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史上第二次大洗澡:中國石化154億資產減值之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4/2MMDAwMDIzMDc2Mg.html

淨利潤707億,史上最高,增長12.8%。上市第十年,中石化(600028.SH)交了一份看上去很美的2010年成績單。

但相比老對手中石油(601587.SH)1399億的淨利潤、35.6%的增長率,仍顯單薄。即使是中海油(0883.HK),2010年淨利也有544億,增長率更是高達 84.5%。「三桶油」相較,中石化增速最慢、驚喜最少。

不少分析人士坦言,至少,和此前預期相比,這不是一份讓人驚喜的成績單。

中石化到底怎麼了?

答案的關鍵在中石化突然間大手筆計提的154億資產減值損失。

154億資產減值:史上第二次大洗澡

市場的失望不言而喻。年報公告後,中石化股價連續小跌兩天,累計跌1.5%,短暫微彈後,又繼續下探。中石油的待遇則大不一樣。從公佈年報第二天開始,中石油連續收穫了6根陽線,累計漲3.54%。

不少分析人士也對此深感困惑。年報公佈前,中石化給出的信號甚是積極。「1月份去調研,當時公司高管說每股收益可達0.9元」,上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回憶,「結果卻只有0.82元」。

在前述分析人士看來,中石化業績低於預期,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受油價大漲影響,中石化2010年第四季淨利大幅下滑,淨利只有143.16億,僅佔全年淨利的20%。

另 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中石化冷不丁大幅度計提了154.45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比去年計提的74.53億多出了79.92億。其中,商譽(無形資產)減 值62.77億,固定資產減值75.67億。相比之下,中石油僅計提了44.08億的資產減值損失,只有中石化的29%。

「這個問題,我們把它當成重點看待。」上海一位知名分析人士表示。

這是中石化上市十年以來,第二次大規模地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中石化第一次大規模計提發生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當年計提了166.17億資產減值損失。同期,中石油也計提了247.65億的史上最大規模資產減值損失。

如此大額的計提讓分析師們措手不及。在2010年三季報上,中石化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只有21.87億。一切發生在年度資產減值測試後。

這樣的資產減值計提對業績的影響是實質性、不可逆轉的。按新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的規定,「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從2007年開始計提後不能衝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

歷年年報顯示,2006年以來,中石化每年都計提減值損失,累計計提479.77億,平均每年計提96億,而期間中石化的年平均營業利潤為611.74億,相當於平均每年計提掉中石化15.7%的營業利潤,對業績吞噬甚多。

東北證券分析師王偉綱也在研報中指出,154.45億資產減值增加導致當期EPS減少約0.065元,是業績低於預期的原因。

為5年前私有化埋單,62.77億商譽蹊蹺計提

困惑還在於,中石化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點計提如此之大的減值準備?

年 報披露,中石化最大的兩塊減值損失是商譽和固定資產。其中,62.77億的商譽(指收購成本與所獲得可辨別的淨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異)減值損失主要來 自石油大明、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石油大明計提了13.61億,齊魯石化計提了21.68億,揚子石化計提了27.37億。

正是對這三家子公司商譽的計提,讓分析師們連連說「看不懂」。

「計提的62.77億商譽減值損失很奇怪,這幾家被計提商譽損失的子公司是幾年前買的。」北京一位分析人士的疑惑頗具代表性。

追 溯這三家公司的歷史,這筆關於商譽的計提其實根源於由2006年中石化發動的那場聲勢浩大的「私有化」運動。2006年2月25日,中石化董事會通過斥資 143億現金要約收購旗下齊魯石化、揚子石化、石油大明、中原油氣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決議。經一番複雜流程後,中石化順利完成收 購。

其中,中石化對中原油氣的收購價為30.91億,溢價13.2%;對石油大明的收購價為27.51億,溢價16.9%;對齊魯石化的收購價為33.82億,溢價24.4%;對揚子石化的收購價為48.83億,溢價13.2%。

當 時,市場對中石化的收購價格反應不一。據當時媒體報導,以上4公司小股東當時對定價多有異議,認為收購價偏低。而中石化內部則認為,若非中石油提前洩露了 私有化的消息,如果在2005年7月20日之前進行,最多只需支付90多億,這筆收購其實多付了50多億。中石化當時確實覺得"貴了",收購當年,對這四 家公司記入的商譽總和為76.48億(143億收購成本減去4公司可辨別淨資產的公允價值)。

5年後,這筆收購到底給中石化帶來了什麼?

2008年,中石化首先對中原油氣的商譽計提13.91億減值損失;2010年對石油大明、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計提共62.57億商譽減值損失。至此,4家公司76.48億商譽全部計提完畢。

「這說明中石化覺得,要約收購的這些公司盈利能力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期。後果是,中石化2008年、2010年的業績被侵蝕了一些。」廣州一位資深審計師表示。

資產減值背後的焦灼

對此,一位跟蹤石油行業長達20年的資深分析人士並不認同:「這些資產其實是很值錢的,但中石化假裝它不值錢。相比5年前,機器鋼鐵都漲價了,按重置成本計算肯定要高於現在的賬面價值。從當時的環境看,143億的收購價並不吃虧。」

事實上,這四家公司自被中石化收購以來,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虧損較多以外,業績表現一直不錯。以揚子石化為例,2006年-2010年,淨利潤分別為20.32億、29.03億、-29.48億、28.88億及23.25億。

前述資深人士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中石化出於盈餘管理的需要,在業績好的年份大洗澡,等同於加速折舊把業績推後釋放,減少業績波動。

而資產減值的業務部門看,中石化154.45億的減值準備主要來自化工業務部和煉油業務部,減值虧損分別為51.21億和49.02億,僅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就共計提了49.05億。

對此,前述資深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中石化要為自己的煉化業務受油價影響造勢,從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資產巨額減值的衝擊下,中石化與老對手中石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10年,中石油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98億,幾乎是中石化707億淨利的兩倍,兩者相差691億。而2009年,兩者淨利差距僅418.83億。

業界將兩者盈利差異的根源歸結為戰略定位不同。中石油長於上游勘探業務,中石化擅長下游煉化業務。在油價高歌猛進的形勢下,中石油的盈利優勢越發明顯。

「事實上,中石化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戰略定位進行修正,加大了勘探業務比重,強調產業鏈一體化。」前述資深人士指出。2010年,中石化勘探板塊營業利潤467.25億,比去年增長225.82億,是四大板塊中盈利最大、增速最快的。

而最能體現中石化核心競爭力的煉油板塊卻隨著油價高漲大幅下滑,2010年營業利潤卻從2009年的274.77億下滑至148.73億,下降了36%。

儘 管如此,中石化勘探業務較中石油差距仍然巨大。從油氣儲備看,中石油探明儲量是中石化的3.23倍。年報披露,2010年,中石化剩餘原油可採儲量 2888百萬桶,剩餘天然氣可採儲量6447十億立方英呎,合計3963百萬桶油當量。而中石油原油探明開發儲量7605百萬桶,天然氣探明開發儲量 31102十億立方英呎,合計12789萬桶油當量。

在上述資深人士看來,這是歷史定位問題所致。「國內很多勘探項目都給中石油,不給中石化。即使在海外擴張上,中石油也具有絕對優勢。在老外看來,中石油首先是石油公司,而中石化首先是石油化工公司。」

而市場也毫不客氣地對中石化低估值。目前,中石化市盈率僅10.4倍,而中石油市盈率為15.6倍;中石化總市值5985億,只有中石油19285億總市值的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5

154.HK - 有限期的賭搏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597789
北控系近日動作多多

371.HK 北控水務,於 2 月 13 日提出削減股份溢價,似為將來派息增加靈活性。此公司一直沒有派息,如此則可帶來憧憬

然而,371.HK 於 11 年曾焗股東供股,集資 HK$33.9 億 (未扣除開支)。若公司不把錢用於發展或還巨債,反而派息,此行為似乎是為了支持股價

925.HK 北京建設,於上年中成立合營公司,從事物流物業。又向同系公司收購地皮,9 月又向合營地產公司貸款,10 月擬出售本業 PeakTop 套現 HK$4500 萬,PeakTop 為家居裝飾銷售公司,10 月底提出 2 億份購股權潛在集資 HK$9300 萬

公司於今年 2 月計劃卻以 HK$3 億套現地產公司 Zenna,但主因是礙於法規及收益速度而直接賣出,應不會違背它沽出本業而轉向地產發展的方向

925.HK 淨現金 HK$20 億,市值目前也是 HK$20 億,不算抵買,股價多依靠業務憧憬。問題是地產業務有多吃香?況且嘉裡集團持有 925.HK 達 9.67%,則北控系以低價打入資產再炒上換股的機會十分低

154.HK 北京發展,於 11 年 5 月沽出一卡通業務,套現 HK$1.15 億;6 月提出 5千萬份購股權,潛在集資 HK$6427 萬;10 月又擬於 HK$1.23 發行 1.77 億股集資 HK$2.17 億、向母公司發公司債券 HK$3 億及 HK$ 30 億可換股債券

以上全部實行,那公司已有 HK$36 億,加上本身淨現金 HK$6 億多,就有 HK$42 億之巨,相比其市值 HK$10 億當真雙眼發亮

公司在出售一卡通業務後已沒有主業,上年 12 月中發通函講及無業務公司的問題,又承諾於今年 3 月 30 日或之前確認公司將有安排

如此一來,這次就成了一個有期限的賭博

首先,母公司北京控股 392.HK 擁有三項業務,燃氣、公路和回收。若把燃氣打入 154.HK,對它股價刺激不言而喻。問題係燃氣就是老母的命根子,除非國企有大方向把母公司變成純控股公司,否則也捨不得注入此現金牛。看到期權債兌股後能佔 154.HK 超 8 成股權,小弟也不敢全盤否定此可能

打入公路則大不吉,首都公路收費嚴控全國皆知,國家方向是公路費下調,那就是將 154.HK 變成大悶股,除非注資價甚低,否則浪費了此 HK$40 億。但如果要打入公路,那為何要賣掉一卡通?按道理一卡通和公路能生協同效應呀

公司於 2 月中收購物業,小弟上谷歌一查,地點竟近在十三陵一帶﹗如果山旯旮的辦公室是為了遠離鬧市的業務,那注入回收業務的機會就很高

成個賭博最大風險,除了打入公路,就是公司繼續延遲決定,3 月 30 日還未揭曉﹗悶死各位﹗

雖然 154.HK 的賭博很吸引,但話說在前面,小弟對此系的評價麻麻﹗單看旗艦 392.HK 股價至今仍未重拾紅籌瘋價,而十分有主題的 371.HK 股價走向也是普普通通,也就明白此系人馬於經營至炒股的功力十分一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3

傳安邦保險尋求154億元收購韓國友利銀行股份 雲蒙

來源: http://xueqiu.com/3037882447/32160235

傳安邦保險尋求154億元收購韓國友利銀行股份

     10月13日,據媒體報道,中國安邦保險集團尋求收購韓國友利銀行的控股權,該行出售股份可能超過30%的控股權,或者26.97%的少數股權。韓國友利銀行宣布出售股權之前,安邦保險就對收購30%的控股權表現得尤為熱心,但目前的意圖還不明朗。

  新浪財經連線安邦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暫時不知情,會跟相關部門核實,確認後會第一時間告知。

  知情人士10月12日透露,包括安邦保險在內的幾家中國公司對收購友利銀行表現出興趣。分析人士稱,安邦保險收購唯一障礙是公眾情緒,友利銀行一定程度上是一家國有銀行。目前為止,僅韓國教保生命保險明確表示有意收購友利銀行的控股權。

  30%的友利銀行股份市值大約為2.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4億元),溢價大概為3000億韓元。

安邦保險集團於2014年10月13日宣布收購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這是中國保險企業首次100%股權收購歐洲保險公司。

安邦保險120億收購紐約地標 頻繁舉牌成保險業土豪

安邦財險136億鯨吞招行11億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73

九月資金狂流出、葉倫又點名價格太高 我手上的高收債基金 該怎麼辦?(154-155)

2014-10-20  TWM  
 

 

儘管有不少歷史數據背書「升息對於高收債衝擊不大」,認為高收債的後市樂觀,但聯準會主席葉倫卻又點名其價格偏高,如此氛圍下,投資人面對手上的高收債基金,仍該保持警覺。

撰文‧周思含

在升息預期快速攀高的市場氛圍中,整個九月,高收債的資金流出情況可用「愈演愈烈」來形容;儘管十月第一周在全球股市大跌下,高收債基金重獲資金流入,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仍已彌漫高收債基金市場。

避險守則一:以長期資金介入觀察研究機構EPFR每周公布的全球基金資金流向,九月上旬全球高收債基金罕見地連續兩周出現資金淨流出,隨後一周小額流入,但在九月最後一周,高收債基金又一舉流出十五.六億美元。

有趣的是,最近這段時間各家機構對高收債基金所提出的正面看法,其實頗具說服力。部分資產管理業者把美國聯準會利率與花旗高收債指數的變動畫成曲線圖,歷史可證,每當聯準會進入升息循環時,高收債指數幾乎都能同步上揚。

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解釋,高收債可說是「與景氣連動性最高」的債券,因此,雖然升息會對價格造成短期壓力,但也代表經濟正面發展,長期來看,其實是利多於弊。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則表示,美國第二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初值折合年率成長達到四%,擺脫第一季經濟因嚴寒氣候影響而呈現萎縮的局面,這對高收債的展望應屬正面。

看好的理由十足充分,那麼投資人又為何急著殺出手中的基金?問題在於,市場正擔心高收債價格已經出現泡沫化危機。今年七月,聯準會主席葉倫接連點名了許多價格泡沫化的金融資產,她直指,高收債的價格已經「太過牽強」。

整體看來,歷史數據強力說明高收債的明天仍然光明,但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又昭告天下必須提高警覺,如此矛盾之下,投資人應該如何面對手中的高收債基金?簡單的說,續抱有理,但也有三個防患未然的「避險守則」最好放在心上。

首先,是盡量以長期資金介入。理由很簡單,至少在升息初期,高收債價格必將受到利率調升的影響;事實上,債券的總報酬率是包含了價格漲跌與配息水準綜合考量,依過去經驗,當高收債基金的總報酬率降至五%以下時,通常就代表基金的淨值極可能出現跌價,而根據富蘭克林投顧的預估,未來一年高收債基金報酬率恐怕就在五至七%。

對此,基金教母蕭碧燕表示,如果你打算長期持有,那麼,短期的價格波動的確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畢竟只要基金沒有踩到太多違約債務的地雷,長期持有必有利息收益,但若是用短期必須動用的資金投入高收債,那麼,未來一年有可能會被迫賠錢賣出。

避險守則二:緊盯利差

利差是指高收益債與政府公債殖利率的差距,若利差太小,代表投資高收債所獲得的利息與政府公債差距有限,既然高收債的風險遠大於政府公債,投資人自然會對高收債興趣缺缺,造成價格下跌。

之所以要說未來一年必須「緊盯」利差,原因在於,過去這段升息揣測滿天飛的時間裡,高收債的殖利率沒有太多變動,但美國政府公債的殖利率卻已大幅彈升,如此一來,高收債的利差已經快速縮小,目前約在四三○個基點左右,已低於過去十年約五百個基點的平均值。如果這個現象持續下去,高收債的跌價速度與幅度,可能都會比你原本想像得更快、更兇。

其實,幾乎已經紅了五年的高收債,如今的確走到了一個略顯尷尬的處境,若美國如期升息,高收債必然會出現短期的價格衝擊;但若升息速度比預期來得更慢,投資人應該高興嗎?或許也不宜。畢竟這多半代表美國景氣復甦不如預期,而在一個景氣不振的環境中,必須以高利率向外借錢、發行高收債的企業,財務壓力必然升高。

避險守則三:觀察違約率

因此,留意違約率的變動狀況,是你未來一年高收債避險守則的第三條。

違約率,是指債券發行機構無法按時償還本金或利息的機率;當違約率升高,債券價格自然下跌。根據美銀美林調查顯示,截至七月底,全球高收益債券過去十二個月平均違約率仍持續下降至一.二九%,低於長期平均。

由數據看,此時或許還不是太過擔心違約率攀高的時候,但若明年第一季聯準會繼續「鴿派當道」、始終不願更積極地釋出升息風向時,眾人或許歡欣,聰明的高收債投資人則該開始冷靜看看高收債違約率的變化,是否透露美國景氣出現大問題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5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99w.html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99w.html

萬科A複牌,下跌不太會超過正常補跌幅度

   萬科A停牌半年,下周一複牌,兩個持有一點該股的朋友早已做好了它下跌的思想準備。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有點忐忑不安,遂求菩薩保佑少跌一點。
   “你老兄怎看?”其中一位朋友問我。
   萬科A停牌於去年12月中旬,停牌前一天漲至7年半以來的最高點24.43元,當時大盤指數大約為3600點,所以說,即便沒有發生“控制權之爭”,下周一複牌補跌也是大概率事件。至於會跌多少,那就難說了。不過,從目前的公開消息看,萬科危機似乎大為緩解,向好因素增加,比如,至少有這幾個方面的好現象:
   1、萬科A7月1日晚間發布重組預案(修訂稿),公司擬定增股份收購深圳地鐵持有的前海國際100%股權,初步交易總額為456.13億元(約28.72億股,15.88元/股),有望實現“房產+交軌”新模式。
   2、董事會否決了寶能提出的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罷免全部在任董事成員的議案,並修改了《董事會議事規則》,其中第五條規定,董事在任期屆滿前,股東大會不得無故解除其職務。這樣初步穩定了管理隊伍。
   3、特別是,管理層、寶能、華潤等各方都有妥協讓步舉措,事態朝著積極方向演進。畢竟鬧過頭了對誰都不利,政府也不允許,廣大股東也不願意。
   4、業績靚麗,6月份,實現銷售面積326.4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金額424億元;上半年度,實現銷售總面積1409萬平方米;實現銷售總金額1900.8億元。
   萬科在港市上的萬科企業(02202.HK)對這些利好跡象似乎率先作出了積極反應,6月30日這天強勁反彈,大漲4.25%,最高時上漲7.27%。
 
萬科A複牌,下跌不太會超過正常補跌幅度
 
   據上所述,若無其他重大不利因素突發,萬科A複牌,下跌不太會超過正常補跌幅度。(註:房地產指數991007上半年下跌約為24%,而其他當時舉牌房地產股票迄今下跌遠遠大於這個指數的跌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30

佳兆業財務造假調查結果:部分前雇員虛構協議涉及154億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20/1063368.html

每經記者 黃博文

每經編輯 隋丕寧

一系列跡象顯示,佳兆業正在逐漸複蘇。2016年前10月,佳兆業總合約銷售約264.06億元。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佳兆業錄得合約銷售額已突破300億元。

12月19日,佳兆業發布公告稱,一份由富事高咨詢有限公司出具的調查報告顯示:佳兆業的部分“前雇員”主導了財務造假,他們的部分行為並未得到公司授權;而公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以及現任公司管理層對“前雇員”的部分行為並不知情,亦不認可。

佳兆業方面向記者表示,本次公布六項審計事項第三方調查的主要結果及獨立調查委員會報告,意味著佳兆業集團向複牌之路邁出重要一步,複牌進程正加速推進,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將恢複股份交易。

前雇員涉嫌策劃財務造假

2015年2月,佳兆業集團前核數師普華永道提出:2014年若幹協議的發現及會計記錄的確實性、不明的現金付款及收款、購回已出售的項目公司、出售東莞及惠州的附屬公司、重新指定已收墊款所得款項為其他應付款、物業項目的鎖定這六項審計事項,要求董事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

因為此事,長年為佳兆業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普華永道,亦推翻自己此前多年的結論,拒絕用自身信譽繼續為佳兆業背書,辭任核數師。

2015年4月,佳兆業集團董事會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聘請獨立第三方機構富事高咨詢有限公司開展獨立調查。富事高以“擅長幫助企業進行聲譽管理”而聞名全世界。

時隔一年半,佳兆業終於公布了富事高出具的調查報告,對普華永道提出的六項質疑事項給出結果。

富事高調查顯示,2012年至2014年,佳兆業與諸多非銀行金融機構(除商業銀行和專業銀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機構)訂立了41項借款協議,總貸款額度為352億元,截至到2014年底尚有308億元未還清。

佳兆業並未將這些協議給到普華永道,導致了其認為佳兆業會計記錄存在重大錯誤。在截至2014年底的會計記錄中,這308億元債務被錯誤歸類,其中138億元為“其他應付款”,44億元為“權益”,82億元在往年為“其他應付款”,2014年底又重新分類為“短期、長期債務”,更有44億元款項沒有入賬。

報告稱,根據佳兆業現任管理層提供的資料,盡管該41項借款協議已按本集團當時的政策及程序正式批準及授權,但富事高發現,部分前雇員精心策劃企圖隱瞞這些協議。他們與多方串通,進行了巨額的“未經授權”交易,並采取了不正確的會計處理方式。其中虛構協議及文件部分,共涉及金額154億元。

報告對管理層責任做出界定

這並非佳兆業向普華永道隱瞞的所有借款協議。除上述41項借款協議之外,管理層還發現了另外14項借款協議未向普華永道披露,涉及資金14億元,只不過這部分債務已經償還。

報告同時對管理層的責任做出界定,稱盡管郭英成以及公司現任高管陳耿賢在前述39項借款協議上簽字,但並無證據顯示他們了解會計處理方式;並無足夠證據證明他們違反其作為最終審批者的責任。

富事高的報告亦提及前任核數師普華永道的責任,稱上述41項借款協議中有39項存儲於佳兆業自動化辦公系統內,普華永道在往年審核年報時均認為真實及公允,因此按理不能期望佳兆業香港管理層識別騙徒故意在賬目中隱藏借款的舉動。

在普華永道提出的“不明現金付款及收款”質疑中,富事高查明符合條件的交易第三方有31名,在2013、2014年度,佳兆業向其中12名第三方支付250億元,其中241億元沒有清晰業務目的;佳兆業也反向收取款項216億元,其中214億元無可識別業務目的,差額34億元則可能涉及不正當交易。

報告表示,這些關聯交易多由公司“前雇員”審批,但這些審批並不被現任公司管理層認可,亦沒有證據能夠證明現任公司管理層對這些交易知情。關於現金關聯交易,富事高未能確定最終受益方是誰;關於沒有發生款項支付記錄的項目收購,富事高表示“無法發表意見”。

不過,報告確認佳兆業的關聯交易中存在諸多“不正當行為”,佳兆業部分“前雇員”被懷疑盜用公司資金、偽造賬目及假冒行為。針對“前雇員”在關聯交易中的不正當行為,報告亦建議佳兆業“應向中國警方報告”,如果造成公司實質財務損失,佳兆業還應考慮在中國針對犯事者提起民事訴訟。

富事高的報告中並未點出涉案的“前雇員”姓名,僅模糊表示佳兆業中國營運的財務管理團隊的多名前高級成員、雇員被發現與財報造假有關聯。報告稱這些“前雇員”對富事高全面了解審計事項而言至關重要,但他們均已離職,無法協助進行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在2014年底之前,佳兆業的財務總監一直為張鴻光。他於2014年12月29日離職,自2015年1月起,佳兆業原有的財務團隊出現大規模離職現象。

佳兆業方面向記者表示,本次公布六項審計事項第三方調查的主要結果及獨立調查委員會報告,意味著佳兆業集團向複牌之路邁出重要一步,複牌進程正加速推進,在可預見的未來,公司將恢複股份交易。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記者表示,這一定程度上能夠減緩各類投資者對於佳兆業項目運營的顧慮。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港交所對上市公司造假行為打擊嚴厲,佳兆業這份調查報告能在多大程度上推進複牌進程還有待觀察。

富事高發布獨立調查報告之後,佳兆業要面對來自港交所的詢問,以及盡快公布缺失已久的2014年、2015年完整年報,恢複上市。按照該公司早前披露的時間表,12月將刊發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中期業績;預計至2017年1月,上市公司股份將恢複買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24

6市縣變相舉債背負154億隱性債務,整治風暴刮起

化解地方政府隱形債務風險是今年防風險攻堅戰的重要戰役。審計署最新披露的6個市縣變相舉債形成154億元隱性債務手法,引起市場關註。

4月18日,審計署發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揭露了湖南省邵陽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等6市縣,通過違規出具承諾函、融資租賃、簽訂工程類政府購買服務協議等方式變相舉債,形成政府隱性債務154.22億元。

比如,2017年8月至11月,邵陽市融資平臺公司邵陽市城市建設投資經營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利用政府道路管網等公益性資產開展融資租賃、發行中期票據等方式,從銀行、信托投資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舉債72.33億元,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包頭市4家融資平臺公司通過貸款、融資租賃或設立基金等方式,借款81億元用於市政道路建設、棚戶區改造項目等,包頭市政府出具承諾函承諾上述借款本息或基金由財政資金償還、回購。截至2017年底,債務余額52.36億元形成政府隱性債務。

長期關註地方債的上海財經大學鄭春榮教授告訴第一財經,總體上講,我國地方政府違規舉債的監管與問責應該從資金需求方(政府)和資金供給方(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等兩個方面來推動。審計署揭露的上述案例表明,在資金需求方管理(財政部門)已經較為健全的情況下,資金供給方的監管還較為薄弱,嚴重制約了地方政府債務改革的成效。

“邵陽市的融資租賃、中期票據融資,樂山市的商業銀行貸款等違規舉債案例,一方面說明金融監管還存在疏漏,另一方面也反映金融機構在審批時過於寬松或故意忽視。”鄭春榮說。

另外,上述6地違法違規舉債均涉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此前平臺公司已經被剝離政府融資職能,但地方借融資平臺公司違法違規舉債現象仍屢禁不止。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18年及以後中國需要打贏三大攻堅戰,排在首位的是防風險,其中防範地方政府隱形債務風險是重點之一。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去年12月底在“2017中國債券論壇”上表示,對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要高度警惕,一定要把情況搞準,才能夠真正地對癥下藥,把這個問題加以解決。

其實對隱形債務的監管在不斷加強。

去年4月財政部聯合發改委、原一行三會發文要求地方不得借融資平臺公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政府出資的各類投資基金變相舉債。不久後地方政府借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舉債通道也被明令禁止。

原銀監會2018年1月發文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時,也將“違規為地方政府提供債務融資,放大政府性債務”作為整治重點之一。發改委聯合財政部也不久後發文從企業債券融資方面加強監管,堅決遏制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增量。財政部3月發文規範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防範潛在財政金融風險。

在金融強監管下,一些違法違規給地方政府提供融資的金融機構遭到處罰,比如給重慶黔江區教委違法提供融資的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被罰30萬元,相關負責人也被警告罰款。

對於一些地方明知故犯,鄭春榮建議省級政府加大監管力度,並進一步加大對違規的處罰力度。

今年不少省份已經把化解隱性債務作為今年重點工作。

比如,福建省財政廳提出2018年隱性債務風險不容忽視。今年將督促市縣制定降低債務風險的工作方案和分年度隱性債務消化計劃,通過控制項目規模、壓縮公用經費、統籌政府收入、處置存量資產、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鼓勵以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穩妥推進存量債務化解,實現債權人、債務人合理共擔風險,同時,註意防範“處置風險的風險”。

安徽財政廳也表示,今年制定加強隱性債務風險防控的工作方案,全面開展隱性債務清理和梳理工作,依法依規、積極穩妥做好分步分類分級化解工作,建立對地方政府違規舉債的問責機制,規範政府舉債行為,嚴控債務風險。

此前,財政部公開表示,今年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堅決打消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85

154億元!審計署揪出6市縣通過融資租賃等方式變相舉債

監管趨嚴,審計署再次揪出154億隱性地方債。

日前,審計署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湖南省邵陽市、湖南省雙峰縣、四川省樂山市高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甘肅省白銀市等6市縣形成政府隱性債務154.22億元。

風頭正盛的融資租賃,連同違規承諾函、工程類政府購買服務協議成為地方政府變相舉債的三大工具。

排查地方隱性債務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現階段我國重大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

近日,審計署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6市縣已形成政府隱性債務154.22億元。

其中,包頭市4家融資平臺公司通過貸款、融資租賃或設立基金等方式,借款81億元用於市政道路建設、棚戶區改造項目等,包頭市政府出具承諾函承諾上述借款本息或基金由財政資金償還、回購。

而邵陽市融資平臺公司則通過利用政府道路管網等公益性資產開展融資租賃、發行中期票據等方式,從銀行、信托投資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舉債72.33億元,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零壹租賃智庫總監趙慧利稱,包頭、邵陽等縣市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違法違規舉債、以購買服務名義舉債,主要違反了《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實施地方政府債務監督暫行辦法》(財預〔2016〕175 號,下稱“175號文”)、《關於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財預〔2017〕50號,下稱“50號文”)以及《關於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財預〔2017〕87號)中的相關規定。

進一步來看,包頭市政府出具承諾函承諾借款本息由財政資金償還,違反了“50號文”中“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不得承諾為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的融資承擔償債責任”的要求。

趙慧利稱,邵陽市利用政府道路管網等公益性資產以融資租賃、發行中期票據等方式借債,與“175號文”中“只承擔公益性項目建設或運營任務、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償還債務的融資平臺公司,不得以財政性資金、國有資產抵質押或作為償債來源進行融資”,以及“不得以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進行抵押融資”的相關規定相違背。

融資租賃平臺類業務亟待轉型

政府融資平臺按照承擔的功能來分三類: 第一類,只承擔公益性項目融資任務的平臺,比如市政建設、城鄉道路改善、基礎科研、義務教育、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本建設項目。第二類,既承擔公益性項目融資任務,同時還承擔市場化投融資平臺公司。第三類,為純市場化運作的公司。

需要註意的是,在本次國家審計署查處的違規案例中,涉及到了市政道路、地下管廊、市政基礎設施等業務為“公益性資產”的融資行為。

也就是說,對租賃公司來講,參與地方平臺“公益性資產”業務屬於增加地方債務行為,是違規的。

貴銀金融租賃總裁羅曉春表示,《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發布之後,地方政府只能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方式來舉借債務,政府隱形債務的承諾、擔保更是禁止。

“道路、地下管廊、基礎設施是可以作為售後回租標的物的,”羅曉春稱,但租賃公司在開展這類業務時,一定要依法合規,不能參與“公益性資產”的融資行為,在與市場化運作的政府平臺做信用業務時,直接進行交易。如果承租人無法達到信用業務的條件,出租人應該獲得承租人其他的抵押、擔保、質押,以緩釋風險。

“地方隱形債務的大排查,會使得融資租賃平臺類業務萎縮。不過從另外一個方面,這對租賃業也是一件好事,租賃應該回歸本源,支持實體經濟。每個租賃公司應該合理利用自身的資源稟賦,進行專業化經營,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57

【動畫】421磅胖婦為生B一年勁減154磅

1 : GS(14)@2016-11-20 23:51:53

家住遼寧瀋陽市的肥胖女子王威,結婚7年最大的夢想是生一個可愛BB。去年,34歲的她體重191公斤(421磅),還患有睡眠窒息症、多囊卵巢綜合症等疾病,導致無法生育。她痛定思痛,努力減肥,今年成功減去70公斤(154磅),目前各項指標正常,終於可以做媽媽!「最胖的時候,三天不吃飯都能漲二斤。」王威說,她自小就比同齡女孩胖。2008年結婚,此後一次意外導致骨膜感染,休養期間,她從100多公斤增長到191公斤。由於肥胖,站着都會覺得累。「上身比下身重,站兩分鐘就腰痛,像折了一樣。」走路更為困難。「我要想走到門口,得先合計一下在哪裡得扶着點甚麼。自己走腰受不了。」躺在床上睡覺,會覺得喘不過來氣,得背後墊着幾個枕頭睡,或是和丈夫背靠背坐着睡,「根本沒有睡覺的狀態。」後來,母親乾脆把衣櫃搬到床頭處,王威每晚背靠着衣櫃入眠。2015年,王威來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心肝脾肺腎全壞了,當時就覺得沒希望了。」許多醫院表示,要想生育,她必須先減肥;但以她的身體狀況,進行減肥治療很容易出現生命危險。最後,瀋陽一所醫院免費收治王威。王威剛入院出現了高血壓、高血糖、肝脾腫大、心臟腫大、尿酸高、轉氨酶高等症狀,而且,王威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多囊卵巢綜合症。多囊卵巢綜合症很容易引發高胰島素血症,從而引發糖尿病,加上危險的睡眠窒息症,情況不容樂觀。院方採用專病專藥的方式,讓王威服用中藥;結合經絡學說循經推拿,縮小脂肪細胞的體積;再安排適當的有氧運動及飲食。一年後,王威的體重下降到120.5公斤。而且,之前身體超標的指數全部恢復正常,這也意味王威可以準備懷孕了。她說:「感覺挺意外的,看到結果後哭了半天。我今年35歲了,這輩子可能就這麼一次機會了。」瀋陽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9/198390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32

廣源邨綠表破頂 呎售$6,154

1 : GS(14)@2017-10-22 16:35:27

【本報訊】公屋富戶政策殺到,綠表市場頻現高價成交,昨日房委會公佈最新綠表成交紀錄,兩個公屋成交價及呎價均創自身屋邨新高,分別是沙田公屋廣源邨及深水埗李鄭屋邨。


李鄭屋邨綠表365萬沽

根據房委會資料,截至本月15日為止,10月份錄22宗綠表成交,當中兩個屋邨的綠表成交價及呎價都創新高。其一是廣源邨高層戶,實用598方呎,綠表成交價368萬元,呎價6,154元。今年3月舊紀錄,同為高層戶,面積一樣,綠表價315萬元,呎價5,268元,即今次成交價高出16.8%。另外一個為深水埗公屋李鄭屋邨低層戶,實用494方呎,綠表成交價365萬元,呎價7,389元,打破屋邨一個中層戶今年4月所造紀錄,實用496方呎,綠表價338萬元,呎價6,815元,即半年升價8%。而香港仔南濤閣更於本月初錄得綠表呎價逾萬元。宏智物業梁志青表示,筲箕灣東旭苑B座中層1室,實用650方呎,三房間隔,向南望園景,以綠表價743萬元成交,呎價11,431元,成交價創屋苑歷史第三高。屋苑綠表新高於今年7月被連環打破,面積一樣650方呎,先後以770萬元及780.8萬元成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7/201856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