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如何鍛鍊思考及改善common sense Bittermelon 「虎」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2/common-sense.html


有朋友給我電郵,問要如何鍛鍊思考及改善common sense。其實方法是因人而異的,沒有既定的答案。不過,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方法,就是留意時事,多看報紙及新聞。

除 了看之外,最重要還是要思考。看到一宗新聞後,第一時間想一想自己有什麼想法,然後整理一下,再和其他人討論。寫日記或者寫Blog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特 別是寫Blog,其他人可以透過留言回應你的想法,又或者大家對問題反覆討論,我認為是鍛鍊思考和加強common sense的好方法。

不過有一點要留意,不同媒體對同一宗新聞的報導取態會有不同,甚至有時連報導的內容也會有差異。所以,如果對某時事有興趣的話,不妨多看不同媒體的報導。

如 果沒有時間寫Blog,到一些討論區和別人討論也是好方法。例如我經常留連的discuss.com.hk,那裡有不同的留言板,例如你想和別人討論時 事,你可以到“時事新聞專頁”,又如果想討論會計專業的人和事,也可以到“上班一族”的會計討論區等等。除了寫日記和寫Blog,和朋友同事在閒談時討論 也是好的。

另外,當別人的想法或者意見和自己不同時,多想一下為什麼,是自己遺留了,還是太過執著重自己的看法而忽略了其他?在討論時爭駁是難免的,不過,最重要是本著互相尊重的精神,對事不對人,這樣的話,討論才有意思。

我喜歡寫Blog,除了可以舒發感想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想鍛鍊思考,改善自己的common sense。有興趣不妨試試。

如有其他方法鍛鍊思考及改善common sense,歡迎留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7

誰是富士康連跳的幫凶?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11.html


富士康連跳事件令各界關注,很多人歸咎於其管理出現問題,甚至很有人認為富士康是血汗工廠,妄顧工人的權益;也有人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經濟模式已經到 了盡頭,中國人需要反思及改革云云。

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
Apple公 司 09年的業績,其總收入(Total Revenue)有429.1億美元,而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是256.8億美元,毛利達到40%。反觀富士康 09年的業績,其總收入有72.1億美元,而銷貨成本是67.9億美元,毛利只有5.8%。

以此推算,假設一部32G的iphone的售 價是800美元,減去Apple的40%毛利,富士康大約拿480美元,再減去富士康的5.8%毛利,iphone的造價大約是452美元。又假設員工工 資佔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即是富士康的員工只能在每部iphone中拿到150美元,或者是售價的18%。以上的計算十分粗略,因為Apple的銷貨成本中 肯定還有其他支出,即是說富士康員工真實拿到的應較18%更少。

再看看兩家公司的員工人數和毛利,富士康在09年度共有118,702位 員工,將其09年的毛利平均除以員工人數,每位員工能為公司賺錢3,600美元;Apple在09年度共有36,800位員工,即是說其Apple每位員 工能為公司賺錢37.6萬美元,差不多是富士康員工的10倍。

問題的源頭是Apple嗎?當然不是,沒有顧客對Apple的產品趨之若 鶩,他們何來賺那麼多錢?如果要追源溯底,連跳慘劇還不是我們這班顧客造成的?就算不是我們一手造成,幫凶的罪名也逃不了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25

發薪流程的其他常見問題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25.html


上一篇文章《發薪流 程的內控檢查》談到製造業「計件工」在工資上的問題,這一篇則談一下其發薪流程的其他常見問題。

1)虛報件數

有 些工人為了領取多一些工資會向公司虛報自己的產量。一般來說,公司會用各種方法來確保工人的產量是正確的。最基本的就是將當日生產線的總產量和所有工人上 報的總產量來核對。

另外,也要留意工人的產量是否已扣減了不合格的生產數量,以及重做的產量是否再次計入工人的產量。例如一位工人當天的 產量是100件,但其中5件不合格需要重做,如果重做未完成,公司有沒有機制確保這5件不合格的會在100件中扣減?如果重做完成,公司會否仍將工人的產 量錯誤當成是95件又或者是105件?

2)表現獎標準欠客觀及透明度

公司為了鼓勵員工生產多一些,很多時會推出表現獎來 激勵員工,如果單以生產數量來做標準的話就比較簡單,可是,有些公司卻加入了其他比較主觀的標準,例如「工作態度」,這樣就不太合適了,除了容易引起爭 駁,也給車間主管偏私的機會。所以獎勵必須要以客觀的標準來做評審,以及具透明度。

3)罰款沒有標準

除了奬勵,很多公司 也會以罰款來防止員工進行某些行為,最常見是遲到。和表現獎一樣,其標準必須客觀及具透明度。另外,也要留意罰款及其金額是否抵觸當地的勞工法例。

4) 算式設置或者件薪價格出錯,又或者未有及時更新

類似的問題經常會發生,而且效果比較嚴重,所以控制相對上需要嚴謹一些,特別是誰有權去更 改算式及更新件薪價格,系統是否能記錄誰及何時改動過,改動後是否有人做複核和測試等等。

5)扣款出錯

一般來說,特別在 大陸,每月從薪金中扣款有多個項目,除了法例規定的例如退休金,住房公積金供款,醫保/社保供款,稅款等等之外,還有員工的食宿費用及其他扣款,錯扣的機 會比較大,所以有效的控制是必須的。例如利用Control Total,Reasonable Check,甚至人手抽查都是比較有效而且省時的方法。

最 後想講一下派遣工,即是公司向外面的勞務派遣企業租借工人回來做一些臨時工作。雖然這種方式對公司來說富有彈性,而且又可以節約行政成本,可是其風險也不 少,例如派遣工未有經過適當的培訓,但卻被派遣負責了一些需要某種知識的工作,例如在危險倉搬貨,而且公司也未必清楚這些派遣工的背景,在保安上有一定的 隱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50

誰願給會計師一杯水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09.html


多謝年青會計師協會(Young Accountants Association),此文於今天(2010年7月9日)在協會於《信報》的年 青有計專欄發表。

--------

誰願給會計師一杯水(作者:Bittermelon)

早 前富士康員工的連串跳樓自殺事件引起全世界關注,有人歸咎於廠方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將有血有肉的員工當成沒有感情的機器來看待,加上工時長,追產量, 以及對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使員工承受很大的壓力。身為會計界的一員,是否對這樣的工作環境似曾相識?

香港的會計從業員一直都飽受工時過 長問題的困擾,加班仿佛已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企業的實務會計如是,會計師行的核數工作更加不在話下。

遇上客戶的財務報告需要趕在 死線前完成,連續幾星期通宵達旦留守在客戶或者公司加班不是什麼稀奇事,反而不需要加班時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一些較有良心的僱主會感謝員 工的辛勞而給予補假,可是更多的僱主卻認為這是員工應有之義而不給予任何補償。會計行內稱這種無償的加班為「食鐘」,顧名思義,即是員工需要犧牲私人時間 來工作。

食得鹹魚抵得渴?

富士康的員工因種種壓力而自殺,有人認為既然他們忍受不 了,為何不辭職轉工。而每當有人批評會計行內的「食鐘」文化時,也總有人以「食得鹹魚抵得渴」來反駁,認為受不了的大可以辭職不幹另謀高就去也。這種說法 除了涼薄以外,也和晉惠帝的金句「何不食肉糜」相同。

明知富士康工作壓力巨大,有員工忍受不了而發生連串自殺慘劇,但每天仍有大批民工在 廠外輪候應聘,而現職的員工則願意咬緊牙根默默承受,大家為的只是薪高糧準的福利。

根據報導,其實廠方的薪水不算怎樣高,在慘劇發生之前 也只是稍稍高於法定的最低工資水平而已,而糧準更不用說,這是僱主應有的責任,難道這些微末的要求也要員工承受沉重的工作壓力,就算要他們冒上生命來換取 也是該當的嗎?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香港的會計業界,明知大型會計師行工作繁重,每天都要加班食鐘過活,但每年仍有大批畢業生對大行的職位趨 之若鶩,而現職的會計師們也不知道要強忍到何時,大家為的就只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職業發展機會罷了,難道吃這一小塊不太鹹的「鹹魚」也要像置身於沙漠當中一 樣「抵得渴」,要以平衡的工作生活來換取嗎?

未雨綢繆勝過臨渴掘井

追源溯底,食鐘文 化和當今的會計師行運作模式可謂息息相關。現今的合夥人除了要顧及審計工作的質量外,他們還要維持業務上一定的盈利。如果今年的生意額不達標,來年能否安 坐在合夥人的位置上也是疑問,加上近年會計準則變換頻繁和審計標準愈收愈緊,相較以前核數工作變得繁重很多,任由員工食鐘就可以舒緩成本上的壓力。可是, 利用員工的青春,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時間,甚至賠上健康來維持盈利,在本質上與血汗工廠又有何分別?

和幾位從事內部審計的行家談起,很多在 國內設有廠房的外資企業未有意識到危機,去為類似富士康的慘劇做好預防措施。會計界也一樣,雖然大家都知道食鐘問題的存在,但都沒有認真去解決。

早 年曾有大型會計師行推出過一些措施以減少加班,但似乎成效不大。筆者不祈求此文發表以後會對問題有什麼即時的改變,只盼望有朝一日大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而去未雨綢繆,早日給會計師們一杯水去解解渴,當有慘劇發生後才去臨渴掘井的話,就為時晚矣。

文章來源:
http://hkyaa.blogspot.com/2010/07/bittermelon.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82

盡職審查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23.html


最近公司要收購一家小型企業,在落實前需要進行盡職審查(Due diligence review),找當地的CPA問價,單是財務的DD最低消費要三十幾萬港元,加上法律的DD,最少也要接近一百萬。可是,收購對象的規模很小,而整單收 購的作價也只有幾百萬,考慮過風險因素以後,還是由自己公司來做,遇上重大的法律事項,就找律師幫忙再看。

以前自己也做過類似的DD review,算是有點經驗吧。問同行及律師找到了幾份DD的Checklists,定下了review的目的,範圍及參考過其他人的做法 後,review就開展了。以下一個比較簡單的DD Checklist供大家參考,如有錯漏,歡迎留言補充。

盡職調查清單

A. 基本情況
(1) 最近公司及其相關附屬公司的設立、變更等歷史檔案、股票發行記錄、執照、公司章程等
(2) 公司近5年來的會議記錄
(3) 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最近的組織機構圖
(4) 現有管理層及重要僱員的簡歷
(5) 公司的人力資源及管理政策

B. 財務資訊
(1) 公司最近3年的核數師報告及財務報表
(2) 公司最近的內部財務報表
(3) 公司的中期報告、年度報告
(4) 最近3年與該公司合併或被該公司收購的所有經濟實體的核數師報告及財務報表
(5) 公司目前內部預算、財務計畫與預測及所有長期預算、資本擴張、重組程式或戰略性計畫有關的書面報告或檔案
(6) 稅務登記、納稅申報單和納稅年度清單等

C. 經營資訊
(1) 公司的經營計畫
(2) 產品的市場研究/報告
(3) 主要客戶清單及其份額
(4) 主要供應商清單及其份額
(6) 銷售及推廣渠道
(7) 過去及預期的增長銷售率及市場份額
(8) 成本結構及收益率
(9) 競爭對手的情況
(10) 影響公司所屬行業之發展的主要正面/負面因素

D. 重要的公司協定
(1) 重大供應和銷售合同
(2) 重大貸款合同
(3) 抵押合同
(4) 擔保合同
(5) 租賃合同
(6) 建設工程合同
(7) 以公司為締約方的經銷協定、分銷協定、授權合約、特許經營協定、非競爭協定
(8) 管理層協定
(9) 其他合同

E. 重要資產
(1) 關鍵的有形資產:不動產、設備、設施及其他實物資產
(2) 關鍵的無形資產:專利、商標、版權、專有技術、軟體、許可和批准及特許經營

F. 法律事項
(1) 所有重要的訴訟、行政處罰、行政覆議程式、政府調查或問訊事項,包括過去,現在及潛在的
(2) 最近三年內就進行中的、已終結的訴訟或仲裁案件與律師之間的備忘錄或信函

G. 保險:所有已購買的保險單和賠付情況

另外,在進行盡職審查前,通常雙方都會簽訂保密協議。不過,即使簽了,有些資訊特別是關於銷售及產品的,賣方都是不會願意公開太多的。

還有一點值得提一下,如果涉及大型的收購合併,賣方通常會開放一個Data Room,方便買方進行DD Review之餘,也可以比較有效控制資料外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91

轉載:人才量變的續篇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8/yaa-yaan-httpwww.html

早前借YAA在《信報》的專欄發表了一篇叫《會計師供過於求》的文章,當中引用了馮培漳前輩「人才量變」的說法。就這個題目,馮前輩在其《信報》的專欄再寫了一篇,當中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思。文章轉載如下,重點則用了紅色做標示。

--------

人才量變的續篇
香港執業會計師 馮培漳

閱YAA的苦瓜君﹝未猜出是男是女﹞引了我對「人才量變」的胡謅,大感振奮!頓時明白為何大教授總喜歡說自己的觀點在學術討論中,得到第N次被引述的快 意!前一段時間陪同某內地客戶在港面試了近十位求職者,對此問題又有了個較闊的看法。此客戶是內地的民營企業,已入表排隊在港上市。因工作之需要,欲聘請 一位駐港之財務專才,協助其長駐內地的財務總監工作。

此人需有香港會計師資格,能掌握兩文三語,熟悉上市條例,也要略懂公司秘書的操作。當初客戶提議薪酬幅度可否定在三萬以下時,我曾嗤之以鼻!豈料通知我出席協助觀人時,給我先予參閱的求職信竟有十多二十封,據云已是經過篩選的了。面試過的人有幾個特點是相同的:一是都已有專業資格;二是年紀都是三十來歲;三是皆有在內地工廠工作或曾為其審計的經驗;四是大部份人都是可以立刻上崗的

換言之多已辭了職,或已與現任僱主有諒解,可讓其盡速求去。為什麼?原來是因為工廠已搬離或有計劃搬離珠三角地區,轉至一些較偏遠或來回不方便的地方,引起了勞資間不少「深層次矛盾」。 例如某女生說由原來地方搬到河源,周一至周五都得留在此地,只有周六和周日可回港。她委婉地說這種情況勢必形成要在內地納稅。其實我覺得她要訴說的是因在 內地居住的日子越來越長,離開香港日遠,不單止將成稅務定義上的內地居民,下一步更因在港蒲頭機會日少,很大可能要在內地覓偶,終則變成徹頭徹尾的內地居 民了。

河源是東江水的源頭地,位處粵省北部。說得好聽也是個「市」,但與香港比,或與深、莞比,又再與佛山、中山比,實在也有距離。 在此覓偶,寧不委屈!不約而同地,大家都選擇先回香港灣灣水,再尋出路,故一時市面上此類人才的供應大增。上市公司必須聘請一位合資格會計師的要求又於數 年前取消了,故求職者的需求便難與職位供應達成一致。雖云近幾年上市公司數目有所增加,但公司老闆均曉精打細算之道,當然會持能省則省的姿態,故未能助此 類人群迅速就業也。

現在時已移勢已易,董事學會和港交所似應重頭考慮,要求上市公司委聘合資格會計師,藉此令到僱員、僱主和投資者三方皆得受惠才對。 我覺得也可能是這群同行一時未能適應吧。自從幾年前廣東省當局的立意騰籠換鳥,不少工廠遂要遷移至省外地區,如江西及湖南或福建等。適應其實確是有困難 的。外資企業的外方人員素來享着高人一等的待遇。在珠三角工作,雖然左右隔離的人多是北方人,溝通需說北話,但要上街買點什麼、吃點什麼具廣東特色的總還 是容易找到。

深圳東莞某些地方更與香港無別。惟一出粵省境外,就是全說北話的世界,港人的得過且過或自以為已過關的「半鹹淡」普通話頓時會變成「鳥聲禽呼」。怎麼說也是不若原來的舒服。也有一些企業是越走越北,因要適應內地市場之需或是靠近資源產地之故也。還有一個人人可見但因事不關己故己不甚勞心的現象,就是許多新的投資項目已逐步轉向二、三線城市包括省會城市發展,所謂「逃離北、上、廣」也

那麼管理人自也得亦步亦趨,結果是離開較繁華之大城市者日多。港人如不能盡速調節,自然也會怨聲載道。 就這些因素來看,若要不放棄內地的就業機會和仍然憧憬其廣闊的發揮空間,那麼一切方便其人來回兩地,縮短兩地時距的措施應是受到他們歡迎的,例如高速鐵路 的興建。以河源為例,目前由深圳火車站乘車到此地約需四小時。如附近有地方可連接高鐵,有望把時間減到一至兩小時之間,會對這類已慣於在內地搵食,反而回 港更難適應的人是何等的方便!

可別忘記了這不光是工作和吃飯那麼簡單,還有上面提過的可能影響到終身大事的艱難抉擇也。 曾經大力反對建高鐵的人士,你們有從這個角度考慮過麼?為了保育一塊其產量不足自己食之菜地,要未來一代人付出多少非經濟指標可量度的人文代價?如你有適 齡的兒女受此問題困擾,你還會一步一叩頭誓要反對到底麼?由此時往前望,我覺得香港人要有個較長遠的打算和清晰的信念,才好找出個解決之方。

究竟是堅持以港為絕不改變的根基地,北上是暫時之計,搵到錢便班師回朝;抑是以外國寄居處為根基地,回流北上亦是暫時之計,搵到錢便轉回原居處;還是以 內地為長期發展之新基地,一心一意,不再心掛掛於兩頭走,雙手下注雙腳卻隨時預備鬆人。會計服務是附生於工商經濟的發展之上的。前者若興則後者亦旺。很多 人都會說全球未來經濟發展的機會在亞洲,因為亞洲與美歐相比仍未發展成熟。

換言之經濟發展已成熟之地,機會會相對較少。前幾年也有人興起要去越南和蒙古找尋商機,大教授則看好朝鮮,也是這個「先進落後相對論」的道理。若信此論,香港與內地相比,你會認為那一邊的機會較多,搵到銀的可能性更大呢?

文章來源:
http://www.prodab.hk/redirect.php?fid=11&tid=4656&goto=nextolds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34

Succession plan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9/succession-plan.html

最近匯控的管理層出現人事變動,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將 於年底退任,並轉往英國政府擔任貿易及投資大臣。根據往績,匯控主席的交替都能平穩過渡,因為主席何時離任,繼任人是誰都在事前安排妥當。可是,這次則有 點異常。葛霖宣佈離任的同時,主席由誰人繼任卻仍未確定。本來以為現任行政總裁紀勤(Michael Geoghegan)將會被擢升成為主席,可是上星期卻有報導指他將於年底辭職,還有人說因為他得不到董事會的支持繼任主席一職,所以憤而求去。直至上星期六,匯控終於正式公佈,主席一職將由現任財務總監范智廉接任。

雖然主席人選終於落塵埃落定,但這次匯控的人事安排欠妥善,的確讓投資者有點失望。

不論大小的機構,
接班人計劃(Succession plan)都很重要,因為這是關乎機構能否在最低的影響下平穩過渡。這方面做得不好的話,除了危害機構的發展,甚至更可能會影響機構的生存。所以,很多機構會為其關鍵高層職位做好接班人計劃。

其 實,除了高層以外,身為部門主管也應為自己及其重要下屬的職位預先制定好接班人計劃。在各項的審計工作中,我不時都會向被審核的部門主管查詢有沒有做好這 一块。為下屬職位安排接班人,很多部門主管都會同意,因為一旦下屬突然離職,預先做好準備就可以減少因他們離去而對部門做成的衝擊。但對於自己的職位也搞 接班人計劃,有人就不以為然,試過有Auditee曾私下向我說,這樣做會只會削弱自己在機構及部門內的影響力,由「冇咗我唔得」變成「冇咗我都得」。

經 過差不多廿年的職業生涯,我早以不相信有「冇咗我唔得」這一套。除非你是老闆,愈是在公司搞「冇咗我唔得」,自然愈令到你的上司擔心,怕有朝一日你會「吊 起嚟賣」而暗地裡安排。與其任人在背後為自己「辦身後事」,倒不如由自己一手一腳包辦,除了令老闆安心之餘,也可以由自己掌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6

廢品倉尋寶記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25.html

當上一篇文章《電子垃圾》張貼後,猫姐留言說猫生也和我一樣長情,喜愛將舊物留下來,而the8也留言說她的表哥也是一樣。

我 覺得這是男人的天性,在我認識的男人當中,十個有九個都和我一樣,不捨得將舊物件扔掉。好像我的老闆,公司最近因為要進行翻新工程,大家必需要收拾一下自 己的房間,並且看看那些需要留下,那些要棄掉。多年下來,老闆的房間原來堆放了很多東西,最多的是N年前買下但未有送出的禮品,當中包括過期化妝品、陳年 紅酒、過期香煙(根據某同事說那個牌子的香煙已經換過兩次包裝了)、舊型號數碼相機等等,還有多部史前全新的手提電話、書刊、畫冊等等。最令大家歡喜若狂 的,是老闆居然還藏有一部完好無缺並以
Window 3.1運行的手提電腦,年輕的同事爭著要看這歷史遺物,而老餅同事如我者也爭著看,好以懷勉一番。

舊物如是,舊人舊記憶也是一樣,總是在未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在腦海中浮現,像永遠揮不去似的。試過多次了,本來「好地地」心情極靚的,但不知為何突然記起某些人或事,就白白影響了一整天的心情。

回說老闆的珍藏,這完完全全反映出我們公司在禮品的購買、庫存以及處理的管理出現了漏洞。好運的是這次只涉及老闆,其他部門暫時都沒有同樣的問題,而且點算後其涉及的金額也不算高。除了陳年紅酒可以留下來外,其他都要當廢品處理掉,在環保的角度來看,這是很浪費的。

說到廢品處理,這是審視庫存功能的必看環節。每當要審視別人的倉庫時,我第一個要看的地方就是廢品倉。經驗告訴我,如果廢品倉管理得不好,其他倉庫的管理也不會好到那裡去。我喜歡像垃圾佬般在廢品倉中尋寶,因為看廢品倉也能若略看到一家機構的管理如何。

試過一次去看某廠房的廢品倉,發現很多「新束束」而且還未開啟包裝的物料堆放在廢品倉內。細問之下,原來是生產車間多出來的物料,由於預期不會再用,所以就將物料送到廢品倉,由倉庫人員將物料當成垃圾賣給回收公司。

其實採購部可以安排將未開封的物料退給供應商的,但要命的是,生產車間居然在事前未有徵詢過採購部意見就將物料扔掉,廢品倉又不當一回是沒有向廠房管理反映,不是我們內審看到,價值十多萬的物料就讓回收公司白白賺了。

看 到這批物品後我立即通知廠長,記得當時廠長從我的口中得知這事後很憤怒,因為做生產的邊際利潤已經微薄,再這樣浪費,不要說盈利,能不虧本也要偷笑。雖然 廠長剛接手廠房不到幾個月,論理責不在他,但這事始終由我們內審先發現,傳到總公司那裡也不太好聽。廠長第一時間和我走到廢品倉,除了那些物料外,他還仔 細地翻看其他東西,並發現了很多還可以使用,但因貪方便而扔掉的物品及工具,並且當場找了倉庫人員及生產經理出來,告誡他們不可以這樣浪費。

現在知道為甚麼內審是如此「乞人憎」了吧?嘻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

誰說香港人仇富?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08.html

說香港人「仇富」,其實相當冤枉!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人無端被人標籤為仇富。香港人從來都沒有仇恨有錢人,香港人仇恨的,其實是「奸商」。

有人認為香港社會「仇富情況」日漸嚴重,到底是未搞清楚,還是故意將港人標籤為「仇富」,企圖轉移社會視線以淡化「仇商」的情緒?

「仇 商」情緒其實很早之前已經蘊釀,例如早年各大小超級市場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紛紛以低價搶客,趕絕了米鋪和糧油雜貨鋪,其中公共屋村的小商鋪影響最甚。好 了,市場份額差不多壟斷後,各大集團的超市又將其店鋪升級,連街市也納入其中,變身成真正的「超級市場」,鮮魚鮮肉鮮雞菜蔬一應具全,從前在街市擺檔的小 商販唯有結業,或者索性到超市打工賣菜。

本來呢,幫大公司打工賣菜也不算差,可是大集團為了「股東利益」,紛紛將員工變成自僱或者索性將其工作外判。清潔工看更等的基層職位就更慘,工資有減無加,工時卻有加無減,基層市民早以怨聲載道,不過沒有人肯真心為他們發聲,去為他們爭取甚麼罷了。

基 層市民如是,中產市民也一樣,他們用了畢生積蓄去買樓自住,為的只是有個安樂窩可以安居樂業。本來發展商買地起樓賺錢是天經地義,可是,又是為了「股東利 益」而不斷興建發水樓。發水比例由從前的0%到現在的30%,而且還要處處賺到盡,建築用料手工差不在話下,單位到處都有柱位及橫樑,想買件傢俬剛好擺放 在內也很難,難怪現在為客人度身訂做傢俬的公司成行成市了,而賣現貨的傢俬店則來來去去那幾家在掙扎求存。

發水高用料差也算了,都只是一次過被搵笨,但連選擇屋苑的管理公司、互聯網供應商、電話線供應商、電器維修供應商等等,發展商也要插一手,叫中產市民如何順氣?

近日又有企業在加時薪的同時卻又在計算工資時掦除吃飯時間,人工好像加了,但實際比以前更少,將「仇奸商」的情緒進一步升溫。

政府籌辦「關愛基金」能對「仇商」的情況起作用嗎?如果用錢可以解決的就根本不是問題了。問題徵結在那裡也未知,要化解仇商情緒?講笑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77

Auditor應到的地方-飯堂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11/auditor.html

內審出差,如果當地辦事處是有飯堂的話,我每天必定至少有一餐到飯堂去吃,就算食物如何不對胃口,同事如何埋怨我也必定堅持。

慳錢慳時間 不是原因(不過的確有些幫助,嘻嘻),主要是從中可以了解當地公司的管理和管理人的作態。印象中,如果當地公司的高層都不願意去飯堂用膳的話,飯堂的管理 十之八九都是差的,而引申出來必然有很多問題,例如飯堂供應商的挑選,食材購買及儲存,甚至貪污舞弊等都有可能發生。

試過一次和某工廠的廠長在飯堂用膳(當然是我突然要求的),我們的出現就在飯堂內引起一陣騷動。後來得知,原來那位廠長是從來未到過飯堂用餐的,所以工人們都紛紛走過來看熱鬧,看看誰人可以請得動那位廠長,紆尊降貴來飯堂吃飯。

Auditor 在飯堂吃飯,除了親身嘗一下工人的待遇外,也可以藉此和員工閒聊。不要小看這個做法,愈基層的員工說的話愈沒有機心,從他們口中不多不少都會得知公司存在 的一些問題。不過,很多時如果我們太主動的話,反而會嚇怕他們甚麼也一敢說,所以先打開話匣子是很重要。例如先談談家常,家鄉在那裡,在廠內的工作了多 久,現在的崗位是甚麼甚麼等等,然後談一下飯堂的飯菜、價錢、衛生等等,之後再慢慢談到工廠的其他方面。試過一次,在飯堂吃飯期間就有工人走過來訴苦,投 訴工廠的種種問題。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個工廠的新廠長,除了要會見客人外,他每天必定在飯堂用餐,並藉此主動和工人聊天。他而且還將高級員工餐廳取消掉,每天和工人一起排隊購買食物,吃完飯又和工人打籃球。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廠長是美國人。

內審除了要到飯堂體會一下外,其實飯堂的運作是屬於「高風險」類別,至於為什麼這樣說,及做飯堂內審的要點,下一篇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