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宝安银泰茂业三箭齐发 产业大鳄围猎资本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17/0727564632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03

嚴凱泰最冷寒冬 三箭急救納智捷

2014-01-06  TCW
 
 

 

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對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來說,寒意尤其點滴在心頭。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耶誕節前夕,嚴凱泰偕同妻子陳莉蓮,出席旗下自主品牌納智捷(Luxgen),房車產品改款上市的發表會,十來度的寒流低溫,正當舞台上辣模勁舞,嚴凱泰卻起身添了件駝色的羽絨夾克。

這是過去四個月以來,嚴凱泰連續第三場,密集出現在納智捷產品發表會上的場景。接受媒體採訪時,雖說看好二○一四年國內車市,可望重回四十萬輛的高峰,但嚴凱泰神情,卻顯得一次比一次嚴肅,因為,誕生屆滿五週年的納智捷,正面臨品牌成立以來,最大的考驗。

失血,減資再增資奧援納智捷,裕隆兩度輸血 回顧二○一三年兩岸車市,台灣回暖,對岸更突破兩千萬輛的史上新高,但納智捷銷量卻遭遇瓶頸,並未隨總市場成長。其中,在台新車掛牌數,不到七千五百輛,比起二○一二年,再衰退逾一○%。

納智捷在主戰場大陸車市,雖有新款七人座休旅車Luxgen7 MPV,以及Luxgen5 Sedan等,全新產品加入陣容,但根據大陸「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統計數據,一月至十一月,該品牌在對岸總銷售台數為二萬七千三百輛,全年亦僅勉強突破三萬輛規模,不比二○一二年,單憑一款運動休旅車Luxgen7 SUV,便締造出的三萬一千輛銷售成績;更遠低於裕隆汽車副董事長陳國榮,在二○一三年初樂觀預估,對岸銷量全年上看五萬五千輛至六萬輛的設定目標。

銷售數字難看,對汽車廠來說,首當其衝是庫存壓力沉重、行銷成本墊高,導致財務風險。

攤開裕隆汽車二○一三年上半年財報,帳面上看得到的,是前一年才出現獲利黑字的轉投資東風裕隆(編按:為裕隆汽車與大陸東風集團,合資成立的納智捷生產線),出現了近億元的虧損紅字。台灣方面,銷售公司納智捷汽車,則是繼二○一二年底,八億元實收資本額全數打銷、增資至十二億元後,再度以先減資、後增資方式,由母集團二度輸血奧援,加碼增資十八億元。

換言之,不僅大陸合資公司亟需止住虧損;短短不到五年內,光是台灣負責納智捷品牌的銷售公司,已燒掉二十億元的登記資本額。也難怪嚴凱泰心急,近半年來,頻頻親赴第一線指揮作戰,且上台致詞的演講稿不再假手他人,更以罕見的強烈語氣,宣誓「納智捷一定會起來!」

搶救,祭出價格策略推改款降價五%,單挑豐田

拚逆轉勝,拉抬納智捷新車銷量,免遭市場邊緣化,是嚴凱泰的當務之急。為此,二○一三年第四季,納智捷密集進行旗下各車款改款、降價,強化產品戰力。

以二○一三年十二月發表的Luxgen S5 Turbo為例,便是替其既有車款Luxgen 5 Sedan重新命名,祭出了五%至八%的降價幅度,以近身肉搏的價格策略向豐田熱銷車款Altis下戰帖。「Altis有的(配備),我們都有!」「而且我們還是台灣設計、台灣製造。」納智捷總經理胡開昌在發表會上強調。

至於十一月間發表,該品牌第四款全新車款Luxgen U6 Turbo中型休旅車,更是嚴凱泰寄予厚望的王牌。發表一個半月來,累計接單量已逾兩千輛,不僅超乎預期,更大大提振經銷商銷售士氣。此外,九月發表的Luxgen U7 Turbo改款車型,亦獲市場正面回應,第四季銷售量穩定回升當中。

難關,重建品質口碑黏牢台灣買家,以助攻對岸

對此,納智捷方面表示,發展品牌初期,主打高單價車款,嚴控品質追求顧客滿意度。新車銷售台數不是唯一成長指標。業界則認為,在祭出增資、改款、降價三招,展現逆轉勝的強烈企圖下,短期內,納智捷銷量谷底反彈的機率頗高,但若想重回成長軌道,當務之急,必須重建消費者的品質口碑。

一位日系車廠行銷主管分析,納智捷發表初期,基於消費者支持自主品牌的情感因素,加上外型賣相佳,確實成功掀起銷售熱潮,只可惜,這股氣勢未能延續,甚至未能加持在後續推出的房車產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口碑效應沒有同步發酵。加上,首發的兩款新車,皆為售價逼近百萬元的國產車高價格帶,很大比例買家是各領域菁英或中小企業老闆,這群人原本就是社會上的意見領袖,其對產品的滿意度和抱怨,都會產生放大傳播的效果。

兩岸汽車業資深銷售顧問曾銘宏則指出,儘管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對岸,才是嚴凱泰主戰場,但資訊傳播無國界,納智捷在台灣車市的銷售表現,是對岸買家的重要參考依據,若無法趁此一舉重振氣勢,日後納智捷在對岸車市,勢必只會戰得更辛苦。

儘管,客觀環境變數多,品牌之路亦非一蹴可幾,但可以確定的是,面對品牌創建以來最大難關,納智捷團隊上下被激起的危機意識,將是嚴凱泰搏逆轉勝的最大本錢。

【延伸閱讀】車市轉好,納智捷卻未隨之成長——納智捷兩岸銷售表現

資料來源:交通部數據所、裕隆集團 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30

今年台股上漲就看「郭台銘三箭」

2014-02-10  TCW
 
 

 

如果說,二○一三年台股最重要的個股,是市值二兆八千億元的台積電,那麼,今年,誰是台股的觀察指標?

鴻海,或許是正解。其一,它的市值僅次於台積電,是台股唯二突破一兆元的公司,其二,鴻海今年營收年增率超過一○%,集眾多題材於一身,包括蘋果(Apple)光重新聚焦、機器人自動化、美國經濟復甦、黑莓機(BlackBerry)拚轉型、甚至電動車等。

也因此,當台積電本益比已高達十五倍,股價進入區間盤堅的穩定期,鴻海因股價上看三位數、基期又低,將是今年領軍台股上攻的主力部隊。

外資的動作,也呼應這樣的看法。

外資去年上半年一度賣超鴻海百萬張,股價應聲跌破七十元大關;然而今年一月,外資連續十三個交易日買超鴻海三十餘萬張,居台股之冠,法銀巴黎證券、美林等並喊出最高一百一十元的目標價。

基期越低、反彈空間就越大,是今年台股的主流。

一月二十六日鴻海嘉年華會上,董事長郭台銘心情很好,拿起麥克風對記者一講就是九十分鐘。他的好心情其來有自,再過一個月不到,鴻海成立四十週年的大日子就要到來。

「上一個十年,我們(營收)從一兆成長到四兆,這還不包括面板的群創以及其他周邊,往後的十年、我認為可能不要十年,從四兆會成長到十兆。」郭台銘一邊宣示不退休,說要繼續打拚十年,一邊給自己設立了積極的新目標。

對照去年鴻海營收年增率只有一.二五%,遠不及郭台銘原本設定的一五%目標,連他自己都說「失望」;現在他準備了三支利箭,要重新走向高成長的路。

第一箭:培養內部小老闆「分家」成十二大次集團拚大接班,不如推百家子公司上市

郭台銘說,旗下十三個事業群,將以「八屏一網一雲」為主軸,改組為十二個次集團;負責人也從「副總裁」全面升級為「總裁」,等於一口氣多了十二位總裁。

在鴻海副總裁盧松青領軍的連接器部門,預定今年切割獨立後,其餘的事業群也將獨立。在郭台銘的計畫中,每一個次集團旗下要有三家到五家上市櫃公司,例如網通事業體下就有台揚、建漢、台灣智慧光網等。

「(次集團)讓他們去歷練上市,三、五年後都是一條好漢,在台灣、在香港,在美國、在中國,我想我們會有一百家上市公司,我們現在已經有十家了,往後是以每年十家的速度增加中。」

「我們跟三星的模式走向不同,他們有國家支持,可以走垂直整合,我們一定要用分散來代替集中成長,」他說,「這是邦聯與聯邦的綜合體。」

「每一個出去的(子公司),我們都會拿二、三○%股份給員工,尤其是負責人,至少會有一○%以上的股份,所以我們算分家,同時也分權、分利。」郭台銘用「分家」概念,巧妙的避開「接班」的問題,「鴻海沒有接班問題,只有積極的換世代。」

他說,連接器部門目前的規模約是全球第四大,目標是三、五年內趕上全球第一;印刷電路板臻鼎受惠於蘋果、小米手機訂單,二○一三年全球排名也從前一年的第四名,一口氣趕上第二名,不排除今年內就追上龍頭旗勝。

組織改造同時,郭台銘也要積極訓練四十歲左右的中堅幹部。畢竟,再打拚個十年,郭台銘也七十四歲了,與其屆時考慮十兆元公司的大「接班」議題,倒不如現在先靠事業群分拆、培養小老闆,來得更務實。

第二箭:代工模式翻新黑莓做軟體,硬體鴻海全包了雲端、4G、專利跟著助燃

鴻海四十年,從一顆黑白電視旋鈕做起,從零組件進階到整體系統,也從OEM(委託製造)轉型到JDVM(共同設計開發製造)與EMS模式,最新模式則是IDM(創新設計製造),客戶負責軟體開發,硬體的一切,鴻海全包了。

與黑莓機進行中的合作,就是一例。

黑莓公司新任執行長程守宗上任兩個多月,股價站回四個月高點;去年十二月,程守宗與鴻海集團簽訂五年的手機設計與生產合約,計畫遠離觸控螢幕、走回鍵盤式手機的老路子。而鴻海為其開發的新款手機,二月底將在全球手機最大盛會──MWC展會上首度亮相。

郭台銘指出,黑莓機擁有全球最好的軟體平台,應用從手機到汽車電子、物聯網等領域,而鴻海擁有全球最強的硬體製造技術,雙方一軟一硬的結合,就是IDM新模式。

鴻海在雲端的佈局,除了許多數據中心、基礎網通設備以及中層的平台架構服務,如今又補足了最上層的軟體服務,再加上去年標到的4G執照,拼圖一塊塊到位。

此模式一旦成功,就能套用在電子商務、遠端醫療等領域,成為智慧生活與智慧醫療的基礎。以醫療為例,郭台銘表示,所有的病例、處方、醫療過程、病歷表,完全使用手機、平板、電視,甚至可以做國際會診。

不只是4G,對於日前台灣、韓國不約而同宣佈啟動5G開發計畫,郭台銘也有話要說。他認為台灣欠缺一個強而有力的主導者,像是韓國的三星、中國的工信部等,因此台灣應該找幾家大公司商討研究,言下之意似乎也頗有意願。

從這些新的模式,鴻海將延伸出許多新的專利,這是從四兆成長到十兆的燃料。「我們不只會增加專利數量,質也會大量提升,很快就會跟全世界最大的公司進行專利交易,」郭台銘找了鴻海前法務長周延鵬,打算活化手上的專利資產。

第三箭:佈局美國、印尼幫特斯拉做模具、投資賓州,更看好印尼取代中國,計畫設手機廠

最近三個月,郭台銘去了兩次美國,除了和賓州政府簽訂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元)的投資意向書之外,兩次都去了矽谷,拜訪電動車霸主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

郭台銘說,這可是馬斯克主動寫信邀請他的。特斯拉為了輕量化,車身材料棄鋼鐵、改用鋁合金,希望導入鴻海的相關製造技術,協助降低成本。郭台銘也在當地,見識到無人駕駛電動車的趨勢。

「這個(鋁合金模具)技術我們現在世界領先,耶誕節的時候我們有一組人在那邊幫他們,」郭台銘說,美國人有設計的概念,但沒有製造模具的能力,鴻海可以幫美國企業把產品做得更好、更便宜。

「美國經濟再怎麼衰退,未來二十年它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台灣一定要投入,」郭台銘說。當中國工資上漲到一定程度,成本優勢消失,能節省的就剩下運輸成本,工廠就近市場便成了大勢所趨。

他舉大尺寸電視為例:「你看我們那台一百二十吋的電視(指鴻海在CES展上推出力抗三星的產品),有可能在中國做好再搬來搬去嗎?」

郭台銘三次引用歐巴馬二○一一年在卡內基美隆大學的談話「Back to USA」,強調鴻海佈局美國的決心。他與歐巴馬的特別助理在白宮簽約,大手筆加碼投資,年後就會啟動。甚至,「在美國蓋一個十代廠也不是不可能,」他說,美國沒有面板製造技術,包括康寧玻璃執行長、英特爾製造部門總經理,都寫信希望鴻海能去蓋廠。

但郭台銘的美國夢能不能成真,由鴻海集團副總裁徐牧基領軍的成都「秘密基地」,正在試行的全自動化工廠,將是箇中關鍵。「我們的工廠,可以走上完全無人化,我進去,沒有手電筒無法看這個工廠。因為完全無電,完全自動化。」

美國之外,鴻海未來十年的全球佈局,第二大重點在印尼。

「製造業要全球舞台,不能把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郭台銘說,印尼,是唯一可以取代中國的地方。

他的理由有三:一、因為民族性相對溫和,「像我家就只用印傭照顧媽媽和小孩,不用菲傭。」二、印尼有一千萬名華人,語言文化相近。三、高達八○%的回教人口,可以連結到十六億人口的回教世界。

「我們要帶給印尼的,是有科技含量的製造業,甚至未來台灣的4G都要跟他們連結。」郭台銘表示,未來包括黑莓機的製造與資料中心(Data Center),都打算設在印尼。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講過一句話,馬跑得要疾,但步伐要穩;蹄要快,但不能摔倒,這需要功力的。」郭台銘最後總結不忘扣回甲午「馬」年的議題上,「現在鴻海的體系,任何一個廠都有兩到三個備用計畫(backup plan),全球的關聯性越來越大,我們要怎麼應變,這是我們成熟的好處。」走向可能是他最後一個十年的職涯,郭台銘勇敢設定十兆元目標,接下來就看他如何一步步落實了。

【延伸閱讀】最瞭解郭董的分析師:蘋果營收貢獻多五個百分點

今年有幾個大趨勢可以支撐鴻海成長,第一個先講蘋果(Apple)。

去年蘋果的iPhone出貨量年增率只有一五%,比起之前每年四成,要小很多,讓大家比較失望。今年蘋果跟上大尺寸趨勢,iPad Pro也擴增到十二.九吋,產品比較多元化,所以今年蘋果滿不錯的。

今年iPhone出貨量年增率,我覺得至少一五%到二○%,比去年有搞頭;再者大尺寸的平均單價比較好,貢獻給鴻海的營收也比較大。iPad的出貨年增率,則從一三年的一○%增加到一四年的一六%。

二○一四年鴻海最好的狀況,我估計是營收年增率一○%、毛利率與去年持平,蘋果對它的營收貢獻度,一三年是四○%,今年應該可以提高到四五%;反之電腦產品則從四○%降到三五%。(口述整理●王毓雯)

【延伸閱讀】2013年,先蹲……

● 營收3.95兆元,年增率僅有1.25%,郭台銘自承「我也滿失望的」● 獲利略高於2012年● 日本投資(夏普案)陷入僵局● 組織龐大,衍生採購收取回扣等弊病

【延伸閱讀】2014年起,再拚10年!—— 郭台銘90分鐘談話節錄

● 營收衝10兆元 營收成長15%雖然很難,但一定會是2013年的好幾倍,5、6年內集團營收將達10兆元● 上市公司100家 改製為12個次集團新組織,每年新增10家上市櫃公司,長期目標100家● 海外投資分兩路 南向印尼、東向美國● 拚二次改革 擴大雲端、汽車(含電動車)、軟體、4G相關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85

國務院一日連發“三箭”穩增長,機構大佬們是怎麽看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79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 10:08 編輯

國務院一日連發“三箭”穩增長,機構大佬們是怎麽看的?
作者:祁月

國務院昨日(1日)釋放了“三支利箭”,包括盤活和統籌使用存量財政資金、將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範圍擴大到地方債、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這透露出怎樣的政策信號呢?

穩增長重要性上升

自兩會以來,國家密集推出的多項新政幾乎都與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有關。上述“三支箭”更是如此。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內的高層官員也數次在不同場合強調,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中國經濟增速在2014年放緩至7.4%,創下24年最低水平。

據《經濟參考報》,多方專家表示,國家之所以推出諸多與穩增長相關的政策,是因為將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確有必要,而達到這一目標的難度又在加大。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研究部研究員李娜認為,2015年開年經濟增長加速下滑,內需萎縮超預期,外需不確定性大,需求疲弱與產能過剩格局並未有實質改善,結構性矛盾凸顯,穩定經濟增長任務艱巨,短期政策需重拳出擊。

華爾街見聞提及,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表示,去年的財政收縮的沖擊在今年可能擴散,

去年8月以來,中國經濟遭受了一次財政收縮的沖擊,各項財政開支意外大幅度下滑,導致經濟增速突然出現比較明顯的臺階式下滑,破壞了正在建立起來的平衡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盈利再次出現比較明顯的惡化,經濟的低通脹壓力明顯加劇。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看,這種沖擊很可能開始擴散,構成了對私人部門的投資活動以及私人部門可選消費的沖擊。

面對這樣的局面,至少從表面來看,整個財政貨幣政策被迫轉向比此前更加積極的方向去支持總需求的增長。短期內,通過改善市場主體預期以及財政開支擴大,能夠起到比較短暫的階段性作用,但是經濟重建平衡更主要的力量還將基於供應繼續收縮和調整來實現,也許最早要到下半年甚至明年才能重新確立起來。

全國社保基金“接盤地方債”

昨日的國務院會議最大的亮點在於“將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範圍擴大到地方政府債券”,並且“將企業債和地方政府債投資比例從10%提高到20%”。

在興業證券宏觀分析師王涵看來:

社保資金投資範圍擴大,不在於其規模多少,而在於“釋放長期限資金”的信號意義。後續來看,引導更廣泛意義的保險、養老資金進入長期項目投資,同時配以降準、加速資產證券化等手段,應該是必然的方向。

民生證券管清友認為,引入社保基金接盤地方債,是在釋放穩增長政策信號,緩解地方債務風險壓力,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之前財政政策太緊,存量上盤活存量財政資金,增量上引入新的資金來源參與基建投資穩增長是必然趨勢,這正是調高社保基金參與基建投資項目的政策意圖。

二季度是地方債務到期的高峰,在經濟和房地產雙下行的背景下,財政收入必然吃緊,低息長期債務置換高息短期債務有利於緩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但如果央行不提供增量資金,存量配置向地方債和企業債傾斜必然擠出利率債和國開債的配置需求,債券市場信用利差繼續收窄。

社保基金接盤地方債,擴大股權融資規模,也是為了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管清友還稱,

擴大社保基金股權投資範圍,一方面明確釋放了高層明確的支持股權融資,通過股權融資降低實體的信號;另一方面也有平衡社保基金收益率的考慮,不能只拉著你強買低息地方債,不給點甜頭。

他還表示,社保基金一級市場直接參與同業存款投資,有利於穩定銀行負債端來源:

利率市場化大趨勢下,同業存單是未來銀行負債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占款高增長時代一去不複返,銀行需要穩定的負債來源,負債來源不穩定是銀行不願意擴大中長期信用規模的重要原因(直接感受是過去兩年銀行做按揭意願系統性下降),而社保基金參與一級市場直接同業存單,實際上是為了穩定銀行負債來源,讓銀行能夠更好的支持實體經濟。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經濟參考報》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穩定經濟增長都將是中央政策最大的主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GDP基數巨大,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困難重重,地方政府的債務違約風險較大,繼續靠銀行系統擴大信貸來穩增長並不現實,在當前股票市場已經有風險的情況下,擴大全國社保基金的債權和股權類投資,允許其投資貨幣市場工具,一方面起到了擴大投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另一方面,引導全國社保基金加大對於城市基礎設施、央企以及其他企業的股權投資,也將對穩定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財政+電子商務並行用以穩增長

國務院昨日通過“盤活和統籌使用沈澱的存量財政資金+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並行措施來穩增長。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高層多次提出要盤活存量財政資金。財政部在3月23日發通知稱,將開展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專項檢查。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蘇劍稱,在穩增長為首要目標,且政策取向為貨幣中性、財政擴張的大背景下,目前財政政策的實施主要以盤活存量財政資金,並統籌使用的方式進行,

盤活存量財政資金而不是依靠增量資金,是為了在不增加稅收或政府債務的情況下擴張經濟。統籌使用的原因是在目前反腐力度加大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存在不作為的現象,導致財政政策傳導機制不暢。據介紹,去年地方政府有1萬億元財政資金沒有花掉,這相當於去年中國GDP的1.6%。如果這些錢被花掉,那麽去年的GDP增長率就不止7.4%。

管清友認為,以電子商務、互聯網+、制造業2025等服務業為核心的新增長點和圍繞其打造的全新產業鏈,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未來。

蘇劍表示,發展電子商務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刺激經濟:

發展電子商務是通過激活民間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消費和投資來刺激經濟,采取的都是供給管理政策,比如減稅、簡政放權、資金支持、創業就業支持等等。這種政策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不增加政府債務的情況下刺激經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強調:

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中的新亮點是提出了發展的新動力。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不是短期波動問題,而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問題,是提高供給動力和效率的問題。

來源: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65

安倍新三箭迎戰TPP 農民還是能賺到錢 日本經驗》輸出高檔和牛 將和食推廣到全世界

2015-10-26 TCW

台灣要爭取加入TPP,首先得說服國內農業部門接受高度自由貿易,並減少進口衝擊;同樣是小農經濟的日本,安倍提出「進攻型農業」,夢想、胡蘿蔔與棍子三箭齊發,成功化解了反對派的聲音,日本是如何辦到的?

兩年多前的春天,在靠近日本首相官邸的東京日比谷公園裡,聚集了北自北海道、南至九州的農民們,這群由JA(日本全國農會總會)統領的四千名農民,穿上不同顏色制服,頭上綁著「反對加入TPP」的白布條,抗議場面聲勢浩大。

二○一三年三月十五日,在這場抗爭運動的三天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日本將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歷經兩年半時間,TPP終於在今年十月五日達成協議,這段期間安倍政權積極調整國內農業部門,不僅消弭了大部分反對派的聲音,甚至讓今年秋收稻米價格上揚,用實績說服農民「加入TPP,還是能賺到錢」,安倍政權是怎麼辦到的?

第一箭:夢想

利用低關稅,出口日本農產品「日本不是打臨時仗,在決定加入TPP後,應對政策即全面著手施行。」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的郭永興,觀察日本農業政策多年,他指出:「夢想、胡蘿蔔與棍子,安倍的農業政策也是三箭齊發。」第一箭,安倍先打心理戰,給予農民正面迎戰TPP的夢想與勇氣。

日本農業深陷保護主義日久,因農戶的耕地不大,不像美國與澳洲屬於大規模粗放農業,生產目的即出口外銷;同為小農經濟的日本與台灣,都深深擔心一旦開放低價農產品進口,國內農產品將遭受嚴重衝擊。

但安倍將「保護型農業」的思路完全扭轉過來,他在一三年五月的政策說明演講中,提出「進攻的農林水產業」理念,政策目標是到二○年時,日本農林水產品的出口金額,要從一二年的四千五百億日圓,提升至一兆日圓;相當於八年內出口金額要翻一.二倍。

「安倍在許多場合都大聲疾呼,必須改變日本農業是弱勢、需要保護的既有想法,呼籲日本農業應轉守為攻,正面迎戰TPP,將自由貿易視為日本農產品以低關稅出口到海外市場的機會。」郭永興解析。

「進攻型農業」成為安倍農業政策的核心哲學,郭永興舉牛肉的進出口為例,根據TPP談判結果,日本進口牛肉關稅必須在十六年內,由三八.五%降到九%;但同時日本也為出口牛肉到美國的四.四%低關稅額度,爭取從兩百噸開放至三千噸免關稅額度,雖然廉價牛肉將受衝擊,但也能促使日本國內養牛農戶轉攻高級和牛飼養。

第二箭:胡蘿蔔

提供誘因,補貼戰略性作物農業預算編列更充分反映出「進攻型農業」的特色,事實上,日本從○一年起,連續十二年減少農業預算,但自從宣布加入TPP之後,一三年當年的農業預算便增加了一二四九億日圓,其中能強化競爭力的公共建設預算占了一六一一億日圓,非公共建設預算則減少三六二億日圓,為擴大農業出口強化了底氣。

相較之下,台灣政府雖疾呼要爭取成為第二輪TPP成員國,但卻未端出相應的積極政策。根據農委會發布的預算書,一六年農業總預算九五六億元,還較今年的九八六億元略減三%;以一六年預算來看,光用在福利津貼的支出就有四九五億元,占比逾五成,而用於實質農業發展的預算僅三五二億元。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指出,台灣其實比日本更具出口優勢,目前台灣農產品進口額四千五百億元,出口額一千五百億元,係因加入WTO後讓貿易逆差逐漸擴大,「但台灣對十二個TPP成員國的農業出口總額,占了整體農業出口總額約五成,進口額占比也是五成;相對日本對其他十一個成員國的農業出口額則占整體的三成,台灣已有出口優勢。」一四年,安倍政權持續增加農業預算,且射出第二箭 ── 將農業補貼轉至飼料米等戰略性作物。此類似「胡蘿蔔」的政策可收一石數鳥之成效,因日本與台灣相同,養豬業皆為開放自由貿易的重災區,郭永興研究,日本養豬戶的飼料以進口玉米為主,成本是美國豬肉的兩倍,若改用國產飼料米即可大幅降低成本,一方面提高豬農競爭力,而稻農有意願轉作飼料米,也能減少廢耕農地。

台灣不見得要仿照日本作法,陳吉仲便提出「沼氣發電」的構想,將養豬業集中在屏東、雲林、彰化三地,引進沼氣發電設備,同時利用豬的排泄物作有機堆肥,「如果成功,一來降低環境影響,二來提升豬農收入,某種程度能因應美豬進口。」

第三箭:棍子

修正法律,重振農業外銷今年開春,安倍射出致命第三箭,通過法律修正,廢除JA對日本全國七百多家地方農協的監督及指導權,農會組織改革促使地方農協必須轉型走向市場,同時展開企業化經營的農林水產相關公司也不斷增加。

舉例來說,日本的「OISIX」食品宅配公司,堪稱網上超市,經營團隊走訪全國,說服一千多家農戶成為供應商,消費者能在網站上購買兩千種以上的蔬果、魚肉、日常食品、醃漬物、甜點、酒類等食品;OISIX更將生意拓展到香港,瞄準兩岸三地市場,意圖重振日本農業外銷。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地產地銷」,在面對瀨戶內海的愛媛縣今治市,有家日本規模最大的農產直販所「彩菜屋」,便是由當地農協經營,五百多坪的賣場裡,百分之百提供今治市本地生產的蔬果、肉、魚、米,幫助了在地一千三百戶農家,賣不完的蔬果則由彩菜屋收購,提供學校作為團膳服務。

日本第一線的生產者與企業,早已搶先政府腳步,嗅覺到自由貿易不可抵擋的浪潮而做出改變,「但台灣所有的人力、組織架構都在談怎麼生產,我們有很好的生產技術、生產人力和品質,但卻缺乏行銷、流通到品牌等後段流程。」陳吉仲直指台灣農業的核心問題,認為是產官學界應著力改善之處。

即使台灣沒有加入TPP,但中日韓FTA與其他國家的多邊貿易談判都持續進行,農產品自由化趨勢無可避免,不如自主調整、積極變革,安倍的進攻型農業政策,值得我們參考。

撰文 / 鄧寧、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4

中國連放三箭 陸股多頭起死回生 基金互認打頭陣 利空止跌反漲

2015-11-30  TWM

陸股自九月底以來,行情逐漸走強。隨著中國當局的金融改革政策,包括基金互認、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與深港通等陸續到位,後市仍有看頭,也凸顯當局政策作多心態,頗為強烈。

從九月最低點迄今,一度人氣潰散的中國股市悄悄翻身,再次印證「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這句諺語。

在這段期間,雖有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副主席姚剛等人違紀落馬的重大醜聞,以及當局宣布重新啟動IPO(首次公開發行)等種種利空襲擊,但陸股打破往例,上證指數已上漲二三%,上半年資金瘋狂湧入的創業板指數,也從低點「回神」、大漲五七%。

回顧過去,每當有新股上市放行的消息出籠,陸股屢屢不支倒地,為什麼這次打破往例,行情愈走愈穩?

答案有三,都和政策有關。中國政府的「第一箭」,是基金互認。

第一箭:基金互認

海外資金流入新管道

十二月一日,中國將公告符合「基金互認」標準的產品清單;未來約有一百檔香港註冊基金,和八五○檔中國註冊基金,有資格登上基金互認清單,進而在對方市場銷售商品,初期開放規模為人民幣三千億元。

這代表,國際資產管理業者在香港成立的基金,只要符合標準,便可抓住這個寶貴的政策紅利,率先打入中國市場;以目前中國基金受益人多達兩億戶來看,標榜國際品牌的基金商品,很有機會贏得一批為數可觀的新客戶。

至於國內投信業者裡,與對岸合資的華潤元大、方正富邦等子公司,未來仍有機會連帶受惠。「中港基金互認有如基金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對資產管理業發展有標誌性的意義。」長期聚焦亞洲基金市場、去年首批參與滬港通的香港惠理集團,如此形容這項開放政策。

為什麼開放基金互認,對中國股市是一項無形利多?瑞銀證券分析,當更多海外資金透過該管道申購中國註冊的基金,代表資金將流入A股。

換言之,基金互認是繼去年底「滬港通」實施之後,另一條直接布局中國資本市場的管道。若「深港通」近期也開放實施,那麼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宣示意味,將更強烈。

「它(基金互認)是透過香港,賣到全世界」一位國內投信總經理觀察:「這和二○○六年時,工行、建行等大型國有銀行在香港上市,意義同樣重大」。

這位高層分析,中港簽訂基金互認協議,迄今其實已經兩年,經過長期研究,終於得以實施。透過這項機制,中國大陸註冊的基金將從本土走向國際,全球能見度勢必將顯著提升,進而躍居國際間重量級的機構法人。

第二箭:人民幣入SDR

資本流動將更自由

此外, 備受市場矚目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納入人民幣,成為SDR,隨著IMF總裁拉加德對外表明,人民幣已達「可自由使用貨幣」的標準,預料也將在今年底審議時正式過關。這便是中國政府的第二箭。

「這與中國加入WTO同等重要。」澳盛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利剛分析,人民幣納入SDR,眼前不會為中國帶來任何實質效益;但納入SDR以後,中國勢必將有一連串金融改革持續出台,即使因為人民幣貶值、資金有流出壓力,但MSCI等國際指數,預期也將納入A股,創造更多資金流入。這才是中國開放資本、與國際接軌的用意所在。

第三箭:深港通

明年隨時啟動

至於中國政府的第三箭,則是明年可望上路的「深港通」。在滬港通啟動一周年慶祝會上,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坦言,深、港雙方迄今還未聯合測試交易平台,估計深港通今年已無望實施,但「明年四季都有可能」。

李小加還指出,在深港通上路同時,滬港通額度可望連帶擴大;最初上海、香港交易所各開放五六八、二六八檔個股,供雙方買賣,未來市值規模較小的個股,也有可能成為開放名單的一員。當基金互認與滬港通、深港通陸續啟動,開放三箭預料就將全部到位。這些政策還沒上路,陸股行情便已欲小不易,看來中國政府作多心態,大戲還沒上場!

什麼是基金互認?

於中國及香港成立的基金,凡規模不小於人民幣2億元、基金成立1年以上、最近3年或自成立起未受對方證監會處罰,可申請參與互認、至對方市場買賣。例如海外投資人透過香港戶口,可申購中國南方、嘉實、華夏等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商品。

目前基金互認開放範圍,僅有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及未上市的指數基金,包括貨幣型基金等其他商品,尚未開放,且在對方市場銷售規模,不得超過基金總資產50%。

中國850檔基金可銷港,港僅100檔可登陸——中港基金互認開放比較

香港中國

資產管理規模約新台幣1.96兆元約新台幣26.9兆元基金數量1,126檔2,027檔符合互認標準的基金數量約100檔約850檔註:資產管理規模僅統計當地註冊的共同基金資料來源:普華永道研究報告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03

杭州三箭齊發維穩樓市!包括上調商業房貸二套房首付比例

27日從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網站獲悉,9月28日起,同步上調公積金貸款二套房首付比例、商業性住房貸款二套房首付比例、暫停購房入戶。

全文如下:

杭州三箭齊發維護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為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根據國家“分類調控、因城施策”的總要求,結合戶籍制度改革有關工作精神及我市房地產市場實際情況,在前期已實施部分區域限購基礎上,經市政府研究決定,杭州自9月28日起同步實施“暫停市區購房入戶政策”、“調整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及“調整商業性住房貸款政策”三項措施,維護杭州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在購房入戶政策方面,明確自2016年9月28日起,在杭州市區範圍內(含蕭山、余杭、富陽、大江東)暫停實施購房入戶政策。2016年9月27日前已在網簽平臺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或二手房轉讓合同的購房人,仍按原政策執行。

在公積金貸款政策方面,明確自2016年9月28日起,在市區限購範圍內,職工家庭擁有一套住房但未結清相應商業性購房貸款,再次申請公積金貸款購買普通自住住房的,公積金貸款首付款比例由不低於40%調整為不低於50%。

在商業性住房貸款政策方面,明確自2016年9月28日起,在市區限購範圍內,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再次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購買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由不低於30%調整為不低於50%。

政策同時明確,公積金貸款和商業性住房貸款本次調整未涉及的其他事宜,繼續按照現行差別化公積金及信貸政策相關規定執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34

證監會“監管大年”:齊抓股債連發三箭

創新與監管,往往是資本市場“蹺蹺板”的兩極。在經歷了去年的股市危機之後,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監管層在鼓勵創新方面更為謹慎,對於A股、新三板、債市三大領域的監管寬度和深度則層層加碼。

中國證監會上周五公布了首批IPO(首次公開募股)專項檢查成果,同時發布了公司債現場檢查工作的指引文件。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隨後又推出了新三板的“退市規則”。上述三項舉措皆是市場監管常態化的體現,也是激活市場優勝劣汰功能的嘗試。

“監管大年”,這是許多業內人士對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上任第一年的評價。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劉士余近期赴天津、山東、上海等地調研時都在強調市場監管。有機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劉士余日前赴中信證券調研時明確強調,要加強對A股及新三板市場的監管。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

IPO“打假”

欺詐發行與信息披露違法是A股市場中的“頑疾”,又是註冊制改革要求下,每一任證監會主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今年上半年,欣泰電氣欺詐發行被強制退市,隨後證監會又於6月份專門部署了“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執法行動”。

經過4個月的稽查,首批“打假”成果上周五公布。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介紹,證監會稽查部門近日決定對IPO申報企業龍寶參茸及粵傳媒、*ST烯碳、*ST盈方、匹凸匹、美麗生態等6家上市公司正式啟動立案調查的行政執法程序。這是專項執法行動以來,進入正式立案程序的首批案件。

“從核查掌握的線索情況來看,相關發行人、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重大嫌疑。”張曉軍表示,問題主要集中在八個方面,包括招股說明書涉嫌虛假陳述、重組標的企業涉嫌欺詐發行、有關收購的披露文件涉嫌未披露重大債務和對外擔保事項、涉嫌虛構境外子公司業務等沖銷母公司巨額財務虧損、涉嫌通過虛構應付款項或虛增其他應收款項抵銷業績下滑、涉嫌在對外投資等業務活動中隱瞞重要財務信息、涉嫌未及時披露公司相關信息發生的重大變化、涉嫌迎合市場炒作熱點等。

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運行規則的核心,監管層已經發現,違規披露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法關聯交易、違規資金占用、惡性利益輸送等嚴重違法犯罪線索,違規披露的根源是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內部管理流程混亂、風險內控流於形式、合規披露意識淡薄。

值得註意的是,按照“追責全面”的調查思路,證監會接下來除了對上述6家公司進行檢查,相關的保薦、審計評估和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也將面臨全面核查。

從近期的監管動作來看,證監會在總結個案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常態化監管制度的思路越來越明確。本輪執法行動正是在前期集中查處6家審計評估機構、嚴查欣泰電氣及其中介機構、終止審查17家首發企業等一系列凈化IPO市場環境的舉措之後,形成的常態化專項執法工作。

債市防風險

先抓個案,再形成規則,凈化IPO的思路也體現在了公司債的監管上。

證監會上周五發布《公司債券發行人現場檢查工作指引》(下稱《指引》),對公司債發行人的現場檢查工作進行規範,統一檢查及處理標準,提高現場檢查效率,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

《指引》明確了檢查對象的選取方式,確立了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的專項檢查及“雙隨機”抽查(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公司均為隨機抽取)等機制;結合公司債券的特點和風險因素,確定了現場檢查的內容與方法,列明了現場檢查中應關註的重點方面及可采取的具體檢查手段。

證監會還明確了進場準備、實施檢查、結束檢查三個階段應開展的具體工作事項和工作要求;框定了針對檢查發現問題應采取針對性措施的相關原則和分工安排。

據張曉軍介紹,這是在總結前期現場檢查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一步規範文件。有機構人士今年9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監管層正在組織現場檢查,該消息也得到監管層內部人士的確認。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

該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證監會收緊交易所債市監管不是偶然,而是今年以來“監管組合拳”的一個部分。從IPO專項檢查到債市檢查,監管都在控制風險、收緊約束。“最近山東、安徽、江蘇、天津等多地證監局都在進行債券市場的檢查。”他表示,監管人員不是走過場,進場檢查還要查底稿,如果一家機構本身沒什麽問題的話,也至少要一周左右的時間。

“市場上看到一些檢查的消息爆出來,往往容易認為是突發的檢查,但實際上都是布局很久的工作。”上述內部人士還告訴記者,從去年底開始,對債券市場的全面檢查就在進行,由於當前的檢查對專業性要求都很高,除了稽查人員,證監會內部的財務專業人員等也會配合進行檢查。

證監會2015年9月部署各證監局對轄區內部分公司債券發行人開展了首次現場檢查工作,31家證監局檢查105家公司。用了7個月的首次檢查發現了很多問題,涉及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等方面。特別是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證監會發現存在募集資金挪用、轉借他人的情形,以及募集資金購買理財、外匯、結構性存款或暫時轉存至其他銀行等問題。最終11家公司被證監部門作出處罰。

《指引》的下發正是為了形成較為完善的日常監管體系,特別是形成常態化的現場檢查制度。

新三板提質

從擴容開始,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就呈爆發式增長。截至2016年10月20日,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數量已達9216家,且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不過,目前監管層的態度正從鼓勵掛牌向提升存量質量轉變。

有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劉士余近期到中信證券調研時,表達了要加強新三板監管的態度。對新三板而言,市場各方最為關註的問題是提高流動性。但是完善基礎制度、激活優勝劣汰制度,是更需要提前做好的工作。一端是理順入口,另一端就是通暢出口。

上周五晚間,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新三板推出了“退市規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實施細則》)。

股轉公司表示,出臺《實施細則》的背景,是自全國股轉系統擴大試點至全國以來掛牌公司數量快速上升,海量市場規模已經形成。所以,股轉公司將允許掛牌公司主動申請終止掛牌,同時為健全市場自凈功能,實現市場優勝劣汰,對於不符合掛牌維持條件,以及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掛牌公司“強制摘牌”。

《實施細則》的中的退市規劃,與A股市場在制度設計理念上非常接近。“強制摘牌”主要覆蓋五大類企業,即信息披露嚴重失信、欺詐掛牌、公司治理機制不健全、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存在重大違法的掛牌公司。

借鑒A股欺詐發行設立先行賠付基金的制度經驗,新三板還鼓勵市場自願選擇設立“補償基金”。對實行強制終止掛牌的,股轉系統探索建立了責任主體賠償機制,規定掛牌公司或者掛牌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主辦券商可以設立專門基金,對相關股東進行補償。

由於新三板掛牌門檻較低,對財務指標要求不高,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先行“註冊制”。不過,隨著掛牌企業即將破萬,股轉系統也提出了財務指標要求。

股轉系統今年9月9日發布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業務問答——關於掛牌條件適用若幹問題的解答(二)》,明確掛牌準入涉及的負面清單管理、國有股權批複形式、資金占用、軍工涉密、失信被執行人申請掛牌問題。

其中的負面清單包括,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及一期營業收入累計少於1000萬元,但因新產品研發或新服務培育原因而營業收入少於1000萬元,且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於3000萬元的除外;非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累計營業收入低於行業同期平均水平;非科技創新類公司最近兩年及一期連續虧損,但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複合增長率不低於50%的除外;公司最近一年及一期的主營業務中存在國家淘汰落後及過剩產能類產業等。

“有了這個解答之後,新三板就有了財務門檻。”一位券商新三板高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虧損企業、傳統產業掛牌的要求可能會越來越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