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Evernote Phil Libin:如果這樣 不要創業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anwu/226475.html

Evernote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云端筆記本」服務,2007 年創立,到前陣子剛剛突破 3,000 萬使用者,與同樣在 2007 年創立,擁有 5,000 萬使用者 Dropbox 可以說並稱為「云端儲存」的兩個 TopStartups —— 兩家的最新估值都超過 10 億美金。

而 Phil Libin 則是 Evernote 的 CEO,他雖然不是這家公司的創辦人,但在創辦沒有幾個月就加入,而且從那時就一直擔任執行長到今日。所以要說他是 Evernote 的一位 Co-founder,一點也不為過。在那之前,他也是一位創業者,在 2001 年創辦了 CoreStreet,一直帶領這家公司長達 6 年,CoreStreet 最後也以美金 2,000 萬成功的賣給了 ActivIdentity。

所以一個帶領著一家成功 Startup 的成功創業者,為什麼要他送給創業人一句話,卻是「Don't do it!」呢?因為這些年來,有很多很多想創業的人來尋求他的意見,但 Phil Libin 卻發現大多數人,都為了錯誤的理由而想創業。

這其實跟我的觀察相當一致,因此我們今天就借用 Phil Libin 的四個理由,來聊聊為什麼你不該創業:

1. 為了錢

雖然這一點在台灣比硅谷和中國好,但還是有一些人以為創業是」賺大錢」的途徑。他們會跟我算老闆賺了多少錢,而他們只拿到多少薪水,所以結論是他們 也要當老闆,才能一樣有錢。問題是,每一個「成功」的老闆背後,不知道躺了幾十個「失敗」的老闆。單次創業的成功機率是遠大過於失敗,所以算起來,你當 「老闆」的期望值,可能比當夥計還低。當然,「財富不是錢」,所以如果你把創業過程中的成長、學習、自我實現算進去,那當一個創業者很有可能比當一個員工 富有,但那是要在心態正確的前提下,而把「賺錢」放在第一位,絕對不是那個對的心態。

2. 為了當老闆

另一個常見的理由,就是認為創業可以當老闆、可以作主,因為在公司裡 Boss 常常不聽你的意見,但你明明就知道事情應該要這樣去做。這也是一個很危險的理由,因為一旦當了創業者,你就會發現你根本不是「老闆」,而是每個人的「小 弟」。從你的客戶、員工、合作夥伴、股東、新聞記者,全部都是你要討好的對象,因為你什麼都沒有,而他們身上則有各種你想要的東西,所以你根本沒有任何人 可以指使。如果要用」當老闆」的心態創業,那你幾乎注定會失敗,因為當一個創業者如果少了柔軟的身段,那基本上是很難達到任何地方的。

3. 為了無聊

也有一些很強的「大神」,因為白天的工作太輕鬆,無聊而且手癢,所以晚上也玩票做幾個 Apps 來消遣。如果是先試試水溫,等到時機成熟後要全職投入,那還可以。但我也看到很多人,玩票了好幾年,但永遠卡在中間。創業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很多人全 心全力投入好幾年,都無法成功,更何況是抱著姑且的心態。如果要創業,那就要下定決心,如果只是無聊,那還不如去學習一些別的嗜好。

4. 為了自由

最後還有一些人,認為創業之後的生活,可以自己控制自己的時間,非常自由。這其實是全世界最大的誤會,如果你是一個員工,每天 7 點下班後,你就是自己的主人,Server 爆掉了?那是老闆的責任。但當你坐到了桌子的另一邊,一天 24 小時,不要說 Server 爆掉,只要客戶不滿意、夥伴有問題、股東不開心、辦公室門打不開,不要懷疑,通通都是你的責任。所以從各方面來說,創業代表的不是自由,而是願意負更多的 責任。這點,千萬別誤會了。

所以說穿了,創業其實是一個嚴肅的事情。它代表的是一種人生選擇,一個非常認真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它的背後必須要有些理想,並且要做好最壞的打 算,就算全世界都跟你做對,你還是要堅持實踐這個目標。當然有時候它會很好玩,但也有更多時候非常辛苦,要不斷在資源匱乏、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想辦法突破 眼前的種種困境。所以根本上創業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而不是職業的選擇那麼簡單。也因此你必須要用更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它,而也唯有態度正確的創業者,才 能夠從起點一步步紮實的邁向成功,並且不斷的追求進步,永不停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7

Evernote CEO:進軍中國可10年不求盈利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2/226922.html

網易科技11日上午獨家專訪了Evernote CEO Phil Libin。針對中國用戶的數據安全、Evernote的盈利模式、開放平台的建設、在華的合作夥伴和本地化進程等大家關心的問題,Phil一一予以解答。

中國服務器為開發者打消顧慮

在10日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Phil宣佈了針對中國用戶的「印象筆記」。所有Evernote今後幾年的應用都會在中國這個版本上進行更新, 中國用戶可以創建自己的新帳戶,現有用戶也可以自由選擇版本。「要儘可能的支持中國市場,儘可能的覆蓋更多的用戶,包括中國用戶,給大家提供一個更好的筆 記的體驗。」利賓稱。

Phil對網易科技解釋了Evernote為什麼要推出一個特別針對中國市場的版本。他說,「我們希望為中國用戶提供良好的體驗,然而中國網絡環境 限制很大,提供印象筆記主要是提供了單獨的服務,在中國設立服務器,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所以印象筆記就是evernote的副本,但兩個系統獨立開來, 在中國人們可以選擇用哪一個。如果繼續使用國際版,服務器則在加州;如果用印象筆記,服務器就在中國境內,對中國用戶更快速,更可靠。兩者的選擇自由完全 在中國用戶的手裡。」

Phil提到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中國服務器為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打消了接口中斷的後顧之憂,他們開發出來的應用將同時適用於印象筆記和evernote。調動中國開發者的積極性,將為Evernote的開放平台貢獻更多高品質的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印象筆記和國際版evernote採用完全一致的api,這就意味著調試成功的印象筆記應用可以完整的遷移到evernote國際版上面。

對於分享到社交媒體的功能,印象筆記會把twitter、facebook等替換成微博等中國境內的社交網絡。

數據監管適用法律由服務器所在地決定

「印象筆記」宣佈後,很多中國用戶通過不同途徑表達了他們對數據安全的擔憂。一個美國應用的中國版,存在上面的數據歸誰管?

Evernote團隊在針對中國用戶的一封公開信中明確提出了三大原則:數據是用戶的;數據是受保護的;數據是可轉移的。「未經你的允許,我們沒有 任何權利查看,分享,使用,和分析你的數據。」即使數據不會被公司主動利用,也還是有用戶擔心其他數據失竊的情況會得不到適當的法律約束。

Phil這樣解釋:「你在加州服務器存儲的數據將受到美國和加州地方法律的約束;你在中國服務器存儲的數據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對於對中國服務器的數據安全感到擔心的用戶,他們可以繼續使用加州服務器;對於希望享受更快速穩定服務的用戶,可以選用中國服務器。」

也就是說,數據相關適用法律到底採用哪個國家的制度,是由服務器所在地決定的。

Phil同時表示,即使用戶安裝了第三方應用,它們也受到嚴格的API限制,沒有可能接觸到用戶的任何數據。用戶遇到需要高級權限的應用,可以拒絕使用,以保護自己的隱私。

中文手寫識別有望半年內面世

Evernote積極進行旗下應用的本地化,其推出的Food、Skitch、Hello等應用幾週之內就會全部推出中國版,現在「印象筆記·人脈」和「印象筆記·圈點」已經推出。Phil也希望推出僅為中國用戶打造的本地化應用,同時希望中國開發者踴躍推出第三方應用。

手寫筆記應用Penultimate正在ipad軟件銷量榜上排名第二,Phil對這起收購給予高度評價。由此引出了手寫識別何時可以支持中文的問 題。Phil儘管無法提供時間表,但卻說,「我們做什麼事情一般都不超過6個月。根據之前的經驗,接下來半年以內你應該看得到我們做出來,但沒有具體的日 期。」

Evernote此前和海豚瀏覽器在海外市場達成合作,本次又和UC聯手推出北美市場的合作瀏覽器。之前有媒體稱Evernote還將登錄Q+平 台,對此Phil表示,目前只是和騰訊洽談中,尚未披露細節。印象筆記有意願同其他開放平台進行對接。他希望中國初創團隊踴躍參加將於8月份召開的 Evernote開發者大賽。

Evernote主要通過用戶付費盈利。Phil表示,未來兩週之內就將推出人民幣支付的版本,他們正在商討最後的細節問題。

進軍中國可10年不求盈利 放眼長遠

據Phil透露,中國目前是Evernote的第三大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日本,但是他預計今年年底中國用戶會超過日本。目前Evernote在中國 有一個六人的團隊,並在北京開設一個辦公室,馬上會進行招募。北京辦事處將主要負責業務開發、市場營銷,也涉及設計、研發、客戶管理。

談及商業模式,Phil不認為在中國的用戶都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在中國,我們打算通過支持人民幣付費等方式,讓中國高級用戶更容易付費。我 認為那種說中國人都不願意花錢買軟件或服務的觀點是錯誤的。中國用戶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一樣願意付費,他們不願意的只是被強行付費。我們永遠不會強迫用 戶付費,你可以永久性使用免費服務,只在樂意的時候才花錢。」

Phil認為,目前的現狀是中美市場相互較為隔絕,但雙方都有接近對方市場的願望,並且始終在進行嘗試。「我們從雅虎、Myspace、微軟、谷 歌、Facebook、twitter等很多公司身上,學到了寶貴的針對中國市場的經驗教訓。我們自然會因此調整自己的節奏和方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 然會率先成功。要是假如我們也失敗了,那就為下一個進入中國的硅谷企業提供了新的教材。」

訪談中,Phil不止一次的強調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主要目的不是盈利。「我們可以接受10年都在中國沒有盈利。我們的目標不是在中國賺錢,而是在中國做出偉大的產品,服務世界上的每個人。」他說。桑榆 詹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9

Inc.Magazine年度公司Evernote:命懸一線的驚險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20852.html

Phil Libin 還記得他將童年落在身後的那一刻。這大概是四年前,那時候他的互聯網公司集資失敗。那時候的他,35歲。

這個公司曾經給他帶來了無數喜悅,直到集資失敗的那一刻。在凌晨三點,因為資金耗盡,他已經無助地等了很久,等待一個風險投資家或者天使投資或者一 個CEO或者任何一個人來回應他絕望的請求,但是什麼都沒有等到。他知道他需要關閉Evernote,一個幫助人們記住事情的軟件應用。「我意識到我將在 明天早晨醒來,然後解僱公司裡的每一個人。」他說。

筋疲力盡士氣低落的他正準備伸手去關上燈的開關,突然他的郵件提醒響了。他心中瞬間升騰起希望——但是,不,只不過是一個粉絲的消息而已,最近他已 經看過太多這樣的消息。這個消息是來自於Sweden的一個人,一個同行的軟件企業家,他發的消息和往常的粉絲發的消息一樣,不過是「Evernote改 變了我的生活」諸如此類。Libin差點就錯過了消息的最後一行:「如果你需要資金的話,可以聯繫我。」

Libin稍微有些清醒了,他很快回覆:「我們現在正好需要一些資金。你能提供多少?」

回覆立刻就來了:「50萬美元夠嗎?」

現在,這個公司已經擁有了來自於風投和本身利潤的上億資金。Evernote收購了一些公司,每一年的規模都擴大三倍,每天還吸引著40,000新 用戶。如果你生活在硅谷或者東京,這些地方Evernote為大多數人所崇拜,上面說的關於Evernote的故事不會讓你感到驚訝。但如果你不是在這些 地方生活,你一定會驚奇:天哪,Evernote到底是什麼?

Libin對Evernote有多種方式的解讀:它是一個你卸載到服務器上的大腦。它是你的生活的Google引擎。它是你的個人小宇宙茫茫無邊黑暗中的一點火花。它是一個工具,能將你的智能手機從一個時間殺手轉換為幫助你節約時間的工具。

好了,似乎Evernote有一點難以解讀——你需要瞭解它才能意識到它帶來了怎樣顛覆性的影響。你會覺得Libin也是難以解讀,這個團隊裡其他 的經理也一樣難以解讀——他們是來自於很多初創公司的一群人,他們創建的公司是關於記憶方面的。這個公司的員工可以在寬敞的辦公室裡歡蹦亂跳,他們的會議 室都是以視頻遊戲命名(他們可都是成年人)。這個公司的客戶是如此忠誠,以至於他們願意為原本可以免費得到的服務付費。這個公司正在改變學校裡面孩子們的 學習方式。這個公司正著眼於去影響十億人的生活——這個目標正一天一天變得現實。

這樣高遠的目標在Libin家1979年剛剛從蘇聯搬到紐約波士頓的時候看起來似乎是很荒謬的。Libin那時候才8歲。14年後,他雪洗了因為只 差一門課而沒有拿到學士學位的恥辱。「我是我的家族中200多年來第一個沒有學位的人,不會玩樂器,也不是一個國際象棋大師。」Libin說。不管他不會 做的事情有多少,這些不會做不過是從另一面以一種藝術的形式證明了他的成功。

學位算什麼——Libin會編碼。他高中時代就讀於著名的紐約Bronx高中,那時候,他就是個電腦迷,並且憑藉這方面的才能在自己16歲的時候就 開始掙了很多錢。從大學退學以後,Libin被ATG僱用了,ATG是一個位於Cambridge, Massachusetts的公司,這個公司有很多天才的員工,他們開發出的產品很多都成為了電子商務領域的技術標準。「這是我第一次覺得什麼事情都是公 平的。」 Libin這樣說道。三年後,在1997年,他離開了ATG,和幾個一起離職但是很勤奮的同伴一起創建了Engine 5公司,這個公司位於Boston,開發電子商務軟件。「我是代碼最差的人,所以我來做了管理工作。」Libin說。他們那時還不知道怎麼去掙錢,只是沉 浸於寫代碼中。2000年,這個公司賣了26,000,000美元。

下一年中,Libin將Engine 5的核心成員聚集到一起,想要創建另外一個公司。得到MIT的電腦科學家Silvio Micali的加盟後,Libin將公司CoreStreet定位到為政府以及經濟機構開發高科技安全系統上去。然而,習慣了互聯網世界的高效與自由以 後,Libin發現政府採購中的官僚主義和長達幾年的開發週期讓人無法忍受。2006年,他離開了CoreStreet,這個公司在三年後賣了 20,000,000美元。儘管這次經歷不太讓人滿意,但在這次經歷中,Libin相信他的團隊會是一個完美的團隊。曾經工作於CoreStreet的 Micali最終回到了學術界,他和Libin有著相同想法。「這個團隊中的人都很有天賦,很有創造性,也非常有趣,」他說,「你一定會喜歡Phil的, 他不僅有很多很有創意的想法,還能在任何事中都找到有趣的部分。你在他周圍會一直都很開心。」

Libin立刻著手創建第三個公司。有了前兩次的經歷,Libin已經清楚地知道兩件事情:他不喜歡枯燥無味的東西,他不只是想要賺錢。「十億美元 不算什麼。」 Libin說,他這樣的說法和Sean Parker曾經告訴過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的話完全不同。「真正了不起的是去影響十億人。不管我最終做成了什麼,我希望人們能為之激動。我希望做出一個有豐富內涵的東西。」

有一個想法已經在他的腦海中出現一段時間了:我們是如何記住事物的呢,比如說一個飯店的名字?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腦海中與之相關的一些事物。 比如說我們聽到這個飯店的名字時正和誰一起,那時候我們在什麼地方,那時候我們在做什麼,或者相關的詞或圖片。通過這些碎片,我們就能最終想起一個被我們 遺忘了的很重要的事實。但是並不是每次都能想起來。我們的大腦只有有限的記憶容量,這使得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仍然會忘記自己經歷過的大多數事情。這成了 一個越來越大的問題,因為在信息時代,信息以各種形式向我們用來,信息增長的速度前所未有,而我們並不確定哪些信息時有用的。另外,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現 在都已年老,他們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不中用了。「沒有人滿足於他們自己的大腦,」Libin說,「在我們的高中時代,我們的大腦就已經負擔過重了。這 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我們試圖通過在筆記本電腦或者平板電腦或者智能手機上分類數據來彌補這一現狀。但是這一做法只有在我們不怕麻煩將信息以正確的格式存儲在正確的文件 正確的地方時才有效,即使我們這樣做了,找到這個關鍵信息的位置也會是件很難的事情。這個飯店的名字是在我的筆記本電腦或者手機上嗎?我可以問問那個會議 上的人,就是他告訴我這個飯店名字的,但是我把他的郵件地址放哪兒了?

Libin開始思考一種更好的數字化記憶會是什麼樣子的。你可以以任何方式表示你的信息,可以是打印的文檔,可以是手寫的便條,可以是照片、網頁、 音頻文件。你可以立刻將信息存儲到你的任意設備中,不必擔心要如何去組織這些信息。「當人們想要捕捉到一個想法時,他們並不希望停下他們手頭在做的事 情。」Libin說。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立刻就找到信息,就像我們通過Google查找信息那樣毫不費力,也十分直觀。 「Google非常好,但是它只知道公開的信息,」Libin說,「我們需要能處理私人信息的東西。」這就像是Google為你的生活建立了索引,讓你生 活中的信息唾手可得。更重要的是,你不要記住你需要查找的東西精確是什麼。就像是你的大腦,你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模糊的線索,比如一個人,一個地點,一個單 詞,一個時間。

這將會產生多大的效益呢?特別是這樣一個應用能在智能手機上很好地應用的時候。由於我們在辦公室外做越來越多的工作,Libin意識到將我們離開電 腦時的碎片時間有效利用起來的機會越來越多了。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智能手機的應用更多是讓人消磨時間而不是用來產生效益的。「它們讓你在幾分鐘的空閒時 間可以去上一下Facebook and Zynga來將時間打發掉。」Libin說,「我希望能讓智能手機幫助人們在這些時間內完成工作。」最後,Libin覺得這個幫助記憶的工具一定要用起來 很有趣才行。「在過去的五年裡,人們一直都在致力於開發有很好用戶體驗的娛樂應用,但卻沒有人將這些經驗用於開發能產生效益的工具。Microsoft Office用起來一點都不有趣。」

將所有的一切結合起來,你就會明白Libin所說的「一個無處不在的生命產出平台」的含義了。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構建出這樣一個產品並且讓十億人去使用它。

他們一路走來

Evernote的很多經理都是之前和Phil Libin在Engine 5和CoreStreet共事的人。

1. The Friend of a Friend朋友的朋友

Dave Engberg是Brandon Volbright 的朋友,Volbright 之前在Libin的第一個公司Engine 5中工作,現在是Evernote的程序員。在Volbright引薦之後,Libin在CoreStreet中僱傭了Engberg,現在他是 Evernote的CTO。

2. The College Buddy大學同學

Phil Constantinou——或者說Phil C.,這樣稱呼他是為了把他和Libin區分開來。他在Stanford讀大一時宿舍就在Engberg宿舍對面。Engberg將他介紹給Libin,Libin僱用他為Evernote的產品副總裁。

3. The Loyal Leader忠實的領導者

Phil Libin的第二個公司CoreStreet是為政府開發高科技安全系統的,他決定放棄和政府簽訂的行動遲緩的合同。但是他還是堅持和他的團隊在一起。

4. The Childhood pal童年夥伴

Andrew Sinkov在孩童時代就認識Libin了。當Libin僱用Sinkov來幫他打理CoreStreet的市場時,Sinkov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熟悉市場營銷的相關策略。現在,Sinkov是Evernote的市場營銷副總裁。

在2006年,Libin將他的人馬拉到一起準備開始一個新的公司,Ribbon,含義是就在你的手指邊上。(作為一個日本迷,Libin注意到這 個公司名字和他自己的名字在日本有著相近發音,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額外驚喜。)但是當他開始調研電子記憶產品不久,他就發現在硅谷有一家很小的開辦了兩年的 公司叫做Evernote。這家公司生產的產品是從照片中提取文本,這樣你就能通過給筆記照照片將它們轉化為文字後從而可以進行搜索。「我想過這些,」 Libin說,「但是這些人已經在技術上走了很遠了。」

事實上,這個Evernote團隊之前為Apple富於遠見而又命途多舛的個人信息管理設備開發過一些關鍵軟件,這個設備名字叫做Newton,在 80年代晚期出現,類似於初級的iPad。這個團隊主要是由來自於俄羅斯的一群很有天賦的程序員組成,但是和Libin的團隊不一樣,這個團隊是由一個很 聰明的技術人員Stepan Pachikov帶領的。Libin飛去見Pachikov,並建議他們合併到一起而非互相競爭。Libin成為了這個公司的CEO,公司仍然保留著 Evernote的名字,而Pachikov則逐漸將他的中心轉向其他的項目。

Libin和他的團隊搬到了硅谷,這裡的文化更為不落俗套,有著高科技創業風 格,而這是之前再Boston不曾有過的。在兩個團隊合併到一起以後,這個新的公司的資金可以支持大約一年。這足夠讓一個產品運行起來,如果每個人都齊心 協力的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Libin砍掉了Pachikov的團隊一直以來在做的大多數項目,以便集中力量開發這個革命性的助記產品的關鍵特性:可以 獲取任何形式的信息,簡單的關聯檢索,和智能手機超級友好,使用起來很有樂趣。

2008年,公司發佈了一個「個人測試」版本,主要提供給硅谷內的人使用。發佈前夜,在凌晨三點——這顯然是他產生他的關鍵想法的時間—— Libin意識到他們還沒有為Evernote寫過任何形式的使用手冊。所以Libin口述了一個演示並傳到了YouTube上。「我極度擔心,」他說, 「我的聲音被說成是世界上最枯燥無味的聲音。」這個視頻最終獲得了超過一百萬的點擊量。

這個助記新應用的名聲在硅谷不脛而走。這或多或少和Libin之前所預見到的一樣。大多數信息都可以很快添加到Evernote中,不管信息是來自 於電腦還是智能手機。你可以輸入一則記事,或者在觸摸屏上手寫一則記事,或者用手機拍照,或者記錄一個語音對話,或者輸入一個網址,保留這個頁面的部分或 者全部信息,或者將郵件推送到Evernote。這些信息會可靠地存儲在Evernote的服務器上,也會存儲在你自己的電腦上。這個系統也會給進入的數 據加上標籤信息,比如添加時間,添加時你所處的位置。多虧Pachikov團隊之前開發的軟件,任何照片中的可見文本都可以被搜索到。「在我去超市之前, 我會將妻子貼在冰箱上的單子拍個照。」 Daniel Kuperman說。他是Aprix Solutions的CEO,也是Evernote的一個早期使用者。(Aprix Solutions是一個致力於幫助企業管理營銷策略的公司。)

你可以為記事加上名字或者標籤,但這都不是必須的。你也可以將記事歸檔——任何Evernote中的信息都會是來自於不同記事本的記事——並且將這 些記事本或者個人記事與其他人分享。為了在之後找到你的記事,你只需要回憶起關於它的一個關鍵點就可以了。想要想起去過的酒店?搜一下法國吐司,因為這是 你在那家酒店吃過的,並且你還給菜單照了一張照片。或者搜西雅圖,因為那時候你就在那兒。或者搜Janet,因為她那時和你在一起,你還給她照了一張相。 或者搜黑洞,因為你記得那天你點到了一篇關於黑洞的文章,一旦你知道日期了,你就可以找到那天的其他記事了。「這是將事情放在你手邊的電子版應用。」 Libin說。

對很多硅谷人來說,這個工具是會議上的福音。你可以在鍵入筆記的同時錄製音頻和為白板拍攝圖片。所有信息都會在Evernote上整合,讓你以後很 容易回想起來。通過將Evernote整合到其他設備中,你還能有更多找到事物的方式:錄音可轉錄(需要支付額外費用),以便讓你可以通過會議上說的東西 進行搜索,一個附加工具甚至可以讓你通過顏色搜索照片——如果你關於某次會議記得的只是一個同事穿的橘色毛衣,你也能找到這次會議相關的信息。 「Evernote查找事物的方式和你的大腦工作方式一樣,並且給了你越來越多的記憶關聯。」 Andrew Sinkov——Libin的兒時好友這樣說到。他之前在CoreStreet工作,現在領導著Evernote的市場營銷。

難怪硅谷人都很喜歡這個工具——這些人都是在身陷信息海洋的人。「生活中會發生如此多的事情,這讓我有越來越多的數據。」 Jason Freedman說。他是Evernote的一個早期愛好者,同時也是FlightCaster的聯合創始人。FlightCaster提供基於網絡的差 旅信息服務。「Evernote之於我的生活就像是Container Store之於我的臥室,」他說,「它讓你的神智能很快反應過來。」

儘管Evernote的Beta版本在2008年中期推出以後受到了熱烈歡迎,公司資金消耗得很快,Libin盡力去籌集更多資金。然而風投們都有 所擔心。作為一個新公司,當硅谷在試圖尋找下一個Facebook之時,Evernote並沒有做社交網絡。此外,當大多數人認為任何事情都要遷往云端 時,Evernote卻逆潮流而上。它是基於本地應用的——運行在電腦或者智能手機上的軟件做了大多數工作,而不是某個網絡上的服務器。儘管這個應用有一 個Web版本,但是Evernote更多是作為本地應用來運行,因為它在本地運行起來更快。Libin堅信對於一個助記應用來說快速反應是非常關鍵的。

還有另外一個擔心,這也是主要擔心所在。Evernote提供的是一個免費增值服務。換句話說,人們要麼使用一個免費版本,要麼使用付費增值版本, 這就是公司盈利模式。到目前為止,一切都還好,免費版本看起來就是個很好的版本。問題在於,不像其他真正依賴於這個模式盈利的公司,Libin拒絕限制免 費版本,使得人們轉用升級版本動力不足。你可以每月付5美元以便獲得更多的文件存儲空間,但是有誰會這麼做呢?免費版本功能全面並且提供了很慷慨的空間。

Libin解釋他的理論說:你在Evernote中放的東西越多,Evernote對你就越重要。誰會捨不得付出5美元給一個存儲著你的記憶並且幫 助你回憶起它們的公司呢?「你的記事,你的酒店,你的朋友,你一年的生活,然後是你的一生,」Libin說,「這價值千萬。」危險不是人們不願升級,而是 他們不想先去試用這個服務或者因為免費版本的低劣而不用繼續試用這個服務。讓他們愛上這個服務,他們最終就會為之付錢的,因為他們會為了這個服務的成功而 投資。「我想建立一個能流傳百年的公司,我是認真的。」Libin說。「我不需要現在搜刮你的錢財,我只需要留下你的餘生來讓你付費。這是一個長期的策 略。我們的信條是,『與其讓你付費,不如讓你留下來。』我希望有一個優雅的商務模式」

風投不為所動。「沒有人願意聯繫我們。」Libin說。絕望之下,Libin轉向歐洲並和那裡的一個投資公司簽訂了一個10,000,000美元的 協議。這個協議本該在2008年十月完成,最終卻砸在了一次股票市場上最為嚴重的崩潰之中,投資者取消了協議,雙方都十分惋惜。

Libin找不到另外一個投資者,在這股市崩潰後的混亂中,甚至沒有人回他的電話。他意識到自己只能關閉公司了。就在這時,那個瑞典人提供了50萬 美元。Libin現在有大約六個月時間來證明他的關於挽留用戶比讓用戶付費更重要的理論了。「這就是一切開始發生的時刻了。」Libin說。

在2009年中期,Gary Little,一個摩根泰勒(Morgenthaler)投資公司的人以及一個在硅谷很有影響力的人物,收到了來自於斯坦福教授Guido Appenzeller的一封郵件。Guido Appenzeller現在正和風投公司合作,以便推出他的第二家公司。「Guido說我一定要看看這個像風暴般席捲了斯坦福的熱門新應用。」 Little回憶說。Little自己試用了一下這個應用,對其印象深刻,並請來了這個公司的CEO——他現在正在想辦法籌集資金——來商談投資。這個 CEO十分放鬆,親切,謙虛,並且他很快用他的幽默讓所有人哄堂大笑。這個人說他之所以選在現在的商務策略是因為這個策略十分優雅。他的國際戰場主要集中 於日本是因為他喜歡日本的食物。

在隨後的一次會議上,Libin讓投資公司的人大為驚嘆,他展示了一系列幻燈片,被Little稱為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商業分析」。Libin展 示了試用Evernote一個月的用戶選擇升級到付費版本的比例,為0.5%。這顯然不太好,不過也在意料之中,因為免費版本使用起來就很好。但接下來 Libin展示了試用Evernote更長時間以後的用戶選擇升級的比率。通常而言,這個比率會更低,因為對於大多數採用免費增值盈利模式的公司來說,用 戶都會很快選擇升級。他們試用了有某些限制的免費版本以後,如果他們喜歡這個產品,他們就會立刻升級以便獲得完整版本;如果他們不是太喜歡,他們就會選擇 放棄這個產品或者只是使用其最基本的功能。但Libin展示的數據卻顯示出隨著用戶使用免費產品的時間增加,他們會更願意升級到付費版本。對那些使用 Evernote長達一年的用戶,升級比率已經達到了令人可喜的8%。如果Evernote能獲得100萬用戶,Evernote的銷售額就會達到每年四 百萬美元。但是,照目前的增長率來看,Evernote將會在兩年內獲得1000萬用戶。

然後Libin展示了用戶活躍度,或者說,一個用戶隨著時間增加使用Evernote的平均時間。對於很多軟件公司來說,這個曲線通常無情地呈現出 下降趨勢。很多人在試用一個應用以後會很快放棄它或者隨著時間增加使用頻率會越來越低。但是對Evernote來說,這個曲線卻彷彿一個微笑。在最初的幾 個月裡,會有一個輕微的下降,但曲線很快就上升了——不僅是因為活躍用戶越來越發現這個服務有用,還因為曾經停止使用這個服務的人又回過頭來使用它了。曾 經放棄過Evernote的人都十分想念這個這個應用。

Morgenthaler對其進行了投資。接下來硅谷的另外一家頂級風投公司Sequoia Capital也進行了投資。接下來是其他的一些風投。Evernote總共籌集到95,000,000美元。「我們用不了這許多錢,」Libin說, 「但這是你應該得到這些錢的時候了,所以我們接受了。」Evernote要不了這許多錢是因為公司在2011年初期已經開始盈利了,就在獲得1000萬用 戶之前,其年度銷售額達到了16,000,000美元。

現在,這個公司坐落於加利福利亞Mountain View中一個廣闊通風、色彩絢爛的地方。公司佈局給人感覺十分隨意,有的地方狹小,有的地方開闊,玩具和箱子散落各處。大概有80個僱員——其中有15 個來自於俄羅斯——有一個開發團隊在莫斯科,另外在東京還有一個辦公室。當Libin出差時,在辦公室裡有一個打眼的機器人代表他,這個機器人裝著輪子, 還有攝像頭和激光探頭,Libin通過筆記本來控制它。當Libin出現在辦公室的時候他看起來就像是咖啡館的吟遊詩人,手上端著咖啡四處晃蕩,展現出令 人尊敬的樣子,他臉上的特徵似乎就是為了展現出他那令人尊敬的山羊鬍。

這個公司已經擁有了超過15,000,000用戶,並且用戶數目還在以每月50萬的速度增長,而這個公司並沒有太多營銷人員。Evernote並沒 有費力去讓人們為其付費,這也是它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當你不再試圖讓人們向你付費的時候,你的目標就改變了,」 Sinkov說,「我們的目標是公益的,而非營利性質的。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告訴人們Evernote可以做什麼。」

這樣一個天才的不去做營銷的策略,到目前為止已經帶來了了不起的銷售量。長期的增長率預期可以持續到三年以後,達到15%。新的用戶會按照這樣一個 比率去升級嗎?Kuperman,一個企業家以及一個Evernote的早期使用者,認為Evernote採用了正確的方式。「人們最終會覺得他們需要為 這樣一個偉大的產品付費以表示感謝,」他說,「Evernote也不需要為市場營銷花太多錢。我每次使用Evernote的時候,有人問我在做什麼,我就 會告訴他們,然後他們就會試用它。我在為Evernote做營銷。」

Libin說他不曾擔心過的一件事情就是競爭。並且在實際上,也幾乎沒有可以與其競爭的產品或者服務。其中稍微引人注目的是微軟的OneNote, 它有一些相同功能,並且和Microsoft Office一起使用。但是,它不像Evernote這樣便捷,可以在任何設備環境下提取任何類型的記事,它也就不如Evernote那樣具有吸引力。當 然,在未來會有更多更好的競爭者出現。當這種情況發生以後,Evernote的用戶可以毫不費力帶著他們存在Evernote中的數據離開,因為 Libin堅持讓Evernote中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帶走,這樣就不會有人覺得被捆綁到這個服務上了。「在蘇聯曾經有這樣一句話:『任何一個可以讓你自由 離開的國家也正是一個可以讓你自由居住的國家。』我希望我們的用戶可以自由離開。」

Libin沒有固守住公司現有的市場,而是試圖向新市場進軍。「在泰國,明年將會有數百萬人使用智能手機。」 Dave Engberg說。他是公司的CTO,是另外一個來自於CoreStreet的人。日本對於這個公司來說是一個十足的勝利,日本的用戶佔Evernote 用戶群的20%,而在美國的用戶佔據的比例是35%,並且日本用戶平均比美國用戶活躍兩倍。「在日本有一種整理分類的文化。」 Hitoshi Hokamura說,他現在帶領著公司的日本部分。

Evernote現在在東京就彷彿是一種邪教。書店有專門的Evernote專區——在Evernote上,有大約32本日文書籍——當Libin 在東京的時候,他有時候會在街上被粉絲們攔住。NTT Docomo,日本最大的手機服務提供商,為Android手機用戶免費提供Evernote的優質服務,這吸引了很多人。(Docomo的風投團隊在 Evernote投資了200萬美元。)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使用Evernote的人和智能手機的增長幾乎是一致的。這預示著在接下來幾年 中,Evernote的全球增長曲線將會十分陡峭。

另外,圍繞著Evernote形成了一個產品和服務的生態系統。電腦,手機,平板電腦、打印機以及掃瞄器都有集成Evernote功能的,有時候只 需要通過一個專門的Evernote按鈕就可以。(這並不很難做到因為很多世界頂尖的電子產品供應商總部都在日本。)當你拿出你全新的HTC平板電腦,啟 動電腦以後它立刻會問你是否需要註冊到Evernote。大概有6000個軟件開發者已經或者正在將他們的應用和服務和Evernote整合到一起。

出於一種特殊的敬意,波士頓大學將Libin列為其傑出校友,儘管他根本就沒有畢業。Libin對此不置可否。「我將會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榮譽學士學位的人。」他說。這比國際象棋和小提琴更容易。

現在,Libin正在認真考慮將Evernote做成一個能持續100年的公司。他在努力思考如何在人們口味快速變化的網絡應用時代讓人們持續喜歡 Evernote。他相信,答案中肯定有一部分是讓公司做的產品不只是人們記憶事物的一種方式。「我們想將一個應用擴展成一族應用,這些應用都跟記憶有 關。」他說。「我們用來測試一個產品是否要做是問一個問題:是否會有一億人會立刻用這個產品。」今年,這個公司發佈了他的第二個產品,Evernote Peek,這個產品是一個Ipad應用,可以將這個平板電腦轉化成供學習使用的閃存卡系統。這在一夜之間成了最流行的具有教育功能的Ipad應用。(初中 學校開始對Evernote變得狂熱,很多提供電腦給學生的學校都裝上了Evernote——開始記錄學習時代的記憶永遠是趕早不趕晚。)

未來會有更多產品。這個公司在九月宣佈將在Austin開一個工作室——「工作室」是借用了遊戲產業的一個名詞,意味著相對獨立的開發新遊戲的工作 室。Libin說他將遵循工作室的模式。「這將會是一個本地的小組,他們開發出的產品都是讓他們覺得驕傲的。」Libin計劃在新加坡以及歐洲的某個地方 開更多工作室——前提是他有時間到各地品嚐事物從而做出他的決定。

在長期計劃上,Libin想要確定如何更多去幫助人們記憶、學習、理解以及交流。注意到圖片比文本更能喚起人們的想法,他設想將來Evernote 能識別照片中的物體和人臉,甚至有一天能識彆氣味。「你自己的大腦,」Libin說,「可能是你最後想要去搜尋信息的地方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0

@marsiceman 轉貼/關於Evernote的融資、收購和中國區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o1j.html

我看到的Evernote最棒的解釋分析貼,沒有之一/@marsiceman

關於Evernote的融資、收購和中國區

0.Evernote是我自08年以來一直關注的公司,第一次使用甚至追溯到剛上線那會。下面的討論是基於近期的一些事件的討論,對於Evernote的 設立、特點、用戶規模等各類基礎知識,在此不做討論;如有興趣,可以多用用Evernote的高級功能,橫向比較一下這競爭對手同類服務的差異,以及 Evernote的理念等。


1.融資:

半年前獲得2000萬美元上一輪融資的時候,Evernote在官方Blog裡提到自己並不需要錢,付費用戶足夠支撐公司本身的運營;融資金額甚至還躺在銀行賬戶裡。

那個時候,Evernote依然是一家不緊不慢的公司。

但是,這次7000萬美元的融資,公司的口吻開始發生變化,開始以高速發展為目標,並進入一個業務的擴張期。一方面是現金收購潛力公司;一方面是擴大公司人員規模和業務範圍;一方面是增加帶寬,備戰Dropbox、iCloud、GDrive、SkyDrive。

這半年消費云存儲領域發生了什麼大家心裡非常清楚:Dropbox在移動領域的威風八面和通吃,iCloud的高速擴張和即將迎來2.0改 版,Skydrive終於從微軟深埋的三四線產品線中逐漸拔到了一級主打消費產品線的戰略級高度,GDrive無厘頭的發布和接下來可想而知的大手筆推 廣。以Evernote的體量,無論是哪一家都是可怕的對手。

不過,我並不擔心apple、微軟、google的強勢地位,從云存儲的技術特點來說,它天生支持多設備、全平台、單一賬戶,這個是以鄰為壑的三巨頭所不能提供的,第三方的Dropbox不會被擊敗,反而生命力會越來越強,穩坐第一的位置。

Evernote擔心什麼呢?我認為是產品不夠有特色,有區分度,被Dropbox和Box所替代;或者份額被iCloud吞噬一部分;或者被其他的筆記 類軟件所替代;害怕自己的服務不夠穩定,被其他對手輕易替代。作為小公司它足夠成功,但是那只是半年前;作為已經開跑的云存儲F1大戰,Evernote 還僅僅是個小車隊,像Lotus,暫時還跟不上法拉利、邁凱輪這種傳統強隊。


2.收購:

增加軟件功能、建立差異點、擴大合作方的範圍(這一點應該是Dropbox的始創和最強項,iCloud這一點就非常慢且不友好)以增強用戶黏性和使用習慣、增加帶寬和存儲空間穩定服務器。

Evernote CEO和各位VC的董事們(VC深度地參與了Evernote的各項日常經營決策和投資決策裡,這從最近的各類行為中清晰地表現出來了!)將此作為樹立差異化、創造用戶需求、增強用戶黏性與付費意願的道路。

2.1 Clearly,這個是一個個人凱發展開發的網頁閱讀插件,Evernote將員工和代碼都買過來了,然後註銷了已發佈的各類軟件,統一到了Evernote旗下,並作為產品單獨放出。這是Evernote第一次收購,非常聰明!雖然收購、發佈晚於safari reader的出現,但是作為網頁輕閱讀的代表,Clearly體驗絲毫不亞於instapaper、readability、readitlater且與evernote這一保存網頁的神器無縫連接!

但是,推廣不力,影響力遠弱於其他各類競爭對手;不發佈單獨的App;在Evernote裡不支持建立獨立的文件夾收集和展示Clearly的內容;這就使得它僅僅是一個網頁插件而不是一個read it later的服務平台,將該軟件的戰鬥力從100萬的級別拉到了100分的級別!

2.2 Food/Hello,內部概念產品,不太成功;與Evernote的「記錄你的一生」的理念所契合,但是與核心付費用戶和活躍用戶的使用習慣差異過大,與Evernote的核心業務的結合度不高,而且居然還是獨立App,有點奇怪。推廣投入不少,但是效果欠佳。

2.3 Skitch,這個是移動領域的核心產品之一,Evernote志在將文件、網頁、筆記、塗鴉、圖片等都轉化為純文本存儲,基於移動設備的塗鴉Skitch是其短板;作為技術儲備或成熟產品直接收購過來,都是值得稱讚的!

2.4 Penultimate,這個收購是否划算取決於後續的整合和付出的收購代價。Penultimate是一款很有特色的單機產品,但是 網絡屬性、存儲需求、share需求不大;Evernote解釋說可以幫助其更好地設計筆跡效果,但是Ipad不是一個很好的徒手記筆記的App;在 Siri的強勢下,依靠外接鍵盤、專用筆輸入文字的方案肯定要被100%拋棄了。Evernote本身具備極為強大的文字OCR識別能力,也儲備了非常不 錯的語音識別技術,Penultimate並不能增加什麼。未來Penultimate依然會獨立運營,並不會增強Evernote的用戶黏性;能想到的 整合就是將所有的塗鴉全部保存到Evernote裡,然後再做一遍識別、存儲、以備搜索,其實跟Dropbox的差異化反而變小。


3.中國區

亂!一個問題:兩個服務器,居然還兩套賬號體系,還不能互聯互通;未來美國版用戶如何平移到中國服務器上是我最關心的。


4.什麼是Evernote的核心競爭力?

不是文件存儲、不是圖片存儲、不是網頁存儲、不是記筆記;這些都是Dropbox、iCloud干的事情,他們利用網絡替代了電腦的硬盤,按照邏輯分區或者App關聯分區的方式,以文件的形式保存。

Evernote是模仿大腦、擴充大腦的記憶過程;你記憶的是一個圖、一句話、一段聲音,它是一段信息,而不是一本書、一整篇網頁這種文字。

所以,當你想要回憶起你的信息或找到它的時候,你有三種方法:第一種,去Dropbox的文件夾裡按照文件的邏輯存儲位置去找到那個文件,然後下載下來, 打開文件,進行搜索;第二種,你利用Dropbox或者Evernote的tags進行快速索引和篩選;第三種,利用Evernote無與倫比的文本化技 術(在服務器端將PDF創建成純文本、將錄音文件轉化為可搜索的純文本、將掃瞄件轉化為純文本),直接搜索,快速關聯到你想要找的那句話!

因此大腦作為記憶體有三個功能:capture、access、find

隨心所欲收集(不管是照片、聲音、塗鴉還是文字、文件)、隨時隨地使用(對應Evernote的全平台,無論是單機版、網頁版、電子郵件還是移動版)、把信息轉化成為可存儲易搜索的形式(將文件創建為大腦更容易理解的tags或者直接轉換為純文本)。

這就是Evernote的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也是區別於所有云存儲的地方。


5.Evernote還差什麼?

圍繞這三個核心功能,可以想像Evernote未來發展的短板。

第一,推廣:讓大家接受Evernote幫助你云存儲的是你的「記憶」而非你的「文件」的理念,Evernote基於的是你廣義的人生回憶(有自己寫的筆 記、有聲音、有圖像、有塗鴉、有網頁、有郵件、有文件),這些不需要你保存成為各種word、ppt、excel,而是直接以最簡單的方式保存下來,稍作 整理(標tags,進行適當分類)或不作整理。推廣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營銷的,一個是服務器能力的。

由於云存儲已經開展,Evernote不投入就會被淘汰,這是它半年融資的最大原因。

第二,Capture:主要的收購都是與Capture有關,這說明Evernote在這方面的能力有短板,這也是它想著力塑造差異化的地方,因為其他兩 個功能很多公司也能做到。但Evernote不僅要提供這個功能,還要讓大家去使用它(尤其是獨家或者用戶體驗極為領先),否則這個收購或投資就是失敗 的。Evernote在網頁、郵件、電腦客戶端的Capture上領先地位卓絕,但是移動設備上記筆記、照相、錄音、附加文件、塗鴉都不是很成功,剩下的 分析在第三點Access裡分析。

第三,Access:現在Evernote最大的問題!!!!Evernote自發佈以來就以一個異常勤奮的速度更新各類版本的服務,基本上每個版本的更 新週期都短於1個月,一切都是為了提升它的易用性。但是都不成功。一提到Evernote的iphone端,所有人都會搖頭:程序臃腫、啟動慢、反應慢、 經常Crash、服務器抽風、同步上傳速度奇慢、更新之後會自動刪除全部文件夾、UI毫無美感、打字卡頓拍照卡頓錄音卡頓導入文件卡頓、前台更新看見就心 煩、索引不方便。我個人幾乎從來不打開iphone上的evernote做任何錄入活動,只會用evernote去搜索我的數據庫,因為capture的 體驗太差太差。

也許Evernote應該停止收購擴展Capture功能的公司,而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如何提升Evernote的易用性(Mac版的大升級是一個很好的例 子,但是Evernote在UI和易用性上從來就不是一個一流的標竿軟件!)。如果無法提升,這可能會是Evernote成長上最大的風險。我倒希望 PenultimateUI設計師能夠更好地幫助Evernote完成軟件的設計(當然,移動版軟件的設計因為Evernote獨特的數據存儲結構受到了 很大的牽制,這是純技術問題,可能無解)。

第四,Find:很完美,不解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44

Evernote 突破10億美金的五種力量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32678.html

今年5月份,云筆記和儲存應用Evernote獲得7000萬美元投資,估值高達10億美元。成為又一家快速進入十億美金俱樂部的創業公司。小小的筆記軟件卻做成了大生意,它是如何做到的?筆者將從五種力量說起。

志向力

我們常和創業者溝通,什麼是大公司,我們的理解不在於規模、不在於資產、不在於銷售收入,而是在於創始人有沒有大的夢想和目標,這個夢想和目標有沒有成為整個組織的共識。這種共識就是我們通常指的願景。

Evernote毫無疑問是個具有大夢想的公司。

他的老總利賓說,「真正了不起的是去影響十億人。不管我最終做成了什麼,我希望人們能為之激動。我希望做出一個有豐富內涵的東西。」

他和合夥人曾如是評價:「利賓Phil是一個有執著夢想去改變10億人記憶習慣的人,並且他總能找到現實中可以實現功能的途徑。」

利賓想建一家百年老店,他把Evernote 鎖定在「個人生產力工具」層面,致力於打造一個革命性的產品。他強調「現在距離上一個生產力工具革命——微軟的 Office 誕生已經過去 25 年,我們希望再次掀起這個領域革命。」

記住:想做一種引發革命和引領浪潮的產品和想做一件賺錢的產品,境界大不相同,而這個起點就足以部分洞見了你未來的成就。

產品力

我們既然是強調產品力,你的產品必須有吸引力或者打動力,這個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USP,獨特的銷售賣點。

Evernote有三個特性最吸引用戶:1)收錄富媒體(網頁、圖片與聲音)筆記,幾乎涵蓋所有PC系統(客戶端與網頁版)與移動終端2)方便快捷云同步;3)它的絕大部分服務都是免費的。

這三個鮮明的特性為Evernote帶來了足夠的產品力。Evernote幫你記錄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摘要、文章、圖片、手寫筆記、聲音片段等。當你需要時,可以通過關鍵詞、標籤、筆記本或其他分類來搜索,數據在手機、pc等多平台上隨時同步。

雖然同類產品有Googlenotebook、Microsoft的Onenote等,Evernote的多平台、即時同步、易用性等仍足以讓它保持相當的競爭力,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數據,老邁的onenote和Google不再更新的notebook望塵莫及。

此外,作為一家服務型的企業,Evernote永遠以用戶為中心,他思考的第一問題是用戶需要什麼,根據這種記憶的需求進行產品化,於是就有了各種 衍生產品。比如幫助人們即時記錄美食的「食記」,以及記錄新結識朋友的「人脈」。通過圍繞客戶的需求來設計延伸路徑,Evernote贏得更多用戶的青 睞。

品牌力

好的品牌一定要有好的定位,Evernote的產品定位為「記憶外包」。一款依託於云端儲存技術的互聯網應用,從創立之初即堅持的目標是「記錄點點滴滴」。利賓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我們要為用戶打造第二大腦」。

記憶外包簡單易理解,利賓還嫌不夠,用通過「第二大腦」和「外部大腦」這種更為通俗的語言強化顧客對品牌的認知。來幫助人們進行記憶(歷史信息)的組織與管理。

在推出Evernote以來,Phil Libin描述該產品最常用的兩個短語是「外部大腦」和「個人生產力工具」。顯然,在前者旨在幫助人們組織記憶的方向上,Evernote已經做得十分出色。

在Evernote官網上,除了一個」記錄點點滴滴」的直觀描述,更是通過「捕捉生命感動」「隨處隨心訪問」、「快速查找所需」三個品牌核心價值凸顯個性和魅力,激發嘗試著的使用慾望和使用者的情感共鳴。

營銷力

談到Evernote的營銷,有兩個關鍵要素:一個是免費使用,一個是關係營銷。

免費使用:曾有人說,對一個產品來說,免費可能是一場災難,也可能是偉大的決定,怎樣把握這個度,就是免費的藝術。

曾幾何時,免費試用是產品快速被規模用戶所接受的一個重要營銷手段,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進入成熟階段以及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讓營銷更有力量的第一個關鍵不再免費試用,而是免費使用。

免費試用經過一個週期後,用戶可能棄之而去,但免費使用用戶的生命週期會更長。這個過程只要你有耐心,就足以從規模用戶中以增值服務收穫盈利用戶。

在Evernote,新增用戶升級的比例並不高——在使用的第一個月,只有不到1%的免費用戶會升級到Evernote付費版。然 而,Evernote軟件的用戶往往是「慢熱型的」,他們使用Evernote軟件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進行升級。用利賓的話說,你越頻繁地使用它,它 給你帶來的價值也就越大,因此實現了讓產品隨使用時間增值。

對於免費,利賓一直堅持兩個觀點:第一,做出一個偉大的產品;第二,靠它賺錢

在這種信念下,Evernote成為執行免費模式的一個典範。該產品在多個平台(多平台支持:iPhone、Mac、Windows、Web、 Android)推出免費版,並對需要更多功能的付費會員收取5美元/月。於是,其成為和Dropbox一樣,又一個靠免費賺口碑的典範。

關係營銷:Evernote一直堅信,內容和社交媒體戰略是讓長期用戶升級到Evernote收費版的關鍵。他們把大部分時間用來通過博客、社交媒 體、播客、電子郵件和其他交流工具來對用戶進行培訓。同時發現,提供的內容越多,用戶參與的熱情就越高,用戶介紹新朋友和升級到Evernote收費版的 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大約20%的社交媒體用戶使用的都是Evernote收費版,而僅有3%的一般用戶使用的是Evernote收費版。這更堅定了 Evernote利用社交化媒體開展關係營銷的決心。

遠見力

Phil Libin曾說:「對於我們來說,最簡單獲得100萬付費用戶的途徑,就是先獲得10億免費用戶!」

如今,其已經坐擁全球3000萬用戶,預計明年達到1億。而根據利賓的說法,Evernote 1%的付費用戶便可以實現公司盈利。這也就意味著,Evernote已經不存在盈利方面的壓力。

有了這種思想準備和遠見力,Evernote能夠做到以產品為中心進行營銷。

讓產品更加美好

利賓經常說,「Evernote公司不會花錢來找用戶。」即公司不會刻意地通過廣告宣傳來招攬用戶,而是專注於提高產品的質量,讓產品本身來吸引新的用戶。

他們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產品變得更加美好。即便是營銷活動,也完全是以產品為中心的。他們甚至把營銷活動作為產品開發的延續,是為了讓用戶分享對於這些產品的喜愛之情。

這種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方法在移動應用商店中找到了用武之地。超過一半的新增用戶都是通過移動應用商店才接觸到Evernote軟件的。一直以 來,Evernote軟件在iPhone手機上大受歡迎,而Android手機也開始採用Evernote軟件,這必將會極大地增加這款軟件的新用戶數 量。

讓產品伴平台而生

在Evernote軟件所處的行業中,做筆記被認為是一種無需動腦的活動。Evernote公司始終在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產品,力求讓它們比人腦出差 的概率都低。但是再好的產品也要用戶能夠接觸到才行,Evernote軟件已以應用程序的形式出現在了網絡、移動設備和台式電腦上。當然,還有未知的領域 等待著它去征服。利賓的目標是:哪裡有平台,哪裡就有Evernote軟件。

所以有傳言說利賓準備把Evernote軟件的體驗帶到電視機上。利賓也暗示過,為連接互聯網的電視機度身定做的Evernote應用程序正在開發 之中。利賓說,這種應用程序就是一種輕鬆梳理思路的方法,能讓你體會到做筆記的樂趣。Evernote一旦殺入電視平台,那真叫飛入尋常百姓家,錢途無 限。

Evernote是一款不錯的筆記軟件,雖然現在並沒有飛入尋常百姓家,在IT圈裡卻已有相當的知名度。此外,憑藉這五種力量,志向力、產品力、品牌力、營銷力和遠見力,筆者更加看好他的未來。

尤其近期筆者做了一個小調研,詢問了身邊的朋友,大家都是智力工作者,發現無一例外都使用Evernote,而且對之讚不絕口,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我 個人評價好產品或好公司的標準:「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有所不同」,當然一定要是正向價值,那麼你的產品或公司成為王牌應該指日可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83

Evernote CTO分享:如何做大一款App!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251.html

1. 不要學Evernote 硬幹

如果你想要把App 做到像是Evernote 這麼大,那你可以儘可能的努力去嘗試,但不要學Evernote,尤其是跟後端工程有關的。

因為,大多數的公司,其實不應該去Run自己的硬體,我們Evernote有自己的主機,但99%的新創公司都應該使用云端環境,像是:Amazon Web Services、Windows Azure 和 Rackspace Cloud。

2. 瞭解云端的好處

云端對新創公司有非常多的好處,在許多層面來說,云端都是一個建立科技公司的一個好地方。如果你的頻寬時常高高低低,云端服務可以讓你用多少付多少,儲存運算上的需求也是。

相反的,云端對Evernote 來說就是一個噩夢,因為我們的儲存需求不斷成長……。

3. 想要壯大,先建立你的API

現在大多數的公司,都會先建立自己的App 界面然後才會建立API,但這樣的順序往往是錯誤的。

在Evernote,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要做跨平台的App,我們也知道我們必須在一定的規模上,作同步的動作,所以有別於一般網路公司,我們先建立自己的API,並用其來建立我們的界面。

所以如果你想要建立一個跨平台的應用,並很快壯大,你就應該先專注在API。

4. 把心力用在創新和人才上,而不是硬件

Evernote 幾乎沒有硬件成本。我們花在國內機票上的錢,或許都比頻寬來的多,為什麼?因為Server、頻寬和總體的硬體設施都很便宜,在Evernote 裡,這些成本完全不能跟「人」的成本相比!而這個「人」的成本,也才是你需要花心力在上面的地方,因為回饋你的報酬最大。舉例來說,Eve​​rnote 有330 個員工,但只有14 人的工作是偏向硬件技術的。

創新公司,擁有一個穩定的硬件就夠了,把時間花在核心的Business 和員工身上吧。

5. 跟隨新平台的腳步,讓自己無所不在

Evernote 最大的成功秘密就是:無所不在。

當iOS 發表後,Evernote 馬上就出現在這個平台上,在iPad 上也是同樣的情形(iPad 版Evernote 團隊甚至連測試都沒測試過一次)。

在一個新的平台上設計Evernote 是很困難的,但這樣的韌性也是Evernote 可以如此成功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08

Evernote中國區總經理文藝范解讀:生如夏花般絢爛的平台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185.html

2007 年夏天,我來到了斯坦福大學,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旅。第一個面臨的選擇是要買一個手機套餐,兩個方案中一個是 iPhone 套餐,一個是黑莓套餐,那個時候的 iPhone 還是第一代,看上去圓頭圓腦,用起來略有遲鈍,比起可以在鍵盤上手指亂飛的方方正正的黑莓,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那時,商學院裡黑莓仍然是主流,尤其是從紐約華爾街過來的同學們,人手一個,爭先恐後地比著秒回郵件的速度。

之後的幾個月裡,有些同學開始不好好上課了,小道消息傳他們去做 iPhone 上的應用了。

2008 年 7 月 10 日,也就是五年前的前天,蘋果的 App Store 上線,那時候只有 27 頁, 共 500 個應用可供選擇,其中只有 100 多個免費的應用(很幸運,那裡有我們家的印象筆記~Evernote)。

4 天時間,App Store 下載量突破 1000 萬次。人們發現原來手機除了電話,短信,郵件和貪吃蛇遊戲外,還可以有更好玩的東西, 就能享受全世界開發者們的頂尖產品。

從那天開始,同學們的簽名檔陸陸續續地由「發自我的 Blackberry」 換為 「發自我的 iPhone」 。

兩個月之後,App Store 下載量突破 1 億次;一年後,20 億次;五年後,500 億次。

有應用賺到了錢,比如一個月內淨盈利 300 萬美金的 Super Monkey Ball;有應用賺到了人氣,比如半年內就被下載了 500 萬次的 Facebook;有應用賺到了粘性,比如被用戶花至少 57%的時間用在 iPhone 上的印象筆記~Evernote。

當時翹課去做 iPhone 應用的同學們中的一個把自己和另外一個創始人開發的 iPhone 遊戲賣了,賺了一百萬美金。沒人相信,這個入學前只是一個軟件公司的開發工程師,一下子就不用再擔心畢業後再找什麼工作了。我曾經和他在一個學習小組裡,他不太善於和人溝通,更別談領導力,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想法,而且沒有女朋友。

然而在這個平台上,他並不需要這些個技能。大量 iPhone 和 iPad 的忠實用戶每天在系統自帶的 App Store 裡翻來翻去,找尋好玩的遊戲,並且不介意付個幾點 99 美金;兩三個人的團隊也無需要太多對於不同開發平台的瞭解,只需要把幾十頁詳盡明了的 iOS 開發者指南讀透徹,各種細節自然就明白了,需要專注的就是怎麼讓遊戲更好;更重要的是完全不用花心思推廣,App Store 的編輯們每週都會各種頭腦風暴看看什麼能夠吊起用戶的胃口,一眼就抓住用戶,賄賂他們給個好位置的唯一因素就是應用的設計。另外,App Store 覆蓋世界各地的廣度讓開發者們根本不用擔心去哪個國家建立分公司,政策法規推廣合作又是如何和美國不同,有一個好產品就好。當然,iOS 本身硬件和軟件的更新換代更是讓開發者們大顯身手。

五年後的今天,在 App Store 裡,用戶可以眼花繚亂地在 85 萬應用中挑選;這些應用的開發者們很多還只是兩三個人的小團隊,卻能夠吸引全球成百上萬的用戶們;App Store 每週的主題從最棒的旅遊應用,最強大的學習工具,最值得玩的遊戲,樣樣俱全,前兩天還有一個配合電影《超人:鋼鐵之軀》的上映而特意推出的超人專輯。

不光是蘋果,很多公司也想做平台,並且其中一些也做成了。2007 年 5 月 24 日發佈的 Facebook 平台,2008 年 10 月 23 日 Google 發佈的 Android Market, 以及若干等等。最近一家叫 Leap Motion 的感應器甚至在正式發佈產品的一個月就把 App Store 開放給了開發者。

國內最近關於平台的討論越來越多,很多公司專門成立了開放平台部門,但是鮮見有夏花般的開發者們在盡情綻放,大家每天糾結的還是怎麼賺錢,怎麼推廣,怎麼粘住用戶,更怕地是平台去偷偷看自己的數據,照著抄一個出來。到最後奮戰的還是自己一個小團隊。

哦,對了,我那個愛翹課的同學再接再勵,開發了一款基於 Facebook 的應用,並在一年後再度七位數賣了。

一個平台,理應成就眾多夏花的絢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467

Evernote創始人:真正牛X的產品要做得像「外接大腦」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661.html

萊賓最近接受《WIRED》專訪,談Evernote的過去、現在,也談未來。

WIRED問(以下簡稱問):大家都在忙著做電玩、畫圖、音樂、社交等等程式,你卻選擇了相較之下比較無聊的筆記服務,為什麼?

萊賓答(以下簡稱答):當時我們想做出給自己用的應用程式,讓使用者隨時都能以最輕鬆的方式記下資訊,不管是聲音、圖片、文字、網頁或文件,一個讓使用者可以儲存且隨時讀取的地方。我們希望重新定義效率,而且從不覺得Evernote是筆記服務,我們覺得它比較像外接的大腦。

問:今天的Evernote已經實現了你們的理想,還是仍在努力中?

答:我們只是跨出一步,我們給自己100 ​​年的時間,幾週前我們剛慶祝完成軍5週年,也就是說我們的進度只到5%。

問:未來對Evernote有什麼期待?

答: Nike對我的影響最深,它一開始跟Adidas和Puma等球鞋品牌在利基市場競爭,也是第一個打入主流的球鞋品牌,成為喜好運動人士心中的首選品牌。我們希望Evernote能成為所有智慧、追求效率人士的代表服務。

問:你所說的100年計劃似乎意味著,Evernote必須創造出能夠製作比文字筆記更複雜的產品?

答:我要要把所有不夠聰明的東西變得更智慧。企業版服務Evernote Business就是要提供企業更有智慧的工具。另一個就是效率,Microsoft Office工具在過去25年代表了效率,使用Office工具的平均時間是1到2小時且要坐在電腦前。而智慧型手機縮短了平均時間至大概2到5分鐘,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微軟一直遲遲無法登上行動裝置,因為工具的運作方式根本上就有很大不同,「2分鐘最有效率的工具是什麼?」不會是Office。

未來幾年裝置的處理時間還會繼續縮短,智能眼鏡可能只需要幾秒,手錶可能只要看一眼的時間,必須想出產品新的使用方式、為效率下新的定義。

問:這個市場有很多可怕的對手,像是微軟、Google等等,你怎麼看?

答:市場永遠都會有對手,2008年時我們根本找不到什麼人投資。通常我們向風投公司推銷我們的概念時,他們會基於禮貌地問:「你們的競爭對手有誰?」我說:「每台電腦或PDA甚至是其他裝置,它們裡面通常會內建免費的筆記軟件。」這樣的推銷當然沒有好下場。

但我們沒想過這問題,我們與蘋果、臉書、亞馬遜、Google、微軟的大企業合作可以吸收到他們的用戶,但某些方面又與他們競爭,人生不就是這樣。如果每天早上醒來都可以想著「今天我要做什麼很棒的東西?」而不是一直想著我的敵人是誰,我要打敗誰等等,不是快樂多了嗎?

而且,我們成功和打敗其他對手的手段就是做出很棒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07

坐擁1.5億粉絲,卻被點名可能第一個出局 Evernote裁員撤台 竟因太專注服務

2015-10-12  TCW

在網路新經濟時代,顧客黏著度高不再是優勢。競爭對手環伺,創投左右存活率,拓展新市場才是出線關鍵!

太專注服務現有顧客,竟成為被淘汰的理由?

全球擁有一億五千萬名粉絲的軟體公司印象筆記(Evernote),九月三十日宣布退出台灣、新加坡和莫斯科三個辦公室,裁員數占總公司一三%。

為付費會員擋住廣告

不敵用戶成長低三大困境

這款主打記錄個人生活的雲端筆記,七年前推出,相繼被矽谷投資人追捧,成為估值高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三十億元)的獨角獸俱樂部(編按:估值超過十 億美元)元老,但現在卻被看衰為「最可能第一個倒下的獨角獸企業。」有意思的是,印象筆記並非被消費者遺棄,甚至,其用戶的忠誠度頗高。

印象筆記主要營收來自會員,在其一億五千萬用戶中,約有四%願意付費取得進階功能,光是台灣,就有九萬名的付費會員。「使用一年的用戶有七%會付費使用, 兩年的增長到一一%,五年的二五%,……。」印象筆記前執行長菲爾.李賓(Phil Libin)曾這樣形容其用戶忠誠度,他甚至認為,印象筆記能成為用戶的「第二個大腦」。

李賓深信,經營的關鍵是黏住粉絲,進而掏錢購買。其付費版本,印象筆記也堅持不讓廣告商進入,以免干擾消費者使用筆記時的順暢度。其與消費者間的關係之深,被稱作「邪教式」的粉絲經營。

該品牌把資源集中在滿足消費者,在各地市場舉辦講座,從印象筆記超效率筆記術、雲端工作解密、到印象筆記旅遊分享會等……,光是台灣,一季至少舉辦一次。 若在網路書店博客來鍵入關鍵字,以印象筆記為題、或內容有涵蓋的工具書,更超過五十本;其他同類產品如Dropbox的相關書籍只有五本。

困境一:失去投資人信心

然而,這種專注於經營粉絲的手法,讓投資界不再埋單。「這場Game裡面,用戶成長是關鍵,」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說。

一旦投資界不埋單,就失去後續靠資金擴張的可能。尤其,印象筆記估值早在三年前就達十億美元,投資人對它的期待,遠超過這個數字。長時間在矽谷的台灣開發 商Cardinal Blue創辦人樊立勳說:「你投資已經是一個billion(十億)產值,會希望未來更多五個(billion)或十個。」困境二:競爭者搶下新用戶印象 筆記無法再成長,與微軟、蘋果和Google和BOX等,相繼推出免費、甚至容量更大的替代產品有關,當印象筆記還在深耕個人消費者時,有些廠商卻搶先一 步直接進入新的企業用戶市場。

李賓今年在接受網路媒體《PingWest》訪問時承認:「我們錯過兩、三年的時間!」舊用戶黏著度雖高,但卻找不到新用戶,也讓美國社交網站推特 (Twitter)面臨空前挫敗。推特在國際大事如選舉、世界盃足球賽,不論是相關文章或討論數,都高於臉書好幾倍,但用戶卻停滯不前,不僅投資人質疑, 就連執行長Jack Dorsey都說:「用戶成長率已經低到一個無法接受的水平,其股價也從上市四十五美元,一路跌到八月最低時二十一美元。」

困境三:未能迎接新市場

推特從上市至今,都是虧損狀態,雖然初期聲名大譟,但根據推特財務長在去年對分析師的財報電話會議所述,推特目前最重要的三個市場還是停留在:美國、英國 和日本,在其他市場未見突破性進展。在最具成長性,擁有二億五千萬潛在用戶的印度市場,推特目前只擁有兩千萬用戶。

《PingWest》還引述科技評論作者Ben Thompson的批評:「Twitter天生太完美,從誕生開始就受到一個大市場的歡迎,一路走下來,導致Twitter 現在都沒有去適應新市場、開拓新市場的能力。」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曾說:「它就像是一台闖進金礦的小丑車,然後重重摔下。」 如今,就連股東都建議賣給Google求生存。

資源是有限的,到底該滿足現有用戶,還是該拓展新市場,一直是企業經營的兩難。但在網路產業,加入了創投資金變數。後者的重要性大增,「一直找到新用戶,你就可以delay(延遲)你賺錢的時間,」通訊社群軟體Cubie創辦人馮彥文說。

專注,找到賺錢模式,讓消費者愛你,真的還不夠!印象筆記和推特在這場商戰再度提醒我們:在網路新經濟裡,比的不只是深度,還有速度,誰能早對手一步攻城略地,才有更多走下去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52

獨角獸失寵 Evernote應化身小強裁員、關閉海外分公司雲端筆記軟體陷困局?

2015-10-19  TCW

美國雲端筆記服務Evernote宣布裁員以及關閉海外三個分公司,未來將聚焦在有實質獲利能力的業務,在資金活水將逐漸乾涸的情況下,網路業應積極轉型為「蟑螂型企業」,才是未來的贏家。

譯者.連育德

日前傅出Evernote精簡人

事、關閉台灣、新加坡

及俄羅斯三個分公司的新聞,可能不少人和我一樣看了心驚驚。這款雲端筆記在我的工作與生活裡扮演重要角色,要是就此消失,後果我不敢多想……。

新任執行長歐尼爾《Chris O’Neill)的縮編決定,表面上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他公布消息時這麼說:Evernote的優勢在於筆記、同步、搜尋,這三個核心功能,將是我們未來的重心。」

錯失機會沒能賺取利潤

我只用到這三種功能,聽到這段話直點頭。再說,歐尼爾信誓旦旦,表示公司未來將積極耕耘像我這樣的「專業版」(premium)付費用戶,以及多達兩萬家的企業版用戶。咦,那我到底有啥好抱怨的?

我感慨的是,經過一二年五月籌資後的Evernote,市值上衝到十億美元,成為「獨角獸」級新創企業,無奈如今神話光環不再。《商業內幕》 (Business Insider)記者金尤京(Eugene Kim)寫道:「要說Evernote是過去式也可以,要說它是正在轉型的成熟企業也行。但大多數受訪人都認為,Evernote當初成長紅不讓的時候, 錯失機會站穩浪頭,沒能從廣大的用戶群賺取利潤,如今獨角獸露出生病的跡象。」獨角獸病懨懨,那可不妙,不就代表有死翹翹的可能嗎?但Evernote目 前的業務似乎仍在成長,成千上百萬用戶為了生活更有條理,願意花二十五或四十五美元年費使用。

Evernote若非獨角獸企業,恐怕沒有人覺得它的氣色不佳。

財務吃緊靠救命金營運

問題就出在這裡Evernote 創辦初期常有財務吃緊的問題。一名投資人在二00八年年中撤資,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李賓(Phil Libin)無計可施,幾乎要關閉公司。就在此時,他接到瑞典一名Evernote 死忠用戶的電話,經過幾天透過網路打電話聯絡,對方匯來五十萬美元的救命金,公司得以繼續營運。

到了一二年,來自法人

的資金活水源

源不絕,已超

過Evernote營運

所需。那年五月

籌得七千萬美元

時,李賓寫道:「進行這次籌資,

並非要因應業務

所需,而是我們

認為打造一個健

全的金融基礎建

設很重要,這樣

才能保持創新、

走得長久。」短短半年後,Evernote

又籌資八千五百

萬美元,李賓這

次說:「嚴格說

來,我們並不需要這筆錢,但資金多一點比較安心。」金尤京指出,從那時候起,Evernote把資金投注在許多新的業務,有的失敗有的成功。公司規 模持續成長,只是已經不如一二年風光,因此現在啟動瘦身計畫,聚焦有實質獲利能力的業務。Evernote仍把公開上市視為終極目標,但李賓接受《華爾街 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訪問時說,離上市還要一、兩年時間,而且可能要進一步籌資才能做好準備。原是谷歌資深高階主管的歐尼爾,七月時接任Evernote執行 長一職,李賓則維持執行董事的職位,另外也擔任一家創投公司的合夥人。

資源有限才會創意無窮

經過這番折騰,或許最後有好的結果。Evernote依舊是一家產品酷、用戶死忠的企業,但這次挫敗讓人不禁要想,如果它過去幾年沒有獨角獸的金光閃閃,經營之路會不會走得更順遂。

拿義大利傳統文具大

廠Moleskine做對比,或許有幫助。偶爾也與Evernote合作的Moleskine,成立於一九九七年,一三年在義大利公開上市。它從來不是獨 角獸企業,股價也沒有驚人表現,但市值卻高達三.七七億美元,營收與獲利呈現穩健成長,更在今年首度發放股利。沒有人會說它「病懨懨」。

在網路泡沫破滅時與人

創辦網路相簿Flickr的菲可(Caterina Fake),日前撰文寫道:「科技圈即將有瘟疫蔓延,獨角獸性命難保。」資金活水將逐漸乾涸,「蟑螂型企業」才是未來幾年的贏家。她說,現實生活的蟑螂可 以六周不吃東西,只靠「油脂、頭髮或膠水」活命;小強企業就算沒有金主挹注或華麗辦公室,也能撐下去。菲可認為這是好現象,「資源有限,才會創意無窮。」

坐擁八千五百萬美元的資

金,我相信不可能激發不了創意,畢竟網路圈這幾年的投資熱潮並非一場空。但如果網路業即將進入蟑螂當道的年代,我真心希望Evernote趕快學會小強精神,因為我的生活記錄大多都交給他們了。

上任不到三個月的執行長歐尼爾(左)認為,Evernote應該專注在筆記、同步、搜尋三塊核心業務上,才能有所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