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资本金比例升降信号:释放信贷有效需求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4/HTML_8UL0IRQ3XQFJ.html


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会议决定,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项目资本金比例,同时适当提高属于“两高一资”的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上述消息发布后,商业银行人士立即给予高度关注。“这给了银行一种信号,要继续加大(信贷)投入。”4月30日下午,一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中层直言。

“可以理解为,国家继续支持扩大投资的信号。降低部分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本身就有利于扩大投资,对民间投资也有拉动作用。”是日,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次调整与前两次调整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前两次要么只下调,要么只上调,而这次是有升有降,体现了既要保增长、促内需,又要调结构、上水平的平衡。”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虽然部分下调资本金比例,总体上会降低资本金筹措的难度,但并不必然导致银行贷款量的增长和坏账的增加,“因为银行对(项目)风险的评估更为重要了”。

扩大投资的信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于1996年开始试行,此后经历过两次调整。

1996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将“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具体规定为:交通运输、煤炭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 及以上;钢铁、邮电、化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5% 及以上;电力、机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轻工、纺织、商贸及其他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及以上。

“1998年的时候,为了保经济增长,部分下调了资本金比例,以求扩大投资。但随着2004年出现投资过热苗头,中国政府适时调整了钢铁、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的项目资本金。”张汉亚表示。

2004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其中,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而“此次调整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投资(部分)的资本金存在很大缺口;此外,原来一些资本金比例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时候而定,要求偏高,有必要进行调整。”4月30日,前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

截至记者发稿时,此次固定资产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的明细情况尚未公布。“比如,原来地铁项目要求资本金比例为35%,现在可能下调到25%。”上述国家发改委官员举例称。

在上述发改委官员看来,可以将此番调整理解为——“国家继续支持扩大投资的信号;因为降低部分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本身就有利于扩大投资,对民间投资也有拉动作用。”

“从港口来看,降低资本金比例后可以更好地吸引民资进入。”4月30日,北京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告诉本报记者。

针对下调部分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否会扩大原有4万亿投资规模的问题,张汉亚表示,需要分行业结构来看待资本金比例的“杠杠”效应。

“在4万亿投资中,有些项目,比如一些农业项目是不需要资本金的,这些方面的投资 不会有放大效应。有放大效应的,仅仅是涉及到资本金比例下调的项目,也就是4万亿项目中的1.5万亿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张汉亚续称。

有保有压:坏账不会激增

“此举可以说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方式,但不能解读为第二轮一揽子、大规模刺激方案的一部分,而只是就某一个方面而制定的政策。”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说明前期在4万亿投资等一揽子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某些方面存在瓶颈。

连平认为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因受到资本金比例的限制,从而延缓了某些行业和项目建设的推进;第二,此前的总量意味较浓,还需要调结构。

对于扩大投资,“大家此前说是否会给今后带来更多的产能过剩问题,而现在国家开始采取措施了。”连平直言。

“ 这次调整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对国家鼓励的行业门槛降低,而对限制类的门槛提高,体现了‘有保有压’的策略,不是单纯为搞经济而搞经济,二是综合考虑环境和 资源压力。”张汉亚说,“以前很多人怀疑4万亿投资一启动,是不是会放松环保等,这次国务院会议对这种怀疑是一个否定”。

“此次调整,体现了‘有保有压’。”4月30日,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人士称,资金比例作出下调的项目,主要是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相关项目,这和国家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而资本金比例作出上调的这些项目本来门槛较低,社会资金很容易进去,容易形成产能过剩。目前比如像电解铝、焦炭等行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上述广发北分人士直言。

此番调整中提到商品住房的资本金比例亦可以降低,这被外界认为对房地产的资金链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其中所指的商品住房是普通房地产的开发,而非高档奢侈的房产。”前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说,这对房地产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不过,他认为房地产的资金问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需求和价格的问题。

“通过降低资本金比例,可以减少房地产企业的新投资压力,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回款压力很大,抑制了新增投资。”前述北京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直言。

虽然此番调整对房地产行业是个利好。“但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银行从风险判断出发可能更不愿意贷了。”某大型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直言,因为银行首先会关注不同行业的风险,其次,在同一行业内也会对单个客户进行评级,建立客户名单制度。

“即使同一行业,有的客户信用评级高,资本金比例要求就会低,而有的客户风险高,我们就会要求高资本金比例,甚至不给予信贷投放。”上述大行对公业务负责人说。

虽然,“资本金的门槛降低,但在行业分析、环保达标等其他方面的评审将更为严格一些,比如,我们会要求项目回收期限不能太长,项目收益率不能太低等。”4月30日,一家地方银行授信部人士直言。

对银行有利

目前,多位银行业内人士称,资本金比例下调肯定会导致单个项目的贷款出现增加,但会否导致银行贷款的激增还存在不确定性。

“ 如果项目是好的,只是资本金存在一定缺口,下调资本金比例,马上就能解决贷款。但据我们了解,这种情况并不多,很多项目是整个资本金都没有,而不是缺一点 点的问题。”一位大行研究人士直言,所以,带来新一轮贷款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对于推动二季度、三季度信贷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水平,还是 有积极作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2

银行集中“售票”腾挪信贷空间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2/20100128/000000147285.shtml


CBN记者 冉学东 杨连晓 

1月中上旬超增长的信贷,让商业银行的贷款空间大大收窄。压缩票据融资,成为了银行当下扩充资金“池子”的重要选择。相应的,融资票据转卖业务出现了火爆情景。

商业银行集中出票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一家大银行的资金部负责人处获悉,截至1月21日,工商银行放贷1494亿元、中国银行1757亿元、建设银行803亿元、农业银行1518亿元,共贷出5572亿元。

该人士称,这种状况肯定不能持续,各家银行都在压缩额度,但因为项目后续资金需求,各家银行也在寻找方法腾挪信贷空间,如压缩票据融资等。

“从上一周开始,已经有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出票了。”一位农信联社票据业务部的人士告诉本报。

票据网报价系统反映了上述情景。上述人士介绍说,在报价系统中,他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看到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同分行大量出票,打过电话去一问才知道是它们总行在调控整个信贷额度,为了给投放信贷留出空间,只能把手中的票据出手再说。

无独有偶。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中心的一位资深人士也向本报肯定了上述情景。该人士称,由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均衡放款的要求,上周各家商业银行都大量出掉了一些手中的票据,上周他们行出的票比较多,必要的信贷空间已经够用了,本周就出票比较少。

“现在各家银行都是一个月的中上旬大量放贷,到了下旬贷款额度到顶了,就通过压缩票据,腾挪信贷额度。” 上述资深人士称。

该人士还称,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监管层对各家商业银行也不想用类似行政手段的额度管理,所以信贷额度并没有固定的数额,可以在增长的一定范围内浮动,各家商业银行也心中有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

票据利率直线上升

不过,当票据集中出现的时候,上述大银行资金部负责人也表示了担心,他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把手中的票据转让给小银行后,也存在许多风险,“这些小银行如何处理这些票据也是个问题。”他说。

票据市场随着供给增加,利率也开始直线上升。一家国有银行地方分行票据业务部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在我们这里是处于压缩控 制时期,给各个行的额度都比较紧,贴现利率现在也比较高,一般客户就是年利率4.2%来算,可以优惠,不过最低也就3.36%了,可能还要加收一些财务顾 问费或者其他什么的中间业务费用。”

虽然票据融资的利率开始飙升,但是相对于贷款而言,资金成本还是比较低,操作也比较便利,尤其是 中小企业对票据融资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对于银行而言,票据业务也是维护和企业客户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票据业务可以衍生出其他很重要的业务。央行对 票据市场也比较重视,一直通过一定的政策呵护培育这个市场健康发展。



撰稿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13

信贷严冬中 三民营地产巨头高息融资近百亿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04/20100204043325161.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1月6日,在“中国地产新视角高峰论坛”上,金地、首创、万科等开发商首度集体回应地产调控,坦言地产商眼下“不差钱”。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前一些宣称“不差钱”到处买“地王”的开发商,突然间又开始了借“高息贷”“过活”的日子。

        今年1月,仅恒大地产、绿地中国和金地集团3家开发商,通过优先票据、信托等高息方式融资的金额就已接近百亿元,如果追朔至去年末雅居乐和碧桂园的优先票据发放,开发商获取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150亿元。

1月高息融资近100亿

        从1月1日开始,各家地产开发企业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贷款融资。

        1月11日恒大地产公告称,拟进行国际发售一次性还款的担保优先票据。1月22日,恒大地产正式宣布成功发行上述优先票据,总金额7.5 亿美元,年利率13%,期限为5年。1月28日,恒大地产又宣布控股股东以1.8%股份的抵押获得工商银行4000万美元贷款。在一周时间内,恒大地产总 共完成了接近8亿美元的融资。

        无独有偶,1月4日,绿城中国宣布以2亿元人民币将其于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的50%股权出售予平安信托,并通过若干银行向浙江报业绿城房地产开发提供13亿元人民币委托贷款,并向平安信托转让该委托贷款。

        1月27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中泰信托签订框架协议,以9680万元的价格向中泰信托授予上海绿城森林高尔夫别墅开发49%股 权,绿城通过其他金融机构向上述项目公司提供股东贷款,并将股东贷款转让给中泰信托,这笔贷款最高及最低额应分别为15.5亿元和7.8亿元。

        上述两项信托计划一共为绿城带来了近30亿元的资金。

        另外,1月份平安信托发行了和金地集团合作的“安鑫一号”产品,投资于上海佘山顶级别墅项目,发行规模为16.17亿元。

        按此计算,1月份仅上述3家地产公司获取的高息贷款金额就已经接近100亿元。

        如果追朔至去年末雅居乐和碧桂园的优先票据发放,内地开发商的高息总融资额超过150亿元。在恒大地产之前,雅居乐于去年11月发行了一 笔金额为3亿美元,利率在10%左右的优先票据,又与两家国际银行商议各1.5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另一地产巨头碧桂园在2009年底共发行3.74亿美元 的优先票据,年利率11.75%。

地方新政造成压力

开发商的这一轮高息借款风潮,始于今年1月份。

        1月份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以及多家银行的停贷,让开发商感受到了阵阵寒意,而地方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新政,更令它们胆战心惊。

        先是1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外宣布,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试点,广西今年将选择 南宁市作为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的试点。这一举措使开发商借用预售款完成房地产开发的融资模式受到冲击,延长了全行业的资金周转期。

        1月27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发布  《关于充分发挥土地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房地产用地在规定时限内投资额未达到开发投资总额25%的,土地使用权严禁转让、联营合作、作价出资(入股)、抵押。

        瑞银亚洲地产及休闲产业主管王震宇表示,货币政策在下半年可能会出现变化,而去年底连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又对房地产市场销售有所抑制。为了应付这些变化,开发商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就大量融资,以确保下半年有足够的“粮草”。

        碧桂园投资部门的一位人士也表示,广州民营地产商目前大多在筹备资金,以应付下半年可能的变化。

        然而,既然知道下半年可能会缺钱,为什么不趁现在密集推出新项目,进而快速“回笼”资金,以迎接下半年的变化呢?尽管可以通过高息贷款获 取资金,但通过市场快速清货,仍然是开发商获取资金的最主要方式。在上海市场成交量大幅下跌时,富力地产依然通过售出上海项目已推房源的近8成,获取了超 过2亿元的销售额。

或为加快扩张步伐

        来自地产业的解释是上述高息贷款,并不是开发商提前为“过冬”准备的“粮草”,而是为新一轮扩张所准备的武器。

        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说,上述企业通过优先票据、信托融资等方式获得的高息融资,并非是为了应付银根收紧后的  “冬天”,而是为了能作进一步扩张。他认为为了在今年继续扩张,开发商一定会寻求更多借款方式,以扩大开发和销售面积。

        恒大地产内部人士曾透露,由于今年土地市场会逐步降温,土地价格有望逐渐合理。而以合理价格拿地,符合恒大地产一直以来的习惯。据介绍,借款资金的一部分可能会用于增加土地储备。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也认为,开发商高息借款的主因是为了扩张。按照大部分企业的开发节奏,它们手上现有的项目至少需要到今年3月以后才能达到预售条件。这使得开发商并不能像一些金融机构预测的那样,在上半年就快速降价出货,以换取足够的资金。

民企仍然“钱紧”

虽然借高息贷款扩张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是,开发商未来“缺钱”却也是一种趋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金融年报称,2010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依然不通畅。近期还有消息称监管层要控制房企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这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显得相当不利。

        而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融资能力显得更弱。

        截至目前,绝大部分通过信托、优先票据等高息方式借钱的,都是民营地产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极少涉足上述领域。

        陈晟说,上述现象一方面与国有企业现有的财务制度暂时难以接受信托、优先票据等高息融资方式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与国企相比,民营地产开发商的融资能力仍然偏弱,所以不得不运用相对较高的借款成本来融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7

出口买方信贷潮起 船企银行抱团“出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31/3MMDAwMDE3MDk3MA.html


航运业仍在低潮期,但中资银行的船舶信贷业务却高调“出海”。

在日前举办的国际航运上海论坛上,中国进出口银行 行长助理孙平表示,“今年我行将通过船舶出口买方信贷等多种手段,帮助船厂争揽订单。”

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总裁陈强3月29日 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熔盛重工正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多家银行合作,利用出口买方信贷的优势,洽谈数笔来自欧洲的造船订单。

2010年以 来,中资银行公开披露的船舶出口买方信贷金额,已经接近10亿美元,他们在开拓海外船舶融资市场的同时,也为国内造船业吸引了大批订单。

贷 款“出口”

出口买方信贷,是我国政府为了扩大机电设备、船舶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由中资银行为国外进口商(即买方) 提供的贷款服务。

直属于国务院的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目前是船舶出口买方信贷的主力。据孙平介绍,截至2009年末,进出口银行累计发 放船舶贷款1168亿元人民币和85亿美元,共支持了3722艘、总计1.2亿载重吨的船舶出口。

中国进出口银行最近的一笔船舶出口买方信 贷业务,是为丹麦托姆(TORM)航运公司的6艘新造油轮提供1.7亿美元的融资。

TORM是世界第二大成品油轮船东。今年1月,TORM 刚刚和中国银行达成了一笔1.67亿美元的融资协议,用于另外6艘成品油轮的建造。这批油轮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600685,SH)制造。

上述两笔融资共计3.37亿美元,负责造船的广船国际因此而得益。

得益于出口买方信贷的,不仅 仅是国有船厂。民营造船厂江苏熔盛重工在2008年获得了巴西淡水河谷的巨额订单,将为后者建造12艘40万吨级的矿石运输船。这批船将于2011年开始 陆续交付,陈强对本报记者表示,“淡水河谷也得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出口买方信贷支持”,但陈没有透露具体贷款金额。

以中国进出 口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主力的中资银行,正在把船舶融资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一位船舶融资方面的海外律师声称,有关中资银行的交易从过去的每年6—7件,上升 到了现在的每月6—7件。

在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大约有25家船舶融资银行,大部分位于欧美国家。“他们中的许多目前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已 无力为新船订单提供资金。”丹麦丹斯克银行航运部门主管尼尔斯·汉森(Niels Bang-Hansen)对《远东航运评论》表示。

“欧 洲银行的船舶贷款正在收紧。尤其是一些小船东,正面临欧洲银行取消贷款的危机。”陈强分析说,这为中资银行拓展海外船舶融资业务提供了契机。

今 年3月以来,中国银行出手迅猛。先为新加坡太平船务公司提供5.19亿美元融资建造14艘集装箱船,再为德国Bertling公司贷款4000万美元打造 两艘干散货船。

而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等,近期都有拓展船舶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的计划。

船企接单优势

一 年前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到,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帮助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和其他骨干造船企业稳定现有出口 船舶订单”。

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银行普遍压缩船舶融资业务,导致欧洲船东每况愈下,进而威胁到这些船东在中国的船舶订单。

“接 单难、交船难、融资难——将是未来几年航运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孙平表示。

新造船市场苦难重重。今年1月份,全球新增订单量仅34艘,环 比下降了90%。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65%的船舶企业没有接到订单,有订单的企业新接订单量同比下降了55%。

在 此背景下,“新造船订单能否拿到,关键在于买方信贷”,来自江苏的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武亦文表示,2009年该公司曾有几个订单谈得比较成熟, “但差就差在融资上,因为欧洲银行的融资大门暂时还没打开,国外船东融资困难,就影响了我们出口船舶的接单”。

不少欧洲船东希望国内船厂帮 忙,获得中资银行的出口信贷支持。

中国造船第一大省——江苏省的造船总量中约90%是出口船舶,且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国外船东融 资难,直接带来对出口买方信贷的需求。”陈强告诉本报记者,在和韩国造船业竞争的过程中,出口买方信贷成为中国造船企业的重要砝码。

自去年 底以来,韩国造船企业采取低价接单策略,同时凭借技术优势,新船接单量已连续4个月超过中国。

熔盛重工针对韩国船企的低价接单进行调研,发 现韩国船企的负债率很高,且韩国当地银行的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因此他们不得不降低预付款,采用低价的策略接单。”陈强认为,相比之下,中国的造船企业 在获得中资银行支持以后,出口买方信贷对国外船东的吸引力非常大。

孙平对本报表示,“进出口银行将通过船舶出口买方信贷、付款保函等多种手 段,帮助中国船厂争揽订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6

罩門初現──銀行可能收緊信貸(2010/11/06)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6855

近期對於樓市的議論,均偏向於樓市的實物供求,比如政府推出多少土地,有多少單位落成,對居住的新需求之類,但事實上住宅的需求不單是多少人居住及購買,更重要是多少錢去買,背後隱藏的是金融體系的按揭市場。筆者在去年樓市分享會(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9910)時這樣說:「樓市波幅將超越貨幣購買力下降的表現,不能單以供求分析,信貸收縮將成為『樓市罩門』。」筆者看到這個罩門正在出現。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提交立法會文件(
http://www.info.gov.hk/hkma/chi/legislative/index.htm) 顯示其對目前金融環境及樓市的憂慮:「豪宅樓價較1997年第三季升13.8%,較2008年金融海嘯累升47.4%,購買豪宅的家庭供樓支出占家庭收入 比重約七成,超越銀行對住宅按揭貸款人所設置的壓力測試上限。一般住宅升幅較窄,目前一般住宅較1997年高峰期低10.1%,惟較2008年金融海嘯則 累積反彈46.7%,購買一般住宅的家庭供樓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四成多。住宅按揭平均每宗借貸額達250萬,還款期23年,均創10年新高。」

一眾政府人員近數月均出口術為樓市降溫,筆者卻重視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言論,皆因真真正正掌握短期樓市榮枯的是銀行體系,一如金融海嘯之後,銀行一放水樓 市即見生機。人們有意買樓,如果銀行不批按揭,結果亦是無能為力;要樓市降溫,最直接打擊購買力的是收緊銀行的貸款政策。筆者早已風聞,近日銀行對於申請 按揭人仕,除降低估值外,更會詢問首期是否自有資金,加按時又會詢問資金的用途。結果是減少入市資金,從而令入市意欲降低。

對於監管機構來說,銀行體系的健全及穩定是首要,至於是否令到某些人更難上車,或投資者炒家會否因而周轉不靈,是超出其考慮之列。偏生議員就愛以此大造文 章。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認為,金管局的遏樓價招數對炒家來言軟弱無力,呼籲當局要尋求其他如徵稅等財務政策。陳德霖答得更妙:何議員的講法是對的,除信貸 外,亦可以在供應、控制銷售手法及稅項等方法,控制泡沫,但這不是金管局控制的範圍。

金管局職責是監管銀行,擺事實列數據尚在責任範圍,卻有議員要求兼任分析師及預言家。議員林大輝追問樓市何時會「爆煲」及銀行利息何時會掉頭上升。陳德霖 直言:金融市場變化萬千,難以作出判斷。議員涂謹申批評陳德霖對金融欠缺分析及判斷,無力對社會起穩定作用。不如由涂議員親自發言,以便對社會起穩定作 用,還是怪責陳德霖不留下小辮子?

無疑前任總裁任志剛對某些事情有問必答,陳德霖的謹小慎微顯得畏首畏尾,但筆者認為「知之謂知之,不知謂不知」,以現時的資金泛濫市,再加上短期新樓供應 緊張,才出現眼前的樓市景象。無需加息,只要銀行減少按揭優惠,已能對市場產生冷卻件用。如渣打及恆生已提高H按息率由H+0.7%變為H+0.8%至1 %,相信其他銀行亦陸續有來。各銀行為提高資本比率相繼集資,對於利潤微薄的按揭業務是否要改一改遊戲規則?

至於供應,自從公佈明年4月1日起發水比例上限為10%後,各發展商爭相入則,筆者估計三至五年後此等供應將陸續落成,而樓花將於兩三年後推出,到時還是否像目前那樣奇貨可居呢?

由量變到質變,後市已見陰影,當然筆者並不認為樓市轉勢在即,樓換樓的朋友只是將贏回來的再押上去,但對於「磚都無塊」而希望上車者來說,在此市況及估值,又是否值得傾盡所有再以高按揭成數入市呢?筆者勸這些朋友三思,尤其是期望政府幫一把,隨時「幫你變成害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8

信贷新政双预案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1-15/100217182.html

央行、银监会双双担负信贷调控职责,信贷汹涌能否就此因势利导?
《新世纪》周刊 记者 温秀
单页阅读

工农中建四大行的信贷冲动如期而至。同业交换数据显示,1月上旬四大行信贷投放近2400亿元。令人关注的是,2011年央行和银监会将如何来调控信贷?

1月14日,央行宣布自1月20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高达19%,中小金融机构亦将达到15%。此前,在2010年底央行针对商业银行召开的货币政策吹风会、2011年央行工作会议与即将召开的2011年银监会工作会议中,通过更加公开透明的政策工具、实施更为精细化的调控,成为货币和监管当局的共识。

    信贷新政双预案

多位大行高管透露,央行已经将差别准备金率的测算公式下发到各家银行,要求各银行据此测算各自的规模。银监会正在探讨调整不良贷款的监管思路,会重点关注贷款分类的准确度和资产质量的细微变化。

不过,在两部门内部仍不乏不以为然的声音。有官员认为,这些创新工具不够市场化,是规模难以制定下的变通之举,现在必须开始探讨一些市场导向的调控工具,而且,两部门相互如何协调以避免叠加,也是一大难题。

悬念与底线

“今年的信贷投放规模,目前依然没有确定。”接近货币和监管当局的权威人士称,“最终恐怕还是要定个数,否则可能不好控制。”决策层是否制定2011年信贷投放目标规模,已成为银行业界判断今年信贷新政的风向标。

一位大行高管一语道破个中缘由:“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已经有紧缩的信号,但到底是松是紧还要取决于CPI的变化,由于变化趋势和成因难以预测,所以规模也不好确定。”

相比提出框架性要求的2011年央行工作会议,在针对商业银行召开的货币政策吹风会,则详尽透露了央行的调控思路和底线。在会上,央行总的希望是均衡投放,特别是,“上半年进度的安排要留有余地”。

由于CPI走势难以确定,这就使得定多大的盘子,变得扑朔迷离。这也是央行希望在上半年“留有余地”的重要原因。不过,在央行看来,在GDP增长8%,CPI增长4%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贷款增速应该是12%到13%,并将根据GDP和CPI的消长情况,动态调整。

而CPI上涨究竟是输入型的还是国内因素导致,也会影响政策走向。如果是前者,央行认为,“信贷增速有所加快还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是后者,就“必须加大贷款的调控力度”。

央行高层在会上直言,“行政性的规模控制远远不够,效果也不稳定”,而且“往往会催生要规模等问题”,“相当于摁下葫芦浮起瓢”。

不过,商业银行更希望早点落袋为安,即投放要趁早,在没有确定规模之前多圈点地。

按照1月上旬四大行新增贷款总量已经达到2400亿元推算,即便没有月末冲动,平稳投放,如果没有硬约束,有受访银行高层预计,仅四大行在1月的投放就可以轻松突破7000亿元。这意味着,整个行业的信贷投放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

虽然大盘子尚未确定,但央行不会对各行的投放冲动坐视不理。数位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已经确定了差别准备金率计算参数,并要求各行据此约束自身的信贷投放。

央行对主要商业银行表示,凡是被要求上缴差别准备金的金融机构,应及时调整自身的信贷投放。否则,央行就“可能会在存款准备金的利息上采取相应的差别政策”。

在前述吹风会上,央行高层直言,原则上各行2011年新增贷款均要比上年有所回落。其中大型银行由于系统性重要的程度更高,新增贷款下降的幅度相应地也应更大一些。

事实上,央行在2010年12月中旬就曾召集各行高管,结合即将推行的差别准备金政策,要求各行警惕年底年初的投放冲动。有央行高层在会上表示,“如果突击冲规模,会对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产生直接的影响”,“希望各行统筹安排,避免对今后的资产管理和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新规预案

“银行显然不会喜欢,但也并非无法接受。”有大行高层表示,差别准备金制度提高了调控执法的透明性,使得银行对货币当局的调控行为有更为明确的预期。

    信贷新政双预案

至于效果,他认为,虽然大银行根本不会在乎提高一点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却害怕“公然受罚面子难看”。所以会想方设法在“体制内博弈”,而不会搞得“太出格”。1月投放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于其他银行是否“听招呼”。

央行高层在前述吹风会上,向各家商业银行的高管详细解释了这一工具的要点所在。

首先,是以社会融资总量和银行信贷这两项比值偏离其长期趋势值的程度,来表征整个宏观经济热度的状况,增强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动态调整的取向确定之后,调整重点是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体偏离度的影响。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达不到宏观审慎的要求,就需要缴纳一定的差别准备金。央行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在银行体系存在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规模较大的形势下,单个金融机构在其中的表现和作用不同,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有差别性和针对性。

再次,是动态缴纳会考虑不同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对于系统重要性较高的金融机构要给予较高的宏观审慎要求”。

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健状况也是重要的参照物之一。“对于资本充足率较低、资本质量较差、经营稳健型指标也较低的金融机构,需要缴存的差别准备金就更多。”

央行认为,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有助于在经济形势或金融市场发生意外情况或突发逆转的时候,提供较为充足的损失吸收能力。央行寄望于系统重要性较高的银行及早达到宏观审慎的要求。

数位受访银行高管透露,央行日前已明确了差别准备金率相关参数,并要求各行根据2010年三季度的资本状况,测算出今年的投放规模。目前各行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初步测算,并与央行对了表,双方的估算情况基本一致。

接近央行的有关人士透露,央行目前根据四大行的系统重要性做出的排序为: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

其中一位高管认为,差别准备金率的推出,既是国际金融同业的大势所趋,也与银监会之前推行的宏观审慎监管不谋而合,被视为央行市场化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央行对具体机构进行规模调控的基本工具,但效果究竟如何,仍需拭目以待。

“双头调控”

在受访银行高管看来,央行和银监会谁将主导今年的信贷调控尚不明晰,双方如何分工合作亦将对商业银行的投放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信贷新政双预案

2010年,银监会首次也被赋予了信贷投放的调控职能。知情人士称,这主要是因为有关方面认为,银监会在逆周期资本监管和微观风险监管方面,有更多的指标和手段,可以在特殊时期,有效调节商业银行的投放节奏和行为,效果更为可控。此举在保障均衡投放的同时,也有助于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和稳健经营。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通过政策信号来调节预期,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商业银行分秒必争时,不足以立竿见影地遏制其投放冲动,这也是央行今年刻意创新调控工具的原因。

银监会在投放狂潮中实施的一系列逆周期监管手段,对于银行业在快速扩张中守住风险底线,防范系统性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银监会2011年将会有哪些新政,从而使得1月17日召开的银监会年度工作会议备受关注。

接近监管当局的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正在探讨调整不良贷款的监管思路,通过对贷款分类和迁徙率等指标的监控,敦促商业银行加强资产质量的管控。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

银监会成立之后,一个重要使命和目标就是实现不良贷款率和余额“双降”。当时整个银行业不良资产处于高位,具备“双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加大,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反弹压力增大,所以监管部门提出了更为务实的“双控”目标。不过,由于最终经济形势得以企稳回升,银行整体的不良资产继续保持了“双降”的态势。

目前,中国银行业整体不良率在低位运行。在持续创造了较高利润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的提高也增厚了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在这种前提下,监管当局的风险控制思路有望朝着更为精细化的方向调整。即关注银行的资产分类和迁徙情况,通过对迁徙率等指标的监控,实施“窗口指导”。

不过,对于个别不良贷款水平依然比较高的机构,将继续要求其实现“双降”,对于更多的机构,则会重点关注分类的准确度和资产质量的细微变化。

接近银监会的知情人士介绍,在投放结构上,今年或将出现一个变化,即从过去要求小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增速不低于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变为一个“不低于”,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平均贷款增速,而不再要求继续上规模。以防一些银行可能以此为借口,要求突破预设的规模,甚至导致总量失控。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信贷负责人亦坦承,各家银行都不愿意就下一步小企业贷款的发展趋势做公开承诺。究其因,“如果总量大幅压缩,总不能把有限的资金都向小企业倾斜吧”?

而就行业看,监管当局最为关注的风险点,依然是融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相关贷款。经历了2010年的治理整顿,平台贷款的情况基本得以控制,但潜在的风险依然值得重点关注。

有关人士介绍,目前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点有二:一是房地产调控形势下,土地收益和房地产相关价格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平台公司未来的经营收益和现金流,有不确定性;二是不少平台贷款并未充分确权,虽然名义上有土地作为担保,但并未落实到具体地块,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不过,面对货币与监管当局同时发力的局面,一位大行高管指出:“若干从紧的工具叠加使用,其效果如何,难以简单地衡量。用力过猛,恐怕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如何在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的同时,趋利避害,对调控者亦是不小的考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91

信貸風控危急時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9359&time=2011-02-26&cl=115&page=all

今年的投放問題已更多體現為風險問題,監管者、大股東、銀行總行如何能使風控新規不致「泥牛入海」?
《新世紀》週刊 記者 溫秀 馮哲

 

  商業銀行按照貸款新規走款比重不足50%的現況,促使銀監會當下接連祭出兩道「殺手鐧」。

  一是各行要確保2011年按照貸款新規走款比重達到80%以上,針對執行不到位的金融機構,銀監會將採取對不到位貸款提高資本附加和增加撥備,與央行聯合調減貸款規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直至限制市場准入、暫停相關業務、限制貸款發放等聯動監管措施。

  貸款新規即「三個辦法、一個指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

  再是銀監會上報的資本充足率、撥備率、槓桿率、流動性四大監管新工具,已於近日獲國務院批覆。「預計最快3月份,具體指引就會下發。」一位大行風險部負責人透露。

  「總之,就是要動真格,要求信貸科學合理投放。」一位監管人士如是說。

  但一位大行的分行長告訴本刊記者,履行「科學投放」已然使他吃了苦頭:他所在的分行因合理投放而致業績不太好看,但存款因此在省行系統內保持了惟一正增長,卻仍受到了上級分行當眾批評,並給該分行加大了今年投放任務。

  「作為大股東,擔心退潮之後不良資產就要水落石出。」一位匯金公司高管告訴本刊記者。匯金年度工作會議剛剛落幕,他們提醒控股銀行要在承擔宏觀調控職能的時候,把自身的穩定經營作為前提。

  2月的最後一週,隨著工行、建行的分行長會議的召開,中國主要商業銀行對2011年的信貸投放已然「心中有數」,在多數受訪與會者看來,投放多少,如何投放,已不僅是經營問題,更是風險問題。

上下對弈

  2月21日召開的工行分行長會議上,行長楊凱生將各家分行的經營情況用不同顏色在地圖上做了對比和解讀,令排名靠後的分支機構感到了切實的經營壓力。而下午的分組討論過程中,不少機構都表示手頭的規模配額很緊,不好辦。

  本刊記者獲悉,在幾大銀行的分行長會上,分行長們都不約而同地向總行大吐苦水,表示規模壓縮後,市場需求難以滿足,壓力不小。

  如一家大行西部分行的行長表示:「西部發展剛剛起步,梯度轉移還在進行,但貸款規模卻在不斷收緊,可持續發展難以為繼。」而過去幾乎來者不拒的 個人貸款,受限於規模,也在不斷收縮,按照基準利率發放的個貸正逐步減少,部分地區的貸款利率已經較基準利率上浮了1.2到1.3倍。

  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權威人士分別向本刊記者證實,2011年四大行貸款預增規模分別為:工行88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8200億 元),建行7500億元(對下安排暫為6800億元),農行6200億元,中行6000億元以上(根據資本充足率和貸存比的情況動態調整)。知情人士透 露,各行規模基本得到了央行認可。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工行與建行為分行們預留了規模空間,為了給後期經營留有餘地,在對下分配規模時,做了保守安排,這基本源於分行的投放衝動不減。

  僅從投放規模看,較上年的總量並沒有太大落差,不過增速已出現較大回落。

  而且有銀行高管表示,雖然名義規模與去年相差無幾,但2010年銀行信貸尚有不少騰挪空間,如信託理財依然旺盛,而一些票據也尚有轉為貸款的空間,加上2009年投放的部分貸款延遲使用,所以2010年實體經濟中的信貸規模接近10萬億元。

  至於今年,有銀行家表示,今年對地方政府而言,他們普遍關注的無外乎三個問題:規模能否再多一點,到底是真緊還是假緊;價格是要真壓還是假壓; 節能減排是真做還是假做。而各地政府對三個問題的不同答案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會以何種方式對銀行的信貸投放施加影響,而各地在產業政策選擇上的差異,也將對 銀行管理其信貸資產質量帶來不小的挑戰。

  「銀行有自身的難處,一旦投放回歸常態,那麼如何維護老客戶就成了一大問題,而且他們也十分擔心退潮後會露出礁石,不良資產會暴露。」接近四大行的權威人士直言。

風控加急

  春節過後,基層員工除了想法設法搶份額、拉存款,基本都在應付同一樁差事:各種形式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貸款新規測試。

  銀監會在節前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改革發展加強風險防範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推進中長期貸款合同整改工作,補簽貸款差額補足協議,彌補還款資金缺口。

  在監管人士看來,《通知》就是希望分行能對地方大客戶「硬起來」。諸如要求相關貸款的還款期限不得超過15年,原則上自項目建成投產起,每年至少兩次償還本金,利隨本清。

  具體到管控重點的融資平台貸款,《通知》明令,要嚴控增量,僅允許平台貸款在有償債能力的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適度新增。與此同時,監管當局希望各 家銀行能紮實緩釋存量。要求嚴格遵守平台貸款風險資本和撥備的新要求。對全覆蓋、基本覆蓋、半覆蓋和無覆蓋平台貸款,自今年一季度起,堅決做到分別按照 100%、140%、250%、300%來計算貸款風險權重,提高資本佔用成本。

  不過有商業銀行高管回應本刊記者諮詢時稱,目前具體的執行標準尚未明確,所以影響難以評估。關鍵取決於怎麼分類,餘額有多少。

  在2月的信貸投放中,貸款新規著重規範的中長期貸款和集團授信仍是主力,如一家國家級開發區城投公司就一舉拿下了五筆授信,總計過百億元,中長期貸款佔九成。

  針對房地產貸款風險,《通知》強調各行要加強土地儲備貸款管理,繼續做好房地產企業貸款「名單式」管理,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特別是密切關注「存在高價購地、跨業經營、過度擴張、負債率偏高的高風險房地產業務的風險暴露」。

  銀監會明確表示,一旦查實金融機構存在房貸盲目競爭,甚至通過內外勾結、變相降低貸款標準,打「擦邊球」等方式來規避調控政策的,會給予嚴肅處理。

  不過一些銀行高管並不以為然,認為房地產貸款的相關風險目前依然可控,因為誰也不想把泡沫挑破,「一旦挑破,大家都會疼」。

「慣性」缺口

  正當對「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貸款新規還未消化統一思想時,銀行員工的又一項學習任務接踵而至。

  針對銀監會四項監管新工具近日獲國務院批覆,一位接近銀監會人士透露,接下來方案進入最後一輪意見徵詢,「徵詢意見是流程需要,主要內容已經敲定。」

  他介紹,批覆的版本較原版有所放寬,相較國際要求,還是很嚴格。

  資本充足率方面,原方案對核心一級資本、一級資本和總資本的最低要求分別為6%、8%和10%,獲批方案調整為5%、6%和8%,基本與國際標準一致。

  其中,核心一級資本較巴塞爾Ⅲ4.5%最低要求高出0.5個百分點。原方案規定超額資本要求為0-4%(必要時0-5%),獲批方案調整為資本 留存資本2.5%,逆週期超額資本0-2.5%(在信貸超長增長,可能導致系統性風險時適用),調整後,與巴塞爾Ⅲ解釋口徑一致。

  除執行標準放寬,資本達標時間表較原稿也相應推後一年。原方案要求各銀行自2011年開始實施新的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系統重要銀行2012年 達標,非重要銀行2016年達標。新方案將修訂為自2012年初開始執行,系統重要銀行於2013年底達標,非重要銀行2016年底達標。

  這種適度放寬也體現了政策博弈的結果。前述匯金高管表示,監管當局從穩健經營,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角度,希望努力達標,而大股東和投資人則側重於瞭解新政對經營成本和銀行業績的影響和衝擊。

  儘管如此,前述大行高管仍未寬心,他稱,如果嚴格執行貸款新規,加之銀監會四項監管工具嚴格實施,商業銀行面臨的資本壓力降進一步增加,目前各行還在觀望和協商。

  匯金公司於2月22日召開的年會透露出一個信號,今年幾家銀行的資本約束會更緊,資本壓力可能會增加。

  知情人士透露,儘管不久前才完成再融資,但經歷了2010年的大舉投放之後,主要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水平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雖略高於監管部門一行一策的資本要求,但並沒有太大富餘。即便不再進一步提高監管標準,各家銀行的資本壓力依然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或許會通過大股東 進一步降低分紅比例,增加內部利潤留存等方式,來釋放壓力。

  不過鑑於幾家銀行剛剛完成上一輪的再融資,也分別向資本市場做出了近期不再向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承諾,短期內通過直接融資補充資本金的可能性不大。

  如對於中行而言,不僅要受宏觀調控的約束,還面臨自身資本金和貸存比的壓力。在經歷了上一輪再融資之後,中行的資本充足率暫時無憂,但仍面臨較大的攬存壓力,而貸存比的情況料將直接制約其年內的信貸投放。

  來自銀監會的消息則稱,順應國際監管改革的趨勢,正在研究危機時銀行的自救安排機制(Bail in),要求系統性重要銀行在發可轉債時要設定強制債轉股的條件,在風險來襲時,根據監管者的要求來分擔責任。但這顯然會抬高銀行的發債成本。「短期沒有可能。」有關消息人士說。

  來自匯金的權威人士表示,不排除降低分紅比例的可能,但否認了幾大行將通過發行可轉債進一步融資的說法。「資本壓力將是長期的,其根本原因在於直接融資尚不發達,所以短期內只得拼拼湊湊,勉力維持。 」

  面對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現實導致不斷出現的資本缺口,匯金公司在年會透露出了「做積極股東」的信號。

  接近大股東的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因為作為國有資產的出資人代表,他們無法用腳投票,必須保證一定的控股比例,所以只能通過做「積極、主動、負責任」的股東,來更好地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匯金公司也對各家銀行經營戰略,業務重點和公司治理等問題,有一定的保留意見,認為各家銀行通過股份制改造體現了一定的制度優越性,但在距離真 正規範的國際領先銀行業經營和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匯金和幾大行的矛盾早已不是秘密,如何在各盡所能的同時求同存異,是個問題。」有關知情 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79

15 Jun 11 - 中國信貸 (8207) 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6/15-jun-11-8207.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5

招商銀行小企業信貸中心體制創新紀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dse6.html

2011年08月11日 10:28金融時報

 

有一家公司成立不到3年,初始註冊資本僅有50萬元,固定資產20多萬元,年銷售額只有1000多萬元,那麼,這樣的微小企業能從銀行貸到多少資金?答案 是1000萬元;銀行審批這麼一大筆貸款需要多久?答案:兩天!這家企業就是浙江南通盈訊網絡工程有限公司,為這家企業提供授信的銀行是招商銀行,準確地 說是招商銀行小企業信貸中心。該中心通過專為小微企業推出的訂單貸產品,為南通盈訊授信1000萬元。那麼,銀行為什麼敢於為南通盈訊提供巨額授信?又為什麼能夠在兩天時間內就放款?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是一個,就是我們成立了一個准法人的離行式的小企業信貸中心。招商銀行總行小企業信貸中心總裁楊少偉說。

獨立是一種優勢

  經過近些年的探索,銀行業在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中,已經明確了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核心就在於抵押物,如何能夠靈活快速地根據企業特點找出並迅速完 成整個放款流程,成為各銀行紛紛發力創新的核心。招商銀行認為,只有從機構的層面上根本創新,才能理順整個小企業服務的流程,提供真正符合小企業需求的服 務。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招商銀行領先同業於2008年建成了國內首家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曾經將招行小企業信貸中心與總行的關係比喻成婆媳關係小企業信貸中心叫專營機構,婆婆(總行)管得少,自主性就強了,才能貼近市場搞對象。你只有密切接觸,才能瞭解他(企業)的人品,瞭解他的技能,瞭解他的這個長處,能不能白頭偕老,這是根本。

  楊少偉說:憑藉相對獨立的機構設置,我們的優勢就不僅僅是單一的機制和產品優勢,而在於我們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是別人難以做到的。

 

  截至今年6月末,招商銀行小企業信貸中心一般貸款餘額280.23億元,較年初增長94.98億元,增幅51.27%,比去年同期多增加36.98億 元,增幅63.75%。有貸款餘額小企業客戶數4769戶,較年初新增1634戶,增幅52.12%,比去年同期多增加631戶,增幅62.91%。小企 業信貸中心貸款增長速度明顯快於全行對公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並且貸款額和客戶數的增量、增速在全行分行級機構中均排名第一,貸款新增額更是第二位分行的 3倍。今年1-6月,小企業信貸中心當年新增貸款加權利率平均上浮28.8%,6月末不良貸款率僅為0.18%。

  從成立至今,招商銀行小貸中心已先後獲得了銀監會、中國金融工會、江蘇銀監局、深圳市政府和蘇州市政府等部門頒發的獎項20餘項。

專業產生效率

  在回答為什麼敢放款之前,我先回答為什麼我們能夠在兩天時間就完成授信,也就是專門機構怎樣提升了我們的服務效率。楊少偉說,簡單來說叫三個專,即專門的機構,專業的隊伍,做專門的業務,從而從體制上保證做小企業業務的專注、專業、專一』」

  招商銀行是在總行層面建立了小企業信貸中心管委會,下設風險管理委員會和薪酬考核委員會,制定管委會議事規程、專門委員會規程和中心章程,管委會在總 行行長室領導下,總行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委員身份參加決策。總行對管委會充分授權,中心的許多重大決策都通過管委會決定,提高了中心的決策效率。

  根據小企業區域集中的特點,小貸中心在小企業最集中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海西地區設立了34個分中心,組建了近70支專門服務小企業的專業團隊。

  同時,小貸中心搭建優質小企業客戶發現渠道,即建設夥伴工程,主動加強與分中心所在地小企業相關部門合作,如與政府部門,工商聯、行業協會和商會、擔保和風投公司、專業市場、網絡運營商等,借助這些機構的網絡和渠道,發現優質客戶,同時與這些機構一起專門建立服務小企業的金融安居工程,為小企業提供貸款融資、政策諮詢、互助成長等服務。

  在網絡和渠道具備的條件下,小貸中心打造了小企業專屬品牌小貸通,成為小企業融資解決方案的專家,為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決方案,產品體系包括五大系列、30多種產品。今年開始,小貸中心還創新建立了一批集群開發、批量處理的產品,解決同類客戶的快速融資問題。

  在定價機制方面,小貸中心也不同於傳統對公信貸,而是通過對資金成本、經營成本和風險成本等綜合測算來確定基礎利率水平,在參考當地市場小企業平均利率水平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形成一套符合小企業特點的定價機制。

  改變過去傳統的審貸會模式,小貸中心採取雙人審批制度,並且實行無紙化24小時全天候在線審批,一筆貸款平均審批時間只要2至3天,一筆貸款從發起到 放款平均也只要10天左右的時間,均比傳統模式縮短了一半以上。集中審批、集中放款、遠程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在這樣靈活的體制支持下,兩天完成1000萬 元貸款的審批也因此不再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效率高不意味對風險失控

  把為什麼敢放款的問題放在最後,是因為我想強調,正是在這樣的機制下,實際上風險控制能夠得到加強,而不是像許多銀行擔心的那樣,對風險失去控制。楊少偉說。

  招商銀行小貸中心根據小企業信貸風險特徵設計建立了一整套的風險管理體系,簡單的來說就是創新建立了小企業風險五項管控機制道德和操作風險的五崗分離制約機制信用風險五重防範機制老相識+新技術為特色的信貸技術。

  五項管控機制就是風險經理前置機制、高效雙簽審批機制、遠程集中放貸機制、快速預警反應機制、創新的後督察機制。而五崗分離制約機制就是把小企業貸款 流程劃分為五個崗位,即客戶經理、風險經理、審貸官、作業崗和放款崗,並對五個崗位進行分離,由五個人做,各崗位形成相互制衡的關係,從而防範道德風險和 操作風險。五重防範機制就是建立企業自身抵押擔保、企業主個人無限責任擔保、行業專家顧問風險提示、政府再擔保基金、政府風險補償基金等一整套信用風險防 範補償措施。

  可以想見,這樣的風險控制機制要在原有銀行信貸條線下實現將有多大難度。而在小企業信貸中心,這些都是順理成章的,甚至更進一步,結合小企業特點推出了老相識+新技術這一特色信貸技術。

  老相識就是本土化熟人文化,一線營銷人員和審貸團隊都是非常熟悉當地市場環境的專業人員,同時中心還借助當地的商會、行業協會的行業專家、顧問瞭解當地的企業。新技術就是一把尺子一部雷達一個平台一把尺子是統一的風險管理技術控制信用風險。一部雷達就是信息監控系統。該系統全面覆蓋客戶營銷、客戶管理,小企業信貸中心總部可以監測每一個客戶的業務過程,甚至客戶滿意度情況,控制道德風險。一個平台是後台集中作業平台,所有後台業務都通過這個平台進行集中化、批量化處理,集中和獨立的作業能夠有效控制操作風險。

 

我的感想:

    招行以創新聞名,但創新不是全部!說實話,我不讚成其向南通盈訊授信1000萬元。通觀這篇報導的全文,我找不到能夠正面回答這樣做的理由所在。這家公司 的歷史太短了,即使再是「老相識」,恐怕也難以判斷其中的風險吧?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我認為南通盈訊最需要的是風險投資,或者是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3

故事才剛剛開始---民間信貸金融鏈雪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tf6k.html

 

用腦子想想,那麼好賺的錢一般老百姓都有份,肯定是個騙局,什麼時候看過全民投資富裕 的?(中國房地產算是個世界奇蹟)。而受騙的,大多數為缺乏常識的老百姓,別當擁有大量資本,靠資本增值吃飯的銀行,資本家傻的。同樣用於股市,無論中外 股市,非壟斷性缺乏實際護城河的公司高速增長必然導致其他資本的快速進入,加劇競爭。所以本人非常警惕所謂高增長的公司,這也是很多不注重安全邊際,缺乏 實業經驗的「價值投資者」倒下最多的地方。

   中國A股的 中小板及創業板,跟民間信貸一樣,故事也許只是剛剛開始----每次反彈都是逃命的時機。好好把持住手中的現金,也許會短暫跑輸CPI,但關鍵的時候,資 產價格大幅貶值,手中的現金則是的投資利器。短暫輸粒糖,長線贏間廠----這才是專業投資者所體現的專業守則,當然,前提條件是:悟性。

 

以下內容轉自新浪:

溫州地下金融鏈條雪崩 中秋節多公司控制人失蹤

理財週報記者 冀欣/文

  溫州典當行借貸利率在3分左右,所謂的寄售行和投資公司一般利息在6分左右,相當於72%年利息

  「是不是誰又跑路了?」

  劉慶(化名)說自己快要神經衰弱了,只要來電顯示是家鄉溫州的號碼,他的心中總是會立刻堆滿不詳的預感,每晚很難入睡,總要喝很多酒,抽很多煙。

  這個32歲的男子,在北京一家化妝品公司擔任市場部總監,祖籍溫州的他前年開始在朋友的撮合下,將20萬元積蓄借給了家鄉一家生產企業的老闆,月息3 分的高額回報讓他非常欣喜。今年國內投資渠道進一步收窄,房地產調控力度空前,劉慶思考再三,決定將手中閒置的一套房屋賣掉用於放貸,不僅如此,他還說服 了幾個親戚朋友,將共計400萬元左右的資金分別借給了幾家他自認為實力雄厚的企業老闆。

  可誰知,7月底,其中一家企業老闆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外逃,當然,也帶走了劉慶辛苦積攢下的16萬存款。剎那間,36%的高息迷夢變成了一朝「血本無歸」。

  然而更讓劉慶擔心的事還在繼續發生,溫州地區的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風險越來越明顯,借貸人「跑路」的消息隔幾日就會通過電話傳來,這意味著他和親友借給其他幾家企業的貸款也被列入高危,數百萬資金時刻命懸一線。

  昨晚他又是一夜未眠。

  中秋夜集體秘密逃亡

  讓劉慶夜不能寐的是一則來自奧米流體老闆跑路的消息。在劉慶看來,這家公司旗下擁有多家分公司,經營狀況也一直不錯,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開始擔心,大規模的「跑路運動」可能馬上就要開始。

  劉慶所說的這家「奧米流體」公司位於溫州洞頭縣揚文工業區內,佔地近64畝,是當地一家知名閥門製造公司。

  一個禮拜前,奧米流體公司300名員工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往年只發一箱方便麵當作中秋福利的老闆,今年居然要送全體員工集體去雁蕩度假,包括5名保安,費用由公司全包。

  意想不到的是,當中秋節後他們歡天喜地的遊玩歸來,卻震驚的發現,兩天一夜裡,公司40多台、總價值上千萬的精密加工設備全部不翼而飛,董事長和總經理等負責人也不知所蹤。

  無獨有偶,發生在那個晚的出逃事件還有另外一樁。

  浙江祥源鋼業、溫州寶康不鏽鋼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保忠也在那一晚失蹤。

  隔日消息傳出後,憤怒的供貨商和債主以及被拖欠工資的工人將公司團團圍住,廠房內囤積的鋼管被一搶而空,對於這樣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與寶康鋼業毗鄰的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員李先生也始料未及。

  「完全沒有想到突然就這麼跑了,之前毫無徵兆,寶康鋼業日常經營做的還是不錯的。」

  據瞭解,寶康鋼業專業生產不鏽鋼無縫鋼管及不鏽鋼焊管等產品,自稱經濟實力雄厚,擁有固定資產1億元,流動資金6000多萬元,年產不鏽鋼無縫管10 萬噸以上。吳保忠為人所熟知的原因除了企業影響力較大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生活作風甚為高調,當地人形容為「經常開著自己500來萬的勞斯萊斯到處露 面」。

  而之所以出逃,比較多的說法是因為身背巨債無力償還。坊間傳言,吳保忠所欠債務包括2億元銀行貸款、8000萬民間借貸和5000萬承兌匯票。

  據其介紹,今年7月下旬與8月,海濱街道有4家企業老闆出逃,涉及皮革、機械等行業。

  溫州式風暴失控蔓延

  然而,這些都還只是冰山一角。關於企業老闆跑路的消息正在溫州一帶瘋狂蔓延。

  不只溫州,「跑路」之風已經越吹越遠。

  福建安溪縣城廂鎮公德村村委主任許火從經營著一家叫廣融信的擔保公司,已有10年之久,以「低吸高貸」的方式賺取息差,許火從一筆銀行貸款到期後未能再從銀行續貸,導致了整個資金鏈的斷裂,欠下3億元巨額本息。面對蜂擁而來的債主,許火從選擇了逃跑。

  而在寧波奉化,至今已經有18年歷史,且擁有「唐鷹」等多個自主品牌,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褲裝研發和生產基地之一的寧波市唐鷹服飾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胡緒兒從8月27日至今下落不明。

  類似事例已不勝枚舉。

  更讓人恐慌的事情還在後面。

  今年五月,台州最大鋼結構企業珠光集團浙江鋼結構有限公司董事長盧立強突然失蹤,3天後,他的屍體被人發現,警方排除他殺。坊間傳言認為盧之死與其債台高築有關,經初步調查,盧及其名下企業向金融機構貸款2.7億元,民間借款1.72億,總借款4.7億元。

  而就在初秋到來的9月,曾經在銀行工作的29歲男子陳某因為參股的多家擔保公司跑路而受到牽連,債務高達數億,在瑞安跳樓身亡的消息在當地不脛而走。 緊接著,涉高利貸者服毒、自焚等各種傳言開始滿天亂飛,雖然真實性至今待考,但當地多位人士認為,借貸鏈條風險隨時可能釋放的信號明顯,恐慌情緒從溫州向 福建再向全國蔓延。

  野蠻生長的民間借貸

  據不完全統計,一個月來,長三角地區至少發生了20餘起借貸人「跑路」事件。而溫州龍灣區是本次爆發的重災區,這一波「跑路」的企業主,都或多或少與借貸領域有所牽連。

  如今,曾經是民營製造業之都的溫州,已然步入了瘋狂把玩著民間資本遊戲的「炒錢之都」。

  在整個溫州,民間借貸的參與度都非常高。央行溫州中心支行前不久進行了一次民間借貸問卷調查顯示,溫州有89%的家庭或個人參與了民間借貸。民間借貸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同比增長近40%。

  目前,被列入溫州民間借貸交易活躍指數監測的樣本,包括近1000家融資中介開設的1300多個銀行賬戶。

  在溫州,放高利貸的人有個統一的稱號,叫做「老高」,「老高」整日開著名貴的跑車在溫州街頭來往,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當地,高利貸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親戚朋友之間的相互拆借;第二種就是批著合法的一個外衣的,比如說像擔保公司、寄售行、典當行、投資公司等等,變相的從事一些借貸的活動;第三種就是行事隱秘的地下錢莊。

  高利貸在今年格外活躍的原因很多,銀根收緊,房企缺錢這些理由都無庸贅述,加上實業製造持續不景氣,於是越來越多缺錢的企業將目光轉向了民間借貸,從而抬高了利率水平,高息誘惑下,不少原本投資於實業的資本也開始發生了轉向。

  一般來說,國家基準利率4倍以下的借貸尚屬於正常範圍,4倍以上就是高利貸,而目前來看,民間借貸利息大部分遠遠高於目前6.56%的年貸款基準利 率,溫州典當行借貸利率一般在3分左右,所謂的寄售行和投資公司一般利息在6分左右,相當於72%年利息。而1毛左右(年利率180%)的高利貸也屢見報 端。

  民生銀行零售銀行部小微金融部總經理周斌此前接受理財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是很難想像做什麼行業可以還得起那麼高的利息,還不起那就都可能是壞賬。」

  而另一位製造業的王姓老闆也表示:「借那麼高利息的貸款,販毒也賺不回來,所以跑路沒什麼意外的。」

  上述王姓老闆表示,原材料、人工各種成本上升、貨幣政策緊縮,製造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低了,有的老闆會把企業資產轉化成借貸資本,這樣賺得更多。於是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高利放貸,這也是這一波跑路潮的主要原因,出問題的其實並不是實業。

  而對於跑路這種行為,王老闆也有話說。

  「跑路分兩種情況,一是為了暫時躲避追債風頭,最終要回來還債,沒準回來就不用還利息了;另一種則是不再回來還債,任憑名下資產被處置,但是部分實力較強的借貸人,逃債之後,又重新假借他人接盤資產。」

  鬼魅潛行的影子銀行

  8月以來,資金斷裂的魅影,吞噬著一個又一個看上去實力雄厚的企業,而諸多「落跑」背後,更多牽涉了「擔保」字眼。

  據瞭解,近幾年,溫州突然冒出近千家大大小小的擔保公司,明處是為企業提供金融擔保服務收取佣金,暗地裡實際參與吸存放貸、受託發放貸款、受託投資等 業務,是有組織的「老高」,也為「老高」輸送借貸資金。其實溫州註冊的擔保公司不過幾十家,大多數屬於非法經營,儘管官方多次整頓仍未見明顯成效,不少此 次跑路的公司老闆都與擔保公司過從甚密,有的甚至自己就投資擔保公司。

  相對比較正規化的小額貸款公司也在這個碩大的借貸市場中廝殺,他們與擔保公司一起充當著給「老高」提供短期資金的「二傳手」。

  更有意思的是,在大量民間借貸行為發生之後,自然會有大量擔保抵押物滯留市場,在溫州人民路、錦繡路、龜湖路、百里東路等地區,「寄售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據瞭解,寄售是寄售行將物品折價變賣後再結算付款的過程,寄售行通過收取佣金獲利,如今,手握房產證、汽車等大件的寄售行也參與提供拆借,只是利息更高,一般達到6分以上。

 

  金融鏈條即將雪崩

  任誰都看的出風雨欲來。

  這條貫穿銀行、擔保機構、小貸公司、典當行、「老高」等的金融鏈條已經越來越緊繃。

  上文述溫州李先生告訴理財週報記者:「這是一個連環的套,上家失蹤了,下家只好也跟著逃跑,擔保人也要受牽連,銀行也很難倖免。」

  民間借貸大致分為三種形式:第一種是短期借貸,比如某個企業找到一個好項目,短期內需要大筆資金,項目結束,借貸也隨著結束,這種借貸時間短、利息 高;第二種是長期借貸,借方有固定的點或固定的人,放貸就跟到銀行存款一樣,隨時存、隨時取,採取這種借貸方式主要是那些已經做出一定規模和積累了較好信 用的企業,利息低,但風險小;第三種稱為「老鼠會」,比如,A以2分月息把錢借給B,B又以3分月息借給C,C再把錢以4分的月息借給D,很少有人知道末 端是誰。

  以第三種模式為突出代表,一旦有一家企業的資金斷鏈,很可能就如多米諾骨牌,牽扯其他相關企業陷入危境。

  而更加讓人擔憂的是,珠三角地區以人情借貸居多,這是放大上述風險的導火索。以血緣、親緣、商緣為基礎的人際關係資源是借貸關係成立的重要前提,這種「人情保」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多數隻憑藉彼此的情面,卻沒有實在瞭解企業的經營情況,潛在的風險可想而知。

  而在這個鏈條中,銀行扮演的角色也十分微妙,不少銀行職員利用體制性漏洞挪用公款放貸已成公開秘密,而不少高利貸資金的源頭都是銀行的低息貸款,個中隱患不言而喻。

  像劉慶一樣被捲入這場風暴的人還有很多都在此刻承受著煎熬。

  「現在是一個一個的跑,年底可能一群一群的跑,一旦民間借貸市場體系崩塌,對溫州經濟的打擊將是致命的。大家現在身上都安著個炸藥桶,期望銀行的貸款能放鬆點,那老高的冬天可能會過去。」

  劉慶說他非常害怕在過年回家的時候,看到令人窒息的場景,紅油漆潑得到處都是,老高們為了還債變賣豪車,房價也隨之跳水。

  老高跑路風波已經引發了很多人的警惕,目前不少投資公司和個人債主都在要求提前收款,這也讓原本緊張的資金鏈更加風聲鶴唳。

  故事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