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廠佬「I kill you later」中國版之解決辦法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02/08085578146.shtml

這家中國上市公司叫做深南電,主要從事深圳發電業務。

他們簽的I kill you later 和中信泰富的相似,但掛勾的產品是原油。

公司簽了一份合約,和高盛新加坡公司對賭,分為兩個時段:

(1)在2008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公司打賭20萬桶,每月結算,打和價在62元,低於此價就雙倍接貨,封頂價在63.5元。即最高每月可賺30萬美元(1.5美元x20),但若油價跌到零,則每月虧損2,480萬美元(62美元x40)。

(2)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打和價在64.5元,低於此價就雙倍接貨,封頂價在66.5元。即最高每月可賺40萬美元(2美元x20),但若油價跌到零,則每月虧損2,580萬美元(64.5美元x40)。

由此可見,公司最多可賺的錢只有1,260萬,但最多可虧5.576億美元,可見是「贏粒糖,輸間廠」的遊戲。

講番過程先,公司初頭都贏錢,因為油價都在超過100元水平,但近期油價大跌,跌至現時40-50元一桶,它一個月的虧損就已經超過之前八個月賺的。

但中國公司自有它的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公司把自己核心資產賣給地方的公司,把自己變成空殼,就算高盛告它們不還錢勝訴,他已經變成空殼,都還不了錢呢!

雖然,公司不用還錢,但已經沒有了國際信用了。

更有人說,賣這些東西的外國人都是流氓,用這些流氓手法對付他們,是「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行為。

香港的工業股可以以此事作參考,可以有樣學樣,但如果日後想向銀行借錢的話,就沒這樣容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9

David Webb: Do you know Chinese?-富士高(927)


其實我一直持有富士高股票,之前出了公告後已經想寫,但由於我有眾多事務分身不暇,所以沒寫。

另外,我的工作要求我每天都寫這些「無聊」的財務分析(真係寫到熟),所以我回家後一直都不太想碰這些東西,而轉向寫財技方面的東西。

之前都看過公告,但是已經過了時候說東西,所以沒有寫,但是今天收到富士高年報,覺得時機成熟,故把想的東西都說出來一次吧。

雖然今次盈利比我想像中好得多,但是我有一些特別意見,我不太想webb 兄畀錯貼士,故出此文。

在公司東莞廠的電子公告板找出來的一個公告,而公司的生意可以在這個公告中看到,可以作為參考。

http://www.fujikon.com.cn/JavaWeb/FunFile/2008/11/2008_11_6_5_35_31_FIC_PERCN_HP.doc

若想知道更多,就老規矩,過25個留言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30

David Webb: Do you know Chinese?-富士高(927)(2)


終於夠了二十五個留言,我大致的說一下好,就說一下壞吧。

公司的營業額只有少幅倒退約6%,有7.87億港元,若果如管理層所稱增加外包生產比重的話,實際營業額更可能有增長,公司其他收益方面大幅增加,由238萬港元,增加至824萬港元,但是因為勞動法的實行,行政成本上升了1,020萬,故公司盈利稍為倒退10%,至5,932萬港元,公司有大量現金,故除派發3仙中期股息外,更加派3仙特別股息,合計共6仙,較上年5仙增加20%。

公司資產非常雄厚,公司有約3.72億易於變現的資產,扣除公司負債約八千萬的稅項及其他負債,大概有約2.9億的現金,以公司有約4億股計算,折合每股0.72元,如再扣除其他應付款約1.04億,仍有折合0.46元的現金資產,足夠抵消其應付款,可謂是一家財政狀況極佳的公司。

但是真的這樣好嗎?請看以下三點:

首先,在半年報中提及公司其實是把約788萬的存貨撥回,而上年則把744萬減值,一來一回則相差1,532萬,可見公司業績不如大家想像很這樣好。

另外,公司的外包收入是計入營業額,還是計入其他收入?這個亦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外包帶來的收入應該是只計佣金,因只是計入人工支出,並不用購料,毛利應是較高,約有60-90%,故計入營業額則會帶來毛利率上升的錯覺,令人誤信其經營成本控制得宜,忽略了原料成本上升令自製產品毛利較低的事實。

更為重要的是,在營業額倒退10%的情況下,公司的應收帳款竟然大增一億元,而細閱其應收帳款的構成,增加部分竟然接近全部來自當期,即是公司這些訂單應該是在截數期前接到的,若以公司毛利率及純利率分別為約20%及約7%計算,毛利亦增加近二千萬,盈利亦相應增加了七百萬,可見公司盈利被誇大了。

若把公司的應收款按上年營業額調整,公司營業額約為6.76億,盈利亦把應收帳誇大、其他收入增加及存貨撥回的影響計算在內,盈利約被誇大約2,218萬,即實質盈利約為3,720萬,和上一年經調整後盈利7,490萬,下跌了超過一半。

但是公司為何要造好業績呢,我覺得是想派高息,為甚麼要派高息呢,這就要從一些細節中看出來。

在半年報告中,公司三位主席及副主席,總共行使了1,800萬股認股權,每股行使價為1元-1.287元不等,所費資金約2,000萬,,當中有一部分已經是蟹貨,加上楊主席在市場增持了一些,亦用了40萬。

這些資金從何而來呢?

公司三位主席們一年人工共一千萬,這些資金卻是他們兩年人工,尚未計他們其他個人使費,故可能是他們幾年的積累。

為解救危亡,公司宣佈多派八仙特別股息,以回饋股東和減少他們的損失,可見他們用公司錢作「自我你增持」,但是小股東應該都覺得高興,因為派的股息,大家都有份,也因管理層慷慨,令股價有一些起色。這已經好過不少上市公司,把自己的虧本資產或垃圾賣給公司套現,不但拿走公司的現金,亦要股東們替他承擔損失,這些就更是股民公敵了。

最後,要留意的是,公司的現金達3.6億,但貸款卻增加了約1,400萬,從明細表上一看,公司是把長期貸款全部還掉,但短期貸款卻增加了1,700多萬,可見公司雖想把債還清,但不能好好利用自有資金作營運用途,故令公司資金浪費在貸款利息上,此數約有220萬,故應該要改善一下問題。

P.S. 有一次我在仁濟籌款節目上,發覺公司楊主席和康健系人馬均為仁濟總理,公司之前又在關連交易上用金利豐做財顧,我真怕他們會學他們那些不乾淨的行為,希望楊先生能夠好好做生意,不要那班「財務顧問」或「融資高手」的迷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97

You can't forecast mania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547


 

正所謂任何方法都有可能成功,只要嚴格遵守那方法就可以了。

 

我做的是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當然我亦會時常買錯股票、高追咗、睇錯 咗。時常發生的是,業績公布前,認為業績應該好過預期而買進,但開出來卻是差於預期;或者掉轉,以為悲觀預期而賣出,但不料開出來卻是甚好成績。這是股票 投資人時常會發生的問題,最重要是清楚明白自己也會時常犯這些問題。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做一個交易和做了什麼,不斷修正自己的做法。

 

玩牌的名言是:Tight is  right。盡量只在贏面大時下注,減少損失的機會。

 

很多情況是你根本無法知道贏面是有多少。 例如企業的前景看好,究竟有多好?好到什麼估值才是合理。或者更進一步,一些股票,在30倍P/E時已覺得貴;但過了兩個月,它升到50倍P/E,認為是 離譜;再過多三幾個月,它再升到80倍P/E,O嘴。大家都知道它前景很好,但 80倍 P/E 代表什麼是木宰羊。這種情況好特別,你說它估值瘋狂必定會下跌,但你不知道它會什麼時候回復正常,你不可以沽空它,因為它隨時可能再升多兩三倍才下跌;但 同時你買入它又會有很高風險,因為它有可能在你買入後就下跌。

 

Don't participate in mania. Just stick to things that have some predictability. You can't forecast mania.

 

參與無法預計的東西是賭博,我們是做投資,不是賭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37

You don't belong here??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1950


巴黎:

懂得看財務報告的人是否一定有良好的投資回報?不一定。
不懂得看財務報告的人是否一定不會有良好的投資回報?也不一定。

就是這兩個答了也等於沒有答的問題,令一些不學無術的投機者,連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也不懂,就莽想一朝發達。

每個人的說話也有他自已的表達方式,接收的那一方,也會因種種的問題而誤解。
財務報表,雖然不是完美,但也是目前來說較完整、防止誤會的一種表達企業的真實價值的語言。

大多數投機人,只會聽管理層,又或"投資"名家的斷章取義便買賣,賺了不可能因為自已看對,輸了也是很正常的事。中國人不是有句"聽其言、觀其行嗎?你如果不已弄清企業的十年報告,你還會知道那企業的真正為人嗎?

懂得看財務報告,其實只代表你懂得辯別企業的質數,只是一個開始,但會是一個好的開始,餘下便要學懂價值(質數)和價格的分別,如何買到物超所值的股票。

學術上有兩個專業分別在這兩方面可以提供足夠的知識,其一是會計師(CPA),其二是証券分析師(CFA)。

凡事有例外,有一些天生價值投資人,例如Warren Buffet說,他有一個最初是只是Sales,後來成功的基金經理,只花20秒便懂得價值投資。

但 對於其它的有志希望在投資場上擊敗對手,我建議還是要在基礎上增強裝備,Graham有兩本著作教你如何看懂財務報告,和看透財報去投資。如果你看一次不 明白,看多一兩次是唯有的選擇。仍是看不明白,我的建議是不要買賣證券,  因為你不屬於這個戰場,Warren Buffet說: "You don't belong here",離開這裡對於你來說是最好的,至少,你仍會較80%的不知死活的人優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72

You Can Still Make It In The Market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7/you-can-still-make-it-in-market.html

又係時候推介第二季的投資好書。

今次推薦的是 Nicolas Darvas 的 "You Can Still Make It In The Market" --下圖,在五窮六絕的市況中,這個書名可謂應景:



看這本書之前當然最好先看完我在2009年第4季推介的 "How I Made $2,000,000 In The Stock Market"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6926, 這本是今次推介書的上集。


這本1976年的作品 Nicholas Darvas 主要是透過敍述自己繼續用自創的 Box Theory 如何在50-60年代搵了$2M 、在1973-74的大熊市後,繼續贏大錢,以表示自己並非撞彩,自己所定的操作系統之重要性,以及歷久不衰。並藉此再解釋 Box Theory 的用法、持續有效性、以及如何切合市場的本質和實用性,並講及市場諸多普遍輸錢的錯誤以及股票市場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在 "You Can......" 一書中,作者把 Box Theory 稱為 DAR-CARD,不過都是一樣的,名稱並不重要。

此書其實很短,基本上英語水平不差的話,半天已可看完。以上兩書看似傻下傻下,但短小兼淺白,看完也有很大得著。比坊間大量超圾財經書藉,以及大而無當的 所謂經典有用得多。

以下是一些書中節錄,可供大家欣賞一下:

  • Stocks don't like to be taken for granted. In some perverse way they have a habit of springing surprises and delivering a hearty slap in the face to anyone who is arrogant enough to think he has mastered them.
  • A business acquainance of mine once bought a stock at 18, saw it rise to 44, then drop to 4 and then rise to 17 and drop again. I have told him many times to sell at 17 -- after all, what is a loss of a point? But no -- he refuses to sell it until it reaches his purchase price of 18. He is determined to teach that damn stock a lesson and get even with it. He has now been holding it for ten years waiting for that opportunity! The stock's price is now 9 and it shows no sign of ever reaching 18.
  • Was the information true or false , reliable or planted, solidly based or completely unfounded? There was no way in which I or any other outsider like me could have found out with certainty. But I did not need to -- the behavior of the stock told me all I wanted to know.
  • I had no idea of course that the company was having troubles at its plant. My actions had been governed purely by the behavior of the stock in the market. I had behaved like an insider without actually being one!
  • A company may have the most wonderful fundamentals in the world, but if people do not buy the company's stock its share price will not go up one cent. Similarly, what is the point of buying a stock that is "cheap" if it then proceeds to get cheaper?
  • When you buy a stock keep in forefront of your mind, not the great killing you are going to make, but the possibility that your stock could drop 50 percent in value very quickly. Never ever let this happen to you. Set a stop-loss, even if only a mental one.
  • It is possible to misinterpret a stock's moves and end up picking a stock that does not behave as you thought it would. That can't be helped. There's no sure thing in the market -- that is why you must always have a stop loss.
  • You must have some system, some rules of behavior when you buy stocks. Any system is better than none at all. And everyone must include a stop-loss.
  • You must know your stock. By that I don't mean that you must know the company, its products, its history etc. I mean literally that you must know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tock you are buying, its idiosyncrasies, its moods, its mode of behavior. Some are slow, lethargic, and almost apathetic. Others are volatile, fidgety, and nervous and jump at the slightest happening.
  • I did not give up my daily routine of scouring the stock-market tables for promising stocks. I habitually spend at least half an hour a day doing this. I regard it as absolutely essential. It is only by such regular scanning of stock tables that one can train one's eyes to observe significant changes.
  • There's no sure thing in the market. Despite the most painstaking analysis, the most reliable information, and no matter how impeachable the source, stocks have the annoying habit of doing exactly the opposite of what you expect. The price of safety is eternal vigilance. You must keep a constant eye on your stocks.
  • You've got to keep an eye on your stocks -- hold on to them while they are rising, sell them if they decline badly, and never be married to a stock.
  • Not everyone is temperamentally suited to the stock market. Anyone who is unwilling or unable to devote some time to it is probably better off out of the game altogether.
  • When you realize that share prices are determined not by company earnings, dividends, assets, etc., as so many people fondly believe, but by investors' future expectations, emotions, sentiments, and even wishful thinking . A company in the red and with no earnings can thus find its share price climbing purely and simply because an improvement in its earnings is anticipated in the future, even though these expectations are never realized.
  • It is what the market thinks the share is worth and not its theoretical worth that determines its price. Whether the market is "right" or  "wrong" in its conclusion is irreleva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3

fatlone’s view: 機會要來了, are you ready?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2/05/25/fatlones-view-%E6%A9%9F%E6%9C%83%E8%A6%81%E4%BE%86%E4%BA%86-are-you-ready/

股市不斷下跌, 仍在股海浮沉的我, 是不會放棄研究股票的。

現在不是入市好時機, 但一定是研究股票的好時候。

現時手上只剩下兩股: #3899 中集安瑞科 和 #81 中國海外宏洋集團, 前者是賭LNG概念, 後者是跟風(有很多blog界強人都持有, 而又不是有很多blogger持有, 數據又確實強勁下, 趁這波回調建倉的, 沒有對#81有很深認識, 未能分享更多 (但我希望有留意#81的朋友可以留言分享, 謝謝)

這一輪經濟下行勢態, 使兩樣東西下跌, 產生了「機會」

1) 股市跌, 估值降低, 股價變得更低, 這點不用多談

2) 原材料價格下跌, 這一點是我想多著墨的地方

經濟變差已成事實, 但1)不代表所有企業的生意都會轉差, 而2)料價下跌對原料成本佔比高的企業來說可以令盈利大爆發

會計sir的推介華能國際#902就是個好例子, 以下是來自他的啟發

#902做的是公用事業, 沒有一個行業比它更穩定, 營收理應不會受這波行情影響, 符合1)的條件, 其次煤價佔成本份額很重, 煤價下跌數個百分點足以明顯改善毛利率, 加上電價有向上調的空間, 又是另一增長動力, 2)都符合了。(加上新加坡的電廠開始貢獻盈利, 增長又快一點, 只要利息不上升, 高槓杆運作的#902業績就不會出事, 其實我沒有研究過#902)

依照此思路, 市場理應有一些潛力股等待我們發掘, 要更加努力做功課才行!

其實我手上的#3899, 應是受惠股之一

在2011年報的17頁提到:

銷售成本與營業額增長同步,銷售成本亦於2011年上升67.7%至人民幣5,450,881,000元(2010年︰人民幣3,249,521,000元)。於銷售成本中,原材料、薪金、折舊及工廠成本分別佔87.9%(2010年︰86.1%)、5.4%(2010年︰5.8%)、1.0%(2010年︰1.8%)及5.7%(2010年︰6.3%)。由於營運效率改善,故有關比例於2011年有所下降。

我相信這裡的原材料主要由鋼價構成, 原材料佔銷售成本高達87.9%, 粗略估算佔公司整體支出的7成以上, 我在篇寫此文在google「鋼價」的新聞全都帶有「下跌」和「創新低」等字眼, 我相信#3899是受惠者之一。

經濟下行, 會使產品降價影響營收嗎? 我認為#3899的產品售價可以維持不用大跌, 因公司在各分部業務的市佔都很高, 本身產品都不貴, 而自己都是cost leader, 其他對手可以減價的空間理應更少。不過, 訂單會否減少就說不準了, 這就是風險所在。化工與食品裝備會否「出事」? 能源分部可以單天保至尊嗎? 有很多個可能性… 要看近期有沒有company reports更新一下。

我一直想繼續加注#3899, 可惜我真的看不通它的業績, 最新的業績來自其母公司中集集團的2012Q1季報, 旗下的能化及食品裝備營業額達19.91億人民幣, 這個數字大概就是#3899的Q1業績。但第二季的經濟前景變差了很多, 而目前市況忍手應屬上策,始終不是無限子彈, 可以吸一百幾十注仍有力再買…

(更新1: 根據這份report, 罐式集裝箱的訂單已排滿至2012上半年, 所以化工裝備分部的收入應有一定保障, 食品裝備所佔的純利並不高, 而公司亦是在該領域的國際龍頭, 即使要虧蝕都沒有太大空間, 希望我沒有看錯)

下篇再繼續探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87

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 讀書摘錄 米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34cdc101016gih.html

《股市天才》
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 Uncover the Secret Hidiing Placesof Stock Market Profits, by Joel Greenblatt, 1997

 

如果你花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尋找和分析其他見多識廣的投資者不關心的情況,你找到便宜貨的機會將大增。
通過自己的研究穩健地獲得豐厚回報。關鍵是將自己的「賭注」押在回報大幅超過風險的情形下。
交易量不大的小盤股、複雜的證券、以及重未遇到過的新情況通常會被分析師所忽略。最有可能給你帶來豐厚利潤的是那些分析師出於自身經濟利益考慮而不願深挖的領域。

如果你將自己的投資限制於自己既能理解又有信心的情形,而且只進行這樣的投資,你的成功率將非常高。

創造出誘人的風險回報率的方法之一是:通過投資擁有巨大安全邊際的情形來限制風險。當你最初作出投資決定的時候,你應當關注下跌風險,而不是上漲風險。只要不虧錢,再糟也糟不到哪去。

巴菲特發現,不僅僅是投資於嚴格統計標準下價格便宜的股票,投資於基本面良好的優秀企業能夠大幅提高投資回報。
他的投資都集中於他能較好理解企業,而且這些企業擁有誘人的經濟效益(即它們能產生大量現金),具有競爭優勢。當巴菲特以低於當前價值的低價買入一家企業的時候,他也能從這家公司未來價值的增加中受益。格雷厄姆基於統計而找到的便宜股票通常不會讓他享受到額外的增值。

公司中一些發生的事件會創造出投資機會:拆分、併購、重組、配股、破產、清算、資產出售、資產分配等。

誘人的投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管理層和僱員都在激勵機制下以公司所有者的身份行動。

如果分拆具有以下特質,這可能是一個很有利的投資機會:
1.機構不想要它。
2. 內部人士想要它。
3.分拆過程中顯露出的投資機會(例如:便宜股票、大單生意、槓槓作用的風險/回報比。

什麼時候賣出:
交易差的,投資好的
如果你買的是一家普通公司,行業處境艱難,你之所以買它,完全是因為一個特殊的公司事件造成了廉價的買入機會。那麼做好準備,一旦公司的特性在更廣的範圍內為人所熟知,就賣掉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77

Take my heart and you put it in Mike!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11/take-my-heart-and-you-put-it-in-mike.html
《John Q》是一部於2002年由美國黑人影帝Denzel Washington領銜主演的電影,其主旨是由於John Q的兒子Michael被診斷出有心肌肥大的病需要動手術,但這時他才發現不管是其公司或政府的醫療保險計劃均不包括醫治其兒子的條款。於是John Q把心一橫決定綁架整棟醫院的醫生、護士和病人,直到他們願意為他兒子動手術為止。
上一篇拙文《ObamaWhoCare》初步介紹DJIA指數成份股之一醫療保險龍頭股UnitedHealth (UNH:US),今天再淺談美國醫療融資近況。在美國的醫療融資體制中有四類人,包括由公司提供醫保、由政府出資的福利醫保、個人自資的醫保和完全沒有醫保的人。

美國政府出資的福利醫保是以1965年經Social Security Amendment of 1965所產生的Medicare和Medicaid為主流。Medicare的對象是合資格而年滿65歳以上的美國公民,而Medicaid的對象便是通過資產審查所貧困、傷殘等社會邊緣人仕。不管是Medicare還是Medicaid,其基本操作均是由政府出資贊助這些社會邊緣人仕透過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以解決醫療問題。因此不管是公司、個人還是美國政府醫療保險計劃,一定是由如UnitedHealth (UNH:US)醫療保險股過一刀後,才輪到藥廠、醫護人員然後才到病人。
在1999年至2012年間,全美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239.10百萬人上升至263.17百萬人,年複合增長0.74%;不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37.70百萬人上升至47.95百萬人,年複合增長1.87%。同期內全美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86.40%下跌至84.60%,下跌主因是美國人受僱主承保醫療保險下跌所影響。
個人醫療開支由1929年美金23億元上升至2012年美金18,476億元,年複合增長8.39%。有趣的是個人醫療開支有別於醫療保險似乎完全不受經濟週期影響,筆者相信人口增長、老化、通脹和新藥物推出均有利未來個人醫療開支持續増加。
在1966年至2012年間,Medicare開支由美金10億元上升至美金5,608億元,年複合增長20.64%;Medicaid開支由美金19億元上升至美金4,171億元,年複合增長12.44%;期內兩者合計由美金39億元上升至美金9,779億元,年複合增長10.37%。期內Medicare和Medicaid開支總和佔個人醫療開支比率由10.10%上升至52.93%。顯然易見,近年來美國的福利醫療保險Medicare和 Medicaid增長均比公司或個人投保大,而Medicare的增長又因為人口老化而比Medicaid快。 
在香港筆者相信沒有人會好似John Q因為沒有錢醫病而要脅持一間醫院,但肯定有不少人會事無大小均投訴一番。老實說,香港特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醫療平台起碼替香港的中產和基層一個基本醫療保障。不管閣下貧賤富貴,特衰政府不惜代價醫好你是應該的,醫不好不單要負上醫療失誤的責任,還要官員問責搭埋師奶要下台。香港人真的太幸福了!改天再分析ObamaCare之於醫療保險股的影響。 

I have positions in UnitedHealth (UNH:U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 wrote this article myself, and it expresses my own opinions. I am not receiving compensation for it. I have no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any company which stock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are always reminded that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you should do your own proper due diligence on any nam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seeking advice from a broker or financial adviser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Any material in this article should be considered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not considered on as a formal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06

雷軍投資長租公寓you+後,黑馬哥帶你看看這個行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8/148012.html

文:許妙成

昨天微信朋友圈被雷軍一個億投資you+青年公寓的消息刷了屏,大家驚呼這個項目逆天了也驚呼著小米要殺入房地產行業了,業界開始臆測you+能否用雷布斯的“小米模式”顛覆和改造房地產行業。那麽黑馬哥來帶大家到長租公寓的行業一探究竟。
 

\還是從這篇來源於《邦地產》公眾賬號的題為《雷軍的新項目逆天了:讓你租房更便宜,還有家的感覺》的文章談起。

雷軍一億人民幣投資you+國際青年公寓

2010年,劉洋辭掉了在某知名企業的市場總監職位,賣掉了當年節衣縮食在上海買的房子,和家人重新過起了租房的生活,創立了you+國際青年公寓。隨後you+國際青年公寓不僅有了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的加入,同時還吸引了中國大陸著名天使投資人、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領銜首輪融資1億元人民幣。

關註小米的人應該知道,雷軍對開發公寓早有興趣。今年2月11日,小米手機員工“鐘雨飛”在微博發布了一條消息稱,小米今年開建小米公寓作為員工福利。當時無論是小米內部還是房地產界,都對這事滿懷期待。

但到了6月份,雷軍在微博上明確回應:“小米精力和能力有限,做不了房地產,請大家原諒。”

據文章作者采訪劉洋時透露,“其實雷總一直有打造小米社區的想法,他對進軍公寓有過深思熟慮,小米還有專門的研究團隊在公寓市場做調研,但一直苦於找不到理想的項目。”

經過蘇菂的牽線搭橋,今年8月初的一個下午,在雷軍位於北京的辦公室里,劉洋終於見到了這位中國投資界和互聯網界的名人。會談的過程異常順暢,雷軍只花了5分鐘便敲定了領投A輪融資的決定,並願意擔任you+的顧問。

雷軍的加入,成為you+國際青年公寓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這位近幾年在中國互聯網圈可謂“紅極一時”的創業導師建議將自己已證明成功的“小米模式”方法論遷移到房地產行業。

因此,據稱,除了實體的樓宇,you+國際青年公寓會圍繞聚集在這里的年輕人搭建一個超大的社區平臺,一旦把用戶粘性做起來,這個線下社區入口就能帶來無限的可能。

此外,入住you+的年輕人不限於創業者,還會有自由撰稿人、投資經理、攝影師、法律人士、會計工作者等等,他們的專業知識也會給創業者提供幫助,you+希望能憑借這種異業資源的整合能力讓其成為國內最牛的年輕人創業基地。而這正和小米所擅長的在互聯網上吸引粉絲、搭建社區、實現人與人連接的事情如出一轍。

眾人都在驚呼“長租公寓行業”將要被顛覆,雷軍的一億人民幣和他代表的“小米模式”將這個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但雷軍的小米公寓是否真的能逆天?

我們首先來看看長租公寓的業態。

長租公寓的業態

據《中國公寓聯盟》微信公眾號文章《雷軍投了長租公寓,這行到底咋回事? 》介紹“長租公寓這個業態,能被稱作“行業”,大概是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開始的事(雖然更早已經有人幹這個事了,但那時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業態),這個期間的企業,比較多見的規模是兩三家店、兩三百間房上下,進入2013年,基本上連鎖運營模式比較成型了,這時整個行業開始加速度發展,到現在規模達到1000間房的已經比較多了”。

文章介紹 “長租公寓分為兩種即“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就是拿下整棟樓(或者也有拿下一棟樓的幾層),然後對房間進行統一裝修,配備統一的服務,簡單點說,就是長租版如家;分布式就是在小區里分散拿下個人房東的房源,對房間進行裝修裝配後,以公寓品牌對外出租”。

“集中式里面,又有不同的價位檔次,取決於兩點,一是租入的物業的成本,市區的貴,偏一點位置的便宜,二是裝修的檔次,家里裝修過房子的都知道,這是個無底洞,公寓單間二三十平,兩萬能裝出來,十萬八萬也砸得下去。以公寓聯盟企業為例,中端或中高端的有上海青年匯(單間最高每月租金5000元,何光的設計水準杠杠的)、南京未來域(南京每月兩三千元,王宇也是非常有設計情懷的)、北京自如寓(多數每月四千上下),高端的亞朵寓正在嘗試(每月達萬元),中低端的則屬同信投資投了的深圳協縱(深圳每月一兩千元,取了最剛需市場,財務指標很好)。”

“分布式里,首先分兩種形態,一種是整租,租進來是三居,租出去就是整套三居,一種是合租,租進來是三居,租出去是三四間房(一般把客廳再隔出一間來),然後又分為不同價位檔次。合租莫非也有中高端?是的,還是拿公寓聯盟的成員舉例,比如同在上海,蘑菇公寓的合租房一間多在每月3000上下,青客則是1000左右。優客逸家在成都,合租房一間500-800的樣子,這也是昨天記者文章一個大烏龍,居然把優客逸家和優帕克一起歸為高端,瀑布汗啊,不過倒是給優客劉翔做了個廣告(劉翔發誓說他創業這麽多年,幾家公司從沒花錢做過軟文,哈哈)。分布式整租的代表是上海的晟矅資產,旗下晟矅住宅服務公寓,主打都市金領和商務人群,均價一萬二每月,最高月租兩萬多”。

而單純從長租公寓的經營來講,最重要的兩個經營指標,一是空置率,二是利潤率。據《中國公寓聯盟》舉例介紹“公寓聯盟里的多數企業,空置率都控制得非常棒。青年匯何光當場從內部QQ群下載的表格,98%-100%的出租率,晟矅住宅服務公寓聯合創始人全靂隨手打開可預約房源表,空置率3%以內(做了十年的公寓運營,這經驗這能力才造得出這業績啊,要知道他做的是月均一萬二的高端市場啊),面向低端剛需市場的協縱更是多數店接近100%出租率。至於利潤率,最優秀的當屬深圳協縱了,原因也簡單,高管團隊全是上市公司財務和管理出身”。

長租公寓為何開始受歡迎?

其實此前長租公寓行業已經被投資機構熱捧了。2013年,賽富投了新派公寓1.6億元,華平投了魔方公寓3000萬美元,君聯資本投了優客逸家A輪400萬美元,2014年經緯等多家機構投了優客逸家B輪2000萬美元,上海寓見得到險峰華興、聯創策源數百萬美元投資,某地產基金投了南京未來域數千萬元,IDG和平安投了蘑菇公寓數千萬元,上海青年匯得到某知名在線旅遊上市公司數千萬元投資。

為什麽長租公寓行業是2010年左右開始出現好勢頭呢?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原因有兩點。第一,2008年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普遍的觀點,消費升級時代來臨。第二,年輕一代的消費需求。2010年,正是1985年生的人25歲時,畢業了剛工作不久,開始有穩定的租房需求,而85後人在優越的條件下長大,是不能接受現在市場上的很差的居住體驗的。那麽,到了更追求生活品質的90後25歲時,也就是2015年之後,這個需求會更加強烈。鑒於消費升級大背景和年輕一代的消費需求,具有更好的居住體驗和性價比的連鎖品牌長租公寓,一定會逐步替代傳統的租房業態,剩下只是替代速度問題。

那麽業內究竟怎麽看You+這碼事呢?

在《雷軍的新項目逆天了:讓你租房更便宜,還有家的感覺》的消息刷屏的同時,部分業內人士馬上提出了質疑。

長租公寓行業的領頭羊南京未來域創始人王宇對i黑馬記者就此僅做”呵呵,長租公寓還是需要深耕細作的,對這件事只能說樂觀其成“的表態;寓見家連鎖公寓品牌創始人羅意撰文《說說雷軍一億元投資you+公寓的事兒》對原文提出了很多質疑。羅意首先對文中“you+明年2萬套房源,2016年房源數量刷新至10萬套”的數字提出了質疑,並表示“我上次聽到這樣的數字是另一個行業的從業者兩年300萬套房源的規劃,盡管當時有些咋舌,但終究人微言輕,內心掙紮掙紮也就作罷,權當他們只是需要加幾臺服務器擴充擴充帶寬就實現了”。

羅意同樣對you+的“年輕人社區”概念表示不看好,他認為“公寓行業其實早就存在,並非今年o2o的概念出來才應運而生的,高端的由酒店管理集團運營的中短租公寓自不待言,就算是低端的公寓在北京也俯拾皆是,山西和福建的公寓投資者手上有幾千套房的就不在少數,所以,純粹拼房源數量,拼讓“年輕人住一起”的概念沒有太多價值”。

同樣持懷疑態度的還有優客逸家創始人劉翔。27日當晚,劉翔寫了一篇《雷軍的小米公寓真的能逆天嗎?》,文中提到“唯一感到擔心的就是YOU+不太註重產品標準化和回收期等財務指標,從商業角度看,不利於規模化發展,有點兒烏托邦。由於12年優客做天使輪融資時見過一次雷軍和順為的投資團隊,當時被挑戰最多的就是規模問題。所以聽說雷軍投了YOU+,會感到詫異。”

文中還提到“集中式公寓便於管理,運營效率肯定比優客逸家目前做的分布式公寓要好。優客逸家在2012年初也針對集中公寓模式做過調研和探索,發現在成都這類二線城市租金水平下(物業成本高、租金水平低),做年輕人消費得起的集中式長租公寓,只能實現負毛利,且不會發生明顯的邊際成本遞減效應。當然,用產權存在問題的物業,比如村集體的小產權房、倉庫等,或者賄賂關鍵人拿到離譜低價的物業,以此實現低成本,是沒有問題的。優客逸家要做的,是可以規模化複制的陽光業務,所以我們很遺憾地在成都暫時放棄了做集中式公寓的想法。當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租金水平已經可以支撐集中式長租公寓業態,所以我們看到,YOU+在展望未來宏圖時,也只提到了一線城市。不過用2年做到10萬套的宣言,確實還是讓我替YOU+捏把汗。”

公寓長租行業究竟有哪些坑?

羅意作為行業從業者,基於北京市場房地產的情況在《說說雷軍一億元投資you+公寓的事兒》一文中提到了在這個行業創業可能遇到的諸多問題:

第一、拿房的困境,尤其是集中式公寓的拿房困境。目前我們的模式是拿商業地產去做民房出租的買賣,從價值序列上來說是倒掛的,北京現在2.5元/天*平米以下的項目還有多少,今後兩三年又會以什麽樣的頻率出來,對於嗷嗷待哺的快捷酒店和經濟型服務式住宅兩個行業龐大的項目需求來說是否夠用,是否因供需不平衡會進一步擡高我們的物業成本?就算是2.5元/天*平米,我們有多少利潤可言?

第二、行業的供應鏈困境。從客戶的真實需求出發,要做什麽樣的產品?從哪里組織到便宜的錢?從哪里弄到便宜的房子?通過什麽形式工程造價能控制住?如何買到高性價比的家具和家電?通過什麽便宜可靠的渠道把客戶招進來?這些都是問題,是我們這一批從業者的責任。

第三、行業人才的困境。租房行業的產品升級是一個大趨勢,是一個會持續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消費運動”,就像當年快捷酒店的“黃金十年”一樣。我們行業人才來自於幾個方面,有二房東,有中介從業人員,有酒店從業人員,有o2o的空降兵,有投資圈的朋友,我相信也會有物業背景的人士加盟進來。但是一個行業要形成人才梯隊,要形成人才構成的專業性都需要時間,不是在電腦上畫幾個圈圈就能解決的。

其實,一個行業從興起到成熟需要滿足的條件體現在方方面面,還包括市場的接受程度,和傳統行業的博弈,以及從業人員內部發展思路的爭論和探索等等。”
 

總結:無疑,雷軍或劉洋的“線下創業社區”的夢想並沒有那麽容易實現,you+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遇到諸多的問題。但這個行業的變革已經開始,一個龐大的傳統行業將遭遇沖擊。從這一點而言,無論是作為創業者還是消費者,都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場景。《創業家》&i黑馬也會繼續對這個行業保持觀察,為創業者帶來最內部的信息與分析。


----------------------------------------------

用微信打通線上和線下的高效O2O戰法,馬化騰點贊、劉強東推薦京東高管學習

3年實現100億年銷售額的輝煌戰績所驗證的,真正最適合傳統企業的移動O2O之道

2014年12月11—12日,科通芯城創始人及核心高管聯手,深度解構其方法體系

深圳,重度垂直—黑馬O2O特訓營

最有實效的移動O2O課程,不滿意我們退費!

《創業家》開天辟地第一次,是因為我們有絕對的信心!

 

 

震撼!既把核心理念和思維方式告訴了我們學員,又教會了我們許多實用的工具和方法。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講,(重度垂直-O2O特訓營)其實是目前,所有的企業最及時的一把火。”

——俞熔,美年大健康的創始人,重度垂直特訓營一期學員

 

“我從來不相信這些培訓課的,那些講培訓的老師我從來都是打十幾個問號,我說你要是能幹出來,你自己就去幹了,但是這次我這麽挑剔的人都感覺這是頂尖高手分享的東西,很多幹貨,回去要好好操作、落地。這個課很好,非常好。”

——蘇國行,東莞飛新達總經理,重度垂直特訓營一期學員

 

重度垂直在我看來,其實給現在很多傳統企業找到了一個機會,大家知道現在傳統企業轉型很苦惱,那我覺得現在有了一個學習的方向,非常感謝創業家提供這些機會,謝謝!

——高巍,特寶貝母嬰商城創始人,重度垂直特訓營一期學員

 

招生咨詢:馮女士 13811444279

報名請戳!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