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国原油进口、加工、产量齐跌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2/110119706.html


尽管国际油价持续数月在低位徘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

  【《财经网》专稿/记者 陈竹】尽管国际油价持续数月在低位徘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今年1月-2月中国原油产量、进口量、加工量均出现同比下跌,中国在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也明显放慢。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3月11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中国进口原油1173万吨,同比锐减15%,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今年1月-2月,中国共进口原油245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3%,为2005年以来最大跌幅。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857,香港交易所代码:00857,下称中石油)原副总裁贾承造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目前储油能力不高,原油库存已近极限,是未能趁低吸纳的主要原因。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绍德也在两会期间指出,中国容纳1亿桶原油的陆上储油设施均已满载。
同时,中国国内原油生产量和加工量也呈现明显的双降趋势,说明并非仅是储存问题,能源需求已有明显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原油产量1432万吨,同比下降4.6%;2月原油加工量达2580万吨,同比下降5.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年初,中国在油气上游领域的投资也明显放慢。1月-2月,中国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06亿元,同比下降13.8%。
上游投资得较少意味着油气开采速度的放慢,当国际油价接近甚至低于中国国有石油公司采油成本的时候,石油公司不得不选择减产。早在去年年末,中国海洋石 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就公开坦言,中海油的石油开采成本已经从以前的每桶8美元上升到20美元,加上税费,现在已经达到每桶40美元,高过 销售价格。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经下达减产目标,即除了大庆油田和长庆油田,其余油田产量计划均下调约20%。
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宗贻平在两会期间告诉《财经》记者,青海油田今年1月就开始限产,预计全年将限产40多万吨。宗贻平表示,今年中石油的现金流非常困难,年初制定的增加产能建设计划有可能调整。
尽管国际油价在40-50美元/桶低位徘徊已近数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的能源需求仍不见回暖。石油输出国组织2月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2009年原油需求量为816万桶/日,较2008年增幅仅2.25%,大大低于2008年4.9%的增幅。
而其他机构的预期则更为悲观。全球最大的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日前预计,2009年中国原油需求增长只有0.3%。国际能源署预测的增幅数字为0.7%。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由于“
经济状况不断演变”,对2009年中国石油需求的预测在未来几个月中还会“经常”调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1

大连新港原油污染损失谁埋单?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9404.html

7
月16日傍晚发生在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爆炸事件,已对当地的旅游、渔业等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一旦责任方界定,必然会面临巨额索赔。

不过,这场事故的责任方究竟是谁,还要等待事故调查组的结论。

由于原油污染涉及多个产业,事故责任方如何进行受损认定、采取何种赔偿方式以及具体的赔偿额,都还是未知数。这起事件是否会开创中国海洋污染赔偿的先河,也值得关注。

三大产业受影响

此前,《新京报》的报道称,大连新港油管爆炸后,初步估计有1500吨原油流入了海洋。中国海监船19日13时30分监视结果显示,受污染海域约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约为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约为52平方公里。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掌握的情况,泄漏的原油污染大连当地海域所影响的产业主要有三个。

首先是渔业。现在正处于禁渔期,尽管靠近原油泄漏地的新港码头产鱼不多,但分布在周边地区如瓦房店、庄河等处的渔民担心9月捕鱼季节到来后难打上鱼。大连海洋渔业局的一位人士表示,现在该局也在统计相关受损数字,“影响是一定有的。”

养殖业也将是受影响的行业。昨天,生产贝类产品的獐子岛(002069.SZ)董事会秘书王欣红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公司每天24小时有人瞭望海面,监控污染扩散的情况。“截至7月22日,还未发现污染进入广鹿岛。”广鹿岛是该公司距事故地最近的养殖区域,约50公里远。

受影响的行业还有旅游业。在大连的金石滩、泊石湾以及老虎滩等著名旅游景点,记者都看到了大片原油污染区。泊石湾最大一处的污染区大约有40平方米。

尽管已有千人在金石滩附近除污,但金石滩的相关负责人对本报估计,今年因为污染而带给旅游区的损失至少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1~7月,大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9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实现旅游总收入259.2亿元,同比增长22.3%。虽然目前尚没有大连海域受污染影响旅游业的确切数字,但单从金石滩海滨浴场80%的退团量来说,前景不容乐观。

受损认定有困难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科峰告诉本报,如果从赔偿角度看,渔业和养殖业有所不同,“渔业的渔民是否属于受害主体不好说。因为渔业是海洋中自然形成的。养殖业则是养殖户将某种海产品的幼苗放在固定区域去养殖,赔偿主体清晰。”

不过比较BP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污染赔偿,大连的渔民仍可能会得到补贴。据媒体报道,BP除了发给渔民每日1200美元清污补偿费外,还针对渔民的损失发放每日80到120美元的补贴。

而本报记者从渔民处了解到,参加油污清理的渔船每天可获得1000元的清污补贴。但中石油、大连市政府方面都未确认该数字。

上海市润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张伟称,在事故责任方确认后,旅游业经营者、渔民及养殖业主们可以向责任方要求赔偿,但一个难题在于,不少企业的收入每年都不固定,该向责任方索赔多少金额,不易定论。

张伟认为,受损方需先对损失情况做详细统计,再与企业商议补偿。“但要留意到一点,如果海洋生态平衡被打破,养殖业可能会遭遇到无法在某地进行长期养殖的尴尬。这将是责任方和受损方争议的焦点。”张伟说。

赔偿不应“一锤子买卖”

关于海上石油泄漏赔偿金额,我国目前还没有法律细则可循。

在沿海各地,也普遍存在着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难、处罚难、追究难等问题,这使海洋生态保护面临诸多困境。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我国海洋方面的法律法规,普遍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配套的实施细则,致使大量法律漏洞存在,从而无法真正地做到追责,使其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处于尴尬的状态。

王科峰表示,如果大连石油管道爆炸案确认了责任主体,那么最可能的做法肯定是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但依照相关规定,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也只能对责任方处以最高30万元的罚款。

即便是受损方可获得赔偿,由于损失认定的复杂性,一次性赔偿的做法存在缺陷。

BP原油泄漏给美国墨西哥湾造成灾难后,美国政府已将原先的原油泄漏赔偿责任限额从7500万美元提高到了无限责任。随后BP答应成立一只200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支付其对海洋生态以及各个相关行业的赔偿费用。但目前在我国,尚未有类似的基金出现。

张伟认为,尽管中美相关法律有所不同,但中国企业仍可尝试实施这种赔偿制度。他认为,这种制度可做成一种长期行为,比如石油、石化企业每年可拿出一笔钱放在基金中,以便应急。另外,该基金的成立也便于政府监管企业的污染赔偿行为是否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32

原油期貨的全球牌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17/100357874_all.html

  原油期貨已經被監管層確定為今年要主推的期貨新品種。

  「原油期貨將會以中質含硫原油為交易標的。這個品種,中國進口量最大,也與境外市場交易的品種有所區別。」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今年1月,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要抓緊建設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貨市場。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震表示,中國無論是從石油產量上看還是消費量上看都已經是大國,因此應該推出石油期貨,影響對世界的石油定價。

  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日前撰文指出,「在中國建立一個新的國際原油價格基準,既是對全球的原油期貨定價機制提供補充,更是對保護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經濟利益、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我們計劃建立的原油期貨市場不是一個單純面向境內的市場,我們希望建立一個能夠吸引全球生產者、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市場。」參與研究原油期貨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時機之辯

  中國作為石油出產和消費大國,推出原油期貨醞釀已久。

  上海石油交易所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過石油期貨交易,包括大慶原油、90號汽油、0號柴油、250號燃料油等。之後,原華南商品期貨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都曾推出過石油期貨合約,因期貨市場清理整頓和石油流通體制改革,石油期貨被叫停。

  無論從產業還是金融方面,再次推出原油期貨存在諸多障礙。對中國是否有足夠成熟的市場基礎和制度體系推出原油期貨這一問題,業界始終有不同看法。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戴家權對媒體表示,原油期貨推出有利於贏得國際商品定價權,但需滿足軟件和 硬件兩方面條件,第一,中國需開放金融體系,放鬆外匯管制,實現國內外資金跨境流動;第二,中國石油產量需有所提高,在全球市場佔據較大份額,但這兩個條 件目前都還不具備。這兩方面正是業內人士共同關注的焦點。

  此外,中國國內石油市場的完全壟斷經營也是推動原油期貨的障礙之一。

  據財新記者瞭解,目前中國具有原油進口權的只有五家公司:分別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公司和珠海振戎,這被稱為國營原油進口貿易商。

  此外,商務部每年還會批准一批企業從事原油、燃料油的進口業務,這些公司中有不少是民企,大多有地方煉油廠的背景。但是與五家國營貿易商相比,這部分的原油進口量相當小,且進口後還必須賣給中石油或中石化的煉廠。

  在原油進口權奇貨可居,以及國內油氣上游勘探生產資質被「三大油」牢牢把控的前提下,中國原油現貨市場自然也無從發展,競爭不足導致現貨價格都未市場化。

  與此同時,由於石油價格波動劇烈,境內大量石油上下游生產經營企業都在境外期貨市場從事石油期貨的套期保值業務。

  2001年,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公司、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貿易集團公司等七家企業經批準可在境外期貨市場從事套期保值業務,2003年又增加十家。但在持有頭寸時間、額度限制、外匯管理等方面均有嚴格管制。

  一位石油央企的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公司都有一幫人馬在做原油期貨的套期保值交易。以中化公司為例,有大約三四十人的團隊常年在紐約和倫敦做期貨業務。

  沒有境外套期保值牌照的大量石油消費商和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則通過種種渠道參與境外期貨交易,交易風險與管理風險巨大。

  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貨合約有四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質低硫原油即「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

  王震表示,日本、迪拜等地雖都已經推出過石油期貨,但對亞洲地區的石油定價並未產生很大影響。因為日本本身不出產石油;迪拜雖身處產油區,在石 油消費方面有所欠缺,這樣不全面的市場基礎導致二者均影響有限。而新加坡雖然有自己的煉油廠,但既不出產亦無消費,多數石油僅是在新加坡「過境」。

  由此,王震認為,具有成熟的現貨市場是石油期貨能成功的基礎。中國在國內雖然並未放開石油定價權,但既是產油大國,每年又有大量的石油消費,一旦推出石油期貨,與上述國家的市場影響不可同日而語。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石油期貨工作組組長禇玦海也表示,應積極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一旦迪拜、俄羅斯等地的石油市場完善,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建設成本將大大增加。

差別化定位

  選擇什麼品種作為交易標的,對於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與別人一樣的品種肯定不用考慮,這個品種需要差別化定位,這樣才有生存的潛力。」參與原油期貨的研究人士表示,「中質含硫原油就是目前考慮的基準油,因為中國進口量的52%都是中質原油。」

  原油按硫含量分類可分為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按比重分可分為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三類。

  目前國際油價的確定是以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合約和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合約價格為基準價格。兩大合約選擇的基準油不盡相同,但均為輕質低硫原油。美國WTI的「標準油」選定為西得克薩斯輕質低硫原油,比布倫特原油「輕」,硫含量也更低。

  布倫特原油期貨及現貨市場所構成的布倫特原油定價體系影響最大,是全球原油定價中最廣泛使用的合約,目前約70%的原油現貨交易定價參照的是布倫特標尺,世界上有三分之二地區石油市場原油價格與布倫特原油關聯,包括中國成品油價格參考機制。

  WTI原油的油品質很高,市場供給量相對較小,對交易所來說較好控制。

  馮躍威表示,因為要交易的每批原油品質不可能與WTI等標準合約下的品質完全一致,因此在進行原油實物交割、展期、入庫出庫,在熱值、粘度、雜質等方面出現差異時,每批油都要與標準油進行折算。

  洲際交易所集團ICE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黃傑夫表示,在基準油的選擇上,最重要是能夠精準反映中國石油的供應、進口來源和消費結構。ICE是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母公司。

  「目前中國的石油進口中,70%直接、間接都是採用了布倫特標竿。」黃傑夫說。

  2004年,上海開始燃料油期貨交易,經過一度活躍之後歸於沉寂。總體來說,投機者參與居多,而現貨商寥寥,具體表現為多數持倉盤均為短線投機盤。上期所目前的會員中,中石油、中石化下屬企業均參與不夠活躍。

  電子商務交易平台金銀島公司的資深專家張永凱介紹說,國內燃料油期貨選用的是「混調油」,但此油種在國內沒有多少市場份額,因此參與交易者出於套期保值需求的很少。

  2011年年初,監管層為整肅交易市場秩序,在燃料油期貨合約上推行「大合約」,提高單筆交易額度。這使得參與者需投入保證金比例大增,燃料油期貨交易也就此沉寂。

  張永凱表示,國內燃料油期貨的不少參與者是民企,不是真正的套期保值者,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投機者,這種「大合約」方式對資金要求提高,抑制了交易的活躍。

  「中質原油是一個與石油上下游企業密切相關的品種,能夠有效保證交易活躍。」接近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人士稱。

全球性戰略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建立原油期貨的目的並不是要設立一個「境內投資者的交易市場」,而是一個希望能吸引境外投資者、生產商、貿易商、消費者的市場,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定價機制。

  王震表示,石油期貨與股指期貨不同,股指期貨依託的A股市場中,國內證券機構是參與的主力,QFII等境外合格投資者額度較小。而原油期貨推出後,境外投資者能否活躍參與則舉足輕重。

  馮躍威認為,能否吸引境外投資者的挑戰性因素包括交易寬度、是否有足夠對手盤、總交易量等方面。

  首先,如果產品品種太少,合約太少,留給投資者無風險套利的機會少。美國WTI有1000多個相關衍生的期貨合約品種,市場深度廣度都很充分。

  其次,如果交易深度不夠的話,缺乏對手盤和交易量不夠,國際資金就不會來,也不是個國際市場。

  再次,在結算貨幣方面,若選人民幣,資本項下自由兌換還有藩籬,對形成國際競爭力確有挑戰。

  「換句話說,做不好就成了個內河遠洋艦隊。」馮躍威表示。

  王震認為,儘管目前國內只有五大企業有石油進出口權,但由於境外投資者有套期保值的需要,只要能充分滿足這種需要,依然可以吸引境外投資者活躍參與。

  推出原油期貨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吸引足夠多的投資者活躍參與,合約的設計、交割期限、持倉比例、油種選擇等細節都可能決定成敗。

  黃傑夫提出,要想使原油期貨的參與者足夠活躍,應有一個開放的原油、成品油現貨市場,且期貨市場以機構參與為主。

  目前洲際交易所的布倫特市場中的交易參與者構成,51%是石油產業鏈上的企業,25%是為這個產業鏈服務的一流金融企業,如花旗、高盛、巴克萊、JP摩根等,此外還有專業的流動性提供商和投機者。

  此外,合約的交割期限、持倉比例等限制均可能對合約的活躍度產生影響。如台灣曾推出石油期貨,但最初因限定持倉比例太低而並未獲得成功。

  黃傑夫表示,建立成熟的掉期交易市場,以及發展相應制度便於不同石油標竿間的跨市套利機制也非常重要。「不能把石油定價標竿孤立起來,而是要把這個標竿放到整個石油定價鏈條中。」

  金融領域的資本管制也需要在原油期貨推出過程中進行調整。

  由於原油期貨需要境外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如原油期貨使用人民幣計價,而中國不允許自由換匯,境外投資者在換匯、資金流轉、交割等方面都需要審批,參與交易的機構在面臨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同時,又必須面臨匯率波動的風險。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原油期貨的推出還需要解決眾多操作性問題。

  首先,是否允許境外投資者成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會員。按照《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規定,只有在中國企業可以成為期貨交易所會員,如果境外投資者希望成為交易所會員,需要修改有關條例。

  其次,還需要考慮是否允許境外會員參與交易所的分紅,這涉及對現行交易所會員制度的全面改革。

  「方向雖然很明確,但是從時間上看,不一定能在今年年內推出。」知情人士說。

  財新記者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00

中國海外原油權益產量激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295

前段時間獲批的中海油出價180億美元收購Nexen事件,使得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在中國海外原油權益產量激增的探討上。據IEA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在倫敦舉辦的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行業年度會議上對Financial Times說到,

」中國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境外原油生產國家」 ;「在去年,中國原油一個非常顯著的生產增長都來源於海外併購交易。」

據中國石油集團內部期刊報導,去年中國海外油氣權益產量首次突破9000萬噸,比上年增長了3%,併購金額也創歷史新高。國企成為全球石油公司中最大的海外油氣資產收購方。 據Dealogic數據顯示,自2009年起,中國國企諸如中海油和中石化一直積極對海外油氣富足的國家進行併購,活動足跡從美國到安哥拉。去年,併購(包含合資和直接購買)金額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達350億美元。

一些海外的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擔憂中國的這一舉動會影響到他們自己的能源需求。但是,來自IEA和其他的一些分析家則稱, 這些國營石油公司海外生產的原油並非運回本國消費,而是通過國際交易市場銷往海外。對此,中國石油高管們堅稱,這種做法是不可能的。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家,這種規模龐大的海外併購只是為了滿足本國的能源需求。

 

中國與委內瑞拉之間的石油貿易數據差異可見一斑。據卡耐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的Matt Ferchen講,從中國和委內瑞拉石油貿易數據來看,某些年份(比如2008年和2009年)中國官方的進口數據大幅低于于委內瑞拉發佈的對中國出口數據。

對此,Ferchen認為因為地理位置原因,委內瑞拉到中國的運輸線過長,這使得委內瑞拉生產的級油(heavy-grade oil)並不適合中國煉油廠的生產計劃安排。因此,IEA在諸多報告和期刊上都聲稱,中國大多數權益油實際上是在當地或國際市場上轉售了。

對於這種爭論,Birol先生評論道:

「中國的能源公司也在試圖在境外保護他們的生產」 他認為這一現象主要由「商業利益」引發的。

作為國企,中國政府對這些能源公司是有年度生產硬指標要求的。當中國國內最大的油氣資源近乎枯竭的時候,這些公司勢必轉往海外去實現這些生產目標
 
獲取關鍵技術也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另一個關鍵目標。尤其是與頁岩氣相關的各種技術對於目前中國來說極其需要。中國頁岩氣儲量豐富,2012年3月中國公佈發現可採資源潛力為25.1萬億立方米頁岩氣可供中國使用近200年。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目前中國政府在世界上面臨的能源政治風險,蘇丹是其中一個非常顯著的例子。中國在南蘇丹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尤其是在石油產業。但是自南北蘇丹分離後,暴力摩擦夾雜著綁架事件不斷出現並升級,這給作為目前南蘇丹最大的油田投資者的中國帶來極高的投資風險。

中國能源企業海外大手筆的併購,對中國國內消費者來說目前還沒有見到直接的效果。 國內消費者紛紛質疑油價太高。但據《2012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稱,按照國內調價機制,去年國內油價仍未調到位,未到位空間達10美元/桶,國內煉油企業仍虧損。其中,去年1-9月,中石油、中石化煉油業務分別虧損300億和155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84

美國原油產量超700萬桶/天 創20年新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553

美國能源部週三公佈數據顯示,2012年美國石油產量超過每天700萬桶,創20年新高。

據能源部數據,2012年美國國內原油產量較2011年日均增加81.2萬桶,為美國石油工業誕生以來的最快增速。去年11月和12月,日均石油產量都超過了700萬桶

2012年美國原油進口總量下降43.7萬桶/天至850萬桶/天,為15年來最低。

美國頁岩油的大幅上升主要歸功於頁岩油的大量開發,許多人預計,美國可能最終憑藉頁岩油實現能源獨立。

花旗在最近的報告中稱出,北美的石油產量「已經開始影響到全球石油價格和貿易模式,並將最終改變全球能源政治格局。」

美國石油產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北達科他州和德克薩斯州。這兩個中部州出產了大量的高質量、低含硫量石油,使得美國減少了大量的同類原油進口,數據顯示,從尼日利亞的進口量就下降了36.3萬桶/天。

由於許多美國煉油廠需要來自沙特的重質、高含硫量原油,美國從沙特的石油進口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17.1萬桶/天。

美國大量輕質原油的出產壓低了油價,增加了煉油廠的利潤。內陸俄克拉荷馬州的庫辛交付的原油每桶僅92.76美元。而4月份ICE布倫特原油基準價也下跌了84美分至111.87美元。

這也促使人們呼籲美國重新審視禁止原油出口到加拿大以外國家的政策。巴黎國際能源機構的負責人警告說,除非美國放寬政策,否則這輪原油繁榮終將破滅。

FT,前白宮能源官員Robert McNally也表示:「不斷上漲的石油產量會讓我們去討論,是否放寬美國嚴格的石油出口限制。」

由於部分煉油廠關閉和國際油價高企,美國本土石油產量的上升並沒有能降低國內零售燃料油價格,2012年美國汽油均價為每加侖3.62美元,為史上最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21

原油、貴金屬跟跌 廠商都笑了


2013-04-22  TCW  
 

 

金價狂瀉,引發原油、白銀、銅等商品價格也跟著受累。但其實,它們價格下跌的原因不盡相同,看似一片慘狀的背後,卻潛藏著產業獲利機會。

上述項目,在美國紐約或是英國倫敦期貨交易所中,都被歸為「商品類」,但金價狂跌,起因於美元走強;至於原油與其他金屬價格下跌,卻與全球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有關。因此,它們所產生的骨牌效應,也應分別看待。

油價一週跌四%第二季還要下探八十五美元

Marex Spectron Group全球市場分析主管沃爾夫說,油價下跌「證實中國經濟有放緩的現象」,他預期布蘭特油價在第二季每桶將下跌至八十五美元,距離目前還有一五.六%的空間。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公布,原油庫存增加,及國際能源總署(IEA)宣布下調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展望,都透露出原油需求不若預期。儘管最近一週油價下跌近四%,還未真正反映實際現況。

原油還正處於另一個尷尬局面,就是頁岩氣興起,正來勢洶洶的準備取代原油需求。美國加速開採頁岩氣,增強能源競爭力與減少仰賴天然氣進口,也為原油製造新的競爭對手。頁岩氣開採出來的數量越多,原油價格還會持續走低。

商品價格下跌固然讓許多投資人套牢,但從消費者與下游製造業的角度來看,剛好相反。

「想加油的民眾可以再等一下,從下週起,油價每公升下跌六角」,電視新聞不斷播報著油價下跌的好康消息。大多數民眾開心荷包又可省下不少。

開心的不只是擁有汽車、機車的民眾,台塑總經理林健男也很開心。以原油做為生產原料的台塑,美國廠已經開始使用頁岩氣做為燃料。「成本降低超過一半,」林健男說,台塑美國廠的獲利也因此改善了許多。

除了台塑外,以原油做為燃料或生產成本的塑膠業、化工業、鋼鐵業,甚至是航空、運輸業者,都會因為油價便宜、成本下降,可以有更好的獲利表現。

銀價短期難現榮景炒作空間少,回歸工業需求

而最近價格下跌速度足以和金價媲美的白銀,之前《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頻頻為其低價喊冤,還曾經在二○一一年時提醒投資人,可以考慮投資白銀,會獲得比投資黃金更大的報酬。只是白銀的命運跟黃金一樣,在失掉部分避險功能時,很難逃過跌價的宿命。

宋鴻兵日前對黃金與白銀投資者提出三個忠告,一是不要寄望美元短期出現崩潰;二是不要寄望金、銀不會再被打壓;三是不要寄望於短線炒作暴富。言下之意,說明短期內銀價榮景不再,也少了炒作的空間,未來將恢復到實際的工業需求。

下游製造業成本降新興市場基金也間接受惠

撇開避險功能,白銀與銅、鈀金一樣,都屬於工業與飾品業的原料,少了他們,自動化設備、焊接材料、印刷電路板、銅板,甚至小到門鎖、耳環、戒指等,都做不出來。

台灣不是最近價格大跌商品的生產國,全數仰賴進口,才得以加工製成成品外銷。過去幾年,金價、油價、銅價高漲,讓下游業者的生產成本節節提高,苦不堪言。如今原料價格下跌,對以製造業為主的台灣而言,倒是件好事。

商品下跌,對產業的意義是,獲利結構將出現改變,由過去的「上肥下瘦」翻轉成為「下肥上瘦」。

「銅價下跌,成本壓力會減輕很多,」國內最大的銅箔基板生產廠,聯茂董事長蔡茂禎說。銅占該公司生產成本高達五成,要提高獲利,除了靠技術與管理外,銅的採購成本更是決定獲利的關鍵。

除了下游製造業成本大降,新興市場基金也間接受惠。

資金如海裡的浪潮一般,在快速從商品中退潮時,也正在往其他具有投資價值的商品跑。過去也飽受原物料價格高漲之苦的新興市場,如今也拜成本下跌之賜,股市與基金也會有較佳的表現。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王文宏說,目前新興市場股市相對已開發國家股市折價幅度高達二○%,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布局新興市場股市與基金。

【延伸閱讀】原料價格跌不停,下游產業賺到——近3個月4大商品價格漲跌幅

項目:原油(布蘭特)近1個月漲跌幅(%):-8.37近3個月漲跌幅(%):-8.21下跌理由: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及國際原油庫存增加受惠產業:塑膠、化工、鋼鐵業、航運業等

項目:白銀近1個月漲跌幅(%):-19.03近3個月漲跌幅(%):-25.91下跌理由:白銀與黃金走勢同步,避險功能降低受惠產業:飾品業、工業

項目:銅近1個月漲跌幅(%):-7.3近3個月漲跌幅(%):-10.02下跌理由:中國需求用量減少受惠產業:印刷電路板業、銅板業等

項目:鈀金近1個月漲跌幅(%):-14.01近3個月漲跌幅(%):-6.5下跌理由:電子業景氣上升速度,不如預期受惠產業:被動元件

資料來源:鉅亨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53

頁岩革命使輕質原油風光不再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472

大宗商品高級分析師John Kemp在路透發表的文章裡表示,頁岩油的產量激增和現代煉油廠的能力大幅提高,令市場上輕質原油的價值日漸衰落,或者至少不像從前那樣珍貴了。

鑑於美國頁岩油的繁榮和亞洲煉油廠日漸增長的需求,顛覆了現貨市場的傳統供求關係; 因此期貨市場上,輕質低硫原油相比重質高硫原油,未來溢價將會變得更少。記者和分析師從前都將輕質原油看作是「高質量的」,而重油是「低質」的;而且輕質原油比重油更加稀缺和寶貴。

這種簡單的定義不再成立。市場的邊際供給來自北美頁岩油,並且是輕質低硫原油,而煉油廠的邊際需求主要來自新型的大型亞洲煉油廠。這些煉油廠配備有裂化設備、焦化設備以及脫硫設備,需求是重質高硫的原油。於是造成供求日益不匹配。

輕質原油之前的溢價是由如下特定因素導致的:1.對汽油而非柴油的強勁需求;2.煉油廠的提煉能力有限,不足以處理較重的分子;3.脫硫技術有限;4.輕質低硫原油供給相對有限,重質含硫的原油供給充足。

現在所有這些因素都已發生大幅轉變。改變傳統的不同等級原油之間定價關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這意味著輕質原油市場——它決定著世界原油價格基準,供過於求的情況將會日趨明顯。

Kemp的同事Robert Campbell基於此寫了另一篇文章,對輕質原油油未來的高庫存表示關注。他解釋道,這代表著對休斯頓煉油廠消化能力的日趨擔心。休斯頓的煉油廠將會很快遇到如何吸收所有頁岩油產量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該地區的煉油廠的原油主要通過減少進口外國輕質原油和把國內輕質原油和進口重油混合,來應對這一情況。但這種解決方法可以一直持續嗎?在目前的價格下,這些煉油廠以這種方式處理輕質原油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知道極限在哪,但如果一旦到達極限,原油生產者為了能全部出售輕質原油,就會選擇降價,這將會引發原油價格下跌。現在休斯頓的輸油管道輸送能力有限,以及最近總出口石油量的禁令,這些輕質原油必須找地方提煉。

美國的頁岩油繁榮,也是尼日利亞這樣的生產輕質原油的國家,無法找到足夠的買家。

在任何情況下,這樣的數據都應該引起注意。Kemp指出,美國進口的輕質原油進口量在過去12個月已經跌了一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13

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出口歐洲創10年最低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887

金融時報消息稱,俄羅斯石油運往歐洲已經暴跌至10年來最低點,迫使整個歐洲大陸煉油廠付出更高價格獲得石油。

資料顯示,7月俄羅斯每天輸往歐洲的原油僅有210萬桶。這是由於俄羅斯國內快速增長的煉油行業以及莫斯科方面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導致。金融時報評論稱,其結果導致歐洲煉油廠面臨更高的成本。

俄羅斯向亞洲的石油出口增長迅猛。中俄兩國6月簽署的總額為2700億美元的巨額石油訂單,促使其有望超越安哥拉成為中國第二大石油進口國。

Energy Aspects諮詢公司的Amrita Sen 認為,

」從俄羅斯角度來看,會看重在亞洲的市場。因為亞洲需求明顯上升。同樣,這也造成從北海輸往歐洲的原油減少。「

雖然俄羅斯能源企業偏好向歐洲出口柴油之類的成品油,但目前仍然有出口限制。自2005年一季度以來,俄羅斯煉油廠日加工石油超過500萬桶。

分析師稱,在最近幾個月,因為俄羅斯石油公司在收購TNK-BP後取消了一下國內的供應合同,許多俄羅斯規模較小的能源公司已經開始爭奪有限的原油供應。

歐洲煉油廠在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後又面臨俄羅斯中等重質原油供應吃緊問題。這對於歐洲煉油公司,諸如希臘石油,西班牙的Repsol以及葡萄牙的Galp來說無疑是巨大打擊。上述公司近年來已經完成設備升級,主要用來加工俄羅斯烏拉爾原油。

分析師稱,東歐的一些煉油廠,包括芬蘭的Neste,波蘭的PKN Oelwn以及匈牙利的MOL因為其原油主要來源於俄羅斯,可能影響尤為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34

伊拉克計劃提高原油日產量至361萬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395

WSJ消息稱,據伊拉克一位高級官員本週三表示,伊拉克計劃從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年初從其位於南部的3塊重要原油產地提高原油日產量36萬桶.這將使得伊拉克原油日產總量達到361萬桶.

伊拉克石油部門週三發佈的聲明表示,目前伊拉克原油日產量為325萬桶,去年同期為290萬桶/天,預計最遲明年年初將達到日產361萬桶.

伊拉克石油部門負責人Abdul Mahdy al-Ameedi告訴記者稱,

"如果一切計劃順利的話,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伊拉克巨型油田West Qurna-2將可以日產原油15萬桶.而Majnoon 油田則可能在今年9月份或10月初開始日產原油至17.5萬桶.除此之外,在8月底或9月初起伊拉克還將從Garraf 油田產油3萬至3.5萬桶/天."

據悉,伊拉克其他油田,諸如由埃克森美孚,意大利埃尼以及中石油在伊拉克運營的Rumaila, West Qurna-1, Zubair 和 Halfaya油田也將開始增產原油.其中,擁有170億桶原油蘊藏的Rumaila油田目前已經實現日產原油140萬桶,該油田為伊拉克最大的產油區,預期今年將提高產量至145萬桶/天.;West Qurna-1油田目前產量約在49.5萬桶/天,預期今年將提高至53萬桶/天;Zubair 當前的產量約在30萬桶/天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90

盜竊和破壞導致尼日利亞原油產量跌至四年新低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414

作為非洲第一、世界第十大石油生產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一,尼日利亞的輕質原油生產,對全球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有極強的影響。但連續發生的盜竊和破壞導致尼日利亞遭受四年以來最嚴重的石油生產中斷。

當前猖獗的原油盜竊,輸油管道的人為破壞以及開採公司遇到的技術問題等因素造成了尼日利亞今夏原油日產量跌至不到190萬桶,為自2009年中旬以來的最低水平。分析師認為任何進一步的下跌都將促使安哥拉替代尼日利亞成為大陸最大的原油生產商。

Ecobank的能源分析師Rolake Akinkugbe表示,

「尼日利亞目前的情況很不妙,今夏原油日產量曾一度跌至20年來的最低150萬桶;尼日利亞原油輸出已經連續幾個月低於200萬桶/天了,這反映了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亞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尼日利亞原油生產的麻煩不僅推動了全球原油價格達5個月新高至每桶111美元,還嚴重損害了該國的財政前景。作為非洲第二大經濟體,石油和天然氣收入佔據尼日利亞財政收入的80%

尼日利亞2013年的原油銷售預算在250萬桶/天,結合目前處於高位的油價,是可以為尼日利亞政府的雨天基金注入大量資金。但截止至7月,尼日利亞政府用於救急的雨天基金則從去年12月的90億美元減少至51億美元。

渣打銀行非洲地區研究部門主管Razia Khan評論稱,

「尼日利亞政治的腐敗和貪污一直是一個重大問題。特別是2015年初將舉行新一輪的尼日利亞大選,現在這些政客已經開始使用資金來為自己助選了。目前尼日利亞仍然有一個舒適的經常賬戶盈餘,但其原油收入部分是在下降。對於投資者來說,除非我們看到原油收入轉虧為盈,才能安心。」

當前尼日利亞面臨的問題可以用「內憂外困」來形容。從內部來講,石油盜竊已經成為一個日趨成熟的「產業鏈」。在尼日利亞有眾多非法煉油廠,犯罪分子將盜竊來的原油送到這裡精煉加工。這些破敗不堪的小煉油廠非常落後,對附近土地和水源造成了嚴重污染,破壞了附近的生態環境。據尼日利亞官方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石油盜竊活動已導致該國2013年第一季度平均每月損失約12億美元。

日益猖獗的非法盜油活動還導致產油區輸油管道及其他基礎設施大量受損,而輸油管道一旦遭到破壞,往往會發生意想不到的爆炸、火災和石油污染,給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IEA在今年7月發佈的報告中指出,由於盜油活動猖獗,尼日利亞一年要損失近60億美元,包括殼牌、埃克森美孚在內的許多石油公司的輸油管道遭到破壞。這些公司不得不暫時關閉其在尼日利亞的多條輸油管線,重新維護和保養,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此外,作為全球輕質原油重要產地,尼日利亞長期以來最大的國際客戶是美國。但隨著美國頁岩油的發展,對輕質原油的進口呈現快速下降趨勢。今年2月,美國從尼日利亞進口原油下降至19.4萬桶/天,為18年以來的最低。這迫使尼日利亞尋找新的買家。同時尼日利亞政府貪污腐敗嚴重,以及對原油盜竊監管打擊不力等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外國石油公司開始在非洲其他地區進行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