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平安可轉債分析:優先認購權到底值不值錢? 為夢想轉型

http://xueqiu.com/1208469199/26185922
分析的問題是:優先認購權到底值不值錢?

      41.33的平安正股和100的平安轉債哪個值錢?這幾乎沒有可比性,轉債不但保底,還有利息收入,還可以質押回購加槓桿,股價上漲時候,轉債一起上漲。無論如何100的平安轉債價值遠大於41.33的平安正股。因此,如果22號時候,平安正股價高於41.33,優先認購權當然值錢!最簡單的套利方法是賣正股配轉債,這樣不管正股上漲下跌,都能完成套利。
      但如果22號時候,平安正股價低於41.33呢?是否還值錢,或者說平安股價低於多少了,這個優先認購權就不值錢了?

最近一次大盤股發轉債是民生轉債200億,拿兩者做個比較剛剛好。

利息比較:
民生:票面利率:第一年0.6%、第二年0.6%、第三年0.6%、第四年1.5%、第五年1.5%、第六年1.5%。債券到期償還:在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期滿後五個交易日內,發行人將以本次發行的可轉債的票面面值的106%(含最後一期年度利息)的價格向投資者兌付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
平安:票面利率:第一年為0.8%、第二年為1.0%、第三年為1.2%、第四年為1.8%、第五年為2.2%、第六年為2.6%。債券到期償還:在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期滿後五個交易日內,發行人將以本次發行的可轉債的票面面值的108%(含最後一期年度利息)的價格向投資者兌付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

平安轉債的利息收入高於民生轉債。

優先認購比例比較:
民生:轉股價:10.23,每股配售0.885元可轉債; 配比:0.885/10.23=8.65%
平安:轉股價:41.33,每股配售5.432元可轉債;配比:5.432/41.33=13.14%

平安的優先認購比例高於民生,這對於希望獲配轉債的機構來說,有更大的動力來搶權。

其它轉債條款對比:
下調轉股價,強制贖回和回售條款都是一樣的,唯一區別是平安是次級債,所以:本次可轉債的債券持有人在公司破產清償時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位於其他普通債權人之後。

我們先假設,平安6年內不會破產,那麼平安的可轉債條款明顯是優於民生的,而且配售比例大,機構搶權的動力也更足。

那回顧一下民生當時的情況:假設當時民生在申購日以收盤價9.99賣出正股配轉債,轉債開盤價為105.5,同時正股價為:9.56,轉債溢價:(10.23*1.055)/9.56=12.8%,套利收益:((9.99/100)*105.5)/9.56=10.24%,差的2個多點是因為9.99的正股賣出價低於10.23的轉股價2個多點。
而實際上,如果你把握得更好一些,申購當日更高價賣出正股,轉債上市後找更好的價格換回正股,那麼套利的空間可以達到20%左右。

根據上面的對比,平安轉債上市首日的溢價不應小於民生,因為:
1、平安的股性更活躍;
2、平安的轉股價僅相當於1倍內含價值,而民生轉股價1.6PB左右;
3、平安轉債的利息更高。

那麼來回答前面的問題,當22號,平安正股低於多少的時候,優先認購權就是雞肋了呢?
假設收益小於5%時候就是雞肋了,那麼如果平安轉債溢價10%,即股價低於轉股價5%之後,即低於39.26後就是雞肋了。如果平安轉債溢價15%,那麼股價低於轉股價10%後,即低於37.2後,就是雞肋了。

綜上,我認為:
1、平安轉債本身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且配售比例高,機構有足夠的搶權動力;
2、平安3天內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平安轉債的優先認購權有明顯的價值,建議大家珍惜自己的權利;
3、平安未來2天上漲搶權的可能性存在,22號平安的股價如果高於轉股價,股價越高,理論的套利空間就更大。
當然,看好平安短期內大漲的就不用賣正股套利了,直接掏錢配轉債即可。

最後,補充一點,轉債的溢價程度一般是正股越跌越溢價,正股越漲越不溢價,到130%以上,基本就和正股一樣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367

華爾街投行打架 新興市場債券到底值不值得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942

就新興市場債券值不值得購買,華爾街兩大投行持有不同的觀點。瑞銀資管部門策略師表示,看空發展中國家的美元計價債券。而摩根大通策略師Jan Loey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與發達國家債券相比,發展中國家的美元計價債券依然值得購買。(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這截然不同的觀點展現出,在五年的寬松貨幣政策之下,估值有多困難。現在,一切資產看起來都很昂貴。今年,墨西哥、土耳其以及俄羅斯等國債券價格上漲超過9%,為2009年以來最大漲幅。 瑞銀投資策略部主管Mark Haefele稱, 我們認為,這些債券在今年下半年的表現不會像上半年那麽好。 投資者對全球高收益資產的需求與日俱增。垃圾債券的收益率跌至低位,證明了即便資產波動性大,市場依然願意購買。 去年,受美聯儲縮減QE影響,投資者撤離新興市場債券。這種恐慌性的撤離被證明是毫無必要的。在耶倫重申將繼續長時間維持低利率後,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新興市場債券上漲。 瑞銀Haefele稱, 投資者不應該希望在新興市場國債上獲得可觀的收益。受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影響,新興市場債券已經上漲過多,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改善還不足以支撐這種需求。 瑞銀認為,投資者應該買入美國高收益(投資級)債券或美國股票。美國垃圾債券與政府債券息差目前為3.48%,較上年年末的4%有所下降。 摩根大通對此持不同觀點。Loeys帶領的團隊提高了新興市場股市、債市的持股比例。他們的理由是:新興市場的增長正在穩定,而分析師已經下調了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80

阿里股價回升 83美元以上究竟值不值得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07

經歷了前兩個交易日的下挫之後,周三阿里巴巴股價開盤漲1.4%,結束了兩天連跌。

目前阿里巴巴股價為88.5美元:

屏幕快照 2014-09-24 下午9.38.14

昨天的下跌,一度讓市場對阿里巴巴股票的價值產生懷疑。

QQ圖片20140924104302

阿里巴巴集團上周五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當天,股價大幅上漲38%,但隨後兩個交易日中股價分別下挫4.3%和3%,報收87.17美元,市值蒸發165億美元。

此時很多沒有在IPO中搶到阿里股份的投資者開始考慮是否應該進場“抄底”,但是來自研究服務公司Arete Research Service駐香港分析師李牧之(音譯)在最新報告中只給了阿里股票“中性”評級,目標價位75美元。

根據Arete的盈利預期,75美元/股意味著阿里巴巴的PEG(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速度)運行在0.9倍,即2015財年28倍市盈率,2016年23倍市盈率。阿里巴巴的財年在3月份結束。

PEG在1是被視為“公允價格”。如果Arete的預期是對的,那麽75/0.9≈83,即83美元以上的股價就進入了被高估的水平。

不過李牧之認為阿里當前的增長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目前阿里的B2C平臺天貓二季度同比銷售增長率達到了81%,而整個行業的平均增長水平只有20~30%。

根據資訊公司天灝資本(T.H. Capital)昨日發布研究報告稱,第三季度天貓GMV(總交易額)同比增長78%,達人民幣1760億元,淘寶GMV同比增長48%,達到4070億元。

此外,該報告還顯示淘寶移動普及率顯著提高:淘寶、天貓和阿里巴巴(b2b)移動應用總下載量達到20億次,其中淘寶占17億次。

本周二阿里巴巴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京東股價下跌1.4%,但唯品會當當網股價反而分別大漲4.2%和3.3%。此外雅虎股價漲1%,軟銀下跌0.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82

期貨爆倉“老司機”告訴你:黃金還值不值得買?

近幾個月來,從交易員到中國大媽,常常提及的一個問題就是——黃金還值不值得買?是不是美聯儲不加息了就可以開買黃金了?因為在他們看來,當前具備了出手的三大“黃金條件”——脫歐恐慌、美聯儲不加息、金融風險積聚。

這歷來就是一個難解之謎,不過曾經極度看好黃金價值的期貨投資客似乎悟出了真諦。“去年‘股災’前夕,我動用20倍杠桿在240元/克的點位買入黃金,沒想到股災來襲後黃金偏偏暴跌到210附近,爆了倉。”資深期貨炒家肖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就一般邏輯而言,黃金是避險資產,危機來襲之際,一般投資者指望的是金價大漲獲利,如果當前這麽想的投資者可要小心了。肖先生反思道:“當股票崩盤,市場流動性沒了,第一步是拋售黃金換流動性,其次才是避險需求,因此黃金在當時危機來襲之際暴跌。”在他看來,眼下由於英國脫歐為市場帶來了長期不確定性,加之美聯儲利率有望在未來幾個月保持低位,因此中短期持有黃金仍較為安全,但長期而言,黃金可能已經不具有投資價值。不論近期走勢好壞,肖先生已將倉位降到了“不傷身”的水平。

黃金可能並非避險資產

肖先生的思路似乎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印證。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劉東亮此前便指出,黃金並不是理想中的避險資產,按照避險的思路來配置黃金,多數情況下會犯錯。雖然這聽起來難以置信,國內的投資者甚至可能會抗拒這樣的思路。

從金價與恐慌指數VIX對比中可見,在歷次全球或局部金融危機中,兩者沒有明顯相關性,甚至在1997~2001年期間,在連續發生了東南亞金融危機、拉美金融危機、美國網絡泡沫破滅、“9·11”等危機的情況下,金價還屢次創下了第一次黃金泡沫(1980年)以來的新低;而在2008年金融海嘯初期,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貝爾斯登已經倒閉的局面下,黃金也以下跌為主,在更早的1990~1991年美國經濟危機(期間還發生了第一次海灣戰爭)時,黃金基本走平。

(黃金價格與恐慌指數VIX。數據來自招商資管)

早前充當貨幣角色的黃金是具備避險功能的,但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黃金早已不是貨幣,“金銀天然是貨幣”的說法已經過時,貴金屬的貨幣屬性已經讓位於商品屬性,黃金已轉變為商品市場中的一員。

盡管黃金本身是不會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因此被不少“大戶”看扁,但黃金也絕不可能“一文不值”。肖先生對記者強調,一般來說,除非發生金融危機,黃金不會偏離金礦成本價太遠。說到成本,主要包含了技術、地租、勞動力這三部分。主流觀點認為,1200美元/盎司便接近當前的金礦成本價。

眼下,黃金在1360美元/盎司徘徊,在上周五強勁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未公布之前,黃金一度漲到了1374美元/盎司。和眾多交易員的分析類似,肖先生也表示,由於近期市場避險情緒仍存,非農對黃金的打壓可能是短暫的,黃金到達1400美元/盎司也就是時間問題。

全球定價機制“混亂”

當然,不論近期黃金多麽強勢,“做期貨,爆倉是常有的事,”肖先生表示,並不建議一般投資者輕易嘗試。而在去年爆倉後,肖先生已經將倉位降到了“不傷身”的水平。

他也坦言,現在做黃金,最大的風險在於,全球定價機制開始紊亂,目前金融市場上,沒有絕對穩定或者保值的投資了,這也主要因為多年來的全球央行貨幣超發。

例如,近期出現了“股債商品齊漲”的現象。自英國脫歐的靴子落地後,全球風險偏好出現回升——股市、商品市場反彈。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黃金、白銀、債券等一系列避險資產也同步上漲,全球皆然。這一邏輯一度讓市場摸不著頭腦,“股票-債券-地產-黃金-商品”的資產輪動之快,使得坊間戲稱資產已經將“美林時鐘”變成了“美林電風扇”。

“貨幣超發的副作用發酵至極致可能導致對當前貨幣體系信心的崩塌。事實上,負利率的存在已經侵蝕金融機構進而央行存在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各國貨幣如何定價可能存在混亂,市場需要找一個新的錨,這是為什麽黃金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興業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師王涵表示。

美元實際利率是關鍵

終極問題來了,黃金究竟受何驅動?劉東亮指出,美元實際利率是金價波動的根本驅動力,實際利率上升,黃金下跌,實際利率下跌,黃金上漲。這一關系較好的解釋了過去40多年黃金趨勢性的波動,甚至可以解釋大部分金價中短期的波動。

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美元實際利率的劇烈下跌,促發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第一輪黃金牛市,而保羅·沃爾克主政美聯儲後大幅加息,美元實際利率由-5%大幅拉升至9%以上,直接刺破了黃金泡沫;在隨後漫長的80~90年代中,美元實際利率大體保持在3%~5%左右,金價一直波瀾不驚甚至屢創新低,當時黃金幾乎已被市場遺忘;90年代末後,隨著美元實際利率的持續降低,黃金開啟了第二輪大牛市,美元實際利率與金價之間形成了一個長達十年的剪刀差(2009年美元實際利率大幅攀升主要由短期通縮引起,可視為噪音),直到2011年美元實際利率見底反彈,黃金第二輪大牛市就此結束,實際利率與金價的剪刀差開始反向運行。

(以10年期美債減去美國CPI來代表美元的實際利率走勢圖。數據來自招商資管)

至於為何利率決定了黃金的價值,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黃金是不生息資產,獲利主要來自於價格波動,當實際利率上升時,投資生息或分紅資產遠好過投資黃金,反之則黃金價格波動的吸引力會上升;二是美元實際利率決定了融資的杠桿成本,當利率上升時,資金成本上升,杠桿下降,此時借入資金買入估值劇烈變動的黃金並不劃算。

眼下,有“加息風向標”之稱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交易員預計,美聯儲今年要直到12月才有可能首次加息,但可能性也僅僅3.4%;而摩根士丹利在英國脫歐後,更是認為今年加息已經成了泡影。也許可以這樣說,在中短期內,黃金仍存在交易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