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博士蛙(1698)勁賺的內地人(1,修訂)

(按: 請暫時不要問我投資價值,因為我無仔細研究過,謝謝!)

這些東西是無意中發現的。

(1)

在招股書第125頁,歷史與企業架構中一段有一個圖,紅框附註有一個公司Fame Trend 持有約9.72%的股權,按「主要股東」部分,其持有1.458億股,每股4.98元,價值7.26億元。

那有甚麼奇怪呢?細看其圖中所示的附註(4):

「Fame Trend 為投資控股公司,由獨立第三方 Wang Xiaofeng 全資擁有。Fame Trend 持有的股份在上市後不須遵守任何禁售承諾。

所以這7.26億市值的股票就可以在上市當日就可以出售了。

(2)

那他是甚麼成本? 其身份又是如何?

在招股書第117頁有說明:

「(7) 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八日,陳培琪分別向.... Fame Trend 轉讓....8,656股華龍普通股,分別佔華龍當時已發行股本約....9.72%。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 Fame Trend 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195萬美元)

....Fame Trend 由獨立第三方 Wang Xiaofeng 全資擁有。就本集團所知,作為陳培琪的多年好友,Wang Xiaofeng 意識到本集團的投資價值,因此透過 Fame Trend 向陳培琪先生收購華龍股份。於投資華龍之前,Fame Trend獨立於陳培琪先生、本集團及其關連人士。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投資於本集團乃因為其看好本集團於上海博士蛙所擁有權益的價值。」

可以見到這位Wang先生是他的朋友,在2008年投資的金額只是約1,521萬港元,在兩年多間就增值超過46.7倍,真是超級神奇,況且也不受限制,真是超級幸運。

但為何大股東要欠別人的錢,用股票支付?也許就和購回上海實業的股份有關。

(3)

在招股書第107頁:

「於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五日,根據上海上實與華龍訂立的股份轉讓協議,上海上實同意向華龍轉讓上海博士蛙的40%股本權益,代價約為人民幣5,540萬元。該代價乃經參考上海博士蛙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經審核資產淨值並計入二零零七年上半年的可供分派利潤而釐定。上海委員會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批准該項轉讓。華龍分四期支付代價,總金額已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二日全數結清。於上述轉讓完成後,上海博士蛙由上海海博投資擁有50%股權,而華龍及上海摯軒分別擁有40%及10%股權。」

後面陳培琪購入的原因也明示:

二 零零八年可換股債券及二零零八年普通股所得款項被華龍用作收購上海海博投資與上海摯軒分別持有的上海博士蛙 50%和10%股本權益,同時也用於增加上海博士蛙的一般營運資金。於投資華龍之前,TB International 為與陳培琪或鍾先生並無任何業務關係的獨立第三方。作為鍾先生的多年的朋友,陳培琪意識到本集團存在投資機會,因此募集資金透過華龍收購上海博士蛙股份。

就本公司所悉,作為主要投資中國高增長私營企業的私募股權公司,TB International 也看好上海博士蛙的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由 於陳培琪通過華龍已經獲得收購上海博士蛙40%股本權益的批准,並已經和上海博士蛙當時的股東就收購上海博士蛙的剩餘60%股本權益進行最終磋商,所以 TB International 同意以認購華龍二零零八年可換股債券及二零零八年普通股的方式向陳培琪提供收購上海博士蛙的資金。

根據網上資料,上海上實其實是上海實業的大股東,如沒有售出這批股票,他手上的股票大約值29.88億元。

由此可見,主席鍾先生可能和上海實業在經營上可能有一些分歧,故此決定購入上海實業的股票,但是手上的資金缺乏,故此需要向別人借貸購入的股票,亦作出承諾這些錢可以變做公司股權。

後來鍾先生求助好朋友那陳先生,陳先生看好這生意,但也是資金不足,Wang先生也可能就是資金來源,雖然可能其後取得大筆資金,但是卻因為先前的承諾,又或是公司擴張得太快,陳先生沒錢還也不願給股票,雙方就把事情擱置起來,但最後由於快上市,為了解決問題,可能最終就決定履行承諾吧,造就了Wang先生的大賺吧。

我最討厭就是現在的財經翻譯者不去翻譯出那些國語拼音人的中文名,這Wang先生因缺乏資料就難以找出。我認為問一問一個名稱要多少天,還要相關於二十多億的股票的銷售,為何不認真一點,查清這些人的名稱再賣?況且有些人的名稱亦不難找出。

下一次我嘗試會找出來。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52

博士蛙(1698)勁賺的內地人(2)

(3)

今次是講第二位英文國語人持有Wang Shi Ming持有恆保集團(如紅框所示),其持有9,2175%的股票,但據招股書所稱,可能因為其為上市公司有關連的上海榮臣博士蛙(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故有6個月的禁售期。

根據主要股東一部分所示,其持有1.8435億股,以4.98元計算,價值9.18億元。他的股票的來源和上一篇 Wang Xiaofeng來源相若,都是借錢給現時大股東陳先生所得,根據上文提及的招股書書第117頁:

「於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八日,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 轉讓10,936股....華龍普通股,分別佔華龍當時已發行股本約12.29%....。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恒保集團的唯一股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290萬美元....),而上述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轉讓華龍股份抵銷了陳培琪分別應付予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應付款項。」

2年多前借290萬美元(即2,262萬港元)而得9.18億元,獲利和Wang Xiaofeng相若,雖然可能有禁售期,影響了持股價值,但獲利都不小啊。

(4)

究竟這位Wang Shi Ming是誰,我們不如找找看。

在招股書多個地方提及的一段東西可以找到不少線索:

「恒保集團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Shanghai King Lion Co.Ltd. 全資擁有,而 Shanghai King Lion Co. Ltd. 則由 Wang Shi Ming 及 Wang Chun Xia(Wang Shi Ming 的女兒)分別擁有75%及25%股權。Wang Shi Ming 為上海博士蛙董事之一。」

我們就把這兩家公司找出來:

 

1.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從下圖可見,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是在2009年3月10日成立,但招股書稱:

總代價為陳培琪自二零零八年起分別應付予恒保集團的唯一股東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若干個人貸款(「應付款項」)(分別約為290萬美元....),而上述陳培琪分別向恒保集團及 Fame Trend 轉讓華龍股份抵銷了陳培琪分別應付予 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應付款項。」

 

但在2008年,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並未成立,那如何借錢給陳先生,招股書這兒是否有誤?是否由Wang Shi Ming先借錢給他,然後轉予王獅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港交所為何沒有發現錯誤?

 

 

2. Shanghai King Lion Co. Ltd.

從他們英文拼音來看,我們可以知道這公司有可能是在上海成立的,還用王獅的名稱,故我們可以用上海的工商登記資料找找線索。

從上圖可見,至少有3家公司是用上海王獅冠名的,並且在同一幢物業內,可以了解這三家公司應由同一人持有的,從這3個公司的名稱和英文比對,接近的名稱應是「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

另外,我們找到「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他本人。

從下圖可見,王獅實業的法定代表人是黃士明,和Wang Shi Ming的拼音相近,故此兩者應是同一人。

 (5)

現在,我們解開了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及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實是由黃士明先生持有,並且他有兩家相關的公司,那我們去找找他了。

根據網站的描述,其集團的經營範圍如下:

「 上海王狮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主营业务覆盖了房地产开发、建设、销售;高星级酒店经营管理;婴童产品和保健品的商业连锁经营;智能化和信息工程等诸多领域,是一家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集团.

    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公司目前已控股或参股了16家企业,主要旗舰企业包括:上海王狮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龙仓置业有限公司、上海王狮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嘉瑞酒店上海鹏诚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新聚仁机构上海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 

    近年来,公司积极介入境内外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业务,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丰硕成果.

從上文可見,其集團至少經營幾項事業,實力好像不少,最後一段中,他們介入的境內資本市場其實是指A股,根據資料原來他的上海王獅實業有限公司及其有關的上海王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曾持有多家A股公司股票,境外資本市場就應該是這一家公司吧。我想,他們靠上市公司勁賺9億多應該是第一次吧。

另外,我在某網站中,找到他的相片,中間的,就是他本人,他本人也很有福相:

後記:

我發現這家公司有一個神祕人物:

「盧華威先生,47歲,於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七日獲委任為本公司聯席公司秘書。他在審計及業務諮詢服務領域擁有逾20年經驗,其中於國際會計師行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在審計及業務諮詢服務領域擁有逾7年經驗。彼現擔任聯交所上市公司重慶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722)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彼亦為聯交所上市公司雅天妮中國有限公司(股份代號:789)、宏霸數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 號:802)及深圳市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230)的公司秘書。他在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的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在一九九二年十月獲得美國新澤西理工學院的管理學理學碩士學位。盧先生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及美國執業會計師公會的成員。

當每一家上市有這人的時候,這家公司必然是傳媒寵兒及專欄經常推介的對象,所以未來在某些報紙、雜誌的專欄的股評家的經常推介此股,別要覺得奇怪啊。

延伸資料:

Realforum 博士蛙專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81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67

限制內地人買樓, 干預自由市場?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051503

 

股市不濟,我貓王覺得要到週未才找回自己,好整以暇,閱讀了一切舊文章之前,我曾經介紹過任志剛引述了孔子思想做文章,現在再看覺它真的有點穿鑿附會吧!任志剛於20099月底正式從金管局退休,現時他仍然在金融界活躍。中投於去年中委任任志剛出任其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任期2年,這亦是繼中國金融學會、建設銀行 (0939)之後,任志剛再度出任內地國有機構的職位。任志剛最近表示,本港樓市的關鍵是政府的政策風險會否有調整,他認為,政府有空間增加土地供應,但他反對限制內地人來港買樓,認為會干預自由市場。

 

我貓王當初理解任志剛的文章,覺得他似乎有點痛恨貨幣氾濫造成的泡沫經濟,使到某些國家在制定政策上無可奈何!當時覺得任總在金融的思維上,是偏左的!最近,聽到一位暴青朋友講述任志剛上述發言,突出否定內地人買樓的話兒,頓時間打破了我對他的形象,不過細看之下,他只謂政府還有其他的調控措施,不一定要限制內地人來港買樓,干預自由市場。不過,這段講話的確引人暇想,究竟他有沒有偏袒之心?還是衝著什麼利益集團而為之?香港樓市危機有目可見,不可不察!又或者說,現在在一國兩制的體系下,種種問題繼續衍生了,若言官員及學者還在爭論什麼主義及理論者!糾正問題的關鍵時機已過了!事實上,香港人的創造力已被侵蝕了,下一屆誰來當持手?接這個燙手山芋要多少的代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73

人民日報談內地人為啥去香港買保險?

把保單留住,圍追堵截不是辦法,內地保險業必須提升自身素質,提高供給質量,拿出更有市場、更具競爭力的保險產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確定位,回歸保障本分

不久前有同事吐槽:他的小孩生病時,大多去私立醫院就診,可目前境內保險公司的健康保險多半只報銷公立醫院的醫藥費,個別公司的高端醫療險雖覆蓋私立醫院開銷,但要麽只面向企業團體客戶,要麽只能以家庭為單位投保,而且保費動輒數萬元。

“這不是怪事嗎?內地金融業改革開放這麽多年,居然還‘有需求,沒供給’!”這位同事開始把目光轉向香港保險市場。

與他有同樣想法的人可不少。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長期保險業務臨時統計數據顯示,內地訪客購買的香港人壽保險保費占香港個人業務新單總保費的34.2%。

流往境外的保單中,有些“大單”是投保人通過境外公司在境內非法設立的代理機構購得,名為投保實為洗錢。對這些“地下保單”,保監會等部門上半年已進行了嚴厲打擊。

還有許多流往境外的“地上保單”是市場的合理選擇。一些內地居民不辭辛苦去香港投保,並且為之後“飛來飛去”辦手續、處理糾紛做好了心理準備,是因為香港保險產品確有吸引人的地方:

比如,內地的重疾險一般只保35種左右的疾病,香港則可保60種左右;自閉癥、原位癌、植物人等疾病在內地少有保險公司肯承保,而香港公司均納入承保範圍。再如,在內地,重疾險投保人患病後,保險公司只給予一次性賠付;而在香港,一次患病可預支保額,保險合同繼續,再次患病可再預支保額……

保單流向境外,值得內地險企反思。

2015年,我國內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過2萬元大關,保險保障需求快速增長,保險業資產總量、機構主體數量都已上了新臺階。但從市場供求關系看,顯性需求難以滿足、潛在需求無人開掘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內地保險業缺乏精耕細作的能力。業內人士坦言,之所以不敢針對私立醫院開發重疾險,是受限於風險管理能力不足,擔心“放開”後醫療費用失控。另一方面,是缺乏精耕細作的動力。內地保險業置身世界上最肥沃、最具成長性的市場,即使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水平不高,也能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天養活”的優渥條件會滋生惰性。不可否認,近年來伴隨行業改革提速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保險業競爭意識已有提升,但總體看,創新、挖潛等還是缺少一股子拼勁。否則,怎麽會有老百姓想買卻買不到的保險?怎麽能坐視數百億元的保費流向境外?

把保單留住,圍追堵截不是辦法,內地保險業必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自身“顏值”,提高供給質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明確定位,回歸保障本分。

風險保障與管理始終是保險業的看家本領,也是其不可替代的金融功能。保險人首先要立足百姓養老、醫療、健康等民生保障需求以及國家防災防損、安全體系建設等需要做好主業,而不能舍本逐末,熱衷於單純扮演“集資、投資、分紅”的理財者角色。

從消費端看,理財是保險保障衍生出來的功能。從行業發展看,保險資金是優秀的機構投資者,能為國計民生輸送資金,但可持續的投資能力必須以令人滿意的保障功能為前提。說白了,大家是為了“保險”才把錢交給險企。眼下,一些公司為了保費盡快上規模,輕視保障這一“本分”,靠高現金價值產品和投資驅動負債模式來實現“彎道超車”,這不是打造百年老店的理智做法。

回歸保障主業,需要保險企業直面市場空白和難點,沈下心做功課,以產品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為契機,滿足並培育百姓消費需求;需要監管部門建制度、定規矩,放手不放任,以健康的市場機制倒逼保險公司增強責任意識與風險意識,引領行業不斷走向成熟。

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給內地保險業打了一針“清醒劑”。別抱怨,別等待,“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47

內地人限購港人首置居屋(2017/1/19) 林本利

2017-01-19 

自從2010年本地樓市從「海嘯價」急速反彈後,特區政府先後引入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從價(雙倍)印花稅,希望把樓市炒家、內地買家及投資者驅逐離場。即使金管局多番收緊物業按揭成數,最近政府再度加辣,亦無助壓抑樓價,政府似乎顯得黔驢技窮。

正如筆者之前兩篇文章所述,政府的辣招表面上是協助市民首次置業,實際是扼殺二手市場,幫助地產商促銷,以及方便炒家出貨和內地人(或企業)走資,嚴重扭曲整個樓市。政府容許購入樓花的買家,到入伙後才計算半年換樓期,又縱容地產商提供九成,甚至十成樓按,變相鼓勵買家認購新樓,包括只得百多呎的劏房。辣稅不適用於過去以公司名義擁有的物業,以致出現鋪王首置,辣稅愈高,「公司盤」叫價愈高的荒謬現象!負責主管土地及房屋政策的官員,本身正是透過公司(包括離岸公司)擁有大量物業,他們(或者家人)透過轉讓「公司盤」獲利,由於無須到土地註冊處登記,外人不得而知。既然「心術不正」,壓抑樓市措施自然走了歪路,市民只有寄望今年三月的特首選舉,能夠選出「心正」和「路正」的特首,撥亂反正,把樓市重新納入正軌。筆者多番強調,香港實在有足夠房屋,滿足港人住屋需要。只因美國息率長期偏低,內地走資,個別官員為了發展新界,幫助囤地的人收割,不時製造土地及樓宇供應不足的假象。加上政府透過拍賣土地及徵收辣稅,每年收入高達千多億元,自然不想樓價顯著下調。小市民看見辣招無效,重複被官員欺騙愚弄,最後只好以高價入市,認購百多呎的劏房。

梁特首上台後制定長遠房屋策略,指每年外地(包括內地)買家房屋需求約2,250個,即每月約188個,這個數字明顯與現實情況不符。單以去年3月至11月數字計算,每月繳付買家印花稅的物業成交宗數平均是238宗。數字還未包括以轉讓公司形式購入的單位,找本地代理人或信託人購入的單位,以及一張合約購入多個單位的成交。既然政府評估每月外地買樓需求是每月188個單位,其實可以透過配額方式分配這188個「外地買家購樓證」,做法類似拍賣的士牌照,價高者得。由於「購樓證」有價,動輒數百萬元,外地買家自然會選擇購入豪宅,對中小型住宅單位的影響將可減至最低。過去政府限制內地人來港產子,又實施限奶令,為何影響全港市民生活的樓市沒有類似配額制度?政府若有心協助港人首置,可以從公屋及私樓的建屋量中,撥出更多單位作為居屋,供首置人士輪候購買,樓價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的水平,日後轉售只可賣給首置客。政府承諾全港市民,只要符合資格,有工作和足夠收入即可申請,人人有份。這便可以避免年輕人為了排隊入住公屋,故意放棄工作或者收入較高的工作。近年不少父母為了逃避辣稅,或者協助子女首置,耗盡積蓄去支付首期,以高價認購劏房,這奇怪現象實不應延續下去。政府向外地買家實施限購令,又保證全港首置市民可以獲配居屋,自然可令中小型住宅市場降溫。政府可逐步撤走買家印花稅和從價印花稅,方便港人換樓和物業投資,只保留額外印花稅,防止樓市再出現短炒情況。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76

點解又有內地人買球隊?

1 : GS(14)@2010-10-13 23:23:30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0/509178.html



《重庆晨报》报道,在利物浦注定要被出售后,原本最热门的新主人是新英格兰投资基金,这家投资基金愿意出资3 亿英镑收购利物浦,但被利物浦现任老板吉列和希克斯认为报价过低,一直处于僵持阶段。作为黑马杀出的林荣福,在时尚、物流和农业方面均有涉猎,而林本人更是新加坡“股王”,是新加坡最成功和传奇的股票经纪人。40岁的林荣福本是鱼贩的儿子,1996年转为全职投资者,并因为拥有大量丰益控股的股票,身家从 1000万美元暴涨至7亿美元。在最新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655位的林荣福身家已经达到15亿美元。目前林荣福即将成为利物浦新主人的消息,已经得到了美联社、法新社和英国BBC等权威媒体的证实。

收购只待英超确认

让林荣福无限接近安菲尔德的主要因素是,新英格兰投资基金已经明确将用借贷的方式,融资收购利物浦,而林荣福则是直接动用自己雄厚的资金,投入更有保障。同时4.76亿英镑的报价,几乎让吉列和希克斯无法拒绝。

在林荣福的收购方案中,他将先帮助利物浦偿还欠苏格兰银行的2亿英镑主要债务,然后还清其余欠款约6000万英镑。最后林荣福将掏出4000万英镑用于俱乐部运营和购买球员,其收购利物浦俱乐部的总投入约为4.74亿英镑(约合50亿人民币)。在吉列与希克斯已认可这一收购价格之后,只待英超联盟最后确认,林荣福将正式入主安菲尔德。

相比之前用约8.5亿人民币收购伯明翰的杨家诚,林荣福的手笔堪称恐怖。50亿人民币,意味着6架波音747-400豪华飞机,或者是240辆最豪华配置的劳斯莱斯幻影元首级轿车。当然,对于利物浦这家有118年历史的英格兰老牌豪门俱乐部,这一价格似乎不算夸张,毕竟在安菲尔德的荣誉室里,有18 座英格兰顶级联赛的冠军奖杯,足总杯和联赛杯冠军各7次,3次欧洲联盟杯冠军奖杯和5座欧洲冠军杯奖杯,就历史成就而言,利物浦是英格兰职业足球历史上无可争议的最成功的球队,即便曼联、切尔西、阿森纳也难与其相提并论。本报记者 刘苏

安菲尔德球场是利物浦的主场,这里是英超“圣地”之一。

继英超伯明翰被中国香港商人杨家诚收购之后,又一支英超球队将染上“中国色彩”,而且这次是来头更大的“红军”———利物浦。来自英国的消息称,这支英国职业足球历史最悠久之一的豪门俱乐部球队,将被来自新加坡的华裔富豪彼得·林收购,这位中文名字为林荣福的新加坡富豪,将挥舞一张4.74亿英镑 (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的支票,随时准备成为安菲尔德的新主人。
2 : GS(14)@2010-10-17 10:26:50

http://www.capital-weekly.com/co ... id=83&art_id=116928
利物浦救星 大有來頭

Text:施佩儀 Photo:法新社 Design:林國基

備受財困的英超球會利物浦,自今年五月放風賣盤以來不乏追求者,然而在該球會的兩位美國班主希克斯和吉列堅持索價六億英鎊之下,收購一直只聞樓梯響。

就在利物浦本週五面對償還蘇格蘭皇家銀行二億八千二百萬鎊的「死線」前,該歷史悠久的球會終覓得救星。上週三,利物浦董事會突然公布,接受新英格蘭體育風險投資公司(NESV)出價三億鎊收購,成為新班主,而NESV的主腦約翰.克森(John W Henry),過去經營體育運動生意往績可人,並一手捧紅美國波士頓紅襪棒球隊(MLB),曾十八次奪得頂級聯賽冠軍的利物浦,終有望逃出生天。

曾十八次奪得英格蘭頂級足球聯賽冠軍,及五次歐洲冠軍的利物浦,球迷遍布全球,然而,該支歷史輝煌的球會,與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所定下二億八千二百萬鎊債務將於本週五(十五日)到期,屆時球會不僅面臨聯賽被罰九分的危機,甚至淪落至清盤破產托管,形勢岌岌可危。

受財困難以招兵買馬影響,利物浦戰績亦一落千丈,該隊自一九六二年重返頂級聯賽後,排名從來沒跌出前八名,但今季該隊經過七輪比賽後,在英超二十支球隊中,只以一勝三和三負排倒數第三,且更是五十四年來首次跌落護級漩渦。

清盤逼在眉睫

球會淪落至此,與零七年入主的兩位美國班主希克斯(Tom Hicks)和吉利(George Gillett)「眼闊肚窄」不無關係。當年兩人以四億七千萬英鎊收購紅軍,但入主僅三年,利物浦不但未見起色,迄今虧蝕數字更達四億七千二百萬鎊,其中去年更創下五千四百九十萬鎊的稅前虧損新紀錄,單是在支付銀行借貸利息,已經達四千零一十萬英鎊,即平均每天利息開銷高達十一萬鎊。

雖然利物浦的兩位班主希克斯和吉列早就放風有意賣盤,務求甩掉燙手山芋,期間亦不乏各路猛人或富豪出價,包括杜拜國際資本曾提出以四億鎊收購,另外NBA克里夫蘭騎士股東的華藉投資者黃健華,甚至表明願用五億英鎊收購該會百分百股分。不過,由於兩人堅持索價六億英鎊,以圖大賺一筆才離場,結果嚇跑不少買家,利物浦仍然陷入財困中。

上週三,新的白武士終於出現,NESV趁球會還款「死線」逼近,提出以三億鎊收購,由於利物浦已經水浸眼眉,董事會立即同意出售,以免球會遭銀行接管。球會更在官方網站確認收購消息,但一向利字當頭的希克斯和吉列認為,新老闆出價遠低於其六億英鎊的目標價,不惜入稟法院對薄公堂,務求要破壞好事。不過,在英國足球圈內有名的律師兼道森法律事務所的合伙人拉則克認為,按照零六年的公司法,希克斯和吉列必須向法院提交證據,證明布勞頓損害俱樂部利益:「但按照紅軍即將被托管的情況來看,這幾乎不可能。」此外,市場消息指出,NESV已經與RBS達成協議,倘若希克斯及吉列反對出售球會成功,該公司仍可以待 RBS接管球會後才作出收購,即是說,NESV入主利物浦幾乎已成定局,令這支擁有逾百年歷史的球會避過一劫。

化腐朽為神奇

今次救出利物浦的NESV,雖然同樣來自美國,但卻大有來頭,在美國雜誌《Fast Company》評選的二零零九年度創新企業五十強排行榜上,NESV名列二十五位,就連NIKE、沃爾瑪和微軟等巨企都排在其身後,目前市值十五億美元。至於主席約翰.亨利,是不折不扣的財技高手,早年就讀加州大學哲學系,但未完成課程便退學,將全部精力放在玉米和大豆等農產品期貨貿易,一九八一年,他創立對沖基金JWH公司,由最初在歐文的機場街道對面開了一個小辦公室做起,僅以短短八年時間,便成為全美一流商品經紀公司。

約翰·亨利不但是財技高手,更是一位體育發燒友,曾參與收購NBA球隊魔術、熱火及籃網的談判,八九年首次下海投資職業運動的他,亦曾經擁有美職著名棒球隊紐約洋基和佛羅里達馬林魚隊的股權。隨覑約翰.亨利的精明投資,其生意愈做愈發,於二零零一年牽頭創立美國NESV財團,身為棒球迷的他,在公司營運一年,即與華納等斥資七億美元,買下美國波士頓紅襪棒球隊。縱然這支有長達八十六年未獲冠軍的棒球隊,一直不被看好,但約翰仍投資五千萬美元擴建主場芬偉公園體育館,又慷慨地換來班費等明星球員。兩年後,紅襪球隊真的東山再起,連續兩屆奪冠,一騷八十八年無冕之癢。此外,根據《福布斯》去年公布的數據,紅襪盈利達三億一千萬港元,在全球最值錢體育品牌,排名急升至第十名。

這位體育大亨,還身兼電視大亨華拿(Tom Werner)主席,持有約一成七的《紐約時報》集團股分,其掌舵的NESV,旗下還有美職冰球隊波士頓棕熊的八成股權,代理體育市場業務的Fenway 集團、新英格蘭有線電視網絡及擁有Rousch Fenway車隊,憑其豐富掌舵球會的經驗及高超財技,苟延殘喘的利物浦,總算重見曙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07

內地人上水掃日用品 洗頭水廁紙平深圳三成

1 : GS(14)@2010-11-15 22:11:1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62682
名牌手袋、化妝品和名錶一直被稱為內地客來港搶購的「老三件」,但近日內地客來港掃貨,已由貴價的老三件走向日常生活必需品,這全因內地物價飆升,加上人民幣升值,令香港不少日用品售價比內地便宜一大截,吸引大批珠三角居民每日像蝗蟲般從深圳湧來香港,其中上水更變身內地人購物天堂,非常熱鬧。

距離港鐵站只有五分鐘步程的上水龍琛路龍豐花園,附近有五、六間大型藥房,門口都堆起一棟棟的廁紙、洗頭水及各種護膚品,小小藥房便請了四、五名員工專門負責拆箱搬貨,連在門口執紙皮的阿嬸都忙個不停,店內則擠滿來掃貨的內地客排隊等待付款。


據藥房職員表示,早期藥油最受歡迎,其次是奶粉和紙尿片,現在連洗頭水、護膚品、消毒藥水和廁紙都成了搶手貨。「以前 100蚊港紙兌 107蚊人民幣,香港人就排隊過關返深圳吃喝玩樂;家人民幣 85蚊兌 100蚊港紙,即係買乜都打八五折」。該名職員說:「淨係滙水差價都賺咗先啦。」
記者將上水藥房的日用品價格,與深圳人人樂超級市場的貨品對比,發現兩者部份貨品的價錢竟相差一大截,例如沙宣護髮素深圳售 75.9人民幣( 89.2港元),上水藥房賣 59港元,香港平三分一;一排五支裝的益力多,深圳賣 8.8人民幣( 10.3港元),上水只賣 8元,相差 2.3元。其他如洗面奶或奶粉的價錢也可相差達三成之多(見表)。
據一些內地客表示,香港生果品種多且新鮮,價錢比內地便宜,特別是蘋果和提子比內地平六成以上,可惜生果被海關發現會沒收,因此只能偷偷帶小量。
上水一個大型商場的客戶服務部職員稱,內地人買高檔貨多會出市區,但日用品則在上水買,可免長途攜帶勞累;商場遂推出購物滿 400元送上水至皇崗口岸車票優惠,雖然只值 14.5元,但內地客心理上仍覺有着數,所以吸引不少客人在商場消費。
水貨客活躍絡繹不絕

內地通脹勁升,也養肥了水貨客。被形容為水客賓虛的港鐵上水站對開的彩園路,現時場面更墟冚,各路水客圍在一起拆包裝及分貨的檔位有數十個;水貨仍以奶粉為主流,其次是紙尿片、手機、紅酒,連高級凍肉也有。
由於水客太多,水客拉車仔排隊入港鐵站的場面鮮有間斷;一名水客透露,拖車仔的水客多是家庭主婦,帶日用品走一轉可賺 50元;男人則多帶電子產品或風險稍高的手機等,收入視乎數量而定,一般走一轉可賺 100元。
2 : GS(14)@2010-11-15 22:11:25

掃貨深圳客大讚平靚正
2010年11月15日

一卷廁紙,深圳賣 3.5元(港幣,下同),香港僅售 2.5元;深圳如今連洗頭水都賣得比香港貴,有深圳人說:「如果樣樣嘢喺深圳買,就吃力多了。」
深圳人李先生和太太、胞妹前日已是本月第二次來港掃日用品,這次主力買護膚品、牙膏及益力多,李先生粗略計算,同樣貨品若在深圳買起碼要多花 200元,他說:「除咗慳錢,最重要係啲貨質量有保證。」
「薯片一次買 10包」

李先生謂兩年前開始專程來港購買日用品,他說:「以前多數買護膚品、藥油;舊年開始連朱古力、餅乾、牙膏牙刷、鬚刨都過嚟買。」李先生續說:「日本出嘅巨浪大切薯片,深圳賣 23.3元,香港只賣 9.9元,相差 13元多,平時唔捨得買,但落香港一次就會買 10包。」
擁有深圳戶籍的成都人小王夫婦,半年前開始到上水掃日用品。小王謂以前是買奶粉給兒子,每次來港花 2,400元掃 12罐,一次可省近 480元;現時人民幣升值,每次掃貨更可慳達 600元,夠一家人一個月的米油鹽開支。
3 : abbychau(1)@2010-11-18 16:47:15

香港物價咁低,工時咁長,好快就爭得過大陸smiley
4 : GS(14)@2010-11-19 11:57:18

3樓提及
香港物價咁低,工時咁長,好快就爭得過大陸smiley


人仔好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89

內地人倫敦金騙局

1 : GS(14)@2011-10-01 11:29: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664135

王婦說,他們一行四人做代表,周三抵港後,翌日到軒尼詩道 288號英皇集團中心英皇金融集團的辦公室理論,但撞正打風,遂改於昨早 10時再試,要求履行合約交回七成本金,但無果。
王婦稱,當時曾見到「羅總」在辦公室出現,事件僵持至下午 4時許,警方接報上址有人想跳樓,其後證實只是糾紛,調查後發現一男二女曾在辦公室內發難搗亂,弄毀水杯、水晶擺設、手提電腦及金飾擺飾等財物,總值 6,700元,英皇方面表示要追究,遂將三人拘捕。
本報昨晚聯絡英皇方面查詢,但至截稿前未收到回覆。根據資料,早前寧波曾出現炒金騙局,有人利用香港英皇集團網站的國際金價吸引當地人投資黃金,實際與英皇並無關連。
2 : GS(14)@2011-10-01 11:30:39



三名到英皇集團中心理論的內地女投資者,由警車帶返警署,各人仍有說有笑。 梁偉權攝



其中一名內地男投資者(中)事後亦被警員帶署調查。
3 : honey(6546)@2011-10-01 12:21:01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4 : 200(9285)@2011-10-01 12:24:52

3樓提及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錢多個頭‧
5 : honey(6546)@2011-10-01 12:31:44

4樓提及
3樓提及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錢多個頭‧


個大叔有3個女伴,睇落真係錢多個頭‧
6 : 200(9285)@2011-10-01 12:33:00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錢多個頭‧


個大叔有3個女伴,睇落真係錢多個頭‧


不過似係村姑來的‧
7 : honey(6546)@2011-10-01 12:38:26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財到光棍手, 不過見到佢地有講有笑


錢多個頭‧


個大叔有3個女伴,睇落真係錢多個頭‧


不過似係村姑來的‧


正所謂鹹魚青菜各有所愛,佢選擇到自己心儀的伴侶
8 : crocodiles_food(35554)@2013-01-09 09:51:16

大家做倫敦金/銀投資時要特別小心!設勿將閣下的該投資戶口密碼交給任何人呀!包括閣下的經紀呀.因為閣下要對閣下的投資負責任呀!而且投資前要問清楚呀!請勿心急呀!即使閣下的經紀催促做買賣決定下也先停下來,想清楚呀!小心做金融大鱷點心呀!


有人在2010年中不幸幫襯天譽國際金業有限公司( Prestige ) 的經紀後出事啊.

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
QQ : 4006762425
網址: http://www.prestigegroup.com.hk/index.php

有人在那裡投資倫敦金,被那公司姓陳及姓林兩女經紀遊說交密碼使她們代為投資,但原來她們投資經驗好差,好容易就輸清光.所以做倫敦金買賣就不可以假手於人呀,要親力親為呀!
之後竟然被自稱那公司男職員電話警告不可以投訴啊呀!
希望那公司加強監管經紀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22

八成內地人 感中國貪腐多

1 : GS(14)@2015-06-11 11:28:2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1/news/ec_eck1.htm
【明報專訊】安永昨日發布2015年亞太區舞弊調查,有八成的中國內地受訪者認為自己國家存在普遍的受賄及貪污行為,遠高於亞太區及香港,兩地該比例分別為60%及53%。安永亞太地區詐騙審查及糾紛協調服務主管合伙人Chris Fordham表示,兩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反貪腐行動,自此媒體持續報道,或令中國內地受訪者產生貪腐很普遍的看法。

近年網絡攻擊愈來愈成為大型企業的安全隱患,調查顯示,金融服務業、開採產業及科技業對網絡攻擊最關心。接近一半受訪者表示,對未來幾年增加的網絡襲擊感到擔憂,而僅有56%的受訪者認為企業已做好周全的防範準備。

另外,調查也顯示,企業內部舉報熱線的使用率由2013年調查的81%驟降到今年的53%,Chris Fordham表示,受訪者擔心因保密性不足而遭報復及對熱線有效性的質疑為主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75

到公院睇私家症 內地人買平藥議員:公帑補貼成本

1 : GS(14)@2015-06-15 00:30:42

【本報訊】公立醫院私家症制度一向被批評削剝公共資源,港大醫學院在瑪麗醫院的私症需求最大。知情者透露不少內地人到公院睇私家症,目的是買平藥,因藥費只是來貨價另加50元行政費;以新的丙型肝炎藥為例,公院私症收費雖達50多萬元,仍較私家醫生便宜二至四成,單是今年首5個月已有數十名私症病人獲處方有關藥物,大部份是內地病人。議員批評處理藥物成本「點止50蚊」,肯定是公帑補貼內地病人藥費,應增加行政費。記者:陳沛冰



現時公立醫院香港人及非香港人的收費有差別,如港人急症室求診收100元、孕婦產子以住院日數計每日100元;非港人急症室求診收990元,非港人孕婦產子預約套餐收3.9萬元。但公院私家症藥費港人及非港人一樣。



只收50元行政費

現時公院私家症以藥物來貨價,另加每種藥物每次收50元行政費定價。綜合多名醫護人員指,公院訂藥數量大,不少藥來貨價及售價較私營市場低三至四成。以去年底才開始向病人處方的新丙型肝炎藥為例,口服藥Asunaprevir及Daclatasvir每個療程共25萬元,Harvoni每個療程約52萬元;但私家醫生或醫院定價最少較來貨價高一至兩萬元,最多高兩至四成。有關藥物仍未正式在港註冊,醫生只可按個別病人處方,及需向衞生署申請進口。據悉,單是今年首5個月有數十名瑪麗私症病人獲處方有關藥物,大部份是內地病人。除上述丙肝藥外,所有公立醫院要求病人自費購買的藥物,公家病人與私家症病人藥費一樣。如血癌藥Rituximab,每針3,200元至約1.6萬元,有醫生指:「點解公家病人收費會同私家病人一樣?咁即係津貼有錢人同內地人。」另有醫生指,有內地中介公司甚至安排內地人,向大學醫學院教授以私症求診,藉此買平藥。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藥房訂購、儲存及分發藥物涉及很多人手,訂購未註冊藥物手續更繁複,50元行政費不能反映真實成本,「用醫院人手做咁多嘢,變相係補貼睇私家症嘅有錢人,同補貼內地人買平藥」。他指私症藥費應增加一至兩成以真正收回成本,私家症名額應優先給予港人,其次才是非港人。醫院管理局表示,內地人及港人的私家症採用劃一收費,按服務成本或參考市場價格釐定,藥費包括藥物成本價及每項藥物的醫院行政費。該局沒統計內地人以私家症求診數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614/191839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