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业内人士揭密大宗交易获利线路图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090511/08456207399.shtml


  “他们资金一般都是几亿几十亿,事先商量好以当天平收盘价的9折多一点成交,第二天趁拉高卖出,虽然只赚两三个百分点,但绝对利润额是非常惊人。”昨日,上海一家投资公司老总陈刚(化名)来南京,在饭桌上向记者透露近期一些民间机构通过大宗交易牟取暴利的秘密手法。

  今年,随着股市行情回暖,沪深两市大宗交易变得十分活跃。以深市为例,2008年全年大宗交易市场A股共成交450笔,而今年以来不到5个月的 时间,深市大宗交易A股已成交311笔,是去年全年的69%,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 3.8笔。今年前4个月,深市大宗A股交易成交数量分别为27、88、102和86笔。沪市今年以来大宗交易成交也已达到459笔,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 5.58笔。

  “大宗交易之所以这么密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一些大小非减持,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做个过桥交易,躲开监管层关于每月通过集合竞价减持不超过 1%的红线。另一个原因是,现在有很多机构都在做大宗交易的生意,先与大小非商量,以9折左右的价格接盘,然后第二天拉个高开,借机出货。”陈刚说,做大 宗交易的资金大多屯集在上海、深圳和北京,其中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找到交易上家,把价格谈妥就行。关键是要有资金规模,现在做这行的,一般资金都在几亿 元,最近他接触到的一个机构资金高达50亿元。

  记者查看了一下近期的大宗交易,果然其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例如,5月6日,瑞贝卡(10.62,-0.71,-6.27%)成 交的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为1000万股,成交金额为1.06亿元,成交价格为10.66元,是该股当天收盘价的9.35折;大宗交易的次日,瑞贝卡以 11.43元的价格高开,然后走高至11.74元,之后便一路下行。如果前一日大宗交易的买家在开盘后半个小时内出货,成交价格约在11.5元附近,其盈 利达850万元,扣除30万元左右的手续费和印花税,净利润超过800万元。还有5月5日ST中福(5.03,0.00,0.00%)的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为4.53元,是当日收盘价9折,5月6日ST中福开盘即走高,收盘时上涨3.19%,这笔大宗交易买家收益达14%左右。     记者  于世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27

hw論金融人士


hw兄對金融圈情況認識之深入,確非一般人可比,之前雖有提及此等金融人士的勢力圖,惜未有深入解說,確是遺憾之至。今見味皇兄出圖,有感而發,寫出以下的東西。


本人未經hw兄准許轉載,請見諒。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2314


以下係個人觀察所得, 如果套用北京既城市設計:

紫禁城 (權力核心) : 細號碼上市集團 eg 李+x, 4縮, 同縮 + 大瘤, ...

2 環 (2線富豪) : 各大名門望族, 老牌家族

3 環 (高級人頭): 陳殼王, 胡亂控股, 眾新界系打手

4 環 (技術支援): 豬太, 飛仔強, ...

5 環 (泊車仔): 各大小千奇百怪既行仔

每個環之間有一個無形既阻隔, 外環既好難長期打入內環活動, 而同環內既有時都會合作, 但係多數都有一個內環既主導.

當中, "周大碌"系算係比較 fully integrated, 由 權力核心 (同縮) -> 高級人頭 (城城) -> 技術支援 (大碌) 都係一站式

4縮 都係鍾意收埋食多, 好少同人合作

x哥 就勝在朋友多, 個個都想幫佢做下野, 但係其實好多野唔係佢諗出黎

其實之前都講過, 殼係一件貨, 做大生意既多數只著眼在既件貨既整體價值, $1 x 100 股 = $0.01 x 10,000股. 呢類老闆既股票最興向下炒

另一類係 錢又要貨又要, 大瘤 既 flagship 係一個 classic example. 佢從來無打算放棄間公司, 但係既然有傻仔肯高價接貨, 咪比你囉, 咁跌左落黎, 佢又好樂意收返.

炒殼都好炒既係轉老闆, 真轉果隻, 所指既係會有真業務注入去既. 不過近年就比例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1

交易权威人士细剖中铝“世纪大交易”流产真相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0/HTML_8KETGN1FD55M.html


真相往往最后才浮现。

6月8日晚9时许,全程参与了中铝力拓交易的一位权威人士终于打破“缄默”,主动向本报记者打来电话。(相关报道详见本报6月9日13版《中铝“力拓残局”求解》)

“市场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电话中,尽管声音仍伴有些许沙哑,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显然已从之前的失望和愤怒中平静了下来。

长达30分钟的交流中,该人士始终保持语速平缓,力求以最简练的语言向本报记者展示这场“世纪大交易”之所以会最终流产的真实原因。

“ 这两天,外界对于力拓毁约的原因做了种种分析,但真实的原因远比外界想象的简单。”该核心人士指出,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笔跨境并购交易,外界 之前普遍把交易的阻力对准了所谓的“政治因素”——澳反对党以及澳审查机构——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英文简称FIRB)。

但实际上,力拓此次之所以选择撕破脸皮式的毁约,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3月份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反弹,资产泡沫瞬间浮起,交易继续成立的基石已被无情击碎。”该核心人士指出。

无独有偶。6月9日,之前手机始终无法接通的中铝高层有关负责人悄然接受了《上海证券报》的独家专访,“金融危机给了中铝一个海外巨资并购的机会,但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力拓提出的交易条款修改使中铝无法接受,中国企业不能出了大价钱买回的却是非优质资产。”

距离6月5日晨,力拓董事会撕毁195亿美元的交易过了整整72个时间后,中铝及相关利益方正在逐步走出“受伤”阴影,开始积极面对现实。

FIRB并非最终否决力量

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产品价格跳水,欧美资产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于前一年高点大举买入力拓股份的中铝公司,迎来了创造历史的机会。

2009 年2月12日下午2时30分许,中铝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包括本报在内的全世界媒体高调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 资公司,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完成,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并将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通过引入中铝注资,力拓可以偿还2010年10月前的总计189亿美元的贷款。

迄今为止全球跨境交易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就这样出炉,这一重磅交易迅速引起世界各界的高度瞩目。

“澳政府以及力拓股东对于中铝公司是‘红色企业’的偏见,可能是此次交易能否最终成行的关键。”2月16日,英国一家老牌财经媒体的专栏作者如此评价。

该专栏作者指出,今年9月份,即将面临巨额财务压力的力拓集团,之所以选择接受中铝的注资“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要市场不发生大的变化,力拓必将会全力帮助中铝在债务压力来临之前,促成交易的完成。

事态似乎也在朝着外界预料的方向迈进。

3月中旬,中铝力拓交易先后通过澳大利亚反垄断机构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英文简称 ACCC)、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英文简称Federal Cartel Office)两关审查后,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宣布,交易将在原定的30天审查期基础上,再增加90天直到今年6月15日。

公开资料显示,整个4月,力拓的董事会一直在伦敦和澳本土积极召开相关股东沟通会,向反对交易的股东们做出解释。

“不熟知内情的人直到5月底,还在为即将到期的FIRB审批结果担忧。”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实际上,进入5月后,力拓董事会已经逐步转向,面对明显好转的资本市场,力拓董事会逐渐明显考虑摆脱中铝的注资交易,转而寻求公开市场配股融资。

5月22日前后,新任力拓董事长杜立石的表态其实在预示力拓已经改变立场,他对媒体表示,面对变化不定的市场,他不会将一个会被否决的方案提交给股东讨论。

力拓底气:配股采用“硬包销”

“ 全程关注本次交易的人士应该可以捕捉到,FIRB的审批并不是力拓毁约的根本动力。”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尽管FIRB延长了对中铝力拓交易的审查时间,最 后也正是这90的天时间,让力拓董事会最终坚定了信心,选择通过公开市场的配股以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财务危机。

但是,FIRB的这个做法符合标准程序,合情合理。毕竟通过195亿美元的交易,中铝将在力拓的持股比例上实现翻一番,达到18%,这个数字绝对是足以引致FIRB进行严格审查的。

4月1日,中铝公司掌门人熊维平在香港参加中国铝业(601600.SH,2600.HK)2008年年报业绩会上时亦明确对外表示,FIRB对中铝力拓交易没有什么倾向性。

“全球资本市场的明显好转,特别是美联储在今年3月份开始开动印钞机以后,全球资本流动性的重新充裕才是导致力拓毁约的根本原因。”上述权威人士指出,力拓之所以在宣布撕毁合约后,马上与必和必拓宣布合资及启动配股计划,力拓的底气就在这里。

该权威人士透露,目前,面对资产市场的全面回暖,摩根大通英国合资公司及瑞士信贷和澳大利亚投资银行麦格理集团已经开始着手为力拓承销高达152亿美元的配股行动。

“据我们了解,这个配股行动中,由于考虑到市场具有充裕的流动性,几家国际投行已经明确表示将采用余额包销的方式。”该权威人士认为,这对于力拓来说,尽管即将花费的承销费用将会较高,但承销商这种绝对的“硬包销”方式,在现在的情况下,将保证力拓能够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融到足够的现金。

来自海外媒体的最新报道显示,力拓集团日前已宣布,将按每40股配发21股的比例配售,力拓英国公司的配股价为每股14英镑,筹集资金约合118亿美元;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配股价为每股28.29澳元,筹集资金约合34亿美元。

6月9日,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中铝高层没有针对是否会参与力拓的配股计划,给出明确态度。

“这几天,包括中铝的牵头财务顾问野村证券在内的中铝相关利益方正就接下来要不要参加力拓的配股进行全面思考。”上述权威人士指出,从目前的市场条件看,如果中铝不参加配股,也几乎已无可能改变力拓能够拿到足够多现金的现实。

“现在不管是中铝还是中铝的财务顾问,我想都已从失望和愤怒中走了出来,理性的态度将会左右中铝最终是否会做出参与力拓配股的行动。”该权威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6

“黄派”核心人士:黄光裕已获机构支持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0/1363437.shtml

  每经记者 郎振 发自北京
黄光裕与国美的争端背后,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正在显现。
“黄光裕的大股东地位和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昨日(8月9日),黄光裕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核心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明确表示,黄光裕现在已得到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支持。
之前,黄光裕的二妹黄燕虹也在媒体上表示,已与多家机构投资者沟通。
但是,一位接近国美高层的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国美董事会所代表的不是大股东的个人利益,而是所有投资者的利益,多家大型投资机构十分认同国美目前的发展战略,将会继续支持国美董事会所做的决定。
真假“站队说”
据了解,8月6日上午,国美内部召开全国紧急视频会议,国美总部董事会、副总裁和各大区总经理组成的公司管理层,以及各大区副总监级别以上成员均被要求参加会议。
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赵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当日上午国美高层的确召开过这样一个会议,也向全体员工宣读了《国美董事会致员工一封信》。
据了解,此次会议的主旨就是要求管理团队统一思想,无条件支持董事会决议。一位与会人士称,在会上,首先由总裁王俊洲表态,支持董事会提出的诉讼黄光裕 的决定。之后,另一执行董事魏秋立宣读了一封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表明公司最高管理层对此事件的态度。同时,要求员工支持董事会决议。
赵彤告诉记者:“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渡过难关,是现在的明确之举。在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事件发生后,国美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国美高层的动态会及时通知给全体员工,这是对国美员工负责任的表现。”
有媒体报道称,在会上,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通过随意点名的方式,要求部分高管在视频会议上明确表态是否支持董事会,此举让一些多年跟随黄光裕创业的管理层感到难堪。
但一位熟悉该会议内容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当时有几百人开会,高层要求大家在困难面前统一思想是很正常的,公司高层并 没有要求大家明确表态要追随某一方。其实现在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公司的利益,公司盈利能力上去了,从上到下对每个员工都是好事。”
机构态度是关键
在黄光裕与国美董事会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决定国美方向的,恐怕是国美股东中的机构投资者。
国美公司章程规定,持股10%以上的股东,有权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董事会须在21天内答复,即便不表支持,动议股东也可再过21天后自行召集临时股 东大会。这意味着在42天内,陈晓和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必须多方游说,争取尽可能多的机构投资者站到自己一边。当然,黄光裕方面同样也会努力争取。
黄光裕撤销陈晓职务的动议,成功的一个前提是,需在特别股东大会上获得半数以上支持。如果贝恩资本选择将所持可转债转换为国美股权,那么,黄光裕手握 34%的股权将摊薄至29.8%。贝恩资本与陈晓一方持股量最多可达11%左右,必须另外获得至少19%以上的股东支持,才有可能否决黄光裕动议。
黄光裕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权威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已经得到一部分机构投资者支持,“黄光裕的大股东地位和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
不过,记者采访的部分机构投资者均表示,支持哪一方这个话题“太过敏感”,但会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考虑这个问题。
Thomson的数据显示,国美股份目前有近180个投资机构股东,持股合计占44.84%。不过,前50个机构持有超过40%股权。国美2009年年报披露,摩根大通持股8.05%,摩根士丹利持股6.62%,富达基金持股5.93%,三家总计持股20.6%。
一位接近贝恩资本的消息人士此前曾表示,在5月股东大会后,国美和贝恩走访了20家大机构投资者,他们明确表示不支持黄光裕的做法,对现有管理层满意。
另据一位接近国美高层的人士透露,国美在6月底曾经推出未来五年计划,“这个计划不是随便拟定的,是国美与全球最好的咨询公司经过极为缜密的思考之后制定的,已得到多家大型机构支持,他们在未来会支持国美董事会的决定”。
谁会控制国美?
在黄光裕对国美控制权的争夺中,陈晓不可避免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黄燕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日前国美大股东提出重组董事会,主要原因是看到陈晓为了私欲,改变了国美的发展方向。她还表示,在2009年国美得到贝恩资本融资时,还有其他众多国外投资者表示出兴趣,但都被国美董事会拒绝。
一位曾经历当时国美融资过程的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当时的情形非常紧迫,“银行已不再提供给国美授信,是贝恩资本帮助国美渡过了难关”。
一位要求匿名的行业观察家则认为,黄光裕家族现在是为了自己的控制权来争夺,并不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在当时国美出现资金链短缺的情况时,黄光裕家族并没有出来帮助国美,现在国美走上正轨,黄光裕家族又出面争夺控制权,这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投资者对国美的信心”。
不过,该人士同时也表示,现在很难说国美的走向到底会怎样,双方的争夺就是看股权大小,机构投资者们虽然没有决定权,但组合起来的力量是很大的,这些投 资者都是财务投资,看重的是自己的战略利益和未来的盈利。黄光裕和国美董事会谁能拿出好的未来规划,谁就可能赢得机构的信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20

中南海的通緝犯 資本主義的大玩家 李祿 民運人士成巴菲特接班人選


2010-8-9 TWM




有機會成為波克夏投資團隊接班人的李祿,從民運人士到基金操盤手的經歷,宛若一則傳奇故事,為巴菲特引薦比亞迪更是他的得意之作。然而李祿的投資戰果目前看來並不顯赫,如果未來要當巴菲特的接班人,恐怕還需要時間驗證績效。

撰文.周岐原 研究員.楊卓翰二十一年前,他站在中國的中心︱︱北京天安門廣場呼喊民主,日後成為中國官方全面通緝的焦點人物;二十一年後,全球媒體又將他視為焦點,四處追尋他的身影。

他,就是李祿,在中國公安部天安門示威學生通緝名單中,排行第十八;這也是李祿,全球股價最高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Inc.)公司成立至今,唯一曝光的接班人選。他的雙重身分充滿了傳奇色彩,有趣的是,無論是逃亡或暴富,李祿的生命,似乎總離不開中國。

自去年開始,「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舉辦的股東年會,就多了比亞迪公司董事長王傳福的身影。在他身邊陪同一位中年中國人,這位中等身材、下巴突起、說話斯文溫吞的人,就是前 民運人士、現任私募基金經理人李祿。會議結束後,兩人就站在比亞迪的公司攤位前,向所有波克夏股東解說公司的營運內容。由於與會的股東超過三萬人,李祿和 王傳福一講就是一個多小時,離場的時候,兩人的臉上都顯露疲態。

華爾街的「唐山大地震」

這個場景,日後可能成為絕響,李祿的位子,明年或許將移至場內的最前排。因為巴菲特的搭檔孟格(Charlie Munger)透露,目前自行創業的李祿,被視為繼承波克夏投資總監的重要人選之一。儘管巴菲特、孟格都不願證實這樁人事案是否成真,但從孟格用「大局已 定」字眼推測,李祿脫穎而出的機率相當高。看來這位河北省唐山市出身的中國人,已經為華爾街帶來另一次「唐山大地震」。

一九六六年出生的李祿,今年才四十四歲。然而綜觀李祿的前半生,幾乎每十年就會出現一番天搖地動,將他的生命全盤翻轉至另一個方向。例如十歲那年,家鄉唐 山發生強烈地震,文革後好不容易團聚的一家人,面臨親戚、朋友傷亡的慘劇;二十歲時,李祿自南京大學物理系降轉經濟系,從大一開始念起,如果沒有這個決 定,天安門事件發生時,李祿可能已自南京大學畢業;三十歲時,民運領袖李祿經香港支聯會暗中協助逃到香港,轉赴美國完成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學業,決定踏上證 券投資之路。

一堂演講一門課 愛上投資一九八九年底,李祿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在後來的七年裡,李祿先後完成經濟學士、法學博士和企管碩士等三個學位,是哥大校史第一人。在這七年中,對李祿最具啟發的學習經驗,是一堂演講與一門課。

一九九三年,李祿參加了校友巴菲特的演講,當時,巴菲特剛剛以八十億美元的身價,成為全美國的首富。面對面聆聽巴菲特闡述價值投資的觀念,讓李祿對投資股 市的興趣更加濃厚。而葛拉漢投資研究中心(The Heilbrunn Center for Graham & Dodd Investing)的價值投資課,就成了李祿最好的選擇。

由名教授格林沃德(Bruce Greenwald)開設的價值投資學簡介(introduction to value investing),堪稱是哥大商學院的招牌課程;每次格林沃德講授這門課,都會吸引數百位學生前來參加。在課堂上,李祿從選股策略開始學起,然後嘗試 評估企業內在價值與抑制投資風險。課程結束後,由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提倡、巴菲特發揚光大的﹁價值投資法﹂,已經對李祿的投資觀念產生深刻影響。

其實,李祿的投資史從初抵美國就開始了。那時候,李祿省下出版自傳︽移山︾(Moving the Mountain)分得的版稅,結合演講得到的贊助津貼,將這些錢拿來投資股票。

在九○年代初期股市大漲帶動下,李祿最初的本錢,為他賺得了第一桶金——十二萬五千美元。這筆足夠支應他的生活開銷和學費的財富,更加堅定了李祿投身金融 業的打算。「那時候起,我就意識到錢滾錢的威力。」李祿回憶道,「資本主義的核心宗旨就是如此,沒有資本,哪能夠談主義?」談到資本主義,李祿的感觸尤 深。曾經帶領群眾示威和經歷殘酷鎮壓的他,把「Free man, free market」這句話當作真理一般信仰。李祿說道:「若沒有人權自由,就不會有自由市場,那只能叫作剝削。」他補充道:「中國沒有資本市場,只有腐敗的官 僚體系,這就是中國。」當時的李祿語氣激烈而直接,彷彿廣場死難學生的陰影,還停留在這位學運副總指揮的面前。

性格鮮明的李祿,對牛市也有一番辛辣的評論,有一次他接受︽紐約觀察家報︾(New York Observer)訪談時指出,資本市場的高峰期,和女性的性高潮性質頗為接近,兩者都會出現多次攀上高點的過程。「但別忘記,高潮不能永久持續,」他 說,股市泡沫總會破滅,就好像女性高潮總會結束一般。然而股市和女性更接近的地方是,都難免出現一段低潮期;在這段期間,投資人感到厭倦,對市場毫無興 趣,而女性則對性高潮提不起勁。

結束學業後,李祿原本想自行創業。然而他的資本不足,本身又缺乏管理經驗,創業的風險太大。因此李祿決定先進入以承銷高息債券聞名的DLJ投資銀行(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任職。

儘管出路不錯,李祿卻對投銀竭力服務客戶的作風感到十分厭倦。隨著網路公司大量出現,創業的念頭又在他的血液裡湧動。恰好李祿遇到一位曾聽過自己講述六四 經歷的富商,在這位富商拿出二百萬美元的「實質鼓勵」下,李祿決定離職創業。一九九七年,在天王搖滾歌手史汀(Sting)等更多股東加入後,李祿的喜馬 拉雅創投(Himalaya Capital Ventures, L.P.)成立了。

最初,李祿的辦公室只有一台電腦、一部彭博系統和一線電話,辦公室空間狹小而侷促。李祿穿著折扣店買來的亞曼尼西裝,夢想在這裡大展鴻圖。然而,他的計畫 很快就被現實打碎了。雖然學巴菲特布局價格低於價值的股票,但他重壓的亞洲股市,因為金融風暴影響全面大跌,光是九八年度,李祿的基金就淨損一九%。

不愛大漲牛市 與孟格契合李祿事後回憶道:「讓股東賠錢的感覺,實在是糟透了。」接下來幾年,他的股票部位隨股市反彈而回升,但他心底對投資的疑問並沒有解決。「到底應該如何選股?」變成撼動李祿投資信念的問題。直到他遇見孟格,這個謎團才得到解答。

○三年的感恩節,李祿透過友人介紹認識了孟格,兩人一見如故。孟格後來形容自己和李祿的共通點,就是「都不喜歡面對大漲的牛市」,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李祿 十分奉行價值投資的理念;或許正因如此,宣示接班人「必須對波克夏有特殊感情」的巴菲特與孟格,才會對李祿青睞有加。

在與孟格的一番促膝長談後,李祿的投資觀念改弦易轍。隔年,李祿大幅改組股東陣容,引進孟格資金,並將基金轉型為長期投資。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投資績效自 此脫胎換骨,自○四年第四季至去年底,李祿的LL Investment基金繳出年複合報酬率三六%的佳績。而從基金成立至今的十二年間,李祿的投資報酬率更是超過二十倍。

有趣的是,李祿的投資績效和個人財富,大部分來自比亞迪的貢獻;這家公司的主要市場,正是十多年前他痛斥「沒有資本市場,只有腐敗官僚」的中國。

據了解,今年九月,李祿更將以「特殊身分」在逃亡二十一年後首度返回故鄉中國,帶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等人前往深圳,參觀比亞迪總部及工廠。可見在○二年就獨具慧眼大買比亞迪的李祿,已經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而事過境遷,能否賺錢似乎還是比推 動民主更實際一些。

直到三十歲以前,李祿都戴著一副厚重的圓框眼鏡,那時的他初出茅廬,眼神散發激昂而精明的光采。

三十歲以後,李祿臉上的眼鏡不見了,眼神變得老練而沉穩,正是這雙眼睛,讓他看見股票投資的無窮機會,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這雙眼睛,讓李祿得以洞察比亞迪日後的龐大爆發力,令他在暴富之餘,更有機會以「投資人士」的身分,重返暌違已久的故鄉。

儘管李祿採取類似巴菲特的「逆勢」投資哲學,讓他在比亞迪一役獲得大勝;然而十多年的證券投資經驗裡,李祿唯一可端上台面的戰功,也只有比亞迪一樁。李祿 自己的基金規模約八千萬美元,和波克夏上千億美元的投資部位比起來只是九牛一毛,兩者的操作難度差距也更遠;若想接下傳奇性的波克夏公司投資職務,李祿還 需要拿出更多實質績效。

據了解,痛恨作空股票的李祿專長﹁巨額投資法﹂,也就是不會在大跌時停損的單邊策略。這種方法在選擇中小型成長股、或大盤多頭時固然很管用,但若遇到漫長 的盤跌,﹁巨額投資法﹂可能會給基金帶來嚴重損失。例如今年上半年,李祿的基金下跌了約一三%,跌幅就比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六.六%高出一倍。

儘管李祿的操作波動起伏劇烈,但是巴菲特和孟格的著眼點,可能是寄望李祿能用發掘比亞迪的眼光,在中國資本市場發掘更多未受注意的璞玉,並且提前買進吧!

司徒華盛讚李祿

有情義不忘本

「後來很多人(民運人士)看到我們,都裝作不認識,只有他(李祿)不忘本!」,談到李祿,香港支聯會(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主席司徒華大聲地說。

司徒華回憶,在接受援助逃至香港的民運領袖中,李祿是讓人印象頗深刻的一位。「那時風聲很緊,和學生們相處的時間不多」,司徒華回憶,「但幾次在海外相 見,李祿都認出我來。」司徒華說,救援學生脫險的「黃雀行動」結束多年後,他曾在洛杉磯偶遇李祿,他當場捐了3千美元給支聯會。後來,兩人又在紐約相見, 李祿再次拿了5千美元給司徒華。司徒華說,「憑著這一點,我就知道他是未忘根本的人。」

李祿(右)

出生:1966年

現職:李祿基金(LL Investment)經理人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學士、企管碩士、法學博士經歷:天安門民運領袖之一、喜瑪拉雅避險基金創辦人、李祿基金創辦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7

黄氏核心人士:陈晓做什么 我们也会做什么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5/1529698.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国美电器公布的中报业绩,让国美现任董事会和管理层颇为满意,但在黄光裕方面看来,却是一份备受质疑的业绩报告。
“陈晓完全避重就轻,业绩情况数据粉饰得太严重了,应该与苏宁对比才准确。”黄氏家族核心人士昨日(8月24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离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不过大股东已经按照原先的规划积极 “备战”。“陈晓做什么,我们也会去做什么。”该人士表示,目前对于大股东方面来说,需更深入地同投资机构沟通,以争取更多主动权。
昨日,网易财经报道引用黄光裕家族发言人的话称,除了黄光裕个人的永不动用基金,黄光裕家族已经出售建国大饭店来回笼现金,国美商都也是在售状态,同时还得到潮汕老乡以及其他商业伙伴的借款支持,“现在资金额还不方便对外透露,不过我们已经做到心底比较有把握。”
昨日晚间,核心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黄光裕家族出售建国大饭店是去年的事,国美商都也是去年就已经挂牌出售。不过,该人士拒绝透露出售建国大饭店的具体收入。
大股东指管理层“粉饰业绩”
国美电器上半年业绩可谓靓丽,收入248.73亿元,同比增长21.55%;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65.86%。“应该说,陈晓在这方面(半年报)下了不少工夫,但是其中的硬伤非常明显。”上述核心人士表示。
该人士指出,要考量业绩的好坏,应该横向比较,同时也需要和长期的表现做一个比较。2009年上半年是国美受到金融危机和黄光裕事件影响下,表现最差的时期,因此应该和2008年同期比较。
该人士指出,同竞争对手苏宁电器相比,国美的业绩可以说是相当“难看”。苏宁电器2010上半年净利增56%,达20亿元,在净增加134家门店(包括 47家县镇店)后,2010年上半年收入总额同比增长32%,达360亿元;同店销售额同比增加23%,净利润同比增加56%。
“2008年中期,苏宁收入仅为国美整体(包括国美上市、非上市、大中)的70.09%;但现在已达国美整体收入的96.37%。利润上,国美只有9.62亿元,苏宁已达20亿元。”上述人士指出,董事会刻意强调收入增长数据恰恰回避了最关键的市场份额对比。
“他们在财报发布会上,一直强调单店盈利水平,但这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呢?是不断地关掉店面。”该人士指出,经过近一年多的大量关店,国美在二级市场的先发优势已经尽失。对于双寡头格局的家电连锁来说,有些区域一旦退出,被竞争对手进驻就很难再有机会。
不过,国美方面对于大股东评价非常不认可。“2008年上半年是国美经营比较正常的一个阶段,而现在国美正处在恢复期当中,这样的比较是不合理的。”一位接近国美高层的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国美电器副总裁也在8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苏宁在近两年的确是高速发展,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
前述接近国美高层的人士认为,“黄光裕入狱,让国美面对极大的困难,为了应对资金困难,国美必须选择收缩战略,这是客观事实,当时国美索要考虑的不是去和苏宁争市场,而是要想办法让企业活下来”。
“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就是,苏宁的平效是在降低的,但是国美的平效在上升,国美这半年的业绩有质的增长”,该人士补充道。
发展规划或成“筹码”
截至目前,国美大股东和董事会均在充分运用资本市场的规则争取自己的最大权益,而国美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是双方争取“选票”的关键“筹码”。
显然国美董事会一方已经做好了准备。国美最新发布的五年规划显示,国美电器未来5年将实现门店翻番,即新开700家门店,这部分需要资金7亿~21亿元;建设11个全国和区域性物流基地,总投资将在22亿~55亿元。
同时,国美电器还计划全国改造400家现有门店,总投资4亿元,同时建设11家自有超级旗舰店的投资达到26.5亿元。记者粗略统计,在上述计划中,至 少涉及80亿元资金。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国美需要保有约40亿元左右的流动资金,“这就意味着国美在未来5年之内还需要募集资金40亿元, 再加上一部分可转债的赎回,未来国美还会有很大的资金压力”。
对于国美这个宏伟的发展规划,有业内专家表示并不认同。
有业内人士 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5年时间太长,“这个计划看起来非常好,但是从规划到落地中间还有很多步骤要做,变化和不确定性会有很多,国美管理层在这个时候推 出五年规划,更多的是在策略层面来考虑。从零售行业的通常规划来看,企业一般不会进行太长时间的规划,苏宁一般只进行半年到一年的规划,而百思买的规划最 多也就是一个财年,这种漂亮的计划更多的是在对投资者的一种争取。”
“陈晓这样做就是为增发铺路。”上述黄系核心人士指出,大股东目前手里的300多家未上市的门店一直希望可以注入上市公司,但是陈晓给的条件是只能现金收购,而不能以划股权的方式。种种迹象表明,陈晓一直在做的就是希望通过增发稀释大股东的股权,让大股东出局。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按照相关规定,个人股份超过35%,则意味着要发起收购要约,即必须具备将公司全部买下的能力。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以正当理由向管理当局申请豁免,但这对于黄光裕来说,又有一定难度。因此,黄光裕只能增持2%左右的股份。
机构态度将是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双方来说,机构的态度非常重要。据国美方面透露,陈晓等人前往摩根大通香港总部,召开分析师电话会议。此后几日,陈晓等人将开始进行机构路演,为特别股东大会拉票。
“对于大股东黄光裕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争取更多投资机构的支持。”上述黄系人士指出,接下来大股东方面也将到各地路演,争取机构的支持,“陈晓做什么,我们就会做什么!”据他透露,大股东方面也拟定了国美未来发展的规划,该规划将于一周内对外公布。
有资本人士指出,对于机构来说,唯一看重的依然是投资收益。如果黄光裕败走股东大会,如果黄光裕收回“国美电器”的商标权,陈晓管理层需要面对的是千家 失去商标权的上市公司门店,黄光裕所掌控的300多家门店如期注入上市公司的计划很有可能成为“泡影”,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
半年报业绩刺激下 国美股票成交升温
从昨日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似乎认可了国美董事会交出的成绩单。
国美电器在昨日复牌低开后迅速冲高,之后保持高位震荡,午后涨幅扩大,报收2.44港元,涨幅达到3.39%。成交总额也创下了近几日的新高,为6.98亿港元。
业内著名并购专家冀书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认为,昨日国美股价大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直观地看,国美董事会交出的成绩单还是比较好 的,所以在二级市场得到了一部分投资者的认可。其次,游资和投机资金的炒作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股权之争本身就会刺激股价异常波动,在国美这么敏感的 时刻,对黄光裕方面和国美董事会方面认可的游资都有,他们也在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操作,使利益最大化。
此前有消息传出,黄光裕家族已经募集到20亿元援助资金,主要用作应对陈晓为首的董事会可能做出的增发计划。业内人士分析,即便国美电器不增发,20亿元资金也可以在二级市场增持,以提高股权。
冀书鹏对此表示,按照常理,昨日接盘的大笔买卖可能是对国美董事会更为认可的游资,不会是支持黄光裕方面的资金,股票大涨是对国美管理层的认可,黄光裕方面不会为国美董事会做嫁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2

黄光裕家族知情人士: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02/1623775.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在黄氏家族与国美董事局对决的巅峰时刻,8月31日中午,黄光裕家族知情人士 (以下简称黄系知情人士)在北京一家咖啡馆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
大股东一直在争取机构
NBD:现在大股东是否与机构进行了接触和沟通?机构方面有什么样的表态?
黄系知情人士:一直在争取机构股东,现在机构的态度一直都很暧昧。大股东与很多机构都有比较良好的沟通,都很友好。但是我们相信,真正的决定还要等9月 28日 (股东大会)投票的那一刻。投资者都在关注这场纷争,不排除有投资者采取中立的态度,孰重孰轻投资者都会判断得很清楚。
NBD:贝恩资本作为财务投资者,已经明确表态要在9月28日之前将所持国美债务转股,如何看待贝恩这一做法?
黄系知情人士:我们与一些机构投资者交换过贝恩的看法,他们也都很不理解贝恩现在的做法。大股东对贝恩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判断,认为贝恩不会参与到大股东 对国美重组董事会的事件中来。但是现在贝恩要转股,说实话,具体转股的时间只有贝恩自己知道。我觉得贝恩也在看形势的,如果要转,9月26号转也是来得及 的,这个流程很快就可以完成。
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NBD:此前陈晓和贝恩的竺稼都表示,协议中仅有保护性条款,并没有所谓的“绑定”之说?
黄系知情人士:没有绑定的概念就是一份协议,是与公司签订,与任何个人都没有关系。但是在国美与贝恩的协议中,里面数次出现陈晓的名字,按道理,他的名字出现在签字的地方就可以了,几条最为明显的与陈晓的相关条款就是最好的例证。其实,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在国美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股东都没有出席,但是贝恩去了。即便现在贝恩还不是国美的股东,而是一个债权人。贝恩可 以以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参加会议,但是中期业绩是管理层在向广大投资者和全社会来汇报自己成绩,如果贝恩不是在绑定国美,那么他为什么一边参加会议,同时又 宣布债转股呢?
NBD:如果贝恩在9月28日之前进行转股,那会对其自身有什么影响?
黄系知情人士:贝恩现在背离了自己的行业惯 例,直接进入到公司的纷争中来。将来他也会参与到其他投资当中,对方很可能会警惕,贝恩是否要侵占大股东的地位呢?实质上,债务投资者本身在一个公司管理 层上的介入程度通常都是非常浅的,但是贝恩作为一个债务投资者在董事会里面占了四个席位,因为协议里面有约定——有一个独立非执行董事是由他来指定的,这 个人是ThomasJosephManning,即国美现任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国美在协议里面向贝恩资本承诺,要促成贝恩任命的3名非执行董事及贝恩资本 在交割前提名的一名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并在股东年度大会上将其选为公司董事。
贝恩这样做让人难以理解,因为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是由他们推荐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应该是和所有的股东都没有关系,超然于公司股东利益纷争之外,他既然由贝恩指定,又如何做到完全独立?这个信息国美董事会始终都没有对外披露。这样的结果就影响其他股东的主张的表达。
NBD:您怎么看待这个条款呢?
黄系知情人士: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贝恩对于国美的各项条款是极其苛刻的。首先,在国美出现资金紧张的时候,以每股1.1港元的价格引入15.9亿元港 元,按照当时的权益来说,可以获得对应的10.81%的股份。也就是说,国美用10.81%的可能进行转换的股份换来了15.9亿港元的融资,这笔融资每 年都要付出相当的利息作为代价;其次,贝恩拥有一项可转股的权利;第三,贝恩绑定了陈晓、王俊洲和魏秋立三名高管,自己又派出了三名非执行董事;最后,他 们还要推举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国美明年的日子会非常难过
NBD:对于董事会做出的国美未来发展规划,您怎么看?
黄系知 情人士:事实上,我们认为明年国美日子很难过,从宏观层面来说,如果上市和非上市(门店)还在一起,那么全国性的布局还保留着。今年的规模增长严重受限 (关店过多),今年一定是在减少了很多投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个“粉饰”报表,他们选择这个时间就是为了争取投资者。投资者现在心里很清楚!
NBD:目前大股东黄光裕方面对于这场争夺有什么看法?
黄系知情人士:从现在来看,只有大股东可选择的路是最少的,贝恩也好、陈晓也好,都可以随时走,而黄光裕不行,一方面是作为创始人心理上不愿意走,另外一方面,也没有人可以接盘。国美股价低了,损失最大的永远是大股东。
NBD:如何看待372家门店的问题?
黄系知情人士:372家店是一个悬案,所有人都在议论。如果9月28日以后个别董事仍然留任,那么就不能再交给自己不信任的人来管理,这是大股东要提前说清楚的问题。讲清楚了以后,大家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讨论。
这不是大股东的胁迫,董事会可以不同意,但是大股东要表达自己看法。这可能会造成市场人为的割裂!其实在黄光裕的心里,没有上市与非上市的概念,全都是一样,品牌、团队都一样,只是在法理上有所不同。一定要划江而治吗?
NBD:国美方面认为,非上市门店不会对国美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大股东而言,要经营好非上市门店也将遇到很多挑战,您怎么看?
黄系知情人士:连体婴儿分离以后,说自己会更健康,不可能!即使分开以后,大股东要重新造一个系统,这对大股东不难,本身就有强大的基础,团队还在。
增发将损害所有老股东的权益
NBD:在特别股东大会之前,你们会做什么?
黄系知情人士:接下来,我们就是等。现在没有拜见太多的机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相信广大投资者会为了共同的国美做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以大股东目前的能力和诚意,定能找到足够的支持者。
NBD: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黄系知情人士:对于大股东来说,目前最不可控的就是增发,增发将损害所有老股东的权益,而损害大股东的权益是最大的。如果执意要增发,他们为了“去 黄”,也是不惜损害所有股东的权益。大股东不同意增发,但如果增发也要参与,理论上来讲,增发是不应该排斥老股东的。供股是所有股东都可以参与的。
NBD:对于国美内部的高管倒戈,有什么看法?杜鹃出来了,是否会扭转局面?
黄系知情人士:目前国美管理层的局面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眼前利益;2.未来利益;3.5月18日是关键点,黄总判了14年,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了;4.整体氛围裹挟了他们。
很有意思的是,在五个高管亮相之后,有高管找到媒体说,“我没说过共进退。”其中的高管在国美都是很多年了,同黄光裕和国美有着极其深厚的友情。分歧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会看得准确。
NBD:有没有想过9.28股东大会的结果?
黄系知情人士:全部通过、全不通过、部分通过都是有可能的。陈晓下来,孙一丁保留都是变数。但是我们相信,大股东发起的正当提议是能够获得通过的。
同步播报
非上市门店负债20亿?黄光裕方面:有人恶意操作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国美非上市门店实际资产价值不容乐观,负债已经高达20亿元。针对上述信息,黄光裕方面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人恶意制造并发布这种别有用心的、来源不清的信息,其背后操纵人和目的不言自明。
黄光裕方面:门店负债之说有人恶意操作
据媒体报道,国美非上市门店负债20亿元,其中非上市门店的总资产为40亿元左右,而各类银行贷款和应付款达60亿元上下,即净负债约20亿元。在上述40亿元左右资产中,现金仅为8亿元,其他资产6亿,剩下的是不能立刻变现的25亿元库存。
该报道还引用一位 “核心人士”的表态,指出“黄光裕控制之下的372家‘非上市门店’与上市公司国美就是依附关系,非上市门店自身的财务状况很差,终止合作相当于‘自杀’。”
就在此前,黄光裕通过其全资控股的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向国美电器董事会发出《关于附条件终止“非上市托管协议”的书面通知》,称一旦9·28股东大会其要求罢免陈晓等动议未获通过,北京国美将从今年11月起,自行管理非上市公司资产。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人恶意制造并发布这种别有用心的、来源不清的信息,其背后操纵人和目的不言自明。”黄系核心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2010年上半年,国美上市门店数量为740家,销售收入249亿元;非上市部分门店共372家,实现销售额96.17亿元,其中北京国美是黄光裕运营非上市门店的公司。
“事实上,国美上市部分和非上市部分一直处于同一管理层的统一管理之下,为此每年还向上市公司缴纳最高可达2.5亿元的管理费。同时,国美非上市部分业务也要直接接受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统一审计,不存在报道中所说的这种情况。”上述人士称。
国美供应厂商:结款账期不存在差别对待
372家非上市门店是否真的负债20亿元?成为媒体所称的“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依附品”?
《每日经济新闻》随后致电国美管理层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对该报道不发表任何评论,而对于《每日经济新闻》所咨询的有关上市门店与非上市门店的具体资产情况,该人士也表示不便对外透露。
根据国美电器借壳之初便签订的“非竞争协议”,上市门店和非上市门店之间以“划分区域”的方式共存,即其中一方在上市之前已经在“任何中国城市、直辖市、镇或其他地点”设立零售门店,则另一方不被允许在同一地点进行竞争。
黄系核心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当时黄光裕将优质的门店打包上市,就是为了照顾上市公司的利益,把一些利润低、市场还亟待培养的门店划为非上市部分,怎么又成了对上市公司的侵害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未上市的门店中的确存在上述情况,其中包括大连、吉林、宁波、咸阳等均为“培育市场”,而且门店数量也是个位数。
此外,外界质疑黄光裕以国美整体作为谈判筹码之后,还要求供应商给上市公司和非上市门店不同的结款账期,“比如上市公司需要在30天内结账,非上市部分就可以拖到60天。”《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多家向国美供货的厂商均否定了这一说法。
一位向国美供应空调的厂商代表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同国美合作并不区分上市与非上市公司,而且在谈判和供货上都是整体的,也不存在上市公司30天结账,非上市公司60天结账一说。
国美中层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也表示,结账时间没有问题,都是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期限,没有具体到30天的说法,不同的供应商可能会有所差异。
该中层人士表示,和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有可能是以整个大区(如华北大区)为代表,也有可能是各地分公司自己独立和供应商合作,“这也要看供应商的具体要求”。
前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兼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胡刚也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他在国美任职期间曾了解到,由于考虑到全体股东的利益,经常有非上市门店为上市公司做担保向银行贷款的事情发生,所以说非上市门店完全依附上市公司并不准确。
胡刚表示,非上市门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和苏宁抗衡,对于目前的国美来说,一旦300多家门店撤走,将面临在与供货商、渠道商谈判时失去筹码的危 险,“一个千家级别的企业和一个百家级别的企业,谁更有议价权?”他警告说,将来合作企业在推新品、产品营销费用上势必也会逐渐向苏宁倾斜,这对国美是致 命一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5

独立财经评论人士评点国美内战:黄光裕家族拉票最后冲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9/4MMDAwMDE5NjY4Mg.html

在长时间沉默的关注后,有“股坛长毛”之称的香港独立财经评论员David Webb发表了一份题为《Take the GM out of GOME》的文章,结果这份“各打三十大板”的报告却被双方都看成是支持自己的有利证据。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份报告中David Webb一方面表态支持以陈晓为代表的现有管理层留任,同时反对大股东提交的二位执行董事人选,一方面又反对国美电器董事局酝酿的增发计划,并且反对贝恩投资的三位非执行董事在转股前进入董事局。

其实对于已经将桌面上牌基本用完的国美电器对弈双方来说,现在是一个敏感的时期,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投资关系团队将在9月10日结束近20天的海外路演回到国内,而贝恩投资的股东大会前转股的承诺依然等待兑现,黄光裕家族则将继续寻找自己的同盟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方矛盾公开化后曾两度增持的摩根大通9月2日第一次选择了减持套现1.4亿港元,其持股比例从9.05%下降到8.64%,而同时大摩则继续增持,其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7.96%。

消息人士9月8日告诉本报记者,“除了黄光裕的私人法律代表邹晓春将到香港与机构沟通外,黄光裕家族的长期证券合作伙伴大福证券和溢利证券依然将扮演重要的拉票角色。”

在贝恩投资转股后,黄光裕家族依然有继续增持的机会,但是找到更多的隐形同盟军才是其确保胜出的关键,然而股权比例过于集中在机构手中给黄光裕家族与同盟军的增持制造了麻烦。

刺黄

除 了加固与两家券商的合作外,黄光裕家族一直在通过中间人来与部分内地的富豪接触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其中打出的“老板牌”,黄光裕家族将目前国美的内讧描 绘成职业经理人对老板的造反,而且很可能成为其他私人企业职业经理人效仿的对象,所以希望其他对职业经理人心存芥蒂的老板来出资帮助危难中的黄光裕家族。

黄光裕家族的代表表示,“过去一周的确有很多内地的私人老板,以及国资背景的公司通过中间机构表达了购买国美电器股票并支持大股东的态度,但是具体有没有达成合作协议还不清楚。”

在 黄光裕家族加速拉拢同盟军的同时,陈晓为首的国美电器管理团队依然在美国进行最后的几场路演,这次国美电器史上最长的路演发生在特别股东大会前有着特殊的 意义,而国美电器管理层抛出的9月新开160家门店,签署300亿元订单等利好消息也被外界赋予了增加获胜砝码的涵义。

而9月7日David Webb的文章也成为国美电器董事局反击大股东一方的利器,国美电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David Webb在香港资本市场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们一直在等待他发出声音,现在他发出的声音显然是对现有管理层和董事局的肯定。”

David Webb为港交所独立董事,目前运作两只基金,其每年元旦向股民推荐一只股票,使股民获利,每天写一篇独立财经评论。

David Webb的文章中指出,“你希望董事候选人是由一名被定罪的囚犯任命,抑或是已小有成绩的现任董事,以及和你利益一致的其他股东呢?”“我觉得可笑的是,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前主席及大股东才终于掉过头来反对一般授权的提议。”

的确在今年5月的特别股东大会上,虽然两位联席股东Shinning Crown及Shine Group否决了贝恩投资提交的三位非执行董事人选,以及董事回购股权的授权,但是却对董事局增发的一般授权投了赞成票。

对此Webb指出,国美今年5月周年股东大会上已有26.9%股东投票反对一般授权,如果大股东也反对,则有77.5%股东反对,一般授权根本就不会通过,但是大股东现在却要提出反对增发,主要是因为其利益受到了威胁。

对此黄光裕家族的代表不置可否,而且否决了大股东对增发投赞成票的说法,不过他表示,“其实Webb作为独立评论员,其整体文章并非全部对大股东不利,其也认可了一些大股东提出的权利,只不过其言论被国美电器管理层利用了。”

对于董事局酝酿的增发Webb同样反对,对此国美电器有关人士表示,“这是他个人一直坚持的观点,并非针对国美电器。”

Webb的文章中指出,增发是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如果国美有集资需要,应考虑供股,若需引入特定策略投资者,可于未来再寻求股东批准。

这位国美人士还表示,“现在媒体关注的主要是舆情对比,但是舆情与投票者是几乎完全没有交集的群体,所以舆情的不利不会影响到国美电器管理层胜利的信心。”

刺陈

值得注意的是,David Webb的文章对国美电器管理层和贝恩投资也表达了不满,其中陈晓等管理层同贝恩投资在转股前就派驻三位非执行董事成为Webb批评的重点,在他看来贝恩 投资转股后再派驻三位非执行董事并无不妥,但是在持股比例只有0.2%的情况下就派驻三位非执行董事显然不好。

对此国美电器有关人士表示,“当时在贝恩投资看来,在大股东股权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贝恩投资要确保投资安全就必须在董事局有所体现,这样的条件并不苛刻。”

此 外,Webb还对陈晓等提出的“黄光裕被拘造成国美与银行和供应商合作受阻,陷入资金链断裂危险”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其文章指出,2009年6月安永会计 师事务所独立调查报告曾指出,自2008年12月底以来,国美财务或经营状况无任何重大不利变动,已获主要供应商及银行支持,这显然与陈晓的表态矛盾。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国美电器于2009年6月公布安永的调查表示,并无发现资金或资产挪用,亦不认为股份回购有问题,但在今年8月5日晩又突然表示就回购向黄光裕提出起诉,并指控黄光裕侵害股东权益,这样又出现前后矛盾,陈晓肯定有其中一次欺骗投资者。

对于Webb的指责,国美电器有关人士表示,“当时安永的报告是为了稳定市场信心,包括2008年12月与供应商签署的200亿元大单,都是危机公关的内容,现在看来这些公关是起到了效果。”

在国美电器的这场内乱中,国美电器被竞争对手超越,国美电器非上市部分盈利情况不佳等此前隐藏的消息都在双方的口水战中显露出来,而且随着双方对抗的加剧,可能会有更多的国美电器内幕消息被披露,国美电器陷入了一场没有赢家的揭丑大战中。

黄光裕的同盟军

港 交所的股权披露记录显示,黄光裕全资持有的子公司ShinningCrown 8月24日、25日、30日及31日,分别以均价2.409港元、2.418港元、2.209港元以及2.275港元的价格增持了1.05亿、1905 万、3160万以及1.4545亿股,总投入达到6.66亿港元,其持股比例已经达到30.22%。

而黄光裕、杜鹃夫妇透过ShinningCrown、Shine Group、Smart Captain 以及万盛源资产等公司,合共持有国美电器35.96%的股权,这已经是在不触动收购要约豁免条款情况下黄光裕家族最大的增持上限。

值 得注意的是,在这四次增持中黄光裕家族都是通过溢利证券、大福证券在香港的户口来操作的,其中8月24日和25日先后增持1.05亿股及1905万股,而 联交所中央结算系统资料发现,存放国美电器股份第3位的溢利证券,这两日分别增加1.054亿股及1945万股国美股份。

而国美电器大股东 8月30日和31日的增持则主要通过大福证券来完成的,显然这两家券商与黄光裕家族关系颇为密切,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几年黄光裕家族在香港的很多 资本动作都是通过这两家券商来进行的,其中2008年1月-2月的多次大规模回购也是通过这两家公司来进行的。”

上述人士表示,“上次回购 已经将黄光裕家族拉入了一场新的官司,这次黄光裕再次与这两家券商合作,其可能面临新的麻烦,如果真的像市场传闻的黄光裕家族通过中间人来拉拢内地富豪, 希望他们买入国美股份,参与特别股东大会投票,其中更开出20厘年息的回报,那么黄光裕家族将面临新的指控,因为这违背了香港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记者了解到,这两家券商曾经多次被香港证监会谴责,其中1997年10月香港证监会就对溢利证券的两位违规操作的董事给出了处分,而2008年初黄光裕的回购也让溢利证券受到了牵涉。

国美电器有关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依然与黄光裕家族合作的券商和机构并不多,显然接下来如果大股东继续增持,这两家券商依然是具体的操作者。”

按照目前已发行的股份计算,贝恩转股后将会获得扩大股本后的股权的9.76%,而黄光裕将会被摊薄至32.47%——这意味着黄光裕届时还可以自由地提升其股权至34.47%而不触发并购,显然不排除在9月28日前黄光裕家族再次增持的可能。

不 过国美电器一位高管表示,“这场股权争夺战让部分公众股东选择暂时离场避险,这给了大股东增持的机会,但是国美电器目前只有不到5%的股权在散户手中,从 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并没有任何一家机构通过场外交易的方式出售股份给大股东,所以未来大股东继续增持的难度在加大。”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这场拉锯战已经让双方有些精疲力竭,但目前没有一方有绝对获胜的把握,显然在桌面上的牌用完后,双方存在桌底下交易甚至达成妥协的可能性。”

不过双方都表示不太可能达成妥协,国美电器有关人士表示,“虽然一切都有可能,但事情到了今天的局面,9月28日的对决已不可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06

fatlone’s view: 太陽能業內人士的一些啟示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6/18/fatlones-view-%E5%A4%AA%E9%99%BD%E8%83%BD%E6%A5%AD%E5%85%A7%E4%BA%BA%E5%A3%AB%E7%9A%84%E4%B8%80%E4%BA%9B%E5%95%9F%E7%A4%BA/

我在山頂洞人兄的博客裡(原文), 見他轉載了另一位博客和一位業內人仕交流之後的總結(PV 行业的未来), 我覺得很有參考價值, 想跟大家分享, 以及分享一下對此的小小看法

quote:

PV 行业的未来

2011-06-07 23:48

   太阳能股从去年下半年被资金追逐,到现在墙倒众人推, 到底这个行业发生了什么? 周期性这么短吗?到底太阳能行业在中国未来的趋势如何?
   刚刚和一个太阳能行业资深技术专家 X先生 聊天,X先生曾供职于 无锡高佳主管生产,后高佳被保利协鑫收购后 去协鑫总部作为技术顾问, 2年后 又被德国太阳能光伏设计商 IFE 聘为中国高级顾问。
    X对于PV 行业未来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了以下总结
一、如果未来三到五年内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或者国家税收没有重大变化,晶硅电池组件出口合同价格的极限将在1美金/瓦附近,距离现在的平均销售成本就是30%的降幅。
二、特别是在欧洲,组件价格在PV电站建设总成本中的比例已经下降到30%以下了,所以组件价格进一步下降不能成倍地扩大需求市场,而只有通过降低其他成本(比如:安装成本)来实现PV电价的下降。
三、德国2011年PV上网电价是0.21欧元/千瓦时,低于零售电价0.22欧元/千瓦时,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和传统电力竞争还是任重 道远的。欧洲电力市场传统电力每兆瓦时上网电价是55欧元,折合每千瓦时是0.055欧元,PV上网电价是0.21欧元/千瓦时,还有高于传统电力四倍的 差距,所以晶硅电池的PV电站遭遇发展瓶颈。
 四、PV的发展,只能依赖于技术进步,提高单位面积转换效率来降低后道电站建设成本。等待传统能源的价格上涨。解决储能问题,建立离线系统。
五、由于供求关系的转变,PV行业将很快地转入普通薄利制造业,企业比拼的是内功,既是精细化管理+先进的工艺技术,行业的兼并潮和倒闭潮即将开始。
       当被问及,哪家公司是目前你认为将成为中国PV 业真正的龙头领军企业? 尚德, 协鑫,英利 还是LDK 赛维, 他非常肯定的摇着头说,目前他没有看到,也许未来会出现。不过如果那个时候出现,可能也就和台湾的富士康这样做代工的企业差不多的命运了吧。
      我还是不死心,问,难道协鑫有这么大的产能和最廉价的生产成本,他足够能控制上游的价格,他难道没有行业整合的潜能么? 他笑着说,凭他对于朱老总的了解,投资于协鑫很可能是下赌注在一个本身赌性很强的赌徒身上, 对于不是很了解企业真正发展规划和财务状况的中小投资者,你愿意赌吗?

unquote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1) 技術突破方面(以下所有內容只圍繞crystalline-based PV module), 最新發展是n-type module, 當中首個宣佈可以量產作商業用途的廠商是Sunpower, 近日出了新聞稿說旗下的模組再次在轉換率上破了紀錄(SunPower Sets New World Record for Efficiency), 達到20%以上(新聞稿中提及過22.4%這個數字), 這就是光伏模組在2011年下半年可達到的最高水平, 而其他一線廠商可望在其後的一至兩季內達成, 衝擊傳統晶硅技術的門檻又再提高了. 這個技術換代, 可以將整體轉換率提升一成, 計及此因素, 售價有機會不用下降30%就能達到該行內人土的目標, 而且, 在6月8日的報價評論顯示(http://www.energytrend.com.tw/node/1824), 模組均價以跌至每瓦1.335美元, 再下調25%, 就可以達到1美元這個里程碑, 老實說, 1美元是意義多於實際, 因為每個地方的用電成本都不同, 而這個價錢遠未能與傳統能源看齊, 不過至低限度可以對心理因素有正面影響

2)這個消息很重要, 原來組件總成本的佔比已在30%以下, 即是說整個光伏模組產業鏈可以做的已經不多, 無數廠家只分食其中的三成, 可以想像於製造環節的業者景況可謂苦不堪言, 其餘的七成落在那裡? 具體情況我不清楚, 猜想都應該是電廠的營運商或業主, 又或者是那些經銷商, 很明顯定價權落在這些佔大部份的人手裡, 中國依然擺脫不了作為一個生產者要承受低毛利的命運, 不過已經比很多製造業要好了, 如果中國業者要找到利潤的突破點, 就必需涉足非製造的環節, 即是電廠營運和銷售通路等等, 不過市場在西方國家, 不會輕易讓你分一杯羹, 如果是發生在中國的話, 最大的那幾家模組廠相信會參與競投電廠營運, 保利協鑫是當中的先驅, 稍後有機會會多加著墨; 那個X先生已經說明組件格價的下調已經不能成為刺激市場買氣的主力, 可以預料組件降價速度會變得較平緩, 這是健康的發展, 讓業者有序地適應, 保持較平穩的毛利率, 有望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和使到融資更容易, 因為「有數得計」對投資者是非常重要

3)這一點解答了我和一些網友的疑問, 就是光伏上網電價與零售電價的具體數字, 現在還加上傳統電力的上網電價, 這幾個數字提供了一個概念, 就是太陽能要降至那個水平才整體上能與傳統能源看齊, 約上述數字是可信的話, 就是現水平的太陽能成本每年平均降20%, 同時傳統能源價格保持不變(那當然不太可能, 怎可能6年都不加電價?)6年後光伏就能和傳統能源看齊, 亦即是真正意義上的grid-parity, 每年降20%是很進取的預測, 但今年的降幅將會超越這個數字, 如果降幅保守一點, 不過再算上通漲和技術換代等因素, 我相信十年內就可以達成廣泛地區的grid-parity; 我自己認為, 即使光伏發出來的電比石化能源貴上兩三成, 都經已足夠吸引大量(富裕地區的)人民採用, 單是「清潔」和「安全」兩點已經值得去付出這個溢價, 而且採用再生能源可以換取更多碳排放配額, 背後隱藏著巨大利益, 單是賣配額都足以多建數以GW計的光伏設備

4)這裡提到光伏遇到的幾個主要問題, 技術進步我相信每數年會有一個大改進, 中間會有一些小更新, 我就不信硅基結晶太陽能的技術會就此停下來, 我做資料搜集的期間, 知道這個門派的技術的轉換率理論上可達至30%, 這就是物理上的極限, 現在可以大批量生產的模組剛剛打破了20%的關口, 即是我們還有50%的進步空間, 我必需再次強調, 這個20%是可以大規模生產的產品而達成, 尚在實驗室中的技術需要一段很長的路途才可以達到商業大規模應用的階段, 我以一個很好的例子去預測太陽能光伏的未來, 其實我之前已經講過, 現在再提多一次吧: 現在的硅基結晶光伏組件, 就等如顯像技術中的LCD液晶體顯示屏, LCD也有很多不同技術, 例如IPS、VA、TN等等, 還有背光技術用作提升質素等等, 而其他有潛力的太陽能技術就好比OLED(其實有很多技術連跑出實驗室的階段還未達至, 但OLED已經得到實在應用), OLED一登場在質素上已經遠遠拋離當時的LCD, 無論在對比度, 反應時間和厚度等等, 不過近年的LCD發展並沒有停步, 如今LCD亦可以做得相當之薄, 由當年可能和OLED屏在厚度有數倍以的差距, 變成只有一兩倍的分別, 對比度和反應時間都已經改進得應該沒有誰會挑剔, 而目前OLED還未能可以在大呎寸的屏幕大規模量產, 因為成本仍然太高, 還未進入商業市場的技術都不是大眾的選擇, 有不少人說有很多新技術有機會會取代硅基結晶,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不過, 不會是三數年內的事情, 要知道這個技術有不少國家累計投入的資本以數以百億美元計算, 建立起的體系不是其他技術可比擬, 如果未來有新技術跑出, 有心跟進太陽能的人一定會比行外人先發現, 我不太擔心太陽能愛好者會因此買錯股, 半途出家的我不敢說了 :) 提高單位面積轉換率是核心技術的改進,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提升的方法, 例如開發更大面積的晶片(我相信這是下一個目標, 卡姆丹克在去年已經有提到有相關的試產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離線系統, 這是太陽能的殺手級應用, 在電網建設薄弱的地區, 太陽能顯然是首選, 快速簡易的安裝是最大優勢, 地球上有很多人都不是生活在城市圈裡頭, 當光伏成本降得夠低和發力功率再提高, 就可以率先開發這個藍海

5)光伏產業進入薄利多銷的階段可能在2011年就開始了, 問題是利有多薄, 銷又有幾多. 我的觀察是, 毛利率的下跌速度, 將大於整體市場規模的增長, 至少在本年至今的表現是肯定的, 所以今年的業者要有增長, 就一定是靠吃掉弱者的份額來達至增長, 近來最具代表性的新聞是德國大廠Q-Cell傳出有意賣盤, 歐洲的電池組件業者在成本上完全敵不過來自中國的競爭, 這個消息可能是未來一連串併購和倒閉的開端, 在整個產業鏈中, 硅片、電池和模組製造環節應該被中國和台灣的廠商壟斷, 不過太陽能產業鏈是很長的, 還有很多部份掌握在先進國家之中. 該行內人仕提到企業拼的是精細化管理和先進工藝技術,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的話)前者的體現是把業務專注於一兩個環節, 即是不搞垂直整合, 後者就是體現在公司產品的規格和製造成本上面

關於成本下跌, 我有一些想法分享, 該業內人仕還提到富士康, 他說如果一間公司當上龍頭的時候大概就像富士康現在的情況一樣, 我相信那時的營運成本已經是低無可低, 其他的成本主要是硅料支出, 硅(港台叫矽, 英文silicon)這個原素佔地球成分約27%, 非常豐富, 我不清楚可供開采或人類可提取出來的硅佔多少, 如果以此推斷, 硅的成本應該可以繼續下降, 如果硅價降不了, 光伏就沒有未來, 我預計硅價仍有巨大的下調空間, 保利協鑫的成本已經壓至接近每公20美元, 這個目標可望在年內達成, 而目前的硅價約在50元的水平, 可見硅料廠仍有空間降價, 如果在兩年內成本可以達到15美元, 硅價有機會降至30元的水平, 因為我預料中國重啟多晶硅計劃會令硅價一如模組價錢般快速下滑, 而且二十多元的東西可以賣五十元, 中國人沒有理由不快快搶著去做, 以前中國因技術搞不上, 造出來的多晶硅質量不高成本又拼不過外國, 現在有保利協鑫這個成功例子, 國家看到了希望還不快快把這塊大餅搶過來? 保利協鑫很可能會將擴產計劃再次提高, 如果是真的話, 我覺得中國人的氣魄真的太強了

我相信這個降幅應該可以抵消大部份補貼調降的影響, 業者能保持生存的空間, 模組價格不斷下降, 可以開發的市場就更大, 出貨量可望快速增長, 彌補毛利率下跌的影響

我認為在太陽能應用方面, 日本是下一個德國. 日本的國情我覺得很像德國, 兩者都是高科技製造大國, 能源需求大而同時缺乏天然資源, 要脫離外國在能源上的制限唯一方法就是大力發展再生能源, 使別國不能控制自己的能源咽喉, 再生能源中最成熟就是風能和太陽能, 前者又比後者廉宜很多, 基本上在很多地區已經能夠和火電競爭, 而太陽能在成本上仍有相當的路要走, 不過太陽能非常適合家用和小型商用項目, 我相信這是一個數以GW計的市場, 除非日本人堅持用日本貨, 否則中國應可分一杯羹; 我相信要來造核子武器原料的核電廠已經足夠有餘, 多餘的應該要廢除, 而能源缺口由風能太陽能補上, 如果連火電都取替, 市場可以相當廣闊

中國的電價仍低, 太陽能成本要大幅下降才乎合國情, 相信這不是兩年內可以辦到, 除非國家有意補貼, 不過從政策面看, 光熱發電好像比光伏更優先, 但是, 我還未看到一間具規模的中國光熱發電業者, 美國反而更有看頭, 如果美國政府沒有刻意阻撓, 中國人應可以有一番作為

我希望可以看到更多併購和倒閉的消息, 釋放出來的市場就可以由強者補上, 從而保持快速增長, 在港股市場中, 依然以保利協鑫和卡姆丹克最有希望, 如果不想分析又看好太陽能股, 簡單買齊兩股即可

原來今天保利協鑫勁升一成三… 太陽能股要轉勢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2

成功人士給畢業生的叮嚀 打贏職涯第一戰!

2011-6-27  TWM




走出校園,社會新鮮人蓄勢待發,但是職場與學校大不同,多數人往往要經過一番波折,才能摸索出自己的路。百度總裁李彥宏、職場﹁自慢﹂達人何飛鵬、統一超商營運長謝健南、多元職涯達人李偉文、思科總裁錢伯斯以自身經驗提出建議,希望為年輕人省一趟冤枉路。

百度總裁李彥宏:

選定方向就去做 不跟風、不動搖百度總裁李彥宏認為,年輕人應該盡可能地增廣見聞,多聽各種不同聲音,從中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

撰文‧楊卓翰

畢業季到來,準備走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心中多少彷徨。二○一一年《富比世》雜誌評選的中國內地首富──李彥宏,恰在此時由高寶出版了《人生可以走直線:百 度總裁李彥宏給年輕人的二十九則提醒》一書,淬鍊了他從初踏入業界以來的職場智慧。《今周刊》特別專訪李彥宏,讓他以當初新鮮人的心情,和台灣新鮮人分享 心得,透露青年創業的成功關鍵。以下為訪談內容:《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請問總裁,你在完成學業、踏入職場時,是否有過掙扎?你認為最重要的選擇是 什麼?

李彥宏答(以下簡稱答):在美國,我讀的是電腦專業的碩士學位,因為跨了一個專業,所以那時讀了很多新的課程。但是讀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發現相較於學術 界做的東西,我從心底裡還是希望我做的東西能夠讓世界上千百萬人、幾億人使用,那個時候我慢慢地意識到,我自己應該走什麼樣的路,於是做了一個選擇:放棄 博士學位,盡早進入工業界。這是我人生路上第一次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做的大選擇。

選擇公司 不能只看表面條件但應該進一個什麼樣的公司,在當時也是我比較猶豫、或者是說花時間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學電腦的人進的公司,基本上都跟IT有關,於是我申 請了一些公司,有矽谷的,也有華爾街的。矽谷和華爾街的公司,文化差異其實很大,看重的東西也有很多不一樣。

當時我對矽谷的認識還不夠。我到矽谷的時候是三月,到處鳥語花香,但是我看到一些跟我一樣的技術人員每天工作非常辛苦,開的車還更破,要錄取我的公司也不是很大。

而華爾街對我來說有一種神祕感,我覺得這些人是玩錢的,到這些公司面試,大家很講排場。來接我的都是很豪華的車,到非常貴的餐館裡頭去吃飯,各方面都非常講究。然後我看他們每個人工作,也不是很辛苦。最後華爾街給出來的工資比矽谷給我的工資,要高出一萬多美元。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的這個選擇是不對的,只是看了一些表面的東西,而沒有去分析我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其實我真正在乎的,是能依靠自己的技術改變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讓足夠多的人受益。在後來的選擇中,我一直以這個目標作為判斷的標準。

起步階段 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問:職場的第一個十年被稱為學習的黃金十年,將奠定一輩子的職場基礎。請談談你進入職場的第一個黃金十年,有過哪些職涯上的轉折?應該在這十年發展什麼樣的能力?

答:在我畢業後的頭十年,第一個轉折是從華爾街到矽谷。在矽谷每個人都有理想,或者說夢想,每個人的夢想都是要改變世界,我在矽谷工作時每天都很興奮,因為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時候,也有人會問我,你大概每天工作多長時間?從幾點到幾點?你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什麼樣的?其實我很難說清。因為對我來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工作,什麼時候在放鬆。因為我的工作和愛好是一樣的,做的東西自己很感興趣,做了之後看到很多人在使用,自己就很高興。

另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就是放棄綠卡回國創立百度。十幾年前,搜尋引擎在中國並不是一個炙手可熱的產業,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要放棄近百萬的美國股票 期權和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我有自信能夠做出大家也能夠很喜歡的搜索工具。我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變成自己使用的東西,這才是我的人生理想,而不是掙 錢。

幸運的是這個產業最後變成一個巨大的產業;但是即使它不是這樣一個巨大的產業,我覺得我這一生會生活得非常幸福,非常開心。

我始終認為年輕人在剛剛起步階段,一定要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其實我們都需要聽從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並不是你認為社會期望你這樣做,父母期望你這 樣做,朋友期望你這樣做,你才會選擇這樣做。只有這樣,你才會越工作越開心,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會沮喪,不會被擊倒,而是全身心地去享受整個過 程。

問:兩岸經濟互動越來越頻繁,你認為台灣和內地的年輕人相較之下有什麼特色?該怎麼發揮?

答:兩岸同文同根,台灣在高科技領域也積澱很深,我在美國接觸過一些台灣高科技人才,素質非常高。這一代的台灣年輕人獨立性和自主意識很強,對大陸文化也已經不陌生,兩岸的高科技人才很有互補性,如果攜起手來,一定會有很大的作為。

大陸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職場人才競爭也會日趨激烈。在充滿機會的市場下,年輕人有志向,就應該珍惜當下,勇於創新,把握好自己的發展方向。

領導特質 最重獨立思考能力問:你認為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年輕人如何從工作中學習及自我磨練,來具備這些特質?

答:作為一個企業領導者,首先一定要有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理由,相信自己的判斷,因為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

這樣的能力需要大家在職場起步期間,甚至在大學以及更早的時期去培養。比如在大學的時候,除了學好專業的課程,建議大家去多見一見世面,多聽一聽各方面的 講座,開拓眼界,和不同的群體交流。不同的聲音聽得多了,慢慢的就不會輕信任何一個聲音,而是加入自己的獨立判斷;有了判斷的能力,你以後的路就會走得非 常順。

問:如果要給新鮮人最重要的一句話,你會怎麼說?

答: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我願意和大家分享一句一直陪伴著我的話: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一旦你選定了方向,你認準 了這個是代表未來的,而且別人還沒有看到你看到的這些東西,那你一定要專注,去把它做到極致,做到最好,這樣才能夠成功。

與此同時的話,正因為你看上的是很多人沒有看上的,你要耐得住寂寞,而不是什麼東西熱鬧,你就去做什麼,而是說你真的相信自己的想法,並且一直堅持把它做下去,唯有如此,我覺得才有成功的機會。

李彥宏

出生:1968年

現職:百度董事長兼總裁

經歷:Infoseek資深工程師、《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即時金融資訊系統設計師、道瓊斯金融公司高級顧問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電腦工程碩士,北京大學資訊管理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