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稅貸加上靈活按揭之運作方案(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7966

先生收入不穩定,先假定收入為每月80k,讀者自己就43k吧。先計借貸力為$(80000+43000)/10000*50%*2.59=16mil
君傲灣尚欠(5.4-2.05)=3.35mil,Metro Town尚欠(4.2*50%-0.58)=1.52mil,此計算又設定讀者已知出租物業之加按吐現上限為估價之50%。如讀者看不懂上述方法,可多問及再多看其他homebloggerhk文章。

 

所以現已用借貸力為3.35+1.52mil=4.87mil,只估全數借貸力的1/4多些少,確為穩健。另外兩間樓之欠款與樓價比率低至62%或以下,即樓市大跌40%亦沒負資產問題。歸納有上方特徵之人仕不須再沽出樓房作套現。套現所得金錢相信讀者亦沒很大把握將其爭取高回報。惟有一點要留意是,將軍澳有不少屋范在過往幾年都跑輸中原城市指數,區內供應太多絕對構成影響。但考慮到小朋友之成長,及讀者「仲有子彈」在未來於別區置業,所以不用急於將現時兩件貨送走。

 

由於還款能力(即借貸力)是高的,可放手將兩間樓宇盡按,只要按出金錢不放在股票或其餘波動大之物,就當及後樓價跌下來亦不用太擔心,讀者是有錢可補回差價予銀行的。另外想請少講的私人貸款,如讀者是薪高糧準之輩不妨考慮借下稅貸,都是年息2%之下,有銀行會建議客人將手上按揭轉會靈活按揭計劃,借4.0mil可予2.0mil的高息活期存款額度,活期息高至該按揭所收的年息率,在現行新造按揭下亦即2.2-2.4%左右。然後再用糧單借出稅貸,借出金額為月薪2-10倍,那樣有人可用約1.7%年息套出40-50萬現金放在靈活戶口,收息達2.4%,學下人賺息差。當然除非你借到百幾萬,否則賺的錢不多。惟留意自年頭開始有些人用此角度希望一次過同客做兩次生意,特此一提。如講清楚當中無額外收費,是可以實行的。讀者當然唔關呢個方案事,不過趁此機會為市面上不同的財務技巧作說法,希望大家知多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09

「中國的股神」王亞偉北大演講:一個公司的本質就是它的價值觀加上執行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430.html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能和北大的年輕校友們一起探討投資的一些理論。我對投資理論研究一直就很有興趣。95年進入這個行業,從操盤手到基金經理到出來自己做,感觸和體會還是很多的。

投資是項很辛苦和很寂寞的工作。投資體系龐大而且複雜,就像一座很大的森林,我們要耗用一生去研究它,會發現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東西。很多年以來我都這麼做,持續思考,但一直沒有做系統性的總結。今天我也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全面的反思一下投資的一些重大領域的理論框架。

(文字省略部分)

三.公司經營分析

(一)公司本質:價值觀和執行力

我認為,一個公司就是它的價值觀加上執行力。價值觀,我的理解有三點:第一點是它的願景,它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公司,第二點它如何定義和員工的關係,第三點它如何定義的和客戶的關係。這些就是價值觀的全部。

講個例子,萬科,我很熟悉的公司。它的願景是做一個純住宅的公司,至少在08 年之前是這樣,後來做了一點調整,也做一點商業地產。而且它想成為一個令人尊重的公司,它整體的住宅設計、質量,尤其是物業管理都做得很好。

它如何對待員工呢?它每年都會請蓋洛普做一個員工滿意度調查,一直都很高。它有非常尊重員工的文化,希望和員工一起共同成長,經常做培訓,並給員工不錯的的待遇。和客戶的關係呢?我買過萬科的房子,我覺得萬科的物業管理在行業裡是遙遙領先的。它的服務理念,它對住戶的承諾真是非同凡響。所以它不但有價值觀,而且它是真正這樣去做的。雖然我幾年前就把它的股票賣掉了,但我仍然認為它有機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問一個普通人,他的人生哲學是什麼,他不清楚,甚至認為這是自尋煩惱。只有最優秀的人,他會認真思考總結,他有一套完整清晰的為人處事的哲學,他就是這樣做的。公司亦然。

執行力包括:一是員工賞罰晉陞機制,二是質量管理,三是客戶關係管理,四是研發和創新機制。

(二)選股標準

1 .護城河

我評估公司是否優秀和強大的指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巴菲特常說的護城河,它的深度到底有多深。除此之外,我認為無須第二個指標去評判。沒有比這更核心的東西了。護城河一般源於專利技術、服務質量或者產品質量。Intel,它的護城河是技術專利,萬科星巴克這些公司,它的護城河是它的服務和質量。形成很深的護城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研究公司,看它的報表,只是研究的一小部分。感受它的價值觀,評估它的護城河的深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個公司「軟」的東西,比「硬」的東西更重要。企業經營非常複雜,而且變化很快,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公司基本上是無法預測的。從長期看,護城河很深的公司,總是不斷會給人帶來驚喜;護城河很淺的公司,就會不斷給人帶來壞消息。你選擇一家公司,它有一個好的團隊,有很深的護城河,就行了,剩下的事情,你去預測它,其實是浪費你的時間,但你可以去跟蹤它,觀察它。

2.三點標準

第一:善待客戶。對於消費類公司,我們一定要注重客戶對它的產品有多滿意,投訴機制是否順暢。這點非常非常重要。只有客戶滿意度很高的公司,才值得我們研究。如果客戶對這家公司的產品不滿意,那多好的財務數據都是沒有用的。

第二:善待員工。一些非常優秀的公司,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都是很高的。他們會為身為公司的一員為榮。像萬科,畢業生如果能去萬科—–地產界的黃埔軍校,他覺得挺驕傲的。在互聯網業,如果能到騰訊或者到百度,這個員工也覺得挺自豪的,能去這個公司很不容易啊,證明自己很優秀,他也願意為這個公司有所付出。我經常問他們員工工資收入水平,晉陞是否主要是內部產生,每年是否有一定的淘汰,工作是否有成就感。要瞭解這些,就必須和公司的各個階層,包括高中低層都有接觸。要瞭解員工的士氣,最好的辦法是問最前線的員工,看他們是否滿意,鬥志是否高昂,如果他們對公司諸多指責,那麼就要小心一點。我們要深入公司,和各級員工建立一些私人的關係。

第三:產品創新。在超市,看一看公司有沒有經常推出新產品,賣得好不好。如果你是招行的股東,經常去他們的網點,看看他們的服務好不好;如果你是騰訊的股東,你可以下載他們的軟件,看看有沒有些很酷的新功能,和別的公司的產品性能上對比一下。要親自體會。商業競爭實在太激烈了,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是利潤持續增長的保證。

最好的消費類公司的產品,不僅僅是一種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我們有幸能遇到這類公司,就可以做為長期投資目標。巴菲特當年投資的《華盛頓郵報》,美國中產階級就讀這份報紙,覺得是一種身份象徵。你看鳳姐,她讀的是《故事會》《知音》這些,說明她品味很高,知識淵博,這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你在星巴克一坐,你會覺得自己是個小資了。騰訊的產品,當然由於最近和360 斗,名聲不太好,你看很多年輕人,生活在QQ 上,聊QQ、玩QQ遊戲、QQ 空間、QQ 秀、聽QQ 音樂,偷瓜偷菜等等,當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你就發現它的黏性特別強。

如果一家公司它的產品有這種特質,往往有機會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如果它的產品甚至能達到某種壟斷的程度,那就更好了。再舉騰訊這個例子,這次名氣受損得厲害。但是雖然你覺得不好吧,但最後大家還是要用它。壟斷就是這麼好的一件事情。雖然你不滿意,但是又不能找到可以替代的東西,只要就用它了。企業總會有些行差踏錯的時候,不好的時候,壟斷性的產品,就能始終維繫和客戶的關係,有巨大的抵抗風險的能力,在碰到順境的時候,它會比任何對手都要增長迅猛。所以碰到壟斷型的企業,市場會給很高的溢價。像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這樣的企業,基本是這兩大寡頭壟斷了中國的某個細分市場,具有很強的提價能力、議價能力。對投資而言,壟斷是比較好的事情,是重要的戰略投資標的。

(三)公司的生命週期

我把一個公司的生命週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平台期和衰落期。長期投資於不同週期的公司,獲得的回報是完全不一樣的。從一開始投資的時候,就要建立一個框架,它到底處於什麼的一個階段。我最喜歡投資的公司,是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它已經脫離了初創期的危險,公司業績開始大幅成長,那麼我們有機會獲得豐厚的利潤。處於平台期的公司,是不值得長期投資的,最多只有一些階段性的交易機會。

整個成長期,我把它再細分成高速成長期、穩健成長期和緩慢成長期,接著進入平台期。我先給大家介紹這個概念,到後面談到公司估值時再和大家詳細討論,這關係到股票買點和賣點的問題。

那麼我們怎樣判斷公司處於成長期的什麼階段呢?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大致可從四個方面判斷:首先,要看市場容量,有時候要看細分市場的容量,韋爾奇有個「數一數二」的策略,是指在細分市場裡數一數二;第二,看核心產品的市場份額,如果份額已經很高了,那就意味著成長起來就比較困難了,如果比較低,業績增長的潛力就大些;第三,要看公司新產品儲備;第四,要看它的併購策略,尤其對科技公司。

(四)巴菲特的遺憾

巴菲特常有談論選擇公司的標準,他非常強調護城河,很少談論公司處於什麼成長週期,甚至誤導了不少中國投資者。實際上,從98 年開始,他的股票投資做得非常一般,真正成功的投資只有中石油和比亞迪,但相對他管理的資金規模,金額都不大。在98 年之前,他有過非常成功的投資,例如吉利剃鬚刀、可口可樂、蓋可保險、喜詩糖果、運通信用卡、富國銀行,無一例外全都是消費類公司,而且都處於比較高速增長的階段,股價都漲得很好。98年之後,也許他公司規模太大了,或者他年紀太大了,以至於他很難體驗一些新的產品,對消費產品的的敏銳性就不夠了,所以就難以重演當年的神話了。現在他投資了很多能源、公共事業類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成長能力當然不會很好。因此,我們學習巴菲特選股,是指學習他在98 年以前的選股,而不是現在。一個公司,哪怕它的護城河再深,它的管理團隊再優秀,當它過了成長期,進入平台期,從長期來看,它給你的回報往往是不理想的。萬科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公司,我非常欣賞,但是可能最好的成長期已經過了,可能就不見得是很好的投資品種了。

 四.公司估值

(一)買點和賣點

巴菲特反覆強調「安全邊際」,好公司在較高折扣時買入,才有安全邊際,才有好的收益。如何給公司估值呢?他提出了一個現金流折現的模型,這個模型理論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它要求預測公司未來五至十年的增長速度並計算其未來現金流,然後根據一個合理的折現率,計算出今天公司值多少錢。例如現在公司每股值10 塊錢,當跌到5 塊錢的時候就買進它;未來當升到20 塊錢的時候,就賣掉。可見,這個模型不但是個估值體系,而且還是個操作模型。

但是我發現,根據這個模型去估值、去操作,非常困難。

首先。因為我們很難預測公司未來五年或十年的增長速度,折現率多少比較合適,也很難判斷,因為折現率理論上和利率相關,利率理論上和通脹率相關,要判斷通脹率談何容易。由於要計算的時間很長,增長速度或者折現率稍稍作些調整,計算出來的估值會出現巨大的差異。研究買點和賣點,哪個價格值得買進,哪個價格可以賣出,比研究公司值多少錢更有意義,操作性更強,也許更符合股市波動性的特點。

那是不是我們就根本不要管什麼主流估值模型了?不是,這些模型的假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要瞭解市場的共識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才能利用它來發財。我之所以說,所有的估值都不靠譜,是因為我瞭解市場上基本上所有的模型,這些模型都有些什麼重大的缺陷。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判斷買點和賣點。

 (二)市場中的主流估值方法

1. 成長性估值

第一種是成長性估值,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低速成長公司估值,另一類是高速成長公司估值。給低速成長公司估值,有個模型叫做所謂的「戴維斯雙殺」。你以比較低的市盈率買入一些低速成長的公司,舉個例子,比如說以10 倍的市盈率買入一個公司,它每年的成長也不高,10%吧,持續3 年之後,市場認為它的增長比較穩定,因此給它的合理PE 從10 倍提到了13 倍。你的回報是1.1*1.1*1.1*1.3,掙了超過70%的錢。這個模型可靠嗎?見仁見智,我很懷疑。對於一些比較穩定的公用事業類公司,由於產能擴張引起低速增長,可能有些道理。瞭解一下吧。

對於比較高速成長的公司,情況會比較複雜,現實中它的波動性會非常強,價格容易大起大落,談所謂估值基本沒有意義,我們要討論的是以下幾個問題:

(1)賣點

我介紹過,一個處於成長期的公司,成長期又可以分為高速成長期、穩健成長期和緩慢成長期,然後進入平台期。我認真研究過,在高速成長期的後期,或者是穩健成長期的中後期,市場會給公司一個很高的估值,PE 會很高。在高速成長期的 末期,市場往往會極度不理性地給它一個不可思議的PE。

我們看01 年的時候,網絡股泡沫就是這樣吹起來的,有些網絡公司之前可能以每年400~500%的速度在增長,市場就認為這種速度可以長期持續,一個沒有任何贏利的公司也可以賣出一個天價,這當然是一個好的賣點。高速成長期之後,到了穩健成長期,在它的中後段,市場給他的PE 會稍稍回落,但仍然能維持一個比較高的估值水平,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賣點。一旦進入緩慢成長期,價格往往會大幅下跌,它的PE 水平就會大幅下滑。

另外,漲不動的時候,也是一個賣點。怎麼解釋這個問題?我們經常會琢磨,公司經營情況如何,這個公司的目標價是多少。如果有一天,發現它漲不動了,各種好消息都出來了,它還是不漲。那它現在是什麼價格,那它就值什麼價。不要和市場過不去。這個道理聽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2)買點

好公司碰到不好的時候,是最佳的買入機會。或者是由於股市大跌,或者是行業遇上低潮,或者是公司碰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導致價格大跌,那都是很好的買入機會。

巴菲特說過熊市是投資者的好朋友。每次碰到股市大跌的時候,都是好的買點,所以我們應該很Hi 才對.,而不應該愁眉苦臉。當年他買運通,那時公司剛發生了色拉油醜聞,股票跌得一塌糊塗,但巴菲特認為這一事件並不影響公司長遠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加碼買進。當年買萬科也是,05 年上半年,公司發展得很好,但行業受到宏觀調控,市場如驚弓之鳥,一路暴瀉,股價跌到你不敢相信為止。這種機會,太難得了。

另外,跌不動的時機,就是買入的時機。舉個例子,08 年10 月份的時候,金融風暴,跌得非常厲害,港股從32000點一路往下狂跌,當時的PE 是25 倍多,到底能跌到哪呢?是20000 點嗎?18000 嗎?不是,跌到10600 點,PE 是6.3倍,令人難以置信。騰訊當時從70 多塊跌到40 塊,還曾經下探到過35 塊。跌到40 元的時候,按當年的業績算,PE 在23倍左右,仍然是香港,甚至全世界最昂貴的股票之一,還能跌嗎?為什麼就不能跌到20 塊錢,10 塊錢?如果跌到10 塊錢,就是6 倍多的PE,和市場差不多。實際上,跌不動了,就是一個最好的買點。說來容易,做起來也很難。需要冷靜分析公司業務,更需要勇氣。

(3)和宏觀面的相關性

有些公司的業績和宏觀面是強相關,有些是弱相關,還有些比較中性。對強相關的公司,我們在判斷買賣點的時候要有定力,要耐心等待週期的頂部區域或者底部區域。對弱相關的公司,我們更多的是瞭解公司本身基本面的情況,而不必太關心宏觀面。這有很多的教訓,比如說一些消費類的公司,其實和宏觀經濟的走勢相關度並不太高,很多人等啊等啊,總想在宏觀面最差的時候才動手買入,這會錯過很多機會。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要建立一個框架,判斷公司和宏觀面是何種相關。

(4)對巴菲特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巴菲特買股票後就是「長線持有,一直不賣出」。巴菲特也曾經講過:「如果不想持有公司10 年,就不要持有10 分鐘」,事實真是如此嗎?巴菲特從60 年代開始至2008 年,有數據可查的,他一共投資了200 多只公司,持有超過3 年的,只有22 只。可見,護城河的深度是需要經常作評估的。一旦公司的經營有問題,就要走人。或者認為未來增長空間有限,也要出貨。巴菲特在07 年賺了五六倍賣出中石油就是一個好的案例。

2.重組估值

重組估值,不是我的研究對象。但我覺得大家可能有興趣。我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李XX的《展望』99 股市:誰是重組大黑馬?》。他是我以前的一個同事,99 年寫了這篇文章。他有嚴謹的思路,經過認真分析,篩選出20 多只公司,事實情況是,他推薦的這20 多只重組公司基本上都是後來一兩年的超級大黑馬。直到現在,我都認為這是非常精彩、非常有深度的一篇文章,我們可以學習他的選股思路。後來他自己做私募了,做得很好,收穫頗豐。所以我覺得,一個人的財富,和他的的深度直接相關。

3.相對估值

還有相對估值,其實也並不是我研究的重點。剛好有一個朋友做了分析師,有時候向我請教,我就幫忙總結了一下。相信在座很多人,可能經常捕捉熱點進行操作,可能也會感興趣。所謂的相對估值,它的特點是不在乎公司的好壞,而是在乎公司是否在中短期能夠上漲。它現在是券商和基金主流的估值方法,講究的是資產配置、板塊輪動、博弈。當然他們也做基本面分析,但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核心是敏感性分析,對經營指標、行業政策、經濟指標(利率等)、資金喜好等,進行一些敏感性分析。我在此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大家開拓一下思路。

(1)總結一個行業裡幾類公司的盈利模式,各種模式之間的優缺點,核心的幾個經營指標是什麼。對一個具體公司,什麼經營數據的變化,可能對他的經營產生重大的影響。比如說連鎖店的商業和百貨類的商業,最重要的營運指標是不一樣的。地產公司,它的地儲備和土地成本,對業績的影響很重大,對股價影響也很敏感。對網遊類的公司,ARPU 值、平均同時在線人數這些指標,就很敏感。當這些營運指標出現比較大的變化的時候,就需要你非常認真去關注了,可能會引起股票價格的比較大的波動。

(2)行業政策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比如行業標準、出口退稅、稅收政策的變動,對公司影響是怎麼樣的,哪些公司會受益,哪些公司不太好,提前要做好功課。

(3)宏觀經濟指標,例如利率上調對公司的影響。簡單而言,對負債率高的公司影響就比較大一些,對輕資產低負債的公司影響就會小一些。

(4 )資金偏好的敏感性。講幾個例子。一是市值,小市值的公司比較容易受到資金的喜愛。在中國,中小板、創業板的估值比一般A 股公司的高一些,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市值小嘛,我認為這是合理的事情,但也不能過高;二是機構持倉的比重,如果機構持倉某隻股票比例已經很高了,那麼股價再漲就難了,如果持倉比例比較低,才容易跑出黑馬;三是在行情反彈的時候,行業內估值相對比較低的公司,比較容易受到資金青睞;四是有代表性的新公司的IPO,其定價會影響已上市的同類公司,等等。

(5)一些公司經營情況很糟糕,股價很低,這種公司往往是敏感度很高的公司。它經營方面稍稍有改善,就可能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同進也存在一些重組、收購和資產注入的可能性,容易成為黑馬。

(6)高度關注公司的增發和回購。

(7)關注管理層激勵。公司業績是很容易受到操控的。我們要認真研究管理層激勵的具體條款。它可能會對公司的未來業績有所指引。

(文字省略部分)

 六.投資的境界

和做人一樣,投資也是有不同境界的。巴菲特的境界很高,高山仰止,我們應該有信心見賢思齊。

有一天我看《莊子》裡的《庖丁解牛》,豁然開朗,覺得我們做投資能達到的境界,原來和庖丁沒有分別。《庖丁解牛》故事很精彩。文惠君要找庖丁講講他是如何解牛的,為什麼水平如此之高,聽完之後,文惠君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庖丁說,宰牛之初,「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下刀時,「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我的理解是,任何事物都有脈絡可尋,對每一個重要節點,都要認真把握,掌握其規律。例如投資,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宏觀面、波動性、公司經營、估值體系這些節點都很重要,我們要全盤考慮,發現規律。普通屠夫宰牛,一個月就要換刀,好的屠夫宰牛,一年就要換刀,因為他們總是猛割猛砍,當然刀很容易就折了。庖丁不一樣了,十九年了,一把刀沒換過。

他說,「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他對骨頭關節這些地方,不是一輪猛砍,而是用非常薄的刀,遊走於「有間」(空隙)之中,自然遊刃有餘。

我的理解是,投資是件很寂寞的工作,很多時候是自己對自己心靈的拷問,會遇到很多困難,股價的漲跌,也會對我們的心靈產生很大的壓力和影響。我們要力爭發現一些重大的趨勢,包括宏觀面的、或者公司經營層面的,在困難堆積如山的茫茫前程中尋找一條坦途,儘可能迴避一些非常痛苦的選擇。垃圾堆裡找黃金,非常困難;大勢很不好,有些聰明人橫刀立馬,火中取栗搏反彈,很不容易;巴菲特一位很有智慧的好朋沃爾夫曾教育巴菲特:「沃倫,如果你在一個黃金堆裡找一根黃金做的針,那麼找這根針就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可是看一看周圍,到處都是拿著放大鏡去尋找這根針的聰明人。簡而言之,我們要去掙一些容易掙的錢,不要去掙一些很難掙的錢。容易掙的錢呢,容易掙很多倍。很難掙的錢呢,即使我們很努力,付出非常多,但還是很難掙錢。

庖丁解牛畢,「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這種感覺太好了,有志於投資的各位,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達至庖丁的境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36

去杠桿進行時 牛市的杠桿是如何加上來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248

2015年6月23日和24日,滬指連續兩天經歷V形反轉震蕩走高,再次逼近4700點。 (東方IC/圖)

在“杠桿牛市”的刺激下,每周數以百萬計的新股民沖入股市。短短一年之內,A股市值從不足25萬億迅速增長至70萬億元,僅增加的份額就超過日本股市總市值。

這輪看似瘋狂的“杠桿牛市”背後,演繹的是社會融資模式轉軌、證券市場結構轉型和產業形態更替等多重市場與制度的“轉型邏輯”。近期監管者針對加杠桿手段的嚴查,不僅拉開了牛市“去杠桿”的序幕,更關乎股市和經濟的長久繁榮。

“最黑暗的一周”

股指的狂飆,最終在融資杠桿難以支撐時,引發了雪崩式的暴跌。

“中國A股是目前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股票市場,但它與世界其他地區股市的走勢毫無關聯。”英國《金融時報》編輯約翰·奧瑟茲的這句話,顯示出了過去幾個月內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困惑。

這種困惑被巴黎銀行的分析師理查德·伊利更為直接地表達了出來:在他看來,過去數月內中國A股的暴漲,“沒有任何明顯的技術、金融或宏觀創新推動”,就是一場由融資杠桿所推動的“投機性泡沫”。

不過,很快A股便遭遇金融危機以來最黑暗一周。

6月19日,上證綜指重挫6.42%,創業板指數下跌5.41%,兩市近千只個股跌停。從6月15日到6月19日,上證綜指累計跌幅達13.32%,創下自2008年6月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

下跌以多米諾骨牌式的反應上演:先是機構主動降杠桿,隨後前期大漲的個股開始暴跌,導致高比例配資賬戶開始爆倉,配資平臺為自保開始強制平倉,使得更多的股票暴跌,最後甚至連非配資賬戶也開始拋售股票。

5000點附近,驚恐情緒一觸即發,人們似乎剛剛想起過去半年中研究人士對A股“基本面背離”的紅燈警示:從去年7月到今年5月,反映實體經濟景氣度的匯豐PMI從51.7%下降到了49.2%,表明經濟增長動能明顯減弱。但同期,上證綜指卻上漲了1倍有余,走出了2007年以來的最大一波牛市。

但牛市背後,市場融資余額增加了1.7萬億元,按融資交易量的比例推算,市場中增加的炒股資金總量增長了10萬億元以上。

錢從哪來?除了融資融券這樣的“正規軍”之外,不計其數的股票配資平臺、P2P公司、擔保和小貸企業甚至某些地下錢莊,均加入了證券融資的行列,並以空前的效率將A股市場中的融資杠桿推到極致。

“證監會管得了市場內的兩融規模,但場外配資誰都管不了。”一位從事股指期貨操作的機構投資者代表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實際上這種去杠桿式的市場暴跌,在今年年初的股指期貨市場中已經出現過一次“預演”:

在1月16日證監會公布兩融處罰名單後,1月19日滬指迎來了高達7.7%的單日跌幅。“當天就有四千多億期指爆倉,收市後券商甚至不敢讓融資客戶離開。”該人士表示,幸而此後的市場回調才令券商們“緩過一口氣”。

當“去杠桿”成為此輪牛市中一系列暴跌背後的“主題詞”時,A股市場高達數萬億元的融資杠桿是如何形成的,自然變成了理解此輪“杠桿式牛市”的關鍵線索。

從“制度紅利”到“杠桿融資”

新股發行機制改革所形成的“制度紅利”,催生了以“打新配資”為核心的“無風險收益”模式,並迅速演化成不同風險級別的“杠桿融資”市場。

“當2014年7月指數開始上漲時,我們都以為這只是一波結構型牛市。”有著多年私募基金投資經歷的愛股說首席執行官鄒峻向南方周末記者說,當時半年報顯示的企業盈利提升以及部分行業的高增長態勢,增加了投資者信心。

3個月之後,隨著滬港通效應的消失和企業三季報盈利下降的警示,這波“結構性牛市”行情似乎走到了盡頭,“到了2300點左右,市場已經覺得不太妙了。”他回憶。

實體經濟雖然疲弱,但央行連續降息和降準之後,數萬億銀行信貸資本選擇了A股市場這個“最佳避風港”,演化為投資者對於新行情的心理期待。

不過,一位機構投資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許多人只看到了股指與經濟基本面背離的“泡沫因素”,卻忽略了還有一塊從未在A股市場中出現過的“無風險收益”——2014年6月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所帶來的“制度紅利”。

2014年6月,為了抑制前期股票發行中暴露的“三高”(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率)現象,證監會以空前強硬的方式對承銷商自主配售、老股轉讓和超募發行加以行政管制。政策目標,是將此前IPO發行中由發行方和承銷商獨享的巨額“溢價紅利”轉變成由二級市場投資者所分享的“新股蛋糕”。

這一分享機制的轉變,使得前期因投資者信心崩潰而一度陷入停滯的新股發行,重新變成了市場引擎。

據國泰君安在新股發行機制改革一年後的研究報告顯示,在發行機制改革後,新股和次新股的上漲幅度,超過了被市場認為已經高估的創業板指數,成為拉動此輪牛市上升的“牛骨”。

在新股發行規模有限和發行價格被管制的情況下,新股上市後價格上漲幾乎是確定無疑的現象。這使得“打新股”變成了某種安全性極高的“無風險收益”模式,銀行理財及信托等機構則針對A股市場中的打新收益開發出了從傘形信托到場外配資等一系列杠桿融資模式。

急劇膨脹的杠桿融資規模為牛市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建倉行情”

大規模私募基金的創設與進場,不但帶來了更專業的“杠桿融資”組合,而且正在悄然重塑著A股市場內的“機構估值”模式。

不過,真正點燃此輪“杠桿牛市”導火索的,是市場內部的結構性變化。

2014年5月之後,私募基金監管規則從審批制到備案制“開閘”,令私募基金規模的“井噴”成為了此輪牛市中另一個值得關註的現象:過去三個月內,中國就成立了超過4000只私募基金,截止到5月底已經完成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超過12000家,管理著超過一萬億元的資產規模。

這些雄心勃勃的私募基金管理者們,多年在公募基金或券商機構任職,市場經驗豐富。更重要的是,這些依靠絕對收益賺取業績回報的私募基金們,迅速打破了A股市場中“公募+散戶”的市場格局。

一位私募基金研究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他認為過去半年A股市場的暴漲,除了宏觀經濟壓力帶來的資金流入外,大規模的私募機構“建倉行情”也在其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因為沒有前期負擔,所以私募們可以大規模配置自己看好的新興行業。”該人士認為,私募機構們在新興行業的大規模配置,以及對所投資個股的深入研究,正在重新塑造整個A股市場的“機構估值”模式。

隨著私募機構的大規模“入場”,A股市場中的“杠桿融資”模式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為私募基金提供杠桿融資的銀行系結構化私募產品,逐漸成為銀行理財資金在“打新配股”和“券商兩融”之外,最大的投資方向。

與缺乏投資經驗的散戶們賭博式的“融資買股”不同的是,經驗豐富的私募機構們在使用杠桿時,常常與自身的投資策略與倉位管理相配合,形成更具效率的市場工具組合。

在此輪暴跌期間的媒體調查顯示,許多私募機構在股市大跌前便降低了融資杠桿和持倉比例,並利用此輪暴跌反複進行波段操作降低持股成本。

“許多人只看到創業板指數的平均市盈率被高估,但卻沒有註意到許多私募機構在反複的波段操作中,正在迅速降低各自的持倉成本。”一位私募基金管理者說,對於他所看好的股票而言,此時股市暴跌恰恰意味著難得的低成本建倉機會。

證監會主席肖鋼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對此輪牛市行情的判斷,“改革牛”或“杠桿牛”兩個觀點都有道理,而他自己更贊同“改革牛”的觀點。

“‘杠桿牛’的行情也許走完了,”一位私募投資基金經理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但“改革牛”的邏輯才剛剛開始:因為此輪A股牛市“超常規增長”背後的動力,並非僅來自貨幣寬松帶來的流動性過剩,更來自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所急需的“融資模式轉軌”。

去杠桿進行時

後面也許還有大魚,也可能會是一條大鯊魚,總之不是新股民和加杠桿炒股的散戶的菜了。

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再度上演“深V”形的“過山車行情”:上午11點連續跌破4400點、4300點兩大關口,最低跌至4264.77點,其後再度震蕩回升,最終以2.19%的漲幅收盤。

在收市後幾分鐘,招銀國際(香港)投資董事鄭磊便在其微博中寫道:“A股近2個月的走勢是在給新股民和加杠桿的散戶上股市風險教育課,真是苦口婆心,建議新股民逢高(反彈)退場,加杠桿的散戶請想辦法盡快去杠桿。這一波走入魚尾階段,後面也許還有大魚,也可能會是一條大鯊魚,總之不是新股民和加杠桿炒股的散戶的菜了……”

在市場研究人士們不斷發出風險警示的同時,監管層也加緊了對市場制度和結構的調整:上周五證監會以空前嚴厲的態度,重申對場外配資等非法證券活動的打擊與清理措施。

開市後首個交易日內部分場外配資系統被強制平倉引發的市場大跌,顯示出場外配資的市場規模和影響都遠超此前的市場預期。

與此同時,監管層逐漸放松兩融規模限制,將此前嚴格限制的券商兩融金額提高到其凈資本的4倍,並考慮將原來不超過6個月的兩融期限,大幅延長至不超過18個月。這意味著監管當局在嚴堵場外配資泛濫的同時,力求將合理的杠桿融資需求引入更加規範和穩健的渠道之中。

針對“杠桿牛市”所暴露出的融資規模巨大而融券做空工具“發育不良”,監管機構也開始著手拆除從政策管制到交易費用等一系列融資市場內的“市場籬笆”,力求將前期單邊上漲的杠桿牛市改造成更具多空對沖功能的“均衡市場”。

事實上,市場主體的變化,對監管者帶來了挑戰。因為簡單的“行政調控式”監管思路已經難以應對市場變化,只能通過市場制度的完善和市場結構的平衡,讓市場自己的博弈來熨平各種波動。

短短一年時間內,A股市場規模從不足25萬億迅速增長至70萬億元,僅增加的份額就超過日本股市總市值。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一輪“杠桿牛市”體現出了A股市場在急劇增長過程中,市場結構與制度轉型沖突所帶來的“成長的煩惱”。

在調整市場結構的同時,股市暴漲期間所呈現出的題材炒作、聯手做莊等市場操縱現象,也在市場輿論的質疑與爭議中,成為重拳整治的對象。

曾經在上市後8個月內飆漲27倍的“神創莊股”京天利於6月19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6月23日停牌半日後複牌即遭跌停。

而在牛市頂部大規模“出逃”的產業資本,也開始面臨多方質疑:據Wind資訊和匯豐等市場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內上市公司內部人士通過拋售股票凈套現4600億元,每月平均凈拋售800億元股票,遠超2013和2014年100億元的月均拋售額。

6月17日,曾經以揭發“藍田股份”財務造假而知名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尖銳地指出上市公司樂視網在2014年營業利潤不足5000萬元的情況下,公司實際控制人賈躍亭卻在三天內減持套現近25億元的做法“錢來得太容易”,並提出監管層應對相關利益方的減持套現制定出更嚴格的監管規則。

而此前關於賈躍亭聲稱將通過減持套現百億“供上市公司無償使用”的說法,已經引來了市場各方的激烈爭論——在有著諸多市場操縱“前科”的A股市場中,此輪牛市是否會變成上市公司控制者們的新一輪“造富遊戲”,再度成為市場各方關註的焦點。

內部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A股市場,正在艱難的去杠桿過程中尋找著平衡。

滬指連續跌破4600、4500點整數關口,創七年以來最大單周跌幅。 (東方IC/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96

手環大多被吐槽雞肋、黏性差,如果加上支付功能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7/151557.shtml

在智能硬件遍地開花的今天,手環早已不是什麽稀罕物件,但和交通支付聯系起來的手環卻不常見。作為一款能刷地鐵、刷公交的刷刷手環,僅168元的親民價格卻在京東短時間創造了160多萬的眾籌量,這還只是在目前只開通了少量城市的條件下達到的。戴在手上,隨手刷卡,又酷又方便,一般手環的全部功能還不落下,痛點抓得非常之準,黏性絕不會差。試想,刷刷手環照著目前的進度在全國各大城市迅速橫向鋪開,再在支付方式上做更多縱向的整合,這片市場將不可估量,而這背後所衍生的長尾效應也勢必為現有的體制帶來顛覆性的改造。公共交通一直以來自成體系的封閉環,是時候變一變了。

本期i代言《創始人說》邀請北京鳳凰雲科技CEO陳康弘來聊聊刷刷手環背後的故事。有無幹貨,由你來評。

手環大多被吐槽雞肋、黏性差,如果加上支付功能呢?

一個神奇想法的誕生

到今天為止,我在支付領域已經做了十年了。最早我是在摩托羅拉,專門做手機支付。支付與各種工具的結合一直都在演變。最早的時候是貼在SIM卡,叫做貼膜卡。可是時間一長,這個東西就非常容易斷。所以我們就想著把這個支付做成一個手機配件,比如手機套。錢包的里的卡片都可以整合到蘋果的手機套里面。對於安卓手機,我們制作了別的一些配件來解決支付問題。之後呢,我們發現用戶多帶一個配件也嫌麻煩。用戶出門本來就需要隨身攜帶上鑰匙、錢包等,還要加上一個配件,用的時候找來找去的,其實也不方便。於是,我們開始設想把支付整合到穿戴里面。反正一直都在身上,付錢的時候不用翻錢包翻卡,就更方便了。

交易型的電子穿戴應該是在2013年整個起來的。但做什麽樣的穿戴,使用什麽樣的支付場景就需要考慮了。

在穿戴中,最能支持方便支付的就是手環了。戴在手上,支付的時候把手一伸,整個交易就完成了,非常酷。所以,我們的硬件工具的出發點就定在手環上了。

而支付呢,是需要搭配特定場景的,微信支付可以發紅包,支持滴滴打車,支付寶有阿里電商。可百度做支付就一直起不來,為什麽,場景不夠強大。當然百度現在也一直在發力糯米團購,打車拼車等,但時機已經過後了。

縱觀整個支付體系,還有哪些是沒有打通的盲點呢?這就是公共出行領域。這個領域因為一直由政府把控,一般的支付插不進來。如果能打通這個領域,再結合方便的支付手段,一定是件很牛的事情。

找到了結合點,就得看可行性了。

首先一個,大家現在都用公交卡,這個東西薄薄一張,是很容易忘帶的,而且容易丟。支付的時候也需要從包里掏出來,支付完成再放回去,很是麻煩。而走過路過,手一伸就刷上了,那簡直是太方便了。這個市場一定是有存在的。

再一個,每天使用公共交通的人不計其數,光北京每天就有一千萬人出行,這是一個大基數外加高頻的使用,市場是非常有想象力的。

第三個,我之前一直在支付領域深耕,中間跟公共交通系統的支付部門進行過深入的合作。在我們的技術支持下,他們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因此對我們的技術高度認可。相互之間,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這對於進一步打通這個系統有較好的鋪墊。

基於這三個可行性,我們就開始研發這個“刷刷手環”。當時正好是《嘻唰唰》這首歌最火的時候,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把它跟一般的手環區別開,強調這個手環“刷一刷”的應用場景。

與各種坑進行死磕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真正開始做才發現真的是一件太難太難的事情了。

手環大多被吐槽雞肋、黏性差,如果加上支付功能呢?

外觀設計再我們看來是非常重視的一部分,這一塊也的確耗費了很長時間。中國的手環,總體看起來都比較醜,像小米手環,除了功能外沒有人是因為外觀佩戴的。國外的shine的設計就很漂亮,整個一金屬時鐘的設計,這也是我們最初靈感的來源,做成圓形。另外,設計成圓形還有功能上的原因,圓形的感應效果,天線的使用面積較方形來看,都是最大的。

戴在手上的東西,所有人都喜歡是亮晶晶的而不是黑乎乎的,當時就找到寶石披花這個工藝。為了讓整個圓盤看起來具有光澤,需要在材質上添加銀粉。但銀粉屬於金屬,會影響到感應器,不放又出不來這個效果。

這樣又引申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怎麽找到取代材料做感應。這個在硬件制作中特別麻煩。你又不知道哪個材料做感應可以不受影響,只能一遍遍地試驗,每一次都要重新開模。大概做了四五十個模才測到了最好的效果,找到了合適的材料。

數據的整合也相當麻煩。一般的手環主要記錄的是運動和健康類數據,而我們做的刷刷手環既有運動數據,還有金融數據。這兩個數據放在一起,稍不註意就容易出錯。曾經一度數據出現了重大錯誤,數據完全是亂碼。將兩種數據整合到一起,真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沈澱,因為它不是將公交卡做成異形卡丟進去,而是從底層從深度做整合,好在這個問題已經被我們解決了。

做這個事情找人也是個難點。你要找到既懂安全支付,又懂硬件的人,是非常費勁的。一般的都是要麽懂支付,要麽懂硬件。

再一個,手環做出來可以,但離商用還有好長的距離。因為這個是要解決民生問題的,不能出一點錯誤。當時經過了6個月的測試,將近10萬個設備全都試過了,都能感應上,這是很難的。

打響營銷戰

京東眾籌算是我們第二次了,成績蠻不錯的。這也是源於一直以來的積累吧。

其實真正考驗營銷實力是在第一次。那次的反響非常好,影響也非常廣。第一次我們是全球第一個敢跟全中國用戶對賭的公司,只要你達到我們的標準,一天走一萬一千步,連續21天,我將購買手環的費用全部退還給用戶。那時候80%的人做到了,我們真的把錢退還給了他。那個時候所有的媒體瘋狂地報道這件事。我們其實把眾籌所有的錢當做廣告費用回饋給消費者。那時候在新浪微博上面將近6000多萬的點擊,在百度上有將近一億多的用戶,我們覺得蠻值的。那時候是在打一個品牌,在玩一個互聯網營銷事件,沒花多少錢,卻上了新浪微博科技板塊第一名,所有的穿戴都不曾在新浪微博科技板塊上拿過第一名。拿第一的基本上都是手機類的,穿戴類根本不可能。可我們在那個時候突破了。

這一次推出新版,我們是在做一個線上運動會。8月份會辦兩場線上的運動會,用戶拿著手環走會做排名,從第一名到一百名都有獎金,最高的可以拿到5000多塊錢的獎金,兩場比賽配合下來的話我們送一臺車子。這是一種玩法,讓用戶不是買一個產品,而是參與到軟件上面的一些刷刷任務的遊戲,讓用戶可以玩起來。走路賺錢也是讓用戶玩起來的一種玩法。

北京每天有一千多萬的人在公交地鐵里面走,以前從來沒有一個電子產品去關心這些地鐵族,所以我們針對這些人群設計,不僅為他們提供便捷的解決方式,還為他們提供關懷,並將關懷融入到日常的回饋中,增強整個產品的粘性。

接下來,我們還會迅速開通更多的城市,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中國的地鐵公交出行都變得很方便很酷。

版權聲明:本文為i代言原創,版權歸i代言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962

兩個最懂安卓的高手 加上hTC天才設計師 Robin手機越用越聰明 這三人玩啥把戲?


2015-09-07  TWM

三位「最懂Android」的科技人,打造智慧型手機Robin,他們用軟體解決使用者的痛處,並賦予手機學習能力,自己偵測使用者需求,並主動解決難題,不讓消費者使用模式受到任何影響。

撰文•何佩珊

當最熟悉Android(安卓︶的兩個人,與Android經典智慧型手機設計者結合在一起,將會為這個陷入低潮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神祕的新創公司Nextbit?,已引起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

Nextbit之所以能引起市場廣泛注目,在於當中的三位靈魂人物,分別是曾領導谷歌(Google)全球Android業務與策略夥伴開發團隊的湯姆. 摩斯(Tom Moss)、同樣來自谷歌的Android前資深工程師麥可.陳(Mike Chan),以及宏達電前設計與使用者體驗資深副總經理、有hTC One之父稱號的史考特.克羅(Scott Croyle)。

軟體公司 搶進硬體淘金

這三位「最懂Android」的科技人,現在正以新的身分吸引世界目光。在新公司裡,湯姆是執行長、麥可是技術長,史考特則是產品總監。九月一日,這組堪 稱「Android陣營復仇者聯盟」的團隊,正式發表了他們試圖搶救Android手機的新作品,一款被他們稱為「越用越聰明」的智慧型手機 ──Robin。

在產品正式發表前,湯姆與史考特接受《今周刊》專訪,第一手揭露他們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大計。

事實上,在湯姆與麥可二○一三年成立Nextbit時,這還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軟體公司。但在隔年,他們一口氣拿到一千八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八八億元)的創投資金,並找上剛從宏達電離職的史考特,首度透露出進軍硬體市場的意圖。

在多數人眼裡,這個發展方向真是再詭異不過了。大家都知道,智慧型手機早已是血流成河的殺戮戰場,在諾基亞、摩托羅拉一個接一個的產業巨頭倒地,黑莓機、 宏達電、Sony Mobile等紅極一時的手機業者也已搖搖欲墜的當下,一家成立還不到三年,員工數不超過三十人的軟體公司,竟然膽敢對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出戰帖?

但史考特卻不作如此想,「我一點都不意外。」湯姆與麥可的造訪,對他來說彷彿是一個等待已久的機會,「他們對於『使用者體驗』的可能性有無窮想像,一直都 有很大膽的願景。」同樣地,「我也一直尋求在行動裝置上,可以有真正大膽創新的機會。」史考特認為,「Nextbit是不受傳統束縛的公司。」和過去在宏 達電的經驗相比,Nextbit少了妥協,腳步也更快。

但是軟體產業的商業模式畢竟與硬體大不相同,跨足硬體意味著在得到收入之前,就必須先為供應鏈管理、庫存備料,以及通路行銷等等,付出高額成本。而且回顧 過往歷史,軟體巨人如微軟、網路巨擘如亞馬遜、谷歌等等,統統都想從軟體跨界,推出自家的智慧型手機;但發展至今,除了微軟不斷縮減手機部門,亞馬遜最近 也傳出要裁減智慧型手機Fire Phone部門的消息。

這些挑戰湯姆很清楚,「我和OEM廠有多年合作經驗,史考特在宏達電也有七年的時間,我們非常清楚要推出一支智慧型手機到市場上要付出多少代價。」但他毫不懷疑Nextbit可以成功在市場上立足。

照片太多? 幫你找儲存空間「我們是流著軟體血液的硬體公司。」湯姆如此描繪Nextbit自我設定的立足關鍵。在策略上,他們從軟體起步,用軟體解決消費者使用手機 的痛點。整合本身擅長的雲端和作業系統,再加上機器學習功能,於是Robin成為具有學習能力,也就是湯姆口中「用越久就會越聰明」的智慧型手機。

舉例來說,消費者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是儲存空間不足。平均可能九到十二個月,就會遇到「要把App刪掉,還是要刪除照片?」的困境。

湯姆略帶自豪地解釋Robin如何解決使用者的困擾,「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Robin可以自動判斷哪些App使用的頻率最少。」當空間不足時,就會把 這個App主動存到雲端。或者更確切地說,「當你需要時,App和照片都會在那裡;但當你不需要它們時,也不會占用你的空間。」消費者的使用行為不需要改 變,也不會受到影響。

除了軟體上的特色,對於硬體規格他們也絲毫不妥協,並找來鴻海作為代工夥伴。而且別忘了,他們還有史考特。

史考特一手打造的hTC One曾經是市場寵兒。但他說:「產業會犯下的錯誤之一,就是回頭看。」所以他放下過去的成功,目標要再帶起一波新潮流。「我不是在做一款比hTC One更好的手機, Robin就是Robin。」他說。

群眾募資平台 成銷售通路初期,全球最大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將會成為他們的銷售通路。這是對他們成本最低,也是與消費者互動最快、成長最快的管道。「沒 有沉重的負擔會拖慢我們的腳步,讓我們能夠真正專注在產品上。」毫無疑問,湯姆、麥可和史考特都是Android領域裡的一時之選,而且在他們的團隊裡, 同時還有來自Dropbox、蘋果、亞馬遜等精英相助。對於引領Android的未來,湯姆顯然有十足的自信,而答案,也很快就會揭曉。

Nextbit

成立時間:2013年

執行長 :湯姆.摩斯

(Tom Moss)

A輪募資金額:1800萬美元重要股東:Google Venture、Accel Partners 主要業務:雲端軟體服務、

智慧型手機

員工數 :20~30人智慧型手機 Robin處理器高通Snapdragon 808 儲存空間 本機32G+雲端100G

記憶體 3GB

螢 幕 5.2吋 1080p IPS 鏡 頭 1300萬畫素

前鏡頭 500萬畫素

其 他 指紋辨識功能、NFC功能特 色 整合Android作業系統、雲端與機器學習,標榜使用越久越聰明399美元(Kickstarter前1000名贊助者售 價 優惠價299美元,其餘Kickstarter 贊助者優惠價349美元)通 路 初期Kickstarter,2016年第一季進入

一般通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8

高登日報為本人文章加上插圖

http://www.hkgolden.com/articles/article.aspx?id=7940&catid=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21

騰訊送來3.5億美金,若再加上微信的白領,能撕掉快手“low”的標簽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4/162105.shtml

騰訊送來3.5億美金,若再加上微信的白領,能撕掉快手“low”的標簽嗎?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騰訊送來3.5億美金,若再加上微信的白領,能撕掉快手“low”的標簽嗎?

外界對快手的印象,一直遊走在兩個極端之上。

本文由娛樂資本論(微信ID:yulezibenlun)授權i黑馬發布。

3月23日,快手宣布完成3.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消息迅速鋪天蓋地侵占朋友圈,快手享受了諸如餓了麽、滴滴般的關註,這似乎已經約定俗成為獨角獸公司的儀式感待遇。

z

外界對快手的印象,一直遊走在兩個極端之上。

一頭是低調、克制,類似於微信簡單極致的產品調性,背後卻掌控著龐大的數據、流量:全球4億用戶,日活躍用戶超5000萬,日上傳視頻超過500萬。

另一頭則是低俗、low的標簽,倒映出“魔幻鄉村”的鏡像:自虐、炒作、偽慈善、獵奇、暴力,與主流世界格格不入。

一褒一貶,構築不了快手的全部,卻足以成為快手發展的加速器與障礙。

前者亮眼的數字,堆積起快手與資本交涉的籌碼,將華人文化、紅杉、DCM中國等大牌基金收支囊中的同時,還前後傍上了百度、騰訊。

快手不再低調,也無法再低調。它開始跨越固有的用戶群體,頻頻進入主流人群的視野範圍內。他們或以快手為談資,來襯托自己高高在上的鄙視鏈頂端的位置;亦或暗地通過快手滿足躁動不安的窺探欲。

不過,快手卻註定無法俘獲這群人。與他們身份相悖的標簽,使得城市精英們望而卻步。反過來,該群體的逃離進一步加劇了快手身上承負的偏見。

野蠻生長後的快手,面臨著盈利的商業問題,而這少不了城市群體的支撐。另外,在三五線用戶飽和後,引入一二線用戶也會是快手攻克天花板的救命稻草。

如何剔除“low ”,成了快手不得不解的命題。

從不為人知,到低俗、low 爭議不斷

對於快手創始人兼CEO宿華而言,他有著屬於程序員的“理想國”。折射到快手這款產品上,可以描述為簡潔的頁面,極好的用戶體驗等。締造者宿華賦予其中“不給用戶貼標簽”“普通人而非網紅、明星記錄和分享生活的平臺”的設定,為散落在主流互聯網邊緣外的人們敞開了大門。

zz

快手創始人兼CEO宿華

就這樣,快手開始流轉於小鎮、鄉村之間,記錄下被忽略、卻真實存在的非主流群體的樂趣、審美與精神世界。幾年時間,它都處於一種相對封閉的生態叢林中,不為主流部落聞知。

快手的氣質,其實跟創始人程一笑有著莫大的關系。快手源自於一款“GIF快手”的軟件,GIF快手軟件的創始人程一笑出來創業要做GIF版本的美圖秀秀,公司註冊在昌平,辦公地點在天通苑,全都是北京的城鄉結合部。目前各種直播軟件上最火的主播以及最多的在線觀看群眾都是以東北人為主,作為東北人的程一笑相當接地氣。

雖然宿華成為了快手的主要操盤手,但是程一笑帶給快手接地氣的氣質一直沒有改變過,甚至宿華也沒有想改變,他甚至最討厭的就是改變。

作為一個工程師,宿華一直推崇計算機算法,快手的邏輯跟今日頭條的邏輯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快手上的紅人真正是靠網友熱捧出來的,這一點也讓快手的用戶極其信服。

一篇《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擊碎了“理想國”的寧靜。

人們驚嘆於,一款幾乎從未聽過的軟件,竟然坐擁幾億用戶,正如羅振宇所說,““當我們津津樂道BAT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軟件火了,大家突然發現原來中國第四大流量的應用是快手。當我們在讀書明理、知人論世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有一個平臺已經這麽大了。”

zzz

但更令人錯愕的是文章里提及的生吃豬大腸、鞭炮炸襠的另類眾生相,在攪動社會某一圈層的同時,一下子將快手推至所有目之可及的地方,人人皆知。品牌曝光本是好事,但在輿論的裹挾下,快手很快被定以low、低俗、惡心等含義。

而這些標簽,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作為快手的代名詞組成外界對它以及用戶形象的認知。

當務之急:甩掉“低俗”的標簽

快手落戶在中關村清華科技園的一棟高檔寫字樓,創始人宿華就畢業於這棟樓背後的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畢業之後,他曾經在谷歌、百度這些頂級的世界互聯網公司擔任工程師。而在這棟寫字樓里,他又帶領一幫全國頂級的工程師創造了快手這一軟件。而這一軟件被眾多精英人士所知曉,卻是跟底層農村扯上了關系,甚至成為了快手的標簽。

這些劇烈的反差都讓快手這家公司變得形象割裂,而宿華也似乎也想將快手的形象統一起來,所以如何甩掉大家對於快手“low”的印象,成為宿華在接受采訪時不遺余力要做的事情。

zzzz

在宿華所接受的媒體采訪里,一直有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如上面提到的很多人對快手的第一印象。

每每及此,宿華的回答都不露聲色,“因為我們做個性化推薦,所以任何人看到的內容其實都反映的是他的偏好和行為。這個偏好肯定有高有低,這個我覺得是正常的。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這樣的事兒,快手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是真實世界的投影、記錄者。”

在《人物》雜誌《快手折疊:殘酷中國背後的Big Bug》的專訪中,宿華認為《殘酷底層物語》對快手的用戶形象造成了影響。他不喜歡「low」這個詞與普通老百姓聯系在一起。而每次與新認識的朋友談及快手時,他總是不遺余力為之辯護。

但固有印象一旦成型,往往意味著“難以撼動”,盡管現在快手的首頁並非那般魔幻。

娛樂資本論在采訪某位明星投資人時,問及對方是否嘗試過喊麥,以及如果有類似快手的項目出現是否會投資時,他立刻劃明了立場,認為有正向社會貢獻的才具有實用價值,”價值投資比價格投資更重要,沒有自己道德觀念價值觀以及審美,公司是不會長久的。”

同樣備受標簽化印象折磨的很容易想到陌陌,被稱為“約x神器”,據說當時站在紐交所敲鐘的唐巖最大的心願就是摘掉“約x神器”的帽子,即使現在直播業務已經成為它的盈利糧倉,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在提及陌陌時,依然會留下意味深長的壞笑。

快手當然也意識到了外界印象對品牌帶來的傷害與後患,所以,宿也開始一改往日沈默、低調的行為,跳出狹窄的程序員範圍,見媒體、參加論壇,身體力行為快手正名。

zzzzz

快手紅人

除此之外,他在團隊建設也開始下功夫,首先他邀請了曾光明作為快手的合夥人,曾光明的履歷則主要是傳統媒體,他了解媒體的喜好以及傳播的套路。

另外,一直缺失的公關團隊也迅速建成,他們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重新建立快手的品牌,甩掉“low”這個標簽。這支團隊在外不斷在PUSH一個新的數據,那就是快手用戶分布最多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在北京每天由300萬在打開這個軟件。這些數據都似乎要推翻X博士給大家造成的固有印象:快手的用戶都分布在一二線城市。

騰訊的助力,能為快手帶來什麽?

快手在收割了大部分底層用戶之後,缺失了金字塔的塔尖用戶,而這一部分用戶才是真正為快手帶來美譽度以及最終變現的關鍵部分。

雖然在對外形象上,宿華進行了努力,但是對於缺失的那部分用戶,也許只能依靠外力才能彎道超車,最終將用戶的金字塔補齊。

首先,毋容置疑,與騰訊的聯姻,將為快手提供源源不斷的流量支持,並提高其與美拍、秒拍的競爭優勢。

另外,也許引入騰訊將會為改變快手的形象帶來巨大助力。占據中國大半壁用戶的微信,受眾並非像快手那樣出現嚴重的斷層,而是從鄉村到一線城市無所不包,且微信已經成為城市精英辦公、聊天的必備工具,這些人正是快手所缺乏但又急需填充的。

想象一下,如果微信也像為京東、滴滴所做的那樣,為快手嵌入一個接口,結果將會怎樣?

宿華曾說,“希望用戶不要感知到快手的存在。我們想讓你在里面感受到的是,這個世界的存在。不要去打擾他們,讓他們自然地形成一種互動關系,讓產品自然生長。”與張小龍秉承的微信產品理念如出一轍。而鑒於大家對微信之父的厚愛與推崇,愛屋及烏,快手應該也會逐漸受到主流圈層的接納吧。

畢竟,產品調性在那里,需要的只是吸引人進來的招牌,一旦人們進來看到內容並不存在先前想象的低俗,留下來只是時間問題。

也許張一鳴會的今日頭條會給快手一個範例,先吸引大量底層用戶,在握有大量流量的時候,開始進行優質內容填充。今日頭條10億巨款補貼短視頻,購買中超版權,跟芒果TV合作進行短視頻分發,似乎都是有意識的引入優質內容。今日頭條相關負責人稱,我們並不想引導用戶去看優質內容,而是用這些內容去訓練計算機,讓計算機在進行內容推送的時候可以將更加優質的內容推送出去,找到更加精準的用戶。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廣告主可以找到更加有消費能力的用戶,商業化會更加順暢。

快手紅人 騰訊 微信的白領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26

相關新聞可否shortlist至按日期新舊5至6個,加上clicks數同留言數

1 : GS(14)@2013-08-05 22:46:10

http://www.zkiz.com/news.php?id=117682#.Uf-55qzHshs

如題
2 : greatsoup38(830)@2013-08-25 19:12:52

問題仍持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95

玩fb忌加上司做朋友

1 : GS(14)@2015-03-06 09:00:43





在fb應該把上司加入做朋友嗎?專家認為還是公私分明較好。如果非要加入不可,須考慮公司文化及老闆作風,並先刪走失態的照片,以防留下負面印象,不利事業發展。社交網站策略公司顧問卡伊羅(Anna Cairo)說:「與上司做朋友的好處是可以在工作環境以外了解他,發掘共同嗜好,建立有利事業的社交網絡。」不過,一旦在fb成為朋友,就要時刻在網上保持專業形象,「可能是個挑戰」,多數人不久就會「表現真我」。也許很多人自問光明磊落,但卡伊羅還是忠告大家三思,別讓上司太清楚你私生活:「萬一朋友上載令你尷尬的圖片呢?萬一你想加入某個團體而不想讓上司知道呢?無論他們如何親切,上司始終是上司,在考慮員工升遷、薦人和評核表現時,他們潛意識會受負面印象影響。」澳洲《悉尼先驅晨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06/190653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2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