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馬時亨柯清輝賣人頭中策搭棚掠水

2009-11-19  NM
 
 
 

資金不斷湧港,令銀行體系結餘達 三千億水平,資金氾濫不外乎炒股炒樓;近期的細價股中策(235)更是市場焦點,在拋出收購台灣南山人壽的方案後,引入一班富豪落疊做騷,再以恒生退休大 班柯清輝及前商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任管理層,二人把多年來在銀行及商界累積的名聲押上,效果有如賣人頭,令中策更為「sexy」,股價在數個月之間由一 毫幾攀至一元水平,大、小散戶炒個不亦樂乎,市值一度達千億元!揭開中策這場搵水局,與戲子們搭棚做大戲無異。

自從上週二中策宣布委任前 商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任非執行董事兼主席,以及前恒生大班柯清輝為行政總裁兼副主席,在名人效應刺激下,中策股價即日復牌後狂飆七成八至六毫六,翌日更 攀上一蚊水平。若其可換股票據全部行使,以及將再發行新股集資四十億,中策發行股數大增至一千二百八十七億股計,市值逾千億。

開地產代理鋪 的廖先生,上週三眼見中策股價如火箭狂飆,即在九毫九價位掃入七十五萬股,誰知下午股價卻戲劇性倒頭插水至八毫多。「我之前玩過中國風電(182)呢類細 價股,賺過成七十萬,所以一早留咗筆錢做短炒。呢隻中策我原本想賺三、四個巴仙就走人,後來睇報紙先知話市值去到成千億,已知道兇險,嚇到我腳軟,到第二 日開市,就喺六毫九立即放晒。」雖然當日馬時亨在電台呼籲股民炒作公司消息時要小心,但埋單計數,廖先生兩日間已勁蝕廿二萬五千。

本週一, 滿面春風的馬時亨,現身中國企業財經研究進修中心的午餐會,擔任演講嘉賓。提到中策集團股價如坐過山車,不少如廖先生般因「名人效應」而高追的散戶慘被剃 頭,出任中策主席不到一星期的馬時亨,立刻收起笑容道:「我唔可以負責股價嘅升跌,我早兩日已提醒股民留意風險,我哋(收購南山保險)只係簽咗 agreement(協議書)。」馬時亨表示,收購是否成事,最快還要數月後才知道。

人頭兄弟簡歷

馬時亨

年 齡:57歲

家庭:已婚,育有兩女

1973年香港大學文學院畢業,主修經濟及歷史,以三級榮譽畢業。同年加入大通銀行任見習 生,後升任做信貸分析員。

1979年往加拿大Pitfield Mackay Ross & Co.任分析員。

1989 年任職加拿大皇家銀行多美年證券行董事總經理

1990年加入熊谷組任董事,五年後升為熊谷組副主席

1998年加入大通銀行私 人銀行部任董事總經理

2001年升為摩根大通私人銀行亞太區行政總裁,同年轉投電訊盈科任執行董事

2002年升為電盈財務總 監,同年七月加入政府,被委任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上任不久即爆發「仙股風波」,鞠躬向公眾道歉

2007年獲委繻偽荌『女贊』峸w務局 局長

2008年6月以患上腦部混合動脈 / 動靜脈畸形症請辭;

7月正式停止政府職務

10月出任港大經濟金融 學院榮譽教授

2009年7月母礞什磪D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委任為國際諮詢委員會顧問

11月出任中策集團非執董兼主席,獲 1億股認股權,行使價為$0.1

柯清輝

年齡:60歲

家庭:已婚,育有四子

1972年香港大學 畢業,取得經濟及心理學學士學位,同年加入滙豐銀行任見習行政人員,月薪$1,500

1980年升任滙豐工商銀行業務部信貸經理

1995 年升任滙豐副總經理兼工商及金融機構業務主管

2000年擢升為滙豐總經理

2005年兼鐉螞蚾鶡皜釣?

5月調任 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及行政總裁,未計花紅,年薪約$600萬

2009年5月正式退休,在任恒生「大班」四年間,人工、花紅及退休金等,共袋走 逾$4,900萬

7月出任國際資源獨立非執董及副主席,每年酬金為$70萬

11月加盟中策集團,年薪逾$1,000萬,同時 獲6億股認股權,行使價為每股$0.1

鋪路重返商界

馬時亨表示自己與認購中策可換股票據的張松橋相識,但邀請他加入中策的, 則是柯清輝。雖然新班子至今未召開過董事會,但他仍向記者大派定心丸道:「有我同柯生喺度,公司透明度好高,我哋會用大集團嘅方式去管理。」

重 返商界後的馬時亨特別生猛,與「患病」時的模樣差得遠。去年六月,他以患上腦動靜脈血管畸形症而辭去商務及庫務局局長一職,當時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已預計他 或另有高職,並「批死」他「過冷河」一年後,會重出商界。

離職後的馬時亨並沒有沉寂下來,除擔任港大經濟金融學院榮譽教授,又幫教院拍過電 視廣告,更經常現身公眾場合以保持人氣。今年六月,正生書院學生被梅窩居民圍罵,信奉基督教的馬時亨主動致電商台節目,並在大氣電波中為學生的遭遇而哭起 來,隨即登上報紙頭版。

獲發和味認股權

今年七月,他被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委任為國際諮詢委員會顧問,當時十四名成 員當中,只有三位來自香港,馬時亨能佔上一席,與他在政府任職時廣結人脈不無關係,這一着亦露出他復出商界的端倪。

果然被詹培忠批中,上週 二,他突然出任中策集團非執行董事兼主席,令市場為之嘩然。他解釋擔任主席一職只是「開吓會,無乜壓力」,但每年卻可「印印腳」收取三百五十萬年薪另加花 紅,而最和味的是獲中策授予一億股為期五年的購股權,每股行使價只是一毫子。購股權分五次行使,最快為完成收購南山人壽一個月後,即可行使二千萬股,較一 般非執董每年收十萬、八萬酬金,簡直是蚊髀與牛髀。以本週二收市價六毫計,一億股購股權已令馬時亨賬面賺了五千萬元。早着先機的他,早前更透過財產託管 人,持有三百萬股中策,至本週二市值一百八十萬元。

中策於六月公布配股集資收購南山人壽之前,股價只是徘徊一毫幾,能在不足半年間令股價彈 上一蚊,全靠馬時亨、柯清輝及一班富豪夠魅力。今年三月左右傳出AIG有意出售南山人壽,到六月初,中策宣布透過由朱李月華(朱太)控制的金利豐配股集資七十八億元,集資額超巨但卻沒有透露資金用途,令市場議論紛紛。當時金利豐證券持有一成七中策的抵押權益。到翌日中策復牌,股價非但沒有插水,反而大升超過一倍至兩毫 五。而今年六月,中央結算系統顯示,透過金利豐、中南證券以及結好證券戶口,就合共存放 超過七成中策股份,這幾間證券行背後的老細,金利豐朱太、中南莊友堅及結好的洪漢文,均 參與了中策這場泡沫遊戲。

上週挾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姪女曾寶寶(左四)之名,搞投資者推介會的內房股花樣年,找來多名大孖沙撐場。左至右為 遠東發展主席邱德根、旭日集團主席蔡志明、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花樣年執董曾寶寶、華置主席劉鑾雄、立法會議員黃宜弘、西京投資董事長劉央、曾寶寶父親 曾慶淮、花樣年主席潘軍及中渝置地主席張松橋。其中彤叔、大劉及張松橋更拍住上認購中策和恒大地產。(《蘋果日報》圖片)

名人搭棚谷股價

到 七月初,台灣南山人壽正式展開首階段標售,當時尚未公布與博智合作的中策,股價已徐徐攀升至約三毫,到七月底中策宣布與博智攜手收購一家保險公司,股價更 升至四毫子。雖然中策到九月才公布收購目標為南山人壽,但有「春江鴨」早已將股價炒作一番。

好戲陸續有來,到八月尾,中策突然終止配股計 劃,改以每股一毫配售可換股票據,同樣集資七十八億,認購的包括張松橋、鄭裕彤、劉鑾雄等,可謂星光熠熠。至十月中,中策與博智合組的財團,成功擊敗中信 金控、富邦金控等對手,以廿一億五千萬美元奪取南山人壽,成為台灣保險史上最大併購活動。由於當時中策正在停牌,到上週二馬時亨及柯清輝加盟的消息一出, 當日中策復牌後股價即如脫韁野馬,彈升至六毫六,比停牌前的三毫七升七成八,上週三更高見過一蚊,成交近廿一億元,成為當日繼滙控之後第二大成交額股份。 而成交股數多達廿三點八七億股,還多過其廿三點二九億股的發行股本,充滿投機味道。

中策股價現泡沫

然而隨着台灣當地不斷質疑 博智及中策資金來源與大陸有關,本週一台灣經濟部又以文件缺漏為由退回博智的申請書,加上勞資糾紛事件,令收購南山人壽最終能否成事添 上不明朗因素。

上 週五,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在網上撰文指中策股價已現泡沫。他計算每股中策合理價只是零點一八一元。跟本週二收市價六毫比較,中策泡沫甚大,有下跌七成的風險。

不 過有份認購中策可換股票據的富豪並無風險,若台灣金管會真的批准南山人壽的交易,屆時中策股價又可再炒作一番,一班以每股一毫認購了可換股票據的富豪,最 快可於明年一月將票據兌成正股,由於股份不設禁售期,到時便可趁高位沽貨套現,大賺特賺;就算交易不能過關,富豪亦可取回金錢,而持有舊股的春江鴨可利用 這幾個月瘋狂炒作,中策的股價亦會大上大落,正合「炒家」胃口,而只是跟風炒一轉的散戶,就要如馬時亨所說應小心行事。

雖然大劉和彤叔都力 撐中策,表示會長線持有,但亦有認購了中策可換股票據的富豪坦言會先短炒獲利。「我估計明年中股價會回落到三毫,如果交易事成,明年一月初票據變成正股, 而股價又喺高位,我一定會沽咗先,最多喺低位再入番,都算係長線投資呀!」

上週六,柯清輝與太太繑手出席新世界主席鄭裕彤長孫鄭志剛的婚 宴,○七年底柯清輝曾被踢爆有位經營足浴店的女性密友周小姐,柯太看到相片後更斥該女人是「雞」。(廖健昌攝)

蛇吞象玩法有前科

其 實今次中策以蛇吞象的收購策略及玩法,可謂是另一隻二、三線股國際資源的翻版,也是柯清輝首次賣人頭之作。今年五月,市值僅一億多元,當時名為智富能源的 國際資源(1051),手上只有九千萬現金,同樣使出一招「蛇吞象」,宣布以逾十八億港元,包括超過十七億元現金,透過中國科技收購印尼Martabe金 礦。為了「籌錢」買礦,公司同時宣布透過摩根士丹利,以每股三毫半,較當時市價折讓逾八成的超筍價,配售一百三十億新股,相當於已擴大股本的九成二,集資 四十五億元。消息曝光後,股價即時彈升四成。

基本布局完成後,國際資源便開始打造「明星陣容」。六月初,公司公布星光熠熠的配股名單,除大 孖沙鄭裕彤外,還有鼎鼎大名的名牌基金貝萊德、Bennelong、鄧普頓及摩根大通等。翌日,公司股價再次飆升逾兩成至兩元,不足一個月內,累計漲幅逾 一點三倍。

可惜,「優厚」的配股條件亦埋下「爆煲」伏線。承配人除管理層外,均不設禁售期,以至今年七月初,配售新股仍未到手,大戶已偷步 沽貨,令股價單日由約一元六角跌至五毫四,暴跌六成六。其實,自五月初,各大基金已套現離場,單是Bennelong已大賺逾億元。

深諳 「名人效應」搵食的國際資源,七月底再使出另一撒手鐧,找來退休僅兩個月的恒生前大班柯清輝,掛名出任副主席及獨立非執行董事。新職位年薪僅七十萬,相比 柯清輝過往在恒生過千萬的薪酬,簡直「濕濕碎」。肯為「友情價」不顧身段投身國源,市場人士莫不嘩然,但事實上,柯清輝過往與三、四線上市公司的主席相當 熟絡,尤其與有「重慶李嘉誠」之稱的中渝置地主席張松橋,更是「老友鬼鬼」,張正是國際資源前主席劉夢熊老友,間接促成柯大俠入局一事。而張松橋也是認購 中策可換股債券的大戶,佔擴大股本後百分之六。

棄身段揸鑊鏟

「佢哋起碼識咗十年了,張松橋係柯清輝舊時喺滙豐嘅客仔,平時成 日一齊去揼骨沖涼、唱歌、吃飯,好老友,佢哋一早埋咗堆。」柯清輝身邊人士透露。現時中渝置地的主要來往銀行,仍是滙豐。與不少傳統銀行大班一樣,柯清輝 在滙豐工商貸款部出身,由於性格圓滑,與商界關係甚好。「佢最叻係人際網絡,同商界的關係比鄭海泉更好,無論邊一瓣大企業嘅老闆,幾乎講得出嘅佢都有來 往,由三、四線公司主席到富豪如鄭裕彤、大劉劉鑾雄等,全部都識。」有恒生高層表示。

「柯清輝」三個字果然值錢,國際資源的股價如願地在一 日內急升四成,市值飆升二十三億元。當時,不少散戶因「名人效應」入飛捧場,當中不少更是恒生員工及客戶。其中,有恒生分區高層,先受國際資源星光熠熠的 明星配股名單所動,於七月時在四毫半左右買入股份短炒,至柯清輝入局,再加碼買入,前後共四十萬元。「當時我諗住柯生喺銀行咁多年,有名氣,人脈廣路路 通,況且佢都唔會拿自己個名較飛啩。點知越睇越唔對路,主席Owen離奇俾人斬倉,突然間用三毫七左右喺市場掟咗六億股,冇幾耐連主席都換埋,反正我冇諗 過上身,咪喺五毫七、八沽晒囉,唔使蝕當執身彩。」

該恒生分區高層表示,後來柯清輝加盟使出相同戲碼的中策,經過國源一役後,他直言對這位 前老闆已無任何「憧憬」。「總之柯生第時有咩搞作,都要避之則吉。」

中策除了玩法與國際資源相似,就連公司高層亦與國際資源及另一隻二、三 線股中國科技(985)互相重疊。同樣是國際資源及中國科技主席的趙渡,據知是中策背後的大玩家。

翻開中策年報,主席及行政總裁原由趙渡家 姐趙晶晶及妹夫楊國瑜擔任,二人本月起改為只任執行董事;而趙渡舅仔許銳暉,乃是中策及國源執董,最近更與趙晶晶、中南證券老闆莊友堅等人,齊齊獲提名加 入中策與博智合組的七人董事局。而中國科技董事局內,又是同一班人坐鎮,包括趙渡,其弟趙鋼、妹夫楊國瑜等人。

趙渡原為寶福集團及和成國際 主席,九九年在他穿針引線下,拉攏賭王何鴻燊入股他旗下的中國科技,科網股爆破後,他又配股予莊友堅,取代何鴻燊成為公司單一大股東,可見趙、莊二人早已 交手。

多番玩謝小股東

趙渡的往績曾為不少股東詬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二年,債務纍纍的他在國源前主席劉夢熊牽線下,高價 買入九倉吳光正旗下百分之三十四點八七寶福集團權益,避過當時三成五的全面收購點,小股民未能以高價套現。之後公司不斷以配股集資度日,趙渡又將公司現金 以溢價買入保興兩成九股權,再次避過全購,令小股東不滿;交易告吹後,又將資金投資到山東房地產,引發陳百祥賭馬師傅莊永昌,以小股東身份在報紙刊登聲明 發表不滿。○四年趙渡被他人入稟申請破產,破產令去年撤銷後,他便重返中國科技出任主席。近月,他正籌備與曾任財經記者及公關的女友結婚,平時亦喜歡在銅 鑼灣名人幫襯的「飯堂」午飯,據知同枱者,大多是大陸生意人。

由於趙渡的往績不佳,有中策內部人士馬上與之劃清界線:「以前中策可能同趙渡 有關,不過遲啲董事局肯定要大換血,換入一批熟悉保險嘅人,趙晶晶佢哋遲早要quit(離開)。」據聞,莊友堅便有意推薦其老友,有「保險教父」之稱的民 豐控股主席楊梵城加入中策董事局,如果成事,到時中策又會再次被庄家翻雲覆雨。

認購中策可換股票據的一班富豪及庄家,不少與中南證券話事人 莊友堅(右)有關連交易,其人脈圈子更被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喻為「中南網絡」。圖左為莊友堅得力助手,藝人陳文媛男友金紫耀。(《蘋果日報》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75

利用人頭反抗數人頭

(1)

前兩日睇報紙,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生果日報:

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昨質疑,為何大多數意見贊成廢除「數人頭」,政府置若罔聞,雖然政府給予法院酌情權,但此舉帶來不確定性,影響公司的計劃,並會增加法律費用開支。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應指,留意到回應者對「數人頭」廢除或保留意見分歧,了解市場關注廢除「數人頭」可能削弱對小股東的保障。對於市場關注「數人頭」可令人操控表決結果,政府卻留意到證監會的意見,表示目前沒有可信的證據,顯示操控表決結果的情況普遍。

政府亦參考英國、澳洲及新加坡,指這些國家均保留「數人頭」,澳洲就加入法院酌情權;平衡利弊後,決定保留「數人頭」。

明報:

黃明偉指出,(1)絕大部分向港府提交的意見書,都支持撤銷「數人頭」,當中除了上市公司商會,還有會計師公會、董事學會、特許秘書公會、總商會、以及兩 個律師公會等。(2)他認為本港各主要專業團體及上市公司,都不贊同保留「數人頭」,不明白港府何以得出「數人頭」機制值得保留的結論。支持保留「數人頭」機制 的,有證監會和銀行公會等。

(2)

究竟他對不對呢?

根據這份文件:

(1) 在這147個意見之中,有127個是反對的,20個贊成,他的說話如果在沒有偏袒的關係是正確的,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其中有90個是上市公司商會成員,連上上市公司商會,共有91個,尚未計算其他有關的董事人員等和上市公司關係,只有更多,沒有更少,扣除這部分後,實際上只是38個反對對20個贊成,就算是,也只是多於65%贊成,而約35%少數的人反對,絕不是絕對多數。

 

另外,從名單可見,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商會成員旗下公司和與之有關係的公司,這是否在利用人頭來反對數人頭,利用自己不齒的東西來反對不喜歡的議題,這是否有矛盾?

亦從這堆公司看到,除大部分香港的大型上市公司外,大部分都是市場熱炒的垃圾股,大部分甚至是和一些澳門人士有關,賺不了錢之餘,甚至是經常集資,又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舉動,部分如殼王系等控股權亦不穩,故支持的原因其亦有利益所在,不可盡信。

筆者認為,如果取消數人頭,只會使小股東無力反抗這堆人渣的侵略,自己就可以為所欲為,利用自己的持股來侵略小股東,來贊成一些對己有益的行為,騙盡小股東的錢。

我建議儘快進行無紙化,把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股權集中,無論持有多少股權,都只能有一票,這樣數人頭的行為就基本上可以滅絕了。

(2)因為我不認識,所以不提主要專業團體,只談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有1,352間,只有約100家提出意見,其中90間是他們的成員,以百分比計,無論如何都不是主要的,因為還有大部分上市公司沒法計算,只能說他們那個群組反對,所以這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總的來說,從報導可看出,明報的報導沒有問贊成方的意見,而只是引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意見,寫得不好,而生果日報卻做到了一定的中立,值得一讚。希望大家在寫新聞前,了解別人的利益所在,不要為人所誤導。

延伸閱讀: 提交文件的名單: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78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0

揭破「人頭」董事「隱身」伎倆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9691

林奇:與讀者闊別多時,在林奇躲懶、沒有作出任何更新的情況下,《征服股海》每天的瀏覽量仍有二百多人,證明林奇的影響力也只能影響二百多人而已(笑!)。

閱畢以下文章,各散戶投資者定能對有問題的公司加以了解或及早識別。畢竟,藏頭露尾的鼠輩狗偷,其身不正,又怎敢現其真身?尤以掠水吹水托水龍者為甚!這跟林奇早前所寫的「十八問曾俊華」的文章,可謂如出一轍!

仆街總要被天收,問題是,您有份買入仆街的股票去造就這些仆街嗎?


延伸閱讀:

十八問曾俊華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9470


揭破「人頭」董事「隱身」伎倆 

信報財經新聞
2011/01/18
高仁
 
每家企業都要依法向公眾披露訊息,但企業內裏其實還有很多不會或不願公開的「秘密」,這些「秘密」,對了解一家公司至關重要;本欄目的,就是嘗試拆解表象,把企業不想公諸於眾的訊息,暴露在讀者眼前,令大家分清真假,知所進退。

踏入新一年,新專欄正式面世,高仁先祝各讀者投資有道、得心應手。投資股票要有斬獲,風水學說的「趨吉避凶」,原來也可大派用場。「趨吉」者,選擇優質股是也,這方面可留待讀者慢慢研究。

筆者有興趣的反而是「避凶」,避開上市公司的「地雷陣」,以免偶一不慎,招致金錢損失。

上 市公司在交易所掛牌,要向持份者(stakeholders)負責,訊息透明度的要求較高,溝通工具包括有財務報表、年報、股東周年大會、通告等等。不 過,奇怪的事情卻在年報內出現,部分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變身「隱世高人」,除了「隱姓埋名」之外,學歷、工作經驗、專業資格等的披露也含糊其辭。這些得到 「隱世高人」襄助的上市公司,往往是「爆煲」的高危一族,例子有聯康生物科技(690)、北泰(2339)及已除牌的歐亞農業。

上市規則存漏洞

要 解構上市公司董事為何可以施展「隱姓埋名」的伎倆,便得從本港的上市規則說起。根據港交所(388)上市規則,第三章是有關董事方面的,規定其個性、經驗 及品格必須勝任該職務,港交所並可要求上市公司,進一步提供其背景、經驗、其他業務利益或個性的資料。然而,上市規則並無明文規定,要求華人董事及高級管 理人員在中文年報公布其中文名字,問題便由此而生。

先講聯康。該公司前財務總監兼公司秘書Goldman Lee,便是箇中的例子,只列出英文名稱,並沒有中文名字。根據聯康2009 年年報,對其個人描述的篇幅也相當有限,只知道45 歲的Lee 先生,擁有超過20 年之會計及相關經驗,並為香港會計師公會之會員。

Lee 先生於今年3 月初被廉署拘捕,原因是聯康背後的「隱形」大股東梁惠民,涉嫌透過偽造會計文件及刻意隱瞞其東主的身份,把自己持有的三間內地公司,以12.9 億元的高價售予聯康,涉嫌串謀詐騙股東及投資者。而Lee 先生作為當時的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沒有做好核實收購對象財務狀況及持有人身份,當然要「孭鑊」。

隱姓埋名求明哲保身

據 了解,近年內地老闆「流行」來港借殼上市,但注入的資產往往來歷不明,財務總監(CFO)為保障自己的名聲,均不欲以「真身」示人,以免惹禍上身。根據過 去的上市規則,本港上市公司需要委任一名合資格會計師(Qualified Accoun tant,QA),以確保公司賬目合符水準。這些QA 多數會兼任CFO 一職,協助內地老闆注資,萬一「出事」,隨即「劈炮不幹」。其後,英文名改一改,換成Simon 或者Peter,又是一條好漢。

接 著的例子,是自稱為全球最大汽車零件生產商之一的北泰,該公司於2003 年10 月上市之後,業績持續增長兼連年賺錢,由2004 年度賺1.63 億元人民幣,增加至2008 年度的5.09 億元人民幣。最離奇的地方,是北泰於08/09 年度中期錄得2 億元人民幣盈利,兼且坐擁近27 億元人民幣現金之下,在2009年2月申請清盤收場,原因竟然是財困。

「45」=魔鬼的數字?

如 果投資者不躲懶的話,翻一翻「爆煲」前的2008 年中文年報,主席兼執行董事Lilly Huang 同是以英文名字示人,而對其描述也是寥寥數句。事有湊巧,「出事」之時,Lilly Huang 同是「45」歲,莫非這是魔鬼的數字?Lilly Huang 在1984 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持有城市建築工程學士學位,亦畢業於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取得土木工程碩士學位。

另外,她據稱擁有市場推廣經驗,主要參與北泰的發展策劃以及在北美的業務發展。

驟眼一看,Huang 女士只以英文名Lilly 作稱謂,投資者會以為她是海外回流的中國人。仔細看看其履歷,Huang 女士於1984 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按照時序的推論,在內地長大再赴美留學,顯而較為合理。既然在內地土生土長,為何沒有中文名字?

另外,Huang 女士取得土木工程碩士學位,最終沒有學以致用,原因何在?年報又提到,Huang 女士擁有市場推廣經驗,負責北泰的發展策劃及在北美的業務發展。究竟是否與汽車零件業務有關?過去工作經驗又如何?北泰的年報內一律欠奉,企業訊息披露水平早已響起警號。

順 帶一提,部分年報所載列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相片,除了可讓股東認識高層的「嘜頭」之外,原來也可用作預測「爆煲」的先兆。以委任了臨時清盤人的佑威 (627)為例,在年報主席報告書中刊登前主席梁鄂的近照,一直是該公司的慣常做法。臨近「爆煲」前,佑威一反常態,先在2007 年報「翻叮」2006 年報的主席照片,繼而在2008 年報索性從缺,投資者早應嗅到「燶味」。說回北泰,雖然年報中附有LillyHuang 的照片,惟是否「真身」上陣,外間不得而知。

歐亞農業「爆煲」最經典

最後為已除牌的歐亞農業,也是芸芸「爆煲」股中的最經典例子。

年 報對創辦人兼主席楊斌的個人描述異常離奇,指他曾在荷蘭定居多年,並持有荷蘭護照。難道筆者出生及長居於香港,擁有特區護照,這些「雞毛蒜皮」的資料,也 要對外披露?另外,楊斌自稱具備超過10 年栽培以及花卉產品和貿易經驗。究竟是當上花農抑或開過花店,也沒有詳細作出交代,實在教人難以信服。

說到底,這些「隱世高人」往往是「隱形」大股東的「棋子」,被安排在上市公司出任「人頭」董事。除了聯康、北泰及歐亞之外,高仁發現還有其他「漏網之魚」,下周將會進行「大起底」,揭露「隱形」大股東玩弄財技的手法。

「隱姓埋名」董事在年報中的簡介

高級管理層

Goldman LEE 先生,45 歲,為本公司之公司秘書。彼擁有超過20 年之會計及相關經驗。彼為香港會計師公會之會員。

執行董事

Lilly Huang 女士,45 歲,本集團執行董事兼主席。Huang 女士於1984 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持有城市建築工程學士學位。Huang 女士亦畢業於洛杉磯加州州立大學,取得土木工程碩士學位。Huang 女士擁有市場推廣經驗,主要參與本集團的發展策劃及在北美的業務發展。

執行董事

楊斌先生,39 歲,集團創辦人和董事會主席。他曾在荷蘭定居多年,並持有荷蘭護照。楊先生在荷蘭和中國栽培及花卉產品和貿易方面積累逾十年經驗。楊先生創立本集團,目標是將本集團發展成為一間現代化的花卉和種植的農業企業。楊先生主要負責本集團的整體業務發展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5

檢調鎖定15人頭戶 葉國一炒房遭控詐欺

2011-3-31  TNM




都會區房價居高不下,成為十大民 怨之首,政府擬開徵「奢侈稅」,更進行一連串打房措施、嚴查人頭戶炒房。就在此時,檢調也悄悄就台北市的新興豪宅群、士林官邸北側住宅特區的土地大戶展開 清查,赫然發現知名地主、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將在該區興建的「傳家祖厝」,參與區段徵收過程中,疑似用人頭戶以每坪約18萬元的超低價,購置15戶專 案住宅,獲利金額高達4億多元,目前全案正由士林地檢署以詐欺、洗錢罪嫌偵辦中。

葉國一小檔案

年齡:70歲

家庭狀況:已婚,妻子王富代,育有2子葉力銓及葉力誠

學歷:士林高商、韓國清州大學名譽經營管理學博士

經歷:三愛電子公司副總、英業達公司創辦人、華聚產業共同標準基金會副董事長、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監事、英業達集團會長

就在政府下重手打房,鎖定投機客「三黃一劉」察查之際,士林地檢署也正以鴨子划水之姿,針對台北市士林官邸北側特定住宅區一帶土地炒作進行調查,意外發現 該區最知名的地主─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涉嫌以十五個人頭戶購買台北市政府配售的專案住宅。

知情人士指出,近二年來該區已成為豪宅的新興聚落,以目前該地段一坪八十萬元行情計算,十五個人頭戶花費一億餘元就可擁有市價高達六億元的專案住宅,明顯 暴利,目前全案正由檢調以詐欺、洗錢罪嫌偵辦中。

蓋祖厝 爆假交易案

二○○九年七月,葉國一才意氣風發地簽下與國揚實業合建的「國硯」聯貸授信合約書,正式宣布跨足房地產,而這個月初,葉國一在士林官邸重劃區打算興建「傳 家祖厝」的案子,土地權狀也剛核發下來,當下葉國一開心地說:「我的士林官邸『祖厝』,終於可以蓋了!」殊不知就在葉國一對外宣布之前,檢調已悄悄針對士 林官邸北側區段徵收專案住宅配售,疑有人頭戶進行「假交易」展開約談和調查動作,而這個弊案風暴也正朝著葉國一襲捲而來。

知情人士透露,這起弊案,源於二○○四年台北市政府委託宏大不動產對士林官邸北側住宅特定區土地進行查估,二○○五年辦理區段徵收,北市府針對地上拆遷戶 提出「拆遷安置計畫」及配售方案,並推出全國首創的「專案住宅」,總計八棟、一百九十五戶,全部配售給拆遷戶,每坪售價十七至二十萬元,一戶坪數五十到六 十坪,符合資格的拆遷戶購入後即可轉售。

葉家人 涉人頭圈地

該人士表示,相較於隔條馬路的豪宅,每坪喊價一百二十萬元的高檔行情,士林官邸旁拆遷戶獨享一坪約十八萬元的專案住宅,坐落豪宅群卻高貴而不貴,簡直羨煞 了所有台北市民,但弊案也就由此而生。

知情人士指出,北市府自二○○九年三月展開配售作業,直到同年六月,已完成一百九十一戶配售之際,調查局台北市調處卻在同年六月二十三日,緊急發文北市 府,表示:「承購戶葉壽山等四人似非建物所有權人」,要求調閱相關資料,並約談相關人員。

一個月後,台北市政府只得將專案住宅配售作業緊急喊停,這一停到現在仍未結案。調查局則在全面清查一百九十五戶專案住宅配售案資料後,將全案移送士林地檢 持續偵辦。

據知情人士透露,檢調清查專案住宅一百九十五戶配售人的資料發現,其中有十五戶極可能是葉國一家族的人頭戶,因為依市府規定,位在士林官邸北側土地的違建 配售戶資格認定,除依照一九八八年八月底以前的航照圖認定地上建物已經存在外,另外一項重要認定依據,就是由建物所在的土地所有權人簽署「地主同意書」, 證明拆遷戶早在二○○五年拆遷公告前二個月就已設籍且住在此地,而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進入該區搶地的葉國一,身為大地主,當然也幫忙其他土地所在的住戶出具 證明,證實確有居住事實。

低價買 十年前購入

但檢調清查發現,其中十五個由葉家出具「地主證明書」的拆遷戶,不僅遭檢舉未實際居住於當地,甚至檢調進一步調閱這十五個拆遷戶的購屋資金存匯情況,赫然 發現這十五個拆遷戶的購屋款項全來自葉國一家族,檢調高度懷疑這十五個配售人極可能全是葉家的人頭戶。

知情人士表示,檢調掌握葉國一十多年前就搶進該地區購地,前後約花了六億多元,陸續買下二千五百坪土地,後來以十五個人頭戶在市府專案住宅裡購得市價高達 六億元的十五戶後,使得葉國一在士林官邸建構祖厝的土地成本相對較低。在該區段現已被炒作至每坪高達一百二十萬元,甚至一戶七億、每坪一百八十萬的豪宅行 情看來,簡直是暴利!

據了解,檢調已陸續以涉及經濟犯罪,偵辦詐欺、洗錢案由約談北市府地政處、土地開發總隊、不動產鑑價公司及配售戶等相關人員。

地段好 交屋即脫手

知情人士指出,北市府二○○九年三月在士林官邸北側推出全台首見的專案住宅後,即爭議不斷,該專案住宅總計八棟、共一百九十五戶,除二棟為六層樓高,其餘 均為七層樓,每坪售價十七萬至二十萬元,配售對象為士林官邸區段徵收的一百六十二名拆遷戶,還有後續獲增加配售的十七名,剩下的十六戶則提供安置士林二○ 三號公園的拆遷戶。依規定,交屋前配售戶不得轉售他人,但交屋後可立即轉售不受限制。

房仲業者表示,該處因地段好,專案住宅一坪不到二十萬元價格低得離譜,對照現在台北市已經找不到每坪三十萬元以下的新建案,這些承購戶買下專案住宅甚至不 需花費多少資本,因為多數銀行都願意核貸八成五甚至九成。知情人士說,由此看來,葉國一提供給十五個人頭戶的購屋成本,還可能更低;而北市府推出士林官邸 北側專案住宅的同時,各種有關專案住宅配售資格爭議的傳聞及檢舉信函,便不曾間斷。

轉重心 國硯處女作

該選區市議員莊瑞雄指出,由於北市府配售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前位在該地區的違章建築所有權人,後來又增加配售資格,因此只要是在二○○ 五年拆遷公告前二個月於該地區設有戶籍、且有居住的人均可配售,條件明顯過寬。

莊瑞雄說,結果在查估作業中,不少拆遷戶的配售資格出現認定爭議,但只要能獲得地主證明,且趕在拆遷公告前二個月設籍,就可以取得買下「物超所值」專案住 宅的資格,根本是一本萬利,加上台北市政府未落實查估作業,才讓財團有上下其手的空間,藉機獲取暴利。

知情人士表示,葉國一近年才把事業重心由科技業轉向房地產投資,挾著在科技業累積的龐大財富,葉國一五年多來已砸下一百三十億元,在全台各地購地逾五萬 坪。二○○九年,他以地主身分,和國揚實業合建高雄海景豪宅「國硯」,堪稱是出手豪氣的處女作,推案時號稱銷售人員全穿著名牌「阿曼尼」套裝,更以每坪最 高八十萬元的售價,成為高雄首度站上八十萬元大關的天價豪宅。

鄰官邸 解禁行情飆

之後,葉國一手筆越玩越大,二○一○年再以地主身分,和新普建設合推新店大台北華城頂級別墅「新普國玉」建案,全案僅六戶,最大一戶光是土地面積就高達六 百多坪,開價上看五億元,已創下新北市房地產的天價。

至於士林官邸北側土地,雖因士林官邸而禁建幾十年,但篤信風水的葉國一很早就相中這裡的土地,而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搶地,打定主意要在此建一傳家祖厝。直到 二○○九年台北市政府完成區段徵收作業,葉國一分回六百八十六坪土地,成為官邸住宅特區中取得面積最大的私人地主,分別登記在二個兒子葉力銓、葉力誠和老 婆王富代名下。他更請來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安藤忠雄,「預算無上限」地打造傳家豪宅。

本刊調查,士林官邸周邊在鄉林建設推出每坪三百萬元的商辦率先點火,炒熱該地段市場行情,士林官邸北側住宅區,因緊鄰士林官邸而被劃定為保護區。

一九八八年因總統官邸遷移才解除管制,台北市政府在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公告「變更台北市士林官邸暨附近地區主要計畫案」變更為住宅區,並在二○○五年 二月二十一日公告實施區段徵收。

該區占地約一.六六萬坪,扣除公設用地及專案住宅用地,可開發面積只剩七千坪,該處土地使用分區為住二特用地,依規定,建物高度不得超過五層樓或十七.五 公尺,受到低容積限制、可規劃戶數少,再加上蔣家選定的「龍穴」寶地風水說的加持下,讓各大建商紛紛搶進。

包括中悅集團李兩平家族、東岩建設蔡家,持有住宅特區最大基地的凱祺建設,在去年率先推出建案「天子」,每戶成交價至少二億元;另一取得二百五十坪基地的 建商聯上開發,規劃的豪宅每坪為二百萬元;另百詮建設也在此推案,同樣是僅有五戶的大坪數豪宅。

葉國一 澄清未詐欺

對此,葉國一表示,十多年前他以每坪約三十六萬元,在士林官邸北側買下二千多坪土地,且是連同地上四十多戶房屋一起買下,因住戶希望他能提供拆遷補償費, 所以他是以高於政府五成的價格,補償住戶每坪六萬元,連同土地和拆遷費,土地成本總計就花了八億多元,全數登記在妻子王富代名下。

他指出,後來有民眾希望能擁有配售專案住宅的資格,因此他又賣了二十二戶,但他考量把這麼大的祖厝蓋在士林官邸,擔心後代子孫無力維護,因此決定再就近於 專案住宅買下房子,既可出租做為祖厝維修費用,亦不排除子孫若經濟困難還可就近住在祖厝旁,所以又以他二個兒子經營的「銓誠投資公司」名義,向當年從他這 裡購屋取得配售權的民眾再買回二十一戶專案住宅,每坪二十多萬元,但最後抽籤結果,二十一戶大多分散在各棟專案住宅裡。

葉國一強調,二十多位配售戶都是自己出錢買專案住宅,並非由他代為出錢,至於銓誠購回二十一戶專案住宅的款項也絕對清清楚楚,不可能有什麼詐欺、洗錢情 事,他也未受檢調約談。

士林官邸北側區域土地儼然已成為台北市的新興豪宅群,因樓層低、坪數大、視野佳且風水好,極具稀有性,但也因此在政府這波「奢侈稅」打房風潮下被檢調盯 上,而讓葉國一的祖厝豪宅夢蒙上了官司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54

會計主管十年異動五次 人頭公司兩三年就解散 士紙掏空案手法高明 內神通外鬼?

2012-4-30  TWM




士林紙業驚傳董事長陳朝傳的女兒陳音如,設立人頭公司對外收購廢紙、廢料,再高價賣給士紙,藉此掏空士紙約四.五億元,本刊調查,這些人頭公司大都成立兩三年後解散,「查無對證」的手法相當高明。

撰文‧張瀞文

四月十八日傍晚,有五十三年歷史的老牌資產股士林紙業突然在股市觀測站發布一項重大訊息。「法務部調查局於十八日至本公司搜索調查,針對調查局此次調查行動,公司基於尊重司法原則,於調查過程中完全配合並提供一切必要之資料以供查核。」公司發布的重大訊息對於「檢調搜查」一事,僅輕描淡寫帶過,不過各大媒體卻以斗大字眼報導「士林紙業驚傳董事長陳朝傳父女涉嫌掏空公司弊案」,震驚各界。

根據調查局北機站調查,過去士紙都直接以市價向資源回收商收購廢紙,但董事長陳朝傳四女兒陳音如從一九九九年起,就透過會計事務所負責人王幸雄成立人頭公司,向資源回收商收購一般家用紙、瓦楞紙及造林紙等資源回收廢紙,再以每公斤高於市價兩到三角不等的零頭,轉賣給士紙。

五鬼搬運 從中牟利逾四億由於每公斤價格高出市價不多,金額不易引起注意,檢調表示,這十二年來陳音如陸續設立聯莉實業、安雅、上雅、和利、永欣、良友、雅信及良芳等八家人頭公司,向永醇企業等北部各大資源回收業者收購廢紙,再以高價轉賣給士紙,累計十二年來,至少已從士紙搬走四億五千萬元。

雖然檢方懷疑這些人頭公司與陳音如等士紙高層有關,不過從士紙的財報中,在關係人交易部分,並沒有揭露士紙與這八家公司的交易狀況等。由此可見,財報或是會計師並沒有將這八家人頭公司列入「關係人交易」。

另外,本刊調查發現,上述這八家公司的成立資本額,都只有一百萬元,其中除了上雅已經廢止,良芳還持續運作外,其他都在成立隔年或是第三年就宣布解散。

本刊實際走訪良芳公司位於中華路一段的登記地址,七樓主要是大觀念商務中心,大約有超過三十家公司登記在這裡。本刊詢問櫃枱小姐有沒有良芳紙業公司?她表示,這家公司必須事先聯絡,才會有人在裡頭。

熟悉財務操作人士表示,這八家人頭公司大多是成立兩、三年後就解散,這剛好可以很技巧性的規避國稅局的查核。

由於公司宣布解散,原先董監事名單在經濟部商業司網站就會「自動消失」,因此透過「不斷的成立以及關閉人頭公司」這樣的手法,也讓外人無法一窺這些公司的董事經理人全貌。

另外,本刊發現過去十年,士紙會計主管總共異動了五次,內部稽核主管也換了四個人,財務、會計以及內部稽核主管變動的頻率相當頻繁。

坐擁土地 入列熱門資產股士紙以生產工業用包裝的紙板為主,其中有六到七成的原料來自廢紙、其餘三到四成則為紙漿,近年來由於紙漿價格持續上漲,廢紙價格也居高不下,最近這八年,除了二○○七年曾經一度出現獲利外,幾乎年年虧損。不過,因士紙在士林地區擁有一.二萬坪的大面積土地待開發,於是成為知名資產股「士林三寶」︱︱士紙、士電、新紡代表之一。

也因為坐擁「金雞母」,近年來隨著通膨風潮再度吹起,讓士紙的土地資產跟著水漲船高,○九年士紙股價還一度大漲至九十五元,創下近十年來新高水準。

且掏空事件爆發隔天(十九日),士紙一開盤股價就跌停鎖死,賣壓顯得相當沉重,二十日開盤原本也直接打入跌停,卻吸引大單逢低進場承接,股價也從跌停往上拉升,成交量爆出一二四六張近半年來最大量,顯然看中士紙的豐厚土地資產,已經有買盤逢低蠢蠢欲動。

士紙資本額二十六億元,是國內工業用紙大廠,原本是國營企業,光復後,士林紙廠欠缺做紙的原料稻草,陳朝傳的父親陳勇爭取得到士紙稻草承包權,當時,他心想:「要是能買下士紙有多好。」後來政府開放紙業民營化,陳勇真的在一九五九年成為士林紙業老闆。

一九六九年陳勇在么兒陳清治結婚後,決定分家,老大陳秀實留在日本管理當地的事業,其他台灣的事業就分給老二陳朝傳以下的三兄弟各自經營;當時士紙當紅,因此四兄弟都有分,但交由陳朝傳與女婿李水清負責,老三陳朝亨則經營泰安產險與中聯信託,剛起步的萬海由老四陳清治負責。

年逾八十歲的陳朝傳育有七名子女,唯一的兒子陳柏廷,是弟弟陳朝亨過繼給他的,陳柏廷現任萬海航運董事長、士紙副董事長,外界認為陳柏廷未來將接掌士紙董事長。至於此次涉案的陳音如,則是陳朝傳二房女兒,目前擔任士紙監察人。

一向低調的士紙捲入「高層掏空公司」疑雲,雖然公司鄭重否認掏空訊息,內部員工都認為,這件事董事長「應該不知道」,不過,高齡八十四歲的陳朝傳如何帶領家族度過難關,正考驗著老人家的智慧。

士林紙業

成立:1959年

資本額:26億元

董事長:陳朝傳

總經理:陳建昆

總市值:108億元

主要業務:紙品生產、加工、運銷財務狀況:每股淨值15.6元,去年每股純益-0.34元,今年第1季合併營收4.61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4

[惡搞文]人頭大: 「我一定是無食菜。」

惡搞原文如此文,該文原採自此文

「我一定是無食菜。」
森大鱷。

以精神爽利來形容森大鱷,一點也不過份。以前傳媒稱森大鱷為「食肉鱷」,在飲食版出現居多,讀者最關心是他的打獵戰績。工作方面,最記得是他在1997年以高價買入一大隻恐龍,令在寶島食緊魚柳包的森巨鱷嚇左一跳,之後粥水都無啖好食,變左隻吸水大笨鱷,魚缸的蟲仔都變蟲乾。這些年,森大鱷變左食菜,為素食挽回不少尊嚴。森大鱷逐漸左食菜界的領袖。
森大鱷接受訪問,談到當年管理野生動物園,他承認年輕好勝,不惜狠下重本獵食奇珍異獸,贏了口福,輸了身體:「我一定是無食菜,特別是大頭蔡,否則我當時就會有便便排毒,唔會搞到身體咁差。」識得保養的人懂得回望過去。
飲食之道做到又有肉又有菜,並不容易,森大鱷在這幾年也無肉食,他指種菜本身也無肉食,但自己的健康卻是可以保持,最重要是有機會教導使其他人身體變得健康。我看過食肉鱷的身體架構,有多個唔同的器官,森大鱷要注意這些器官需要食唔同的菜,一不小心隨時踩到身體的健康警號。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45

[惡搞文]人頭大: 「正經痴線」

惡搞原文如此文,該文原採自此文

大傻仔查大頭蔡的時候,踢爆他過往曾經協助老千呃股東錢的罪行。大頭蔡死不提及這段時間,可能他認為自己真是為上市公司好,向讀者不提及過去,大傻仔認為是因為寫出這段正派文章的當兒,不應該告訴人我正在呃股東錢。

大頭蔡在財技界工作超過20年,即是在1990年代某華資投行活躍商界的時候。那時候,某幾位明星投資銀行家被稱為「財技高手」,已成為香港主流商界的幫手。至於大頭蔡現時協助的上市公司,在這幾年間未升至很高,但一度跌得好重,大頭蔡由自以為正義的財經評論,最終亦是殊途同歸。大頭蔡同老闆經歷大起大跌,過程中一定有很多故事。

這不是簡單的關於財技人的實戰,從過往經歷來看,大頭蔡以所謂正義之身參與多家老千公司的董事,而且是多次兼持續長時間,大頭蔡不是一時間想不清楚。

老實說,我研究完這些故事,對大頭蔡反而愈來愈有趣。一個人為幾位老千搞財技搞了20年,從大頭蔡經歷看,這份工作並不容易做。一個人被幾位老闆要求搞財技可從他們老細的所為見到,大頭蔡的「正經痴線」,一方面搞財技,一方面扮正義,是向讀者表達一種甚麼榜樣,我頭都大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55

[惡搞文]人頭大: 「投身財技界最多做老千」

參考文章於此,其原文如此

「投身財技界最多做老千」
大傻仔

大頭蔡在專欄說,稱錢志健的投行朋友在長江中心上班,碼頭工人佔領長江中心時,雖有不便,但認為要撐基層,因為香港社會越來越兩極化。
大頭蔡話,壹仔創辦初期,有一期封面故事他今日仍記得,是關於年薪逾百萬的打工皇帝,當中大都是金融界人士。我很羨慕這些人,以金融才俊為奮鬥目標。在金融界做出成績,等於出人頭地,享受到高質生活水平,大傻仔認為,他實際上是個財技人,用實業作門面,實際仍是搞他的財技運作,欺騙一眾讀者,這樣的高質生活,比老千莊更可恨。
時移勢易,在一個由不同型式霸權統治的香港,錢志健道破今日香港人不多人談論的問題:金融才俊認為自己也感無奈,因為他們完全唔知自己是個老千,還以為自己賺好多錢,實際上是做了打手幫人欺騙更多錢換來,這樣做值得嗎?
才俊瞓身半生,24小時工作是等閒事,過程中付上親情、感情、健康,還有的是眾多股民的一生;最後換來的,原來是做一個「還可以」的中產,還要受大傻仔日日起底爆罵。香港真的變了,正如大傻仔還年輕,奮鬥目標不是年薪達到多少,最重要是趁早上車買樓,更重要的是不要亂呃小股東的錢,大頭蔡的榜樣最好唔好亂學。如果讀幾多書,仕途風光,但最終只能做中產,仲有被人話是大老千,才俊應盡快享受一下,這就是等價交換。
大傻仔話,死老千寫的野完全是一知半解,隱惡揚善,輸股東錢仲話咁撚多廢話,有人之前輸左77億唔講的?! 我想他為這少少人工要背上輸左股東錢這個「戰績」,真是頭都大!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676

出人頭地?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7.html
股份代號依舊,但中信泰富名字行將成為歷央。

由香植球年代泰富發展,過渡至榮智建王朝,稍後易名為中信股份;

呢幾十年歷史標誌中資開業,到現在要做大做強,能夠在港跟怡和、九倉和黃等老牌綜合企業力比天下。

幾乎「零成本」取得中信股分所有資產,代價是小股東被大幅攤薄:每股盈利獲提高28%,但交易會攤薄每股帳面值38%,小股東得不償失。

之前盛傳、中信股分借殼中信泰富,完成整體上市,會是央企「大刀闊斧」體制改革第一擊。

但結果? 有基金經理形容,只是中信股分透過財技,在不需動用內部資源,透過「拉上補下」完成上市,連之前盛傳遷冊亦未有出現。

或許FT 的LEX說得對,阿爺的確想將中信變身,但最終未必能夠由南瓜變成玻璃馬車,可能只是一個加了碼的大南瓜。

亦從另一角度,中信泰富從來而是,未試過長期管理及壯大一項資產,一買一賣,回歸前有香港電訊、國泰、中電、之後光纖網絡、基建、到現在鯨吞母公司資產,如果再無其他,今次照計會成為中信泰富或日後二六七,真真正正管理業務的一次。

由歷央契機過渡性特殊身份,到發展所需的央企改革,成今次千億交易關係,中央、相關部委、人士之外,其實是中信證券、中信資本。

如此巨額交易,單以數千億估計金額乘百分之一至二顧問費計,和味過和味龍。

當然,中信證券及資本顧問費用多少,涉及財務建議工作有幾多,無人會知,但中環以至投行界均認為,譁,莫非CHINESE IBANK抬頭,我國再毋須要大摩,細摩,高文乎??

但亦有人戲言,二六七之DEAL,交量額雖大,但異常簡單;一,估值早有獨立審計師國資委,一倍P BOOK鐵價不二,易過借火;

二,無CB、無BANK LOAN、亦暫時無國際策略投資者或大戶,外資關係網用不上,百分百印公仔紙做一項交易,牽涉最至關重要財務顧問其實為計數機一部,將交易額除以當然宣佈增發股份作價,小學生都OK!!!

做財務顧問不難,做二六七管理層不難,但股東卻是最難,如果在大幅攤薄與潛在增值,及接收大量本港已上市資產做選擇?點好。

財務顧問以往老外最好,老外最強,題外話,二六七之外,大如淡馬鍚入股和黃,亦自行搞掂,並由淡馬鍚旗下收購合併部負責為主,又係無IBANK份。

同樣,百度、騰訊、阿巴巴巴,收購個接個,亦鮮有I BANK幫手。

莫非所謂世紀交易,增值戰略併購簡單異常,法規、財務、監管通通次數,係咁既話,中資行終於出人頭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65

【悬疑】港股私有化之局中局——“数人头”案 首募钱厚-Tcoins

http://xueqiu.com/8301293543/42492855
导读
: 老千股”、“私有化”以及“炒新”称得上港股投资的三大雷区,市道好时高价再融资,市道差时低价私有化,私有化的各种故事也是港股投资者茶余饭后的谈资。 哪里有江湖,哪里就有传说,港股江湖中流传的各种关于私有化的故事,其中也不乏疑案和悬案,比如当年阿里巴巴的私有化,比如盈讯科技的“种票”事件。今天 小编就扒一扒香港私有化的故事,其中“数人头”案最有看点,其中荣辱与心酸,也只有局中人才能体会。
港股私有化也算是港股上市公司体面的一种退市渠道,然而并不是所有私有化的上市公司都是烂公司,对于优秀的公司来说,私有化仍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手段,比如当初的阿里巴巴。
港股市场上每年都有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准备私有化,对于初入港市的投资者来说,了解“私有化”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何为私有化

所 谓上市公司“私有化”,意思是将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投资者或大股东后,从而使上市公司转为私人公司。简单而言,即大股东悉数收购小股东所有股份,而大 股东便可完全操控公司,届时,公司会取消上市地位,大股东就可以对公司行使完全的权力,不需要公开公司的行政策略,发展计划,亦不用开股东大会给小股东同 意,大股东亦有权动用公司任何资产,包括资产变卖。

为何私有化

1、股价低迷交投清淡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一个普遍的原因都是公司价值被严重估低,交投清淡无法有效融资时,往往选择在回购成本较低时退市。

2、母公司资源整合
私有化要约一般是母公司发起的,而如果母公司有着较好的平台希望独立运作,目前已经上市的公司,让其更好地发展,同时节约成本,母公司就有可能发起私有化上市公司的提案,港股上市公司新世界中国和长城科技就是这样的案例。

新世界发展于去年3月15日提出私有化子公司新世界中国,公告显示,新世界中国未来有庞大的资金需求,但其股份的流通量低,且在联交所的成交价较新世界中国每股资产净值存在大幅折让,上市平台通过于公开股市筹集资金的能力有限。

新世界发展认为,公开股本市场未能向新世界中国提供稳定资金来源,并相信私有化后,新世界中国可通过新世界发展雄厚的财务实力,为较大型物业发展项目提供资金。

与新世界发展类似,长城科技私有化原因也是母公司资源整合。长城科技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由国务院国资委控股)旗下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核心业务主要涵盖计算机核心零部件、计算机整机制造等领域。被母公司私有化收购后,长城科技将从H股退市。

国务院国资委曾要求央企深入推进改革,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缩短企业链条以及提高决策与资源配置效率。中国电子认为,H股收购建议及合并将有利于中国电子及其附属公司简化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3、大股东转卖上市公司
如果有企业想收购上市公司或大股东想变卖上公司,为了保证资产的完整性,港股上市公司也会选择私有化退市。

4 月9日,在港上市不满三年的美即控股宣布退市,并正式成为全球化妆品巨头欧莱雅旗下一员,欧莱雅此次收购美即花费65.38亿港元。美即于2010年在香 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年销售额6.31亿港元。业内人士认为,美即被收购是意料中事,日化企业中,没有一个单一性公司能够生存,美即只经营面膜,产品 构成无法多样化。

去年12月,恒盛地产创办人兼大股东张志熔按每股1.8元价格向持有24.78亿股的恒盛地产小股东以协议安排形式私有化。但今年1月,恒盛地产的私有化议案未能通过。分析人士称,张志熔私有化收购恒盛地产或是为了趁股价较低时全盘拿下再择机整体出售。

私有化的条件

港交所的私有化条件相当有意思,除了满足港交所定制的硬性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上市公司注册地的法律法规,比如开曼群岛的“数人头”条款。而很多上市公司的注册地都不在香港,因此也引发了一些很有趣的故事。
先扒一扒港交所对于上市公司私有化的硬性要求:
•出席会议的独立股东所持表决权的75%或以上同意
•就该决议所投的反对票不超过全部独立股东(包括未出席会议者)所持表决权的10%;
•对于未接受要约的独立股东所持股份,收购人有权行使并正在行使强制性收购(compulsory acquisition)的权利。

何谓“数人头”?

然后回过头来看开曼的“数人头”条款:即需获得过半数出席的股东人数赞成。这种做法在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和南非也很常见。这种模式之所以比较受欢迎,是因其所需要的赞成股份的门槛较低,而且收购的过程可以更快。而通过传统的收购或直接从股东处购买股份,这种情况在香港需要获得至少90%投票股的股东支持。
举 个例子来说,一家上市公司只有一个大股东,股权占比99.9%,同时有2个小股东,股权占比0.1%,当大股东想要把公司私有化的时候,2个小股东不同 意,则大股东推动公司私有化的方案不会被通过,因为不符合“数人头”条款。恒盛地产和新世界发展这两家公司达大股东就栽在这条奇葩条款上。
“数人头”条款很好的保护了小股东的利益,但万事都有两面性,协议私有化门槛低,但是由于要经历“数人头”,更容易让人通过分割股份,获得更多的投票权,被人操纵,下面就有案例。

案例

1.电讯盈科(0008.HK): “数人头”游戏中作弊

香港在2012年前也有“数人头”的规定(现在被废除),因此当年电讯盈科私有化时,就面临着“数人头”的问题。

2008 年11月4日,盈科拓展(简称盈拓)、中国网通(现为新联通全资子公司)及电盈联合公告,宣布盈拓与网通以每股4.20港元的价格收购35.5亿股电盈股 票(约合52.42%的股份)。盈拓是李泽楷的新加坡控股公司,而网通则是电盈第二大股东,两者分别持有电盈22.54%和19.84%的股份。就是说, 李泽楷联合联通欲斥资154.9亿港元私有化电盈。

至于融资安排,李泽楷的打算是,先通过短期借贷或其他融资方式支付给小股东私有化的报价,私有化方案完成后,电盈将于20日内向盈拓及联通派发180多亿港元的现金特别股息。因此,有评论称,该交易有“空手套白狼”之嫌,盈拓及联通不费分文即可将电盈收入囊中。

这已经是李泽楷第三次尝试私有化电盈,前两次均无功而返。很多观点认为,此次联通的加入会使资本运作变得可行。不过,收购价格却受到外界普遍质疑。经过一个多月试探后,李泽楷宣布提价,由原来的每股4.20港元增至4.50港元。

引发私有化电盈争论的核心是所谓“种票事件”(即指在相关公司股东集体投票前,知情人提前布局入股,以影响该公司最终决策的一种行为)。令李泽楷意想不到的是,恰恰在电盈股东大会之前,“种票事件”东窗事发。        
                     
2009年1月30日,香港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向香港廉政公署及香港证监会举报,1月中旬曾收到一份匿名信,数百名富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富通保险)的经纪,每人收受一手(1000股)电盈股票,作为在股东大会上投私有化赞成票的回报。

香 港媒体报道称,David  Webb调查发现,仅在1月21日,至少有30人登记成为电盈股东,每人均只持有一手股份,其中20位股东名字与富通保险经纪在香港保险业联会的登记姓名 相同。此事引起轩然大波,更激发了原本就抱反对意见的小股东们的集体愤怒。最后,电讯盈科退市方案被撤销。

2.新世界发展(0017.HK):小股东疑被利用,“数人头”又增悬案

2014年3月,新世界(注册地为开曼)发布公告称,拟以每股6 .8元私有化新中,新世界供股集资140亿元,当中部分资金用以私有化新中。

据 公告显示,该注销价较新中于2013年12月31日的每股未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6 .68港元溢价约1  .8%,并较新中于最后交易日根据联交所所报收市价约5 .14港元溢价约32  .3%。不过,有业界人士分析称,表面上小股东看似利润丰厚,但假若与新中去年经调整资产净值10 .07港元比较,私有化价格实际上折让32.5%。

事实上,新世界考虑私有化新中,被业界认为是新中的低迷股价等因素可能影响新世界。在私有化公告中亦披露,由于新世界中国股份的流通量低及在联交所的成交价较每股新世界中国股份资产净值大幅折让,公开股本市场并未向新世界中国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针 对私有化的发展,该公告称,新世界中国就其未来发展将会有庞大资金需求。在无须遵守以独立公开上市公司形式来营运而涉及的有关规定的情况下,新世界中国得 以利用新世界发展雄厚的财务实力,包括新世界发展以更具竞争力的融资条款筹集银行贷款的能力,为较大型物业发展项目提供资金。成为新世界发展的非上市全资 附属公司后,将可取得新世界发展提供的集团内部融资。

不过,6月17日该议案遭遇否决。新世界的股东会表决时,虽然反对票多达三成,仍以69%赞成票通过私有化议案。但新中股东会上,虽然以股份数目计算,获99%票数支持私有化,但于由于“数人头”时,有66%人反对议案,最终令私有化方案被否决。

新中私有化失败了,但是其在金融圈则引发了一桩谜案,很多人对这群小股东十分好奇,这一群小投资者,背后有无操纵者。

这部分小股东的身份的确可疑,新世界中国的股东名册显示,至少有超50名股东是透过公司持有新中小股股东,重复使用八个相同登记地址,当中五个疑造假,散布在九龙工厦不存在的楼层、大埔山上,以及屯门空地。因此,“数人头”案又多了一桩悬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