比率下營運,用200的錢賺30盈利

所有人在太多錢的時候都會身痕,很可能亂用,如果可以一直保持在充足水平,投資時會理性d,公司習慣用自己的錢投資時,利用效率是最高的,如果靠集資或大量借貸時,公司主管肯定非常在意公司短期的業績同股價表現而作出大量短期決定

有時公司會有閒錢太多的問題,公司的股東權益回報率會超低,如果是長期問題,巴菲特可能會冇興趣,因為老巴可能會覺得好難開口去逼人派錢,但是巴菲 特的老師葛拉罕可能很有興趣,他會進入董事會玩六國大封相,逼董事會將閒錢嘔清光,股東權益回報率會高返,之後巴菲特先可能有興趣 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89

香港租金回報率低 王雅媛

2009-08-28  上海證券報




  一個朋友搬了新家,昨天邀請了一班朋友去了他家參觀。房子是租的,在九龍站的上蓋,是香港樓齡比較短的豪宅區。他租的屋苑叫凱旋門,發展商是新鴻基地產(00016.HK)。在香港,聽到新鴻基的名字,就會聯想到品質的保證。

   一進入凱旋門的大廳,就看到幾個操著普通話的人在地產經紀的陪同下看房子。而那幾個人,還是拖著行李箱來的。報紙新聞常常說,九龍站上蓋的房子有非常多 的買家是來自內地的,其中包括很多投資移民。而且有一些人,從看房子到拍板只用一天時間,看來這是一點也不誇張呀。我們先去了設在60幾層的會所,果然是 超級華麗。維多利亞港、中環的寫字樓、美麗的城市夜景,一一盡收眼底,簡直就是五星級賓館。接著去朋友的家,在50幾層,50多平方米的房子,月租 23000元港幣,市價買的話,是800多萬元。他告訴我們,原來23000元的租金在這裡算是便宜的,因為這個單位是看不到海景的,因此才如此“便宜 ”。

  我覺得如果有800萬,應該是可以改善生活水平的。但是原來在這個豪宅區,800萬只能買到個50平方的小窩,值不值得真是仁者見 仁,智者見智了。我覺得,買來自住,真不算太實惠。那這房子如果是買來放租又如何?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香港這個城市的租金回報率是極低的。調查發現,在 112座城市中,只有6座城市的整體租金回報率超過10%。這包括摩爾多瓦的首都基希訥烏(14.17%)、開羅(12.00%)、雅加達 (11.27%)、菲律賓首都馬尼拉(10.99%)、馬其頓斯科普里(10.11%)、秘魯首都利馬(10.09%)。而香港的排名是倒數的,回報只有 3%左右,所以“以租養房”在這裡行不通。買來為了收租,倒不如買點香港本地地產股來得方便。

  收租回報不夠理想,那就只有一條路,等升 值。香港樓價的升值空間能有多少,我有點懷疑,至少我覺得長遠空間一定不比上海北京來得大。其實這在股票市場上也可見一斑。只做香港本地地產的公司,一般 股價相對資產淨值是有不同程度折讓的。而幾乎所有的內房股,及主要投資在內地的香港地產公司,股價相對資產淨值一般呈現一個溢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3

交易費用與投資回報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0543




香港大部份散戶都喜歡投機炒賣,但買賣股票要繳納0.1%釐印費與0.25%經紀佣金,一買一賣,交易費用已經是0.7%,如果每天炒出炒入,基本 上賺到錢都要分一大部到交易費用,每年將辛苦賺到的錢進貢給證券商與政府,買互惠基金的情況也一樣,基金經理每年起碼收2%管理費,而且沒有保證基金回報 能夠跑嬴大市,有些基金其實一樣炒出炒入,回報扣除管理費與交易費後怎能夠追得上大市回報?

我舉一個簡單實例(表),如果每年複利投資回報為12%,有交易費與無交易費的投資回報在一兩年內沒大差別,但十年下來,無交易費組別的投資回報是 211%,5%交易費組別的投資回報只有97%或不到無交易費那組的一半,所以就算在投資技巧水平相若的情況下,長線長揸一定嬴短炒,要提升投資回報,長 揸才是基本功,當然,長揸優質股票更能跑嬴大市,也被稱為投資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8

绝对回报对“全天候”投资的回归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1003/t2870526.htm


  由于缺乏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中国基金业沿用了欧美的相对 回报投资模式。然而,欧美金融市场在衍生工具、做空机制、杠杆运 用、低成本交易等方面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复兴和对冲基金的崛起。专注于“跑赢大市”的相对回报投资,在大市深度下调时,远远无法帮助客 户保本,在大市长期疲弱时也表现惨淡。与此不同,绝对回报投资模式追求的是,无论大市涨落,都为投资者创造可观的盈利。这种“全天候”投资模式正得到更多 的重视。监管当局正在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完善制度设计,厘清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的演变和此消彼长具有现实意义。

  相对回报还是绝对回报
  中国机 构投资市场产生伊始即引入了西方基金业的相对回报投资模式和投资业 绩评估模式。目前,基于对各种指数标杆的相对回报已成为评估基金经理绩效的主流方法,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引入Fama分解和Brinson分解等量化 的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中国当前缺乏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所以西方日益壮大的绝对回报投资模式尚无法在中国实施。这样,机构投资者的投 资回报,就紧密地依赖大市。
在欧美市场,相对回报投资有着深刻背景,也面临严重挑战。本次金融危机导致股市深度调整,强烈震撼了相对回报投 资,也严峻考验了绝对回报投资。中国正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为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实施创造了空间。同时,私募基金业也在摸索中成长。此时对绝对回报和 相对回报的反思具有积极意义。

  指数标杆之困
   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 球资产大幅缩水。美国标普500指数从2007年10月的峰值1565点跌至2009年3月的谷底677点,跌幅达57%(此后有所回升)(图1)。在股 市调整中,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资本的保本,而不再是收益。传统的相对回报投资模式专注于跑赢大市,而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略微跑赢大市远远无法帮助投资 者达到保本的目的。



另外,标普500指数在 2000年3月达到峰值1527点,其后随着网络泡沫破灭,一路跌 至2002年10月的777点,这一调整经过长达5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图1)。不过好景不长,这一成绩迅即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前功尽弃。从2000年初 到现在的整整10年里,标普500指数累计下跌了30%。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充分分散个体风险可以优化风险回报。标普500指数被公认为 最权威的美国股市指标,已相当充分地分散了个体风险。这个例子说明,以指数为标杆的投资模式,即使已充分分散了个体风险,也无法规避系统性风险,即使在 10年这样一个不短的投资期,回报仍有可能令人失望。

  对相对回报的反 思
  实际上,西方早期投资者关注的是 绝对回报。当时,资产配置和基金管理的分工尚未形成,对风险的量化方法也尚未确立。我们可以将这一早期阶段称为资产管理的农业化时代。
马科维 茨(Harry Markowitz)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现代投资管理奠定了框架。随后,现代投资理论不断创新,并在投资界确立了主流地位。机 构投资者的投资管理流程也逐渐细化,资产配置与基金管理形成明确分工。我们可将这第二阶段称为资产管理的工业化时代。
在这一阶段的投资管理框 架中,投资者决定资产配置,亦即决定投资的资产种类以及各资产种类所占比重。随后,将各单一资产种类分派给专业的基金经理。譬如,投资者将资产配置到大盘 股和小盘股两类资产,那么掌管大盘股的基金经理只需管好对大盘股的投资,争取跑赢大盘股的标杆,小盘股基金经理也同样如此。
与这一投资管理框 架相联系的,是现代投资理论中的一些主流理念和实证结果的延伸:市场的有效性—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基金经理跑赢静态资产组合的概率微小,有分析优势的基 金经理应专注于特定行业,以期其分析略微超前于市场,在相应的标杆基础上增加回报。资产配置的主导性—投资综合回报中,85-95%归因于长期资产配置框 架。长期回报率的稳定性—对应于30年投资期限的投资回报率非常稳定,通胀调整后,美国股市长期回报率平均为7%。
共同基金的投资目标和绩效 考量,越来越多地基于相对回报。它们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证券,争取跑赢相应资产类的回报标杆,包括标普500指数、巴克莱资本美国综合债券指数等。在考量 绩效时,基金经理所管理的资产组合的回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标杆的回报(市场回报),也称为被动回报或贝塔回报;第二部分是超额回报,亦即总回报与 市场回报之差,也称为主动回报或阿尔法回报。相对回报投资管理风险的目标是控制偏离标杆的程度,相应的风险称为跟踪风险。
养老基金、保险公 司、捐赠基金等握有重金的机构投资者,是基金管理机构(尤其是共同基金)的主要客户。它们依赖投资的增值支撑当期和未来多年的支出,在相当长的期限里统筹 考虑资产配置和资产负债的匹配。基于长期回报率稳定性的假设,这些长期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低估了短期乃至中长期的投资波动和亏损,因为他们坚信,资本市 场会长期向好。
然而,美国股市在十年的时间里下跌了30%。这一现实撼动了上述基本假设。
这些机构虽然并非短期投资者,但从资产 负债管理和现金流管理方面,仍难以承受长达十几年的低回报甚至亏损。同时,大市暴跌造成的资产大幅缩水,会使这些机构面临窘境。比如,确定回报制 (Defined Benefit,简称DB)的养老基金可能面临资金不足而影响到其发起机构,保险公司可能面临资本金不足和信用评级下调等。
显然,与这些机构投资者的负债特征更为匹配的,是资产的绝对回报,而不是相对回报。其实,这也是所有投资者最根本的利益诉求。事实上,这些机构投资者在 网络泡沫破碎后,已逐渐增加了绝对回报策略在其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对冲基金是绝对回报投资模式的主要代表,而其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也代表了绝对回报模式 的复兴(图2)。


  绝 对回报下的投资模式和投资策略
   欧美金融市场在衍生工具、做空机制、杠杆运用、低成本交易等方面的迅猛发展,为风险收益的灵活拆分、转让和放大带来了很大方便,在资产组合层面,使被动 成分(贝塔)和主动成分(阿尔法)的隔离得以实现。这些创新带来了资产管理的第三阶段,我们可称之为个性化时代。这一时代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绝对回报投资模 式和对冲基金业的茁壮成长。这也体现了资产管理在隔离被动成分和主动成分方面的演化进程(图3)。



  “全天候”投资
  对冲基金的投 资策略和绩效评估,大都依据绝对回报。在此策略下,管理风险的角度 是防范亏损,相应的风险称为总体风险。由于可以灵活运用做多做空机制、杠杆和衍生品等工具,无论大市涨落,对冲基金都有可能创造可观的盈利,因而被誉为 “全天候”投资模式。
近年来,一些共同基金公司也开始推出绝对回报基金,灵活运用与对冲基金类似的金融工具。理论上,绝对回报投资的灵活性可 以提高投资者的回报率,或者说优化风险收益匹配。同时,许多绝对回报投资策略与大市关联度小,在资产配置中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日益看重这些优 势。

  绝对回报投资策 略
  欧美市场中金融产品丰富,对冲基 金的投资策略也多样化。由于投资策略不断演化且有重合性,对于策略的划分就有一定的任意性。分析欧美对冲基金采用的主要投资策略,可以发现,从系统性风险 敞口上看,这些策略主要可分为机动型策略和非方向型策略两大类(图4)。机动型策略可以战术性地做多或做空一些系统性因子,利用大市的趋势,而非方向型策 略严格控制系统性风险敞口。从投资机会上看,这些策略中,全球宏观策略和管理期货策略主要利用宏观机会,其他策略主要利用相对价值机会。相对价值投资利用 密切相关的投资工具之间的定价差异,亦即“相对价值”,同时进行多空操作而获利。



我们用两个简单的例子来 说明在熊市中,相对价值投资如何创造盈利。
一是采用宏 观机动型投资方式,在熊市中做空大市。比如,2008年下半年股市大跌,则从2008年7月1日至年底,做空标普500指数可获得32.1%的盈利。
二是采用市场中性的相对价值投资方式。股市中有一种常用的策略称为配对交易,其思路是在两只相关性高的股票或指数间建立相反仓位,做多相对看好的一只, 做空相对看淡的一只,然后从收益率的差异中获利。高相关性可以保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过滤掉系统性风险。两只配对的股票,通常选择同行业且市值规模相当的公 司,譬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摩根大通与花旗银行等。类似地,也可以用两只跟踪指数做配对交易,如标普500指数与纳斯达克100指数。
在金 融危机中股市整体深度下调,但不同行业下调程度不同,同行业不同公司所受影响不同,所以相对价值投资仍能获利。比如,2008年下半年股市普遍大跌,但纳 斯达克100指数比标普500指数跌幅更大。如果实现做多标普500指数的同时做空纳斯达克100指数,则从2008年7月1日至年底共可获得初始仓位 5.5%的投资盈利。


  绝对回报投资的失效
  多数绝对 回报投资策略,尤其是相对价值投资策略,需要以杠杆撬动更多资金, 才能创造可观的收益率。杠杆在放大收益率的同时,也增加风险。当市场恶化时,杠杆放大亏损,会增加迫售压力,而迫售又会加剧市场恶化,因而可能形成恶性循 环,使投资策略迅速瓦解。尤其是当市场上同行基金持有相似度很高的资产组合时,任何一家基金的迫售会恶化所有同行基金面临的市场,进而造成群体性的恶性循 环。金融危机期间,定量对冲基金(2007年7、8月间)及可转债套利基金(2008年)面临的迫售窘境等案例生动诠释了这一事实。


  反思与借鉴
  从分工细化和管理手段等角度看,西方投资管理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 段,即农业化时代,风险的定量方法还未确立,阿尔法与贝塔的隔离在管理环节和资产组合层面都未实现。这一阶段中的主流模式是未分工的一体化投资,追求绝对 回报。在第二阶段,即工业化时代,投资理论及风险定量已成体系,机构的规模化投资管理已形成分工细化,阿尔法与贝塔的隔离在管理环节已实现,在资产组合层 面尚未实现。这一阶段的主流模式是相对回报投资。在第三阶段,即个性化时代,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的广泛运用,给投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阿尔 法与贝塔的隔离不仅在管理环节实现,在资产组合层面也有充足手段实现。这一阶段迎来了绝对回报投资的复兴,而新一代的绝对回报投资,或者可以机动调整系统 化风险的多空,或者保持市场中性,其先进程度是早期的一体化投资望尘莫及的。
市场缺乏做空机制时,投资回报与大市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无法通过 对冲确保绝对回报,因而以市场指数为标杆的相对回报投资是更自然的选择。做空、杠杆、金融衍生品等资产管理手段,为实施绝对回报投资创造了条件。无论大市 涨落,绝对回报投资都有可能创造可观的盈利,因而更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绝对回报和相对回报的问题,是监管当局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中国正在积极推出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为权益类绝对回报投资的实施创造了空间。随着中国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日渐丰富,欧美市场中的其他绝对回报投资策略也 会给投资机构提供更多的借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6

GMO最新发表的7年各类资产回报率预测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expert_article-5598-3312.shtml
GMO最新发表的7年各类资产回报率预测
   GMO截止于2010年3月的未来7年各类资产回报预测显示,美国30天到2年的国债未来7年每年平均实际回报将为-0.6%左右。这说明短期美 国国债有可能被高估了。     
GMO最新发表的7年各类资产回报率预测    
  如果再看一下美国国债的收益率。2年期国债与10年 期国债的收益率之差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2.8个百分点左右。这是一件2个Sigma的事件。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压低 利率,购买国债,人为提高了短期国债的价格,使短期国债的收益率被人为压低。而10年期的长期国债 则更多的是按照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增强而逐渐价格下降,收益率上涨。所以两者的收益率差达到了历史高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8

A股未来长期回报预测 Barrons


http://blog.caing.com/article/5254/


  我对A股的未来长期回报预测是基于两点:第一,股市总市值占GDP的百分比。第二,股市的估值水平。      股市总市值占GDP的百 分比      历史经验表明,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占一个国家 的GNP的比例是有一个正常的范围的。在《巴菲特论股票市场》一文中,巴菲特认为“如果这个比率关系在70%80%附近,购买股票将会不错。如果这个比率接近200%,就像1999年和2000年的一段时间里的情况,那你就是在玩火。     由于中国的GDPGNP的数值非常接近。根据最新的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GDP30.067万亿,而GNP30.28534万亿,两者只差0.73%左右。因此,可以用GDP近似估计GNP。截至2010610日,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大约为21万亿。2009年,中国的GDP33.5万亿。而按8%GDP增长速度,2010年的GDP约为36万亿。股市总市值占GDP的比例约为58%左右。我认为未来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占GDP的比例达到7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股市的估值水平      我自己建立了一个模型,对50个上市公司,大约3.7万亿市值的股票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公司经通胀调整后的7年平均市盈率(CAPE)目前在25.5左右。而从2005年开始,这些公司的平均市盈率 (7CAPE)大约为41左右。这样高的平均市盈率是在公司盈利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的。2005-2007年,这些公司经通 胀调整后的7年平均盈利实现了40%左右的快速增长。而2008年和2009年,这一盈利的增长速度则下降到了25%18%左右。未来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可以预计,这一盈利的增长速度还将下降。因此,高达41倍的市盈率不可持续。参考美国130年历史平均16.36的市盈率(10CAPE),我认为中国未来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也应该接近这一水平。     主要假设      1)未来10年中国真实GDP年均增长6%左右。   2)未来10年中国企业经通胀调整后的7年平均盈利年均增长10%左右。   310年后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CAPE)接近20左右。   
A股未来长期回报预测


     根据以上假设,在目前的价位投资A股,未来10年的年平均真实回报大约为7.3%左右。这略高于美国股市历史平均6.5%的长期回报。而如果算上3%的年平均通胀率,总回报率为10.3%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股市的未来长期回报率与买入的价位关系极大。根据这个预测,到2020年,考虑到通胀因素,A股上证指数大约在7000点左右。那些买在了6000点的人,10年后将获得年均1.6%的回报,而同期的通胀如果是3%左右,则10年的真实回报为年平均负1.4%左右,还不如持有现金。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