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可口可乐装瓶厂疑云重重 与合作伙伴矛盾已久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0826/13435237983.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

可樂的怪招?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609[可樂以市價3倍全購匯源],簡直係爆炸性的新聞,比巴菲特知道佢實成個彈起都似

有人話今次收購係巴菲特事先張揚的目標,但只要是對老巴有d認識的人都大慨會否定,事關出價太貴,而且巴菲特應該唔知匯源係乜,何況巴郡只持有可樂百分之幾的股份,沒有足夠的影響力

我去過大陸的超級市場市場,清楚知道匯源比幾年前的市場地位是退步的,可樂肯出3倍市價當然是貴了,不過亦反映匯源的市值僅等於兩間維他奶是不合理的,這價錢代表可樂對今次收購志在必得(足以作為惡意收購的價錢了)

誠意就比足有突了,問題是匯源值幾多.可樂錢多冇地方駛係一個問題,但匯源以現在規模並不值這價錢,但收購成事後完全唔係咁講,如果要匯源的盈利在 幾秒之內升10倍,只需可樂將匯源d橙汁送去全世界的麥當奴賣就可以,要麥當奴做個順水人情很容易,不過這對可樂來說有著數嗎?

一條友走去叫個套餐,實會叫杯野飲,不過僅此而已,佢唔會叫完果汁再叫杯可樂黎飲咁白痴,即係每賣出多一杯果汁就賣少一杯可樂,對可樂並無著數...不過顧客是味皇就唔同解法:

有條味皇走去叫個套餐,佢好窮,由於叫其他野飲要加兩蚊,所以味皇次次都叫可樂,間中朋友請我飲野,所以會叫貴d嘅雀巢雪梨茶...因此,可樂同雪 梨茶面對的顧客可能不同,未必形成競爭,如果加兩蚊的層面出動匯源橙汁,咁味皇就會多個選擇,未必飲雪梨茶(but個人真心認為匯源果汁並唔好飲),所以 可樂買匯源的目的是為左咬雀巢都唔定

結論係,可樂d汽水面對某一層面的客人,卻不能觸及另一層面的客人,因此為了佔據這一層面,需要用到匯源的意思,戰略頗為正確

不過還是改變不了可樂是冤大頭的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

可口可乐称汇源品牌并购前就属于外国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0925/0200534036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0

 百事密洽王老吉 贴身战可口可乐-廣藥(874)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20/00365662300.shtml

知情人士称,百事在与广药集团谈判,具体合作方式待定

本报记者 李 辉 北京报道

百事可乐终于坐不住了。

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悉,百事可乐正和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药王老吉)的拥有者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药集团)就合作事宜进行谈判。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双方处于初步接触阶段,具体的合作方式、合作路径等条件都在谈判中。毋庸置疑的是,继中国果汁代名词汇源果汁之后,中国凉茶代名词王老吉成了外资巨头的下一个目标。

双方秘密接触

尽管多个行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陷入颓势,但国内饮料行业却异常热闹。从9月至今短短3个多月,受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引发的连锁影响,统一、康师傅等动作频频,而全球第二大巨头百事可乐宣布投资中国10亿美元后,却一直未见实质性动作。

日前,本报记者独家获悉,百事可乐有意收购广药王老吉。记者亦通过相关渠道间接从百事可乐某大区经理处证实了百事在和广药集团谈判。

与饮料企业高层接触颇多的一营销人士向记者透露,半个月前,听说了双方领导进行非正式会晤的消息。他认为,百事可乐可能会参股广药王老吉,介入条件仍在洽谈之中。

“收购还是自己做(茶饮料),都在考虑当中。目前百事和王老吉处于初步接触阶段,具体的合作方式、合作路径等条件都不明确。”一接近百事高层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不过,一接近广药王老吉高层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广药王老吉的利润很好,现金储备也很充足,没有引进外资的必要。他认为,由于香港加多宝集团对 红罐王老吉的品牌使用权2013年合同到期,百事可乐和广药集团接触也有租用合作的可能性。记者也从相关渠道获悉,广药方面似乎有意在合同到期后收回加多 宝红罐王老吉品牌的使用权。

记者就此事致电百事可乐公共关系总监李玲,其表示“不对谣言和猜测发表评论”。广药王老吉、加多宝集团方面均称负责人不再回应记者采访要求。

无论百事可乐最终和广药集团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其欲染指中国第一大凉茶品牌的意图明显。

“百事可乐接触王老吉,是对可口可乐的反击。先前百事可乐非碳酸饮料方面比可口可乐做得早、做得好些,一直想通过非碳酸业务来与后者抗衡。而可 口可乐并购汇源一事强化了其竞争优势,对百事可乐造成很大压力。”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表示,百事可乐若想在非碳酸饮料上不落后,接下来会采 取研发推广自主品牌或者并购的方式。

而对于二者的合作方式,李志起认为百事可乐全面收购广药王老吉的可能性不大。按照百事的做事风格,会争取控股。

王老吉背后的博弈

在营销专家李志起看来,百事可乐和广药集团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王老吉牵扯利益极多,背后一直有四方力量在周旋。

王老吉国内外商标分别由广药集团和香港王老吉国际有限公司持有。广药集团又为广州市政府全资拥有。

上世纪90年代,王老吉销售情况并不好,广药集团另有潘高寿、陈李济等凉茶品牌,王老吉是最小的品牌。1995年,广药集团将红罐王老吉商标授权给香港鸿道集团,有效期是自1997年之后的15年,后者专门成立香港加多宝集团,以运作王老吉品牌。

广药王老吉市场总监贺庆曾表示,当时整个广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药品这一块,饮料方面倾注精力比较少。但对于外界关注的租借协议内容和条款,贺庆表示,“历史久远,无从查证”。

李志起认为,2005年,广药王老吉与香港同兴药业签约组建合资公司后,王老吉品牌的发展陷入复杂的四方博弈局面。

2003年,在加多宝强大的广告拉动之下,伴随“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红色罐装王老吉迅速打开市场,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由2002年的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并冲出广东;2004年,全年销量突破10亿元;2007年销量更是高达80亿元。

广药的绿色利乐包王老吉虽说借力加多宝实现了销售的大幅增长,但二者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加多宝方面一直在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广药王老吉也不甘心只得到加多宝利润的零头。

李志起指出,由于二者存在着利益冲突,由一个相对的第三方,比如百事可乐出面整合很容易。广药集团此举的用意也极有可能是引入百事可乐来制衡加多宝。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静认为,若广药王老吉和百事可乐联合,将对加多宝造成极大威胁。

不过,陈静指出,行业内对外资介入凉茶业并不看好,外资介入鲜有成功,像可口可乐推出的植物性饮料茶研工坊匆匆退市就是一个先例。她指出,凉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区域性传统饮料,外国企业在对这类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整合方面经验不足。

大象的游戏

据熟悉广药王老吉的成美营销顾问公司总经理耿一诚介绍,2004年,广药王老吉饮料的销售额为8000多万元;2007年达到7.1亿;而2008年,他预计数额约为13亿-15亿元。

2007年,加多宝王老吉销量超越可口可乐,成为国内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创造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奇迹。从2002年的1.8亿到2007年的80多亿,它的增长幅度超过了40倍。即便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巨头,面对王老吉这样的骄人业绩也不能不眼红。

王老吉的崛起,带动了整个广东凉茶行业的迅猛增长,甚至可以说,草本饮料的成群出现也与红罐王老吉的成功密不可分。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俊修曾对媒体表示:“2007年广东省凉茶饮料销量突破5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就可以超过可口可乐在全球的销量。”

此前,可口可乐和加多宝王老吉有过接触。汇源果汁陷落之后,王老吉便成了香饽饽。中国饮料行业洗牌加快,发展成寡头垄断,李志起说,“饮料行业 会变成‘大象’之间的游戏”。可以想见,当汇源果汁、王老吉这类饮料细分市场龙头被并购之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康师傅、娃哈哈这五家企业将构成 诸侯争霸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71

可口可乐澄清称董事会一直全力支持并购汇源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304/07205928007.shtml


  昨澄清称,董事会一直全力支持并购

  商务部反垄断审批进展仍无最新消息

  晨报首席记者 周凯 实习生 许文燕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再起波澜:汇源董事长朱新礼上周五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

  朱新礼的这一表态引发轩然大波,继前日汇源连夜发布澄清公告,可口可乐昨日向晨报发来澄清声明称,其董事会全力支持并购汇源。

  虽然双方都已相继表态,但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审批进展 “不清楚”的说法,仍让已延续半年的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前景扑朔迷离。

  汇源:连夜澄清,但被疑有玄机

  朱新礼的上述表示是在北京一公开场合谈及的。朱新礼表示,自己与可口可乐接触时,对方表示收购汇源一事并没有动摇,“但可口可乐说自己压力很大,董事会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了。”

  此前,从未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的分歧,朱新礼的表态自然引发了外界对于并购结果的疑虑。汇源3月2日连夜发布的《澄清公告》,更让人怀疑朱新礼是无意中泄露了“天机”。

  在2日连夜发布的公告中,汇源称,注意到公司董事会主席朱新礼发表或作出与收购建议有关的若干声明,但“汇源果汁(9.2,0.13,1.43%)并不知道可口可乐公司任何董事对收购建议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有收到更改收购建议条款的任何通知;若收购方案能够在2009年3月23日前取得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审批,可口可乐的全资附属公司须按计划提出收购建议。

  可口可乐:一直全力支持收购

  针对外界的猜测,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公共事务及传讯部人士昨日向晨报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一直全力支持对汇源的收购建议。”但对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是否有反对意见,上述人士未作出明确回应。

  全球金融危机对汇源股价的影响,是外界猜测可口可乐内部分歧的一个重要依据。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提出以每股12.2港元,共计179.2亿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汇源。然而目前全球股市低迷,汇源股价已比可口可乐当初的收购价格低了25%。

  在不少外资企业纷纷收缩防线的当口,可口可乐是否还愿意“高价”喝汇源?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副总裁李小筠曾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不会因股市低迷而对汇源的收购要约重新定价。

  上周公布的可口可乐年报中则称,关于汇源并购案,可口可乐管理层认为,任何未解决的法律程序结果都不会影响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同时,收购案限制了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的股票回购计划,在2009年预计不会回购股票。

  反垄断局:“不清楚”审批进展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商务部延续半年的审批进程。

  昨日距可口可乐与汇源双方的要约收购期限(3月23日),仅有10天的时间,但并购案的审批机构——商务部反垄断局,还未有任何消息传出。

  晨报记者昨日致电国家反垄断局综合处与调查二处,相关人士均表示不太清楚审批进展。

  去年底,商务部反垄断局局长尚明对此案审批流程曾有详尽的说明:“可口可乐九月份就提交了申报材料,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反垄断局审查后认 为申报材料不合格。可口可乐在九、十月份又先后提交了补充材料,最后一次补充材料是在去年11月19日。反垄断局认为这次补充材料已经符合了《反垄断法》 规定的标准。”

  而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副司长林哲莹对外表态称,收购或面临三个困难,即媒体过度炒作对商务部形成干扰;仍需就可口可乐收购对汇源这一民族品牌的后期影响做评估,评估结果现在还未知;需要从整个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做评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96

可口可乐20亿美元“下注”中国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06/110114559.html


全球CEO穆泰康称,继续兑现收购汇源承诺;全球创研中心落户上海,但可乐配方仍不公开

  【《财经网》专稿/记者 赵何娟】在全球经济低迷之下,可口可乐却在中国宣布加大投资力度,三年内增加2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超过了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后至今30年的投资总和。
可口可乐
公司(Coca-Cola Company,下称可口可乐)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Muhtar Kent)3月6日在上海宣布,中国已是可口可乐全球最重要的研发基地。斥资9000万美元的可口可乐全球创新与技术中心(下称全球创研中心)落户上海, 它同时也成为可口可乐大中华区总部。
可口可乐的上述20亿美元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在中国开建新厂,扩大分销渠道和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穆泰康 表示,这与此前承诺投入汇源果汁的24亿美元无关,而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承诺不变,正全力配合中国商务部对汇源并购的审批工作,“可口可乐将利用全球资源 优势,进一步发展汇源果汁品牌。”
此前,汇源集团董事会主席朱新礼2月28日在出席2009跨国公司论坛时称,在当前全球
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对汇源并购的反对声音增多。朱新礼随后表示,要与可口可乐全球总裁见面,“给他打打气”。这一说法引发了外界对于可口可乐重新评估收购汇源的种种猜测。
但对上述情况,可口可乐各方此次都不愿发表更多
意见
过去30年,可口可乐在华投资总额为16亿美元。穆泰康称,可口可乐决心逆市加大对华投资,源于对中国市场的信心。2008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19%,在经济最为低迷的四季度,可口可乐反而取得了29%的快速增长。
可口可乐对华加大投资,正值其北美市场衰退之时。受经济危机影响,以及消费者对非碳酸健康饮料需求的日益扩大,原最大的碳酸饮料销售市场北美呈迅速萎靡 之势,2008年1月-9月,美国碳酸饮料销量下降4.8%,可口可乐2008年三季报显示,其北美销售业务已下滑了4.4%。
百事可乐面临着同样的境况。百事可乐2008年三季报显示,公司销售盈利下滑9%,因此不得不宣布全球裁员3300人,关闭六家工厂。
由此,两家可乐巨头在亚洲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正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可口可乐中国副总裁李小筠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环境对于日常消费品的影响在中国还不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太大,如果不抓住机遇就会滞后。
据其介绍,虽然中国已经超过巴西,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第三大市场,但是人均饮用量却还很小,仅为28瓶/年,而美国、墨西哥人均每年的饮用量都超过了500瓶。中国地方之间的消费也极其不均衡,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人均已有100瓶/年。
新落成的可口可乐大中华区总部及全球创研中心,工作人员不多,其中新建成的中国最大饮料包装实验室中仅有六名实验人员。对此,李小筠表示,招聘仍在进行,创研中心将拥有超过100位研发人才和食品科学领域专家。同时,还将招聘大量营销人员。
可口可乐全球研究及太平洋地区开发总经理柯忆安向《财经》记者表示,位于中国的创研中心主要还是作为新产品的研发基地,比如茶、果汁和咖啡饮品,以及部 分碳酸饮料如雪碧、芬达,但可口可乐的核心产品,可乐、零度可乐等可乐类产品,仍在位于亚特兰大的实验室研发和生产,可口可乐不可能将可乐配方放到世界其 他地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45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交易(更新版)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8/110123494.html


中国商务部以“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的申请。
认定集中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有消息称,由于市场突变,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对收购的态度趋于保留
 
 
【《财经网》专稿/记者 杨彬彬 王姗姗】中国商务部午间发布公告,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1886,下称汇源)的申请。 
3月18日,商务部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反垄断审查做出了正式裁决,认定交易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 售果汁饮料,或者设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条件,集中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由于既有品牌对市场进入的限 制作用,潜在竞争难以消除该等限制竞争效果;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 
公告显 示,在正式否决此项交易前,商务部曾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可口可乐方面也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和修改方案。但是商务部评估后认为,修 改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交易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商务部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
这也是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首个未获商务部审查通过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例。
目前,汇源和可口可乐公司尚未对交易被否决作出正式表态。不过,3月6日,即将于4月卸任的可口可乐董事会主席伊斯戴尔(Neville Isdell)在其最后一次大型演讲中曾警告,金融危机之下,市场规则和经济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持续了半个世纪的自由市场秩序正在被改写。他提醒,应该警 惕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这将会减缓经济复苏及长期经济增长。 
虽然此项交易最终遭到了中国监管部门的否决,不过据一位接近可口可乐的人士透露,由于市场形势突变,可口可乐对于收购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热衷。 
2月28日,汇源董事会主席朱新礼在出席一个论坛时,也曾表示,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收购的声音越来越多,自己要给可口可乐全球总裁“打打气”。 
不过,两天后,汇源随即发布澄清公告,称汇源并不了解可口可乐任何董事对收购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收到关于更改收购计划的任何意见。 
JP摩根分析师谢琳认为,虽然中国的非酒精、非碳酸饮料市场刚刚开始发展,但现在不垄断不能代表将来没有机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可口可乐已经在碳酸饮 料方面获得了垄断地位,目前在果汁和茶饮料方面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如果再获得纯果汁市场的大幅份额,未来的垄断地位是可以想见的。 
她同时认为,全球经济环境恶化,消费品在内需市场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政府不会放弃这一块市场的发展机会。 
3月18日,汇源股价开盘大跌19.42%,至8.30港元。公司随即宣布,于10时13分起临时停牌,以待发布有关股价敏感资料。 
截至昨天收盘,可口可乐(纽约交易所代码:KO)股价小幅上涨0.44%,为41.45美元。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通过旗下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dustries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本,折合每股约12.20港元。以汇源于9月1日停牌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4.14港元计,这一要约收购价有1.9倍的溢价。
如交易获批,这将是外资在华最大一起并购案,也是可口可乐历史上金额第二大的收购交易。
根据AC尼尔森的调查数据,2007年,汇源在国内100%果汁市场及中浓度果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2.6%和39.6%,处于明显领先地位。而据研究机构Euromonitor统计数据,2007年可口可乐在中国果蔬汁市场的占有率为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19

汇源恢复部分上游基地建设 拟为可口可乐代工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8/2009042802242401.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汇源上游部分渠道已经开始恢复生产,为了自己提高工厂使用 率,汇源方面正拟与包括可口可乐在内的部分企业协商代工事宜。4月25日,针对可口可乐将重新收购汇源旗下资产少数股权的消息,汇源果汁发布公告否认此 说。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可口可乐方面获悉,可口可乐1年内不会收购汇源,公司目前致力于自有品牌的发展和新品牌的研发。

汇源:不否认为可口可乐代工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宁夏平罗县了解到,汇源已经派人展开枸杞基地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已经开工会继续下去,不过完工时间可能延期。”平罗县招商局相关人士表示,但未透露目前项目进展情况和完工预期时间。

        此前汇源方面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汇源战略调整只是阶段性调整,从长期讲,汇源依然会关注并投身上游产业,因为汇源深知上游资源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制高点”。

        此前,汇源将重心转移至销售市场,导致部分上游工厂关闭和使用率低的情况出现。记者了解到,汇源暂缓部分上游基地建设后,汇源在山西运城的基地已经关闭,其位于宁夏平罗的枸杞基地、北京密云的果蔬基地建设也不得不临时调整,山东平邑等项目也出现停滞。

        昨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可口可乐方面,就可口可乐是否会以代工等其他方式与汇源合作一事进行询问,可口可乐中国区公共关系副总监赵彦红对包括汇源在 内的多家工厂继续为可口可乐代加工果汁饮料一事,并未予以否认,并且表示“即使与汇源有委托加工的合作,也绝非与汇源重新启动并购谈判。”

        汇源高层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问题也未予可否,汇源新闻发言人曲冰表示,汇源现专注于果汁生产和销售。

可口可乐:一年内不会并购汇源

        近 期有消息称,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正在进行非正式的谈判,双方谈判的内容包括可口可乐将重新收购汇源旗下汇源果汁的少数股权。汇源新闻发言人曲冰否认了收购 一说,并称公司目前正致力于刚推出的柠檬果汁新品的生产和销售。赵彦红也否认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少数股权的消息。赵彦红表示,可口可乐将致力于开发一些果 汁新品牌。

        据悉,汇源与可口可乐双方已有协议,并购终止起12个月内可口可乐不再向汇源提出其他收购意见。相关证券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可口可乐一直强调产业链建设,因此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汇源可能性并不大。

专家:代工对双方有利

        东方艾格分析师陈渝认为,目前国内高浓度果汁市场占比不高,并购案遭否后汇源果汁目前在国内的近30个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很低,与可口可乐考虑代加工合作,对双方都是一件有利的事。

        陈 渝表示,“坚持并加大果汁业务的发展是可口可乐的既定目标,可口可乐目前仅在东莞有一家非碳酸饮料工厂负责生产供应‘美汁源’,产能显然不够,而汇源目前 在全国的果汁加工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汇源也会考虑继续代加工合作的有利因素。汇源需要抢占夏季果汁市场的旺季,如果与可口可乐签署代工协议,也有利 于降低生产设备的闲置率,增加部分流动资金。”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上、下游果汁产业显示出广阔发展空间。中国水果种植面 积约1.5亿亩,年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7%。但中国水果的深加工仍处在起步阶段,加工量不到水果总产量的10%。“国外的柳橙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一斤,中 国的却只有几元,进口果汁的价格也是国内的几倍,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专家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2

天府可乐状告百事可乐侵占国资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41820.html


1994年 百事公司与天府公司合资设立百事天府公司

● 2006年 天府公司将所持百事天府公司的所有股权以1.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了百事公司

● 2008年 天府公司开始向百事公司追讨“天府可乐”品牌

● 2010年 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昨天分别成了原告和被告

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纠纷扯上了法庭。曾经的中 国可乐“老大”天府可乐计划通过一系列官司来追讨赔偿。

12年亏损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昨天不公开审理了中国天府可乐集团(下称“天府公司”)状告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百事公司”)及重庆百事天府饮 料有限公司(下称“百事天府公司”)侵占属国有资产的配方及工艺技术秘密一案。

原告与被告之间,曾有一段姻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得的双方的合资协议及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显示:1994年,百事公司与天府公司合资设立百事天府公司,其中百事公司旗下 的美国肯德基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现金1070.7万美元出资,占合资公司百事天府公司60%的股权;天府公司以厂房、生产设备、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713.8万美元,占合资公司40%的股权。

但这段“婚姻”并不令中方满意,因为合资公司在成立后12年内年年亏损。中方认为美方通过向百事公司购买糖浆原液的方式,且“通过大幅度提高浓缩液 价格”将利润转移到了百事公司,使原告从一个国家大型企业变成了重庆市的市级特困企业。

2006年,由于债务缠身,天府公司将所持百事天府公司的所有股权以1.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全部出售给了百事公司。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拿到的起诉书介绍,原告指称:“百事天府公司成立后,被肯德基公司及百事中国公司先后长期实际控制。”

天府公司认为:“原告享有‘天府可乐’的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秘密,且技术档案也为原告所有,完全属于中国的国有资产。”

天府公司在本案中的诉讼请求是,判令被告百事天府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原告所有的“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秘密,判令被告百事天府公司立即归还 原告所有的“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档案。

原告还要求被告赔偿因使用原告的技术秘密造成损失的100万元人民币。

百事公司方面不评论

被告方的代理律师梁勇昨天拒绝对该案作出评价。本报记者试图联系百事公司公关部经理刘军,但其手机一直无人接听,该公司负责媒体事务的石琳则称: “没办法对此发表评论”。

当天,该案的审理完成了质证程序,法院方面决定择日再审。

原告与被告之间,此前曾经有过多次交锋。

2008年,天府公司开始向百事公司追讨“天府可乐”品牌,但进行一段时间后未果。

本次天府公司改变了策略,将整个追讨权益的诉求分解成了一系列小案子,拟逐一击破。

天府公司总经理钱黄4月22日对本报记者称,在合资前“天府可乐”是国内可乐市场的老大,共有108家生产厂,占有全国可乐市场的80%份额。

钱黄说,双方合资后,百事公司利用其控股权和经营权,从广告到销售,全力推广百事品牌饮料。“整个过程步步为营,最终将天府品牌蚕食。”天府公司的 创始人李培全说,天府可乐系列饮料销量骤降,合资第一年销量占74%、第二年51%、第三年下降到21%,到2007年仅占0.5%。

钱黄表示,昨天的庭审中,天府公司方面抬出了两大箱书面证据,以及一些人证证明自己拥有配方及工艺技术资料,“对方提供了合资协议等证据,并坚称自 己是依照合同合法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3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风声再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8/wMMDAwMDE4MTIwMw.html


在商务部否决一年多之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风声再起。

日前,《金融时报》报道称,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穆泰康 (Muhtar Kent)近日当选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的主席。穆泰康可能会以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游说中国商务部,重拾收购汇源果汁的交易。

2008 年9月,可口可乐公司宣布以约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后被商务部以涉嫌垄断否决。

但可口可乐自收购失败后,一直将业务重点放在饮料品种 的扩张上,业界认为这一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暗含再次寻机重启中国并购之意。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外界第一次传言可口可乐重启并购汇源果汁。今年 4月份,华尔街日报称,可口可乐正与汇源果汁商讨,可能包括购入汇源所属资产的少数股权。

据了解,汇源果汁其他股东包括达能、富达国际,华 平基金等,其中达能持有22.98%。在退出光明乳业之后,达能也有意出售持有的汇源股份,这为可口可乐变相收购汇源提供了可能。

另外,汇 源实际上始终存有“卖意”。今年3月26日,闭关1年之久的朱新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说来有一点遗憾,(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本来是一个好买卖,但 煮熟了的一只胖鸭子被‘炒’掉了。”

对于是否有再次出售的打算,朱新礼强调,企业家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不断整合资源,创造交易机会,“汇源会 不断争取这个交易机会,资本时代的特征就是竞争与合作”。

汇源果汁常务副总裁赵金林在接收本报记者采访也表示,不排除会继续引进战略合作伙 伴,“适当的时候会考虑”。

不过,汇源果汁新闻发言人曲冰则对上述传言表示“没必要评论”。6月7日,本报致电曲冰,她反问道:“之前商务 部的决定是儿戏吗?”

可口可乐中国公关负责人赵彦红6月7日接受本报咨询时也对上述传言进行了直接否认:“没有这回事,都是猜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