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落焊 分析員的告白

From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10.html

老千局通常輸多嬴少,其中佈局者通常於啤牌上劃上記號(即落焊)。若然52張牌全部給人「落焊」,打來為甚麼?

「Warrant(窩輪)」市場其實分別不大。表面上看,窩輪很像與「Options」分別不大,但現實上「窩輪投資者」一開始處於十分不利的形勢:

1) 窩輪發行商(輪商)有資訊優勢,「Set價」、「計 Risk」,「老散」想都不用想能夠拿到著數。
2) 窩輪很多時能短期操控正股股價,而窩輪的時間值會於到期日接近時大幅下跌,你說玩還是不玩好?
3)「食水深」,若然不是從窩輪、「Accumulators」及「ELN」內「Charge」一個豐厚的「Premium/Commission」,班「I Bankers」的「Bonus」從何來?
4) 輪商有不少「打手」,不難操控流通量很低的窩輪。
5) 「Asymmetric Information」,人家背後大班「專家」給你對賭,又同時設局,還玩甚麼?

正所謂「多個香爐多隻鬼」,又唔見美國流行窩輪。人家的「Option」市場十分成熟,玩家不需陷入「Loser Curse」。俗語「老正」有「千門八將」,即是「正」、「提」、「反」、「脱」、「風」、「火」、「除」、「謠」,窩輪市場內亦不會缺少各方「搵食」的人:

正將 --> 騙局中的主角,其他各將則為其服務 (窩輪發行商,通常亦是投資銀行)

提將 --> 負責設計騙局的人 (發行商裡面大隊計價的「Financial Engineering」專才,負責設計各類「Warrants」、「Accumulators」、「ELNs」)

反將 --> 是用美色來勾引欺騙男人的老千 (君不難察覺輪商喜歡培植大批年輕貌美的「輪后」,讀者可動一動腦筋思索其中原因)

脱將 --> 事後協助老千脱身的人(不適用,人家擺明開檔賺你錢!)

風將 --> 負責收集情報(即收風)的人 (如說金融機構有強大的情報網絡,相信無人反對)

火將 --> 必要时候用武力解決問題的人,亦即是打手 (輪商不公平地操控窩輪價格,很多時正股大升時買「Call輪」都無利可圖,因為不少輪價被「打手」暴力地脫離市場現實)

除將 --> 負責談判的老千 (又係同一句,擺明開檔賺你錢,還須同你講數?)

謠將 --> 負責散播謠言以便執行骗局 (這亦不需多講,投資市場每天謠言消息滿天飛,其中不少發佈者代表各個利益勢力)

炒窩輪,你還敢不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3

TDR詢價圈購200萬張 台股新焦點 康師傅 魏應州 8小時私密告白



2009-12-14   今周刊 



康師傅TDR掛牌前夕,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在天津總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

行事霸氣的魏應州難得卸下盔甲,在長達8小時的訪談中首度敞開心房,讓我們深入他的內心世界。

談失敗:當時太貪心,但我不會再跌倒!

談接班:65歲一定要退休,董事長交給兒子!

談分家:股權交付信託,四兄弟永不分家!

談經營:是財報殘忍,不是我魏應州殘忍!

8小時,這位中國泡麵霸主盡情告白,他想證明,他不是神,他只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

撰文.周啟東、張惠清、黃玉禎 攝影.吳東岳康師傅TDR︵台灣存託憑證︶在台灣正式掛牌前夕,︽今周刊︾採訪團隊冒著零下三度低溫,飛到天津海濱的康師傅總部,獨家專訪打造中國最大上市食品帝國的康師傅控股董事長魏應州。

十七年來,魏應州日夜在這座中國北方城市不斷驅動他的軍團征戰中國,我們的採訪團隊不僅深入他的辦公室直擊,還首度見到魏應州帶著正在訓練接班的長子魏宏名、三子魏宏丞一起露面,顯示世代交替的計畫正在進行中。

在北風冷冽的冬夜,魏應州啜飲著紅酒,與我們暢談近五小時,隔天又在他的辦公室訪談近三小時,總計八小時馬拉松式的採訪,這也是魏應州首度接受媒體如此深度的訪談。

魏應州卸下霸氣的盔甲,露出不為人知、感性的一面。他談競爭對手、談失敗經驗、談管理,以及TDR之後的計畫、甚至談到未來退休的時間表與接班布局。

回憶一九九九年那次驚心動魄的失敗,他說當時太貪心、志得意滿一路往前衝,把康師傅推向瀕臨倒閉邊緣,﹁四十五歲跌倒還可以再起,若我是六十歲跌倒就不會爬起來了。我這輩子絕對不會再跌倒!﹂他用堅定的口氣一再重複。

現在康師傅滿手都是現金,相對於過去的貪心,他決定固守泡麵及飲料本業,由於本業每年仍有二○%以上的成長空間,﹁我絕對不會再去碰其他事業,不會像郭台 銘那樣什麼都要做!﹂康師傅今年營收獲利創歷史新高、魏家兄弟回台入主台北一○一、TDR又回台掛牌…,今年幾乎是魏應州人生的巔峰,但是他強調不會被成 功沖昏頭,「人生,棺材蓋下去才知道輸贏,之後會不會跌倒還不知道!」顯然過去的失敗,讓他保持警覺。

談話中,魏應州國、台語交雜,甚至不時出現英語單字,豐富的手勢及引用許多台灣俚語印證商場競爭,鮮活而有趣;而在訪談中,不論是談競爭對手或自我剖析,用字辛辣、直言不諱,也令人印象深刻,以下原汁原味呈現精采專訪內容,帶你深入魏應州的內心世界!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現在康師傅泡麵在中國的市占率已超過五○%,幾乎壓著競爭對手打,你為何可以持續大幅領先對手?

魏應州答(以下簡稱答):市場沒人和你玩,這不是好事,沒有人可以在這麼大的市場,一年還可增加六%的市占率。我們比較lucky,今年遇到通貨膨脹問 題,中國大陸的民眾窮怕了!所以一開始是通路商都買泡麵來囤積,要囤貨當然選第一品牌!接著因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一直漲,這下連消費者也來囤貨, 本來是買一箱的現在買三箱,這是這兩年康師傅在CPI上得到的一些好處。

談競爭 沒有對手不是好事第二就是因為當時我和統一﹁ㄍ一ㄥ﹂(僵持)著。那時候剛好是統一的世代交替,羅智先有兩件事要做,一個就是香港IPO︵首度公開發行︶ 上市,所以他要獲利;另一個就是他要從執行副總變成總經理,要有performance(成績),他可能想說如果和康師傅﹁ㄍ一ㄥ﹂下去,利潤就沒了,而 他又是學marketing(市場行銷)的,他會分析市場,開始把毛利不好的部分泡麵產品砍掉收起來,所以統一一邊收,我們就一邊撿(大笑)!

問:統一策略的改變,對中國未來的食品市場會留下什麼影響?統一有可能反攻嗎?

答:羅智先不了解中國大陸市場,他的背景是財務和marketing,所以他上來之後,把不夠規模的品項淘汰,他在台灣有7-ELEVEn這個通路可以這 樣做,這麼做非常smart(聰明);可是反過來在中國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在中國你砍掉後段班產品可以省下一億美元,可是未來可能十億美元(營業額)都很 難要回來,所以比較可惜!果汁也是面臨同樣的問題,市場送給康師傅還有機會要回來,送給可口可樂以後就很難拿回來啦!

問:你回台法說會上曾說過,要在五年內挑戰可口可樂在中國的飲料寶座,未來你有具體的戰略嗎?

答:這是我們內部的語言啦,可口可樂已經三十年了,而我們在大陸約有十年。就大陸市場量來說,他們如果是一百,我們就是六十,未來如果專注在碳酸飲料以外的各項飲品上,我們認為有機會,所以訂下這個挑戰目標!

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環境優勢對康師傅有利,但是別忘了,老外口袋很深,且有科學的管理方式,目前康師傅一年流進三億多美元現金,都不用去借錢。要和可口可樂競爭,全中國只有一個,就是康師傅,也就是因為過去不小心蓋了太多工廠,才有實力和他們競爭!

問:你的投資動輒上百億元,在做重大決策前夕,你會不會睡不著?

答:不會啊,躺下去就睡著了!你為什麼考試會緊張,因為你平時不努力啊!我是這個邏輯啦,所以你如果狀況都掌握好了,你要做這個決策就可以做啦,你如果自己沒有信心,就要請團隊做最後確認,不要去問神明、擲筊。

談失敗 絕對不會再跌倒問:一九九九年康師傅遭到空前的挑戰,可說是你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可以談談當時的情況嗎?你學到了什麼?

答:其實人的本質就是貪心,而貪的過程有時就要付出代價。台灣話說「青瞑不驚槍」,台灣的中小企業沒看過大企業長什麼樣子,我老爸去世時也沒交代說你不能 太衝啊!那個時候就是貪!從九二年開始做麵一炮而紅,九六年香港IPO後,得到股票上市症候群,錢太多、亂花,擴大投資,蛇吞象去買味全,這是人禍不是天 災,總是沒經驗啊,連判斷都不會判斷,少年得志哪想這麼多!然後就跌倒了。

當時少年得志,去做了飲料和德克士,什麼都想做。泡麵有成功經驗就想繼續複製,九八、九九年利樂包生產線一買就是十多條,結果中國消費者在文革過後都不相 信人性,利樂包內容物都看不清楚,消費者不埋單,產品滯銷,最慘的時候我曾經虧了兩億美元!最後忍痛全部改成PET︵透明樹脂材料︶包裝生產線,到了○三 年營運才逐漸起死回生。

問:那時公司幹部、兄弟沒人敢建議你踩煞車?

答:有啊!那時人家跟我說什麼,我都聽不進去,所以就是人的一種迷失。

問:是所謂的「自我感覺良好」嗎?

答:不是,是大陸人說的「祖國情勢一片大好!」(大笑)當時其實快要黑色(黑字)倒閉,九九年那時候如果倒下來,銀行又來討債,我看三代的子孫都還不出 來。所以很感謝那時候日本三洋跟我們買了三分之一股權,我又翻上來,現在覺得只要是零以上都是我賺到的。有人跟我說,﹁如果魏董當年沒跌倒,現在不知道多 有錢,不用每天幫人打工。﹂但若當時沒人把我們牽起來,我們也不會有今天,所以要懂得感恩!

問:當時你曾去找統一總裁高清愿入股,為何最後沒有合作機會?

答:一九九九年我去找高老闆,那時我和高老闆不太熟,我找賴春田(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陪我去,一見面我就跟高老闆說:「年輕人沒經驗,不小心衝太 快,所以跌倒了,希望你可以牽我們一下」,他說:「沒問題、沒問題」,統一的人就是做人和氣做事霸氣,他們的文化就是這樣,「很好啊!我們內部再討論看 看。」後來我不知是第三次還是第四次去找他,高老闆說,要幫忙可以啊,你們就是管理不好,所以統一要派人去管。但我是希望統一入股,不是要合併,如果被統 一吃掉,我要怎麼向這一群人(康師傅股東、員工)交代?

結果報紙登出來,說康師傅管理有問題,統一要去接管,台灣的媒體寫出來之後,統一的人把它copy(複製),拿去給大陸的經銷商看,說康師傅都要倒了,你 們要買我們統一的貨,不要去買康師傅的。我立刻召集了全國的總經理,跟他們說:﹁如果要被合併,我寧願賣給雀巢,不會賣給競爭對手統一,賣給統一就是認賊 做父親!﹂不然整個士氣都消滅,玩不下去了。

這件事透過媒體傳到日本被三洋老社長知道,魏應州命不該絕,與統一無緣。和日本三洋簽約完後,我第一時間回到台北去找高老闆報告,感謝他這段時間的幫忙,雖然沒成還是很感謝,高老闆其實做人是很好的!

問:從這件事你學到什麼教訓?

答:就是這輩子不會再跌倒,天公不會疼你第二次,當時我四十五歲跌倒,我常常說,若我是六十歲跌倒,我就不會爬起來了。社會是現實的,人家都說魏應州現 實,不是我現實,是財務報表現實,財務報表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所以我那天才跟媒體說,我手上握有八億美元現金!

談管理 霸氣是為了企業成長問:很多人都說你很霸氣,自己如何看你自己的管理風格?

答:從九二年開始到○八年,康師傅總共請了八百多名台灣人,現在剩下一百三十人而已。頂新從一個台灣中小企業發展來到大陸,招兵買馬招來各路英雄好漢,講 難聽一點是三教九流,一定要有這個過程,所以要一直砍人、砍人,我才說要從軍政、訓政到憲政,你們媒體寫我霸道我都照單全收,收起來放著,千言萬語,說也 說不完。

現在面臨的是企業越大,責任越重,就像爸媽會要求小孩這次如果考第三名,下次希望能不能考第二名、甚至第一名。投資人也像父母一樣,他會期待你賺五億變賺 六億、六億變七億元,所以你不能停。大家說我霸道、霸氣,但你要讓老二離你越遠越好,所以你必須不斷動腦筋創新啊!

問:如果只會罵人,企業就會成功的話,很多企業都成功了,你的魅力在哪裡?

答:魅力我不能自己講,但是我知道晚上睡覺的時候,好像我有一點魅力(大笑)。

我只有念到初中,什麼都不會、又很粗魯,﹁歐北罵人﹂(胡亂罵人),這是事實!我都跟底下的人說,你們很﹁衰小﹂(倒楣),跟到一個一輩子不曾吃過人家頭 路的老闆,沒抬過轎,不知道抬轎的辛苦啊,是不是這樣?人沒有十全十美,這就是階段性嘛,這是一個過程,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

談未來 泡麵仍是大市場問: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居民所得增加,泡麵還會享有和過去一樣的高成長率嗎?康師傅會不會研發更健康的泡麵?

答:中國很大,北邊吃小麥,南方吃米,中國幅員大但結構不同,所以屬於三百多個點狀經濟,不是面的經濟。未來從點要發展成面,還要好長一段時間,所以方便 麵還有很大的市場。現在方便麵每年都還是有十幾﹁趴﹂︵%︶以上的成長,而這成長是指量的成長,不是質的成長,有些人以前可能吃七、八角的麵,但現在都吃 一塊多的,所以現在是質量並重,量的成長已經比較慢,我們也在發展高單價方便麵,以後可能會有新的「健康方便麵」。但要扭轉消費者先入為主的觀念很難,代 價很高。

問:以前大家談到康師傅都看方便麵,現在飲用水也有很大的增長,飲料未來的發展如何?你會跨足其他事業嗎?

答:我常說,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絕對不會做飲料,實在是太競爭了!中國大陸方便麵一年有人民幣四百億元的市場規模,飲料則是它的五倍,有兩千億元;但是 方便麵只有二十個品牌,飲料是它的五倍,應該是一百個品牌,但實際上卻有三百個,因為它有規模以後,人人都想參與。

從飲料的產品屬性來看,其實水本身的產品差異性不大,不像冰紅茶等飲料有口味偏好的問題,所以maximum(最大量)做到三十五%就好,因為對獲利不是 很有幫助。現在的茶飲料有五○%的市占率,茶飲料有口味的門檻,我覺得要變成七○%是比較有機會的,和水不太一樣。

中國GDP自改革開放以來,前十年平均一○%,後十年也有八%,我把方便麵的成長目標設定為GDP的一.五到兩倍,飲料則是三到四倍,三到四是怎樣的概念 你懂嗎?就表示一年要成長二四%到三二%,本業成長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不能分心,我絕對不會再去碰其他的事業,不會像郭台銘那樣什麼都要做!我要把人 才、技術、系統、團隊培養好。

談TDR 募資一七○億做什麼?

問:康師傅TDR在台灣非常熱,香港的股價已漲到歷史高價,香港有些投資機構已建議投資人賣出康師傅,你如何看待外界的分析?

答:有的會加、有的會減麼,如果你從曲線來看,現在康師傅的股票當然是不能買啊!但你真正進去裡面看,要看我們未來發展的潛力,方便麵每年有二○%到三○%的增長應該是沒有問題。

回台發行TDR,現在價錢越好,我這個CEO壓力越大,因為投資人一定會challenge(挑戰、質疑)你。以前我過海關時,沒人認識我,拿出 passport(護照)章一蓋就走;TDR發行之後,大家都會認識我,「啊!魏應州,我上次買你的康師傅五十元現在剩四十元」,可能還會很生氣的蓋章, 以前沒人罵,現在會被人罵,也是另一股壓力。

問:TDR募集一七○億資金將會如何運用?台北一○一的股份還會增加嗎?還是會在台灣發展其他事業?

答:除了一○一地產外,我還是希望在文化產業、流通事業有些投入,但這要有機遇跟規畫,未來希望在台灣經濟發展上可以參與一些角色。地產我們仍是一個初學 者,怎麼去把事業經營好,二董(指弟弟魏應交)在這塊還有很多要學習,我們也需要老前輩的支持。未來不管上海或是兩岸,我們主要還是選擇聚焦在商辦租賃的 市場。我們還是希望把一○一品牌打響,未來可以變成主導經營的責任!

問:除了一○一外,聽說你想要花一億美元發展自己的故鄉,有何具體的規畫嗎?

答:因為大陸改革機遇,我努力累積一些成果,希望能夠回饋自己的家鄉。

我計畫在故鄉永靖設立「康師傅文化園區」,裡面將建醫院、博物館,甚至還有農場,可以體驗農村生活,所有的員工都要雇用永靖當地人,以促進就業,同時也讓 大陸同胞來台灣觀光時到永靖參觀,讓他們知道康師傅是這樣成長過來的,我希望未來三到五年內把故鄉的計畫弄好。

社會責任很重要,我可能朝設立交響樂或是管絃樂團方向規畫,其他就是文化的部分,康師傅希望建立泡麵博物館,兩岸三地我想建十個泡麵博物館,讓人見識中國飲食文化發展。

問:你會買媒體嗎?有些台商回台後開始投資媒體,你對媒體有興趣嗎?

答:哈哈……不敢!也不會(微笑),我們還是希望能夠聚焦在食品製造、流通或地產,畢竟要搏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還是要聚焦,如果我們把這時間分配到陌生的地方,可能會耽擱事業競爭,因為這裡是奧林匹克級的競賽,一不小心就會被淘汰!

問:所以企業投資媒體不是一項好生意?

答:可以去投資,但不要涉入經營,董事長不要進去,像深綠的林榮三、深藍的蔡衍明,這樣就會去影響、去利用那個平台。像蔡老闆去投資媒體我覺得很好,不然 媒體都會倒掉,這樣就沒有監督的單位了,所以這種精神值得鼓勵。但若有權勢的迷失,自己跳進去做,那就不好了。

談退休 六十五歲交出董事長職務問:雖然你現在才五十六歲,仍然可以打拚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你有沒有退休規畫?

答:我是一個創業者,從無到有我非常了解,我有自己的設定,計畫六十歲把CEO交出去,六十五歲把董事長交出去,現在康師傅市值是一百五十億美元,未來會 增長成五百億美元,所以我未來會分拆為麵和飲料兩個事業體,設兩個董事長,老大魏宏名負責麵和糕餅,三子魏宏丞負責飲料,老二魏宏帆自行創業,當我的備 胎,因為世事多變化,好加在老天太疼我,剛好給我三個兒子(大笑)。

很多人,包括員工都說我永遠不會退休,我已有了計畫,就照計畫來執行,經驗與幹勁你要找一個平衡點!總有一天你得退吧?那是遲早的問題。

人家美國人真的很厲害,請一群退休的CEO來做董事,監督CEO並且協助他,他們有三%、五%的股份,天天跑去釣魚,像巴菲特和比爾蓋茲都把他們的(工 作)人生縮短,哪像中國人?棺材蓋下來,那些錢還看得到、用得到嗎?我就跟我那些弟弟說,你們就不要想那麼多,我們若能把頂新國際集團六個字,好幾代人傳 下去,擦得亮亮的就好了,不要去想那是誰的,那是社會的。

問:如果你退休最想做什麼?

答:我把人生切成四塊,第一個是○到二十歲,第二是二十歲到四十歲,第三是四十歲到六十歲,第四是六十歲到八十歲。○到二十歲時,天塌下來有爸媽幫你擋 著,只要負責讀書考試就好了;二十歲開始交男女朋友、結婚、生小孩、買房子,到四十歲之前,工作要做到死,但是這段日子最好過,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四十歲 到六十歲時,房子買了、貸款也付了,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到了六十歲到八十歲,沒有工作你怎麼生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尤其是我們這種海外工作者特別容易有這種問題。

像雀巢是一家國際公司,員工三十歲到海外工作以後,都要六十歲才會回去,回去之後平均三年到五年就死了,所以從五十歲開始要慢慢培養第二興趣。從六十歲到 六十五歲,我要開始扶持公司的CEO,一個月我會陪在他身邊三個禮拜,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我要去環遊世界、增廣見聞,如果我天天都去上班,那CEO也不 會成長。

問:你退休之後會住在哪裡?

答:當然是住台灣啊!頭在人家的天,腳踩人家的地,很不實在耶!

我們這種LKK,﹁老叩叩﹂還是思想保守,這裡(大陸)是賺錢的地方,台灣的人文和這裡還是有落差,我老了還是會回去住,落葉歸根啊!

我會買帝寶,就是為了以後可以回去住,以前鄉下人賺了錢蓋大厝四合院來住,現在人家幫我們蓋好了可以直接搬進去住。未來我還要在味全埔心牧場規畫養生村,裡面有醫療中心,未來的生活我都有事先的規畫。

問:你的一生經歷豐富,未來會出自傳與年輕人分享你的智慧嗎?

答:我沒讀什麼書,但是我的人生體驗比你們讀很多書的還多,我們中國人說蓋棺論定,棺材蓋下去才知道輸贏!我不想誤人子弟,這樣下去人家會把我當神!

魏應州是人,不是神!現在我自己都還沒學好,之後會不會跌倒還不知道,所以還有九年時間要考驗我。

魏應州語錄

1.「若要富,先修路」──在中國要致富,須先建通路。

2.「生意人,烏龜性地。」(台語)──生意人個性不能太硬,要多忍耐,看的是長遠的利益!

3.「寬作窄收」(台語)──一味增加耕作面積,不一定會豐收,他強調要專注本業,不能好大喜功。

4. 在大陸創業一路走來,如同走鋼索,隨時有掉下來的危險!

5.我們可以贏在起跑點,但關鍵是要贏到終點,中國的終點還很遠!

6.業務員在一個位置做太久就會弊病叢生,偶爾要換一下,不然會屁股重重,每天只想坐辦公室!

7.大家說我霸道我都能接受,關鍵是你能讓競爭的老二離你越遠越好,所以你必須不斷動腦筋創新!

8.面對未來多變的環境,“cash on hand”︵現金在手︶是最好的方法!

9.要小孩接班,就先讓他進公司,看看老爸有多行,讓他認同你,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10.一個創業者,必須要有膽識跟衝動,但應該還要有科學方法加強實力,就有成功的機會!

(整理:張惠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3

院長的告白/道氏理論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2153


青山院長


的告白:


 


有很多人士不明白中期方向的重要,只好一於死揸長牛。


 


好彩頭買進一只大升的當炒股就自我幻想只要死揸必富。


 


可憐虫連中期方向都沒能看清楚,怎可以在千萬只股票中再次好彩頭呢?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呀!


 


院長的言語可能傷害了一些人的自尊,但是院長是真心的。


 


-----------


 


院長的說話,永遠都那麼到肉........實在不可不聽。


 


太多人參予市場卻沒有好好認識市場。


 


不少人對市場的認識只滿足於 Benjamin Graham 講的「市場先生」那個層面。


 


一個人要把市場當成傻仔前,有沒有好好先認識它呢?亦有沒有好好先認識自己究竟知道多少東西呢?


 


參予市場,卻選擇漠視市場,就像在玩一個遊戲,卻漠視該遊戲的規則一樣。咁樣能玩贏的機會有多大?儘管贏了,自己又知唔知道有多少幸運的成份?


要認識市場,我認為最基本就是認識道氏理論 (Dow's Theory)。要好好地透徹理解道氏理論,才能真正認識市場。不認識市場,那就不能認識資本主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

六個員工的告白

2010-06-7 商周





如果不加班 薪資比不上小廠

1 個入廠8年的基層主管──在他的心中,富士康還是一樣優秀,但是人心變了,郭台銘是英雄又如何? 他說:「郭董,請來看一看基層吧!」

「人 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沒想到,五年半前中國暢銷電影《天下無賊》裡演員葛優的一句台詞,如今變成形容富士康基層主管心情寫照最好的一句話。

「我 跟總裁從來沒說過話,(看到)富士康的今天我心?堳傿h。」他想了一想深情的說,「我想透過你們跟總裁說一句話,富士康沒有變,一樣的優秀,但時代變 了。」

從他入廠的那個年代開始,主管絕對權威的軍事化層層管理哲學,就是富士康推行得十分徹底。可是,差別就在於現在遇到了一群不一樣的 員工。

八年前進廠,那時他也會被罵,「但是我不會一直想著這個事,(現在這些小孩)他們會想主管這麼罵我,同事怎麼看我,我明天不要來上 班了。」因此,他認為富士康今天出那麼大的事,最大的管理問題在於兩點:一是,這樣一批更個性和自我的八○、九○後員工,觀念、心態變了,他們的抗壓能力 變小、也更要求被尊重;二是,層層壓力下的績效管理,使得富士康的基層管理逐漸變形、走樣,(才會)惹出了大問題。

「我也很坦白的說,我 的學歷也不高,我帶隊伍也會罵人,有時甚至就是直接的人格侮辱。」他這麼說,「有時為了績效,很多主管就是一味的整人。」

原來,富士康的 管理模式是獨立核算,每個事業部績效層層下壓,壓力也就是層層下壓,為了增加產量就得加班,為精控成本,旺季的時候就增添人手,淡季的時候就減少人、節約 成本。

而實現這一切的方式,就是維護一層一層主管的絕對權威,對下面的員工,「我說他行、他就行,不行也行;同樣的,上面也是這樣對我 (關係到績效與年終獎金)。」

他解釋說,因此想在富士康過好日子、領比別人多一點的薪水,最關鍵的是「跟對老闆做對事」法則。

遇 上新生代,高壓管理失效了

八年前,他剛進富士康時,每一個進富士康的人都要軍訓,曬太陽、跑步那是必不可少;不能吃苦、沒體力,沒有意志 力的人早就淘汰。現在,時代變了,「那時富士康挑員工,現在員工挑富士康。」

八年前,一進富士康就是榮耀,無論福利待遇都是同學中最好 的,過年同學聚會,脖子都能挺起來說話。可是,現在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加班,富士康的工資不比一些小廠好。」

他舉例說,「我們對面 (觀瀾富士康華南培訓中心對面)的這家瓷器廠受到政府扶持,效益很好,員工都想到那裡去,廠門口的照片上還掛有吳儀(前中國國務院唯一女副總理)的照 片。」一批民營企業崛起,對富士康企業文化起了很大衝擊。

薪水,變得不再那麼有吸引力;壓力,卻沒有比過去減少太多;又遇到一群不愛吃苦 翻身、強調自我個性的年輕人,結果,一直牢不可破的底層柱子開始動搖。

「起碼我們賺到了人民幣,他們什麼都沒賺到。」最後他一句話總結富 士康兩代員工的今昔對比。

明知錯也要執行 哪來創造力

2個在新幹班 打拚的情侶──兩人住在工廠外5坪大的小空間裡;他們想說 :「總裁,你有給我們成為你的機會嗎?哪怕只是一個希望!」

他們出生於一九八四 年,是富士康特地到各地招募的儲備幹部;但,他們只在一年之間,就學會什麼叫「混」。

因為,他們在富士康學習到的,是公司想把所有人訓練 成一種人,他們不需要有個性、他們不需要有想法。「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去服從、去執行,明知是錯了也要去執行,這就是富士康的文化。」我想問總裁:那我們怎 麼還有創造力?

一家六口人,一起出錢在老家武漢買了房子,三年的合同到期,就選擇回老家,絕對不待在這個廠了。

住在富士 康廠門外一間租來的房子,自己買了家具、家電和電腦,他們把那幢樓叫「握手樓」,窗戶一開就能和對面一幢的鄰居握手了。他們只等著存夠所有的錢,回到老家 去結婚。

老家房價和工作工資也都在上漲,在深圳拿低薪(兩人相加新台幣兩萬元)與武漢差不多,深圳又是高消費,何必待在富士康呢?

第 十個死者出現之後,距離富士康廠門口只有五分鐘路程的一家湘菜館裡,他們忍不住的抱怨,急不可耐的向記者描述訓練時大聲喊的口號,經典七字句:「好,很 好,非常好,耶!」他們認為,這句話愚蠢到極點;但,還是要服從。

一位坐在一旁的老員工忍不住笑道:「口號,能不能跟著時代變一下?」

被 罵到練出臉皮,也就不在乎了

對於新幹班的人來說,趕快適應富士康的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為不適應會被罵到適應為止。

後來,他 們發現有一個辦法可以避免被教訓,「你就給自己畫一個圈,圈外的事不要管、不要做。」「就拿你的工資,不要整天想著要創新、搞這搞那,只要不提意見,不管 什麼任務執行就好,想開就沒事了。」

「圈」的含義是,超過這個圈的事絕對不要幹,就在圈子裡,不要越過就沒事。

反正十年 後的自己已經可以看見了,「陸幹大多升到師四級(共十四級)封頂了,每兩、三年升一級,你想十年後我是個什麼樣?」

在富士康,台幹、陸幹 工作感覺是完全不同的,身邊一位六年資歷的員工講起來:「我們感覺好像一個過客,找到好的地方馬上就跳;他們就好像是他的家,(不好好幹活就等於是)不好 好給他家裡幹。」有時候,一個兩百多個人的大辦公室,會突然大聲的叫你的名字:做這個、做那個,就恨不得馬上找個洞鑽進去;後來時間長了,臉皮給練出來 了,罵也不在乎了,也不管你了。

有時候,被罵的階段過去後,感覺確實好像整個人的能力提升了。像是副理就對他們說,應該有一個挨罵精神, 仔細想想就覺得奇怪:「我會把他(罵人)當作是一種進步,也好像(罵人)就是對你好,似乎只有這樣(罵人)你才能進步。」

上面讓什麼、 就幹什麼,「你看到的環境裡所有人都這樣,那你也就融入了。」他們在富士康變成熟,也學會了世故。

湊足了錢 早點離開這個廠

3 個九○後的普工──普工,意即最底層的普通工人。來深圳,有夢,還沒看到天堂;他們已經感受到,離天堂真的很遠。

他們的收入,一個月永遠拿 不到人民幣兩千元;他們滿懷夢想由老家來到都市,但直到目前,他們每人都還欠別人錢。

他們為了招工從凌晨兩點開始排隊,與約五百人一起進 了這個門有十米高的大廠。他們來到龍華之後,聽到的一句話,「深圳遠看像天堂(世界工廠到處是工作機會)、近看像銀行(路上都是有錢人)、進來像牢房。」

他們之前不知道富士康是什麼,但來了之後,他們也聽說了一些郭台銘的故事:「富士康就是郭台銘的心臟,就是他的紫禁城;為什麼叫紫禁城, 就是因為管理得很嚴啊。」爽朗的笑聲透露出他們還只是一個大孩子,不是因為命運的安排,他們不會待在這個製造的工廠裡,而是一個應該無憂無慮打籃球的年 紀。

最成熟的小關,家在河南南陽,爸爸從他六歲就消失十幾年,他從小寄養在姑姑家;媽媽,連面都沒見過。他在富士康的工作是壓鑄,把一個 鋁錠壓成客戶需要的尺寸,工作有時會加班三、四個小時,沒有空閒時間,現場都是高溫劇燙的鋁液。

他現在的收入,一個月不到人民幣兩千元, 「沒進來前不知道,進來的時候才發現,必須數著錢過日子;現在唯一想就是,湊足(他欠人家的)六百元和一個月的生活費,早一點離開這個廠。」

就 算存到錢,到時候也辦不成事

在他們的生活中,未來還沒看到,問他們人民幣十萬元可以幹什麼?他們說,「十萬塊可以娶兩個媳婦、三萬塊蓋房 子、一萬塊下聘禮、一萬塊結婚。」他們的回答,是你永遠想不到的答案。

很多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你存多少年,才能存到那個 錢?等你存到那個錢的時候,你就辦不成什麼事情了(因為通貨膨脹)。」因此,他們覺得自己永遠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富士康和深圳對沒有進來 的人來講,就是一個夢;但,進來的人,卻為存錢想出去;出不去的人,也就沒有了退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61

富士康危機後 五小時感性告白實錄郭台銘:第一次有不如歸去的念頭

2010-6-14  今周刊 





富士康深圳廠區員工跳樓自殺事件 一波接一波,郭台銘為了應付創業以來最大的危機,每天只睡四小時,可說是心力交瘁。面對各界的批評聲浪,郭台銘一直選擇沉默,藉著一年一度的股東會,郭台 銘面對股東大吐苦水,尋求溫暖的慰藉。

撰文.謝富旭、羅弘旭

受到大陸廠員工一連串自殺事件影響,今年鴻海股東 會是歷年來最受外界與媒體關注的一次。鴻海土城總部前,不僅停滿台灣各大新聞台派出的SNG轉播車,近百名勞工團體成員也到場抗議。然而,在鎂光燈的聚焦 下,台灣﹁電子代工業強人﹂卻收斂起霸氣,展現罕見的虛心受教身段,讓台灣社會感受到很不一樣的郭台銘。

今年股東會,鴻海小股東發言踴躍, 尤其是關心鴻海宣布大陸基層員工大加薪後,對公司獲利與股價的衝擊。以往,若面對言不及義的小股東,郭台銘總是不假辭色地厲聲呵斥。不過,今年的股東會, 言不及義的小股東仍不少,但郭台銘卻神情認真地一一傾聽,即使發言時限鈴聲響起也不打斷,讓股東們暢所欲言。

甚至當鴻海員工向郭台銘報告, 勞工團體在大門口燒金紙抗議,他也刻意壓抑怒氣,語氣平和地向現場股東徵詢:「他們這樣做,如果媒體大肆報導,會不會影響鴻海股價?」「如果會的話,要不 要乾脆請他們進來會場表達意見?」郭台銘的提議雖然在部分股東的反對下作罷,但他卻交代下屬要「善待」抗議者,提供點心與飲水。

郭台銘「變 了」,或許有人會質疑他這種「變」,是為了挽回鴻海企業形象的一場秀。不過,即使這是一場「秀」,卻也顯露出﹁強人﹂迫切想重新凝聚鴻海員工向心力,以及 扭轉鴻海困局的強烈動機。郭台銘的「變」,會不會成為鴻海集團啟動新一輪企業改造的契機,透過以下郭台銘在股東會的第一人稱「內心告白」,或許可理出頭 緒:

談自殺危機

官方調查結果﹁無關工作﹂昨天(指股東會前一天,即六月七日)我晚上十點才回到台灣,不過,昨天卻是這些日子 以來我睡得最好的一天,我睡了六個小時。今天我一早起床,就開始讀股東會的相關文件。為了處理這個事件(指大陸廠員工自殺事件),過去一個多月來,平均我 每天只睡四小時。

這十二例員工自殺事件,喪失了寶貴的生命令人惋惜,我自己是背了十二個十字架,願意承擔沒有管理周全的瑕疵,對我個人的衝 擊也很大。創業這麼久以來,從沒有像這次一樣,讓我一度興起「不如歸去」(指退出經營)的念頭。

但這次事件,讓我學到很多,歷練很多,在這 次危機中,我學到人生最寶貴的經驗,就是當大陸經濟結構改變的過程中,我沒有很細微的去關注這件事。因此,也開始思考鴻海未來十年的發展道路該如何走。

大 陸政府派了一支兩百人的調查團,到我們深圳的工廠調查。結果,調查團發現,這些員工自殺與工作無關,所以我今天能回來開股東會。

即使如此, 我也不是沒責任,我最大的責任在於,在出現第二次或第三次(自殺)時,我們就要趕緊進行危機處理,但我卻拖到第六跳才驚覺事態嚴重。但這時媒體已經大幅報 導,推波助瀾,造成了五月密集的自殺事件。

為了防止員工跳樓自殺,我們十天內,在深圳廠區鋪設了一百萬平方米的安全網,買到整個深圳的繩子 都缺貨了,就是要盡可能防止意外發生。第六跳後接下來的十三天中,媒體不斷攻擊我,那段時間,我無法回台灣,我女兒打預防針不舒服,隔著電話跟我哭了三十 分鐘,我也只能在電話的另一邊聽她哭。

談加薪效應

掛保證不影響明年獲利

你問我為 什麼富士康調整這麼多,應該說,這是合理的價位,是符合深圳當地的消費水準和生活水準的價位。我相信,一名具有熟練技巧的作業員,底薪從二千元(人民幣, 下同)起跳不過分。事實上,很多富士康的資深員工與技師薪水早就遠高於二千元。

富士康加薪效應,可能造成全國效應,新聞已經開始報導。生產 線工人一定會比價,我們也願意找到更優秀的員工,如果其他企業不願意調價,我們也沒有辦法。但我們反而可以挑選更好、更穩定的員工,員工不會因為別的廠加 薪五十元就跳槽,有一群穩定工作的員工,凝聚向心力,生產效率反而會更好。

因為我們做一個經營者,要維持股東、員工和客戶之間的利益,這三 角的平衡要如何做得好,是一大挑戰。

薪資調整,絕對不是只有我們一家,物價、通貨膨脹一定會上漲,這是整個經濟現象,鴻海只不過在經濟現象 的引爆點上,受到比較多的關注而已。

我們認為加薪會影響單一季度的獲利,但加薪從今年十月一日開始調整,在這之後的二個季度會受一些影響, 但如果從明年全年度獲利來看,我們有信心不會受影響。

第四季目前看來不錯,如果有足夠員工和零組件(物料來源),加薪效應會否造成負面影響 還難說,但明年上半年不是電子業旺季,會有影響,但下半年可以彌補回來,全年到底影響如何?要看訂單。這樣的調整,中長期絕對是有利,短期三到六個月的轉 換期會有些影響。

我們要強調,我們不是﹁血汗工廠﹂,那你會問,不是﹁血汗工廠﹂,為什麼要轉型?

我要解釋,我們現在有很多 單純、單調,而且附加價值不大的工作,把這些工作用自動化機器來取代,這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有很多的工廠,都可以做到無人化的工廠。

未來鴻 海的發展,關於需要勞力,短期無法完成自動化生產的工作,會遷移到大陸中西部,生活水準比較低的地方。

剩下在深圳部分,我們會趕快發展無人 化、效率化的工廠,減少單純附加價值不高的工作,用設備來取代人工。

未來鴻海員工人數不會急遽擴充,甚至可能會減少,但產值和營業額會持續 成長,我們工作的人數從量的成長,會變成質的提升,比如說基層的員工,未來都會操作機械設備與軟體,這也會讓員工的附加價值提高。

我不會、 也不想為鴻海股價抱屈。有部分股東為我訂出了一個「股價不回二○○元,不能退休」的目標,我只能說,我會盡我最大能力。

談鴻 海未來

工廠轉市場 中國仍是重點我前些日子對外資說,現在鴻海遭遇到一點小小的危機,你們卻一直賣鴻海的股票,實在沒有義氣。鴻海是大型權值股,股票很好脫手,當股東需要錢 應急時,鴻海可以當成你的提款機;如果你因為現在鴻海遭遇到一點小困難就賣鴻海股票,我只能說,如果你判斷錯誤的話,真的很可惜。

中國要從 世界的工廠變成世界的市場,除了工廠這塊我們絕對不會放棄之外,鴻海還會從百分之百外銷轉為一半內銷、一半外銷。

我們會替我們的客戶,到中 國一、二級的城市開賣場或五、六級的城市開店鋪,工作滿五年的員工,我們會訓練員工回家鄉創業,提供二十萬元人民幣的創業貸款和十八萬元的裝修經費。過去 鴻海百分之百產品外銷,隨著中國結構的調整,將變成外銷和內銷並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6

跑單小姐的告白

2010-6-21 商業周刊





台灣不動產市場獨創的房屋預售制 度,衍生出許多特殊的行業,在預售樣品屋中,俗稱「跑單」的接待小姐,是促成少則上百萬元,多則上億元房屋交易的靈魂人物。跑單,為了業績與獎金,常會以 誇大的行銷手法,讓客戶下訂,以下是一位台北市豪宅圈資深跑單小姐的真情告白。

我是俗稱的跑單小姐,就是在預售樣品屋中,第一線與上門的客 戶談價的人員,入行十年了。

以我的經驗來看,老實說,第一次到預售中心買房子的客戶,少有全身而退的例子。因為在樣品屋、模型與跑單小姐的 催化下,很容易陷入美好的想像,不知不覺就下訂了。

我目前在北市某知名預售案場服務,這個案場有五位跑單,我是臨時聘雇的,這一站做完不知 下一站是在哪,因此必須極盡所能,將利潤榨出來。

眉角一:看車辨人 開BMW豪邁,開賓士財力穩定 有人說,客戶只要進到房地產接待中心就是隻「待宰羔羊」,事實上,接待中心本身就是一個強勢的銷售道具,從擺設、業務員與話術,都是為了成交而存在,除非 你都不看、不聽,客戶很難主導局面。

最好分辨的就是客戶開什麼車,例如開Volvo的通常比較龜毛,很在乎細節;開BMW的比較豪邁,但可 能炫耀成分多,真正財力仍待考驗。

開賓士的是我們真正會用心的客戶,也是真正的有錢人,財富也比較穩定。

眉角二:在外接待  怕客戶發現環境老舊,不進建地 樣品屋的設計,是「學問」最多的地方。

我們接待中心不是真正的基地,是為了吸引看屋人潮,特別選在大馬路 邊,但我們都會跟客戶說因為基地在動工,所以只好先「在外接待」售屋。

實際上是因為真正的基地比較偏僻,很難吸引到客人看屋,加上真正基地 的小環境都是老舊社區,房價不易拉高,但有些消費者可能最後才發現這個問題。這一差,一坪就可能差二十萬。

我最近待的這個工地,在客戶走進 接待中心前,故意設計了一條很長的走道才會到達大門,表面上說是,基地面積太大,為了讓客戶進門前好好欣賞沿路風景,事實上,當客人走完這個很像伸展台的 長廊,我們早已在接待中心內的窗戶,把客戶從頭到腳打量過一遍。從穿著、年紀,都可以被我們分類,以決定要花多少心力介紹。

眉角三:分批銷 售 好物件鎖住不賣,先賣難賣的 代銷公司給我們什麼東西,跑單就要想辦法把它賣出去,所以我不只要催眠自己我賣的產品是最好的,還要會察言觀色,與「專案」(代銷公司中真正有權決定價格 的人)配合演戲。通常,專案會先把位置較好的戶別、樓層鎖住不賣,先賣較難賣的,所以客戶想買的通常買不到,買到的都是偏高的價格,或次等的產品。

因 為我們每天都在與客戶打心理戰,就像棒球場上捕手會和投手打暗語,我們也會設定不同的暗語。

基本上,我會將客戶分為A、B、C三種咖,A咖 購買欲望很強烈,預算又夠,最好下手;B咖有買的意願,但付錢的決定權不在他身上;C咖就是不適合這個產品的客人,所有業務員都會把時間、精力放在A咖身 上,先達到業績再說。

眉角四:美化樣品屋 客廳技巧做大、主臥擠出更衣間 樣品屋有幾個地方設計師會花特別多心思設計,第一,客廳。設計師為了讓客人一進門看到客廳後覺得室內空間放大,通常會把書房與客廳之間的隔間牆拆掉,讓視 線通透,如此整體空間感就能放大二○%。訂屋的客人,往往在交屋時,才會驚覺房子變小了。

第二,主臥室更衣間。女主人已成為台灣購屋族群中 的主要決策者,設計師不論如何都會在主臥室擠出一間更衣間,擺幾件禮服、白襯衫與名牌包,讓女性客戶一看到更衣間就興奮。通常女性客戶會在更衣間停留超過 三分鐘以上,成交的比例超過八成以上。

預售屋真正可以成交的底價,只有專案知道,我們只能夠從成交金額中揣摩建商可以賣的金額大約在哪裡, 但有時候專案不會一次把底線放給我們,以現在的景氣來說,最低大概可以砍到開價的八五折。

這幾年房地產持續大好的景氣,是我入行以來看過復 甦時間最長的一次,像二○○四、二○○五年房地產買氣最旺的時候,接案週轉率快,我一年賺三、四百萬元是很平常的事,現在每年平均賺一、兩百萬元。

跑 單小姐的月薪約三萬八千元,每成交一戶獎金抽取千分之二,如果整個案子賣超過五成以上,會「跳趴」到千分之五。我們像浮萍一樣到處漂泊,地點好、週轉率快 的案子,就吸引越多跑單靠攏,每個工地設定的銷售策略不一樣,眉眉角角不勝枚舉。

延伸閱讀:買預售屋,你應該知道的事 「專案」──是唯一知道底價的人 成交底線──不會一次放給代銷的跑單小姐 85折──砍價不過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24

一場結構債口頭指導 為何讓投信業者官司纏身?呂東英、李賢源 法庭關鍵告白

2010-8-16 TWM




五年前結構債風暴,至今仍是許多業者不願提起的痛,隨著今年初前金管會主委呂東英與委員李賢源,接受庭訊時的答辯內容曝光,兩人在法庭上針對政府處理結構債的告白,從中亦還原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背後真相。

撰文‧徐介凡

五年前的一場結構債風暴,不但讓國內投信業者慘賠上百億元,甚至官司纏身,如今二審宣判在即,當事人無一例外地拒談事件內容,讓人不禁更加好奇,究竟什麼樣的真相,會成為大家心中難以磨滅的痛?

回 首民國九十四年,因為美國利率快速反彈,讓許多投信公司所發行的債券型基金,因持有連動利率的結構債,而在一個月內遭到擠兌三千七百億元,當時金管會委員 李賢源為了避免可能的金融危機,以不尋常的方式,下令所有投信業者「限時出清」手上所有結構債,虧損的部分則要投信大股東自行認賠了事。

結 果事後證明,或許真的避免了一場可能的風暴,但限時出清的動作,不僅許多保本的結構債因提前解約而慘虧,而且官員前所未見地要大股東替所有基金投資人認賠 的命令,也成為國際上的特例,讓當時許多外資投信負責人無法向國外總公司解釋「為什麼會這樣?」後續更衍生出一些大股東不甘白白認賠,因此想方設法從其他 管道把虧損「撈」回來的奇特景象。

﹁說服﹂投信接受指導?

如今看似陳年的歷史金融事件,許多人還在痛苦的官司之中,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法庭上的攻防或許可以讓真相越顯清晰,從中也可嗅出前金管會主委呂東英、委員李賢源兩人在政策執行上,輕重拿捏截然不同。

事 過境遷,當時處理結構債的﹁總司令﹂李賢源自評,「這是我替中華民國政府所做的重要功績,連︽金融時報︾等國外媒體都大篇幅報導。」可是看在呂東英眼中, 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他說如果業者應主管機關要求,配合政府解決金融危機,「不應有的刑事責任,政府部門有必要協助業者向司法機關說明問題的始末,釐清責 任。」以下是︽今周刊︾取得今年一月十二日上午一審法庭上,呂東英、李賢源在接受審判長庭訊時的攻防,盡可能保留原始問答,不做更動,留予外界公評。

審 判長問呂東英:「投信股東吸收結構式債券損失,金管會作法有沒有法令依據?」呂東英表示:「當時我們不敢下行政命令,我們透過說服,請投信公會,投信公會 有祕書長。」審判長進一步問及:「透過投信公會祕書長勸導,這樣合乎依法行政原則?」呂東英則回答:「我們適當閃避更改法令的途徑,當時已經有爭議情形 下,若是改法令,別人會覺得怪怪的,我們透過說服的方式,讓投信公司自己接受我們指導,為何接受?因為(不遵守)後面基金不能發行。」針對審判長問到金管 會的作法,「現在看起來是否有效?」呂東英回答:「對,但是心裡看起來不忍……不然以後新的基金不能發,舊的不能增加規模。」而審判長進一步問:「這樣算 行政指導?」呂東英坦承:「很強烈的行政指導。」審判長追問到:「金管會對於九十四年結構式債券處理,有沒有限期處理的要求?」呂東英回答:「我們內部委 員會時知道李賢源他是要主導九十四年底之前,要把所有結構式債券四千多億處理掉,後來事實證明也是九十四年底前處理掉,……我們以現在眼光看,當初若三四 二○億元完畢後,掌握流動性處理,不要急著九十四年底前處理完畢,投信股東不會損失這麼多,當時李賢源認為這是一個毒瘤,一定要處理。」李賢源則回答: 「九十四年年底結構債全部要搬出。」九十四年底前處理掉最好?

審判長進一步問及:「是否在九十四年八月間才要求投信公司搬出結構債?」李賢 源則回說:「詳細情形我不記得,但是在處理過程中間發生越來越危險,才做這個要求,剛開始只是要投信公司搬,並沒有時限,這是為了國家好才叫他們趕快。」 金管會在處理結構債案件上,曾對投信業者訂定三大處理鐵律,包括符合法令、不可讓基金投資人受損,以及如有損失應由股東自行吸收等;審判長問及:「上開三 個鐵律,特別是第一、二鐵律法律依據為何?」李賢源答到:「我們也想說如果看投信業結構債其實沒有信用風險,只是因為買了結構債,當時美國利率升起來,跌 價會比台灣一般債券快,所以當時我們有想要是否國家出錢把這些債券全部搬出來,我們也找了郵政公司,要把債券全部搬出來,由投信付利息,但是郵政公司不答 應,於法不合,只願意從事附條件交易,所以政府這邊變成因為沒有錢,不可能出來保證,最後只好找股東來自己解決問題。」當審判長進一步追問:「上開兩個鐵 律法律依據為何?」李賢源回答:「本來就有經過金管會委員會決議,法律依據就是第一個,買的商品不對,第二,拿全部專業經理人來問他們也不懂,這個就是專 業的問題,所以法律依據就是本為管理錯誤。」至於審判長問到:「為何主管機關開會會沒有紀錄?」李賢源則說:「我就說按照我們的賠償處理原則處理,一開始 也沒有規定要如何做,開始有爭論時就是檢查局那次開會,因為有爭論所以我們才把這個原則講出來。」而當審判長針對金管會要求投信業者處理結構債案造成的損 失時問到:「是股東或是大股東負擔?」呂東英回答:「金管會一開始是股東負擔,但是小股東怎麼負擔的起?所以後來由大股東負擔,是事實造成的。」李賢源面 對審判長問及:「投信股東應該如何處理結構債的損失?」他亦回答:「我們也有判斷結構債跟利率有關,不會一下子損失很多,且持有到期的話本金就回來,不會 輸錢,又不會有信用風險,所以虧的部分只有利率。」審判長又問道:「當時金管會是否有規畫結構債的承接者應如何做後續處理?」李賢源則回答:「股東之間如 何分擔認列損失,我們主管機關不過問,這是公司內部治理的事情。」而審判長問:「在小組會議中,相關投信有無陳報如何分擔損失的處理方式?」李賢源說: 「我的小組從來沒有討論過投信如何分擔損失,理論上利潤都知道怎麼分,負的怎麼不知道怎麼分,對我們來說那個問題很細微。」審判長進一步問到:「在你們小 組會議過程中,有無對提出比例分擔曾經對外表示過該原則?」李賢源則說:「我從未教過人家如何分擔,我認為這是常識,印象中沒人來問過。」非常時期的唯一 辦法?

不願具名的國內券商高層坦言,八十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包括東隆五金、廣三集團、茂矽等地雷公司債事件爆發時,便曾有過為了避免系統風險,而由投信股東自掏腰包、忍痛認列損失的經驗。

回 顧主導整起結構債案件的李賢源,案例在前卻仍有三大處理不夠周延的問題,首先便是要求持有結構債的金融機構,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把所有部位全數搬出」, 因為當時許多保本結構債,繼續持有到期並不會對本金造成虧損,若採取更彈性的作法,清楚告知業者會全額負擔虧損,且給予最早設定的三年內全部出清目標作為 時間緩衝,便可兼顧穩定投資人信心與政策面的要求。

李賢源對此則認為:「當時是基於即將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危機,也就是投資人將出現擠兌的情 況,才會有此決定。」由於結構債投資者多為專業機構法人、上市櫃公司財務長等,專業條件並不輸負責販售的金融機構,眼見美國與台灣利率走揚、持有債券價格 開始下跌,立即就會出脫手中的部位,只要有一個這麼做了,其他人就會開始跟進,「所以,我們研判這個地雷的引信一定要先移除。」第二個問題則是在李賢源主 導的債券小組許可下,讓業者可透過引進國外較高利率的債券包裝,將原本結構債的價格風險轉變為信用風險,甚至若以當時未出清的結構債持有至今進行觀察,反 而還會賺錢。

最後一個問題則是針對法律面上,業者埋怨當時李賢源強勢要求業者出清,卻又沒有給予業者完整的法令面規範與約束,像是匯集法務、檢查等單位共同思考,讓業者在處理的同時,能夠更加清楚界限與規定。

李 賢源憤怒的強調:「在那個時候,有誰能夠預料到利率會反轉、甚至跌到零利率?」他強調在當時美國利率上升之際,因為研判台灣央行也會跟進升息,到時候結構 債的虧損會變得更大,反而引發更多投資人擠兌的問題,因此才會要求業者盡速把部位搬出,這是非常時刻的必要手段,不應以事後觀點分析。

如果 時間能夠重來一次,李賢源表示他仍會選擇相同的作法,「這是唯一的解法。」他亦明確指出「絕對可以讓人民來打分數,看看到底是誰對誰錯。」捲入結構債風波 的投信公司公司 罪名 起訴理由 一審判決寶來投信 背信罪 寶來投信股票高價轉賣寶來證券,獲利上億餘元 因白文正去世而無後續追究

元大投信 背信、

詐欺罪 元大投信股票高價轉賣元京證券,獲利4億元以上 馬志玲、杜麗莊夫婦各判刑七年半金鼎投信 背信罪 將金鼎投信結構債,轉賣旗下五家投資公司,造成金鼎證券帳上虧損1億元以上 張平沼、陳淑珠夫婦分別判刑七年半、八年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3

在股市痛賠 他如何東山再起 掌握強勢心法大賺三億的告白 輸家變贏家

2010-8-30  TTW




投資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克服人性弱點,一錯再錯。

《今周刊》對全台超過1000名營業員發出問卷,探討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有哪些?最致命的錯誤又是什麼?

同時也找到股市贏家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如何從錯誤中,淬鍊出贏家智慧的心路歷程。

其中有因誤信明牌慘賠2億元,再賺回3億元的蕭大戶傳奇,也有一位前上市公司總經理炒股滄桑告白,而一位30歲專業股票投資人的獨特停損心法,發人深省。

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錯誤,克服人性,才能在投資跨出正確的一步。

口述.蕭明道 整理.謝富旭 攝影.劉咸昌台北市臨沂街某處僻靜巷弄的公寓中,五十一歲的蕭明道把這裡稱為他的「工作室」。他有個綽號叫「台積電」的助理管理帳務,自己主要的「工作」 則是泡茶給來訪的老友喝,偶爾點起一根菸置身雲霧看看書;當然,還有替自己管理台股中新台幣三億元的資產!這三億元資產還不包括散落在台北市精華地段大安 區的數幢房子。

這位衣著率性,出門總是戴著棒球帽、腳穿涼鞋的億萬富翁,過去十七年來,每年以高達二○%到三○%的速度累積財富,有著極高的理財效率。

相較之下,他的生活卻處處充斥無效率:為了喝一泡好茶上台中梨山,為了吃一頓晚餐可以殺到宜蘭礁溪,更為了泡優質溫泉搭高鐵下新竹,還一周去二、三次,只因為可以置身山谷,人我兩忘。

現今的蕭明道已經擁有數億元的身家,很難不令人羨慕,他卻雲淡風輕地說:「幾億元在市場充其量算實戶,大戶的邊都沾不上!」「面對股海要掂掂自己斤兩,夜 郎自大鐵定掛,為了了解『謙遜』這兩個字的深刻涵意,我可是九死一生付出慘痛代價,才悟到那麼丁點的。」他緩緩道出他的故事,以下是蕭明道第一人稱敘 事??。

我出身典型外省軍公教家庭,父親蕭伯勤是位軍人,曾打過抗戰,更與老共李先念與林彪等部隊對決過。

六十年前,中國大陸淪陷,父親來台任國民黨台中縣黨部主委兼救國團、軍友社台中縣市負責人;我是師長父執輩眼中頑劣、調皮、叛逆「不成材的東西」;從復興 小學,復興中學,幾經退學到台中明道中學??。從台灣最高學府台大,流落到台中最高學府東海大學,沒一間學校能順利念完。

在管訓與禁閉中度過軍旅生活因為操行成績不到八十分,我無法考預官,就以二等兵下部隊到楊梅陸軍飛彈連。飛彈部隊的「涼」是當過兵的人都知道的,有點關係的人都把子弟往裡面塞,我忝列其中。

我的任務主要是照顧「官階」比我高的兩隻軍犬,牠們分別是「中士」比利與阿里,也兼在廚房打雜餵豬。

當兵第一年,時值八月一連三個颱風侵台,我被指派擔任「伙委」採辦全連伙食,菜貴、蔥貴,辣椒更貴。

基於伙食預算,擔任伙食採買的我就少買很多辣椒,但大部分的外省籍軍官沒有辣椒吃不下飯,於是我被訓了一頓。就這樣,我因為沒辦法多買辣椒,天天被長官訓 斥。有一天,我又因為辣椒被罵得狗血淋頭,脾氣本來就不好的我再也按捺不住,於是就當著長官的面前把他們的餐桌全翻了,當然我也就被關了三十天的禁閉室。

後來又有一次,我看不慣一名上尉作威作福,就調皮地故意放「比利」與「阿里」 咬他,一時的好玩,又換來三十天的禁閉。可能是因為這樣,我開始變得憤世嫉俗,在一次莒光日的心得報告上,我寫下了「軍人是太平盛世看門狗」的文字,又再度被抓去關禁閉。

當時,長官來勸我,只要寫下悔過書,誠心認錯就會沒事;但我脾氣拗,硬是不寫,於是被移送到明德管訓班。因為在明德「表現不佳」,又被移送到岩灣管訓隊,算算我當兵的一年十個月歲月,關禁閉加上管訓的天數超過一半。

當兵經驗,讓我對國民黨恨到了極點。於是,退伍後,當時黨外運動澎湃洶湧,我選擇到《前進》、《明進》等黨外雜誌擔任發行工作。發行工作講是好聽,事實上就是開著車把印刷廠印好的雜誌派送到各個銷售地點的開車小弟。

搭上台股狂潮 三十歲前賺到兩億台灣民主化運動高潮過後,接踵而至的是一場吸引更多國民參與,讓社會為之瘋狂的股市運動,我也躬逢其盛。一九八○年代中期,我與幾個朋友研發出了一套可能是台灣最早的股票盤後系統,推出後在市場大賣,讓我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賺到錢後,我又開了證券研習班,現在的股市名嘴如朱承志、賴憲政與蔡明彰都是我研習班的師資群。由於遇到台股資金行情大多頭,證券研習班門庭若市,我一連在台灣北、中、南開了七家分店;這門生意讓我體會到什麼叫日進斗金的滋味,賺到數千萬元的資產。

當然,八○年代的台股狂飆我也沒缺席,我的資金實力不弱,不但擁有研習班的信徒,又勇於槓桿操作,儼然已經成為市場小主力。我的操作一帆風順,記得光在中纖與台火兩檔股票,就獲利超過數千萬元以上。一九八八年,我才二十九歲,身價已超過新台幣二億元了。

不到而立之年,兩億元輕鬆入袋,鑽錶鑽戒、醇酒美人,志得意滿、目空一切,儼然一副暴發戶的熊樣。當時的我,口袋深、腦袋活,生性四海,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紅的、白的、黑的、黃的,各路人馬都在我「交陪」的範圍。每當收盤後就是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開始。

當時景氣好、酒店林立,簽單隔月收帳,家常便飯,可曾想像一周四百萬元的酒帳(相當於當時台北市一間公寓價格),心不驚、眼不眨,閒話一句罷了。

誤信明牌 賠掉身家還負債由於交遊廣闊,我常會聽到一些內線消息以及明牌,也因此賺了不少錢;但豈料,讓我破產的竟是我一輩子最有把握的一檔明牌——福昌紡織。

一九八八年,我掌握到有市場重量級主力與福昌紡織公司派,將連手拉抬股價的消息。儘管我心裡明白,這是一檔爛股票,但「內線」消息卻舉證歷歷地告訴我,福昌公司派為了在高點出脫持股,即將砸下重金進行一波急拉。

我從福昌線圖研判股價尚無明顯拉升跡象,而且股本僅四億多元,於是認為機不可失,隨即調動資金預先卡位布局。

買進了第一批福昌紡織的股票後,豈料福昌股價在大盤持續推升下竟不漲反跌;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可能是主力進行洗盤動作,想把搭順風車的人趕下來,再來進行一波凌厲拉抬。於是福昌愈跌,我買得愈多,甚至不惜向金主墊款持續買進。

就這樣,我不自覺地踏入了一個別人預先精心設好的「陷阱」當中而難以自拔。我從福昌三十幾元時就一路買,它卻一路跌,股價跌到二十元出頭時,我甚至異想天 開:既然沒人當主力,那我自己來當主力好了,我窮盡所有能動用、能借到的資金,全力攤平甚至企圖拉抬福昌這檔股票,沒想到它的賣壓卻源源不絕。

最後,福昌快失守十元時,墊款數億元的利息已經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在墊款金主的催討下,我被迫認賠出清福昌股票。結算下來,我之前擁有二億多元資金不僅虧 損殆盡,還欠金主一千多萬元。我用四年賺到二億元以上的財富,竟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賠光,還負債一千多萬元。那年,我剛好滿三十歲。而福昌紡織就在我出清 後沒幾天開始飆漲,一路漲到一百多元。

福昌一役千金散盡,掌聲不見了,以前的酒肉朋友也全都不見了。萬念俱灰,一度想從台北市台電大樓(當時最高大樓)一躍而下,塵歸塵,土歸土,碎屍羅斯福路。

在當時女朋友(現在的太太)鼓勵下,稍事振作,仍無心工作,每天不是看武俠小說,不然就是鑽研技術分析理論,反覆思考我所犯的錯誤,為何失敗?可能東山再起嗎?哪個行業能讓我東山再起?就是股市,別無選擇。

當時家裡開銷全靠太太一人維持。在金融業任職的她,向銀行借了三十萬元。一九九三年,我們夫妻就用三十萬元在北市吳興街頂了一家水果行,我開始當起老闆了。

偏偏老天爺又開起玩笑,眼拙選了個西曬場地賣水果,水果壞得快;生意差也就罷了,我還鬼迷心竅包下了拉拉山水果園準備發投機財。九三年全年沒半個颱風,水蜜桃大豐收價格也賤,水果行也陷入虧損之中,屋漏偏逢連夜雨,真的很慘。

在瀕臨絕境時,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一輛賓士車停在店門口,車裡步出一位熟悉的身影,他還沒看到我時,我就認出他就是當年借款給我的金主。

一位帳上還積欠一千多萬元的債主找上門來,讓我趕緊躲進了置放水果的冰櫃中,躲了約二十分鐘,自認債主應買好水果離開了,於是就走出來。未料金主卻老神在在地坐在椅子上,我一時間傻眼了。

金主現身

代操賺到翻本資金

這位金主看到我,倒是隻字未提欠帳一事,反倒問起我對最近盤勢的看法,適不適合進場?有什麼值得投資的標的?

我心裡狂喜難抑,老天爺派天使來了,我向他分析,「這波低點就是三七四○點了!目前就是初升段的修正波,修正時間雖然長達半年,然而,絕對是一個千載難逢 的好機會!你看看,波段攻擊量能潮蠢蠢欲動,五行均線糾集,只待號角響起,就是一波主升段的展開,這不就是波段的買點?」聽完,他眼睛一亮點點頭,問我願 不願意重出江湖替他操盤?我求之不得,豈有不願意的道理?金主又說了:「你離開市場一段時間了,生疏在所難免,先五百萬元做做看,好嗎?」我斬釘截鐵地回 絕,「五百萬元就不必了,這是一波大行情,不要小鼻子小眼睛,要嘛五千萬元,我全力以赴。」他沉思了一會兒說給他幾天時間考慮考慮。

即使他就出五百萬元,我還是願意為他操盤的,因為股票是我的生命。但我很清楚這位金主的實力,我想要試試他的底限,並企圖藉此資金翻身東山再起。

這位金主果然委託五千萬元讓我操作,九三年十月九日是我畢生難忘的日子,我將五千萬元全數獨押聯電;只因聯電在當時依各項技術分析研判來看,就是要漲。磨磨蹭蹭了三周,聯電終於動了,三個月上漲了二倍之多,去頭去尾賺足七八○○萬元。

聯電大賺後,我打鐵趁熱乘勝追擊,又選中台苯重押了九千萬元,不到七周時間,台苯上漲了二倍多。不到一年時間操作聯電、台苯、台達化??,為金主賺了二億多元,不僅還清了積欠的債務,也為自己贏得了三千多萬元的資本。

自此之後,我步步為營,深恐重蹈覆轍,歌台舞榭、風月場所非必要絕不涉足。

有了聯電成功的經驗,深深體會到以外貿為導向的台灣經濟體,勢必全面大革命,正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電子股將全面取代金融股,成為未來台灣股市主流。

於是,我開始介入未上市股,先是英業達,繼之華碩、技嘉與廣達??,穫利豐碩。與此同時,我的量價、時間、角度與轉折的技術分析功力與時俱進,也幫我避開 了所有崩盤危機。從九三年賺到三千多萬元資本,一直到現在,我的投資部位多元化且分散,遍及現股、期貨及未上市股票(瓷微科技與智微科技)。十七年來,我 的資產穩定成長,迄今投資部位約在三億元。

經過福昌的慘痛經驗後,我深刻地體會股票操作最重要的贏家特質有兩個:一個是理性,一個則是冷靜。理性地去研判市場多空力道,冷靜且有紀律地去執行停損與 停利。不過,當你聽信明牌時,往往就會對這檔明牌產生偏執,導致理性與冷靜喪失殆盡。而一個沒有理性與冷靜的人投資股市,就好像你矇住眼睛過馬路一樣,隨 時都會被撞死!

慘痛經驗 領悟絕不聽信明牌直到今日,我透過在股市、企業界或是政界的朋友,每天聽到的明牌不知凡幾;但我只當作聊天題材,絕不把它們當作操作題材。福昌紡織那一役讓我成了一個懷疑論者,我不相信公司發布的訊息,不相信基本面,也不相信報紙的股票新聞。

最後,我建議投資人,「大道至簡」、「執簡御繁」——就是不要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技術分析不外「量價、時間、角度與轉折」,捨此無他。

另外,鎮日惦記著股市與自己的股票,會逐漸陷入迷網而不自知,生活品質犧牲了,日子也不會快樂。在收盤後,我就放下了,不談股票,只聊風月,一年至少閱讀六十本以上書籍,其中大多是文學、哲學,與傳記類的書籍。

最後我要和大家分享,「只要股市在,隨時都有賺錢的機會,準備好了再來,要在股市獲利永遠不嫌晚!」

蕭明道

出生:1959年

現職:專事投資

學歷:東海大學經濟系

經歷:股市研習班負責人、水果行老闆

身價:九位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8

隨筆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html

近期令筆者感興趣的股票不多,可能以下是一些可行之選:

1) 真正的高息公用股/必須性的消費股(Consumer Discretionary)
筆者所指的是真正的高息而且現金流十分穩定(不太受週期影響)的股票,原因是這類股票有很高的抗跌能力,甚至是可以逆市而升。
無論如何,很多股票雖然是掛著防守性的旗號,但估值昂貴(息率很低),值得小心提防,例如是不少內需股或網絡股

2) 一些還未被投機者炒賣的行頭(Sector)相信這類機會買少見少,而且某些行頭升不上是有其原因,不宜去跟; 搵到著數亦要見好就收。

3) 一些被投資者遺棄的股票,不排除有技術性反彈的可能
不少股票在業績發佈後被投資者拋售,令股價大跌,甚至逆市下瀉,不排除其反彈力度。然而,就算創52週低並不表示不能再跌,尤其是正當公司基本面仍有大家不知的風險,因此要小心行事

4) 私有化/收購對象
一些港資(或在香港經營)股票,可能成為母公司私有化或對手收購的對象,已中獎的有利亞零售、工銀亞洲、港機工程。下一間會是誰? 或許是擁有一定分行數目的中型銀行。


祝大家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4

恆指Target Price??? 分析員的告白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09/target-price.html

翻開報紙不難發現不少人正在談論恆指是否能夠突破22,000點,或者所謂的黃金交叉位。老實說,這並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亦非以簡單"低利率"、"市盈 率"等因素便能回答。"低利率"亦可以暗示未來1年"低增長"和"低通漲"的來臨,而且在此環境下,企業的盈利增長可以放緩,而且週期性行業的盈利甚至可 以倒退,而造成今年"15倍P/E"便等同明年的"17倍"的情況。

無論如何,上述論調都是"估下估下",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在市場內賺到錢 ^_^

欲賺到錢,可能都是要還原基本長勝法門 ---- "Avoid the crowd",這不單是我講的,而且是長線贏家所說的:

「低買高賣」是說易行難的法則,因為當每個人都買入時,你也跟著買,造成「貨不抵價」的投資。相反,當股價低、投資者退卻的時候,你也跟著出貨,最終變成「高買低賣」---- 鄧普頓爵士

凡是證券交易所裡人盡皆知的事,不會令我激動。在讀報紙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對我來說重要的消息,通常是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訊息。----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基於上述原因,現時筆者對以下投資概念興趣不大:
1) 人民幣
2) 黄金
3) 房地產
4) 內需股
5) 中資金融股 (隱藏風險尚未被人所週知)

如果相信中資金融股難以有好表現、中移動(941)和匯控(5)難以大升、內需股和本地地產股已被大眾追捧,在恆指成份股中能夠帶動大市上升的股票可能不太多。

大家可能還記得筆者曾經說過有4大類股票可能具投資價值,或者可以藉機說多一點:

1) 高息公用股/必須性的消費股(Consumer Discretionary)
防守性的高息公用股/必須性的消費股,不用筆者多說,大家都知是那些股票。若然低息環境持續,美債息率低企,這類股票真是不俗。最重要的是,它們真的不太受經濟週期影響,亦即是純"Yield Spread"的遊戲。

近日,筆者亦有留意一隻不斷受大股東增持的本地電訊營運商股票,其現金流亦足以維持4%的股息。

2) 一些還未被投機者炒賣的行頭(或是牛末熊初表現較好的股票)
例 子是"Tech"、"Railway"和"Telecom"行業。在"Telecom"行業中,筆者不太喜歡國內的電訊營運商中移動(941)和聯通 (762),原因是兩者正面對3G的白熱化競爭,優質的電訊設備股可能是可行之選。另外,優質的本地"Tech股"可能不太多,還須小心選擇。

優質的國企農產品股可能是中短期之選,不過可能要"見好就收"

3) 一些被投資者遺棄的股票,不排除有技術性反彈的可能
選擇真是不多,而且不少被遺棄的股票有個別的企業風險,還須十分小心去觀察

4) 私有化/收購對象
一些港資(或在香港經營)股票,可能成為母公司私有化或對手收購的對象。下一間會是誰? 或許是擁有一定分行數目的中型港資銀行、或許是不斷受大股東增持的本地電訊營運商。

無論如何,祝君投資順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