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可以賺幾倍的創業板股:8310 捷豐家居


這隻股今年的增長高達五成,但上年的市盈率只是七倍多,即下年的市盈率為四倍多,加上又有七八厘的高息,以家具股平均市盈率約十二倍計(1198 : 16倍,8108:26倍,496:19倍),估值可達二至三元一股,加上公告預期下年的生意還會增長,可能後年的市盈率更不足三倍,即後年的估值可達四元,以十厘的回報計,折合現時已經是三塊二左右。

以股息四厘計,都應值一元六角,也有一倍以上的回報。

遲點我研究深入一些,然後考慮把手上的中國動向和SOHO中國沽出,套現買進一萬至一萬五千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5

低利競爭下讓市值成長21倍的「紅海魔術師」 群光林茂桂:經營不賺錢,就是罪過

2010-5-3  今周刊





群光,靠著三大紅海產品線,不跟投資人拿一塊錢,十一年內市值能從二十二億元變成五○八億元,而讓群光像擁有魔法般快速成長的,正是宛如「紅海魔術師」的 群光副董林茂桂。

撰文‧賴筱凡

一家公司從掛牌時的市值二十二.二億元,成長了二十一.八倍,到如今市值達五○八億元,這需要多久的時間?

答案是十一年。「而且這十一年內,我們從來沒向投資人拿過一毛錢,從未現增過。」拿著掛牌以來的市值成長表格,群光副董兼總經理林茂桂相當引以為傲,因為 群光上市掛牌十一年,僅靠著盈餘轉增資,讓股本成長一.六倍、市值突破五百億元。

二○一○年對群光來說,是特別的。因為今年群光市值不僅突破五百億元,甚至不畏金融海嘯,交出連續三年獲利創新高的驚人成績,旗下小金雞更是羽翼豐厚,先 是光學元件廠新鉅科,掛牌第二天股價就衝破百元,而轉投資的觸控面板廠宸鴻,也將在下半年第一回台上市。

群光是怎麼辦到的?不僅躲過金融海嘯,獲利成績還不減反增。攤開群光的產品組合,電腦周邊產品︵鍵盤與滑鼠︶、影像光學產品和電源供應器「三分天下」的產 品線,看起來其實並不特別。不論是鍵盤、滑鼠、視訊網路攝影機(WebCam),或是電源供應器,都是競爭激烈、處於紅海市場的低毛利產品。但讓人驚訝的 是,群光單靠這些「蠅頭小利」的產品線,卻能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戰勝不景氣。

堪稱是「紅海魔術師」的林茂桂,變的不是魔幻的戲法,而是一步一腳印從銷售與節省工廠營運成本下手,才得以在紅海市場找到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因此,即使 是紅海產品,同樣也有驚人獲利的成長力道。

蛙王哲學

挑對產品才能當第一

雙手抓水,一個蹬夾腿,這是蛙王北島康介最擅長的蛙式,他也是林茂桂最欣賞的游泳選手。每周都要游上兩到三次的林茂桂,更從游泳中悟出一套經營哲理。「北 島康介為什麼選蛙式,不選自由式,因為他游蛙式能稱王,游自由式絕對贏不了西方人,西方人手長腳長,若一起比,游一趟自由式就輸人家二十公分,來回四趟八 十公分,就輸幾秒了!」看在他眼裡,北島康介在蛙式游泳能稱王,就像群光能擁有四項市占率全球第一的產品一樣,都是產品策略對了!「我們的鍵盤市占率全球 第一,視訊攝影機、NB內建攝影機模組、CMOS DV︵感光元件攝錄影機︶,統統都是全球第一。」這些產品能在全球爭霸,就如同北島康介選對蛙式,群光也是因為挑中對的產品策略。

捧著為日廠代工的攝影機,林茂桂一邊秀新產品的功能,一邊驕傲地分享群光亮麗的成績。對林茂桂來說,群光能有這一天,十一年前忍痛砍掉NB產品線的決策, 發揮了關鍵的效用,那是一段令林茂桂感到最挫折的過去,更是讓他現在講起來還咬牙切齒、無法忘懷的回憶。

紅海策略

市占第一加上不斷降低成本早在十多年前,群光不僅曾是NB廠,更做過主機板,「那時別說前五大,搞不好還得排到老六、老七去。」想起當時群光做NB,即使 林茂桂帶領的鍵盤產品線,市占率已拿下全球第一,每年營業額做到五、六億元之多,卻遠不及NB產品線燒錢的速度,「一年、兩年就算了,連續五年都虧錢 耶。」林茂桂講到激動處,忍不住揮動了雙手,即使帶領旗下員工全力衝刺,光鍵盤產品每年交出六億元營收,但遭到NB部門拖累,群光整年結算下來,卻賺不了 錢,有時還虧損,員工更別想要分紅。

對一名產品線的主管來說,縱使底下員工拚死拚活衝到全球第一名的市占率,卻因其他產品線的不賺錢,分紅、獎金就這樣沒了。「那是我最挫折的時候。」正因對 底下員工有很深的愧疚感,林茂桂當上總經理的第一個決策,就是裁撤NB產品線。

「經營公司不賺錢,就是一種罪過!」對林茂桂而言,當時錯誤的產品策略,拖垮的是其他產品線的獲利,更讓他深感一家公司要賺錢,選對產品絕對是首要關鍵。

然而,有了產品策略還不夠。「在藍海市場裡,想贏有兩個條件,一是產品策略要正確,二是技術要領先。」林茂桂舉了個例子,就像○二年群光率先切入NB內建 攝影機模組市場,當時群光苦口婆心說服NB廠,NB內建攝影機模組是趨勢。先見之明加上技術領先,群光花不到三年時間就拿下NB內建攝影機模組全球市占率 第一名。

不過,NB內建攝影機模組的藍海市場,也因眾多競爭對手的加入,掀起殺價割喉戰,而變成紅海市場。林茂桂為了要維持市占率寶座不墜,並持續獲利,於是將經 營重點轉向兩個領域:第一、強化業務銷售力;第二、不斷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力。

在競爭激烈異常的高科技產業裡,即使是毛利率保五、保四的NB代工廠,都要爭得頭破血流,更別說是零組件廠,「以前擠進前五名才活得下去,前三名才能賺 錢,現在不一樣,經濟不景氣就是一種淘汰賽,只有做到全球第一才能不被淘汰。」總把「不景氣是修理不爭氣的公司」這句話掛在嘴邊的林茂桂,時時這麼叮嚀著 員工。

他指著投影片,條列著各家電源供應器大廠去年的獲利情況,圖表中,別家公司衰退一五%至二○%,只有一家正成長,那就是三年前林茂桂接手重整的群光電能 (高效電子前身)。

三年前,群光電能還只是微軟遊戲機XBOX排名第三的電源供應器廠。換句話說,第一與第二大供應商吃剩的訂單,才有機會轉到群光電能手上。

然而,才花了三年時間,群光電能靠著研發技術提升,從第三大供應商變成第一大供應商,XBOX超過七成的電源供應器都出自群光電能,就連未來兩年的新品都 已交由群光電能設計開發,這就是「第一」的魔力,也是群光電能在去年不景氣,獲利仍可成長九.八二%的關鍵所在。

但要做到「第一」豈是容易之事,成本沒有競爭力,客戶怎麼可能會埋單?所以,工廠如何順暢營運,讓成本降到最低,成了紅海市場致勝的第二大要件。

三十二歲就坐上光寶「最年輕廠長」的林茂桂,從光寶時代就是帶產線的高手。在他當光寶廠長的那個年代,只要是他帶的廠,每年成本下降一五%到二○%,被他 視為是基本門檻。於是,產品市占拚世界第一,工廠營運成本要最低,就成了這位「紅海魔術師」能帶領公司一躍而上的兩大利器。

貧寒出身

重誠信、重表現闖出一片天談起產品,林茂桂有講不完的生意經,但談起「人」,林茂桂也有聊不完的念舊情。出身嘉義農工之家的林茂桂,父親以做農具為生,只 能勉強溫飽,卻無法供他念書,所以林茂桂從小的學費都靠領獎學金來支付,「小時候窮得不像話,後來念台北工專,就是想要趕快畢業,早點出來賺錢。」出國留 學對林茂桂來說,根本不敢想,身為長子的他,比其他弟妹更有一份擔家計的責任。

畢業後就投身光寶的他,在光寶成績斐然,問他為何要離開光寶,林茂桂笑了笑,「因為誠信。」原來是當時群光董事長許崑泰力邀他加入群光,他口頭答應,過了 半年卻沒下文,當時許崑泰只講了一句話:「你答應要來又沒來,你沒信用啦!」為了誠信,林茂桂毅然離開光寶,更因為許崑泰的一句話,讓他在群光打拚了二十 年,「我跟他(指許崑泰)是絕配,他對我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而我的信念就是不讓他擔心。」林茂桂這種重信用、重表現的氣魄,讓他在科技圈裡有一票好朋友。 不僅前戴爾亞太區採購總經理、麥實管理顧問董事長方國健是與他一起潛水的好朋友,前摩托羅拉台灣區總裁、現任宸鴻總經理孫大明,也是與他一起游泳的好友, 更牽線群光投資宸鴻;此外,林茂桂與仁寶總經理陳瑞聰還是高爾夫球伴,他甚至還擔任華寶的獨立董事,就可知兩人交情匪淺。

即使有著一票大老闆的好友,但林茂桂卻和一般大老闆很不一樣,縱使如今他擁有上億身價,卻對坐擁豪宅絲毫不動心,「住豪宅有花園,我家樓下也有小公園 啊。」林茂桂笑稱,貧寒出身讓他始終謹記回饋社會的心,就像如今群光能有這般好成績,他也不忘照顧員工,因為沒有「人」,什麼都做不好。

看著群光一樓貼的三年後群光總部模擬藍圖,林茂桂說,在群光市值突破五百億元後,他對股東還是有承諾,這次他要變的魔法是,每年至少要有三成的投資報酬 率,未來三年營收、市值都要三級跳,挑戰一千億元大關。林茂桂要用表現看起來緩慢的蛙式,達到這個宏大的目標,速度勢必得加快才行。

林茂桂

出生:1950年

現職:群光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政大企研所企家班、台北工專

經歷:光寶廠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

張志強掌握四元素 四年賺二十倍的成功心法

2010-10-25  TWM




跟對師父三十歲呆薪族變投資達人當大多數的年輕人踏入社會後,立志要在三十歲以前存下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時,今年三十歲的張志強已經累積了數千萬元身價,理工科出身的他,在﹁投資師父﹂張献祥帶領下,短短近四年時間成功完成了夢想的第一步。

撰文‧林心怡

如何在短短四年內,將財富迅速累積二十倍,身價數千萬元?今年才三十歲、現任呂張投資團隊研究員的張志強,確實靠股票投資做到了!最難得的是,在歷經前波金融海嘯,讓獲利戰果一度歸零的慘痛教訓後,他依舊留在市場,把錢從股市賺回來,重拾千萬元身價,羨煞不少昔日同窗。

﹁志強之所以能夠比同儕更快累積到逾千萬元的財富,其實跟他興趣廣泛、努力學習與不吝請益前輩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說話的是呂張投資團隊的總經理張献祥,也是張志強口中影響他股市投資觀念最大、最重要的投資師父。

清 大動力機械系畢業,接著攻讀交大電機控制所的張志強,從大學時期就對股票投資有興趣,畢業後,帶著自己從小到大存下的七十萬元,花了半年的時間遊遍了歐、 美、日等十九個國家,大開自己的眼界;不同於大多數昔日理工科同學立志成為工程師,張志強選擇了呂張投資團隊成為他的第一份工作,﹁理由很簡單,就是我想 在股市賺大錢!﹂張志強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出,一開始踏入這個行業的夢想。

理工科高材生踏入投資領域初嘗甜頭失去戒心 連吃兩次苦頭原來,出身小康家庭的張志強,父親是平凡的高中老師、母親則是家庭主婦,從小興趣廣泛的他,喜歡旅遊,對奢華的精品、汽車頗有研究,為了讓生 活更有品質,張志強口中﹁賺大錢﹂這個有點﹁銅臭味﹂的夢想,就在﹁師父﹂張献祥的帶領下開始慢慢實現。

細數張志強從二○○七年進呂張投資 團隊後,到○九年十二月底的這段日子,雖然台股整體大盤指數只漲了二%,但卻是張志強個人財富累積二十倍的關鍵時刻,○七年三月張志強進入呂張投資團隊 時,剛好正逢台股大多頭,大盤指數由三月的七九○一點一路漲到十月的九八五九點,搭配融資操作,一開始的確讓張志強嘗到獲利的甜頭。

初生之 犢不畏虎,尤其一下子成功,一度讓他對投資市場失去戒心,因此接下來二○○八年的金融海嘯,卻讓他提早嘗到投資失敗。﹁因為接下來的兩波大跌,我完全沒躲 過!﹂張志強苦笑著說,不論是從九八五九點至七三八四點跌幅高達二五%,以及從九三○九點至三九五五點的重挫五八%,全都無一倖免。

在金融海嘯中,張志強從頭到尾都維持高持股比重,當時他和大多數投資人一樣,認為持有的股票本益比都已低到六倍、七倍了,股價再跌也有限,結果手中持股還是一路往下掉,不但把之前獲利的五百多萬元全數吐回去,還遭遇剛買進的高價股陞泰因廠房失火,連跌四根停板的虧損窘境。

﹁ 環境、創意、努力、經驗﹂不逆勢而為、懂得等待的成功元素眼看著原本資產獲利如江河日下,一去不復返,張志強一度相當沮喪,他說當時呂總監(呂宗耀)卻依 舊要求團隊要打起精神,積極發掘下一個投資機會,張献祥也不斷地鼓勵他:「只有留在台股市場,熬過最艱困的環境,同時不斷修正自己的選股與操作邏輯,才有 機會逆轉勝,重新累積財富。﹂張志強說,當時張献祥最常跟他分享的觀念:﹁環境、創意、努力、經驗﹂是投資成功的四個重要元素,後三者是﹁必要﹂,但環境 才﹁最重要﹂,﹁他常勸我,不要逆勢而為,沒有環境,後三者做得再多,也是枉然,當環境不對時,當下一定要降低持股比重,做到小賠大賺,才能持盈保泰。﹂ 也正因張献祥的鼓勵與支持,讓投資台股資歷不算長的張志強,○八年遭遇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後,依舊對市場保有信心,不放棄對好公司的研究,使他得以在○九年的台股復甦期,再次累積到財富。

其實,不只是建立投資信心,張献祥還傳授張志強許多投資策略的邏輯,以及產業分析、拜訪公司的技巧。在選股方向上,首先就是要懂得﹁聚焦與持股重壓﹂,聚焦投資自己熟悉的產業或企業,並避開投資自己不懂的領域,當大盤主流產業在你不熟悉的類股時,要「懂得等待」。

在股市操作上,要持股重壓,持股在精不在多,分散投資並不能分散風險,主張持股不必超過三檔、股市投資無須短進短出,能賺五○%的標的,不要只賺七%就出場,要把目標火力集中在能賺三○%至一○○%的公司,才能真正累積到財富。

誠如張献祥的投資邏輯,張志強有逾九成財富是來自重壓個股,而重壓的理由,來自於﹁師父﹂傳授他股市投資的四部曲。

不聽單一公司說法

分析產業下功夫 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首先,他會先挑選產業趨勢向上的公司,除了拜訪公司,也會向產業上下游供應鏈與通路商探詢消息,分析產業狀況;其次,追蹤每月營收的成長性,選出最值得投資的公司;另外,為了做好風險控管,他還會進一步篩選財務體質佳的公司,例如負債比低於四○%、速動比高於一一○%,以及流動比高於一三○%的企業。

○ 九年讓張志強財富倍增的主要標的,就是來自於他在當年第一季末,抓對了被動元件族群景氣從底部向上的趨勢,進而重壓的結果。當時他的操作策略是,當布局的 一至二檔被動元件股票獲利了結後,再發掘另外更有潛力的標的操作,並搭配融資買賣、拉高投資槓桿,讓他在股市中重新反敗為勝,○九年底整體獲利高達數千萬 元。

﹁就如同献祥所說的,股價要能倍數獲利,必須要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才行,光看技術分析是看不出來的!﹂張志強分析,當初他會重壓被動元 件個股的裡由有二:首先,在金融海嘯後,日系被動元件大廠積極減產與大幅裁員,使得○九年第一季稼動率僅三○%,因此當○九年消費性電子如NB、LCD TV等急單效應發生時,日商產能難以供應需求,轉與台廠合作,使得台廠藉由幫日系品牌代工,打入以往大多只用日系被動元件的龐大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

其次,急單效應與消費性電子需求增溫,被動元件供不應求,造成海外通路商出現缺貨現象,在客戶轉單台廠,價格回穩下,○九年台灣被動元件廠商,不論在營收與毛利率,都同步上揚。

只 是,不同產業股價的評價方式也不盡相同。張志強指出,像是他近期看好的營建股大漢建設,就是以其持有的土地資產推估合理價,而非利用單純的本益比評估。他 指出,大漢建設除了有龍巖人本合併的獲利題材、明年EPS上看五元等利多,旗下土地資產市值粗估至少四百億元,若以股本三十億元來看,合理價位推估至少一 三○元。

最後還要評估企業經營者在經營公司的積極度。﹁例如,有時候公司財務數字表現亮眼,並不代表與公司股價漲幅成正相關。﹂張志強舉例,﹁比方說,我就曾投資過一家A公司,該公司不但每月營收與獲利數字都表現不錯,且每年的EPS平均都在十元左右,但最後還是虧損出場。﹂張志強分析,問題就出在該公司經營者,對其在市場的股價漠不關心。

撥出資金配置不動產

累積財富後 分散風險保有戰果﹁投資一家企業的管理階層,最好就是出資的老闆,尤其是要那種會積極創造公司獲利,無法容忍公司股價被低估的經營者。﹂張献祥補充說道。因此,現在張志強選股不但會關心企業經營數字表現,同時也會避開長期對市場價值漠不關心的公司

﹁ 當資產累積到一定財富後,一定要撥出部分資金買房子,最好不要貸款,因為擁有房地產,能讓你在遇到像金融海嘯這種較大的系統性風險時,保有戰果,並且成為 資金調度的最佳寶庫。﹂張献祥教他,累積了數千萬元的財富,就該配置不動產,分散股市投資風險。﹁另外,從献祥身上我還學會一招,那就是股市與房市通常會 是經濟的先行指標,他常利用周末看房子來觀察房市狀況,並進一步藉由房市了解目前整體經濟情形,增加股市股資勝算。﹂張志強笑著說。

此外,張志強認為網路的PTT(批踢踢實業坊)上很多的內容,甚至都比新聞來得早,這些第一手訊息都是從拜訪公司也得不到的,可以更周全的判斷一家公司

又 例如逛一圈光華商場,什麼產品最夯?哪個品牌賣最好?大概都可全部了解,這在分析當前產業狀況時,可幫助在投資上做出非常多的判斷。去年底,張志強想換日 系高價的NB(筆記型電腦),結果不但要先付訂金,還得再等一個月,這讓他對於當時NB相關零組件看法相當樂觀,並從NB上下游來找尋相關公司,事後證明,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NB表現比往年要好。

張献祥表示,﹁其實志強真的很認真,每天都在公司研究整理資料到晚上十一點才走,即使遇到股市重挫,仍不放棄研究發掘下一個好的投資標的,也常主動與我或同業請教及交換資訊,我們幾乎連持股標的都差不多。﹂兩人有默契的相視而笑,亦師亦友、互相打氣的好交情溢於言表。

投資師父:張献祥

出生於1970年,現為呂張投資研究團隊總經理,曾任大眾銀投顧總經理,2001年與前大眾銀投顧總監呂宗耀合作,專長以走在第一線拜訪上市櫃與興櫃公司,並從產業面與公司財務分析,發掘值得投資的「小而美」標的。

師父教我的絕招

聚焦重壓

挑對產業,聚焦重壓:選對趨勢向上,每月營收成長,篩選財務體質佳的公司,且企業經營者對公司經營必須積極,進而聚焦持股重壓,持股不超過3檔,聚焦能賺30%至100%的標的。

「環境、創意、努力、經驗」

是投資成功四要素:

後三者是「必要」,但環境才是「最重要」,不要逆勢而為,環境完全不對時,當下一定要降低持股比重,做到小賠大賺,才能持盈保泰。

張志強

出生:1980年

現職:呂張投資團隊研究員學歷:清大動力機械系、交大電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

投資資歷:4年

私房股

雷科(6207)

大漢(5530)

光頡(3624興櫃)

經典投資戰役

2007年3月~2008年5月彩富 (漲幅60%)、慧友(漲幅40%)

昇達科(漲幅60%)

2009年

百一(漲幅150%)、金山電(漲幅100%)、美磊、奇力新、興勤、長華4檔(漲幅40%~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9

投資人如何搶賺購併財? 尋找下一個大漲六倍的英格爾

2011-1-10  TWM




台股大淘金潮來臨,全球外資紛紛來台找中國市場門票,英格爾被中國普天相中,業績得以大躍升,股價更是一飛沖天,有哪些公司能夠在這波後ECFA購併浪潮中,被外資相中,成為下一個英格爾?

撰文‧吳美慧、周岐原

根據統計,只要曾經發布與外資企業有業務合作,或股權上有投資關係的公司,股價往往都會出現至少一成的漲幅。

而比較各外資對股價帶來的激勵程度,中資參股的效應最大,除了英格爾股價大漲六倍外,中國京東方與美齊合作,股價也因此上漲二四%。至於美資參股的史丹利投資偉全,也讓股價上漲八三%,走勢相對凌厲。

購併消息真偽將決定投資勝負相較之下,與日資或是韓資合作,對股價的影響度相對較小,僅約一成左右;但與定存利率相比,投報率仍舊不低。所以,只要能夠掌握外資投資的動向,無疑是手握穩賺股。

各路資金來台投資台資企業,各種訊息充斥,消息真偽將決定投資勝負,如何分辨並做出正確的投資?一般而言,可以從募資態度、接單,與政策性持股三方向著手。

康和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譚家典說,投資台資企業的資金,很難區分出背後是哪一種身分,或是屬於哪個系統的資金。

譚 家典提供觀察方式,他說,一家公司若要引進外資或是中資,可以觀察這家公司在最近一年內,是否曾經辦過現金增資、私募,發行CB(可轉換公司債)、 GDR(全球存託憑證),或是進行過大減資。若有上述動作,「可以合理懷疑,背後可能有外資的身影。」「如果經營層同時也更換,有八成的把握已經被外資入 主。」一位曾經協助過中資來台尋找投資對象的人士更清楚點出,相較之下,中資特別喜歡認購現增或CB,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傾向不認購私募。「認私募股票 要鎖三年,中資不會有興趣的。」他解釋,「中資喜歡投資股票流通性高的公司,依照這樣的思惟,中資會去投資股票上市、上櫃公司,但不會看上興櫃公司。」這 種說法,不盡然代表全數中資的想法;但可以看出,中資對投資台灣企業的想法,那就是在參股、給業績的同時,也會考量到資本利得,讓投資效益發揮到極大化。 相較之下,其他外資的目的就單純許多。

這位匿名人士指出,「陸資」兩個字現在仍十分敏感,因此即使真有合作機會,一般中國的私人企業,多會透過外資券商等中間人接洽,將資金經由其他地點匯入台灣。

他舉例,投資人若在一檔股票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見到開曼群島投資公司的名稱,或陌生的外資銀行託管專戶,就有可能是利用第三地,迂迴進入台灣的中國資金。

台股將和A股、港股比價

除了辦理現增外,公司接單也是可循的跡象。以英格爾為例,二○一○年二月與中國普天簽訂採購合約,接下來,英格爾的單月營收逐步上揚,從原本的一億多元躥升到去年十一月的十四.三億元,代表普天承諾的訂單的確給了英格爾。

長線來說,只要普天持續支持英格爾,若能進一步帶領英格爾脫離代工領域,英格爾的獲利與股價還有表現空間。

據了解,普天也正積極發展LED事業,日前高層曾來台參觀新世紀公司,雙方未來是否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值得觀察。

除了新世紀可以追蹤,宏全以優異的瓶蓋生產技術,獲得中國華潤集團青睞,雙方正洽談買股事宜,順利的話,上半年有機會塵埃落定。由於華潤集團旗下擁有啤酒業務,推出的雪花啤酒銷量在中國名列前茅,若華潤投資宏全,業績將能更上一層樓。

另外,興櫃中的宇辰,已經敲定與中國重慶市政府旗下的「重慶輕紡控股公司」合資,共同在重慶設立電容式觸控面板廠;在北京政府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下,宇辰的角色不容小覷。據了解,雙方除了談妥設廠事宜外,也有股權上進一步合作。

而中資也會進行策略性持股,台積電與台塑,兩家最能夠代表台灣企業的公司,就是中資投資名單中,一定要有的投資組合。一位中資券商觀察,自從CEPA(更緊密的經貿安排)後,港股出現A股化情況,因此預計未來台股也有可能循著這樣的方式前進。

以目前國內股價本益比約十五倍來看,與中國A股、港股平均本益比超過二十倍,甚至有些百倍的個股相比,台股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只要掌握外資動向,特別是中資「照顧」的公司,在比價效益下,有機會成為盤面中的亮眼標的。

中資策略性會買的股票:台積電、台塑

中資選擇合作公司標準

1.公司的帳目要清楚

2.負債比率不能太高(最好不要超過五成)

3.不能是全額交割股

4.要有關係人介紹

5. 股本介於5到10億元6.喜歡投資股票上市、上櫃公司,傾向不投資興櫃公司可能被外資參股或購併的公司公司名稱 公司代號 可能合作對象 合作模式台 開 2841 中國華潤 中國華潤規畫將認購台開的私募或現增新世紀 3383 中國普天 中國普天考慮對新世紀下LED訂單宇 辰 4913 中國重慶輕紡控股公司 雙方除了合資到重慶設廠外,重慶輕紡考慮投資宇辰宏 全 9939 中國華潤 中國華潤有意投資宏全三成股權寶來證 2854 元大金 元大金準備收購寶來證,每股成交價將介於22~24元大眾銀 2847 尋找中 大眾銀大股東凱雷私募基金積極尋找買主日盛金 5820 尋找中 日盛金大股東日本新生銀行準備出售持有的日盛金股票彰 銀 2801 彰銀 彰銀準備從台新金手上買回彰銀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8

締造英格爾股價大漲六倍的幕後推手 深入中國普天 解密一五○億訂單流向

2011-2-28  TWM




與一家中國央企的策略聯盟,竟能對英格爾的獲利有灌頂之效,進而推升其股價,同樣因此股價飆漲的還有新世紀、華興,這一家影響力十足的央企,就是中國普天。目前市場上的「普天概念股」、「英格爾第二」已成為最紅火的話題。中國普天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值得一窺究竟。

撰文‧吳美慧

最 近台灣科技股吹起中國風,英格爾、新世紀、華興的股價飆漲幅度令人驚歎,原來它們傳聞都與中國普天集團有合作關係,成為近期市場上最熱的「普天概念股」。 中國普天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為何可影響台灣上市公司的股價漲跌,要如何才能擠進這家中國公司的供應鏈,一起吃香喝辣?

農曆春節前夕,位在 中國深圳福田區諾德中心,中國普天集團旗下國際事業本部深圳分部的員工,正陸續返鄉過年,約莫四百坪的辦公室,只剩幾個人辦公。《今周刊》獲邀至深圳分部 與數位高層訪談,成為台灣唯一直擊這個年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九千億元、集團員工多達五萬人巨型大陸央企的媒體。

雖然ECFA(兩岸經濟協議)從今年元月分開始鳴槍起跑,但中國普天提前嗅到機會,二○○六年就在深圳設立國際事業本部,並成立「台港澳地區業務專署」,為兩岸搭橋預先暖身,同時也是集團中兩岸合作的唯一窗口。

在 普天集團中,國際事業本部專責向海外採購、規畫新業務等項目,光是去年就創造出三十億美元的營收,相當於三個國巨的營業額,而其中超過五億美元訂單,就下 給了台商。普天台港澳地區業務專署總經理溫南雁說:「今年,隨著中國新能源項目加快執行,對台灣下單、採購數量,也會更快速的提升中。」台港澳地區業務專 署共有三十餘位員工,八位業務幹部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在財務、金融領域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台灣人,是中國央企中,台灣人占業務幹部比重最高的單位,也是得 以成為央企領先與台商合作的關鍵。中國普天集團

掌控中國上兆元電子產業

對大多數台灣投資人而言,中國普天集團是陌生的。若提 及它與「中國電子集團」分別掌控中國上兆元電子產業標準制訂、發展,就可以知道它的重要性。說得更具體一點,有著一○六年歷史的中國普天集團,前身是中國 郵電局,是中國通訊標準的制訂單位,也是目前全球通訊4G 標準的制訂者。

中國普天現階段擁有通信、電子、廣電以及國際事業四大部門,業務 觸角遍及全球。國際通訊大廠摩托羅拉、易利信、諾基亞等,要進入中國發展通訊業務,前提是必須要跟普天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入場券,由此看出,普天在中國的 地位與重要性。因此,能夠跟普天合作,不僅可以快速分享中國市場,甚至還有機會晉身成為通訊、電子產品標準的制訂者。

其實「台港澳專署」單 位,從前年起,以鴨子划水般的姿態,低調的利用下單方式,在台灣科技業界尋找可以成為策略合作夥伴的對象。英格爾在眾多的廠商中脫穎而出,靠的是在電源供 應器的技術能力,與彈性十足的營運靈活度。更重要的是,溫南雁與英格爾董事長蔡成達相識超過十年,所建構出來的「信任感」。

作為普天與央企跨過黑水溝的第一個合作個案,在普天給訂單、分享利潤,以及財務規畫建議的「灌頂」下,英格爾獲利比前一個年度增加一倍,股價從去年一月以來更是上漲了六倍,讓人見識到普天的影響力。

「這 個案子絕對不能失敗,也不會失敗。」負責這個合作案的溫南雁堅定的說。「這是第一個案子,等於是央企跨進台灣第一份成績單,絕對不能漏氣。」經過一年的磨 合,普天與英格爾雙方建立了高度的共識後,所產生出來的信心。「過去一年,真的很辛苦,兩岸隔絕了六十年,雖然都是中國人,但在文化上有很大的隔閡,同樣 的一句話,就有不同的解讀,需要藉由不斷的磨合來產生認同。」溫南雁如是說。

台商與中國央企合作

扭轉觀念才是溝通重點

而溫南雁口中的認同,指的是觀念。台灣公司談生意總是脫離不了產品、EPS(每股稅後純益)、股價表現;中國的央企談生意,總是在以國家發展為前提下,先從遠景、策略、商業模式規畫、市場思考,最後才會輪到營收、獲利,思考次序大不同。

台商要跟央企合作,必須要先扭轉觀念,才不至於出現溝通不良。「要進入中國市場,要先了解什麼是大陸市場」、「如果台灣市場是日月潭,大陸市場就是太平洋。」溫南雁話說得很直接,但也一針見血。習慣在池塘裡面游泳的人,要如何放膽在太平洋裡橫渡?對台商而言是一大考驗。

溫南雁最常掛在嘴上的話是,「一流企業做標準制訂、二流企業作品牌、三流企業作營運、四流企業做代工」。目前,台灣的企業已經進入到品牌階段,要晉級成為標準的制訂者,與中國大陸巨型央企合作成了必須考慮的策略。

「中國擁有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場,為什麼不能做標準的制訂者?兩岸的中國人應該攜手給全世界定規格!」溫南雁雄心壯志的說。從初期讓英格爾「借船出海」,進入中國市場,下一個階段,普天還要與英格爾成為標準的制訂者。

要制訂什麼樣的標準?溫南雁胸有成竹的回答:「LED燈節能減排,以及智能電網、智能電源計量審計標準。」以中國普天在中國的地位與身分,的確有能力成為新產品的規格制訂者,重點是,台商能否抓住機會,成為其中一員?

中國央企的規模與企圖,加上官方獨占的資源,讓央企可以在中國市場盡情揮灑,也成了台商可以一步登天的捷徑。讓人垂涎的市場大餅,相對的帶來了負面效應。近來不少人打著中國普天的名義在台招搖撞騙,面對接踵而來的流言蜚語,和各式的行騙手法,讓溫南雁和他的團隊困擾不已。

但 是,普天與台灣企業合作的大門並未關閉,基於產業範疇,普天仍會持續找適合對象合作。「和英格爾合作只是其中的一個項目,未來普天會有更多的項目同時並 進,不同的項目,會找尋不同的合作夥伴。」換言之,和英格爾合作只是一個起頭,依照溫南雁規畫的目標來看,將來直接、間接接獲中國普天集團訂單的公司,可 望超過上百家,只要是觀念一致、情感上能夠認同、合作符合程序正義,以及利益可以共享的,中國普天都會歡迎和有技術、有能力的台資企業合作,進而成為普天 的深度合作夥伴。

同時,中國普天也會在適當時機公佈合作對象,以免不明就裡的小股民聽信市場傳言而受傷。

「不要把央企當作唐 僧肉」,溫南雁提醒台商。在中國「讓利」給台商的同時,也希望台商可以公平、正常的交易心態與模式與央企往來。「太多企業要他給蘋果,卻拿個梨子來交差了 事」,「台商怎麼跟國外的企業做生意,也應該以同樣的心態和央企往來。」溫南雁建議,台商必須要有準備跟央企做生意的正確心態,雙方合作的路才能走得長 久。

溫南雁

現職:中國普天國際事業本部(深圳分部)台港澳地區業務專署總經理

學歷:廈門大學企管系畢

經歷:中國電子信息部工程師

中國央企對台投資的橋樑

放 棄在外資銀行十多年的資歷,臧潤華在去年9月,選擇剛剛成立的世銀紅箏信息公司,作為人生事業的第二春。在外商銀行圈小有名氣的臧潤華,曾經在UPS(美 商優比速資融)、美國道富銀行,以及渣打銀行工作十幾年。同時還在去年10月獲得中國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百傑殊榮。在外商銀行爭相邀請、職務更上層樓時, 他毅然放棄,選擇到和中國普天成為戰略合作夥伴的世銀紅箏公司擔任執行長,也讓他的工作地點,從美國、香港、台灣,一路延伸到中國,資歷與經驗更加完整。

世銀紅箏的名片上印著「中國普天戰略合作夥伴」,初期也以提供普天的客戶需要的物流、金流及資訊流。此外,從銀行借款、供應鏈的融資安排,私募、投資,甚至是未來公司股票掛牌,都可以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

團隊中有會計師、律師、稅務專家、財務專家,逐漸打出名號之後,不少央企自動請託,要求世銀紅箏代為在台灣尋覓可以合作的對象,儼然已經成為中國央企與台灣企業交流的重要平台。

臧潤華

學歷:美國密蘇里大學企管碩士經歷:渣打銀行現金管理與貿易金融部華南區業務總監、美國Aclor Group財務總監、美商優比速融資台灣區總經理/中國大陸首席代表/亞洲區業務總監

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2

只买能赚十倍的股票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pyjl.html

上週,我從山東出差回來。在飛機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了  Peter Lynch (彼得·林奇)。在夢中,我剛創辦了一個投資基金,找他募集資金。 

他問我,"中國這20年出現過很多漲10倍以上的股票。你買過幾個?"我的額頭上開始冒汗,因為我一個也沒有。他挖苦我說,"這就奇怪了。你並不很笨。理論還一套又一套的。這麼多年,你怎麼就沒有投過一個十倍股呢?" 我開始冒更多的汗。"因為……因為我運氣不好,工作也太忙……"

 

Peter說,"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你花一個小時研究普通公司,就少了一個小時挖掘和研究十倍股 ten-baggar。當然,關鍵的問題還不是時間,而是注意力和態度。正如你們中國人所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好像有點明白,"你的意思是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是的。聽起來好笑,但真的就是那麼回事。你想炒波段,波段就炒你。如果你用嚴酷的高標準對待選股,即使你得不到十倍,也可能得到4倍、5倍的回報。當然,你選的有些股票還是可能最終虧錢。但那是最終結果,而不是你的出發點。如果你的出發點就是10%、15%的回報率,那你就會不經意地降低標準,實際回報5%或者7%,甚至虧錢。"

 

"你是說嚴師出高徒?" "別開玩笑。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如果你不用正確的態度去投資,持有一大把馬馬虎虎的股票, 如果你的某個股票又突然跌了20%或者50%,你就會恐慌,馬上止損,因為你沒有鋼鐵般的信心,沒有留足空間。相反地,如果你做足了功課,你堅信你選的都 是十倍股,你的股票大跌的概率就很小,而且,即使跌了很多,你也知道怎麼辦。怎麼辦?加倉!這就是區別。我建議你把你的基金的字改為十倍資本公司 (The Ten Baggar Capital)"

 

我聯想到張磊和陳一舟所講的"惹不起,躲得起"的概念(You do not have to do anything!)。某個股票在5元以下必買,60元以上必然做空,但是,在5元到60元之間,啥也不做。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

 

下了飛機,我一直在琢磨剛才的怪夢,頭疼極了。到了家,我突然發現我託運的行李還在機場,忘了領取。(文純粹是個人觀點。不代表其僱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9

微博 掀起中國網路大戰的新勢力 讓新浪網股價大漲四倍的網路「神器」

2011-4-25  TWM




在中國,媒體受到監管,但網民卻透過微博,發揮一四○字的力量,走到哪寫到哪,每個人都可當記者,記錄發生的真相,於是迅速成為一股新興的媒體力量。

撰文‧林宏文

四月七日,中國第一大入口網站新浪網宣布,將把旗下擁有超過上億名用戶的﹁新浪微博﹂,正式獨立為weibo.com。當天晚上,在那斯達克掛牌的新浪也受此激勵,股價大漲六%達一一七美元,這是新浪網在美國掛牌十一年來,股價的歷史最高點。

在中國,微博已成為衝擊中國媒體的新革命力量,新浪此次率先搶占「微博」拼音||weibo的網址,不僅再度領先群雄,也對包括騰訊、搜狐、網易及百度等中國其他網路大廠領軍人物,產生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微博掀起了中國網路與新媒體大戰,成為近來最受關注的焦點。

微博到底是什麼?微博就是微型部落格(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資訊分享、傳播及獲取的網路平台,透過一四○字左右的文字,用戶可以即時更新 資訊進行分享。美國的推特(Twitter)可說是微博的老祖宗,微博雖然模仿自推特,但微博﹁評論加上轉發﹂的模式,還能以多媒體方式呈現,比推特的功 能更強大,也因此成為網路世界中的新勢力。

對社會輿情有絕對影響力

微博在中國市場產生的巨大力量,從簡單幾個數字就可以看出來。目前除了新浪微博擁有一億名以上的使用者外,騰訊微博也宣稱使用者近一億人,至於其他的入口 網站如搜狐、網易,也都擁有千萬名微博客,加上眾多以社群網站為主的人人網、開心網等,發展微博已成為中國網路業的全民運動。

微博在中國之所以如此紅火,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是一個是媒體發展受到嚴格監管的環境,但透過微博一四○字的力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走到哪就可以寫到哪,真實記錄每分每秒發生的事實真相,讓微博迅速發展成為一股新興的媒體力量。

因此,在微博至今才一年半的短暫歷史中,已經在一次次的社會事件中喚起了大眾的關注,從山西疫苗、「宜黃血拆」(強制拆遷引起自焚事件)、拐賣幼童、唐駿 學歷造假,以及﹁我爸爸是李剛﹂等事件,民眾面對身邊社會現狀發出不平之鳴,也發揮了輿論監督、媒體揭露真相的寶貴價值。

例如,去年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區公安局副局長李剛的兒子李啟銘,因為酒後駕車,在大學校園內撞倒兩名女大學生後逃逸。但李啟銘被保安攔住後說,﹁有本事你們 告去,我爸爸是李剛。﹂這個囂張的行徑引起網民對官二代的憤怒,過去一向被隱匿起來的事件,最後透過微博傳遍全中國。

至於有﹁打工皇帝﹂之稱,曾任微軟中國及盛大總裁的唐駿,由於被一位微博客揭發學歷造假,但唐駿又一直堅稱沒有說謊,讓這個訊息更迅速在網上被炒作升溫,最後唐駿承認買學歷,也讓﹁唐駿學歷門﹂成為二○一○年最夯的大陸新聞。

因此,一○年不僅被稱為中國微博發展元年,微博客更榮登︽南方人物周刊︾一○年風雲人物。此外,上海交通大學在一份報告中還統計,中國在一○年排名前五十 名最重大的輿情案例中,由微博首發的有十一起,比重達二二%。連《華爾街日報》都認為,﹁中國微博是資訊分享和自由化討論的最前沿,其重要性將越來越大, 微博已成為中國資訊與傳媒的新空間。﹂除了監督與揭露真相的功能外,微博與許多媒體一樣,娛樂內容的快速傳播,也是吸引網民投入微博的重要原因。例如去年 十月女歌手團體S.H.E.中的Selina燒傷,粉絲在微博上關注Selina的復健消息,甚至新聞記者都要靠Selina父母在微博上的發言,尋找新 聞線索。

此外,在兩岸三地都相當知名的「康熙來了」兩位主持人小S及蔡康永,在新浪微博一樣擁有高人氣,小S第一次上微博就放了自己的素顏照,引起粉絲的瘋狂轉 發;蔡康永則擁有藝人中少見的思想與內涵,透過微博短短的一四○個字,傳達許多想法或新書訊息,也讓粉絲跟隨者不斷擴大。

新浪微博估值三十億美元

很多不了解微博的人會覺得奇怪,﹁微博一次只能發短短的一四○個字,為何能夠產生如此大的力量?﹂其實,中文的一四○字,比英文的內容要豐富許多。因為, 在英語等西方語言裡,一四○個字元其實只能容納二、三十個單詞,也就是一、兩個短句,但在中文裡,一四○個漢字可表達的,遠遠多於英文字元所能傳遞的訊息 量。

也因為微博匯聚了驚人的流量與關注,企業界當然已開始密切注意微博的發展,並思考該如何利用這個新媒體平台。例如像東方航空的空姐,就化身許多名為﹁凌燕﹂的微博客,由於美麗的空姐原本就很具話題性,吸引了許多粉絲加入,也讓企業形象加分不少。

當然,微博的批評往往對企業形成很大的殺傷力,也逼使企業必須時時關注微博上的言論。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就說,有一次他乘坐南方航空的航班發生延誤,但 期間空服人員的服務態度很不好,於是他就用手機發微博評論,結果發出後不久,南方航空的人員就很快找到他的祕書,並表達了歉意。

在微博這個新興媒體中,目前新浪可以確定是龍頭。根據統計,新浪微博用戶規模已突破一億,用戶數占中國微博總用戶數的五四%(扣掉重複計算者),若按瀏覽時間計算,新浪微博的市占率為八七%,更遠遠超過其他對手。

這種爆發式的進展,最敏感的資本市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題材。日前,華爾街分析師公布了美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六大中國概念股,其中新浪是唯一入榜的網路媒體公司。

此外,中國國際金融公司也將新浪一年目標股價定為一○四美元,二年目標股價定在一四二美元,不過,這個預測顯然低估,新浪股價於四月十八日已突破一三五元,再創歷史新高,不僅比去年上半年的三十元足足漲了四倍多,也一舉超越長期壓在頭上的老對手搜狐。

在市值部分,去年十二月,高盛對新浪微博的估值為七.二億美元,今年三月初,未來資產的研究報告,更將新浪微博估值從二十億美元上調至三十億美元。

百度結合老二們 挑戰龍頭雖然新浪微博還未能獲利,但新浪執行長曹國偉說,﹁互聯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開始就關注盈利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只要有大量用戶形成一個大的生態圈,新浪微博未來的盈利是沒有問題的。

就像臉書(facebook)在積聚了龐大用戶群後,去年淨利潤是六億美元,今年估計可達二十億美元,它也是用了五、六年時間在做用戶積累。﹂若比較社群 網站臉書及推特的市值,近來也是水長船高。例如臉書幾個月前的估值大約是五百億美元,現在則接近八百億美元;推特去年十二月的估值是四十億美元,但在最近 的收購談判中,估值已達八十億至一百億美元。

至於新浪微博到底值多少?李開復說,﹁我在微博上與粉絲談這個話題,已有投資銀行透露,願意出價三十億到四十億美元買下新浪微博。﹂新浪目前整體市值約八 十二億美元,但除了微博外,新浪本身還是中國最大的入口及新聞網站,在微博估值不斷拉高下,也難怪近來新浪股價會不斷創新高了。

不過,新浪微博的龍頭地位,如今也引起眾家網路業者的覬覦,不僅騰訊急起直追,用戶數近一億,近來百度更推出一個「群發微博」的功能,用戶可在百度框裡一 次同時發微博到騰訊、搜狐及網易,但唯獨新浪不在此列,百度擺明就是要「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挑戰新浪的霸主地位。

百度的加入,當然讓新浪備感壓力,也讓這個才一歲半的新媒體,醞釀著一場新的大戰,結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誰贏得這場大戰可能沒那麼重要,微博這個新 興媒體,肯定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於許多草根市民來說,﹁織圍脖﹂(微博客的戲稱)已成為每天必要的功課,每個人都可以從這個新平台中,找到自己的價 值、自信與樂趣,這恐怕是微博給華人社會帶來最重大的意義了。

微博、臉書比一比

——各具特色、各擅勝場

臉書 微博

連結對象 連結親朋好友等關係 關注任何你想接觸的人社交圈 設定範圍相對較小,屬小圈圈 設定範圍較廣,有大量的追隨粉絲

人際關係 雙向 僅單向

平台角色 一個虛實整合的關係鏈 隨時發布關注的個性化媒體影響力 全球(中國大陸除外) 中國大陸資料來源:《李開復 談微博改變一切》

新浪微博用戶規模

遠超對手

——大陸四大微博用戶數

微博 註冊用戶(人)

新浪微博 超過1億

騰訊微博 近1億

網易微博 3800萬

搜狐微博 100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2

年績效逾十倍的興櫃操盤達人祕技大公開 四大攻防心法突破興櫃新制魔咒

2011-5-16  TWM




近一個半月台股大盤漲逾一二%,興櫃市場卻交出下跌八.○二%的反向成績,在興櫃新制成為緊箍咒下,興櫃投資人要如何因應?興櫃操盤達人用攻擊與防守的四個心法,教你戰勝興櫃市場新遊戲規則。

撰文‧賴筱凡

﹁ 為什麼台股大盤一直漲,我的興櫃股票卻跌個不停?」這是一位闖蕩興櫃市場多年的林姓操盤人近期最深刻的疑問。近兩年他靠著一檔正達,從股價十五元一路喊上 一六九.五元。然而,日本大地震後,台股大盤從八○七○點走到四月底的九○八八點,漲幅達一二%,上櫃指數也漲了七.八四%,反觀興櫃市場成交量前六十大 的股票(扣除轉單與成交量單月不足一億元股票),股本加權後,不漲反跌八.○二%。

林姓操盤人觀察,今年三月興櫃新制(又稱盈正條款)上路,最直接衝擊交易量退燒的,正是興櫃公司上市掛牌後的前五個交易日,投信、自營商不買進的潛規則。這樣一來,不只過去令投資人高度期待的掛牌行情沒了,就連興櫃公司掛牌後五個交易日,還可能進一步破底創新低。

儘管沒有熱絡的新掛牌蜜月行情,但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資深的林姓操盤人依然觀察興櫃新制運作模式,得出四心法,用全新思惟來操盤興櫃市場,挖掘下一檔股王。

攻擊心法一:

長 期看好 就要有長期抗戰準備去年太陽能逆變器廠盈正一掛牌,股價在短短十四天內驟跌四六%,讓金檢局頻頻拜訪各券商,只要曾出具推薦盈正報告的分析師,都被要求說 明推薦理由。為了怕麻煩,於是投信和自營商形成共識,不在興櫃公司掛牌後不受漲跌幅限制的前五個交易日進場,「等無漲跌幅限制的五天過去,我們再進場。」 一位券商說得明白。

另一方面,興櫃新制裡要求承銷價不得低於均價七成,更是替興櫃公司設下漲幅「鐵板區」,等於掛牌前的高點已昭然若揭。以 光頡承銷價訂在每股四十元為例,如果光頡在掛牌前股價超過五十八元,承銷券商就得重新定價,導致為了省麻煩,承銷券商炒熱掛牌行情的興致全無,甚至股價一 漲至五十八元就回跌。

興櫃股價上有天花板,下是無底洞,如何破解,林姓操盤人提出攻擊兩大心法偷吃步。林姓操盤人說,掛牌前能因應的就是要有耐心,因為沒有耐心的投資人,可能等不到掛牌行情,掛牌前就認賠出場,在券商、大戶都沒有拉抬掛牌行情的意願下,投資人等到的可能是跌不停的股價。

攻擊心法二:

設好低點區間 無漲跌限制五日天天買像是五月十八日即將掛牌的藍寶石基板新星兆遠,一月來到今年高點一○五.四元後,近期股價只剩七字頭,耐不住股價直落的投資人,可能等不到掛牌,就直接認賠出場,因為在兆遠承銷價六十八元訂出後,等同於天花板價位的九十七.二元已現。

「如果你長期看好,就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只是林姓操盤人大嘆,這種遊戲模式就失去了興櫃市場漲跌幅不受限的初衷。

不 過,積極攻擊型的投資人也還是有機會,依林姓操盤人觀察,「興櫃新制的箝制,反而讓投信、大戶得以趁機壓低進場成本,因為五個交易日一過,投信、自營商買 盤歸隊,股價隨即噴出。」在低點區間設定好的前提下,林姓操盤人反手陸續分批買進光頡,就在無漲跌幅限制的五個交易日裡天天買,最後以績效逾兩成出場。

確 實,光頡今年以來股價波段新低就出現在掛牌後第三個交易日,跌至四十九.五元,掛牌蜜月行情完全失效,但無漲跌幅限制的五天一過,光頡股價即噴出,一度最 高拉到七十七.七元,漲幅幾近五七%,「『機靈』一點的大戶,他就趁掛牌前丟出持股,反正只要在無漲跌幅限制的前五天重新接回來,成本壓低了,甚至更有利 做出噴出行情慶祝。」他說。

只是,林姓操盤人坦承,這樣的作法隱藏風險,因為投資人無法預知底部會在哪裡,又或者大戶會在掛牌後第幾個交易日開始回補,甚至掛牌後若遲遲等不到噴出行情,就連賺價差的抽籤,也可能在無價差下,中籤戶沒了價差還倒賠。

防守心法一:

看對產業趨勢 從產能缺口處下手在兩大破解新制箝制的心法下,也代表去年碩禾演出的興櫃傳奇戲碼,可能已難見!

儘管興櫃新制打亂以往的興櫃秩序,但有題材、有人氣的興櫃股票,還是有機會,「因為好的股票一定有人做,只是不一定得在興櫃市場做。」林姓操盤人認為,興櫃新制掐住了交易意願,興櫃要有動輒兩、三倍的報酬已難,但不變的原則是,回歸基本面。

「看對產業趨勢,再從供應鏈下手,哪裡產能缺口最大,就是投資機會所在。」在林姓操盤人眼裡,好公司還是不少,像是他從十五元就不斷買進的觸控面板玻璃廠正達,就是他眼中足可長線力挺的優質股。

隨著觸控面板成為市場新寵,「未來觸控的技術主流在一片式觸控面板,現在的觸控面板是由兩塊玻璃組成,可是未來若能將觸控感應器整合在保護玻璃上,成本大幅縮減,擁有保護玻璃產能的人,就贏在起跑點。」他說。

所以,宸鴻近期不斷擴充自家保護玻璃產能,就是為了布局一片式觸控面板的先機,「拿不到料的人就剉咧等,手握關鍵零組件的人,才有搞頭!」

防守心法二:

瞄 準小股本標的 股價較有漲勢此外,林姓操盤人也建議,可以從一些小股本的標的下手,因為近期大集團的小金雞們難獲投資人賞臉,反倒是股本小的公司股價活蹦亂跳。總之,在 投資人尚未於興櫃新制裡尋找到可操作模式前,都可試著用攻擊型的作法搭配防守原則,才能在波濤洶湧的興櫃市場駛得萬年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3

膨脹二十六倍的失算! 高鑫延後上市 揭開潤泰、歐尚矛盾

2011-7-25  TWM




有大陸量販店獲利王稱號的中國大潤發,原本打算七月十五日風光在香港掛牌,沒想到卻在上市前一天爆出財報烏龍,甚至連南山人壽交易案都被掃到颱風尾,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角力故事。

撰文‧林讓均、梁任瑋

七月十四日,對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而言,恐怕是他在商場上最五味雜陳的一天。

上午,台灣金管會通過潤成投資取得南山人壽九七.五七%股份申請案,尹衍樑還來不及開香檳慶祝;不到幾個小時,下午,香港證交所就要求高鑫零售(SUN ART)須重提財報,延至二十七日上市。

高鑫掛牌、拿下南山,原是尹衍樑「大陸零售王」與他重返台灣金融業新里程碑,未料,一個數字失誤,讓這件雙喜臨門蒙上陰影。

財報錯誤延誤上市計畫

原本打算以中國零售龍頭之姿,在香港風光掛牌的高鑫,在十五日掛牌前夕臨時喊卡,主要是香港交易所接到投訴,高鑫零售招股書中的EPS(每股稅後純益)計算有問題,經過調查,港交所在最後一刻要求高鑫暫停掛牌。

高鑫零售七月上旬開始在市場募集資金,就取得逾四十一倍超額認購,凍結市場資金逾三四○億港幣,轟動兩岸證券業。如今發生這種離譜的錯誤,令中國大潤發、 歐尚高層發飆,「負責的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事務所」)不僅要抓起來打屁股,還應該要扣錢才對!」根據高鑫十四日當晚聲明,公司曾在今年六月底進行股本 重組,把一股拆成二十六股,但高鑫招股書內過去三年EPS,都是以重組前股數計算,也就是去年EPS要從人民幣四.八八元修正為○.一九元,差了近二十六 倍。

相差二十六倍的財報錯誤,震撼業界,呂張投資團隊總經理張献祥表示,中國大潤發與中國歐尚兩大集團合併,之間的股權整合與營收計算可能過於複雜,才會出現這種不該犯的錯。

這個財報烏龍也點出高鑫零售募集三四○億港幣資金背後,兩大股東潤泰與歐尚長期以來存在的衝突與矛盾。

兩大股東對上市不同調

十五年前,尹衍樑在台灣成立大潤發,面臨財務和轉型問題,歐尚適時伸出援手,雙方成為事業夥伴。當時大潤發將三分之二股權出讓給歐尚,潤泰只持股三分之一,之後又以合資形式發展中國大潤發和歐尚品牌賣場,使得大潤發與歐尚多年來都是生命共同體。

搭上中國內需成長,中國大潤發獲利躍進,五年前尹衍樑就計畫中國大潤發赴港掛牌,但香港聯交所認為中國大潤發與歐尚交叉持股,中國大潤發若單獨上市,則有向非上市公司輸送資金之嫌,因此要求中國大潤發與歐尚一併上市。

歐尚反客為主,成了中國大潤發赴港掛牌的成敗關鍵,但歐尚母集團經營策略保守,對於上市興趣缺缺,雙方對上市與否不同調。

不過,尹衍樑仍不斷加快展店腳步,近三年大舉在二、三線城市攻城掠地,只要有二十萬城市人口就開店。○九年以四百億人民幣營收,打敗原中國量販龍頭家樂福,成為中國量販店新霸主,每年營收都有二○%以上的成長。

為了大力扶植中國大潤發這隻金雞母,尹衍樑更加積極進行掛牌計畫,甚至不惜對歐尚做出讓步,儘管歐尚在中國只有四十一家店,但尹衍樑還是讓歐尚在高鑫零售 持股達五一%,大潤發僅持有四九%。不只如此,連未來高鑫零售的執行長都讓歐尚中國董事長梅思勰(Bruno Robert Mercier)當,做足面子裡子給歐尚。

尹衍樑的兩個讓步,終於讓歐尚點頭答應上市。但中國大潤發綁歐尚上市,在市場卻有雜音,因兩者獲利能力有別,卻整併為「高鑫零售」掛牌,張献祥分析,這不僅加深了投資人分析的困難度,而且連最基本的獲利數字都發生錯誤,短期恐怕會讓投資人卻步觀望。

南山人壽投資案受牽連

根據高鑫七月十四日公布配股結果,中籤率高達六成,等於抽兩手就可中一手,並沒有外界傳聞般搶手;不過,受到延後掛牌影響,逾一.七萬名散戶須於七月十八 日至二十日確認是否繼續認購。香港券商表示,「已接到不少台灣客戶反應『還沒上市就出槌,氣不好,』考慮要放棄;高鑫打掉重認的機率滿高的,未來若洽特定 人認購,充滿很大想像空間。」另一個讓投資人卻步的是,香港新股認購可向銀行與券商融資,成數最高達九成,延後兩周上市的空窗期,投資人還是要照繳利息, 「投資人還沒賺到蜜月期甜頭,就要先拿錢出來繳利息,實在是『虧很大』。」香港券商指出。

對於投資人的疑慮,大潤發表示,目前中國大潤發有一五六家店、歐尚有四十一家店,兩者合計一九七店,預計到今年底,中國大潤發將擴增為兩百店;也就是今年底前,高鑫零售集團至少將再擴增四十四家店,前景依舊可期。

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高鑫零售上市喊卡的時間點,剛好遇上潤成投資購買南山人壽的節骨眼,金管會要求潤成提供三百億元現金或等值資產,存放於主管機關認 可的銀行保管帳戶,且十年不能動用;潤成提供潤泰集團持有六.八八%高鑫持股做擔保,因此,高鑫延後兩周上市,也將成為尹衍樑吃下南山人壽的最大變數。

高鑫零售

資本額 :24.67億港幣 (新台幣91.44億元)董事長: 鄭銓泰(潤成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Bruno Robert Mercier (梅思勰,歐尚中國董事長)募集股數:11.43億股發行價格:每股7.2港幣募集金額:82.36億港幣 (新台幣305.28億元)高鑫零售股權結構複雜!

潤泰高層個人股東 10.67%潤泰 49% 吉鑫 51% 歐尚18.91% 59.16% 11.26%

高鑫零售

100% 大潤發大賣場

100% 歐尚大賣場

資料來源:高鑫零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6

兩年十倍的大好機會來了!姜你軍!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unm.html

兩年十倍的機會擺在面前,你在這個膽量嗎?救救農民,賺賺暴利!有人瞭解相關的儲存工藝嗎?

姜價暴跌之後:誰吞噬了巨大差價?
作者:種昂2011-10-31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種昂 「今年生薑大豐收,可一上午就開了兩回秤。」亓延峰眯著眼看了一下快到晌午的日頭,伸了個懶腰。

一個油漆剝落、滿是斑駁的紅色舊課桌上,躺著一個被老亓壓得褶皺不堪的小本子。上面東倒西歪地記著兩行,「435斤,0.2元/斤」,「310斤,0.2元/斤」。

亓延峰是「中國生薑之鄉」萊蕪市萊城區所轄寨裡鎮生薑批發市場一個收姜點的老闆。瘋狂的「姜你軍」已從去年的歷史高位暴跌至近十年的最低點——0.2元/斤。姜農如按這一價格銷售,每畝將虧損兩三千元。與當年的人頭攢動相比,如今的姜市門可羅雀。

然而,產地生薑價格暴跌的行情並未傳導至市場末端。儘管產地收購價暴跌至歷史低點,可終端市場價格比起正常年份仍然居高不下。

眼下,生薑市場兩頭受損、中間斷裂,「滯脹」現象開始顯現。

十年最低價格

10月份正是一年中新姜上市的日子。25日這天上午,亓延峰7點半就早早地把大紅秤搬到了街口。「去年這幾天,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一天到晚連喝口水的 時間都沒有。」一方面,姜農會把家中存儲不下的鮮姜賣到像老亓這樣的收購點;另一方面,各地的客商也會紛紛前來找他們代購代銷。

老亓就記得,去年的10月,生薑的收購價已到每斤3元以上,前來賣薑的姜農排起了長隊,下單採購的客商也蜂擁而至,他一天就能在批發市場上收個四五千斤。可僅僅一年光景,生薑就暴跌至0.2元/斤,整個批發市場人跡罕至,這個月的收購量也只有去年的兩三成。

生薑本有「貴三年、賤三年」的說法。1996年生薑曾達到每斤12.5元的高價,2006年生薑價格曾跌到每斤四五毛錢。可從今年春節後,當地的姜價就一路狂瀉,4月到7月降速最快,直至0.2元/斤。在老亓印象中,這一價格可謂是近十年最低點、「跌到腳後跟了」。

正說著,鄰村的趙大爺開著三輪摩托前來打探行情。當他得知,每斤0.2元的市場收購價時,剛才興沖沖的神情蕩然全無。因為這一價格比半個月前更低了。

趙大爺家裡三畝多地,今年他家豐收了兩萬多斤大姜。2010年姜價奇高,趙大爺捨不得賣,至今家裡的姜井中還存有上萬斤。半個月前,他把家中無法儲藏的2000多斤鮮姜以0.35元/斤的價格賣給了老亓。他從老亓手裡拿到的錢也只是去年的一成。

他掰著裂紋縱橫、黑黝黝的手指盤算道,一畝地產8000多斤,去年姜種奇貴,可達4.5元/斤,每畝地需800斤姜種,加上化肥、農藥、人工,一畝地總成本就要5500元。如果按0.2元/斤的價格銷售,一畝地就要賠3000多元,「連買薑種的錢都不夠啊」。

萊蕪市萊城區是中國的「生薑之鄉」,有2000多年的生薑種植歷史,已成為全國生薑銷售的集散地。全區生薑種植面積18萬畝以上,年產生薑43.74萬噸,佔全國種植面積的20%以上,佔山東種植面積的37%。

「萊蕪種姜歷史悠遠,多年來種植面積相對穩定。但受2010年姜市價格暴漲誘惑,萊蕪周邊地區以及山東膠東一帶、河南、遼寧等地農戶在2011年春開始大面積種植。」萊蕪市農業局一位負責人分析道。

2010年,當地生薑收購價一度衝過6元/斤的大關,一批姜商在一夜間暴富,村裡小轎車、大別墅猛然間多了起來。主要研究農產品的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徐坤表 示,農民在漲價預期下盲目擴大種植,今年全國生薑種植面積增加30%至40%,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的山東省生薑種植面積增加50%。

萊蕪市農業局上述人士指出,去年姜價高漲到每斤6元以上,姜農惜售,現在還有一半以上存在姜井中。這使得今年鮮姜無法完全儲存,只能賣掉。而其他地區剛剛改種生薑的農戶沒有姜井可存,也只能倉促運至主產區進行拋售。供給過多,姜價自然暴跌不止。

斷裂的鏈條

按說產地收購價暴跌至0.2元/斤、不足往年的一成,終端零售價格本該相應大幅下調。可事實並非如此。

在濟南銀座超市,這裡「燎原」大姜的價簽赫然標著7元/斤,而陽光100菜市場生薑的價格在一番討價還價後仍要4.2元/斤。儘管這一價格比起去年同期七 八元一斤的畸高行情下降了不少,但與2008年、2009年等市場價格較為穩定的年份相比,卻處於同一水平。上游暴跌至歷史最低點的行情卻並未能有效地傳 導至終端市場。

一般來說,「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現象只會出現一個。奇怪的是,如今兩種現象卻同時顯現了。更令人感到蹊蹺的是,上游與末端的環節都未能從中受益,巨大的利潤空間就應該在中間流通環節。可事實上,中間商們也是叫苦不迭。

在萊蕪市萊城區寨裡鎮生薑批發市場上,一位來自德州富鑫經貿有限公司的劉經理介紹,今年宏觀經濟通脹壓力較大,各種成本紛紛上漲。如,蔬菜搬運的人工費已 從去年每人每天的80元,上漲到100元,甚至120元;包裝費也增加了近乎一倍,從去年每斤八九分漲至一毛五;運費由於油價的上升,更是佔據了菜價上漲 的大半。

前些天,劉經理從萊蕪以0.4元/斤的價格收購了1000多斤,運至德州當地的批發市場,包裝費、運輸費等各種費用攤到每斤生薑中,成本約在0.9元至1 元,在批發市場銷售則要在每斤1.3元左右。總共算下來,來來回回兩三天,他們幾個從這趟生意中只賺取了400多元。「越是價格暴跌不止,越是不敢貿然出 手。即使收購,量也很小,否則就會跟著姜農一道血本無歸了。」近些天,劉經理一直在萊蕪生薑批發市場觀察,他表示,目前生薑市場大多有價無市,流通鏈條基 本處於斷裂狀態。

萊蕪市清利源農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薑出口為主營業務的大型貿易公司,具有自由進出口權。總經理王利清告訴記者,由於生薑價格暴跌,原來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國的客商已經停止了進口,他已有一個多月沒有收到生薑的出口訂單。

據《食品商務網》的統計,10月25日北京、山東、江蘇、河北各地批發市場價格大多在每斤1.2元至2元之間。

濟南市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副總經理劉福水介紹道,在蔬菜價格構成中,運費和終端菜商加價是兩個主要部分。其中,中間環節的運費成本可佔最終菜價的近一 半。在整個流通環節中,一二級批發商銷量最大、利潤率最低,終端小菜商利潤率最高,但銷量最少。有80%的蔬菜零售價是批發價的一倍左右。像生薑這樣的調 味品,小菜商每天銷量有限,利潤也很微薄。

「滯脹」之謎

眼下,生薑產業鏈兩頭受損、中間斷裂,陷入了僵局。表面上看,蔬菜哪個環節都沒有取得暴利,巨大利潤空間如何憑空蒸發,卻讓許多姜農和姜商不得其解。

採訪中,記者發現,從姜農到終端小菜商,每個環節都在對飛漲的成本抱怨連連。萊蕪一位蔬菜批發商告訴記者,表面上看他對二級批發商的售價較之前差價大了許多,但卻被飛漲的人力成本、包裝費用、運費把利潤抵消了。實際上,他所得的淨利與以往相比,非但未增反而少了。

山東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慶武指出,「菜賤傷農」與「菜貴傷民」之所以並存,其實並非中間商們攫取了巨額利潤,而是被無形的通貨膨脹在悄然間吞噬了。在通貨膨脹中,各種生產要素價格都在飆升,使得每個銷售環節都比以前要獲得更多的利潤來化解。

此輪生薑危機正是根源於去年市場的泡沫。2010年,我國通脹整體維持在較高的水平,社會大量過剩資金湧入農產品市場。一時間,生薑、大蒜、普洱茶,大 豆、辣椒、金銀花,紛紛遭到游資狙擊,價格飆升十倍,甚至百倍。受此影響,今年農戶對於去年價格暴漲的農產品格外青睞,紛紛改種,導致今年市場供給過剩, 價格暴跌。

有學者表示,要解決上述「滯脹」現象,應改變目前一家一戶分散式耕作、盲目跟風種植,流通環節過多等現實問題。但也有專家認為,前幾年極少發生這些現象,但近年來土豆、白菜、生薑市場卻接連出現,要解決部分農產品「滯脹」問題更在於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