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適中在不斷顛覆後 了解投資真理 專注財報淘金叛逆小子找到富一生心法

2011-5-23  TWM




從家人眼中不學無術的叛逆小子,到身價上億元的股市大戶,最高文憑是一紙「國中畢業證書」的林適中,在茫茫股海中找到人生舞台,憑藉著摸熟自己看好的股票,累積至少逾二億元身價。

撰文‧林心怡、歐陽善玲

「念書的時候,我是個很讓父母頭痛的小孩。」外表斯文、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年輕個十歲的專業投資人林適中,講話慢條斯理,絲毫看不出天生反骨的性格。頭腦 靈活的他當年考上師大附中後,耽溺於玩樂,高二那年還因無照偷騎機車發生車禍,導致骨折無法上學,最後因功課跟不上而休學。

「當時看到同學都在準備聯考了,自己還要重讀一年,覺得面子掛不住,乾脆選擇在家自修,以同等學力報考大學,竟也順利考上海洋大學航海系。」林適中笑著 說,「念不到幾個月覺得混不下去了,乾脆辦休學降轉物理系;眼看成績又快不行了,之後轉學落腳在淡江國貿系;最後我大學依舊沒畢業!」原來年輕氣盛又愛玩 的林適中,大二學期結束前,眼看可能有被退學的危機,乾脆辦休學先去當兵。退伍後,林適中並沒有重返校園,而是出社會工作。

蹉跎歲月:年輕氣盛又愛玩求學之路顛簸、工作更換頻繁 無定性但正如他顛簸的求學歷程,踏入社會後的工作資歷依舊一波三折。「還記得當時有三個行業正在起飛階段,就是保險、地產和證券業,而我選擇了保險業。」 但一年後,卻因直屬長官虧空公款,整個單位遭公司解散。之後與友人合夥賣過便當,當過房仲業務,也都無法長久。

一九八九至一九九○年期間,林適中還曾先後在兩家券商任職研究員,但工作資歷前後累積仍不足一年的時間。「在那個台股主力盛行的年代,證券公司的研究員不 像現在要到上市櫃公司去拜訪,大多是幫主力、金主整理有用的資訊,當時年輕氣盛,常與長官、同事理念不合,加上自己股市投資獲利不差,後來也就乾脆辭職不 做了!」即使當時已年近三十歲的而立之年,林適中依舊相當隨興地辭去工作。

「談到投資台股始末,要從一九八七年還沒進券商前說起,當時我媽很擔心我不務正業,進而央求我爸傳授我一些做股票的訣竅。」林適中笑著說,其實父親原本也 只是位薪水微薄的公務員,憑藉著台股操作得宜,賺到了數桶金,是親戚們眼中的「投資理財達人」;但身為家中長子的他,卻是家人眼中「沒什麼定性」的頭痛人 物。

「還記得當時父親給我五十萬元當投資台股的本金,要我邊看邊學,當時大盤指數約正處於漲升的階段,在行情好、運氣又不錯的情況下,我進場大概一周就獲利二 ○%,五十萬元很快就變成了六十萬元。」一出手就嘗到甜頭的林適中,產生了「台股錢很好賺」的錯覺,正因當時投資股票全憑感覺,沒花太多時間在充實股市投 資的專業素養上。所以當台股反轉,大盤指數從四千點崩跌至二千點時,馬上虧損逾六成,不但獲利全數回吐,就連本金也僅剩十幾萬元。後來他只好硬著頭皮再次 向父親伸手要錢,湊足了五十萬元準備東山再起,同時有長達二年的時間,他每天至少用一小時的時間,向父親請益台股操作的實務經驗,父親是他生命中第一位貴 人。

人生轉折:父親過世、投資失利沉潛自省不再融資 改賺大波段行情在這段期間林適中還出了一場車禍,但竟意外為他奠定了投資台股專業知識的基礎。「還記得那次摔得跟豬頭一樣,腿斷了、女友也跑了,哪都不能 去。只好在家閉關一個月,把當時熱銷,由張齡松所著的《股票操作學》詳細地『K』過一遍,也開始對技術分析有了系統性的基本概念。」林適中笑著說,後來他 除了廣泛閱讀相關書籍外,每天還會剪貼個股行情表,研究每檔掛牌公司走勢,追逐強勢股,加上用融資拉大投資槓桿,再次以五十萬元投資的他,短短二年的時 間,就賺到六百多萬元,之後才進入券商當起了研究員。

只是股市多變,投資永遠有新的功課要做。「九四年時,父親過世,同一段時間裡,我手上的股市操作資金也僅剩下二百萬元。」痛失至親,再加上過度融資、景氣反轉,資產大幅蒸發,林適中曾有一年多的時間,躲在朋友的工作室裡充當氣功師助理,靜心沉潛,期待重新出發。

九五年,心境歸零後的林適中,利用手上二百萬元本金再度投入股市,二年就滾出了二千萬元的獲利。此時,林適中更遇到生命中另一位貴人,也就是當時鑫報投顧的協理劉仁天。

「還記得我們在券商相識的隔天,他就冒著交淺言深的風險,告訴我不該做丙種、融資壓到滿水位,這樣太貪心,很容易血本無歸!」經過此番提醒,林適中開始自 我反省,前幾次大起大落的賺賠經歷,都怪自己太貪心;也總想著就算失敗了還有父親當靠山。但如今情況不同了,他必須更加重視風險控管。

九七年,有了前輩的提點,林適中不再像以往頻繁地在台股殺進殺出,也不運用融資等拉大槓桿的操作策略,改以研究好一家公司的產業趨勢與公司基本面,搭配技術面觀察後,再予以重壓,賺取大波段行情的方式,後來果真成為他財富不斷累積的獲利關鍵因素。

「既然要重壓投資,當然得摸透這家公司的基本面與未來成長性。」在林適中的眼裡,要重壓一檔股票,必須掌握幾項原則。首先,先研究該產業基本面是否具備成 長趨勢,比方說競爭力是否優於同業,公司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成長率是否可達一○%至一五%,尤其是EPS逐季創新高,且未來三至五年獲利成長率可 望持續成長,甚至呈現逾三成的爆發性成長,都是值得留意的投資標的。去年他在五十幾元發掘的上銀,還有近期在六十元附近布局的巨路,都是承襲這樣的挑選邏 輯。

東山再起:找到成功投資邏輯研究基本面配合技術面 締造經典戰役以近期布局的巨路為例,林適中分析,該公司是具備自動化設備概念的程控廠商,隨著相關程控設備的墊片成功開發,該產品毛利率可達四○%,但綜 合公司原有產品個位數的毛利率,未來平均毛利率將在二○%左右。而搭上中國提升商業效率所需的自動化設備需求題材,未來三至五年獲利成長率可望超過三成。

其次,林適中認為,想要獲利一倍,布局股價本益比最好不要超過十倍;但如果發現一家公司股價剛超過十倍不多,未來本益比又有二十倍的價值,依然值得布局。

例如巨路今年EPS至少六元,若以目前股價六十八元附近來看,本益比十一倍,以未來目標價可望上看三位數來看,就是值得布局的標的。

「我偏愛股價技術面盤整多年,打過大底,籌碼乾淨的公司,且在市場尚未聚焦前,逢低布局,等待股價發動行情。」林適中笑著說,從技術線形來看,巨路也符合打底完成,進入帶量上攻的多頭走勢。

的確,攤開林適中近年來最經典的戰役,均是相同的選股邏輯。二○○四年,他重壓中菲行一萬張,長線投資二年多,賺進超過一倍的獲利。原來,他早就觀察到中 國市場經濟活絡的長線趨勢,物流貨運需求正處於起飛的階段,而當時深入布局中國貨運承攬產業的中菲行,正符合林適中「產業趨勢向上,未來獲利成長性佳的特 性」。

當時中菲行本益比低於十倍(約八倍左右),股息殖利率八%等數據,讓林適中進一步積極地詳閱公司的公開說明書,從速動比、流動比等財報數字檢視公司的財務狀況後,決定伺機介入。

林適中分析,中菲行在○六年前五年的長期平均股價,大約在十五元上下,從技術線形來看,已打了一個三至五年的厚實底部,浮額清洗乾淨,且持股大多集中公司派,籌碼相對安定,加上股價基期也相對較低,讓林適中決定開始牛刀小試。

從百餘張、千餘張,到最後取得一席董事,林適中勤於蒐集公司相關的報導資訊,勤於檢視公司的月營收變化之外,還向公司毛遂自薦,表明自己是持有公司數千張股票的股東,不但勤問資訊,還提出拜訪公司的要求。

未來方向:培養信心、找對時機看好自動化及軟硬體 未來留意商管效率「還記得中菲行的人帶我參觀公司時還有點難為情,因為當天股價跌停僅十五元多,但我卻告訴他,我認為公司有四十元的價值。」林適中笑著 說,當時領他參觀公司的中菲行員工,都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然而,數字會說話,從○四年林適中以十六、十七元成本布局,至○七年中菲行股價最高來到五 十七.六元,可以看出中菲行後勢股價,充分反映其當時強勁的基本面,也證明了他精準的眼光。

「習慣從眾多訊息中去蕪存菁」,是林適中平日尋找潛力股每日必修的功課。例如,他會定期與投資同好意見交流,或參加相關講座,廣泛蒐集資訊後,再透過自我 判斷系統,從中挖掘投資靈感,收斂選股方向。「像先前在投資論壇上聽到一個觀點,講中國大陸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加,經過仔細分析、思考後,也成為 我發掘投資方向的養分。」針對台股後勢看法,林適中依舊看好具備中國收成的概念股,他認為在中國勞工薪資成本不斷提高下,隨著企業追求提高商業化效率,並 以自動化設備取代勞動成本,已是大勢所趨。其中,自動化設備是硬體的呈現,以近來獲利持續攀升的上銀為例,就是自動化設備元件商,而工業電腦則是自動化設 備軟體的呈現,未來爆發性同樣值得期待。

再看工業電腦主要廠商近期表現,包括飛捷、巨路、凌華,近幾年皆有資本支出持續擴張的動作;尤其到今年,即將進入出貨巔峰期,就代表景氣仍持續扶搖直上。林適中認為,未來最紅火的投資標的,將聚焦在可提升中國商業管理效率的產業。

「挑股票就像追女友一樣,總得徹底了解,耐心相處,才知道誰最合適,交往後還得持續關心,才能保持最佳狀態。」林適中笑著說,在投資一家公司前,他總會耐 心地花時間檢視財報,用一整天蒐集資料、詳閱技術形態,經過不斷地交叉比對才會出手,有了強烈的投資信心,在對的時間進場,要成功獲利只是時間長短的差別 了。

出生:1961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前中菲行董事

學歷:大學肄業(國中文憑)

林適中的投資心法

1.

研究趨勢向上的產業,CEO有誠信,公司專注本業投資,不投資業外。

2.

只買未來3~5年獲利成長的公司。

3.

挑選龍頭股或具備產業競爭優勢的公司,並精讀財報。

4.

挑選EPS年成長10~15%的公司,若能搭配現金殖利率逾5%尤佳。

5.

介入時點本益比最好低於10倍,但獲利起飛者則享有較高的本益比。

6.

選擇技術面打底完成,籌碼洗淨的時間點做布局。

目前看好的標的:

巨路(6192)

看好自動化設備概念,巨路研發出高毛利產品,獲利大成長,具備中概收成題材。

飛捷(6206)

看好工業電腦受惠中國企業自動化設備需求增加,飛捷利基產品獲利成長性高。

上銀

(2049)

看好中國企業追求提高商業化效率,及自動化設備硬體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0

17-Nov-2011 先了解後投資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1/17-nov-2011.html

很多人看到巴菲特大買IBM很奇怪,以為他已經放棄了價值投資。我敢認為說這些話的人真的不了解巴菲特,亦沒有深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老早已經不再是格拉咸的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者專買平的股票,但巴菲特專買好的公司,真正領會到兩者分別的人便可以超越價值投資。那些以為是貴的股票,可以是愈來愈貴。那些以為是平的股票,又可以是愈來愈平。

當年有些人恥笑巴菲特高追可口可樂,今天看來當年恥笑的人變成今天被人笑的對象。專買平股票的投資者,到頭來都及不上專門高追好公司的投資者。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散戶說某股很平很平買得過,但又有多少人會說某股很好很好追得過(除了牛三瘋癲外)。真正公認優秀公司的股票,大家以為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還可以很平的買得到嗎?

昨天說很多散戶都很懶,不想用腦,而大家知否巴菲特已經長期跟蹤IBM數十年了,他付出長期努力去增加自己在科技方面的解讀能力,當年的不知不買變成今天的了解透徹,這就是我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有些人連行業解讀能力都不具備就去買該行業的股票,這才是徹頭徹尾的賭博,蝕足9成是合理結果。我們永遠都是要先了解後投資,但散戶就喜歡自大的以為認識一點皮毛便是很了解而去投資,投資後還以為已經工作完成可以坐定定,不去長期跟進加深了解,結果行業改變還傻傻的不明所以,投資失敗當然又是合理結果。

巴菲特用了數十年去學習科技才敢投資科技,你用了多少時間去學習你所投資的東西?你有否買入自己不了解的東西?市場上很多失敗的例子都是因為人們買入自己不了解的,他們買入只是純粹因為一些貌似可信的人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07

了解會計制度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html
早前有不少網友對會計制度有意見, 尤其是有關公平值入賬的討論更是熱烈。其實我也不是讀會計出身的, 再說下去可能就會見底, 網上會分享的會計高手還有多的是, 我也經常讀到非常好的文章及概念。

對於投資, 為何我們要了解會計制度呢? 按富爸爸作者, 這好比一種語言。學大部份科目都要學語言, 包括經濟、地理、歷史、生物等, 而學一些特別學科就要有特別的語言, 好像學音樂就要有樂理基礎, 學物理要有數學基礎, 而財務的基礎就是會計, 看不懂會計報表就看不懂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 就好像不懂ABC, 怎會看懂英文小說呢?


所以了解會計制度就能看懂你想看的東西, 了解後就會知道某會計制度入賬的方法, 但我認為不需花精神探討制度的不公平, 而是了解背後由來後再對這家公司作出適當分析。相反, 如果不了解的話, 例如把有大量水份的盈利計算價值, 又或是計算時不顧盈利跟現金流的比例有異樣 (盈利的含金量不高)等, 這就算是會計基礎未到家。英文學得不夠好, 怎能讀好英文歷史呢? 所以有這種情況時, 應該從會計基礎下苦功, 再談投資。

作投資之用, 對會計學有一定量認識就足夠, 不用每個人都學習嚴謹得像註冊會計師的水平才可以投資。我的準則是假設自己是老闆, 請了會計師幫我的公司制作報表時, 我應該要有能力了解他在做什麼, 以及有能力讀懂這些報表及對報表發問。不過, 相信對會計學完全沒有認知而又買賣股票的人實在多的是, 因此成功的投資者永遠都是少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55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最了解你的人 


2012-7-2  TCW




我的兩個孩子雖是龍鳳胎,但小時候外出用餐,為了座位常爭得面紅耳赤;選禮物老是相中同一款而僵持不下……。

五歲時,鄰居老太太開玩笑作勢要抱走兒子,向來剽悍的女兒竟哇的大哭:「這是我的弟弟,我的弟弟……」外部危機一出現,兩人立刻化敵為友。

一段小趣事,反映了人性,道理極簡,卻常被長大的我們忽略。

當孩子眼中只有家庭這個小戰場時,父母的關愛、玩具等,都是稀有資源,自己的手足成了敵人。一旦戰場擴大,敵我關係瞬間改變,大家立刻站在同一陣線。孩子如此,大人如此,企業、國家更是如此。

很遺憾的,我們從小一直被灌輸競爭、排序的概念,要拿到好成績就得擠下別人。因此,我們有很多的假想敵,進入職場,面對敵人,我們更是備齊槍炮,務求把對方殺個片甲不留,這是習慣,更是直覺。

然競爭,固然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但過去,我們因為競爭而分出敵我,現在,我們卻需要重新看待「敵人」這個概念。

最基本的,如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說,「一個人表現的水準,通常是競爭者訂的。」在一個沒有強手的競爭環境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

但是,競爭,一定要戰出你死我活,把每個人當敵人嗎?從聯發科、晨星半導體兩家公司的合併案中,我們可重新思考這件事。

「一個聰明人從敵人那裡得到的東西,比一個傻瓜從朋友那得到的東西更多。」十七世紀西班牙人文主義大師葛拉西安(Baltasar Gracian)如是說。

因為,敵人往往是最了解我們的人,當產業的邊界消失、遊戲規則頻繁變動時,敵人,常常是我們最好的合作夥伴。

亦敵亦友,其實才是高招,但能成功運用者卻不多,關鍵在於人們對戰場的定義,當你把戰場範疇拉大,敵人變成親密愛人就不是天方夜譚。

大小M的合併,是全球科技業大事,倘若這兩個宿敵都能變戰友,回頭看我們的朝野政壇,為何不能齊心對外?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眼中的戰場,只有自己的私利、權位,沒有國家利益。因此,他們的敵人永遠都是彼此,而非國際對手,這也是台灣最大的憾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7

勤打電話查證資訊、田野調查深入了解公司 失意布商找二線好股 在股市贏回自主人生

2013-05-13  TWM
 
 

 

五年前金融海嘯股市最低迷之際,鄭東傑仍只是個融資面臨被追繳邊緣、股票資金部位僅剩下三百萬元的小散戶。他如何克服這場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挑戰,把危機化成轉機,三百萬元再度滾成四千萬元,拯救自己的人生?

撰文‧謝富旭

台北市大稻埕迪化街,是台灣南北貨最大集散地,也是台灣紡織業發跡之地。早期,這裡孕育了無數富豪,是讓許多淘金客夢想成真,也是讓許多人夢碎的傷心地,六十歲的鄭東傑(化名)也是其中之一。

﹁無業股民﹂的亮眼成績單四月,台北市仍籠罩在春寒料峭的氣溫中,走進大稻埕一家券商,穿過因台股成交量低迷而顯人氣稀落的大廳,鄭東傑帶領著我們走進位於二樓的專屬貴賓看盤室(簡稱VIP室)。約三坪大的空間,閃著數台跳動著股價的電腦螢幕,「這種成交量股票不好賣啊!由於持股水位太高,如果不賣一些的話,今年進帳的股利收入恐怕要讓我明年繳四○%的所得稅!」他的一番話,不經意地流露出這位被券商奉為VIP大戶的「底子」。他帶著靦腆的笑容說:「繳稅是國民應盡義務,繳二○%我可以接受啦,我只是個﹃無業游民﹄,何德何能繳四○%的稅金!」事實上,已經退休多年,專心從事股票投資的鄭東傑沒有任何工作收入,主要的收入是他持有股票配的股息,偏偏他又喜歡挑高配息的公司,每年百萬元起跳的股息,得讓他付出可觀的所得稅稅金。

他自我解嘲地說:「我只是個『無業遊民』,所以,三不五時還會接到勞委會職業介紹所打來電話,問我要不要去掃馬路或掃公園,一天可賺八百元。」不過,眼前這位「無業股民」,目前不僅持有基泰建設高達一千五百張,也持有二百張橡膠股鑫永銓股票以及其他數百張的資產與營建股。這已經是他過去幾個月來,為了降低所得稅負,努力賣股後的持股水位。

鄭東傑是台南人,年輕時就北上闖天下。他選擇當時台灣最有活力、最容易淘到金的紡織產業作為人生奮鬥的起點。在大稻埕塔城街一家布商當外務五年後,靠著累積的人脈,自然而然地走向創業之路——創立一家高級布料進出口貿易公司。

鄭東傑看盡大稻埕的起落,為了做生意拚業績,周邊知名的酒家,不論是﹁黑美人﹂還是﹁五月花﹂,他都不陌生。儘管他經營的布料進出口貿易公司業務大好,卻因疏於做好貨款的風險管理,導致他一度被倒帳數百萬元。

生意不順遂,鄭東傑的哥哥於是建議他,把資金投入股市,或許也是一條賺錢的路子;於是,有空時,他就往台北車站館前路的號子跑。「那時候,台股還不到一千點,真是閉著眼睛操作都會賺錢!」而台股從突破千點到上萬點也不過短短四年時間(一九八六年至八九年),這個時期,鄭東傑以五十萬元資金在股市累積了數百萬元獲利。

鄭東傑說,此後,他的財富隨著台股起落消消長長,每次在股市所賺的大筆鈔票,總是在一次次重大利空中,消失泰半,導致操作規模一直在一千萬元上下來來回回。奠定如今操作規模的基礎,反而是近五年的事。

基泰一役 保留資金,在摸底時抗戰成功「二○○九年以來,我的財富增加十幾倍,是過去二十幾年操作台股絕無僅有的紀錄,如今分析原因,我覺得我做對了一件事:牢牢抱住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甚至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就這樣而已!」鄭東傑如是說。

讓鄭東傑翻身最刻骨銘心的一役,是基泰建設這檔股票。靠著敏銳的嗅覺,斷然停損,鄭東傑在金融海嘯大空頭「初跌段」的二千多點沒受什麼傷,卻在跌破七五○○點時,企圖搶反彈,開啟他一生中最驚心動魄經歷的序幕。

○八年六月,基泰從四十幾元腰斬至二十元出頭,鄭東傑企圖逢低進場,搶反彈財。但這次基泰賣壓如千斤壓頂般一路摜破二十元關卡、十五元,甚至連十元票面價格都不保,如溜滑梯般跌至六元以下。「鄭東傑如同徒手承接向下掉落的刀子般一路往下加碼,在基泰跌至五.四元最低點時,鄭東傑持有基泰高達一千六百多張。

「雖然那時候融資維持率僅一三○%上下,但我為了與基泰長期抗戰,不惜把其他股票認賠出清,hold住現金元氣。我盤算著,就算基泰再從五.四元腰斬成二.七元,我仍有餘裕持續買進不被斷頭!」「甚至萬一如果不幸跌破二.七元,連借錢名單都在我腦海中擬好了!」撐了將近半年後,基泰隨著大盤強勁反彈,不斷攤平後,成本僅不到八元的基泰,在○九年五月,趁基泰反彈至十六元以上陸續出脫,獲利高達一千萬元以上。鄭東傑說:「我差一點死在反彈,還好懂得保留資金元氣,在摸底時長期抗戰成功,否則也將在金融海嘯中慘遭沒頂。」鄭東傑指出,這幾年他摸索出一個心法,就是與同業的績優股進行比較,找出被忽略的冷門好股。比如說,○八年間大量買進基泰時,他選擇與同樣主要在台灣北部推案,形象好、經營口碑不錯的冠德建設做比較。結果他發現,兩家股本差不多(基泰為四十億元、冠德為五十億元)的北部建商,基泰往年的配息在一至一.二元間,不僅遠優於冠德的○.五元,每股稅後純益︵EPS︶基泰也維持在二元上下,優於冠德的○.七至○.八元。「雖然基泰的基本面遠較冠德為優,但兩家股價卻差不多,我就覺得買基泰是撿到便宜貨!」與同業績優股比較 找出冷門好股去年八月買進,目前平均成本約在七十元的鑫永銓,也是使用同樣的邏輯挑到的股票。由於找不到與鑫永銓產品(橡膠輸送帶)相同的上市櫃公司,鄭東傑於是找了同樣是掛在上市橡膠類股的正新輪胎與鑫永銓「超級比一比」。結果發現,鑫永銓○九至一○年的EPS、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及配股雖略遜於正新,但其趨勢是往上,而正新則是略微往下。去年鑫永銓的EPS高達七.五元,更是大勝正新的五.六元。「從這個邏輯來看,鑫永銓股價(目前為八十幾元)不應該比正新(目前為九十幾元)低。

鄭東傑說,每當在報紙或雜誌刊出他列入選股名單的上市櫃公司重大消息,他總是厚著臉皮打電話到公司查證。他還說,之所以特別喜歡基泰這檔股票,是因為每次打電話到公司,基泰即使是委由代理發言人回答小股東問題,所提供的訊息雖都是公開揭露的資訊,但皆相當詳實,讓他深覺這家公司很尊重小股東。每次基泰宣布推出一個新建案,隔二至三個月,鄭東傑總是不辭辛勞地去接待中心「田野調查」一番。「一方面觀察建案的賣相,一方面向現場銷售人員打聽銷售狀況。」法說會中,也常見到這位歐吉桑的身影,會議結束後,鄭東傑會像財經記者般擠向前向公司高層請教問題。他說,透過深入了解一家企業,你才能產生信念,被套牢時,好股才抱得牢,甚至才會產生逢低加碼的勇氣。

散戶股市投資最大的致命傷,在於攤平以及融資,但鄭東傑認為,若深入了解一家公司,擁有強烈信念,並擁有一定實力資金的話,股價大跌時不妨可大膽融資買進。

一二年初,在歐債危機陰影下,台股大跌,基泰更從波段高點二十六元腰斬至十三元。當時鄭東傑預估,基泰因在一一年出售基隆高達三.六萬坪墓地,將分四年入帳,加上手上的數個建案,在未來三年內EPS很有機會看到五元水準,在跌至十五元以下,他不惜以融資大力吃貨,持股一度達三千張以上。目前基泰已反彈至二十元以上,這次逢低加碼,陸續獲利了結一千多張後,又為他賺進超過千萬元獲利。

旭品一役 學會要靠自己挖掘股市明牌過去五年,鄭東傑在股市的獲利雖大有斬獲,但也非一帆風順。他自承曾經在旭品這檔股票大賠七百萬元。「我在股市闖蕩三十幾年了,算是老手,明知股市名嘴的話不可信,卻不知怎麼竟被糊裡糊塗地『洗腦』了。」「電視上有一位柯姓分析師,有一陣子不斷吹捧旭品新切入的假牙基材毛利高達四○%以上,還有接到中國的LED路燈大訂單之類的!」鄭東傑五十幾元進場的旭品,後來崩跌至三十元以下才認賠,這檔股票就讓他痛賠七百萬元。

一向低調的鄭東傑藉著自己的現身說法,最主要希望自己剛出社會的女兒以及其他年輕人能了解到,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之道,起薪即使只有二十二K,只要努力存到第一桶金,在股市大有脫貧致富的機會。「我雖然生意做得不怎麼樣,卻在股市東山再起,靠股市獲利不僅養活一家子,還栽培女兒大學畢業。」創業環境日益艱難下,股市成為小資翻身成小富的一條捷徑。然而,這卻是一條布滿陷阱、坎坷崎嶇的路,若你能像鄭東傑一樣準備好再上路,小資翻身不是不可能。

鄭東傑

出生:1955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大稻埕布商外務員、布料進出口公司負責人

學歷:育德工家

鄭東傑成功選股3心法

心法1 把龍頭股當比較基準,找出被低估的二線好股。

心法2 平時操作不貪心,保留資金實力。股價重挫時,要貪心,勇於加碼。

心法3 投資動腦也要動腳。勤於做田野調查,打電話給公司求證消息真偽。參加法說會,了解經營階層的想法。

鄭東傑目前持股及看好原因個股 成本價(元) 5月7日收盤價(元) 看好原因

基泰

(2538) 15 21.10 建案口碑佳,公司治理優,基隆墓地出售分4年認列,明後年EPS有機會達5元。

鑫永詮

(2114) 74 87.00 本業獲利穩定成長,新跨入的電路板耗材潛力大,配息亦佳。

大洋

(1321) 21 31.05 本業小虧,負債比僅40%。在新北中和、桃園蘆竹、中壢擁有逾六萬坪土地,土地資產保守估計120億元以上,目前市值僅不到70億元。

新產

(2850) 20 22.75 台灣市占率第三大的產險公司,獲利配息穩定(今年配1.2元現金)。

關鍵一役 鄭東傑靠基泰翻身!

賣掉所有持股單押基泰,持有1600張。

16元以上陸續出脫,獲利1000多萬元。

16元以下陸續買進,持有3000多張。

20元以上出脫1400多張,獲利了結700萬元,帳上獲利仍有700多萬元。

等除息後將伺機買回,目標價3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2

【創業人生】黑馬會王培亞:你必須要了解到的創業的本質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1/58511.html

 「創業改變命運,勵志照亮人生」,這句話是很多創業者的座右銘,激勵一批又一批的創業人去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創業之前,每個人可能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經歷,枯燥的工作、微薄的收入、不斷重複的機械勞動、看得見的未來、日益增加的生存壓力、不斷加重的生活負擔,這些外在因素在不斷激發我們內心深處創業的野心。我們對自己說,是時候要改變了,必須走上創業的道路,我們不想碌碌無為、終其一生,我們不想在自己年老的時候懊悔,為什麼自己沒有在年輕的時候拚命一搏,只有創業才能改變命運,尤其是屌絲的命運。

但是,創業為什麼這麼難?創業的本質又是什麼?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人本身,一部分是商品,維持人與商品的媒介是貨幣,也就是錢,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為了滿足其它人的需求而存在的。創業的本質就是創造,創業者要從零開始去創造一種商品或者服務,滿足人本身現有的或者未有的需求,並且銷售這種商品,來獲取相應的財富,實現自己的價值。創業者要依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並滿足人的需求,去實現社會財富的增加。創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合法的以自己的勞動創造財富的創業者都是最可愛的人,不論你是最時髦的互聯網創業者,還是在夜市擺地攤的小販,你都是最受尊敬的人。

那麼當我們決定創業時,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創業方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行業?具體開發什麼樣的產品呢?

現在在微博上、各類書籍中有太多關於創業的文章,這些都會從各個方面闡述創業的利和弊,還有酸甜苦辣的煎熬、地獄與天堂的磨練。我的經歷有限,在此我不過分闡述,我和大多數人的觀點一樣,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這樣成功的幾率會大些,失敗的可能會小些,自己前期的工作積累,都是為自己創業做鋪墊,而不是再重新從空白去開拓。當然,創業的成功是多種因素構成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的。

現在政府在民營企業方面還有太多的限制和不如意,但相比三十多年前改革開放前,這已經是最好的年代。商業在復甦,市場在不斷調節,創業者活躍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現代媒體的發達、資本市場的活躍,刺激著一批又一批的勇士投身創業事業中,鷹擊長空試比高,看最終誰能獨領風騷。但同時,我也相信,很多人會犯和我一樣的錯誤,自以為是、目標過大、眼高手低、準備不足等。

我們現在處在一個資訊非常發達的時代,尤其是媒體,不斷傳遞著最新的創業信息,而媒體的聚焦點大多數放在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TMT等新興行業,創業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侷限。

很多人就都覺得,創業嘛,自己有了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可以去創造出一款非常好的產品,或者通過網頁實現、或者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或者通過新的技術實現,這個想法或者這款產品一定是獨一無二的,一定可以改變一些人的生活方式。這樣的想法是沒錯的,這也是創業的高等級的層次,去創造一種全新的產品,滿足一些人未有過的需求,這種創業難度是最高的,當然,創業成功回報也是最大的。這也是為什麼投資人喜歡新興行業的投資,需求一旦創造產生,將會爆炸性增長,回報是幾何式的。

除了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創業,在這個社會上更多的是傳統行業創業,傳統行業創業與新興行業創業最大的不同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有時候我們看不見、看不起、看不上眼的小生意,反而可以孕育出大財富。像我們天天接觸的販賣水果蔬菜的攤販、晚上在夜市擺地攤的攤主、形形色色的大小不一的飯店、服飾店、大大小小的加工作坊、工廠等,這些都是可愛的創業者,他們滿足了我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其它工作不比其高檔多少,大家都是利用自己的勞動去獲取財富的增值。一個新興企業拿了一千萬的風投,做上幾年可能虧損倒閉,一個辛勤的煎餅果子攤主,做上一年可能年賺百萬。我們現在的大學生都受到了高等教育,有優勢也有侷限,很多時候會自動過濾掉身邊這些的小生意,世俗的眼光不允許自己去做,怕被別人看不起。正如前幾年引起社會爭議的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只要他能創造價值,他一樣是好樣的。

創造一種商品或者服務,滿足人本身現有的或者未有的需求,並且銷售這種商品或服務,來獲取相應的財富,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我認為的創業的本質,你認為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986

關於阿里巴巴或於4月在美國申請IPO,你需要了解的進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975

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稱,阿里巴巴或於4月在美國提交IPO申請。阿里巴巴正與美國律所Simpson Thacher & Bartlett準備IPO相關事項。有消息人士稱,如果進行順利,甚至有可能在本月提交申請。 目前,阿里巴巴正試圖說服香港監管部門批準其公司治理結構。該報道稱,阿里巴巴申請在美國上市後,如果香港監管部門批準了它的治理結構方案,阿里巴巴仍有可能決定去香港上市。馬雲希望公司高管擁有在董事會提名的權利。目前香港方面不允許同股不同權,但美國允許。 關於阿里巴巴美國IPO: 1. 據路透社今天早些時候報道,阿里巴巴為其IPO交易取了一個代號,名為Avatar(阿凡達)。 2. 據阿里巴巴香港的發言人Florence Shih稱,阿里巴巴未對IPO設定時間表,尚未選擇投行幫助IPO銷售。 3. 阿里巴巴尚未列出準備募集的資金額度。通常,遞交申請文件後幾個月,公司才會確定計劃募集的資金額度,這略微早於公司正式向投資者出售股票。據彭博社報道,若阿里巴巴上市,可能成為2012年5月Facebook IPO以來募集資金最多的。 4. 阿里巴巴盈利情況:去年1~9月,阿里巴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28億美元,營業收入為67億美元。 5. 阿里巴巴市值是多少?據2月彭博社調查的10位分析師估計,阿里巴巴的市值大約為1530億美元。而此前,阿里巴巴從雅虎手上買回了20%股份,依照當時的交易價格,市值為350億美元。 6. 阿里巴巴最新的市銷率(市值與營業收入之比)為23。亞馬遜為2.3倍,EBay為4.6倍。 7. 如果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馬雲和他的管理團隊還會擁有對公司的控制權。這也是為什麽Facebook和谷歌上市後,Zuckberg和Larry Page等人可以繼續擁有對公司的控制。 雅虎持有阿里巴巴24%的股權。受消息影響,雅虎逆轉了早盤跌勢,盤中上漲2%,不過後來漲幅有所收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91

何以了解管理層質素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9/blog-post.html


上星期的一個聚會,有朋友問道:「點樣先至可以了解到一間公司的管理層質素?個個都話港華燃氣的管理層質素高,好似係人云亦云多喎!」

筆者與公司管理層會面時,除了集中了解公司業務和行業發展之外,頗愛隨口問問他們對於行競爭對手的看法和為何大家對行業前景有不同的觀點(如有)。一般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答案:

1.    不予置評,或輕描淡寫地告訴你不滿某對手的做法或否定他人對行業前景的看法

這是較常見的答案,因為他們怕自己的意見會被傳到對手那邊,惹來對方不滿或引起日後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一般不評論或只輕輕一。但任何小小的意見都可以令你有重大的收獲,如數個月前,有乳業公司管理層評論原奶價格走勢,有人認為今年原奶供應仍然短缺,奶價會穩中上升; 有公司卻說供求平衡,今年奶價應該平穩或稍降。

要算是你不了解奶價,如果你留意蒙牛乳業(2319)的中期業績的,應該知道他們對上年購入的原奶作出不少的撥備,主要因為今年的奶價一直向下。由此,大家可以知道前者的管理層說話自欺欺人。他們對業務管理如何?我不知道,但愛短暫瞞騙投資者的做事態度的,不見得他們會對業務有一個良好的長期計劃。因此,以「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的態度揀股,筆者一般會把這類公司拼除於投資之列。

“我只是散戶,點樣知道佢地講過乜呀?”
其實,一般報章很多時都會引朮管理層的說話,簡單上網一查,很容易找到,問題只在於你的投資態度是否認真而已。以筆者這樣的做法,已經可以減少部份的投資陷阱。


2.     直接指出某幾間是好公司
這很少見,因為以公司的立場,沒有必要要在投資者面前稱讚對手。若然聽到這類意見,我大多認為他們是由充遵重該公司,對此我會採取100%的相信。我見過大大小小的燃氣公司,很多的都指出港華燃氣或中華煤氣管理好。如何的好?我不知道,亦沒有詳細了解,既然在資本市場上沒有做過「股惑」事,而且又得到業界尊重,這已足我去信任。

除了比較管理層的話與事情的發展,我們也可以留意管理層的一些行為來判斷公司是否得信賴。安東油田(3337)中期業績暴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生意上上落落尤其是頁岩氣方面,受政策左右,利潤暴升暴跌本來沒有什麼令人意外的地方。

但是,且看公司主席羅林於今年的權益披露http://www.hkexnews.hk/di/di_c.htm),在514日至618日期間,羅先生每過幾天就於市場購入一至兩百萬股,何解?有券商更因此推斷第二季業績可能有重大好轉,叫投資者買貨!但是,最新的中期業績卻反映了完全相反的情況。當時的羅主席不知道生意正急速轉差而市場理應還沒察覺?說笑吧!頻頻增持只因看好長綫?那麼為何不等中期之後才增持呢?

既然不是不般人可以理解的,我大多會選擇「有殺錯,無放過」的手法去處理。以後有頁岩氣的投資機遇時,我可以少看一間公司了!

上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200

QE送別夜:你真的了解QE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13

什麽是QE?

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一般指央行向私營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購買債券的行為。央行“新創造”的資金被撥入這些金融機構在央行的法定儲備賬戶。

QE如何幫助經濟恢複?

通過購買債券,央行可以壓低市場利率,使得企業和消費者借貸成本更低。因為大量購買債券的操作可以使債券本身價格上漲,使得債券收益率向反方向移動。QE不但可以降低信貸成本,還可以增加市場上的資金供給。

QE的好處......

信貸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影響因素,企業依靠貸款擴張生產,消費者依靠貸款來購買汽車、住房等大件物品。

QE還有什麽作用?

還可以拉高通脹。本周一些影響通脹預期的指標下降的比較厲害。上周公布的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0.1個百分點,因食品及住房價格上漲抵消了能源價格的下跌。

那為什麽央行不經常使用QE?

央行平時可以通過下調基準利率來刺激經濟,QE只是當利率已經降至接近零時才祭出的工具。美聯儲當前的基準利率是0.25%。

央行可以購買任意債券嗎?

美聯儲的情況是只購買政府發行的國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近期有傳聞歐洲央行可能在未來購買企業債券。

為何QE有時被稱為“印錢”?

事實上QE的整個過程中並沒有任何印刷錢幣的行為。貨幣是在紙面上被創造出來的,金融機構們看到的是儲備賬戶里資金數字的增加。只有當銀行將這些錢借出的時候,才會增加實體經濟中的資金。不過在經濟形勢並不算太好的情況下,借貸意願不強導致大量美聯儲“印出”的錢還躺在超額準備金賬戶上,而消費、投資意願都不強導致貨幣流速也不快。所以事實上美國的QE並沒有產生想象中那麽大的作用。

QE總是有效嗎?

QE的效果很難衡量,當然有人認為美國失業率從QE開始時的超過8%降至目前的5.9%是效果顯著的證據,但也有人認為失業下降是人口結構性變化的結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