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福壽園(01448)$ michael007zhao

http://xueqiu.com/5333947969/26716711
$福壽園(01448)$ 最近在研究殯葬這個有爭議的行業,鑑於對行業認識的侷限,請教了業內的專家,來點幹貨,與大家分享下:
1,行業不錯,暴利行業。民政部正在主持起草《殯葬法》,明年估計會公佈,該法公佈有利於殯葬行業的市場化。現在墓地不好拿,異地擴張只能通過併購入股等方式進入。重慶,四川,上海,北京的市場化程度較高,重慶殯葬服務模式是以後市場化的趨勢。中國人口結構老齡化以及城市化進程會讓其成為有特色的公司,會享受市場的高溢價,比如港交所,濠賭股,騰訊,燃氣股等,會享受到市場的長期高估值。
2,現在幾個大的直轄市,國際國內資本對這個行業是虎視眈眈,想方設法進入墓地,殯葬禮儀服務。礙於中國的行政體制,進入的壁壘很高。
3,福壽園公司不錯,在行業內是標竿企業,福壽園是行業內標準的制定者。這是業內的共識。在墓地趨嚴的情況下,福壽園通過培訓進修進行品牌;理念;營銷方式輸出,積累了不少的省會城市項目,上市後獲得巨額資金,有利於併購。換句話說,福壽園會扮演行業重新定義的龍頭公司。不出意外,明年會有大規模省會城市項目併購。
4,福壽園之前給人的印象是穩定成長,不過上市後有釋放業績的動力。在墓地趨嚴的大背景下,福壽園在手的93W平米權益墓地是年年增值的趨勢,畢竟,現在面條的價格都是半年一個價。業內人士認為公司的背景以及對行業的理解足以支撐現在的市值。殯葬行業的業內人士認為福壽園上市後會讓行業陽光化,上市後不斷的併購會成為未來業績高速增長的驚喜。
5,拿台灣以及美國的同行業上市公司的PE估值來對其進行市值測算是不正確的,畢竟人口基數和國情都不一樣。拋開估值模型從中國社會的大趨勢以及福壽園在行業中的地位來看,福壽園現在的價格是值得擁有的。
6,對於這個公司,別拿啥死人活人生意來說事,若是這樣,投資軍工股才會折損「您」所謂的陽壽,投資賭博股才會有違「您」的道德,讓資本回歸其本性是每個投資人入門的基礎。畢竟,福壽園倡導的理念是讓逝者的精神生命延續,讓逝者有尊嚴的活在生者的世界,而不僅僅是逝者家人的精神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00

建築股還能淘到金嗎?純吐槽貼,慎入~~ 吉普賽007

http://xueqiu.com/7580740929/29186472
隨著一波波的下跌,市場對一些明顯的利好,反應卻是下跌,真是令人難以費解。

作為一名建築類工程師,從我自己的視角說說自己有一些瞭解的上市公司,歡迎提供更多的信息。個人現在不曾持有任何建築類股票,都是個人一些初步判斷,更多的細節歡迎各位球友完善,相互學習。

1.中化岩土
曾經我很看不上這家公司,但是前些是時候有幾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曾經在雪球提醒大家關注。該公司的業務是岩土工程,主要是道路堆場一些處理。我們公司前幾年接了連云港以防波堤工程,設計費非常可觀,當時沒有注意。在今年,我們公司簽了1個高達1.2億的設計項目,主要內容是圍海造地。這些都是岩土工程的範疇,感覺未來這個行業存在井噴的可能,而且中化岩土市值不大,很富有想像空間。

2.北方國際
這是一家總承包公司,和我公司在海外項目上有不少合作。雖然現在項目不多,但是個人比較喜歡總承包這種模式,值得大家重點觀察。

3.蘇交科
這家公司的品質確實很一般,主要靠收購,但是市場比較偏好這類公司。

4.中國海誠
設計在輕工業還是有一席之地,但是從設計到總承包起步較晚。現在也在推股權激勵,感覺總承包可能沒有那麼容易。這麼多年,才那麼一點淨利潤,真是不敢恭維,希望以後有所發展吧!

5.中國化學
曾經是自己非常看好的公司,90%的項目總承包,實力不凡,市值也不算太大。現在煤化工雖已經獲批不少,但是像寶鋼湛江這樣的項目也大幅延期。我的做法還是且行且觀察,月報中發現,轉好,超預期再投資也不晚。

6.東華科技
是中國化學集團的子公司,總承包還不行。曾經有研報說,未來5年40%淨利增長,個人覺得完全脫離我的想像力。有了中國化學,我肯定不選東華科技。

7.中國交建
我就是集團下面的子公司的。公司現在轉型方向是五商中交,估值確實低的嚇人,4點幾倍市盈率。實力在同行裡,是佼佼者,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只能說低估,但是成長性應該不大。轉型恐怕也就說說,領導估計也就說說,實際麼就搞搞房地產啥的。。。。

8.中國水電
已經改名中國電建了,和中國交建一樣在國內處於壟斷地位,而且壟斷的更加徹底,一直看不上。

9.中材國際
現在處於下坡路,有點悲催~

10.中工國際
2013年業績平平,被殺估值殺的一塌糊塗。昨天居然跌停了,晚上出來還是一利好,難道是熊市的節奏?!利空,大跌;沒消息,小跌;利好,跌停?!這家公司品質不錯,股權激勵後,業績有望快速釋放,但是注意要扣除股權激勵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08

日本、台灣、韓國股市樓市泡沫的海外比較研究 投資個體戶007

http://xueqiu.com/3086771759/29443168
發現一篇舊文,裡面有很多珍貴的資料。不過作者所做股市樓市相關性的結論卻略顯粗糙。裡面提到泡沫後,韓國、台灣房價跌幅遠遠小於股市,似乎給人以「房市比股市抗跌」的暗示,但是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文章中羅列的其他數據,其實已經揭示了這一表象的「本質」----之前漲得凶,事後自然跌得多!_韓國股票漲7倍的時候,房價只漲了80%;台灣股市漲27倍的時候,房地產只漲了2倍多。而與之相對,泡沫後股市房市跌幅同步的日本,其跌幅相同的因也是泡沫定點前種下的:82年-89年股票漲4.6倍的時候,地產指數漲幅也有3.6倍——一直在同步。找出這一邏輯關係,是想告訴很多認為「房價跌股市肯定跌」的朋友,看問題還得看本質,實事求是,活學活用。因為中國目前的現狀是:股市整體14年0漲幅,房地產大多已經漲了5倍甚至15倍以上。扔掉投資的實物房產,買入$萬科A(SZ000002)$ $中國建築(SH601668)$ 都是十分合理的!




    高速發展的經濟體都產生了大的泡沫

    我們選擇的是同處亞洲市場的日本、中國台灣地區、韓國和泰國四個市場,選擇的時間段分別是1982-1992年(10年)的日本市場、1983-1990年(7年)的台灣市場、1985-1992年(7年)的韓國市場和1986-1998年(12年)的泰國市場。我們之所以選擇述市場,在於述時期內,這四個國家或地區都展現了與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相似性。

  首先,這些國家或地區都經歷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階段。日本1960年代就開始騰飛,持續高速增長了3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台灣地區、韓國與香港、新加坡緊隨日本之後,於1970、1980年代經濟快速增長而被譽為「亞洲四小龍」(因為後面的兩個市場較小,受外部影響較大,獨立性較差,我們不對其進行重點考察),而泰國則是後來興起的「亞洲四小虎」之首。經濟的高速增長與股票市場牛市興起的背景基本吻合,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在泡沫產生之前,都經歷了經濟的長期高速增長,在泡沫時期,四個市場的GDP通常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其中,日本為4.12%(儘管增速有所降,但還是延續了1960、1970年代的增長勢頭)、台灣為7.69%、韓國為7.97%、泰國為8.5%。

  其次,這些國家或地區基本都經歷了本幣升值的過程(泰國除外,其在泡沫期間仍然實行聯繫匯率制度)。1980年代中期,為解決美國經濟面臨的財政和貿易雙赤字的困境,1985年9月,美日等五國簽訂「廣場協議」,旨在降低美元對日本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匯率,由此導致了日元的急劇升值,韓元和台幣也緊隨其後,紛紛升值。其中,日本在1984-1995年本幣對美元升值63%,台灣在1985-1992年升值幅度達到38%,韓國在1985-1989年升值幅度達到25%。

  我們發現,在述時間區間內,這些市場的股市都無例外地出現了大泡沫。而各市場估值差異性也較大,並可能長期出現系統性偏離,從而考量泡沫大小需要綜合各種因素,不能簡單地以PE、PB的高低為唯指標,因此,我們給出對於大泡沫的統描述:

  (1)短時間內漲幅度驚人,至少都有數倍的漲幅;(2)泡沫破滅後的跌幅度很大和速度很快(跌落幅度超過50%以,時間1-2年內);(3)相當長的段時間內(通常超過3-5年)沒有有效創出新高,股市整體投資收益顯著降低,甚至長時間為負。

  以我們統計了中國台灣地區、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幾個市場的泡沫特徵,為便於比較,我們也提供了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的相關數據。

  日本日經225指數從1982年9月的7000點,漲到1989年底的39000點,其中,歷時7年時間,漲幅達4.63倍。達到高點後,股指快速跌,用了2年時間,跌去60%,股指從39000點跌到1992年10月的17000點。直到今天,日經指數仍不到高點時候的半。

  台灣加權指數從1983年的440點,漲到1990年的12000點,其中,歷時7年,漲幅高達26倍。達到高點後,股指路快速跌,用了1年時間,就跌去78%,股指從12000點跌到1990年底的2700點附近。直到今天,台灣加權指數仍然沒有達到12000點的歷史高點。

  泰國曼谷綜合指數從1986年7月的130點,漲到1993年的1700點,其中,歷時7年時間,漲幅高達12倍,達到高點後,股指震盪整理了2年時間,然後從1996年初開始快速跌,用了2年半時間,跌去80%,股指從1700點跌到1998年9月的250點。直到今天,泰國曼谷綜合指數也沒有恢復到歷史高點。

  韓國綜合指數從1985年10月的140點,漲到1989年3月的1000點,其中歷時3年半,漲幅達到6倍以。達到高點後,股指快速跌,用了2年時間,跌去50%,股指從1000點跌到500點,低點後2年時間有所恢復,但短暫的新高後,韓綜指繼續跌,並直到2005年才實現了對歷史新高的有效突破,期間歷時15年。

  述四個市場的泡沫儘管都不小,但是比較而言,韓國市場的泡沫相對較小,無論從跌幅、跌的時間以及恢復的時間來看都是程度最小的(後面我們還將從估值角度分析,韓國市場估值也是最低的)。順便提的是,香港和新加坡在泡沫破滅後也出現了快速跌,2000年受美國科技泡沫影響短暫創出新高,但實際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才實現對泡沫高點有效突破。另外,作為比較,我們也列示了H股指數、海A股與深圳成分指數近年來的漲幅,海A股4.5倍漲幅,深圳成指6倍漲幅,H股漲幅更大,有8倍。

  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新興的市場總是會出現輪因為經濟高速增長(經濟高速增長也是本幣升值的內在根源)導致的牛市,牛市發展到後期,大型泡沫的出現似乎不可避免,這可以被種行為金融學的心理自我強化機制來解釋,而泡沫破滅後,都迎來了相當長段低投資收益的時期。

  泡沫時期的市場特徵分析

  既然泡沫看起來是不可避免的,那麼讓我們來好好地解剖它、研究它。以我們來觀察在泡沫生成、吹大的過程中的某些市場特徵。

  1、估值水平比較

  首先來看泡沫時期各個市場的估值情況(面提到的市盈率和市淨率如果不特別指出則皆為靜態指標,由於業績預測的不確定性,國際般都用靜態或者滾動指標作為衡量指標)。

  日本直被我們認為是個高市盈率的國家,但是實際,我們通過研究其歷史市盈率的變化發現,在1980年代的初期,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市公司市盈率水平只有20倍左右,隨後,日本市場市盈率逐漸提高,從1980年初的20倍,逐漸推升到1987年的70倍,1987至1989年三年時間內,儘管股指繼續漲,但是PE相對維持60-70之間,因此,日本市場不過5倍的漲幅中,有3倍漲幅來自於估值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泡沫加速膨脹的後面幾年中,市盈率水平並沒有持續提高,而是維持相對高位震盪,這反映了泡沫後期的企業盈利情況增長較高。為說明問題,我們以日本的企業利潤數據為證,日本製造業稅後利潤於1988財年增速達到52.34%,1989財年也有18.80%,而股指在同期只漲了50%,當然,我們相信這期間相當部分市公司利潤還應該來源於證券市場資產價格漲(交叉持股、投資收益等)帶來的正反饋收益。1990年泡沫破滅後,盈利水平伴隨經濟增速起滑,這加速了日本泡沫破滅的過程。隨後的1990年代中期,由於日本企業效益的降,大量微利或者虧損企業出現,導致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度突破過100倍,不考慮這段時期的市盈率變化,日本整體市盈率水平在泡沫破滅後,到目前已經恢復到1980年代泡沫初期的20-30倍左右水平。PB水平的降幅度也是比較大的,日本股市在達到1989年底的最高點5.4倍PB以後,整體PB水平就伴隨股指路降,在股指達到最低點後,PB水平為1.7,隨後的多年直到現在,PB直維持1.2至2之間的水平。

  在股市泡沫面,中國台灣是與日本最為接近的市場,而且,漲跌幅度都超過了日本。在1990年初的泡沫高峰期,中國台灣整體市盈率達到70倍以的最高點,之後迅速降,9個月時間內降到只有20倍左右的水平,隨後有所恢復到30倍左右,至今的多年時間內直在20倍左右水平。而PB水平也是從泡沫高峰期的8.9倍,降到1991年底的3倍左右,1992年初有所恢復回到4倍,隨後跌至1993年初的2.26倍。相比日本而言,中國台灣的泡沫破滅速度更快,而且在破滅後的最初幾年內,經濟增長與公司盈利增長速度並沒有顯著地降,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台灣泡沫的破滅更多地體現為估值的降。

  與中國台灣、日本相比,韓國的泡沫程度要小很多,在泡沫產生和破滅中,韓國的PE水平直維持15-25倍之間,PB也相對較低,在1-2倍水平左右。

  泰國的泡沫儘管點不遜於台灣和日本,但是在估值,PE與PB在泡沫期都不是很高,在牛市初期的時候,只有10倍,在泡沫最高峰的1993年底,也只有26倍,不過泰國市場的PB值相對韓國而言較高,泡沫高峰期達到過4倍。在1989年的時候有過短暫的估值高估階段,PB最高7倍,PE30倍,1993年股市新高的時候PE、PB都有所降,並沒有超過1989年的最高估值水平。

  我們認為PB才是較穩定的估值指標,從PB看,國內估值也已經接近或者超過多個市場高峰期估值,就靜態估值PB、PE,僅僅相比台灣,我們還顯得比較溫和。

  2、整體證券化率比較

  估值水平是微觀層面的比較,我們還比較了資產證券化率這宏觀指標。我們發現,在中國台灣、日本的泡沫高峰期,其證券化率分別為180%、150%左右,泰國和韓國相對較低,尤其是韓國只有61.7%。比較而言,中國目前單考慮A股證券化率就為108%,但根據證券化率的本意,我們還應算在香港和美國等市的中國公司的市值,這樣,我們的證券化率為158%,這水平已經可以與日本、台灣泡沫期的證券化率水平相提並論了。

  另外,再考慮到國內GDP構成中有相當部分是三資企業和外資的貢獻,而這些企業基本都沒有在國內市,因此,我們的證券化率應該比發達國家更低才合理。

  3、金融地產行業的演變規律

  在行業結構,得益於資本市場繁榮,各個市場的金融類股票漲幅居前。日本市場儘管普漲明顯,但金融類漲幅相對居前;台灣泡沫高峰期金融類100多倍PE,因此,儘管泡沫高峰期的三年內金融行業漲幅巨大,但很大的貢獻來自於估值提升;韓國儘管整體PE不高,但2000年以金融服務為首的行業PE達到最高,相應證券類為首的金融行業漲幅居前,達到40多倍;泰國證券類漲幅達到20倍,而銀行股表現般,稍好於指數漲幅。

  各個市場的房地產行業與股市的發展也密切相關,這與房地產具有極強的金融屬性有關。我們比較了述四個市場發現,日本的房地產市場與股市走勢基本吻合,在1983年到1990年的牛市行情中,日本六大城市地價指數漲幅為3.6倍,於1990年9月達到峰值,隨後就伴隨股指基本沒有反彈的跌,直到今天,仍維持在1983年左右的水平。由於土地稀缺,日本東京地價在房價中的比例高達65-80%,般城市在60-75%,因此,地價指數與房地產指數相關性非常強。而台灣地區在1980年代末房地產與股價齊漲時,房地產價格也漲2倍以,房產價格由於調控政策也開始跌,但是跌幅度遠沒有股市大,尤其是台北市這大城市房價的抗跌性更強,在1992年達到高峰後,儘管緩慢跌但跌幅不大,到1996年也只有20%的跌幅。相對股市而言,韓國的房價指數走勢更為穩健,房價整體漲幅相比而言不是很大,全國房價指數從1986年到1991年達到局部高點,漲80%,隨後出現盤整格局,至2002年以來繼續漲。泰國的房價指數抗跌性也較強,世紀90年代早期,泰國房地產價格急劇漲,漲幅在2-3倍,受到金融危機衝擊,1998年,房屋價格平均跌15%至20%。

  我們研究發現,各市場的房地產走勢與股市走勢有很強的正相關性,但不同步;房價走勢相對股市而言波動相對要小。

  是什麼導致了泡沫的破滅

  1、泡沫的破滅時間與實體經濟衰退、升值結束與否沒有必然聯繫

  既然泡沫的產生有著很強的規律性,那麼泡沫的破滅也似乎成為必然。現在很多人認為既然牛市泡沫的產生般都是伴隨著GDP和公司盈利的高速增長,以及本幣的持續升值過程,那麼,泡沫的破滅通常的先兆就應該是經濟增速出現滑,或者本幣升值預期結束的時候,但是,根據我們的觀察發現,泡沫破滅的時間與GDP增速滑以及本幣升值是否結束沒有必然聯繫:首先,從GDP增長的角度,台灣和韓國的經濟增長在泡沫破滅後依然較為強勁,儘管比泡沫破滅前有所降低,但到1997年金融危機以前仍分別保持了5.79%和6.08%的較高增長水平,泰國泡沫在1996年破滅,那年的經濟仍然高達5.9% ,而日本經濟開始衰退也是在泡沫破滅後的年以後;其次,從本幣升值與否的角度,日元在1995年前直保持著持續的升值、台幣的升值也持續到1992年,而這個時候,泡沫早就完全破滅了。因此,不能認為只要GDP仍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本幣升值仍然持續,就認為泡沫不會破滅,換言之,GDP增速滑以及本幣結束升值不是泡沫破滅的最根本原因。此外,我們還發現,除了日本之外,泡沫的破滅對實體經濟影響並不是非常大的,儘管股票市場陷入低迷,但是,GDP增速仍會保持較為快速的增長,這其中,台灣、韓國、泰國市場泡沫的破滅對實體經濟發展並沒有產生太大影響。而之所以日本股市泡沫破滅後,進入長達十年的經濟衰退期,其中的原因在於日本銀行介入資本市場太深,積累了大量壞賬,泡沫期投資生產的設備出現嚴重過剩、房產和股票跌導致企業和個人負債提高,隨後的10年經濟低速乃至負增長,稱為「失去的十年」,泡沫破滅對日本實體經濟的確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2、各市場泡沫時期的調控措施比較

  各國面對資產泡沫的出現,無例外,都採取緊縮性的政策調控,而利率提高等緊縮性調控政策產生的累積效應的確能成為擠破泡沫的最後稻草;而當泡沫破滅後,降息等提高流動性的寬鬆貨幣政策往往也於事無補。

  我們首先來看日本的情況:1980年代初,日本市場的漲幅和估值水平處於穩步提升階段,因此,日本政府並沒有刻意採取強硬的調控政策限制股市發展,這時的最大問題在於貿易日益增長引發的日美貿易摩擦。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導致了1986年秋季日本經濟的短暫衰退,為此,日本政府還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於1986年11月和1987年2月兩次調低了官方貼現率,由原先的5%降低到2.5%。而1980年代後期,日本開始意識到資產價格膨脹的嚴重性,於1989年將官方貼現率提高到3.25%,又於1989年底進步提高到4.25%。1990年8月,為防止海灣戰爭可能導致的石油價格漲導致通貨膨脹,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預防性緊縮政策,將官方貼現率提高到6.0%,於是積重難返的股市開始暴跌,泡沫破裂。相反,在泡沫破滅期內,由於擔心經濟持續衰退,日本貨幣當局重新轉向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連續降低利率(在隨後失去的十年中,利率降低到零),增加貨幣供應,但是收效甚微。

  其次,與日本非常相似的中國台灣地區市場,似乎是完全的個翻版。由於新台幣在短期內大幅升值,對當時的中國台灣地區經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1985-1987年,台國際收支賬戶中短期資本淨流入猛增,為延緩外資進入,中國台灣地區還引導利率不斷調,從1983-84年的7.25%,調低到1988年的4.5%,但仍無法阻止熱錢湧入,新台幣升值壓力進步加劇。1980年代末,資產泡沫快速膨脹,迫使台灣採取系列強硬的緊縮政策:比如開放外匯管制,大幅提高居民匯出資金的額度限制,引導企業對外投資;實現利率的完全自由化,並隨後大幅升高存款準備率和再貼現率,採取緊縮政策降低貨幣供應量,其中,1989年4月再貼現率從維持了年的4.5%提高到5.5%,同年,8月提高到6.153%,9月再提高到7.75%;同時,嚴格取締地金融活動,打擊股市非法資金等等。其中,最嚴厲的調控措施是1988年9月份台當局宣佈恢復徵收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市投資者信心受到嚴重衝擊,股指大跌55%。但其後,為避免崩盤,台灣當局對其政策予以澄清,並鼓勵機構進場護盤,導致投資熱情重新點燃。還是與日本相似,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普遍預期油價將漲,外資撤離,中國台灣地區股市開始崩盤。

  再次,我們來看韓國,在1980年代初,韓國的利率水平相對保持較低水平,從1987年開始,韓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過度投機使物價水平提高,在這種情況,韓國於1988年12月宣佈了攬子利率自由化措施,包括放開大多數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貨幣市場工具利率等,結果利率急劇攀升,1989年基準利率──拆借利率達到18%,自由化計劃被迫中止。泡沫破滅後,利率也隨之降,在1990年代基本維持在6-8%左右水平;同時,還大幅度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從1985年的4.5%逐步提高到1991年歷史最高點11.50%,並直維持到1995年。

  最後,泰國的牛市泡沫啟動和破滅時間比述三個市場要晚,泰國實施的匯率盯住制度使中央銀行喪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靈活性,直維持著較高的利率水平,1980年代以來,直到1990年代,泰國最小貸款利率多年直維持在12-16%水平浮動。1995-1996年,由於出口增長降、泰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短期資本開始外流,為了維持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吸引外資流入,防止外資流出、更為了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泰國中央銀行被迫繼續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不斷收緊銀根,持續提高利率。1996年,由於經常項目逆差迅速擴大、泰國經濟形勢惡化、使泰銖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這為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可乘之機,1997年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

  3、外資在泡沫產生與破滅中所起作用

  四個市場的證券自由化程度各有異同:日本是四個市場中自由化開展時間最早、程度最深的,其在1980年代初就允許境外投資者投資國內市場,而中國台灣、韓國的證券市場自由化進程則較慢,台灣在1990年股市大跌的時候才引入QFII制度,寄希望於境外資金入場救市,而韓國在1992年引入QFII制度,也是在其泡沫破滅後實施的制度。

  因此,我們認為,外資在泡沫產生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是毋庸質疑,尤其是日本、中國台灣和韓國市場正處於本幣升值階段,外資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境內的房市和股市,而儘管泰銖並沒有升值,但是由於升值預期明確,同樣,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泰國,因此,外資在助推境內房市、股市泡沫中的確起到相當作用,外資的進入直接助推了泡沫的吹大。但泡沫的產生最主要是由於本土資金的推動,我們注意到在泡沫時期往往本土投資者都展現了極大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泡沫破滅時與外資的關係也不大。以日本為例,實際外資從1980年後期就開始陸續撤離日本,最後的泡沫瘋狂階段,基本由國內資金推動。而中國台灣地區和韓國的外資比例都很小,外資在泡沫後期的撤離對泡沫的破滅更多的只是心理意義。其中,只有泰國市場受外資影響算是最大的,這與其在1995年以後繼續保持高利率吸引外資的政策有關,1995年泰國證券市場外國投資比重僅4.8%,1996年快速升到34.25%,在金融危機前更是達到44%以的水平,金融危機後外資撤離,的確對國內市場造成較大負面衝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31

金風科技(2208)中期業績點評:業績彰顯實力 作者:chencl_007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13&extra=page%3D1

金風科技於8月23日公佈了2014年中期報告,隨著報告的公佈,昨天金風科技股價暴漲,其中H股漲28.04%,以12.1港元報收,A股漲10.1%,以10.44元人民幣報收,根據收市的價格,金風科技A、H股總市值約達到277.51億人民幣。隨著金風科技的暴漲,亦帶動風電相關類其他公司股票大漲上升。

一、金風科技2014年中報的看點​


之所以金風科技昨天股價能有這麼大的漲幅,有兩個關鍵因素驅動,其一,是金風科技中報顯示的盈利大帳增長,其二、是金風科技預告到下一會計期間,也是就到9月30日截止的第三季度報告盈利大幅預增。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1、2014年中報盈利大幅增長​

由中報提供的上述數據顯示,金風科技營業收入在上半年同比增長37.74%,達到44.71億元;而同期實現的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達到3.31億元,同比增長達到256.8%;扣除政府補貼、撥備等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達到2.93億元,同比增長755.86%。 增長強勁的同時,公司實現每股盈利0.1227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6.69%,淨資產收益率達以2.46%,較去年同期增長1.75個百分點。

2、預告至下一個會計期間的盈利大幅增長500%-550%​

根據公司對2014年1-9月份預計的盈利,有望達到11.28億至12.21億之間,同比增長幅度達到500%-550%,根據公司26.95億股的股本,每股收益可望達到0.418元--0.453元之間,與去年同期1.88億元的歸屬股東淨利潤而言,增長不可謂不大。
​此兩大事件,直接導致了公司昨天股價的暴漲和市值大幅提升。​


二、上半年公司產品銷售數據及價格​

針對上半年公司的銷售數據,其實我有一個不解的是,對於1.5MW的機組,公司有一個461.5台的銷售量,我不太清楚在機組的銷售數據何以會出現0.5台的數據來?不過,這個數據暫且不表。

金風科技上半年銷售2.5MW的風電機組100台;銷售1.5MW的機組461.5台,但750KW的機組沒有銷售。由這組數據來看,上半年公司2.5MW的機組銷售增長了122.22%,而去年同期僅為45台,同樣,1.5MW的機組也相應增長了26.09%,銷售量為461.5台。銷售容量則很容易計算。​



同樣,採用公司中報中提供的分行業和產品的銷售數據來看,金風科技的銷售數據也歷歷在目。​

公司2.5MW的機組,共實現銷售收入11.86億,平均每台機組的銷售均價為1186萬,按2.5MW的容量計算,平均每瓦的售價達到4.74元;公司去年全年的數據為銷售收入21.26億元,銷售260台,平均每台售價817.84萬,平均每瓦售價為3.27元。​

公司1.5MW的機組,共實現銷售收入23.28億元,平均每台機組的銷售均價為504.61萬,按照1.5MW的容量計算,平均每瓦的售價達到3.363元。公司去年全年的數據為銷售收入63.35億,銷售1508台,平均每台銷售價格420.1萬元,平均每瓦的售價2.8元。​

2014年上半年並無750KW的風機產品銷售。

從上述兩個品類的數據來看,公司風機的銷售在2014年上半年,售價出現了大幅上漲。2.5MW的產品售價從2013年的3.27元/瓦上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4.74元/瓦; 平均售價增長幅度達44.95%; 1.5MW的產品售價從2013年的2.80元/瓦上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3.363元/瓦,平均售價增長幅度達20.1%。因此,作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風機產品,上半年毛利率出現了大幅上升,分別達到24.56%和25.27%,同比增長5.49個百分點和10.92個百分點。​

(2013年度公司分行業及產品銷售情況表)


同時,公司投資的風電場,在2014年上半年也出現了大幅增長,上半年完成售電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179.04%,毛利高達69.14%。而2013年同期僅完成1.8億,2013年下半年完成2億。可以說,金風科技風電場發電同期出現大幅上升。​

三、金風科技手頭的訂單及已中標未簽約的訂單情況​

根據公司中期報告公佈,目前在手的訂單及已中標尚未簽約的情況,截止6月30日在手訂單為4.972吉瓦,已中標未簽約的訂單為3.9275吉瓦。而截止2013年12月31日止,上述兩項數據分別為3.36375吉瓦和4.1565吉瓦。手頭訂單經過半年,不減反增,符合國內外風電項目的發展現狀。​

(2014年6月30日訂單情況)​

(2013年12月31日訂單情況)

四、償債能力​


上述數據已經表明,公司在盈利能力上,現在來看,似乎沒有問題,訂單的完成交付及售價的不斷上升,對公司盈利的持續穩定上升起到正面的作用。而下游風電場,隨著電網的不斷完善,限電棄風等情況在不斷好轉,電網消納穩定提升,前景正面。​

不過,公司除風機業務外,還有風電場的項目,這是一項非常消耗資金的業務。公司通過發行A股、H股外,還通過公開市場發行了公司債籌集資金。在此情況下,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了60%,達到62.65%。在此情況下,公司再一步向銀行融資已經有所困難。因此,為應付公司資金的需要,不排除在下半年有供股集資的需求。


五、生產能力及轉讓風電場預計​

從公司對於2014年1-9月的業績預告大幅預增的理由來看,公司下半年應有可能在生產及出售資產兩方面動手。就生產而言,公司上半年2.5MW的機組銷售為100台,而去年全年為260台,去年上半年為45台。也就是說公司上半年的銷售台數尚不及去年下半年。因此,有可能下半年銷售台數達到250台左右;而1.5MW機組,下半年亦有超過1000台的能力(去年全年為1508台,上半年366台),因此下半年營業收入有可能為上半年的一倍(依產能計)。​

不過,由於風電場的交付有固定的時間安排,並非完全依賴於公司的產能。公司的產能仍需服從風電場安裝的進度,因此,公司儘管有相應的產能,但以交付為標準的銷售實現標誌仍取決於風電場。按公司約8%左右的淨利潤預計,三季度若能實現40億的銷售,則相應的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約在2.5-3億。​

另外,公司自有風電場及權益風電場來看,下半年估計僅能維持在5億左右的銷售,1億左右的淨利潤。​

除此以外,公司若要實現預計的11-12億的淨利潤,只有出售旗下風電場的權益或股權,獲得轉讓的投資收益,但這部分收益難以預計。以公司公佈的預計數據來看,有可能三季度轉讓的收益將超過6億。但這部分收益作為非流動資產的出售,或進入非經常性收益或作為股權轉讓收益計,為不可持續的收益。因此,在分析公司收益的構成時,將會剔除。​

若按上述利潤構成計算,2014年1-9月,公司實現可持續的收益不過6億左右,依目前接近27億的股本,每股收益應在0.2-0.25元之間。​

六、 其他​

在2012年低谷時,公司風機的售價每瓦約為3元,從目前來看,風機的售價已經提長號以3.6-4.7元/瓦,意味著下游風電場的建設成本也水漲船高,投資成本超過8元/瓦,並有可能超過10元/瓦。即5萬千瓦的風電廠的投資將從原來的4億增加到5億,而風電上網電價從目前來看,已經不具備上漲的空間,並還有可能逐步下調到與煤價接近。那麼,風電場的投資回報必然會延長,回報率降低,風電場的投資熱情將會進一步下降。​

因此,儘管公司風機的售價有上漲,但顯而易見,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已經有限,因此,下一步如何提升產能降低單位成本來提高經營業績的表現才是長遠發展的道路。​謹慎看好公司下一步的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77

醫藥股 吉普賽007

來源: http://xueqiu.com/7580740929/32457766

最近一段時間市值出現縮水,也幾乎在意料之中。
醫藥股在埃博拉和登革熱的刺激下走高,但是當科華公布有關埃博拉的利好時,科華卻是沖高回落,達安基因也是趁勢大跌。三季報逐漸浮出水面,雙鷺藥業的業績接近預測的下限,年度業績依然預測增20〜40%,市場並不買賬。醫藥類的大品種,是不斷突破天花板,信立泰和中恒藥業幾乎只憑一支藥造就了一年近10億的利潤,增速依然很高,曾經有分析員預測血栓通可以創造20億的凈利。原來銷售額突破10億的品種可是重磅炸藥。
國藥和一致增速都在15%左右,其中玄機,長期觀察者自然心知肚明。高新三季度已經開始恢複,年報增10%以上,市場給出了很好的反應。華東雖然增速不高,但是收購中美華東和再融資放開,今年漲勢喜人。血液凈化三劍客,寶萊特血透開始收獲,嘗試可穿戴,市值也是高歌猛進,風險可能正在聚集;華仁業績繼續下滑,在三季報中,公司出人意料公布了腹透增速相比二季度超100%,但是並沒有公布實際銷售額,營收增速還是不錯,姜博出現在十大股東中。
中藥現代化三巨頭,龍頭天士力已經公布三季報,工業下滑至個位數,原有一品獨大的後遺癥依然存在,現在的估值中應已經反映。綠谷的丹參多酚酸,開始三年一直銷售不力,中間曾經想廉價出售,現在回頭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相信在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天士力會重發生機和活力。以嶺藥業一直為人所詬病,有人甚至說貴州百靈市值都超過了以嶺,以嶺只差可見一斑。可能這些都與以嶺和百靈是否註重市值管理有關,而且以嶺多以低於預期的面貌出現。以嶺的產品實際銷售非常喜人,學術推廣在不斷強勢推動,無奈於招標進度低於預期,人員的費用大幅侵蝕業績。招標逐步走上正軌後,好戲就會開演。康緣藥業的定增已經獲批,後續幾乎不太會有大的利空,業績釋放也都是順理成章,市值提升空間還很巨大。
今年一些原料藥和困境反轉的藥企也是大幅超越醫藥指數,最為耀眼莫過於東北制藥。其他的如海南海藥,亞寶,近期的太極藥業。純原料藥的可能很快到達天花板,而轉型的藥業邏輯一步步落實,漲幅則有望繼續提升。
40〜50億市值中有的公司相當不錯。陽普醫療達到40億,三季報也非常不錯,市盈率偏高,可是我卻剛剛收到高官增持的內部交易,還持有的朋友,後期應該還有驚喜。常山三季報貌似不好,其實好的跡象已經凸顯,有幾位雪球朋友已經建倉。北陸的增速也是不錯,大股東持股數量大幅增加,動力十足,機會還會回來嗎?以前沒有關註佐力,最近註意到她收購了百令片,有點遺憾的是只有51%的股份,烏靈膠囊+百令片,雙輪驅動,能像紅日藥業書寫傳奇嗎?
這兩年漲幅驚人的譽衡藥業和紅日藥業憑借收購,如魚得水,譽衡的業績高增速,15年也基本定格,紅日的血必凈有所放緩,配方顆粒增速很快,未來空間還很巨大。
服務類的股票漲幅驚人,超額收益估計難以維續。不過個人對正在停牌的樂普還是非常看好,有巨頭的模樣[大笑]
手中持有的麗珠二季度已經提速,估值依然偏低,看點依然很多,後市該如何演繹呢?
純屬吐槽、灌水帖,估計會招來諸多罵聲[大笑]
最後說一下自己選擇醫藥股的方法:
1.把產品線的梯隊和重磅性放在首位。斷檔的醫藥股估值殺難以避免,100億左右,必須有兩個有望過10億的品種打底,其他的按比例以此類推,產品線越豐富,梯隊越好,潛力越大。像麗珠紅日譽衡康緣,要避免類似中恒、昆藥、凱寶這樣的品種。比如前面提到的佐力,以及我覺得大家預期過高的萊美藥業,沈寂的眾生藥業,都具備2個大品種,單從市盈率角度並不能體現其潛力,提前潛伏比市盈率降低後收益好的多。
2.藥物屬性。中藥>生物藥>化藥,擯棄原料藥。不解釋,不爭論,不喜歡請略過。
3.高度重視大股東、高管增持,特別是控制權轉變。比較典型有樂普藥業,器械界的恒瑞藥業,重新啟航,如果你從蒲開始增持,中船開始減持開始買入,幾乎就是最低點。還有定增的一致,融資為員工增持公司股份的陽普,持股比例過低的北陸,大股東大幅增持。市場可依靠的東西很多,事後看起來很簡單,簡直是撿錢的節奏,過程中往往迷霧重重,多學習,低位潛伏仍是上策,如果達到自己無法理解的程度,最好選擇離場,大不了,繼續等待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92

2015年醫藥策略導讀-國泰君安 吉普賽007

來源: http://xueqiu.com/7580740929/33185748

摘要:
這篇文章應該說對醫藥行業做了一個梳理,其中有幾點各位可以重點關註一下,基藥和非基藥招標加快,增長放緩,並購將繼續,2013年小盤股活躍大盤股受冷落是否會反轉,國企改革繼續深化。最後,祝大家周末愉快!

1. 概述:
——醫藥產業發展曲線變化:資產的輕量化
       
醫保控費、招標限價兩大政策繼續向縱深推進,預計2015年醫藥行業增速12~16%,和上一個五年相比下降近10個百分點。過去10年間醫藥產業鏈結極變遷中行業収展路徑已清晰可見:資產的輕量化——路徑:技術創新提高資本回報率、模式創新提高資產周轉率;與此同時,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競爭加劇,為並購整合提供良機。
——公司利益格局變化:產業資本/上市公司本身將是新故事的發動機
• 創新和整合是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主題,更快的推動力可能來自公司自身的利益格局變化,包括:新的管理團隊、新的激勵、新的戰略/財務投資者等,新利益綁定者的回報率需在二級市場體現,2014年這類投資邏輯已有上演,部分公司開始“二次創業”,僅僅只展示了探索方向就已反映至股價,後續二級市場對趨勢的驗證或有更高要求。此外,基亍產業發展前景和回報率,醫藥行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他領域產業資本的進入會加速競爭和整合。
——2015選股思路:在產業發展格局和公司利益格局變化中尋找新勢力
•改革和轉型癿陣痛在所難免,但醫藥行業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維持行業增持評級。選股思路:
①產業格局變化(新產品/新模式/新市場/新政策):海思科、華海藥業、恒瑞醫藥、眾生藥業、華東醫藥、太安堂、嘉事堂;
②公司利益格局變化(含國企改革):國藥一致、國藥股份;
③跨界轉型:亞泰集團。

風險提示 • 政策擾動加大:藥價改革、醫保控費、招標制度等力度加大;公司轉型可能不達預期。

2. 主要觀點摘錄
(1)政策趨勢
政策趨勢一:不可逆勢的醫保控費
  ——朝著“全民醫保”的目標,我國經歷了多年醫保籌資和支出的高速增長。
  ——醫保“覆蓋率提升+籌資水平提升”的制度紅利效應正則邊際遞減。
政策趨勢二:不可逆勢的藥價管制改
——簡政放權、管制放松是潮流、是趨勢,不可逆
—— 但涉及民生,且需人保部、衛計委等配合和多個配套政策,步子不會也不可能邁得很激進。
——發改委的零售價格管制本就是隔靴搔癢,招標才是影響終端藥價的主導力量,預計未來2-3年仍將維持。

政策趨勢三:遲到的招標
——基藥招標姍姍來遲,預計2015年上半年大部分省份能夠完成
——非基藥招標望穿秋水,大規模啟動暫時沒有跡象,部分省份開始準備
—— 和2009版基藥招標相比:限價依然嚴厲,但競爭更加激烈(09版時率先做了縣級醫院等渠道布局的有領先優勢、放量較容易,但現在基層醫療市場的競爭也在加劇)


(2)分行業情況

中藥板塊:醫保控費影響持續
——中藥子行業受醫保控費影響最為明顯,尤其是部分中藥註射劑品種(過去幾年基藥制度和醫保覆蓋最大的受益者,基數較高),IMS樣本醫院數據顯示多數大品種增速放緩明顯。
——“獨家品種”、“中藥保護品種” 是中藥行業獨有優勢,在現有招標體系下仍有優勢。
——2014年三七,太子參等中藥材價格大幅下降,相關企業2015年將進一步受益成本下降。
——OTC品種受基層醫療機極沖擊等影響,增速低於中藥行業平均水平。
中藥板塊投資要點:
——獨家品種仍是最大受益者;新進基藥目錄的品種有望迎來放量期(招標加速)
推薦:天士力、康緣藥業、昆明制藥、益佰制藥、紅日藥業、以嶺藥業、華潤三九
——單日用藥金額合理、產品自身已有一定市場覆蓋是遴選的重要考量指標。(新版醫保)
推薦:天士力(益氣複脈粉針、註射用丹參多酚酸)、紅日藥業(血必凈)、洪城股份(蒲地藍口服液)、昆明制藥(血塞通軟膠囊、燈銀腦通膠囊等)。受益:北陸藥業(九味鎮心顆粒)
——更看好大病種中的獨家品種(新藥儲備)
推薦:天士力、以嶺藥業、康緣藥業、譽衡藥業

化學制藥板塊:產品線儲備&產業升級
——普藥企業:主要靠做規模,目前政策壓制下盈利能力下滑,等待慘烈競爭後的剩者為王
——中高端與科藥企業:研發管線的儲備將有力對抗降價和醫保控費
——通過國際規範市場認證的企業和品種面臨產業升級機遇,以及在國內招標中提升競爭力
化藥板塊投資要點:
——新進基藥目錄的品種若競爭相對不激烈,則有望迎來明顯增量(招標加速)
推薦:華東醫藥、海思科、麗珠集團、信立泰
——重大新藥上市或即將獲批(新藥儲備)
推薦:恒瑞醫藥、華東醫藥、海思科、信立泰、雙鷺藥業
——通過國際規範市場認證的國際市場開拓,以及在國內招標中提升競爭力(產業升級)
推薦:恒瑞醫藥、華海藥業

生物板塊:行業競爭加劇,整合有望加速
——血液制品:內生增長平穩,外延整合加速增長。
——疫苗行業:整體產能過剩,競爭格局激烈。
——生物藥品:與科藥增長較為穩定,單抗在研發環節的競爭已經開始加劇。
——新技術:基因測序、細胞治療、新生物材料……尚處於產業發展初級階段。
生物板塊投資要點:
——新興技術拓展,享有高估值溢價(新技術領域的探索)
推薦:冠昊生物、達安基因。受益:中源協和

醫療器械板塊:新產品和並購是增長主線
——IVD:傳統生化不免疫放緩,各公司加大對化學發光、POCT等新技術領域額拓展。——醫院建設繼續處於高峰期,醫療租賃業務發展加速。
——高端產品研發周期較長、中端產品技術進步更快、低段產品拼價格——並購是產業發展到目前階段的必然結果、也是企業的必然選擇。
療器械板塊投資要點:


醫藥商業:新模式、新探索
——多數大型傳統分銷企業額並購已暫告一段落,近兩年將以內部整合和提效為主。
——提升增值服務是維持傳統分銷業務盈利水平的方向。
——在下遊資金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醫藥商業公司開始收縮傳統業務中高回款風險調癿撥業務,幵探索各種新的經營模式:醫院托管(上海醫藥等)、GPO(嘉事堂)、電商(九州通,一心堂、太安堂)。
投資主線              相關標的                                                        投資要點
傳統分銷龍頭       推薦:國藥一致、國藥股份、瑞康醫藥         區域擴張+增值服務提升
醫藥電商/O2O      推薦:九州通、一心堂、太安堂、嘉事堂     政策逐步放開、企業在/GPO                                                                                          更成熟的商業模式

醫療服務:進入驗證階段
——2013年10月大健康服務業綱領性文件収布後的政策預期驅勱,投資環境和2014年初相比已有較大變化(沒有更重量級的“政策風”、同時二級市場認知已變化)。
——重資產擴張模式:投資周期長、回報率較低、需持續通暢的融資渠道和嚴格資金鏈管理。
——輕資產擴張模式:對醫療專家等核心資源醫療度較低的專科連鎖;供應鏈管理。但業績經得起驗證的多數估值已非常昂貴。基於產業發展前景可著眼於長線持有優質標的。
投資主線                     相關標的                                                投資要點
專科醫院/醫療機構 推薦:迪安診斷、愛爾眼科、通策醫療    連鎖擴張額能力、或在
                                                                                                 特色領域的聚焦
綜合類醫院            推薦:信邦制藥                                    供應鏈管理是盈利模式的關鍵

3. 2014年行情回顧
——截至11月18日,醫藥指數年內上漲18%,小幅跑贏上證綜指2pp。
——醫藥板塊算術平均漲幅44%,遠高於指數數漲幅,典型的結構性“牛市”,但在一級子行業中仍靠後。
—— 股票市值大小和收益率呈明顯反比。



4.投資思路
2015投資思路一:創新與整合——在產業格局變化中轉型



2015投資思路二:公司利益格局變化是成長的助推器



2015投資思路三:尋找下一個主題投資

2014年已演繹的主題投資
——醫藥電商:處方藥網售放開等政策預期
——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預期、高管激勵預期
——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發展空間廣闊,二級市場標的極少
——新技術:基因測序、細胞治療

2015年的主題投資?
——醫藥電商:進入政策驅勱期(九州通、太安堂、一心堂)
——國企改革:相關標的將輪動演繹(繼續看好國藥系,關註地方國企)
——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隨著技術和產品的進步,商業模式的探索,2015年可能繼續發酵
——新技術:康複機器人?新生物材料?…………

作者
國泰君安:丁丹、胡博新、屠煒穎、楊松、趙旭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70

價值投資直播007-- 與止凡兄有約

巴黎:


今天筆者非常興奮,因爲終于可以請到止凡兄這嘉賓到小弟的直播室。

和止凡兄已有兩次的工作坊合作經驗,雖然大家都是走價值投資,但上兩次大家都是各有題目,而今次現場直播,都是一同以回答朋友的問題爲主,感覺非常好玩。

這次合作,再次發現止凡兄多以談解決一個問題應以那個原則爲主,筆者則多說如和操作。若兩個加在一起,便有了解讀同一問題,有原整的上下層次了,對朋友而言,效果會更豐富。不知看直播的朋友感覺又如何,希望你們多給意見。






有看直播的朋友也問到如果看財務報告,其實我的投資價值課程班都有教授這些問題,現在已經開到第六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這裏報名: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12/6.html

和止凡兄直播後,互相也交換對投資Blog過去和未來的方向和想法,止凡兄也是從大方向看,希望感染更多年輕人明白投資的目的和原則,并爲價值投資發聲,筆者也是一樣,不過屬於較低層次,所以選把自己所學和多年的親身操作編成一個價值投資班課程。 我發現很多同學完成課程後都開始寫價值投資Blog,自己非常開心,但同時也感後浪的強大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49

如果下一個007是女的,你們還會去看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8271.html

美國電影女星吉蓮·安德森(Gillian Anderson)近日暗示,如果制片方邀請,她願意出演第一個女性版的詹姆斯·邦德。她同時貼出了影迷為她PS的007電影海報。

出生於1968年的安德森以科幻系列劇《X檔案》系列而聞名。在推特最近搞的“NextBond”(下一個邦德)投票中,有不少影迷選了她。

安德森在《X檔案》中的劇照

安德森21日表示,想接替目前的丹尼爾·克雷格來飾演那位全世界最有名的間諜。不過,她想把007的名字改一改——她把那張海報貼在推特上的同時說:“我是邦德,珍·邦德(Jane Bond)。”

安德森的女版007你會去看嗎?

安德森還說:“抱歉,不知是誰制作了這張海報,不過我很喜歡。”

關於誰將成為下一個007飾演者的猜測,最近日漸升溫。因《複仇者聯盟》和BBC推理劇《夜班經理》而走紅的湯姆·希德爾斯頓(Tom Hiddleston,中國影迷給他的昵稱是“抖森”)是一個大熱門,熱到博彩公司已經暫停了對他出演007的押註。

抖森頗具英式特工氣質

其他候選人則包括演過《普羅米修斯》、《環太平洋》的黑人演員伊德里斯·艾爾巴(Idris Elba)、演過美劇《兄弟連》、《國土安全》的戴米恩·劉易斯(Damian Lewis)。

艾爾巴還是一名DJ

劉易斯現在也是演“硬冷”角色的最佳人選之一

安德森表示願意演007的信號釋放之後,網友們意見不一。有人說:“如果吉蓮能出演第一個女性007,我願意把靈魂出售給魔鬼。”也有人說:“好吧,伊德里斯·艾爾巴演詹姆斯·邦德,你演珍·邦德,你把片中所有人都殺掉吧。”

上周傳出消息,克雷格已經回絕掉6000萬美元加票房分紅出演後面兩部007電影的邀約。不過後來又有報道稱,他還未作出最終決定。無論如何,業內相信,克雷格在演了4部007電影之後已經想脫身了。

克雷格已經演厭了

“抖森”已否認他“接任”007的可能性。他最近在BBC的一個訪談中說:“據我所知這個角色還沒空出來嘛。也沒人跟我談起這事兒。之所以有關於我演007的傳言,可能是因為我在《夜班經理》中演了一個特工,人們於是產生了聯想。”

至於艾爾巴,也表示厭煩了外界這種不斷的猜測。他去年就告訴《每日電訊報》:“我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邦德扮演者了(被猜測得最多),我卻從沒在里面演過一個角色。夠了,我不想再談這事兒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02

跟007學工作心法 加薪機率多20%

2016-07-04  TCW

如何在高壓職場中,保持正向?接演前大眾最不看好,接演後票房最好的龐德探員丹尼爾.克雷格說:感激你的工作。

有雄心壯志的人通常不會停下來享受成就,因為他們要全神貫注在下一步。在任何職場中,一個有事業心的人幾乎都會想辦法往上爬。當我向一些朋友提起我這個月的目標是更感激我目前的寫作事業時,他們都用充滿疑慮的眼光看我,顯然擔心如果我對現狀感到滿意,很可能會偏離跑道,對我已完成的工作過於滿意而……不求上進。

有意識的實踐感恩有助提升目標達成率

我向感恩大師羅伯.艾曼斯(Robert Emmons)請教,他研究這個主題十多年了,「我常聽許多人擔心感恩會使人沾沾自喜與疏懶,」他說:「但研究結果恰恰相反,感激的人比其他人更能達成目標。」

我不曾覺得感恩會使我變得疏懶,但聽他說感恩不但不會減損進取心,反而能助長它,讓我驚訝。這是怎麼回事?艾曼斯博士說,「有意識的實踐感恩」的人,會有一種目標感和想要達成目標的欲望。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一項簡單的實驗中,請參與者寫出他們想在未來十週內完成的事。他並隨機選出若千人,指定他們每週寫一篇感恩日記,實驗結束時,艾曼斯博士確認感激的那一組人達成目標的進度,比沒有感激的那一組人高二?%,而且似乎更努力。

他的計算看起來似乎有點問題——你如何提高二?%的加薪機率?但我沒有質疑他的觀念,因為整體研究結果符合我自己的經驗。艾曼斯博士發現,感激的人有採取行動的動力,不會被動地守株待兔。

從外人眼光來看,顯然有些人是應該慼激他們的職業。誰不想成為電影明星、公司總裁、科技業老闆?但感恩的感覺無法寫在工作說明上,無論它多麼美妙。我第一次從我的職業感受到這種夢幻時刻,是我坐在倫敦多切斯特酒店的豪華套房內,採訪封面人物丹尼爾.克雷格(Daniel Craig)。

他剛拍完??七系列電影《皇家夜總會》。當時外界對於由他飾演龐德議論紛紛,我是頭一個與他正武談論龐德角色的美國記者,我走進房間,發現他有些憔悴與不安。

他邊點早餐邊閒聊。早餐送來時,他拿起一雙筷子,然後用湛藍的眼睛望著我。

「我不希望我是搞砸龐德企業的那個人。」他說。

他白天拍片,晚上又要進健身房鍛鍊肌肉,讓自己具備大家心目中的??七情報員的體魄,因此肉體極度疲勞。他低頭吃早餐的模樣一點也不像動作片英雄,但他向我保證,他在片中出現時一定都是乾乾淨淨的,穿上燕尾服更是好看。

「現在影片殺青了,我只想躲到海灘,優閒的躺在躺椅上。」他嘆口氣說。

克雷格知道他的生命即將改變,但他仍下確定會如何改變。他戰戰兢兢為影迷拍攝這部偉大的影片,一方面又必須維繫他自己的事業,他無法享受這一刻。我很驚訝,連一個即將成為世人偶像的名演員都不能真實的得到快樂。

我發現克雷格的手腕上戴著一個手環,便靠過去瞧瞧。

「我們越喜樂就越接近完美。」我讀出鐫刻在手環上的句子。

克雷格抿著嘴笑笑,「這句話源於斯賓諾沙(Spinoza),」他說,指的是十七世紀哲學家斯賓諾沙語錄,「我喜歡喜樂能使人完美的概念。這是一句很好的人生哲學,不是嗎?」

當影藝界的艱鉅重擔壓在他寬大的肩頭上時,這只鐫刻斯賓諾沙語錄的手環,提醒他要感激生命與找到生命的喜樂。

二號樂與感恩,這兩樣東西我現在都感受不到,但我會努力嘗試。」他說。

提醒自己要快樂

讓你保持冷靜思考

克雷格明白他不可能期待在片場找到喜樂,他必須隨身攜帶。在層層壓力的情況下,感恩有助於你冷靜思考。克雷格知道這一點非常重要。外界對他個人的評價是敏銳、性感、堅毅、有見地,但感恩不會自然出現,所以他很聰明,會借助哲思來提醒自己要快樂。

《皇家夜總會》上映後,票房收入高居龐德電影史上之冠。

我又想到,我們也都可以戴一只斯賓諾沙語錄的手環,因為無論你是電影明星也好,計程車司機也罷,從工作中找出喜樂必須向內求,而不是訴諸外在環境。

感激你的工作不會減損你的雄心壯志,也許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會使你在當下那一刻更快樂。

你可以感激現在的工作,未來仍然飛黃騰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54

007 對 007

中港兩地拆息急升,與其歸咎於美國加息或者月結、年結因素,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了解阿爺「去槓杆」的大趨勢。

內地資金市場近日發生兩宗事件,市場注目度唔算高,不過影響又可大可少。
其一係中城建集團,繼海外子公司違約,近日頻繁更換控股股東既中城建,一樣未有按時付息,技術上已經係出現違約。

星期一晚中債登公司表示、仍未收到中城建今日應付息既資金,彭博數據顯示,中城建有180億既債券、當中包括25億元點心債。而計埋中城建,以及河北物流及大連機床,今年境內已經有24宗公募債務違約,為去年三倍,當中正以中城債規模最大。

同一時間,在浙江湖州市一宗法院,可能牽連更廣。呢個四線城市既人民法院,剛駁回新華信托一宗開發商破產申請為債權人既申訴,原因係新華保險向一家房產商、投資左2.25億人民幣既信託產品,無幾耐房產商就宣布破產。

新華信托好自然申請成為債權人,不過法院唔同意,認為信托持有人、只可以視為股東,不能憂先獲得索償。

呢個消息對內地總值18萬億人民幣既信托市場,可以話投下一顆深水炸彈。呢種信托產品,內地統稱為「明股實債」,原則上都係通過一個回購協議,在指定日期後以固定利率回購股權投資,實際上就係一種「股轉債」安排。

由於呢種「明股實債」安排,既無官方統計,亦可以避開貸款人資產質素審查,令信托產品成為銀行以外、最大規模資產類別,甚均超過保險同證券市場。

如果新華信托今次判決成為先例,肯定為整個影子銀行業敲響警鐘。由於牽連甚廣,預計上級法院好可能會推翻判決,否則可能令信貸增長放緩,甚至損害整體經濟。

去槓杆既然已成大趨勢,咁市場利率似乎只會愈升愈高?

又未必,周小川行長開始搬龍門,呢個就係高盛口中所指、007 對007!

過去市場都慣以R007、即係七日期回購利率作為重要衡量指標,不過高盛發現過去幾個星期、七日期回購利率持續波動,不單反映人行採取更為鷹派的收緊措施,同時亦反映回購利率結構轉變、更受表外資產去槓杆影響,令人行流動性管理更加困難。

而高盛留意到、周小川行長近日似乎更加傾向以銀行之間嘅「存款類機構回購利率」作為「利率走廊」指標,雖然個名同樣係007,但呢個係DR007,同七日回購利率唔同,只係反映銀行之間拆借、變相唔需要考慮影子銀行,可以減低波幅。

當然,重視DR007、並不等於R007就會回落,人行未來顯然係有意繼續透過拉高拆息、加快整個去槓杆步伐,對此不可不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3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